管理统计学2

合集下载

管理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管理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1. 解:统计数据的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种渠道,通过直接的调查或实验获得的数据,称之为原始数据、第一手数据或直接数据;通过其他人调查或实验获得的数据,称为第二手数据或间接数据。

2. 解: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普查的特点有:(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2)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4)普查的适用的对象比较狭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最一般的现象。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的特点有:(1)经济性;(2)时效性高;(3)适应面广;(4)准确性高。

3. 解:设计调查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内容:(1)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它所回答的是“为什么调查,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就是总体,调查单位就是个体。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所解决的是“向谁调查,由谁提供所需数据的问题”。

(3)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简单来说,调查项目就是变量,所要回答的是“调查什么”的问题。

调查表是用于登记调查数据的一种表格。

(4)其他内容。

调查方案中还应明确调查所采用方法、调查时间、调查组织和实施的具体细则。

4. 解: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

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个体),它是调查项目和指标的承担者或载体,是我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基本单位。

5. 解:6. 解:数据汇总对统计分析和经营决策非常重要。

原始数据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数据汇总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加工,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接下来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7. 解:数据汇总可分为五步完成:(1)确定组数;(2)确定组距;(3)确定组限和进行次数分配;(4)绘制统计图;(5)分析。

工商管理统计学基础与应用记分作业二

工商管理统计学基础与应用记分作业二

统计学基础与应用记分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1.假设一个拥有1亿人口的大国和一个只有100万人口的小国,他们的居民年龄变异程度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国的1%人口计算平均年龄,则平均年龄的抽样平均误差(D)A)不能确定B)两者相等C)前者比后者大D)前者比后者小2.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B)。

A)不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复相关3.统计指数按指数化指标反映的对象范围可分为(C)。

A)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D)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4.按地理区域进行划片,并以片为单位进行的抽样属于(C)。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整群抽样D)类型抽样5.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随之下降,那么变量x与变量y之间存在着(C)。

A)直线相关关系B)正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6.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B)。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7.某厂2013年的产量比2012年增长了13.6%,总成本增长了12.9%,则该厂13年产品单位成本(A)A)减少0.62%B)减少5.15%C)增加12.9%D)增加1.75%8.某造纸厂1999年的产量比98年增长了13.6%,总成本增长了12.9%,则该厂1999年产品单位成本(A)。

A)减少0.62%B)减少5.15%C)增加12.9%D)增加1.75%9.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C)A)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10.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C)A)0<r<1B)-1<r<1C)-1≤r≤1D)0≤r≤111.配合回归直线方程对资料的要求是(B)A)因变量是给定的数值,自变量是随机的B)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C)自变量和因变量是随机的D)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不是随机的12.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使用(A)。

[管理学]统计学原理题库2

[管理学]统计学原理题库2

[管理学]统计学原理题库2第一章总论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经济统计?试述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和作用?2、举例说明变异、变量、变量值的关系?3、确定某一研究目的,指出你所熟悉的统计总体和总单位,并说明统计总体为什么必须具备同质性、大量性和差异性。

4、统计工作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二、填空题1.标志是说明_______特征的,指标是说明_______特征的。

2._______是统计的前提条件。

3.标志按特征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与______。

4.变量按性质不同,可分为______变量与______变量。

5.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变的数量标志就是_______,变量的数值表现就是_______。

7.变量按其值是否连续出现,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8.______是构成______的个别事物,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

9.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_______或_______10.统计总体按其所包括的单位数以及相应的变量多少可分为_______总体和_______总体。

三、简答题1、试从联系的角度阐明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什么是变异?为什么说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3、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有什么主要的区别和联系?4、统计工作过程是怎样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相一致?第二章统计设计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设计?为什么要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设计有哪些种类?2.试述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3.统计指标的概念及构成要素?4.统计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5.整体设计包括哪些内容?6.全阶段(全过程)设计包括哪些内容?7.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设计包括哪些内容?二、填空题1.统计设计要从__________两个方面对整个统计工作做出通盘的考虑和安排、这是保证统计工作质量的__________。

《管理统计学》不定项选择练习题

《管理统计学》不定项选择练习题

《管理统计学》不定项选择练习题一、综合1、统计的含义包括()。

ACDA.统计资料B.统计指标C.统计工作D.统计学E.统计调查2、统计研究运用各种专门的方法,包括()。

ABCDE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模型法E.统计推断法3、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中()。

