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三章 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四、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四、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4.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流热效应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欲望。
2.通过学习电流的热效应,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感。
3.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培养他们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科技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4.能够分析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电流热效应现象,例如电灯、电炉等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发热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电流的热效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电流热效应的计算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物理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电流、电阻等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理解电流热效应的本质及其应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在理解电流热效应时,可能会对能量转化过程产生疑问,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这一过程。
3.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焦耳定律。学生需要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制定实验步骤,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和结论。
4.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电流热效应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并撰写一篇关于“节能环保,从我做起”的短文,提出至少三种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的方法。
5.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电流热效应的宣传海报,内容包括电流热效应的定义、原理、应用以及节能建议。海报要求设计新颖,内容科学准确,能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4《电流的热效应》同步教案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4《电流的热效应》同步教案

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3.了解生产和生活中如何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为人类服务,了解电流热效应带来的危害及防止的措施。

4.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设计记录表格、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体会替代的研究思想。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实例和危害的防止措施,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实验对人们获取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
2、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3、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焦耳的事迹,培养学生不懈追求的科研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流和电阻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三、教学资源:
演示用:热得快等电热器、串并联电路示教板、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锰铜丝、镍铬丝(2
个)、导线、电源、实验报告单、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

四、教学过程:。

九年级物理全册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电流的热效应教材分析:电流的热效应是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它是对电能、电功率的一个应用的总结,也是对家庭用电安全部分的一个铺垫,所以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2、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3、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焦耳了解,学习其可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3、实验器材:学生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烧瓶、不同阻值的电阻丝、温度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什么是电功它的公式是什么2、什么是电功率如何计算二、激发学习动机:以家庭使用电热毯不当引起火灾的案例引出电流的热效应.学生以家庭使用电热毯不当引起火灾为例,思考问题:为什么电热毯使用不当会引起火灾引导学生思考电热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从而引出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三、讲授新知识:一电流的热效应1、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将电能转化为内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电热毯就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作的,通电后可以供人们取暖,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器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饭煲、热水器、电水壶等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电流产生热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通电时间.因为烧一壶水,通电时间越长,水的温度升高越多.结合电炉丝工作时发热多而导线发热少的例子猜想与电阻有关.结合用电器过多引起火灾猜想与电流有关.提问:电流、电阻和时间都是可以测量,但是电流产生热量怎么测量呢放出热量多少可以通过加热煤油煤油比热容小,加热温度上升比较快,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缩短实验时间,观察煤油上升的温度来判断转换法.实验探究一:电流产生热量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按照课本电路图组装,进行实验,要求电阻和电流不变,改变加热时间,进行实验,结论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可知.结论:在电阻和电流相同时, 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大.实验探究二: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提问:怎么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如何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使电流不同呢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如何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使电流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本图16-14安装,要求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进行实验,学生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根据数据分析得出.得出结论结论: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大.实验探究三: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提问:怎么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应该控制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将阻值不同的两电阻串联使两电阻中的电流相等,分别加热质量相同的煤油,观察并记录相同时间后煤油的温度.教师介绍仪器,让学生看秒表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煤油的温度.根据数据总结结论.结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大.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流越大,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阻产生热量越多,介绍焦耳发现焦耳定律.三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所以电热计算公式:Q=I2Rt教师利用课件介绍焦耳,纪念他在物理学中做出的贡献和它的科学精神.四电热作用有害的一面教师利用课件介绍哪些方面要降低电热的产生.提问:导线和电炉丝串联,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呢你知道吗学生积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情况进行引导.点拨:导线与电炉丝串联电流相等,但电炉丝的电阻比导线电阻大得多,根据焦耳定律Q=I2Rt知,在电流、通电时间相等时,电阻大的产生热量较多,所以电炉丝很热,而导线却不热.四、巩固运用:1、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BA、电视机B、电热毯C、电风扇D、电脑2、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热效应的部分实验电路,甲电阻丝的阻值小于乙电阻丝的阻值.比较通电后两根电阻丝各自两端的电压U甲、U乙以及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分别产生的热量Q甲、Q乙的大小,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 CA、U甲=U乙,Q甲=Q乙B、U甲<U乙,Q甲>Q乙C、U甲<U乙,Q甲<Q乙D、U甲>U乙,Q甲<Q乙3、某电饭锅内有R0=44Ω、R=2 156Ω的两根电热丝,将它们接入电路.如图,当S分别置于“1”挡和“2”挡时, 1 挡是保温状态,当S接“2”挡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是 5 A ,通电100 s电路产生的热量是1、1×105J.五、检查评价: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估.布置课后作业.六、间隔性复习:在后面的教学安排中进行此环节.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在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总结出如下: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分析:喜爱这样课堂的人较多,原因是:教师讲的少,自己动手机会多;课堂比较轻松;具有挑战性;但也有同学反映部分同学没有积极性,什么也没学到;同组的同学太霸道没有别人动手的机会;这些迹象表明在探究课中如何调动全组同学的积极性组内成员间如何协调教师如何有效监控各个组的动向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新)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四节 电流的热效应》公开课(教案)

