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五动物的运动和行为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1、水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水生动物通过漂浮、游泳等形式运动。
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的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网,当水由口流入,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气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渗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
鱼的体型、体色、体表、鳔等也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陆地生活环境比水域生活环境要复杂。
陆地气候相对干燥,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他们通过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来觅食或逃避敌害;陆地生活的动物体内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做出反应。
3、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绝大多数鸟适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衍后代。
鸟的身体呈流线形,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体表覆盖着羽毛,前肢变成了翼,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翅膀呈扇形;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都很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4、昆虫适于陆地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1)外骨骼:能进行陆地飞行生活的昆虫,如蝗虫,体表覆有坚韧的外壳,即外骨骼,可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2)运动器官——翅和足: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着生着三对足,一般生有两对翅。
足适于在陆地上行走,有的最后一对足特别发达,还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如蝗虫。
长有翅的昆虫一般翅能展开扇动空气,适于飞翔,如蝴蝶、蝗虫等。
(3)感觉器官:昆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是触觉和嗅觉器官;有一对复眼,是视觉器官。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材分析 (新版)新人教版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章节内容分析:本章涉及了《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三节内容。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是以哺乳动物和人体为例,通过图解分析让学生认识动物产生运动的结构基础,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和接受动物产生运动的一般机理。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与第三节《社会行为》的内容编排改变了以往教材对动物各种行为的罗列叙述,而是提供分析和实验素材,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本章设计的探究活动有观察与思考、模拟制作、资料分析和探究等,其中探究均为全程探究,但其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设计与完善实验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
如在探究实验中设计了“讨论和完善计划”、“制定计划”、“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活动项目,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明确探究的思路,知道怎样去做?为什么这样做?本章探究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包括饲养动物、设置对照实验装置、观察纪录等。
而且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章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尝试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制变量。
4、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参与问题讨论,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2、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2、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并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3、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强化;探究实验的实施;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节马腾飞
探究活动 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订计划
4、实施计划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攻击行为:指同种个体之间所 发生的攻击或战斗
迁徙行为
是指动物季节性地 更换住处的现象。
乌贼释墨
取食行为
蜻蜓点水 大雁南飞 蚂蚁群居 蜜蜂采蜜
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迁徙行为 社群行为
三、先天性行为 和学习行为
想想议议
1.小狗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么?
2.小狗生下来就会到指定地点去大小便么?
3.小狗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么? 以上这三种行为一样么?有哪些种行为是 一样的?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 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 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 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 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 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很多年前,在英格 兰有一只大山雀, 一次偶尔碰巧打开 了放在门外的奶瓶 盖,偷喝了牛奶。 不久,那里的维 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一、先天性行为
• 概念:
•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举例:蜜蜂采蜜
亲鸟育雏 蜘蛛结网
二、学习行为
• 概念: • 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在遗传 因素的基础上 , 通过环境因素的作 用 ,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 为。
举例:鹦鹉学舌 马戏表演 红灯停,绿灯行。
刚出生的小袋鼠只 有人的手指那样大, 眼睛还睁不开。它 出生时掉在母袋鼠 的尾根部,靠本能 爬到母袋鼠的尾尖, 在从尾尖爬到母袋 鼠腹部的育儿袋中 吃奶。
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单元设计备课人:XXX 【单元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单元内容分析】运动和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
学生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已经对各类群动物的运动方式以及取食、防御和繁殖等行为有了许多具体了解,但是对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还缺少深入的探讨,也未从总体上认识动物行为的类型和意义。