BCE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人口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4、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ACDA.基本建设投资额B.岛屿个数C.国民生产总值中3次产业比例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E.就业人口数5、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CA.国民生产总值B.人口密度C.全国人口数D.投资效果系数E.工程成本降低率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BEA.工资B.所有制C.旷课次数D.耕地面积E.产品质量7、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ACDEA.我国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人均产量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8、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有()。

BCEA.比重指标B.总量指标C.相对指标D.人均指标E.平均指标9、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BCD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10、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有()。

ABCDA.收集信息职能B.提供咨询职能C.实施监督职能D.支持决策职能E.组织协调职能二、统计数据的收集1、普查是一种()。

BCDA.非全面调查B.专门调查C.全面调查D.一次性调查E.经常性调查2、某地对集市贸易个体户的偷漏税情况进行调查,1月5日抽选5%样本检查,5月1日抽选10%样本检查,这种调查是()。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学第二章

按性别分组 男生 女生 合计
人数 30 20 50
百分比 % 60 40 100

三、按数量标志分组
按照数量或数值等定量指标分组,称为按数量 标志分组。
(1)单变量分组:一个变量值为一组,适合离散 变量,且变量值较少。步骤是先排序再分组。 (2)组距分组:
将全部变量值划分为若干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 作为一组,适用于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 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可采用等距分组,也可 采用不等距分组。
2.1 统计数据的整理
2.1.0 2.1.1 2.1.2 2.1.3 2.1.4 数据的预处理 统计数据的分组 次数分配 次数分配直方图 洛伦茨曲线
2.1.0 数据的预处理
一、数据的审核 对原始数据,审核完整性和准确性。前者指 调查单位是否遗漏、项目是否齐全等;后者 指数据是否真实、是否错误等。方法是逻辑 检查和计算检查。 对二手数据审核完整性和准确性外,着重审 核数据的适用性和时效性。前者应清楚数据 的来源、口径和背景,后者应注意数据的时 间,使用最新的数据。
当f-1=f+1时如图(a),当f-1>f+1时如图(b), 当f-1<f+1时如图(c)。
(a)
(b)
(c)
②公式计算:
上限公式
f f 1 M0 U ( f f 1) ( f f f f 1 M0 L ( f f 1) ( f f
1
2.1.2 次数分配
对于例2-1采用组距分组,计算组数K=1+1g30/ 1g2=5(组),组距 =(128-84)/ 5=8.8,组距取10件,整理成频数分布表2-3。

管理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管理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 计算相对数的基本公式为:
相 对 数 =比 较 数 值 ( 比 数 ) 基 础 数 值 ( 基 数 )
• 相对数的种类很多,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有名数,即凡是由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绝对 数或平均数指标对比计算所得的相对数,一般都是有名数,而 且多用复合计量单位,如人口密度、人均占有土地和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等。
• 总体和个体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 均工资水平、学生的智商。
我们能否得到A部队的患病率较高的结论。 一家移动 公司最近宣布它将从东南亚运营机构裁减80名职员。
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它们二者是会 也就是说,数值可以是区间内的任意点。
询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三种。
统计总体按其包含的单位数分,可分成: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两类。
– 询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三种。 我们关心什么变量?变量的性质是什么?
也就是说,离散变量表现为某些数值,各个可能的数值之间存在间隙。
定性
–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调查方法外,还有计算机 连续变量:如果得到的一组可能结果是区间集合内的任意数值,那么我们称这种定量变量为连续变量。
相对数通常用百分比、千分比或万分比等来表示。
根据Gallop公司的调查结果,我们很想证实是否 有足够的证据让我们得出以下结论:80%以上的 消费者愿意通过互联网利用信用卡进行购物。
1.我们关心什么变量?变量的性质是什么?
2.测量指标是什么?
【例2-3】 在下列事项中采用什么测量指标 能够最好地描述相关信息?
A.一家移动 公司最近宣布它将从东南亚运营机构裁减80名职员。 B.天气预报说,昨天下午1点53分观察到的温度值突破了新加坡的 记录。 C.一家大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想要调查员工是否对在职培训感到满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调查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调查
2-8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二)专门调查-重点调查 专门调查-
1、概念:是选择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概念:是选择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 重点单位:是指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 重点单位: 很大的单位。 很大的单位。 注意:选择重点单位是重点调查的关键。 注意:选择重点单位是重点调查的关键。 2、特点 、
2 - 13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三、统计调查方案
(4)发展和稳定相结合 随着统计调查对象的变化和发展, 随着统计调查对象的变化和发展,在不同时间进行的 同类调查中,对调查项目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类调查中,对调查项目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补 充和完善;同时, 充和完善;同时,出于对统计资料可比性以及研究 现象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的考虑, 现象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的考虑,调查项目也应尽 可能保持稳定。 可能保持稳定。
• 调查单位少; 调查单位少; • 调查对象的标志值比较集中于某些单位的场合。 调查对象的标志值比较集中于某些单位的场合。
注意:重点单位的选择是客观的。 注意:重点单位的选择是客观的。
2-9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二)专门调查-典型调查 专门调查-
1、概念:是对总体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 、概念:是对总体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

