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结构培训复习题
材料表面工程复习题标准答案
![材料表面工程复习题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44fc6e783e0912a2162a72.png)
1.什么是材料表面工程?表面工程是经表面预处理后,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多种表面技术复合处理,改变固体金属表面或非金属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应力状况,以获得所需要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2.表面工程的作用有哪些?(1)对于机械零件提高零件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耐热性、抗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保证现代机械在高速、高温、高压、重载以及强腐蚀介质工况下可靠而持续地运行(2)对于电子电器元件提高元器件表面的电、磁、声、光等特殊物理性能;保证现代电子产品容量大、传输快、体积小、高转换率、高可靠性;(3)对于机电产品的包装及工艺品提高表面的耐蚀性和美观性;实现机电产品优异性能、艺术造型与绚丽外表的完美结合(4)对生物医学材料提高人造骨骼等人体植入物的耐磨性、耐蚀性,尤其是生物相容性;保证患者的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3.表面工程技术包含哪些内容?内容:失效分析、表面技术、涂覆层性能、涂覆层材料、预处理和后加工、表面检测技术、表面质量控制、使用寿命评估、表面施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三废处理和重大工程实践4.表面工程技术发展经过了哪三个阶段?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单一表面工程技术的品种增加、工艺成熟为特征;第二阶段以复合表面工程技术的出现和协同创新为主要特征;第三阶段以微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与传统表面工程技术的结合与实用化为主要特征5.在材料表面工程中用于表面淬火的加热方式有哪几种?(1)感应加热(高频、中频、工频)表面淬火;(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3)激光加热表面淬火;(4)等离子体加热表面淬火;6.简要说明热扩渗的原理。
(1)介质分解活性介质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化学分解,析出活性(初生态的)原子(或离子)的过程化学介质分解的速度,取决于化学介质性质、数量、分解的温度、压力以及有无催化剂(2)吸收活性原子在金属表面吸附与金属表面原子产生键合而进入金属表层的过程吸收的方式活性原子向钢的固溶体中溶解或形成化合物吸收的强弱与活性介质的分解速度、渗入元素的性质、扩散速度、钢件的成分及其表面状态有关(3)扩散被钢件表面吸收的活性原子(或离子)向钢件深处迁移,以形成一定厚度的扩散层(即渗层)7.激光加热表面淬火有哪些特点?(1)淬硬层组织细化,硬度比常规淬火提高15-20%,铸铁经淬火后耐磨性可提高3-4倍(2)加工速度极快,工艺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工艺过程易实现数控(3)可进行大型零件局部表面硬化及形状复杂工件的硬化处理(4)淬硬层深度可精确控制(5)可以实现自冷淬火,不需要油或水等淬火介质8.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优点。
表面结构培训复习题讲解学习
![表面结构培训复习题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a756a72001f69e31433294a7.png)
一、填空题练习1.60JS9的公差为0.074mm,上偏差为+0.037 mm,其最大实体尺寸为59.963 mm,最小实体尺寸为60.037 mm。
2.Φ20的孔,上偏差为+0.006mm,下偏差为-0.015mm,则孔的基本偏差为+0.006 mm,孔的公差为0.021 mm。
3.的公差为0.030mm,气最大实体尺寸为。
4.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中,0级轴承精度最低,应用最广。
5.测量或评价表面粗糙度时,应规定取样长度、评定长度、基准线及评定参数。
6.平键联结中,键与键槽宽度的配合应采用基轴制,为避免装配困难,应规定轴键槽对轴线、轮毂键槽对孔心线的对称度公差。
7.包容要求采用的理想边界是最大实体边界,主要用于保证孔、轴配合性质。
8.最大实体要求采用的理想边界是最大实体实效边界,主要用于保证自由装配。
9.尺寸公差带的大小由标准公差决定,位置由基本偏差决定,公差等级分为20 级,依次为IT01、IT0、IT1、IT2、…、IT18 。
10.规定优先采用基孔制的目的是减少定值刀具及量具的规格和数量。
11.要求去除材料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算术平均偏差上限值不得大于12.5μm,则在图样上标注12.5 。
12.利用同一加工方法,加工Φ50H7的孔和Φ100H7的孔,两孔加工的难易程度相当(相同)。
13.在装配图上,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应标注轴颈公差带代号。
14.某轴的实际被测轴线上,各点距基准轴线的距离最近为2μm,最远为4μm,则同轴度误差值为8μm 。
15.被测要素遵循独立原则是指其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各自独立,应分别满足要求。
16.测量或评价表面粗糙度时,国家标准规定了评定长度来限制、减弱表面加工不均匀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7.基本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或位于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
18.孔、轴基本偏差各分为28 种。
19.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20.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表面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表面技术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be18b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4.png)