(新)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四节 电流的热效应》公开课(教案)

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杨光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用电器的发热现象认识电流的热效应;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在由实验探究得出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的根底上,让学生了解焦耳定律,并且能够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从学生的知识根底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功与电功率,能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电流做功时能量的转化情况;学生也在“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一章学习过比热容,知道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吸收不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可以用温度的变化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从学生的日常经验看,学生对生活中用电器发热的现象并不陌生,比较容易认识电流的热效应。

从学生的能力根底看,学生在上一节课完成了完整的探究实验,探究了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综合性强,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教学设计的根本思路如下:首先用电热丝切割器切割塑料泡沫,引入新课;然后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用电器通电后发热的例子,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认识电流的热效应;接着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得出定性结论;再介绍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即焦耳定律;最后运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经历设计记录表、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的过程,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体会替代的研究思想,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学习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和危害防止的实例,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体会物理知识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理解焦耳定律。

通过实验定性分析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理解焦耳定律的根底,在实验过程中又可以培养学生制订方案、设计数据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4节《电流的热效应》说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4节《电流的热效应》说课稿

第13章第4节《电流的热效应》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流的热效应》是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的关系,二是电流的热效应的应用与控制。

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它是对电能、电功率的一个应用的总结,也是对家庭用电安全部分的一个铺垫,所以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及其电热现象的实质。

了解焦耳定律。

知道电热现象的应用和控制。

(2)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析论证电热现象跟电阻之间关系的过程,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包括数学分析的方法的意义。

经历电热现象跟电阻之间关系的验证实验设计过程,领悟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方法、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证据的收集、步骤的安排等因素在实验设计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论证和实验验证的兴趣。

能从利弊两个方面认识电热现象,体验辩证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

3、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从探求中发现,在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电流产生的热与电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初步探究能力既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关键:做好探究实验,认识现象。

二、说学生通过本章前两节的教学,学生对电能、电功率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一些探索性问题,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他们对很多科学问题总是有很浓的兴趣,很想探究这些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三、说教法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本节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探究教学法本节课探究的问题是:电流产生热效应跟电阻的关系,这里我将采取了探究教学法。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3.教学实施:
a.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b.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c.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物理的奥秘,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电流热效应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十三章第四节后的练习题,重点关注焦耳定律的应用和计算。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电流、电阻等基本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电流的热效应这一知识点有着浓厚的好奇心,但可能对电流热效应的本质理解尚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教学方法:采用课堂练习、个别指导和反馈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教学实施:
a.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个别指导,给予反馈。
c.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电流热效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教学方法:采用教师总结、学生反思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演示实验:通过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电流的热效应。
3.分组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对电流热效应的影响。
【知识讲解】
1.讲解焦耳定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
2.分析电流热效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电热水器、电暖器等。
【案例分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 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  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电流的热效应》教材分析:《电流的热效应》是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它是对电能、电功率的一个应用的总结,也是对家庭用电安全部分的一个铺垫,所以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2.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3.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焦耳了解,学习其可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学生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烧瓶、不同阻值的电阻丝、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什么是电功?它的公式是什么?2.什么是电功率?如何计算?二、激发学习动机:以家庭使用电热毯不当引起火灾的案例引出电流的热效应。