基 层 报 表
综 合 报 表
2-6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二)专门调查
是为了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方法。 是为了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方法。 专门调查包括四种方法: 专门调查包括四种方法: 普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抽样调查
2-7

管理统计学第02章-数据收集方法

管理统计学第02章-数据收集方法
成绩年龄产量数据的来源直接来源统计调查方式统计调查方法间接来源直接来源普查统计调查方式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调查方法询问法实验法观察法选择适合调查方式的方法确定调查时间地点和方法确定调查时间地点和方法调查时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调查登记调查时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调查登记的资料的所属时间和调查工作的期限

例:教育程度、 产品等级
定量数据

数字变量(离散、连续)
例:成绩、年龄、产量
定比数据

数据的来源
直接来源
统计调查方式
• 统计调查方法
间接来源
数据来源——间接来源
国家统计机构 咨询公司、行业分析公司 权威报刊杂志 广播电视传媒 英特网

数据的来源——直接来源
直接来源
统计数据收集的意义

1. 2. 3. 3. 4. 5.
为研究提供素材 对表现进行衡量 检验各标准的一致性 帮助阐明决策路线 满足好奇心 进行知识积累
统计调查的意义


统计调查的概念及地位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和任务,采用科学的 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5)填写说明和解释(又称指导语)
填写说明和解释包括填写问卷的要求、调查项目的含义、被调查者 应注意的事项等,其目的在于明确填写问卷的要求和方法。
4.问卷的设计形式



1)自由询问式 自由询问式是只提问题不设答案,由被调查者自由回答。 2)二项选择式 二项选择式的问卷只让被调查者在两个可能答案中选择一 个。 3)多项选择式 多项选择式是设置了多种答案供被调查者选择。 4)顺位式 顺位式是让被调查者依据自己的爱好和认识程度对调查项 目中所列答案定出先后次序。 5)赋值评价式 赋值评价式是指通过打分或定级来评价事物的好坏或优劣 的方法。

《统计学概论2》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概论2》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概论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4610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财经类统计学专业、管理类专业开设。

开课学期:一般可在第二学期开设。

学时与学分:课堂学时:32学时;上机实验:16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等相关课程。

二、开课目的统计学概论课程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11门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关系和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是基于数据,利用统计理论与方法从数据中得到有关信息的分析工具,可用于经济、管理等各个研究领域。

统计学概论是财经类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管理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到运用统计数据研究经济管理问题的实证分析技能,建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想;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及各分支学科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特点和作用,理解并记忆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能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以提高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设置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2.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3.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4.培养学生具有搜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利用统计理论与方法解决经济管理及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节指数体系一、总量指数与指数体系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的关系。

指数体系的构成。

二、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加权综合指数体系及其应用。

简单介绍加权平均指数体系及应用、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及应用。

第四节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实际中常见的几种指数,如零售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

六、教学学时分配统计学概论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表七、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一)建议教材1.向蓉美、王青花主编的《统计学导论》(第二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年11月第1次印刷2.贾俊平编著的《统计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9月第一次印(二)总参考书目1.曾五一、肖红叶主编,《统计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浙大考试:2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

浙大考试:2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

浙大考试:2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单选题1.用于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称为:A 参数;B 统计量;C 变量D 变量值;2.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那末,这四个数字是:A 指标;B 标志;C 变量;D 标志值3.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A 50名职工;B 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C 每一名职工;D 每一名职工的工资4.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A 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B 大量性,变异性,C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D 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5.一个管理统计总体:A 只能有一个标志;B 只能有一个指标;C 可以有多个标志;D 可以有多个指标6.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A 工人年龄;B 工人性别;C 工人体重;D 工人工资7.统计工作的成果是:A 统计学;B 统计工作;C 统计资料;D 统计分析与预测8.以下属于定距尺度的数据资料是:A 温度;B 受教育年限;C 职业技能等级;D ISBN号(书号)9.按调查的范围不同。