表面技术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表面张力的单位是:A. 牛顿(N)B. 帕斯卡(Pa)C. 焦耳(J)D. 牛顿每米(N/m)2.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征是:A. 亲水头和疏水尾B. 亲水尾和疏水头C. 亲水亲油双链D. 疏水疏油双链3. 关于表面张力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表面张力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体现B. 表面张力总是使液体的表面积减小C. 表面张力与液体的温度无关D. 表面张力可以影响液体的润湿性4.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表面张力引起的?A. 水滴在荷叶上形成球状B. 肥皂泡的形成C. 水银柱在玻璃管中的上升D. 液体在毛细管中的上升5. 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方面的作用是:A. 增加表面张力B. 减少表面张力C. 保持表面张力不变D. 使表面张力波动6.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聚集形态称为:A. 胶束B. 悬浮液C. 乳液D. 泡沫7.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表面活性剂?A. 肥皂B. 洗洁精C. 酒精D. 洗发水8.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是指:A. 表面活性剂开始形成胶束的浓度B. 表面活性剂完全溶解的浓度C. 表面张力达到最低点的浓度D. 表面活性剂开始沉淀的浓度9. 在润湿过程中,接触角的大小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固体的表面能B. 液体的表面张力C. 液体的温度D. 液体的粘度10. 表面活性剂在工业应用中,以下哪项不是其主要功能?A. 乳化作用B. 清洁作用C. 杀菌作用D. 起泡作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表面张力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解释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 描述表面活性剂在洗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已知某液体的表面张力为72 mN/m,求该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形成半球形液滴的半径。
2. 假设一个表面活性剂的分子质量为700 g/mol,其在水溶液中的CMC为1×10^-5 mol/L。
表面组装技术复习试题
![表面组装技术复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4eb483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1.png)
表面组装技术复习试题第一章:概论1. 什么是表面组装技术(smt):无须对印刷电路板钻插装孔,直接将表面贴装微型元器件贴焊到印刷电路板或其它基板表面规定位置的先进电子装联技术。
2. 什么是表面组装技术(tht):把表面组装元器件安装到钻孔的PCB上,经过波峰焊或再流焊使表面组装的元器件和PCB板上的电路之间形成可靠的机械和电气连接。
3. Smt与tht相比具有哪些优势特点?4. SMT技术体系涉及范围:机械、电子、光学、材料、化工、计算机、网络、自动化控制。
5. 从技术角度讲:SMT技术是元器件、印制板、SMT设计、组装工艺、设备、材料和检查技术等的复合技术。
6. 基板是元器件互连的结构件,在保证电子组装的电气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7. 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芯片制造业进入我国,为推动我国SMT技术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8. 世界各国为防止SMT技术上的科技差距扩大的决策:加强科研开发和基础研究。
8. 在SMT发展的动态中,讲述了表面组装技术向着高密度、高精细、高柔性、高可靠性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9.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信息设备的细胞,板极电路的组装技术是制造电子设备的基础。
不同类型的电子元器件的出现总会引起板级电路组装技术的一场革命。
10. SMT不仅涉及电子整机与设备制造业,还涉及元器件制造业、PCB制造业、材料制造业和生产工艺设备制造业,但最终是服务于电子整机制造的。
11. 组装工艺和设备是实现SMT产品的工具和手段,决定着生产效率和质量成果。
12.我国早期表面组装技术源自于20世纪80年代的军用及航空电子领域。
13.美国是世界上SMD和SMT起源最早的国家。
14.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SMD和SMT,日本在贴片SMT方面的发展很快超过了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5欧洲各国的SMT的起步较晚,其发展水平和整机中SMC/SMD的使用效率仅次于日本和美国。
16.据飞利浦公司预测:到2010年全球范围内插装元器件的使用率将由目前的40%下到 1O%,反之SMC/SMD将从60%上升到 90%左右。
《表面工程学》复习题总结
![《表面工程学》复习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3de8367f121dd36a22d82d7.png)
1,摩擦磨损与腐蚀摩擦:相互接触的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称为摩擦。
按实际工作的条件的差别,可以将摩擦分为四类,即干摩擦,边界润滑摩擦,流体润滑摩擦和滚动摩擦。
磨损:指相对运动的物质摩擦过程中不断产生损失或残余变形的现象。
拨照磨损机理的不同,可将磨损分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微动磨损, 冲蚀磨损和高温磨损。
最基本的是粘着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和腐蚀磨损。
腐蚀:就是材料与环境介质作用而硬气的恶化变质或破坏。
按照材料腐蚀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是金属在干燥的气体介质中或不导电的液体介质中发生的腐蚀,腐蚀过程无电流产生。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导电的液态介质中因电化学作用导致的腐蚀,在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
金属腐蚀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即局部腐蚀,全而腐蚀和机械力作用下的腐蚀。
局部腐蚀主要分为: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电偶腐蚀。
2,热扩渗形成热扩渗的基本条件有三个:1,渗入元素必须能够与基体金属形成固溶体或金属件化合物。
2,欲渗元素与基材之间必须有直接接触。
3,被渗元素在基体金属中要有一定的渗入速度。
渗层形成机理:1,产生渗剂元素的活性原子并提供给基体金属表而。
2.渗剂元素的活性原子吸附在基体金属表面上随后被基体金属所吸收,形成最初的表面固溶体或金属间化合物,建立热扩渗所必须的浓度梯度。
3,渗剂元素原子向基体金属内部扩散,基体金属原子也同时向渗层中扩散,使扩散层增厚,即扩散层成长过程,简称扩散过程。
3,热喷涂热喷涂是采用各种热源使涂层材料加热熔化或半熔化,然后用髙速气体使涂层材料分散细化并髙速撞击到基体表而形成涂层的工艺过程。
涂层形成的大致过程是:涂层材料经加热熔化和加速一►撞击基_►冷却凝固形成涂层涂层材料的喷涂速度主要由焰流速度决定,同时也与材料的粒径有关。