学生以家庭使用电热毯不当引起火灾为例,思考问题:为什么电热毯使用不当会引起火灾?引导学生思考电热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从而引出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

三、讲授新知识:(一)电流的热效应1.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将电能转化为内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电热毯就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作的,通电后可以供人们取暖,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器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饭煲、热水器、电水壶等(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电流产生热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通电时间。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四、电流的热效应课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四、电流的热效应课程教学设计

电流的热效应【核心素养】通过感受用电器在工作时会发热这一物理现象,建立电流有热效应这一特性;通过对“电热影响因素”的探究,掌握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的方式方法,形成探究实验的核心;由探究实验总结出焦耳定律的表达式,建立由实际到理论形成的过程核心。

【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2.理解焦耳定律3.了解电功和电热的关系4.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已经了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生对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很熟悉。

本节课对“电热影响因素”的探究重点不放在完整的探究环节以及精密的定量测量上,而是注重渗透物理实验探究方法、注重学生对抽象实验的亲身体验上。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并确定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中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及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课前】教师登陆平台,发送《电流的热效应》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

一、【导入】复习提问1.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计算?2.能说出一些用电器工作时能量的转化情况?二、【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电流在电路中做功,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电动机、电灯发光、电视机工作……。

当这些用电器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触摸它们的有关部位,会有什么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学生说出常见用电器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

三、【活动】新课教学电流的热效应投影:电饭锅、取暖器、油灯、电炉丝、电铬铁……这些用电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导线和电炉丝串联,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并不很热?说明什么?1、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提示:电热是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电路中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所以电压对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没有影响。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3章第4节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3章第4节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8、学生回答问题。
9、学生叙述焦耳定律的内容,写出焦耳定律的表达式。
10、学生回答问题。
12、学生观看幻灯,了解电热器。
13、学生回答问题。
14、学生讨论问题。
15、学生观看幻灯,阅读本课知识提纲。
16、学生练习。
课后反思
②放映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常用的电热器。
(2)电热的危害
①提问:生活中的哪些电热是有害的?
②思考讨论:怎样防止电热造成的危害?(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幻灯片帮助学生认识防止有害电热的方法。)
三、小结
通过放映幻灯小结本课主要内容。
四、练习
通过放映幻灯出示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五、作业
7、学生探究实验:电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5、学生观察实验。
6、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展开大胆猜想。
①比较R2和R3的发热情况,提问、思考并得出结论。
②比较R1和R2的发热情况,提问、思考并得出结论。
③结合上述实验,再提问、思考并得出结论。
学生探究完毕,教师强调三条实验结论。
(3)实验小结
提问:①在探究以上问题的过程中,用到了物理学中常用的哪些研究方法?
教材内容
四、电流的热效应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
1、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3、知道生活、生产中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实例及其危害的防止手段。
情感教育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焦耳的事迹,培养学生不懈追求的科研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②课本P120图中,甲图和乙图分别研究的是什么因素对电热的影响?
3、焦耳定律
(1)教师介绍焦耳探索科学问题的事迹,组织学生结合上述结论总结焦耳定律的内容。

精选-物理九年级北师大版 13.4 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精选-物理九年级北师大版 13.4  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导学案课题:13.4 电流的热效应【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

2、通过探究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了解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体会替代的研究思想。

(重、难点)3、能举出电热利用实例和电热的危害及危害的防止手段。

(重点)【预习案】【自学导航】1.电热器是利用做功,将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如:、、、和等是电热器。