统计调查可以分为:A 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B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C 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D 普查和抽样调查10.如果数据分布很不均匀,则应编制:A 开口组;B 闭口组;C 等距数列;D 异距数列11.某工人月工资为2000元,工资属于:A 品质标志;B 数量标志;C 变量值;D 指标12.一份报告称:“由200部新车组成的一个样本表明,外国新车的油耗明显少于本国生产的新车”。

这一结论属于:A 对于样本的描述;B 对于样本的推断;C 对于总体的描述;D 对于总体的推断13.在组距式数列中,用组中值来代表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A 各个组的次数相等;B 各个组的组距相等;14.以下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是:A 体重;B 性别;C 工作岗位级别;D 居民对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支持、中立、反对)15.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 重叠;B 相近;C 间断;D 不等16.研究者想要了解的关于总体的某些特征值,称为:A 参数;B 统计量;C 变量;D 变量值17.对连续型变量值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一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

管理统计学 第2版 第五章 假设检验

管理统计学 第2版 第五章 假设检验
2008年8月
原假设(null hypothesis)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
原假设又称“0假设”,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反对的假设,用H0表示 所表达的含义总是指参数没有变化或变量之间没有关系 最初假设是成立的,之后根据样本数据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拒绝它 总是有符号 =, <= 或>= H0 : m = 某一数值 H0 : m 某一数值 H0 : m 某一数值
第五章 假设检验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2)掌握各种条件下检验统计量的构建 (3)掌握列联表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4)掌握应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的程序步骤和报告分析
第五章 假设检验
什么是假设检验? (hypothesis test) 先对总体的参数(或分布形式)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 有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逻辑上运用反证法,统计上依据小概率原理 小概率是在一次试验中,一个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一次试验中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我们就有理由拒绝原假设
抽样分布
H0
临界值
临界值
a/2
a/2
拒绝H0
拒绝H0
1 -
置信水平
Region of Rejection
Region of Nonrejection
Region of Rejection
假设
双侧检验
原假设
H0 : m =m0
备择假设
H1 : m ≠m0
用统计量决策(左侧检验 )
2008年8月
备择假设也称“研究假设”,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用H1或Ha表示 所表达的含义是总体参数发生了变化或变量之间有某种关系 备择假设通常用于表达研究者自己倾向于支持的看法,然后就是想办法收集证据拒绝原假设,以支持备择假设 总是有符号 , 或 H1 :: m ≠某一数值 H1 :m >某一数值 H1 :m <某一数值

管理统计学 第2版 第一章 绪论

管理统计学 第2版 第一章 绪论

sociology ( 社 会 学 )
survey sampling ( 调 查 抽 样 )
taxonomy (分类学)
weather modification (气象改善)
1.3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 1 总体和样本 • 总体:同类事物的集合 • 样本: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单位的集合,样本中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容
8000000 7000000 6000000 5000000 4000000 3000000 2000000 1000000
0
图 1.2 1985—2009 年中国乘用汽车销量趋势图
198 5 198 6 198 7 198 8 198 9 199 0 199 1 199 2 199 3 199 4 199 5 199 6 199 7 199 8 199 9 200 0 200 1 200 2 200 3 200 4 200 5 200 6 200 7 200 8 200 9
1. 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
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总体
2. 内容 ▪ 参数估计 ▪ 假设检验
3. 目的
▪ 对总体特征作出推断
样 本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关系