凋整喷嘴与工件的距离到最佳位置非常重要。
热喷涂工艺流程包括基体表而预处理,热喷涂,后处理,精加工等过程。
表面总结习题
![表面总结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e2fc89d27284b73f24250e2.png)
第二章表面科学基本概念及理论固体表面:通常指固---气界面或固---液界面,一般由凝聚态物质靠近气体或真空的一个或几个原子层组成。
界面:一般指两相交界处,严格来讲固固、液液、固液、气液、固液交界处皆为界面。
晶界:结构相同而取向不同晶体之间的界面,晶粒与晶粒之间的接触界面叫做晶界。
相界:由结构不同或结构相同而点阵参数不同的两块晶体相交接而形成的界面。
理想表面:是一种理论上的结构完整的二维点阵平面。
清洁表面:指没有被其它任何物质污染,也没有吸附任何不是表面组分的其它原子或分子的表面,是我们在预处理后中想要得到的表面。
实际表面:理想的表面是不存在的,清洁的表面是难以制备的,实际的表面存在缺陷、杂质等现象。
机械加工表面:在磨削、研磨、抛光等机械作用下,金属表面能形成特殊结构的表面层。
表面驰豫:表面的原子周期性突然破坏,表面上的原子会发生相对于正常位置的上、下位移以降低体系能量,表面上原子的这种位移称为表面驰豫。
表面重构:平行基底的表面上,原子的平移对称性与体内显著不同,原子位置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表面台阶机构:表面原子形成台阶结构。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的峰和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也称微观粗糙度。
指在较短距离内(2〜800卩n出现的凹凸不平(0.03-4卩m。
贝尔比层:固体材料经切削加工后,在几个微米或者十几个微米的表层中可能发生组织结构的剧烈变化,使得在表面约10nm 的深度内,形成晶格畸变薄层。
表面吸附:指固体表面吸引气体的一种结合,又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靠范德华力作用,物理吸附对温度比较敏感,低温下的单层有序结构,吸附分子结构无变化。
化学吸附:则形成化学键结合,存在电子转移,结合强度比物理吸附大许多。
固体的表面张力与自由能:处于界面上的原子除受到来自内部自身原子的作用力外,还受到外部介质分子(或原子)的作用力。
显然其力是不平衡的,若外部为真空更是如此。
这使得表面原子偏离正常的平衡位置,从而牵动着附近的几层原子,造成表层产生畸变,表面的各种缺陷更加重了这种畸变。
2019.12表面工程复习题-4页word资料
![2019.12表面工程复习题-4页word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3f294cee53a580217fcfe3a.png)
现代表面处理技术复习题一、填空题1、按形成途径材料的表面大致可划分为、、、、、、、几种。
2、固体的表面特性主要表现在、、、3、零件脱脂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4、由摩擦副的运动形式,摩擦主要有、、、5、按磨损机理分通常磨损主要分、、、6、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处理方法主要有、、、。
1、固体的表面特性主要表现在、、、2、零件脱脂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3、由摩擦副的运动形式,摩擦主要有、、、4、按磨损机理分通常磨损主要分、、、5、应力腐蚀发生的3个条件是、、。
6、由涂料的3种固化成膜类型有、、。
7、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处理方法主要有、、8、固体的表面特性主要表现在、、、9、零件脱脂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10、由摩擦副的运动形式,摩擦主要有、、、11、按磨损机理分通常磨损主要分、、、12、应力腐蚀发生的3个条件是、、。
13、由涂料的3种固化成膜类型有、、。
14、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处理方法主要有、、二、不定项选择题1、对涂装设备安全要求最高的一种为。
(2分)A、空气喷法B、高压无空气喷法C、静电喷法 D电泳法2、在讨论腐蚀问题时,通常规定电位较低的电极称为。
(2分)A、阳极B、阴极C、正极D、负极3、大批量电镀小螺钉可选。
(2分)A、挂镀B、刷镀C、滚镀D、连续电镀4、为达到心部强韧抗冲击、表层硬而耐磨,可选。
(4分)A、中碳钢调质加表层淬火B、20Cr等低碳钢渗碳、淬火加低温回火C、38CrMoAl等调质加表层渗氮D、45钢调质加表层镀铬5、机床主轴可由:A、45#钢(调质+表面淬火+低温回火);B、40Cr(调质+表面淬火+低温回火);C、20CrMnTi(渗碳+淬火+低温回火);D、38CrMoAl(调质+氮化)等材料及工艺制造,上述其中成本最高的是(1分),最不抗冲击及抗重载的为(1分),精度高且变形最小的为(1分);(单选)淬透性最低的为(1分),淬透性最高的为(1分),最耐热耐蚀的为;(1分);(单选)轴心部可能为低碳马氏体,表层为高碳马氏体的为;(2分)表面、心部成分相同的为;(2分)(多选)表面处理应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前、后)(2分)。
2011表面工程技术复习题
![2011表面工程技术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361ded6f12d2af90342e67d.png)
2011表面工程技术复习题2011年表面工程技术复习题仁金属表面的磨损可以分为黏着磨损、磨粒磨损、____________等。
2.黏着磨损一般有、 %三种形式。
磨料磨损可分为三种形式。
3.从涂层结合机理分析•热喷涂涂层与基体主要是结合方式.堆焊层主要是结合方式。
4.常用的热喷涂方法有、V等5. 气体燃烧火焰喷涂包括、等。
6、堆焊金属渗合金方式主要包括、V %O7. 表面机械性能的测试可从、% 、等方面考虑。
8. 表面工程技术实施的目的包括:_____________ V _________________ V ___________ 等。
9. 金属磨损的评定方法主要有磨损量、耐磨性和冲蚀磨损率。
其中磨损■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等几类磨损量。
10.黏着磨损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V三种形式O磨料磨损可分为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三种形式。
11. 金属表面的腐蚀根据腐蚀机理分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O根据腐蚀破坏形式分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2. 表面预处理的目的主要有 ____________ V ___________________ 。
13 V 堆焊金属渗合金方式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1. 简述点蚀发生的条件以及防止点蚀的措施。
2. 简述热喷涂材料的选用原则。
3. 简述影响磨粒磨损的主要因素。
4. 例举表面工程技术的主要典型应用情况(至少3项,且必须至少1项包含高速列车上的典型应用)。
5. 以你今后可能的就业方向举例,你认为以后你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会接触到表面工程技术吗?6. 简述影响黏着磨损的主要因素。
