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学名词解释和简答.pdf

合集下载

初级会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初级会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初级会计学名词解释+简答自考“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谋划活动及谋划成果,或其他单元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元虽也要使用,但不占首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用度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注销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3.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2、会计分录:是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3、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

的项目。

4、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工具。

并具有一定的格式,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工具。

5、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销售或耗用的各种实物性资产。

的各种实物性资产。

6、复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 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7、未达账项: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导致一方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项目。

致一方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项目。

8、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银行借款利息支包括银行借款利息支 出(减存款的利息收入)出(减存款的利息收入) 、汇总损失(减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9、贴现:指 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贴付一定利息将 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权利转让给银行的 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10、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的分摊。

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的分摊。

1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

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

简答题会计的六大要素及其特征:一、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 带来经济利益。

会计简答及名词解释

会计简答及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长期股权投资、固定无形资产等)负债: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它在数值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剩余额(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营业税费、城建税和教育附加税)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1、账户: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进行分类记录,反映的工具2、会计分录:指预先确定每笔经济业务所设计的账户名称,以及计入账户的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是会计语言的表达方式。

3、权责发生制:又称现金制或收实付制。

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4、生产成本:(制造成本)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生产费用总和?简答题一:会计核算方法及关系:1.设置账户:根据会计对象的特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科学的确定会计对象分类项目的过程,是分类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的专门方法。

2.复式记账: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登记的专门方法。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完整的方法。

审查经济业务合理、合法性的方法。

4登记账户:按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分门别类的在账户的载体——账簿中记录的专门方法。

5成本计算:归集一定计算对象上的全部费用,借以确定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专门方法。

初级会计学的所有名词解释

初级会计学的所有名词解释

初级会计学的所有名词解释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科,会计学是描述和记录财务活动的过程以及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初级会计学作为会计学的入门课程,让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本文将介绍初级会计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和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的基础知识。

资产(Assets)资产是指组织拥有并可以为其创造未来经济利益的物质或无形的资源。

常见的资产包括现金、存货、固定资产和应收账款等。

资产是衡量组织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负债(Liabilities)负债是指组织所拥有的经济利益的来源,需要向他人支付或履行的义务。

负债包括应付账款、短期贷款和长期负债等。

负债代表组织承担的债务和责任。

所有者权益(Owner's Equity)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对其资产所拥有的权益。

它代表了资产减去负债后剩余的部分,也被称为净资产或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可以通过投资、盈利和重新投资等方式增加。

收入(Revenue)收入是组织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获得的经济利益。

收入是企业的主要来源之一,可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销售活动的效果。

费用(Expenses)费用是组织为了生产和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经济支出。

常见的费用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营销费用等。

费用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必要支出,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会计期间(Accounting Period)会计期间是指企业用来记录和报告财务交易和业务活动的特定时间段。

常见的会计期间包括月度、季度和年度等。

会计期间的确定对于及时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非常重要。

会计准则(Accounting Principles)会计准则是会计学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用于指导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报告。

常见的会计准则包括真实性、公允性、谨慎性和一贯性等。

会计准则的遵循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资产负债表是会计报表的一种形式,用于展示组织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初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和简答

初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和简答

会计期末名词解释会计分期 : 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P18货币计量: 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应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P19会计核算职能 : 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P10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等级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P25谨慎性 : 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P23公允价值: 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P26持续经营 : 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P18会计主体: 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P17权责发生制:是指款项的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种会计基础。

(老师补充P19)可靠性 : 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P20实质重于形式 : 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P23会计的核算职能具有哪些特点?1.会计主要是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2. 会计必须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情况3. 会计主要是反应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会计基本假设有哪些?为什么要明确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不确定)会计核算的方法有哪些?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本,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对于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要填制和审核凭证,按照规定的会计账户,运用复式记账法记入有关账簿;对于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应当进行成本计算;对于账簿记录,要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复式记账: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确实是指经纪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

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刻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差不多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成本运算: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截了当费用和间接费用按照不同的成本运算对象进行分类,从而运算不同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平行登记:确实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依照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的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操纵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会计凭证:用来记录经纪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

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连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区间。

序时账簿: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的时刻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简称序时账,也称日记账。

会计账簿: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具有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用来全面、分类、系统、序时地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账簿。

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事项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简称分类账。

备查账簿:对存在许市长和分类账中不能记录和反映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记录不全面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等级的账簿,简称备查账。

订本式账簿: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帐页装订成册的账簿,简称订本帐。

活页账簿:指不将帐页固定的装订在一起,而是将零散的帐页,依照经济业务的需要集中后,放置在账夹内,可随时增减的账簿,简称活页账。

初级会计学名词解释

初级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3.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14.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15.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