本章内容是在第一章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更高认知层次上深入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从总体上了解动物如何通过各种行为来适应环境,在生物圈中生存和繁衍。
关于《动物的运动》的教学,需注意以下几点:(1)应重点以哺乳动物为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肢体运动的体验,探讨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进而认识运动的结构基础和基本原理;(2)应强调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3)应指出不同类群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其结构基础也不尽相同,有的并不具备骨和关节等结构,因此动物运动能力也有强弱之分。
这三点依次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的整体性和生物界的多样性,是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观点教育的好素材。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个体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统称为动物的行为。
从行为的直接意义或表现形式来看,动物的行为包括取食行为(含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求偶行为、交配行为、孵卵行为、育雏行为等)、迁徙行为、节律行为等。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或者说从行为与遗传的关系来看,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从同种个体之间关系来看,有的动物是单独生活的,有的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后者往往有个体间互动的活动,称为社会行为。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第二节安排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内容,第三节安排社会行为的内容。
这两节中都会涉及取食行为、繁殖行为或防御行为的内容,在教学中应当厘清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行为分类,消除学生关于不同行为类型之间关系的困扰。
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理解二者产生的途径及适应意义。
2020中考生物专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专题五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有关运动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B.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C.每块骨骼肌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D.动物的运动只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解析:并不是所有的动物体内都具有骨骼,如蚯蚓;每块骨骼肌两端附着在相邻的不同骨上;动物的运动不仅仅需要运动系统,还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的配合。
2.(2018福建)关节中,具有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功能的滑液存在于( D )A.关节头B.关节窝C.关节囊D.关节腔解析: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
3.(2019宜昌)向朋友挥动手臂打招呼时,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
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A )A.③④①②B.④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解析: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因此,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③④①②。
4.(2019赤峰)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叙述错误的是( B )A.骨骼肌接受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B.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C.动物的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D.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它的觅食、避敌和繁殖,以及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解析:动物的运动系统除了骨和肌肉外,还包括关节。
5.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
如图是某同学利用木板、松紧带、螺丝等材料制作的一个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
木板、松紧带、螺丝分别代表运动中的( C )A.骨骨骼肌骨连结B.骨肌腹骨连结C.骨骨骼肌关节D.骨肌腱关节解析:骨骼肌的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故木板、松紧带、螺丝分别代表运动中的骨、骨骼肌、关节。
5.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
4、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来自(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八年级(上)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word版)
生物八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探讨以下问题: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点?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动物运动和行为在生存中的重要性。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学生对实验、观察等活动具有很高的热情,喜欢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学知识。此外,学生对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等问题较为关注,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专业术语的掌握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专业术语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以提高教学质量。
(1)对于动物运动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展示不同动物的运动器官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结构特点。
-通过互动游戏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运动器官的功能,如模仿动物运动方式,感受运动器官的作用。
-结合生物进化理论,讲解动物运动器官的适应性变化,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原理。
(2)对于动物行为的分类及适应意义,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猎豹能跑得这么快吗?”“瞪羚是如何逃脱猎豹的追捕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运动与生存的关系。
3.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运动和行为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本章标题。
(二)讲授新知
1.动物的运动器官结构与功能
中考生物总复习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课件
蚁筑巢等
走迷宫等
联系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考点一
考点二
二阶分层 玩转图片