现代PVD表面工程技术期末复习内容及答案
![现代PVD表面工程技术期末复习内容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194d453169a4517723a3b0.png)
PVD1810.221.PVD:真空蒸镀、溅射镀膜、离子镀。
2.真空泵的分类:气体传输泵、气体捕集器。
3.弧源、磁过滤器、真空靶室和其他附属部分4.PVD的前处理:清洗、去毛刺、喷砂抛光等。
5.分析膜层组织形貌可以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
6.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形状最终决定了其性质。
7.衍射峰位角2θ是反映衍射方向的问题,主要与辐射波长,晶胞类型,晶胞大小及形状有关。
遵循布拉格方程。
8.涂层结合力的检测方法:划痕、压痕、球痕测试法。
9.常见的应力测试方法:X射线和电子衍射法,试样变形分析法和光干涉法。
10.靶材按成分分为:单质金属、合金、陶瓷靶材。
11.PVD涂层的研究方向:设备、涂层组元、涂层膜结构、涂层纳米化。
12.真空泵主要分为:气体传输泵、气体捕集泵。
13.靶材形状分为:矩形平面靶材,圆形平面靶材和圆柱靶材。
14.传统靶材制造方法包括:铸造,粉末冶金和非金属粉末。
15.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腐蚀、磨损、疲劳、断裂。
16.涂层内应力主要分为热应力和涂层生长应力。
17.涂层厚度的检测方法:断面法、球痕法、无损检测法。
判断题1.与化学气相沉积相比,物理气相沉积温度高、无污染。
(错,温度低)2.真空度即是气体的稀薄程度。
(错,真空度是指处于真空状态下的气体稀薄程度。
)3.与溅射镀和离子镀相比,蒸镀结合性能最好。
(错,最差)4.对刀具喷砂处理可起到刃口细化作用。
(对)5.氮铝化钛涂层是紫黑色,附着力比氮化钛涂层大,耐热性能优越(对)6.清洗是PVD涂层前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对)7.刀具涂层要求周边厚度一致,因此涂层过程中必须有三个转动惯量。
(对,自转,公转,大工件台转动)8.在工业领域内,通常用自来水进行漂洗。
(错,杂质多)9.在刀具刃尖涂层沉积最厚,涂层内应力更高。
(对)10.一般情况下,涂层与基体的界限越明显,则涂层结合力越好。
(错,越明显越差)11.相比于平面靶材,旋转管靶材利用率较大。
(整理)表面工程复习题2023年修改整理
![(整理)表面工程复习题2023年修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c9573c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9.png)
一、名词解释1、表面工程技术:指为满足特定的工作需求,使材料或零部件表面具有特别的成分、结构和性能(或功能)的化学、物理方法与工艺。
2、表面扩散:是指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在固体表面沿表面方向的运动。
3、表面能:材料表面的内能,包括原子的动能、原子间的势能以及原子中原子核和电子的动能和势能。
4、吸附作用:物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力场不饱和,有吸引力四周其它物质(主要是气体、液体)分子的能力。
5、磨损:指摩擦体接触表面的材料相对运动中由于机械力作用,间或有化学作用的使材料不断损耗的现象。
6、腐蚀:材料与环境介质作用而引起的恶化变质或破坏。
7、极化:腐蚀电池工作时,阴、阳极之间有电流通过,使得电极电位值与初始电位值有一定的偏离,使阴、阳极之间的电位差比初始电位差要小得多的现象。
8、钝化:由于金属表面状态的改变引起金属表面活性的猛然变化,使表面反应速度急剧降低的现象。
9、表面淬火:采纳特定的热源将钢铁材料表面快速加热到Ac3(对亚共析钢)或者Ac1(对过共析钢)之上,接着使其快速冷却并发生马氏体相变,形成表面强化层的工艺过程。
10、喷丸强化:利用高速喷射的细小弹丸在室温下撞击到受喷工件的表面,是表层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下产生弹、塑性变形,并呈现较大的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工件表面强度、疲劳强度和抗应力腐蚀能力的表面工程技术。
11、热扩渗:是指将工件放在特别介质中加热,是介质中某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工件表面,形成合金层的工艺。
12、热喷涂:采纳各种热源使涂层材料加热熔化或半熔化,接着用高速气体使涂层材料分散细化并高速撞击到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的工艺过程。
13、热喷焊:采纳热源使涂层材料在基体表面重新熔化或部分熔化,实现涂层与基体之间,涂层内部颗粒之间的冶金结合,消除空隙。
14、堆焊:是指在零件表面熔敷上一层耐磨、耐蚀、耐热等具有特别性能合金层的技术。
15、电镀:指在含有欲镀金属的盐类溶液中,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以被镀基体金属为阴极,以欲镀金属或其他惰性导体为阳极,通过电解作用,在基体表面上获得结合牢固的金属膜的表面工程技术。
表面科学与基础考题
![表面科学与基础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44cecfb7960590c69ec376e8.png)
名词解释 40分1电镀电镀是将直流电通入具有一定的电解质溶液中,在电极与溶液之间的界面上发生电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在金属或非金属制品的表面上形成符合要求,致密均匀的金属层的过程。
2表面形变强化是通过机械手段(滚压、内挤压和喷丸等)在金属表面产生压缩变形,使表面形成形变硬化层,此形变硬化层的深度可达0.5-1.5mm。
3表面钝化使金属表面转化为不易被氧化的状态,而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
另外,一种活性金属或合金,其中化学活性大大降低,而成为贵金属状态的现象。
4化学气相沉积是通过气象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各种化学反应如分解,化合,还原,置换等都可以用来产生沉积于基片的固体薄膜,而反应多余物(气体)可以从反应式排除。
5电化学腐蚀金属在酸碱盐介质溶液中由于原电池的作用引起的腐蚀。
6热喷涂是使用某种方式的热源,使喷涂材料加热至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用高压气流将其雾化,并以一定速度喷射到经过预处理的零件表面,从而形成涂层的表面加工技术7化学转化膜是通过金属与溶液界面上的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在其表面形成的稳定的化合物膜层。
8光刻是通过一系列生产步骤,将晶圆表面薄膜的特定部分除去的工艺。
在此之后,晶圆表面会留下带有微图形结构的薄膜。
通过光刻工艺过程,最终在晶圆上保留的是特征图形部分。
9溅射镀膜带有几十电子伏以上动能的荷能粒子轰击固体材料时,材料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会获得足够的能量而脱离固体的束缚逸出到气相中,这一现象称为溅射,而把溅射到气相中的材料收集起来,使之沉积成膜,则称为溅射镀膜。