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16.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17.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18.复式记账: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19.简单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财会专题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财会专题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专题一外币会计一、名词解释1、记账本位币——会计上记账所使用的货币;2、外币——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3、外汇——外国货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4、汇率——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5、现行汇率——企业发生涉及外币业务时的汇率6、历史汇率——企业以前涉及外币业务时所使用的汇率7、记账汇率——企业发生外币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所使用的汇率8、账面汇率——企业以往发生的外币业务登记入账时使用的汇率9、买入汇率——银行向客户买入外国货币使用的汇率10、卖出汇率——银行向客户卖出外国货币使用的汇率11、中间汇率——银行买入和卖出汇率之间的平均汇率12、基准汇率与套算汇率13、外币业务——以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进行款项收付、往来结算和计价的经济业务;14、汇兑损益——企业在进行外币业务会计处理时,由于所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折合成记账本位币的差额;1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为了特定的目的,将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算为以记账本位币或规定的货币表示的会计报表的过程。

15、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将以外币编制的财务报表折算成以记账本位币表达的财务报表时,由于报表项目采用不同汇率折算而形成的汇兑损益。

二、简答题1、外币统账法和外币分账法外币统账法——选择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其他各种外币都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进行反映,外币金额在账上作为补充资料反映;外币分账法——企业的记账本位币业务和外币业务均分别设置账户反映,平时不需折算,月末时按市场汇率折算成记账本位币金额,汇总确认汇兑损益。

2、一笔业务观将外币交易的发生和随后的货款结算看成是一笔完整的交易,只是要经过两个阶段才算正式完成;其间由于汇率变动形成的折算损益被处理为对原有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的调整。

3、两笔业务观外币交易的发生及随后的货款结算看作是两笔交易,所确认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决定于当时市场汇率,其间的汇率变动不调整原有金额。

4、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目的为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特种报表;为编制合并报表服务。

初级会计学名词解释

初级会计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会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简历会计信息系统,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通过确认、计量等专门技术方法将经济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使其进入会计信息系统,通过记录和计算加工并且对外进行报告,以便达到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

会计的基本职能应当概括为两个:核算与监督。

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具有价值量反映、全过程、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等特点。

会计监督:会计监督职能是利用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具有全过程、价值指标监督、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监督依据等特点。

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

由于会计是整个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目标要从属于经济管理的总目标。

因此,会计终极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核算的具体目标则是为各有关方面提供管理与决策所需的信息。

会计对象:会计对象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一般而言,是企业单位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具体而言,会计对象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组成的。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分类或概括。

企业的经济活动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个会计要素。

前三个要素亦称资产负债表要素,反映静态财务状况;后三个要素亦称损益表要素,反映动态财务关系。

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

初级会计学名词解析与简答汇总

初级会计学名词解析与简答汇总

1.会计对象:集成单位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2.会计要素:从会计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对于可确定财务会计对象的分类和概括3.资产: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4.负债: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5.所有者权益: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6.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7.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8.利润: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相比较的结果9.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10.复式记账: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会计信息时,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务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帐方法11.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

12.会计分录: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13.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14.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15.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16.会计账薄: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17.平行登记:在经济业务发生后,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在所属的总分类账户的明细分类账户进行详细登记18.财产清查: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核对,查明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结算款项的实有数额,确定其账面结存数额和实际结存数额是否一致,以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会计专门方法19.未达账项:企业单位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所形成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因未收到相关凭证,尚未登记入帐的事项20.财务会计报告: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会计学简答及名词解释

会计学简答及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4.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5.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6.会计任务: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

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所制约。

7.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8.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9.会计分期:把企业持续不断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10.货币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可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1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3.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

基础会计考试之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考试之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考试之名词解释1.会计对象: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2.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

3.会计记录: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方法在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过程,包括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再以记账凭证为依据登记账簿。

4.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5.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6.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7.收入:是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8.会计等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

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

9.账户:就是在会计内容划分会计要素的基础上,按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以分门别类地记录和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

10.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11.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也是账户的名称。

12.复式记账法:就是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13.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14.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15.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凭证。

16.普通日记账:是用来登记各单位全部经济业务的日记账。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

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对各种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并进行有效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3.会计假设:会计的基本前提通常被称作会计假设,它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4.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对象,也就是会计人员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一系列工作的空间范围。

5.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破产和被清算。

6.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不断,长短相同的时间段落,据以计算损益,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7.货币计量:是指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对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8.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该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9.谨慎性:是指会计在反映不确定事项时应持悲观态度,要求企业在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亦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10.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内容进一步分类的大类项目,是财务报表的构件,也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的依据,划分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其实质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被称为净资产,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初级会计实务名词解释大全

初级会计实务名词解释大全

【第一章资产】中需要理解的概念,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之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等。

应收票据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

(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

(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

【原材料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委托加工物资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包装物是指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核算的主要内容有生产领用、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随同商品出售且单独计价、出租或者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复式记账: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系统的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关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2.记账凭证:又称记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填制的凭证。

他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3.会计账户: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结果的载体。

4.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试记账方法。

5.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6.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7.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8.结账:是指会计期末对账簿记录进行结账,计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做相应结转的工作。