2.电流的热效应:通电导体会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

【探究案】(没有完美的个人,但齐心协力,勇于展示,我们就是完美的团队)【探究一】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1、不同的电器设备,使用时发热的程度不同,即使同一设备,使用不同的时间热的程度也不同。

那么,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与有关。

2、对照课本图13-9,该实验中通过比较判断产生的电热的多少,要想比较不同的电热使液体温度升高的不同,应该选用,都相同的液体。

要研究导体产生电热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应控制不变。

图甲中是通过两导体联,来实现的。

要研究导体产生电热的多少与电流的关系,应控制不变。

图乙中是通过两导体联,来实现的;3、根据课本图13-9做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完成课本121页实验探究内容【探究二】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和危害的防止1、物理学家焦耳于1840年最先确定了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成正比,与导体的成正比,与成正比。

2.公式:Q=;Q的基本单位是:。

3、电流的热效应在生产、生活、科研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家中的电饭锅、电热水壶等。

电热有利也有弊,电热的危害举例。

【检测案】1.课后第1题,2.课后第3题第 - 1 - 页3.电热杯中电热丝的电阻为55Ω,额定电压为220V,正常工作时每分钟产生多少热量?每小时消耗多少KW.h的电能?【训练案】1、有额定电压,额定电功率均相同的电风扇,电烙铁,日光灯,各自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相同的时间,比较它们产生热量的多少,结果是 ( )A.一样多B.电风扇最多C.电烙铁最多D.日光灯最多2、电熨斗通电一段时间后,熨斗面很烫,而连接电熨斗的导线却不怎么热,这是因为( )A.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熨斗的电阻,导线消耗的电能很少B.通过导线的电流远小于通过熨斗的电流C.导线的散热比熨斗快D.导线外有绝缘皮隔热【教(学)后反思】。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优秀教学案例
3.问题导向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热效应的本质和影响因素,如电流通过导体时为什么会产生热量?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4.小组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4.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如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问回答、讨论交流等表现,全面评价学生在电流热效应学习过程中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日常生活中的电流热效应现象为导入,如电热水壶烧水、电暖器加热等,引发学生对电流热效应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通过设计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电流热效应的产生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同时,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和生活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力量,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同感。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提问、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电流热效应的本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同时,我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评价方式上,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问回答、讨论交流等表现,全面评价学生在电流热效应学习过程中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13.4电流的热效应学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13.4电流的热效应学案

颍上县人和中学学生导学提纲编号:WLDG-九上学科:九年级物理(北师大)主备人:陈士标辅备人:吴传经姓名:------------- 班级:-------------九年级物理限时练5《电流的热效应》注:每题10分共100分。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1、下列电器中,不属于电热器的是()A、电饭锅B、电热水器C、空调D、电熨斗2、关于电热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热对我们来说总是有利的B、电热对我们来说总是不利的C、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热效应的原理制成的D、电视机工作过程中没有产生电热3、有额定电压、额定电功率均相同的电风扇、电烙铁、日光灯,各自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相同的时间,比较它们产生热量的多少,结果是()A、一样多B、电风扇最多C、电烙铁最多D、日光灯最多4、假设所有导体都没有电阻,当用电器通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炽灯仍然能发光B、电动机仍然能转动C、电饭锅仍然能煮饭D、电熨斗仍然能熨烫衣服5、把两根电热丝串联接到电源上,发出热量较多的一定是()A、通过电流较大的B、两端电压较大的C、电阻较小的D、以上三个都对6、电熨斗通电一段时间后,熨斗面很烫,而连接电熨斗的导线却不怎么热,这是因为()A、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熨斗的电阻,导线消耗的电能很少B、导线的散热比熨斗快C、通过导线的电流远小于通过熨斗的电流D、导线外有绝缘皮隔热二、计算题7、小明同学在家里用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给暖水瓶中1.5Kg的水加热10min,水温从20℃恰好升高到100℃。