10溶胶-凝胶指各种金属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加水分解,引发缩聚反应生成溶胶(高分子和微粒等分散在胶体溶液中),当缩聚反应进一步进行则生成凝胶(胶体粒子凝聚构成网状并成胶质状态),再经干燥,加热得到合成材料的方法。
简述题 20分1电极-pH图的主要作用(1)预测反应的自发方向,从热力学上判断金属腐蚀的趋势。
表面结构培训复习题
![表面结构培训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88fa3e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1.png)
一、填空题练习1.60JS9的公差为0.074mm,上偏差为+0。
037 mm,其最大实体尺寸为59.963 mm,最小实体尺寸为60.037 mm.2.Φ20的孔,上偏差为+0。
006mm,下偏差为-0。
015mm,则孔的基本偏差为+0。
006 mm,孔的公差为0。
021 mm。
3。
的公差为0。
030mm,气最大实体尺寸为。
4。
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中,0级轴承精度最低,应用最广。
5.测量或评价表面粗糙度时,应规定取样长度、评定长度、基准线及评定参数。
6.平键联结中,键与键槽宽度的配合应采用基轴制,为避免装配困难,应规定轴键槽对轴线、轮毂键槽对孔心线的对称度公差。
7.包容要求采用的理想边界是最大实体边界,主要用于保证孔、轴配合性质。
8.最大实体要求采用的理想边界是最大实体实效边界,主要用于保证自由装配。
9.尺寸公差带的大小由标准公差决定,位置由基本偏差决定,公差等级分为20 级,依次为IT01、IT0、IT1、IT2、…、IT18 .10.规定优先采用基孔制的目的是减少定值刀具及量具的规格和数量。
11.要求去除材料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算术平均偏差上限值不得大于12.5μm,则在图样上标注12.5 。
12.利用同一加工方法,加工Φ50H7的孔和Φ100H7的孔,两孔加工的难易程度相当(相同)。
13.在装配图上,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应标注轴颈公差带代号。
14.某轴的实际被测轴线上,各点距基准轴线的距离最近为2μm,最远为4μm,则同轴度误差值为8μm 。
15.被测要素遵循独立原则是指其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各自独立,应分别满足要求。
16。
测量或评价表面粗糙度时,国家标准规定了评定长度来限制、减弱表面加工不均匀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7.基本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或位于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
18.孔、轴基本偏差各分为28 种。
19.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20.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21.基轴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表面结构试题
![表面结构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d74dc8e680203d8ce2f249f.png)
一、填空题练习1.φ60JS9的公差为0.074mm,上偏差为,其最大实体尺寸(保证自由装配)为,最小实体尺寸(保证最小壁厚)为。
2.Φ20的孔,上偏差为+0.006mm,下偏差为-0.015mm,则孔的基本偏差为,孔的公差为。
3.Φ55h7的公差为0.030mm,其最大实体尺寸为mm。
4.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中,级轴承精度最低,应用最广。
5.测量或评价表面粗糙度时,应规定、、及。
6.平键联结中,键与键槽宽度的配合应采用基制,为避免装配困难,应规定轴键槽对轴线、轮毂键槽对孔心线的公差。
7.包容要求采用的理想边界是边界,主要用于保证。
8.最大实体要求采用的理想边界是边界,主要用于保证。
9.尺寸公差带的大小由决定,位置由决定,公差等级分为级,依次为。
10.规定优先采用基孔制的目的是。
11.要求去除材料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算术平均偏差上限值不得大于12.5μm,则在图样上标注。
12.利用同一加工方法,加工Φ50H7的孔和Φ100H7的孔,两孔加工的难易程度。
13.在装配图上,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应标注公差带代号。
14.某轴的实际被测轴线上,各点距基准轴线的距离最近为2μm,最远为4μm,则同轴度误差值为。
15.被测要素遵循独立原则是指其和各自独立,应分别满足要求。
16.测量或评价表面粗糙度时,国家标准规定了长度来限制、减弱表面加工不均匀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7.基本偏差一般为的那个极限偏差。
18.孔、轴基本偏差各分为种。
19.配合是指相同,相互结合的孔、轴之间的关系。
20.基孔制是指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21.基轴制是指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22.标准公差是指所规定的公差值。
23.实际尺寸是得到的尺寸。
24.被测要素遵循最大实体要求是指用边界来控制被测要素的实体。
25.从零件的功能看,不必要求零件几何量制造得绝对准确,只要求在某一规定范围内变动即可,该允许的变动范围叫做几何量。
表面技术复习题答案
![表面技术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82686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62.png)
表面技术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表面张力的单位是:A. N/mB. J/m²C. PaD. dyne/cm答案:A2.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A. 胶束B. 悬浮液C. 乳状液D. 溶液答案:A3. 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不包括:A. 毛细管上升法B. 滴重法C. 浮力法D. 离心法答案:D4. 表面张力对液体的流动特性有重要影响,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表面张力可以增加液体的粘度B. 表面张力可以减少液体的流动阻力C. 表面张力可以影响液体的润湿性D. 表面张力可以影响液体的蒸发速率答案:B5.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是指:A. 表面活性剂开始形成胶束的浓度B. 表面活性剂完全形成胶束的浓度C. 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张力最低的浓度D. 表面活性剂溶液粘度最大的浓度答案:A二、填空题6.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力的体现,它使得液体表面具有____的倾向。