概率论
(包括分布理论、大数定律 和中心极限定理等)
反映客观 现象的数 据
样本数据 描述统计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
总体数据 理、显示和分析等)
推断统计
统计学的应用 ——著名的统计学历史故事
统计学的应用 ——著名的统计学历史故事
第一章 绪论
1.1 统计与统计学
•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 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 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2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2
274
279
290
326
列1
329
341
平均
817.85
378
标准误差
55.53065
405
中位数
878.5
436众数#N来自A500标准差
351.2067
515
方差
123346.1
541
峰度
-1.27373
558
偏度
-0.09614
566
区域
1124
618
最小值
274
708
最大值
1398
760
求和
32714
《统计学》实验报告(二)
开课实验室:机房6 2012年11月12日
系别:班级:____学号:_______姓名:_
实验项目名称: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成绩:_______________
实验性质:þ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利用EXCEL进行实例操作来计算这些我们所学过的平均指标、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常用统计量。
867
观测数
40
868
最大(1)
1398
869
最小(1)
274
888
置信度(95.0%)
112.3213
915
932
942
960
975
976
1014
1025
1096
1118
1166
1193
1194
1243
1277
1304
1327
1343
1398
【结果分析】
操作得到的结果如上所示。从描述统计计量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各个统计量的数值。由表可知40名雇员的月工资平均值为817.85,置信度为112.3213。

《管理统计学》第一、二章测试习题

《管理统计学》第一、二章测试习题

《管理统计学》第一、二章测试习题(100分钟内完成)一、填空(6×5分):1、向单位圆221x y +<内随机投下三点,则三点落在不同象限内的概率为2、已知()()()1/4,()()0,()3/16P A P B P C P AB P BC P AC ======,则事件A ,B ,C 全不发生的概率为3、设随机变量X 的分布密度函数为||(),.x f x Ae x -=-∞<<+∞ 则A=4、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λ(λ>0)的指数分布,则K= 时,P(K<X<2K)=1/45、一射手对同一目标射击4次,假设每次是否命中目标是相互独立的,已知至少命中一次的概率为80/81,则该射手的命中率为6、已知2(0)1/2,(3,2)X N Φ= ,则使()()P X c P X c >=≤成立的c=二、计算:1、有不同的数学参考书6本,不同的物理参考书4本,不同的化学参考书3本,试求从中取出2本不同学科的参考书的概率。

(6分)2、袋中有a 只黑球,b 只白球,从中依次摸三次,每次摸一球,求下列事件的概率:(9分)(1)仅第二次摸得黑球;(2)三次中有一次摸得黑球;(3)至少有一次摸得黑球。

3、把9个球放进4个口袋,设每个球落在任何一口袋内的机会是相等的,试求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9分)(1)无球放入第1个口袋;(2)恰有一球放入第1个口袋;(3)至少有两个球放入第1个口袋。

4、在0至9这十个数字中有放回地任取5个,求能排成由完全不同的数字组成的5位数的概率。

(6分)5、假设有两箱同种零件:第一箱内装50 件,其中10件一等品;第二箱内装30件,其中18件一等品。

现从两箱中随意挑出一箱,然后从该箱中先后随机取出两个零件(取出的零件均不放回),试求:(1)先取出的零件是一等品的概率;(2)在先取出的零件是一等品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出的零件仍然是一等品的条件概率。

管理统计学 第2版 第三章 数据特征的描述与分析

管理统计学 第2版 第三章 数据特征的描述与分析

某工厂有五条相同的流水线,生产同一产品且生产速度相同,各流水线的合 格率分别为 95%、92%、90%、85%、80%,那么该工厂产品的平均合格率 是多少?如果某流水生产线有前后衔接的五道工序,各工序产品的合格率分 别为95%、92%、90%、85%、80%,那么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又是多少?
x x1 x2 xn 95% 92% 90% 85% 80% 88.40%
X F2 2
X N FN
9 (105.3%)3 (104.5%)2 (102.1%)4
103.90%
投资者平均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为103.90%-1=3.90%
3.1 集中趋势的测度与应用
中位数
中位数是位置平均数,若将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 列,处于中点位置的变量值即为中位数。
中位数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在由个别极端数值 存在的数列种,中位数的代表性比算术平均数的 代表性强。
为:
X
K
Xi
Fi
K
593 .10(元)
i 1Leabharlann Fii 1算术平均数
3.1 集中趋势的测度与应用
算术平均数的性质 (1)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的离差之和等于零,即:
未分组资料: 分组资料:
N
(X i - X ) 0
i 1
N
(X i - X )Fi 0
i 1
(2)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即:
中位数的计算一般分两步,首先确定中位数位置, 然后找出中位数位置对应的变量值。
3.1 集中趋势的测度与应用
中位数
未分组资料计算中位数 (1)中位数的位次= N 1 2
式中,N为变量值的项数。
(2)若用Me表示中位数则有:
Me