2. 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动物越___高__等___,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时,“尝试与错误”的次 数越__少______。(云南省卷9年2考) 3. 社会行为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_组__织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分__工__,有的群体中还 形成等级,如狒狒、蜜蜂、蚂蚁等。(云南省卷9年3考,昆明卷:2014) 4. 动物的通讯(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方式:气味、_____动__作_、____声__音__(_合__理__即__可__)等。[云南省卷:2014] 意义:有利于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育后代。
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考点一
考点二
二阶分层 玩转图片
屈肘动作(左)与伸肘动作(右)示意图(云南省卷9年5考) 一阶 教材图片速填
收缩
舒张
舒张
收缩
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考点一
考点二
二阶分层 玩转图片
几种常见动作下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状态对照
肌肉动作 提/举重物 两臂自然下垂 引体向上过程中
肱二头肌 _收__缩___ _舒__张___ _收__缩___
状态。
13.运动并不仅是靠运动系统完成的,还需要 神经
________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
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考点一
图名
图片
考点二
二阶分层 玩转图片
动作 的完 成
屈肘动作
伸肘动作
常考知识点
14.你能想到的屈肘动作有哪些?伸肘动作有哪些 ? 打篮球时双手抱球准备投篮时,与屈肘动作类似; _投__篮__瞬__间__,__手__臂__伸__直__,__将__球__投__出__,__与__伸__肘__动__作__类__ _似__(合__理__即__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本章综合解说本章内容概览本章在前面学习动物主要类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动物行为的类型和意义,以便深入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从总体上了解动物如何通过各种行为来适应环境,在生物圈中生存和繁衍。
动物一般都能运动,它们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在运动过程中,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各种动作,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
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根据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获得途径等可将动物行为分成不同的类型。
有的营群体生活的动物还表现出社会行为。
这些都有利于动物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以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4)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难点:(1)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2)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
(3)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本章学法点津1.观察动物关节和骨骼标本、模型或挂图等,同时结合自身肢体运动的体验,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作用及相互关系。
注意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认识运动与动物觅食、避敌等一系列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关系,理解运动是动物各种行为表现的基础。
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时,应运用比较法首先判断这种行为是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通过分析教材资料,联系生活实例,学会区分动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3.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时,应注意群体是否形成一定的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或形成等级,然后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材预习全解趣味情景导入同学们一定对乌鸦喝水的故事非常熟悉:口渴的乌鸦发现一个瓶子里有水,它将嘴巴伸进瓶口,结果瓶口太细,喝不到水。
乌鸦看到地上有许多石子,就用嘴叼起石子,投进水瓶里,使水位不断升高,最后升到了瓶口,聪明的乌鸦终于喝到了水(如图)。
乌鸦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会的吗?如果不是,这种行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学习目标导航1.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说出某种动物行为的成因。
相关知识链接1.婴儿的吮吸反射是婴儿生来就有的简单的反射活动,而马戏团的“山羊走钢丝”则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驯兽员的长期训练,逐渐形成的复杂的反射活动。
2.“孔雀开屏”是雄孔雀在繁殖季节吸引雌孔雀的一种行为;“蜻蜓点水”是雌蜻蜓在水中进行产卵的行为。
教材内容全解想一想,议一议(见教材第47页)乌鸦的这种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于乌鸦在城市里长期生活,慢慢认识到红绿灯和汽车的特点,逐渐学会的。
知识点一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动物行为的概述(1)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举例:一般来说,动物的行为不仅指动物的爬行、奔跑、游泳、飞行以及其他方式的运动,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相防御的动作,甚至连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立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例1 下列除哪一项外,其他均为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A.老虎取食 B.孔雀开屏 C.猫头鹰的“脸盘”像猫脸D.蛇冬眠【答案】C【解析】动物的行为是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猫头鹰的“脸盘”像猫脸,是动物的形态特征,不属于动物的行为。
故选择C选项。
2.动物行为的类型(重点)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可将动物行为分成不同的类型。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单元知识清单)-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清单知识点01.动物的运动1.运动系统的组成: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1)骨骼和骨骼肌: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
①骨骼肌的结构:中间较粗的可收缩的部分是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
(如图1)图1②骨骼肌的特性:肌腱必须附着在不同的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上才能牵动骨绕关节活动(如图2);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故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要两组。
图2(2)骨连结:指骨与骨之间的连结①形式:有不活动的连结(如颅骨)、半活动的连结(如椎骨)和活动的连结(即关节)。
②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
(如图3)图3肌腹肌腱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1)运动的产生: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2)屈肘和伸肘(如图4)图4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收缩。
(3)运动的协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
