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试题
大连理工大学886 化工原理及化工原理实验考研试题

2010年大连理工大学886 化工原理及化工原理实验考研试题(回忆版)
实验∶
1.测定离心泵性能
2.测定管线摩擦系数和雷诺数(10分)
大题∶
1.离心泵内容,很正规很传统。
很简单的,有6间、原理简单,过程繁杂。
(24分)
2.传热蒙掉。
甲醇和水,甲醇走管内,水走管外,外管内管都有管尺寸、套管换热器,逆流,但是告诉了管内的传热系数,让求换热效率。
剩下的已知条件就是甲醇和水的物性了。
第一问,求水流量。
第二问求换热效率,后面就是求管长。
(18分)
3.求板框过滤。
(9分)
4.精馏。
传统。
简单。
泡点进料。
告诉了精馏段方程。
很容易就求回流比和出料组分含量了
5.吸收。
告诉的条件是清水吸收剂流量,气体流量。
Ky,KX,a(比面积),一个截面的气体的组分摩尔分率,液的组分摩尔分率。
只有求塔高能做。
6.干燥。
很简单。
最后画图。
填空(很基础很简单)
第一个填空,是什么精馏塔的精馏操作方程和提溜操作方程是直线的前提。
有个关于膜分离的,题目是这样的∶膜分离有促进和主动传递,被动传递三种方式。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某年期末试题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某年期末试题一、(30分)填空题1.流体的压力无处不在,其作用面始终指向流体的作用面。
a.平行b.垂直c.成45o夹角d.成60o夹角2.现场真空计读数为8×104pa,则绝对压力为(当时当地大气压力为1×105pa)。
当流体在圆形直管中的层流中流动时,平均速度与最大速度之比为__。
4.管内流体处于完全湍流流动区,当流体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时,流动阻力增加至原来的___________倍。
5.转子流量计是流量计。
(a定压差变截面式b.变压差定截面式c.变压差变截面式d.定压差定截面式)6.离心泵启动时应______出口阀。
(a.半开b.全开c.关闭)7.当使用离心泵在50°C下输送清水时,实际最大效率点的流量比样品上给出的流量高。
(A.减少B.增加)8.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大于其允许的安装高度,容易发生______。
9.多级压缩时,为了节省轴功,多采用各级压缩比______。
(a.逐渐减小b.相等c.逐渐增大d.不确定)10.流体层流流动时,动能校正因子为___________。
11.对于具有一定维度的物理方程,物理量的数量为7。
用于表示这些物理量的基本维度数为4,维度为1(无量纲)的组数为12.离心泵内损失包括_________,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
13.对于球形颗粒,其球形度_____1。
(a.等于b.大于c.小于)14.对于非球形颗粒,其等体积当量直径________其等比表面积当量直径。
(a.等于b.大于c.小于)15.改变旋风分离器的操作条件以减小其临界半径,总分离效率将降低(A.不变B.增加C.降低)16.通过流化床层的流体速度增加,床层阻力______。
(a.基本不变b.增大c.减小)17.叶滤机的洗涤方法是___________洗涤法。
18.在流化床阶段,系统容易发生聚集流化。
(A.液固B.气固C.液液)19旋转真空过滤机的转速加倍,其他条件不变。
大连理工化工原理期末(带答案)