管理统计学 第2版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管理统计学 第2版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4)系统抽样
首先将总体中各 单位按一定顺序 排列,根据样本 容量要求确定抽 选间隔,然后随 机确定起点,每 隔一定的间隔抽 取一个单位的一 种抽样方式。是 纯随机抽样的变

最主要的优势就 是经济性。最大 的缺陷在于总体 单位的排列上。 一些总体单位数 可能包含隐蔽的 形态或者是“不 合格样本”,调 查者可能疏忽, 把它们抽选为样
• 普查需要规定标准的时点:如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 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
统计报表
•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自上而下同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 提供统计资料的调查组织方式。
• 统计报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是建立在各基层单位原始 记录的基础上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由于统计报表是逐级上报和汇总 的,有利于各级部门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或本行的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现状。
2.1 统计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来源
• 间接来源 研究者直接从公开出版物或通过网络渠道获取
所需数据,如《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 要》、《中国社会统计年鉴》 • 直接来源
研究者直接通过调查取得研究所需数据资料
2.1 统计数据的收集
普查
常用的统计 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简单随 机抽样
分层抽样
抽样调查
• 抽样调查是取得数据资料的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它是按照 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对样本指标进 行测定,根据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的具体组织形式 抽样调查
简单随 机抽样
分层抽样
等距抽 样
整群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 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 抽样方式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学第二章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2.1统计数据的收集一、统计数据的来源1、直接来源(原始来源):分为实验和统计调查(直接观察、报告、采访、登记)2、间接来源(二手资料):出版物、网络二、统计调查组织方式1、分类①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②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③按调查组织方式分: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其中专门调查又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2、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要求,自下而上地定期向国家和主管部门报送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①优点:能保证统计资料的全面性和连续性;能保证统计资料的统一性和及时性;能满足各级部门对统计资料的需要②缺点:统计报表过多会增加基层负担;有可能由于虚假瞒报而影响统计资料质量3、普查:是指国家为详尽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主要用于搜集时点资料)①作用:可以为抽样调查提供抽样框;可以收集统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反映重大国情国力的基本统计信息②局限: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宜经常进行4、重点调查:是指为了解总体基本情况,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

(这些单位数目不多,但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①作用:能以较少的投入和较快的速度取得总体基本情况及变动趋势的资料②局限:只适用于客观存在重点单位的情况5、典型调查:是指在对调查对象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少数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

(指在数量表现上具有普遍意义呵呵代表性的总体单位,可以用来推断总体的数量)①作用:一定条件下能估计总体指标数值;可以用来研究新生事物②缺陷:不能确定推断的把握程度,无法计算和控制推断误差6、抽样调查: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再用样本资料推断把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当采用:A 几何平均法;B 加权算术平均法;C 简单算术平均法;D 首末折半法单选题2.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每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A 逐年下降;B 逐年增长;C 逐年保持不变;D 无法做结论单选题3.方差分析中组内方差是:A 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B 只包括随机误差,不包括系统误差;C 只包括系统误差,不包括随机误差;D 既不包括随机误差,也不包括系统误差单选题4.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A 质量指标;B 数量指标;C 综合指标;D 相对指标单选题5.在相关分析中,对两个变量的要求是:A 都是随机变量;B 都不是随机变量;C 其中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常数;D 都是常数。

单选题6.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选取样本时,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A 2倍;B 3倍;C 4倍;D 5倍单选题7.在方差分析中,反映样本数据与其组平均值差异的是:A 总体离差平方和;B 组间误差;C 抽样误差;D 组内误差单选题8.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A 在0到1之间;B 在-1到0之间;C 在-1到1之间;D 无限制单选题9.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A 实际误差;B 调查误差;C 可能误差范围;D 平均误差程度单选题10.一种零件的标准直径是15cm,质量检测员对所生产的零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进行检验时,应该采取的假设形式为:A 原假设大于等于15cm,而备择假设小于15cm;B 原假设小于等于15cm,而备择假设大于15cm;C 原假设等于15cm,而备择假设不等于15cm;D 原假设等于15cm,而备择假设大于等于15cm单选题11.某地从1995年到2000年各年的7月1日零时统计的人口资料分别为:23,23,24,25,25和26(单位:万人)。