3.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哺乳动物)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4.运动的意义: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知识点02. 动物的行为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获得途径分)归纳总结: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获得某种学习行为所需时间越短,尝试与错误次数减少。
2.社会行为(1)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①方式: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不会通过语言),如蜜蜂的“舞蹈语言”,母鸡的多种鸣叫声等。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认识到这两种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
2.科学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形成对动物行为复杂性的科学认识。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活动,探究动物行为的产生和变化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4.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保护动物多样性的责任感,理解人类活动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及其区别。
•识别并分析动物行为中的先天性成分和学习成分。
三、教学难点•准确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在动物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理解学习行为对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及其形成机制。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动物行为视频、图片、案例分析等)。
•实验或观察材料(如宠物、昆虫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课外读物或网络资源,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通过案例分析加深理解。
•观察与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活动,讨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分类。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认知。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动物行为的视频(如小鸟筑巢、小狗学坐下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提问:“你们认为这些行为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会的?”引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话题。
•揭示课题: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新课教学•概念讲解:•先天性行为:教师讲解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即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举例说明,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等。
•学习行为:接着讲解学习行为的概念,即动物在后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2022年中考生物总复习主题五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返回目录
动物 蚯蚓 鱼 鸟 运动方式 蠕动 游泳 飞行
斑马、猎豹 奔跑
袋鼠 跳跃
2. 运动系统的组成 (1)骨(在运动中起 杠杆 作用) 骨与骨骼的关系:骨与骨之间通过 关节 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例如:人体骨骼是由206块骨连接而成的。
(2)关节(在运动中起 支点 作用) ①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返回目录
群体 中的 信息 交流
①方式:通过各种 动作 、 声音 、 气味 等传递信息 ②应用: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 性外激素 作引诱剂,可诱 杀农业害虫 ③正是由于 物质流 、 能量流 和 信息流 的存在,使生物 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意义 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返回目录
开放探究 为探究奖赏是否能促进小鼠的学习,某校的几位同学进行了 小鼠走迷宫实验(见下图):
1.制作两个相同的迷宫1号和2号,在1号迷宫的出口不放任何 东西,2号迷宫的出口则放一块蛋糕。
返回目录
2.选取两只品种相同,大小、年龄和活力相似,且经适当饥 饿处理的小鼠,分别标记为1号、2号。 3.把两只小鼠分别放在相应迷宫的入口,分别用一小块馒头 引诱着小鼠通过迷宫。到达出口时,将1号小鼠直接带回入口, 给2号小鼠少许蛋糕屑,然后将其重新带回入口。
关节头
关节窝 关节软骨
返回目录
②特点:既牢固又灵活。关节囊的连接作用和韧带的加固作 用使关节牢固;关节面上覆盖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腔有滑 液使关节灵活。 ③脱臼是指 关节头 从 关节窝 里滑脱出来。 ④列举主要的关节:如 肘关节 、 膝关节 、 踝关节 等。
(3)肌肉(在运动中起提供 动力 的作用) ①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 ②结构:
第二三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三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动物的运动考点1:动物的行为1.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表现形式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如蠕动、游泳、飞行、行走、奔跑、跳跃等。
除运动外,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散发出气味、改变体色,甚至静立不动也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拓展】动物的运动本质上都依靠肌肉的收缩,这种说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动物,不过也有例外,如有些低等的动物(如水母)没有肌肉,但也能运动。
考点2:运动系统的组成1.观察动物的运动系统(1)观察家兔的骨骼标本观察哺乳动物(如家兔)的骨骼标本,特别是它的前肢和后肢,注意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骨组成的,并试着在自己的上肢和下肢找一找相应的骨。
四肢骨【区分】骨与骨骼的区别骨是单独的一块,而骨骼是多块骨通过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整体结构。
例如,脊柱是骨骼,而脊椎骨是骨。
(2)观察哺乳动物的关节观察剖开的哺乳动物(如家兔、羊)的关节,对照关节示意图,观察关节的结构。
注意关节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①结构:观察剖开的动物关节,可以发现关节外包裹着坚韧的关节囊。
构成关节的两块骨相邻的面称为关节面,一端突出,称为关节头,另一端向内凹陷,称为关节窝;关节头和关节窝相接触的部位有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
关节囊内的空腔称为关节腔。
因此,关节由关节囊、关节面和关节腔组成。
②关节的作用:在运动中,关节起支点的作用。
(3)观察肌肉取一个完整的鸡翅(已除去羽毛),用解剖剪除去皮肤,观察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
依次拉动每一组肌肉,观察骨的运动。
然后,除去肌肉,观察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①骨骼肌的组成部分有?【答案】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
②骨骼肌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 【答案】肌腱绕过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
2.运动系统的组成 (1)关节的结构与功能①关节头关节窝③ ④关节窝关节软骨⑤②关节囊①关节的结构: 包括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