答案:收缩7. 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膜,可以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这层膜通常由____组成。
答案:表面活性剂8.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头和疏水尾分别决定了其在水溶液中的____和____。
答案:溶解性;聚集性9. 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的同时,也会影响液体的____,从而改变其流动特性。
答案:粘度10.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通常包括____和____两部分。
答案:亲水头;疏水尾三、简答题11. 简述表面活性剂在工业应用中的作用。
答案:表面活性剂在工业应用中主要起到降低表面张力、增加润湿性、稳定泡沫、乳化、分散等多种作用,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化妆品、食品加工、制药、涂料等行业。
12. 描述表面张力对液体蒸发速率的影响。
答案:表面张力较高的液体,其分子间吸引力较强,蒸发速率相对较慢;而表面张力较低的液体,分子间吸引力较弱,蒸发速率较快。
四、计算题13. 假设有一块面积为0.01平方米的液体表面,表面张力为0.07 N/m,计算该液体表面所受的表面张力力。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复习题 2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复习题 2](https://img.taocdn.com/s3/m/2c9e8de619e8b8f67c1cb920.png)
第一章1)表面技术的作用:a、提高材料抵御环境作用的能力b、赋予材料表面某种功能特性第二章1材料表面三类结构:理想表面、清洁表面和实际表面2)实际表面的特点:a、表面粗糙度b、贝尔比层c、残余应力d、氧化和沾污3)金属腐蚀速度的三种表示方法:a、重量法b、深度法c、电流密度法4)电极极化现象定义:在腐蚀电池工作后,由于产生电流而引起的电极电位的变化现象称为电极极化现象第三章1)表面预处理目的:a、清除表面覆盖层b、提高覆盖层与基材的结合强度2)表面预处理内容:a、表面整平b、除油c、侵蚀3)表面预处理两个指标:a、表面清洁度b、表面粗糙度第四章1)热喷涂定义:利用热源将喷涂材料加热到熔化或半熔化状态,用高速气流将其雾化并喷射到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的技术。
2)热喷涂涂层形成四个阶段:a、熔化b、雾化c、加速飞行d、撞击3)热喷涂涂层结构的组成:变形颗粒、氧化物、气孔和未融化颗粒4)提高涂层质量的两个途径:a、提高热源温度b、提高粒子动能5)涂层和基体的结合方式:a、机械结合b、物理结合c、冶金结合6)涂层厚度与残余应力的关系:涂层内部存在的残余张应力的大小与涂层厚度成正比,当涂层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涂层内的张应力超过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时,涂层就会破坏。
7)自熔性合金粉末的定义:指熔点较低,重熔过程中能自行脱氧,造渣,能润湿基材表面而呈冶金结合的一类的合金。
自熔性合金粉末的成分:在Co基、Ni基、Fe基中添加适量的B、Si元素8)热喷涂一般工艺流程:a、工件表面预处理b、预热c、喷涂d、后处理9)喷涂与喷焊的区别:a、工件受热情况不同b、与基材的结合状态不同c、所用粉末不同d、覆盖层结构不同e、承载能力不同10)火焰喷涂特点:a、适用范围广,可喷金属、线材、棒材、粉末及塑料b、设备投资少,操作简单、便于携带c、无电力要求、沉积效率高11)电弧喷涂特点:a、热效率高b、生产率高c、喷涂成本低d、涂层结合强度高e、安全性高f、可方便地制造伪合金涂层。
材料表面与界面复习题
![材料表面与界面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d16c01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a.png)
材料表面与界面复习题第一章1.试述表面力(表面能)产生的原因。
怎样测试液体的表面力?(1)原因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所受的力不均匀而产生的。
液体表面层即气液界面中的分子受到指向液体部的液体分子的吸引力,也受到指向气相的气体分子的吸引力,由于气相吸引力太小,这样,气液界面的分子净受到指向液体部并垂直于表面的引力作用,即为表面力。
这里的分子间作用力为德华力。
(2)测试①毛细管上升法测定原理将一支毛细管插入液体中, 液体将沿毛细管上升, 升到一定高度后, 毛细管外液体将达到平衡状态, 液体就不再上升了。
此时, 液面对液体所施加的向上的拉力与液体总向下的力相等。
则γ=1 /2(ρl-ρg)ghrcosθ (1)(1)式中γ为表面力, r为毛细管的半径, h为毛细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ρl为测量液体的密度,ρg为气体的密度( 空气和蒸气) , 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θ为液体与管壁的接触角。
若毛细管管径很小, 而且θ=0 时, 则上式(1)可简化为γ=1/2ρghr (2)②Wilhelmy 盘法测定原理用铂片、云母片或显微镜盖玻片挂在扭力天平或链式天平上, 测定当片的底边平行面刚好接触液面时的压力, 由此得表面力, 公式为: W总-W片=2γlcosφ式中,W总为薄片与液面拉脱时的最大拉力,W片为薄片的重力, l为薄片的宽度, 薄片与液体的接触的周长近似为2l, φ为薄片与液体的接触角。
③悬滴法测定原理悬滴法是根据在水平面上自然形成的液滴形状计算表面力。
在一定平面上, 液滴形状与液体表面力和密度有直接关系。
由Laplace 公式, 描述在任意的一点P 曲面外压差为式中R1, R2 为液滴的主曲率半径; z 为以液滴顶点O为原点, 液滴表面上P 的垂直坐标; P0 为顶点O处的静压力。
定义S= ds/de式中de为悬滴的最大直径, ds为离顶点距离为de 处悬滴截面的直径再定义H=β(de/b)2 则得γ= (ρl-ρg)gde2/H 式中b为液滴顶点O处的曲率半径。
表面工程复习题
![表面工程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8722f80242a8956bece4ae.png)
一、名词解释1.洁净表面:表面化学成分和体内相同。
表面吸附物的覆盖几率很低。
得到方法:离子轰击、场致蒸发、真空沉积。
2.清洁表面:经过清洗(脱脂、浸蚀)以后得到的表面。
3.界面:固相之间分界面4.外延生长界面:在单晶体表面沿原来的结晶轴向生长成的新的单晶层的工艺过程,就称为外延生长。
共格界面。
气相外延、液相外延。
5.机械结合界面:涂层和基体间的结合靠两种材料相互镶嵌在一起的机械连接形成。
热喷涂属于机械结合界面。
6. 润湿: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的现象7. 边界润滑摩擦: 对偶件的表面被一薄层油膜隔开,可使摩擦力减小2-10倍,并使表面磨损减少。
但是在载荷一大的情况下,油膜就会被偶件上的微凸体穿破,摩擦系数通常在0.1左右。
8.喷焊层的稀释率:稀释率η=B/(A+B)η为喷焊层的稀释率,A 为喷焊的金属质量,B为基体熔化的质量。
9.自熔合金:在普通合金成分基础上添加B,Si等元素,降低熔点,使熔点比基体低,提高流动性,有自脱氧造渣性能的合金。
10.激光熔凝:就是用激光把基材表面加热到熔化温度以上,然后靠基材本身的导热使熔化层表面快速冷却并结晶的热处理工艺。
组织变化为:熔凝层、相变硬化层、热影响区和基材。