则该地区1995~2000年的年平均人数为:A 24.3(万人);B 24.6(万人);C 19.7(万人);D 20.3(万人)单选题12.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抽样估计的精确度和置信度水平之间按如下方式变动:A 同方向;B 反方向;C 有时同方向,有时反方向;D 无法确定单选题13.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A 随机误差;B 系统性误差;C 代表性误差;D 登记性误差单选题14.对一个假设检验问题而言的检验统计量,和对一组特定的样本观察值而言的检验统计量分别是:A 确定的量和随机变量;B 随机变量和确定的量;C 确定的量和确定的量;D 随机变量和随机变量单选题15.年末银行存款余额是:(甲)时期数列;(乙)时点数列。

且已知2001~2005年的年末存款余额,要计算各年平均存款余额,要运用的平均数是:(丁)“首末折半法”序时平均;(丙)几何序时平均数。

则正确答案是:A 甲和丙;B 乙和丙;C 甲和乙;D 乙和丁单选题16.显著性水平是指以下的哪一种概率或风险:A 原假设为真时接受原假设;B 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C 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D 原假设为假时拒绝原假设单选题17.某百货公司今年与去年相比商品零售价格平均下降了6%,商品零售量平均增长6%,则商品零售额:A 保持不变;B 平均下降0.36%;C 平均上升0.36%;D 平均下降0.64%单选题18.以下属于数量综合指数的是:A 产量综合指数;B 价格综合指数;C 销售额综合指数;D 成本综合指数单选题19.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100元只值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A 10%;B 90%;C 110%;D 111%单选题20.先按一定标志对总体各单位进行分类,然后分别从每一类按随机原则抽取一定单位构成样本的抽样组织形式是:A 简单随机抽样;B 阶段抽样;C 分层抽样;D 整群抽样单选题21.在方差分析中,若不同水平对结果没有影响,则:A 组间方差接近于组内方差;B 组间方差大于组内方差;C 组间方差小于组内方差;D 不具有可比性单选题22.抽样允许误差越大,抽样估计的精确度就:A 越高;B 越低;C 无法确定;D 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单选题23.根据时期时间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应当采用:A 加权算术平均法;B 首末折半法;C 简单算术平均法;D 几何平均法单选题24.在计算指数的公式中,同度量因素的选择时期是:A 报告期;B 基期;C 分母为基期,分子为报告期;D 分子分母为同一时期单选题25.通过对误差的分析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一种统计方法是:A 抽样估计;B 假设检验;C 方差分析;D 回归分析单选题26.抽样分布是指:A 一个样本各观察值的分布;B 总体中各观察值的分布;C 样本统计量的分布;D 样本数量的分布单选题27.任一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为:A 大于0;B 小于0;C 不小于1;D 在0与1之间单选题28.自变量为X的一元回归直线方程中,X的系数的取值:A 只能取正值;B 只能取负值;C 既可能取正值,也可能取负值;D 只能是0单选题29.某产品规定的标准寿命为1300小时,甲厂称其产品超过此规定。

随机选取甲厂100件产品,测得均值为1345小时,已知标准差为300小时,计算得到样本均值大于等于1345的概率是0.067,则在:μ=1300,:μ>1300的情况下,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A 若=0.05,则接受;B 若=0.05,则接受;C 若=0.10,则接受;D 若=0.10,则拒绝单选题30.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A 的连乘积;B 的连乘积再减去100%;C 之和;D 之和再减去100%单选题31.二项分布的数学期望是:A n(1-n)p;B np(1-p);C np;D n(1-p)单选题32.方差分析中的组间方差是:A 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B 只包括随机误差,不包括系统误差;C 只包括系统误差,不包括随机误差;D 既不包括随机误差,也不包括系统误差单选题33.单位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以及单位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前者是正相关,后者是负相关;B 前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C 两者都是正相关;D 两者都是负相关单选题34.为调查某学校学生的上网时间,从一年级学生中抽取80名,从二年级学生中抽取60名,三年级学生中抽取50名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方法是:A 简单随机抽样;B 整群抽样;C 系统调查;D 分层调查单选题35.在各种抽样组织形式中,最符合随机原则的组织形式是:A 分层抽样;B 整群抽样;C 简单随机抽样;D 阶段抽样单选题36.某市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0%,同期价格水平提高了3%,则该市工业生产指数为:A 107%;B 13%;C 106.8%;D 10%单选题37.下列关系中属于负相关的是:A 农田施肥量与亩产量之间的关系;B 生产设备工作时间与维修费用之间的关系;C 商品流通规模与流通费用之间的关系;D 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与单位成本之间的关系单选题38.对于总体单位在被研究的标志上有明显差异的情形,适宜于:A 等距抽样;B 分层抽样;C 简单随机抽样;D 多阶段抽样单选题39.在建立与评价了一个回归模型以后,我们可以:A 估计未来所需要样本的容量;B 计算相关系数与判定系数;C 以给定因变量的值估计自变量的值;D 以给定自变量的值估计因变量的值。