八年级生物上册 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材内容的课标分析 (新版)新人教版
教材内容的课标分析
主题五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
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并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1.动物的运动
水
平
要
求
具体内容标准具体内容说明学生学习准备
了解列举动物多种多
样的运动形式。
能描述动物多样的运动形式。
理解说明动物的运动
依赖于一定的结
构。
1.掌握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
节的基本结构。
2.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
构。
水
平
要
求
具体内容标准具体内容说明学生学习准备
理解区别动物的先天
性行为和学习行
为。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
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
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
动物行为的成因。
3.认同人类学习的重要性。
了解举例说出动物的
社会行为。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明确
社会行为的特征;阐明动物群体
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通过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认同
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
观察、思维、合作、创新等能力。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
集体意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必背知识点一、动物的运动1. 运动系统的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 (包括骨和关节)和肌肉组成。
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则是运动的支点,而骨骼肌则是动力来源。
2. 骨骼肌的结构与特性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
肌腱位于两端,较细且呈乳白色,连接着骨骼;肌腹位于中间,较粗,是肌肉的主要部分。
骨骼肌的特性是受到刺激时会收缩,停止刺激则舒张。
3. 运动的产生过程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会收缩并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运动的完成需要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作,以及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4. 关节的结构与脱臼关节由关节面 (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
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二、动物的行为1. 行为类型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包括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这些行为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 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等。
学习行为则是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如动物学会绕道取食。
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有利于动物适应多变的环境。
3. 社会行为某些动物营群体生活,具有社会行为。
它们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取食和防御敌人,使动物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
4. 信息传递动物之间通过声音、动作、接触和气味等方式传递信息。
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运动与行为的意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有利于其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取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运动和行为的多样性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必背知识点的归纳。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课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的基础上,对本章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而且已经能解决一定的基础知识的习题,并且在初中生物学内容全部学习一遍的情况下,重新对本章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确认,以达到更熟练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
自学法:通过阅读理解所需要掌握的内容。
讨论法:依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学习中的实例,开展讨论。
归纳法: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并进行运用。
关键
问题
能够对学知识进行运用,能轻松的理解考点问题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准备
制备学案,搜集整理习题,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制作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时间情景创设学生来自为教师行为激趣导入
2、+3、
创设复习情境
引导学生全身心进入复习状态
小故事引入复习的内容
进行学习探究
13、+2、
创设阅读情境
阅读学案,明确复习目标、任务和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学案,明确复习目标、任务和要求,巡视督促。
检测矫正
4、
创设相应情景
可以学生自主进行
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
环节
时间
情景创设
学生行为
教师行为
总结归纳
5、
创设表达情景
学生归纳本章的复习提纲,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归纳说出并记忆本章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巩固训练
5、+4、
创设运用情景
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简洁有效的应用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及时进行矫正,补救。
达标测评
4、+3、
创设达标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
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扶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改用盗虻在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
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
表明蟾蜍并没有吃饱。
回答问题:
条件 反射
、
小鼠走迷宫
等。
例5: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
分(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例6: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动物行为中,都属于学习行为
的是
①蜻蜓点水②螳螂捕蝉③鹦鹉学舌④作茧自缚⑤惊弓之鸟
连贯性。
• 3、联系生活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生活环境 水中生活
运动方式 游泳
举例 鱼
陆地生活 空中生活
蠕动 爬行 奔跑 跳跃 飞行
蚯蚓 蛇 猫 袋鼠 蝗虫、家鸽
例1:根据你的观察及下表提供的内容,不可能得出的 结论是 ( )
动物 运动方式 适应环境 运动器官 是否需要能量
(4)关节的组成结构
关节头 关节窝 关节囊
(5)骨骼
人体共有骨206块,以骨连结互相结合成骨骼。按其 所在部位可分为:
颅骨
躯干骨