与激光淬火相比,激光熔凝层比激光淬火的硬化层要深,硬度要高、耐磨性要好。
11.化学转化膜:处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的金属,由于热力学上的不稳定性,总会自发从活态金属变为相应的钝态化合物的转化。
如果介质是人为选定的,而且表面金属的这种自身转化能够导致生成附着牢固、在水和给定介质中难溶的稳定化合物,金属表面上这样得到的化合物膜层称为化学转化膜。
12.老化处理:新生成的钝化膜柔软,容易磨掉。
因此,钝化膜形成以后要烘干,称为老化13.发蓝处理:使钢铁表面生成稳定的氧化物Fe3O4,可获得蓝黑色和黑色的氧化膜。
14.假转化型磷化:第一阶段,发生反应Fe+2H3PO4--------Fe(H2PO4)2+H2 (1)磷酸二氢盐溶于水第二阶段:Me(H2PO4)2----MeHPO4+H3PO4 (2)3Me(H2PO4)---Me3(PO4)2+4H3PO4 (3)整个成膜过程可以写成如下反应式:5Me(H2PO4)2+Fe(H2PO4)+8H2O----Me3(PO4)2.4H2O+Me2Fe(PO4)3.4H2O+8H3PO4在磷化过程中,虽然钢铁基体发生溶解并参与反应,但磷化膜的金属离子主要有溶液提供,一般为Zn2+,Mn2+,Ca2+,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练习1.60JS9的公差为0.074mm,上偏差为+0.037 mm,其最大实体尺寸为59.963 mm,最小实体尺寸为60.037 mm。
2.Φ20的孔,上偏差为+0.006mm,下偏差为-0.015mm,则孔的基本偏差为+0.006 mm,孔的公差为0.021 mm。
3.的公差为0.030mm,气最大实体尺寸为。
4.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中,0级轴承精度最低,应用最广。
5.测量或评价表面粗糙度时,应规定取样长度、评定长度、基准线及评定参数。
6.平键联结中,键与键槽宽度的配合应采用基轴制,为避免装配困难,应规定轴键槽对轴线、轮毂键槽对孔心线的对称度公差。
7.包容要求采用的理想边界是最大实体边界,主要用于保证孔、轴配合性质。
8.最大实体要求采用的理想边界是最大实体实效边界,主要用于保证自由装配。
9.尺寸公差带的大小由标准公差决定,位置由基本偏差决定,公差等级分为 20 级,依次为 IT01、 IT0、 IT1、 IT2、…、 IT18 。
10.规定优先采用基孔制的目的是减少定值刀具及量具的规格和数量。
11.要求去除材料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算术平均偏差上限值不得大于12.5μm,则在图样上标注 12.5 。
12.利用同一加工方法,加工Φ50H7的孔和Φ100H7的孔,两孔加工的难易程度相当(相同)。
13.在装配图上,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应标注轴颈公差带代号。
14.某轴的实际被测轴线上,各点距基准轴线的距离最近为2μm,最远为4μm,则同轴度误差值为 8μm 。
15.被测要素遵循独立原则是指其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各自独立,应分别满足要求。
16.测量或评价表面粗糙度时,国家标准规定了评定长度来限制、减弱表面加工不均匀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7.基本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或位于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
18.孔、轴基本偏差各分为 28 种。
19.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20.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21.基轴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22.标准公差是指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公差值。
23.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得到的尺寸。
24.被测要素遵循最大实体要求是指用最大实体实效边界来控制被测要素的实体。
25.从零件的功能看,不必要求零件几何量制造得绝对准确,只要求在某一规定范围内变动即可,该允许的变动范围叫做几何量公差。
26.圆度公差带的形状为同心圆环。
27.下极限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成为下偏差。
28.对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是传递运动准确性、传动平稳性、以及载荷分布的均匀性和适当的侧隙。
29.在齿轮应检精度指标中,齿廓总偏差的符号为。
30.要求去除材料加工,表面粗糙度算术平均偏差的上限值为,加工余量为1.8mm,则在图样上完整标注为。
31.在建立尺寸链时,应遵循最短尺寸链原则。
32.尺寸链中的增环是指它的变动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的组成环。
二、单项选择题练习1.比较孔或轴加工难易程度的根据是(④)。
①公差值②基本偏差值③基本尺寸④公差等级2.一换档齿轮与轴配合采用平键联结,需要变换齿轮的轴向位置,应采用(①)。
①松联结②正常联结③紧密联结④过盈联结3.当测量的实际孔心偏离理想孔心的距离为5μm时,其位置度误差值为(③)。
①2.5μm ②5μm ③10μm ④20μm4.Φ50f6、Φ50f7、Φ50f8的(②)相同。
①下极限偏差②上极限偏差③实际偏差④公差5.径向圆跳动的公差带与(①)的公差带一样。
①圆度②圆柱度③直线度④平面度6.测量表面粗糙度时,取表面算术平均偏差值作为评定参数,记为(①)。
①Ra ②Rz ③Ry ④RSm7.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按独立原则标注,则尺寸公差(④)。
①控制形状误差②控制作用尺寸③控制基本尺寸④控制实际尺寸8.在基孔制配合中,轴的基本偏差a ~ h用于(③)配合。
①过盈②过渡③间隙④过渡或过盈9.被测轴线的直线度公差值与该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值的关系是(④)。
①前者一定等于后者②前者一定大于后者③前者不得小于后者④前者不得大于后者10.平键联结中,键的配合尺寸公差带代号为(②)。
①h7 ②h8 ③h9 ④h1011.滚动轴承工作时,由于摩擦发热,内圈的热膨胀会引起(②)。
①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变紧②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变松③内圈所受的负荷增大④径向游隙增大12.如果某轴的实际圆柱面由直径分别为Φ30.05mm和Φ30.03mm的两个同轴圆柱面包容而成的最小包容区域,则该实际圆柱面的圆柱度误差值为(②)。
①0.02mm ②0.01mm ③0.04mm ④0.015mm13.测量表面粗糙度时,取表面轮廓支承长度率作为评定参数,记为(④)。
①RSm ②Ra ③Rz ④Rmr(c)14.被测要素按包容要求标注时,尺寸公差不能控制下列哪项?(①)。
①位置误差②作用尺寸③形状误差④实际尺寸15.孔采用包容要求时,其体外作用尺寸不得超越(③)尺寸。
①上极限②最大实体实效③下极限④公称16.基孔制配合的配合性质为(①)。
①间隙②过渡③过盈④不确定17.轴的最大实体尺寸是其(③)尺寸。