求:(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小明家的电能表标着3000r/KWh,在这10min内能表的转盘转多少转?8、一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1Ω,线圈两端所加电压为2V时,电流为0.8A,电动机正常工作。

(1)在求电动机正常工作1min所消耗的电能。

(2)求电动机正常工作1min所转化的机械能是多少?9、某电热器的电阻是55欧姆,工作时的电流是10A,试求:5分钟产生多少热量?消耗了多少电能?10、一只标有“220V、45W”的电热器,在额定电压下使用时,通电30min可以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

北师大版初三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三章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

北师大版初三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三章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
师生共同完成
学生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各种导体时,会使导体发热,温度升高的现象。
2、焦耳定律
演示:如图R1>R2
∵R1与R2串联,I相等
∴W1>W2Q1>Q2
移动P使RP变小,I变大,Q变大
结论:电流产生的热量跟I、R和t有关
I越大,Q越大,R越大,Q越大,t越大,Q越大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焦耳定律:
(A)R1上的火柴杆先点燃 (B)R2上的火柴杆先点燃
(C)两根火柴杆同时点燃 (D)无法确定
三、小结:焦耳定律、电热器
四、练习
五、作业配套练习
板书:
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2、焦耳定律:Q=I2Rt
电热器
学生摸索回答
学生听讲,小结概念
师生共同实验、观看、分析、对比得出焦耳定律
学生阅读认识电热器
北师大版初三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三章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内 容
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白什么是电流热效应
明白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通电时刻的定性关系
明白生产生活中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实例和危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了解焦耳事迹学习其追求不懈的创新精神.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讲解、练习
课前预备
电源、电键、导线、电热丝1、2、3,烧瓶、温度计
授课人
授课班级
一、复习:1、电功的定义、公式、单位。