姓名:_________大连理工大学学号:_________课程名称:化工原理(下)试卷: B 考试形式:闭卷院系:_________ 授课院系:化工学院_考试日期:2005年6月16日试卷共7页____ 级____ 班装一、填空(30分)1.在精馏操作中,由于工艺条件变化,进料状态由气相变为液相,提馏段操作线斜率。
(减小,增大,不变,变化不确定)2.实际生产中进行间歇精馏操作,一般将和两种操作方式结合起来。
订3.常压板式塔进行精馏操作,通常塔板上气液两相的接触状态包括、泡沫接触状态和喷射接触状态。
4.清晰分割中,组分不在塔顶出现。
5.连续精馏正常操作时,减小再沸器热负荷,回流液流量和进料量和进料状态不变,则塔顶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组成x D将,塔底采出液是易挥发组分的摩尔组成x W将。
(减小,增大,不变,变化不确定)线6.平衡蒸馏(闪蒸)的操作温度是在操作压力下混合物的。
(泡点温度,露点温度,泡点和露点温度之间)7.Fick定律表明,分子扩散通量与成正比。
8.应用停滞膜模型简化对流传质过程,可认为在停滞膜内浓度分布为。
(线性,非线性,不确定)9.吸收操作中,如果以获得溶质浓度较高的富液为操作目的,宜取吸收因子A 。
(大于1,小于1,等于1,任意取值)10.吸收操作中,操作温度降低,其他条件不变,则吸收操作分离能力。
(减小,增大,不变,变化不确定)11.采用同样操作条件完成同一分离任务,采用填料A需要的填料层高度为10米,如果选用填料B,需要的填料层高度为14米。
请问填料A的理论级当量高度是填料B的理论级当量高度的倍。
12.易溶气体吸收过程,气膜传质阻力液膜传质阻力(远远大于,远远小于,几乎相等,不确定关系)。
若其他条件不变,入口气量减少,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 OG将;出塔气体组成y2将。
(减小,增大,不变,变化不确定)13.高浓度易溶气体逆流吸收过程,气膜传质系数由塔底到塔顶。
(减小,增大,几乎不变,变化不确定)14.请写出两种常用的解吸操作方法:和。
第七章 -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及实验精品

第七章1.已知101.3kPa,25℃时,100g水中溶有1g氨,其平衡分压为0.987kPa,在此浓度范围内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
试求:亨利系数E,以kPa表示;H以kPa.m3/kmol表示;以及相平衡常数m值。
2.在20℃时,氧溶解于水中的平衡关系为p e=4.06×106x。
式中p e为氧的平衡分压,kPa;x为氧在水中的摩尔分数。
试求:(1)与101.325kPa之大气充分接触的20℃水中最大溶氧浓度为多少?分别以摩尔分数和质量比表示。
(2)若将20℃的饱和含氧水加热至95℃,则最大溶氧浓度又为多少?分别以摩尔分数和质量比表示。
3.常压、30℃条件下,于填料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空气-SO2混合气中的SO2。
已知入塔混合气中含SO2为5%(体积分数),出塔气中SO2为0.2%(体积分数);出塔吸收液中每100g含SO2为0.356g。
若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y e=47.87x,试求塔底和塔顶处的吸收推动力,分别以Δy、Δx、Δp、Δc表示。
4.在1.1768Mpa、20℃条件下,用清水于填料塔内逆流吸收H2-CO2混合气中的CO2。
已知入塔混合气中含CO2为30%(体积分数),假若出塔吸收液中CO2达到饱和,那么1kg水可吸收多少千克CO2。
假定此吸收和解吸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
5.在0℃、101.3kPa下,Cl2在空气中进行稳态分子扩散。
若已知相距50mm两截面上Cl2的分压分别为26.66kPa和6.666kPa,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Cl2通过单位横截面积传递的摩尔流量。
(1)Cl2与空气作等分子反向扩散;(2)Cl2通过静止的空气作单向扩散。
6.在一直立的毛细玻璃管内装有乙醇,初始液面距管口10mm,如附图所示。
管内乙醇保持为293K (乙醇饱和蒸气压为1.9998kPa),大气压为101.3kPa。
当有一空气始终缓吹过管口时,经100h 后,管内乙醇液面下降至距管口21.98mm处。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考试部分试题(年)修订版