9.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0.原始凭证:是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证。

11.会计科目:是指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

12.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13.会计账簿:指由一定格式帐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交易或事项的簿籍。

14.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

(内容:凭证组织,账务组织,记账程序)15.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规律,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

16.权责发生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发生,而不是以款项是否实收实付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标准的一种制度。

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第一章总论●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描述一个组织在特定的时点上所拥有的资源(财物资源)、负债(对债权人承担的责任)、和股东权益(属于股东的净资产)。

利润(在特定时期内所实现的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现金的来源、去向等)管理会计信息:满足内部各个层面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

税务会计信息:专门用于纳税申报的会计信息●(简答)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1.以凭证为依据2.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尺度3.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具有及时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综上所述: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确认、计量和记录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动,旨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管理活动的经济信息系统。

●处理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中应该遵循的所有行为规范的总和。

独立、客观、公正、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对客户、同行、执业组织具有责任感。

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简答)财务会计信息内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外信息和非货币信息●会计目标(我国):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是指为了保证跨级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

1.会计主体: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2.持续经营: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3.会计分期: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4.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已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初级会计实务名词解释

初级会计实务名词解释

初级会计实务名词解释60983①托收承付:托收承付结算,是指根据购销合同由收款人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购货单位收取货款,购货单位根据合同对单或对证验货后,向银行承认付款的一种结算方式。

Eg:我发货给你,委托银行在你家收你钱,你收到货物确认无误的话,就把钱给银行,银行在转给我。

②委托收款:委托收款是指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

单位和个人凭承兑商业汇票、债券、存单等付款人债务证明办理款项的结算。

③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的区别与联系:使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收款单位和付款单位,必须是国有企业、供销合作社以及经营管理较好,并经开户银行审查同意城乡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

代销、寄销、赊销商品的款项不得办理托收承付结算。

适用于异地订有经济合同的商品交易及相关劳务款项的结算,有金额限制。

委托收款,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同城异地均可使用。

无金额限制。

都是收款人凭相关的票据单证委托银行收款的结算方式④权责发生制:是以应收应付作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以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在应计制下,凡属本期已获得的收入,不管是否已收到现款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管是否付出了现款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即使现款已经收到并且已经入账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已付了现款并且已登记入账也不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⑤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在现金收付的基础上,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应计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应计的收入处理;反之,凡本期还没有以现款收到的收入和没有用现款支付的费用,即使它归属于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⑥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简单说:⑪权责发生制是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费用的一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背名词
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一定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汇总,向有关方面报告财务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源。

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系统地、连续地记录其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手段。

会计分录: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记账户的名称、应记方向(借或贷)以及应记金额的一种记录。

会计循环:是指各会计处理方法周而复始地进行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日常发生的每一次存货增加、减少都必须在账簿中记录,并随时结出余额。

实地盘存制:是指平时根据会计凭证在有关账簿中只登记存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月未通过实地盘点,将盘点的实存数作为账面结存数,然后倒挤推算出本期发
出数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

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整理,并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证据。

是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权责发生制: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或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到或支付,均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

现金制:指对于收入和我费用按照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

待摊费用:用来核算已经预付的各种费用及其摊销情况。

预提费用:用来核算已经预先计入成本的费用。

借贷记帐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帐法。

复式记帐法: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时,同时在相互练习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财务报告: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结果,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是财务会计部门提供财务会计信
息资料的重要手段。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利润表(损益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制造费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财产清查: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和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实存数与其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未达帐项:未达帐项是指单位与银行双方之间由于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不同,而造成一方已经入帐,而另一方尚未收到结算凭证从而尚未入帐的款项。

必背简答
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
对经济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分类、汇总加工处理,使其成为有效的会计信息。

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可以清晰地表明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同时也便于是算平衡和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依据相同、方向一致、金额相等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关系
同: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说明一定的经济业务内容
异:科目,只是经济业务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识,只说明一定的经济业务内容账户,具体记录经济业务内容,可以提供具体的数据资料,具有登记增减变化的不同结构的一种核算形式。

会计循环的主要环节
除此确认、入账、过账、结帐、编制调整前的试算平衡表、编制期末调整分录并过账、编制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编制正式的财务报告
权责发生制与现金制的区别
权责发生制是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或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到或支付,均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而现金制则对于收入和我费用按照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为什么进行帐项调整,帐项调整的主要类型
从权责发生制角度分析,企业账簿中的日常记录不能确切反应本期的收入、费用,有些款项虽已支付但不属于本期费用。

应计收入、应计费用、收入分摊、费用分摊
简述对账的内容
账证核对、账帐核对、账实核对
分析
会计分录重点看第4章,同时可以通过反复做中华公司那套题练习
选择参考打印的三份例卷和新军发的那份
名词解释和简答记熟上面的应该八九不离十了
有空把书看一次:第四章共50页重点,第一二三七八九共章150页次重点,第五六十章100页非重点,第十一、十二章50页不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