单选题40.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5%,产量增加6%,则生产费用:A 增加;B 降低;C 不变;D 很难判断单选题41.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逐期增长量:A 逐年增加;B 逐年减少;C 保持不变;D 无法做结论单选题42.对两变量的散点图拟合最好的回归线必须满足一个基本条件是:A 因变量的各个观察值与拟合值差的和为最大;B 因变量的各个观察值与拟合值差的和为最小;C 因变量的各个观察值与拟合值差的平方和为最大;D 因变量的各个观察值与拟合值差的平方和为最小。

单选题43.某企业产品产量报告期比基期增长20%,单位产品成本上升5%,则产品总成本增长:A 25%;B 26%;C 15%;D 18%多选题44.三种商品的价格指数为110%,其绝对影响为500元,则结果表明:A 三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10%;B 由于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长10%;C 由于价格上涨使居民消费支出多了500元;D 由于价格上涨使商店多了500元销售收入;E 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绝对相差500元多选题45.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有:A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B 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1;C 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1;D 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E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多选题46.确定直线回归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 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B 相关系数必须等于1;C 现象之间存在较密切的直接相关关系;D 相关数列的项数必须足够多;E 相关现象必须均属于随机现象多选题47.分层抽样具体可以分为:A 等比例的分层抽样;B 纯随机抽样;C 机械抽样;D 整群抽样;E 不等比例分层抽样多选题48.以下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销售额;B 商品库存量;C 工人数;D 生猪存栏头数;E 劳动生产率多选题49.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A 样本容量;B 抽样方式;C 总体标志变异程度;D 样本指标值的大小;E 总体单位数的多少多选题50.平均数指数是:A 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B 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C 就计算方法上是先综合后对比;D 资料选择时,既可以用全面资料,也可以用非全面资料;E 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来使用多选题51.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关系是:A 回归分析可用于估计和预测;B 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C 回归分析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可以互相推导并进行预测;D 相关分析需要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E 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多选题52.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的特点是:A 两个变量之间不是对等关系;B 回归系数有正负号;C 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D 利用一个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E 有可能求出两个回归方程多选题53.综合指数属于:A 总指数;B 平均指标指数;C 平均数指数;D 简单指数;E 加权指数多选题54.在指数体系中:A 现象总变动指数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代数和;B 现象总变动指数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乘积;C 存在相对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D 存在绝对变动额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E 各指数都是综合指数多选题55.累计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的关系是:A 前者基期水平不变,后者基期水平总在变动;B 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C 相邻的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累计增长量;D 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E 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水平分析指标多选题56.同度量因素,也可以叫权数,是因为:A 它使得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在数量上可以加总;B 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C 这是我们所要测定的那个因素;D 它必须固定在相同的时期多选题57.常见的离散型分布有:A 二点分布;B 二项分布;C 均匀分布;D 泊松分布多选题58.方差分析是:A 检验假设各个总体均值是否全部相等的一种方法;B 检验同方差的若干正态总体均值是否相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C 单因素方差分析中SSTR=SST-SSE;D 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组间离差方和的自由度为K多选题59.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b可以表示为:A 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B 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方向;C 当自变量增减一个单位时,因变量平均增减的量;D 当因变量增减一个单位时,自变量平均增减的量;E 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多选题60.用于分析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有:A 发展速度;B 发展水平;C 平均发展水平;D 增减量;E 平均增减量多选题61.时点数列的特点有:A 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B 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C 指标数值是通过一次登记取得的;D 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没有直接联系;E 指标数值是通过连续不断登记取得的多选题62.如果某地区工人的日工资收入(元)随劳动生产率(千元/人时)的变动符合简单线性方程Y=60+90X,请说明下列的判断中正确的有:A 当劳动生产率为1千元/人时,估计日工资为150元;B 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人时,则日工资一定提高90元;C 劳动生产率每降低0.5千元/人时,则日工资平均减少45元;D 当日工资为240元时,劳动生产率可能达到2千元/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