一.填空1.生产装置中安装液封装置的目的:一是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二是(防止气体泄漏)。
2.非牛顿性流体是指(不符合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3.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做稳定层流流动时,其平均速率于管内中心速率的比值为(0.5)。
4.边界层厚度的定义是(速度达到0.99u∞处与壁面的法向距离δ)。
5.两管路甲、乙串联,若两管路的长度相同,甲管内径是乙管内径的2倍,且两管内的流动均为稳定层流,则甲管的质量流量与乙管质量流量的比值为(1)6.圆管内流体完全湍流流动时,当流体的速度增加1倍时,流体的阻力增加为原阻力的(4)倍。
7.孔板流量计是定(截面),变压差的流量计。
8.离心泵在开泵之前泵内没有充满液体,可能会发生(气缚)现象。
9……15看不清16.某列管式换热器的内外两侧流体的表面传热系数分别为5800W/(m2•℃)和640W/(m2•℃),为强化过程的传热,应采用措施增加(外)侧的表面传热系数。
17.当蒸汽管路的外直径(大于)临界半径时,在蒸汽管道外侧家保温层一定能够保温。
18.一球形小石英颗粒,在空气中在层流区沉降,若颗粒的直径减为为原来的80%,则其沉降速度将变为原来的(0.64)倍。
19.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一是要有(气化核心),二是液体必须过热。
20.一切物体的发射能力和吸收率的比值等于同温度下黑体的发射能力。
21.列管是换热器根据温度补偿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浮头式换热器),U型管是换热器,以及固定管板式三种形式。
22.平流加料主要应用于蒸发过程中(液体易结晶)的场合。
23.改变旋风分离器的操作条件,使其临界直径减小,则其分离总效率(增大)。
24在蒸汽冷凝传热中,不凝气体的存在是冷凝表面的传热系数(降低)。
二、简答题1.离心泵的部件(3个以上)答:蜗壳,叶片,底阀,滤网,泵轴,调节阀等(见教材P86)2.给出大容积饱和沸腾曲线,并表明相应的点及区域答:见教材P277图 4.4.233.蒸发操作中溶液沸点升高的原因有哪些?答:1)溶液蒸汽压降低引起的沸点升高2)液柱静压头引起的沸点升高,溶液内部沸点,按平均压力计算:3)二次蒸汽阻力损失引起的沸点升高用冷凝器压力计算二次蒸汽温度时,需考虑。
大连理工大学20162017学年《化工原理》模拟试题.docx

大连理工大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化工原理》模拟试卷(A卷)一、填空题(共12题,合计30分)1.简单蒸馏的主要特点是;。
简单蒸馏操作时易挥发组分的物料衡算式是。
2.填料塔设计时,空塔气速一般取气速的50-80%,理由是。
3.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和。
目前仍采用模型作为分析吸收过程的理论基础。
4.影响扩散系数D值的大小的因素有。
5.填料塔的喷淋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2,入塔气体浓度y1=0.06,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2=0.008,则最小液气比为。
7.某连续精馏塔,进料状态q=1,D/F=0.5(摩尔比),x F=0.4(摩尔分率),回流比R=2,且知提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为零。
则:提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斜率(L’/V’)=,馏出液x D=。
8.用△p,△C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中,当平衡线为直线时,传质总系数K G与分系数k G、k L的关系式为,K L与k G、、、k L的关系式为。
9.分配系数k A小于1表示。
10.在萃取操作的B-S部分互溶物系中加入溶质A组分,将使B-S互溶度;恰当降低操作温度,B-S 互溶度。
11.萃取操作中选择性系数趋于无穷出现在物系中。
12.在测量湿球温度时,空气速度需大于5m/s,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合计10分)1.精馏塔设计时,若F,x F,x D,x W,V均为定值,将进料热状态从q=1变为q>1,设计所需理论板数:()。
A. 多;B. 少;C. 不变;D. 判断依据不足。
2.以下关于间歇精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间歇精馏往往采用填料塔B.间歇精馏为一非定态过程C.间歇精馏时全塔均为提馏段,没有精馏段D.为保持间歇精馏时馏出液组成恒定,其回流比应不断增大。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大连理工化工原理下2004C