四肢骨
例2:人体的206块骨通过许多骨连结形成整个骨骼。有的骨连结不 能活动如颅骨处,有的骨连结能半活动如椎骨处,还有的骨连结能 灵活的活动,也被称为关节。右图是关节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 题:
肱三头肌
2、伸肘时,—肱—三—头—肌——— 收缩,肱——二—头——肌—— 舒张。
例3:“引体向上”是北京市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之一、主要考查
被测者上肢的力量。用哑铃锻炼是增强上肢力量的有效的途径。
刚开始时上肢的肌肉非常容易累,经过一段时期锻炼情况会明
显好转、肌肉力量也会显著加强。请据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学习 行为
成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受到调节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Ⅰ)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Ⅱ)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Ⅰ)
• 1、渗透生物学的基本观点—适应观。 • 例如: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形态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运
动方式多种多样。 • 骨,关节,骨骼肌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 2、用概念图的形式尝试树立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和
(2)骨的结构
长骨的结构
骨端 骨质
骨干
(3)骨的成分和特性
无机物——硬脆
骨
的
成
煅烧
分 有机物——柔韧
物理特性:
15%盐酸 清水
坚硬而有弹性
(3)骨的成分和特性
无机物——硬脆
骨
的
成
煅烧
分 有机物——柔韧
物理特性: 坚硬而有弹性
骨的成分和特性是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的。
有机物 无机物 特性
幼年 >1/3 <2/3 弹性大易变形 成年人 1/3 2/3 坚硬而有弹性 老年 <1/3 >2/3 硬度大易骨折
经系统兴奋性下降等、由此可以看出:动作的完成除了运动系
统的参与外,还需要
和
的参与。
(7)运动的产生
骨骼肌节——支点 骨骼肌——动力
骨绕着相应的关节活动
躯体产生运动
例4:人体和高等动物能完成各种灵活的动作, 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在完成动作时,关节是支点、骨是杠杆、骨 骼肌提供动力。 B.运动系统是进行运动的结构基础。 C.每一动作都是多组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 下协调合作完成的。 D.完成运动的是运动系统,它由骨和骨骼肌组 成。
(1)屈肘时,途中A
处于
状态;B
则同时处于
状态;
这充分说明人的任何一个动作需要多块肌肉相互
,共同完成。
(2)请你写出参与屈肘动作的两个关节的名称:
和
。
(3)刚开始锻炼时非常容易累,其实一方面是呼吸跟不上,二
是肌肉的持久运动引起肌肉的收缩能力减弱,即肌肉疲劳,引
起的原因时包括肌肉收缩时代谢产物(乳酸)的堆积和中枢神
实验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
行为,此行为由
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
实验中,没有吃饱的蟾蜍对于大野蜂不予理睬,这属于
行为,
此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和
逐渐建立起来
的行为活动。
实验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
。
实验证明了蟾蜍在实验中确实建立起新的
。
(1)人体的运动是
收缩牵引附着的骨
绕关节形成的。如果说骨在运动中起着杠杆的作用,
那关节起的是
的作用。
(2)关节连接的骨既 又灵活,灵活是因为[①]
和
[②]
上有
,而且[⑤]
中
还有滑液,这些都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3)体育运动时,青少年千万不要逞能,用力过猛,否则容易造
成[①]从[②] 中滑出来,这种现象也叫
结构 基础
运动 的实
质
多系统 神经 配合 和激 素的 调节
摄取食物、逃避敌害、寻找配偶……个体 得以生存,种族得以延续
意义
游泳、蠕动、爬行、跳跃、
协
飞行、奔跑等。
调 配 合
共
肌肉 动力 骨 杠杆
结构 形式
基础 动物的 运动
主要表现
按获得
动物的 方式分
产生 行为
先天 性行 为
同 完
关节 支点
提供 能量
⑥老马识途⑦金鸡报晓 ⑧飞蛾扑火 ⑨草木皆兵⑩摇尾乞怜
A.②③⑤⑥⑩
B.①④⑤⑦⑩
C.②③④⑥⑦
D.③⑤⑥⑨⑩
例7:阅读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①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
掉。
②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
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行为 类型
定义
反射类型
举例
先天 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蜜蜂采蜜、
性行 由 遗传物质
、
为 决定的,又称为本 非条件 反射 鸟类迁徙、
能。
青蛙冬眠等。
学习 是动物在先天性行 行为 为的基础上,根据
生活经验和学习
而产生的行为,能 帮助生物更好地适 应 环境 的变化。
黑猩猩用木
棒钓取蚂蚁、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 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由
结构(Ⅱ)
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
动物的行
(2)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
为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 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
行为(Ⅰ)
繁殖的机会。
(3)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
或后天学习而获得。
重要概念解读
运动方式 意义
(1)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 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由 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
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考试说明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二级主题
内容
要求
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Ⅰ
动物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Ⅱ
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Ⅰ
课程标准
考试说明
课程标准
内容
重要概念
动物的运 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1)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夺
动
(Ⅰ)
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
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
鹰 飞行
空中
翼
需要
鲫鱼 游泳
水中
鳍
需要
猎豹 奔跑或行走 陆地
四肢
需要
A.运动速度最快的是陆生动物 B.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相适应 C.动物的运动需要能量 D.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2、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1)骨的形态
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
(4)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骨连结连接起来的骨骼,
不仅具有支持和运动的功能,还应有
的功能。
(6)骨骼肌
肌腱
(1)组成
肌腹
(2)特性: 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3)作用: 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
想一想,哪种连接方式 正确?
A
B
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关系
肱二头肌
1、屈肘时,—肱—二——头—肌————— 收缩,—肱——三—头——肌————舒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