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家庭作业辅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家庭作业辅导有的家长尽管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全用在了对孩子的家庭辅导上,平时作业次次满分、小测验成绩很好,但是,一到期末考试,尤其是大型考试,孩子的成绩很让家长失望。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因主要还出在过多的家庭作业的辅导上。

第一,过多的家庭作业辅导,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失去学会自己思考问题的机会。在不少家庭的辅导过程中,孩子一碰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家长发问,而家长不分问题的轻重缓急,统统给予作答,又如写作文,有的家长一开始就给孩子做一个成人化的写作思路,要求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方法写。于是每次孩子的作业就是满分,每次孩子的作文都是优秀,甚至可以拿到各种奖励。可是,久而久之,一旦家长不在身边,孩子做作业就变得六神无主了,尤其到考试时,考到做过的没问题,考到没做过的问题就大了,孩子要想问家长,便是不可能的,于是便不知如何做答;碰到一个全新的作文题,孩子根本无从下笔。而这样的考试过后,家长的埋怨,孩子往往变得不知所措。一开始,我们让孩子失去的是思考问题的机会,最终我们让孩子失去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过多的家庭作业辅导,让孩子失去了“犯错”的机会,当然也就没有机会学会如何改正错误。学会改正错误是孩子

学习中的一种重要能力,我们常说,一个人身体如果偶尔有点小病,反而会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偶尔作业出点错,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是坏事,关键是如何做好引导,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错误负责任,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当然,有的家长对孩子的错误及进纠正,也未必不是好办法,但是,老师对孩子的善意的批评,对孩子的作用远大于家长,我想这一点家长们是有体会的。不要期望自己的孩子从教师那儿得到的全是表扬,和风细雨的批评有时甚过表扬,过多的辅导,孩子全是一百分的作业,老师想要批评,没有机会呀。谁都会犯错,教育,也要允许孩子犯错,关键是孩子要学会改错,学会接受批评。

第三,过多的家庭作业辅导,让孩子产生沉重的心里压力,一旦学习受挫,感觉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爷爷奶奶,重者可能精神不振。现在的孩子所思考的问题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天长日久,对家庭辅导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有的家长在辅导中作风粗暴,恨铁不成钢,即使孩子的作业是高分,甚至考试也是高分,但从人的发展潜能来讲,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并不会占优势。因此,学会体谅孩子,适当减少对孩子做作业过多的干预,未尝不是好事。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那么,作为家长,应当怎样做才好呢?

首先,是要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就我自己而言,我的孩子在实验小学上三年级,他不是班里最优秀的,最完美的,甚至学习也不是最好的,但我对孩子孩子的期望是:健康、上进,善良,合群,能思考,会改错。我认为,从小就给孩子定下过高的人生目标,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而已。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其次,家庭作业的辅导,应低下身来,把自己当做是孩子的同学,共同“研究”问题,尽量不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答案。很多时候,孩子问我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我经常从孩子的角度思考,有时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与孩子一起摆桌子,操剪刀,弄得满地纸屑,但孩子的认真劲,着实让我感到欣慰。为了给孩子举证五个苹果如何平均地分给六个人,我特意买了一袋苹果,在家里与孩子切了又切,当看着

分好的三十块苹果,孩子笑了,我知道,孩子对这道数学题,是真懂了。

第三,每个学期要安排两到三次“只签字,不辅导”的特殊辅导方式。一般来说,我会在某个星期日,直接告诉孩子,这个星期的作业,我可以签字,但对、错由你自己负责。这样做的意图是让孩子学会自己拿“克子”,自己对自己的决定负责。这个时段,是家长特意给孩子造创的一个学会对自我负责的机会,也常常为老师善意“批评”孩子创造了一个机会,同时,更是孩子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思考,自我调整,自我认识的一个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