①下极限②体内作用③上极限④公称18.设计时,仅为了保证孔、轴间能自由装配,常采用(②)。
①独立原则②最大实体要求③包容要求④最小实体要求19.当孔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时,则孔、轴配合是(③)。
①间隙配合②过盈配合③过渡配合④过渡或过盈配合20.利用同一加工方法加工Φ30f6轴与Φ25h7轴,应理解为(②)。
①难易相当②前者加工困难③后者加工困难④无从比较21.与径向全跳动公差带形状相同的公差带是(②)。
①直线度②圆柱度③圆度④平面度22.用 P 标注在几何公差框格公差值后面,表示(③)。
①最大实体要求②最小实体要求③延伸公差带要求④非刚性零件自由状态下的要求23.零件同一表面标注表面粗糙度参数Ra值与Rz值之间的关系为(①)。
①Ra<Rz ②Ra=Rz ③Ra>Rz ④Ra与Rz无明确的比较关系24.轴的体外作用尺寸与其实际尺寸比较,结论为(②)。
①等于轴的实际尺寸②不小于轴的实际尺寸③不大于轴的实际尺寸④与轴的实际尺寸无关25.方向公差带具有控制被测要素的(④)。
①跳动的职能②位置误差的职能③位置度误差的职能④形状误差的职能26.测量工件时,由于测量温度的变化产生的测量误差属于(③)。
①计量器具误差②方法误差③环境误差④人为误差27.孔和轴的配合公差等于(②)。
①孔公差与轴公差之差②孔公差与轴公差之和③轴公差与孔公差之差④孔公差与轴公差之和的一半28.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或加工过程最后自然形成的一个环叫做(③)。
①增环②减环③封闭环④组成环29.直线尺寸链中,公差最大的环是(③)。
①增环②减环③封闭环④公差最大的组成环30.一个尺寸链的环数最少为(②)。
①两环②三环③四环④五环31.零件尺寸链的封闭环是其中的(②)。
①最重要的尺寸②最不重要的尺寸③任选一个尺寸④最难加工的尺寸三、标注题练习1.Φ56r6轴线对两个Φ52k6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2.右边Φ52k6轴表面的轴肩表面对两Φ52k6轴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2mm。
3.两个Φ52k6圆柱面的圆柱面的粗超度Ra的上限值为。
4.对Φ56r6轴、两个Φ52k6轴应用包容要求。
5.右边Φ52k6轴肩表面对两Φ52k6轴公共轴线的端面跳动公差为0.02mm。
6.两个Φ52k6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均为0.01mm。
7. Φ52r6圆柱面的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
8.左边圆锥面的圆度公差为0.03mm。
9.左边圆锥面对两个Φ52k6公共轴线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0.05mm。
10.键槽16N9两个侧面的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四.判断对错(√)1.用平面度的同一公差带控制几个被测平面时,应在公差框格第二格中公差值的后面注明“CZ”。
(X)2.当基准要素是轴线或中心平面时,则基准符号可置于轴线或中心平面上。
(√)3.包容要求只适用于单一要素。
(√)4.孔和轴的加工精度愈高,则其配合精度也愈高。
(√)5.若某配合的配合公差为41,最大间隙为15,则该配合一定是过渡配合。
(√)6.测量中产生的系统误差可以被消除。
(√)7.给出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最大值时,不允许任何测量结果超出该值。
(√)8.过渡配合有时也能产生间隙。
(X)9.直线度公差带的形状总是距离公差值t的一对平行线之间的区域。
(√)10.最大实体要求可用于保证自由装配的目的。
(X)11.评定表面粗糙度时,用轮廓算术平均中线作为评定基准线比采用轮廓最小二乘法中线作为评定基准线的结果更准确。
(X)12.对零件功能要求月严格,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就越小。
(X)13.相互配合的孔和轴,孔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应比轴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小。
(X)14.只要计量器具、测量方法等选择得当,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X)15.公称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和轴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X)16.当相互配合的孔轴公差带宽度一定时,配合公差的大小与孔轴公差带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系。
两者相距越远,配合公差越大。
(X)17.最大实体要求可用于保证配合性质稳定的目的。
(√)18.在大批量生产的零件图中,尺寸公差的要求应标注公差带代号。
(X)19.通过控制尺寸的变化,一定可以控制圆度误差。
(√)20.工作时轴的温度高于孔的温度,应适当减小过盈或增大间隙。
五.简答题1.解释 M12×1.5LH-6g-L 的含义?答:M-螺纹特征代号,指普通螺纹;12-螺纹公称直径为12mm;1.5-螺距为1.5 mm;LH-左旋螺纹;6g-中径、顶径公差带代号;L-长旋合长度。
2.解释G11/2A 的含义?答:G:螺纹特征代号;11/2:尺寸代号,是无单位的数字,不再是英寸;A:外螺纹公差等级为A级。
3.简述孔、轴三大类配合的特点是什么?答:间隙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的上方,一定能够获得间隙;过盈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的下方,一定能够获得过盈;过渡配合: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重叠,可能获得间隙,也可能获得过盈。
4.简述包容要求的含义?答:用最大实体边界限制被测要素的实体,要求被测要素不得超越该边界,同时,被测要素(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不得超越最小实体边界。
5.简述最大实体要求的含义?答:用最大实体实效边界限制被测要素的实体,要求被测要素不得超越该边界,同时,被测要素(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不得超越最小实体边界。
6.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答:①耐磨性②配合性质的稳定性③耐疲劳性④抗腐蚀性⑤耐密封性⑥表面接触刚度⑦导电性与导热性⑧表面反射能力⑨流体流动阻力⑩影响表面涂层质量7.为什么要规定取样长度、评定长度,两者的关系?答:取样长度:限制和减弱波纹度、形状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评定长度:限制、减弱表面加工不均匀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两者关系:一个评定长度一般包括五个取样长度8.选择表面粗糙度数值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答:①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大的粗糙度参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