姓名:连 理 工 大 学 学号: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下) 试卷 C 试卷共 6 页院系:授课院(系):化工学院 考试日期: 2004年6月12日 _____ 级一、 选择填空或填空(30分)1.连续精馏塔进料可能有种不同的热状况。
当进料为气、液混合物且气、液摩尔比为1:3时,进料的热状态参数q 值为。
2.精馏过程设计时,若增大操作压力,则相对挥发度,对分离。
3.连续精馏塔设计时,当采用塔顶全凝器,泡点回流方案时,为完成分离任务所需塔内理论板数为N 1(塔内),若采用塔顶分凝器,而回流比和前方案相同时,则完成同样分离任务所需塔内理论板数为N 2(塔内),则N 1N 2。
(>、=、<、不能确定)4.用精馏塔分离一四元(A 、B 、C 、D )混合物,其挥发度从大到小依次为A>B>C>D,若B 、C 分别为轻、重关键组分,则按清晰分割情况估计两端产品时,塔顶产品中的含量为零;塔底产品中的含量为零。
5.特殊精馏主要用于两类物系的分离,即和物系。
6.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等于零,则塔顶馏出液量为。
(用数据表示)7.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NH 3。
该过程的传质总阻力近似等于相传质阻力。
8.压力、温度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9.在有总体流动的扩散过程中,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可用表示,其值___,表明总体流动作用越强。
10(增加、降低、不确定、不变)11.费克定律的表达式为。
12.完成一分离任务需要15块理论板(包括塔釜),若改用填料塔,且所用填料的等板高度(HETP)为0.5m,则完成这一分离任务所需的填料层高度为m。
13. 对于饱和空气,绝热饱和温度_______________露点温度。
(小于、大于、等于)14. 干燥过程中,物料的临界含水量_______________平衡含水量。
(小于、大于、等于)15. 降速干燥阶段,水分由物料内部向表面迁移的速率_______________水分表面蒸发速率。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化工原理试题

A5、(分)在常压下,采用连续干燥器,以空气为介质,处理1000kg/h 的某湿物料,将其湿基含水量由15%降至2%。
温度为25℃,湿度为0.01kg/kg(干基)的空气经预热后,进入干燥器增湿排出,测得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0.6(40℃水饱和蒸汽压Ps=7379.7Pa)。
过程如图所示。
1、计算蒸发水分量(kg/h)。
2、确定新鲜空气用量(干基,kg/h)。
3、设上述干燥为理想干燥过程,试求进入干燥器的空气温度(℃)。
(参考公式及数据:c H=1.01+1.88H,r0=2490 kJ/kg)1.运用湿空气的湿度图示意描述本题干燥过程。
B5、(分)以空气为介质,采用连续干燥器,在常压条件下处理750kg/h 的某湿物料,将湿基含水量由20%降至2%。
空气温度为20℃(20℃水饱和蒸汽压Ps=2334.6Pa),相对湿度为0.3,经预热至90℃进入干燥器。
测得干燥器排出空气温度T2为50℃。
过程如图所示。
1、计算蒸发水分量(kg/h)。
2、若上述干燥为理想干燥过程,试求干燥器排出空气的湿度(kg/kg)。
3、确定新鲜空气用量(干基,kg/h)。
(参考公式及数据:c H=1.01+1.88H,r0=2490kJ/kg)2.运用湿空气的湿度图示意描述本题干燥过程。
C5、(分)在常压下,采用连续干燥器,以空气为介质,处理800kg/h的某湿物料,将其湿基含水量由16%降至2%。
温度为25℃,湿度为0.01kg/kg (干基)的空气经预热后进入干燥器增湿后排出,测得温度为45℃, 湿度为0.024kg/kg (干基)。
过程如图所示。
1、计算蒸发水分量(kg/h )。
2、确定新鲜空气用量(干基,kg/h )。
3、上述干燥为理想干燥过程,试求预热器需加入的热量(Kw )?。
(参考公式及数据:c H =1.01+1.88H ,r 0=2490kJ/kg )3. 运用湿空气的湿度图示意描述本题干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