2019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4电流的热效应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019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4电流的热效应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13.4 电流的热效应1.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焦耳定律.2.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3.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重点难点】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难点:理解焦耳定律.【新课导入】导入1: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用电器.师:这些用电器通电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想一想是什么?生:发热.师:对!这些热量都是通过电能得来的,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本节我们来学习有关电热的知识.导入2:实验导入演示实验:将如图所示三个用电器同时接入电路中,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感觉体验:电炉丝已经发烫,灯泡有些热,电风扇只是微微有热感.师:为什么都是用电器,它们产生的热量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学习了本节内容,你们就明白了.导入3:设疑导入师:我们家里都有电饭锅、电熨斗,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连接它们的电线与它们是串联的,也就是说,通电时,通过导线和用电器的电流是相同的,那为什么当电饭锅、电熨斗发热、发烫时,而这些电线却不怎么热呢?学生产生疑问.师: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了.【课堂探究】一、电流的热效应1.电流热效应的定义实验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想想为什么.实验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想想为什么.结论:以上实验表明: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2.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接通电炉丝,让学生用手摸跟电炉丝连接的导线,感觉温度的高低.(1)提出问题:电炉丝和导线是串联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非常热而导线几乎不热呢?(2)猜想: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的多少可能跟电阻有关.(3)设计方案注意事项:(1)实验方法:(2)实验器材:如图(3)怎样做到:a.探究电热跟电阻的关系;b.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c.探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电流和电阻相同时,通电时间越长,液体温度升高得越高,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液体温度升高得越高,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在通电时间和电阻相同时,电流越大,液体温度升高得越高,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二、焦耳定律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可用焦耳定律描述.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2.表达式为:Q=I2Rt.要求学生说出: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和国际单位分别是什么?变形公式有哪些?3.例题:一台额定电压为220 V的电炉,电炉丝电阻为55 Ω,正常工作5 min,电炉丝产生的热量是多少?三、电热的利用和防止1.观察:如图所示,(a)是一台电动机,(b)是一台电视机.电动机的外壳制成许多皱折形状,电视机的外壳后有许多孔窗.这种形状或结构对电动机和电视机有什么好处?2.观察下图,哪些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1.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B )A.电视机B.电热毯C.电风扇D.电脑2.如图所示,把电阻丝和刮去绝缘皮的铜导线串联在由学生电源供电的低压电路中,把两片相同的纸分别绕在电阻丝和铜导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电阻丝使纸片燃烧,而与它串联的铜导线却没有使纸片燃烧,发生这种现象是因为( C )A.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大,而通过铜导线的电流小B.铜导线是导体,导体都没有电阻C.电阻丝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得多D.电阻丝的通电时间比铜导线长3.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这是用来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 B )A.导体的电阻的关系B.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关系C.导体的长度的关系D.通电时间的关系4.将阻值分别为50 Ω和30 Ω的甲、乙两电阻串联后接在电源上,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电阻产生的热量之比为5∶3 ;若将甲、乙两电阻并联后接在同一电源上,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甲、乙两电阻做功之比为3∶5 .5.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采取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封闭着等量的空气).(1)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2)观察图(甲)中的A,B管,在通电时间相等时,发现B管液面上升得高,则表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有关.(3)采用图(乙)实验装置,可以得出结论: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 电流越大,电路产生的热量越多.(4)该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6.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台恒温箱.恒温箱采用220 V恒定电压供电,箱内装有一根电热丝,恒温箱组装好后,经测量发现该电热丝每秒供热1 210 J.(设电热丝的电阻不随温度改变)求:(1)该恒温箱的发热功率;(2)电热丝的阻值.解析:(1)电热丝每秒供热1 210 J,由电功率的公式P=可知该恒温箱的发热功率P=1 210 W.(2)由P=变形可得电热丝的阻值R===40 Ω.答案:(1)1 210 W (2)40 Ω电流热效应的利与弊1.电流热效应的利生活中和许多产业中都要用到电热,例如,电炉通电后,电炉丝变得发红;白炽灯通电后,一会儿热得烫手;电饭锅通电后,可以将生米煮成熟饭.这些都是电流热效应的有利应用.利用电流热效应的用电器还有电热水器、电烤箱、电熨斗、电取暖器等.2.电流热效应的弊当大电流通过导线而导线又不够粗时,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破坏导线的绝缘性能,从而导致多条导线的线路出现短路,引发电气火灾.为了避免导线过热,有关部门对各种不同截面积的导线电缆规定了最大允许电流(安全电流).短路电流的热效应是酿成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因为短路电流很大,常为工作电流的几倍至几十倍,足以引燃短路点周围的可燃物质,从而导致电气火灾的发生.现在在一些电路设计及施工中,采取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来尽量减少和控制此类事件的发生及影响.一些大功率电子元器件在工作中要发热,电动机、变压器等在运行中会升温,这也是电流热效应引起的,温度过高会危及这些设备的安全,所以一般要想方设法采取散热措施,以便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4《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4《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四、电流的热效应一、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流和电阻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对于电流热效应的学习,进而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简单应用,了解生产和生活中如何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为人类服务,了解电流热效应带来的危害及防止的措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责任。

二、教学设计思路1.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标理念(1)本节课从一个简单的用“热得快”烧水的生活现象,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用电器的发热现象,让学生体会电流的热效应,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2)本节课设计成体现物理新课标理念的以学生为主体,经历科学探究的探究课,探究的课题是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其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事实,归纳、概括出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使学生得到创造、探索的训练。

2.本节课体现了高效型课堂教学理念——优化的教学设计本节课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思维动机的激发,通过引导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教学,主动的探究和建构知识。

传统的教学常把这节课上成实验验证焦耳定律的规律课,忽视了课题的方法教育功能(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而我力图将本课题的教学转变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启发问题探究课,在实验中以实验为载体展开过程,以问题为线索将课堂教学组织起来,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力求使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充分展现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3.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随着探究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分别观察比较:1、电炉丝接入电路中时,电炉丝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

2、假如在照明电路中接入大功率的电炉,电线将显著发热,有可能烧坏它的绝缘皮,甚至引起火灾。

并分析它们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作出合理的猜想:电流的热效应可能与电流的大小、电阻的大小及通电时间有关。

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体会自然规律的探究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
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通过探究,知道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

3.知道焦耳定律内容、公式及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本节教学,培养学生重视实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理解电流热效应,探究电热和电阻、电流以及通电时间关系,焦耳定律。

如何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以及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多媒体(课件)、白纸灯泡、电热水壶、电烤箱图片。

师:出示白纸灯泡、电热水壶、电烤箱图片,让学回忆并思考,把手靠近发光的白炽灯泡,会感到灯泡发热;给热水壶通电可以将其中的凉水加热;给电烤箱通电可以将其中的面包烤熟;那么这些能量从哪里来的呢?
生:电流通过用电器产生热量了,电能转化为内能。

师:电流通过导体发热的现象叫作电流的热效应。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思考
(1)白炽灯的灯丝热得发光,而与之相连的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2)刚刚发光的灯泡并不热,而过一会儿就会烫手。

灯丝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发光时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3)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通过它的电流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探究电热与电阻、电流大小及通电时间的关系
1.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会和哪些因素有关。

请同学进一步体验电取暖器的使用情况进而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会和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分别以电阻丝发热而电线不怎么发热的现象和高温、低温档工作时、通电时间不同时电阻丝发热程度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电热和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师:要对以上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我们该如何设计实验?
生:讨论,交流。

师:请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得出具体实验方案,并画出实验电路图。

问:如何比较不同导体产生电热的多少呢?
生:用手摸,或用温度计直接测量等方法。

师:引导学生通过转化法比较受热煤油温度升高的多少判断电热的多少。

3.进行实验:
实验一:探究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产生热量和电阻的关系。

将阻值不等的两个电阻丝分别放在盛有等质量煤油的锥形瓶里,并插入温度计,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

合上开关,观察在两分钟内两支温度计示数升高的情况,并将实验得出的数据填在已发的表格里。

实验要求:电路连接好,将滑片放在阻值最小端,观察并记录初温。

然后再看屏幕上的时钟同时合上开关计时,两分钟后断开开关,并记录末温和电流。

实验二:探究在电阻、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利用滑动变阻器使电流减小,再观察两分钟内阻值较大瓶内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里。

实验要求:先用试触的方法将电流调小约0.3A左右,再记录阻值较大瓶中煤油初温,并迅速合上开关同时计时,两分钟后同时断开开关并记录末温和电流。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验得出的数据先行分析得出结论。

再视频展示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显而易见:在电阻、电流大小相等时,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生:总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二)焦耳定律
师:1840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定量得出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和电阻成正比,和通电时间成正比的定量规律。

给出焦耳定律内容、公式及单位。

说明焦耳定律适用任何电路。

简介焦耳生平和对物理学的贡献。

师:为什么电取暖器通电时电阻丝热得发红,而和其相连导线并不怎么发热?
生:交流,讨论回答。

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得出结论。

师生交流:
1.焦耳定律的公式:Q=I2Rt
2.单位:I——A,R——Ω,t——s。

则Q——J
例题:一只白炽灯,灯丝正常发光时电阻为44Ω,现将其接在家庭电路中,工作10min,求灯丝所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方法一:
解:由I=U/R=220V/44Ω=5A,由Q=I2Rt=(5A)2×44Ω×600s=6.6×105J。

方法二:
点评:
结合I=U/R,焦耳定律可以推导出两个公式:Q=U2t/R和Q=UIt。

有时,这两个推导公式应用更灵活。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了现象教学的作用,设计了一系列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必要的物理图景。

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得出相应的结论。

从中也使学生初步认识了通过大量宏观现象的分析、推理来对微观世界进行判断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