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后感1500字4篇

合集下载

关于史记读后感1500字作文五篇

关于史记读后感1500字作文五篇

关于史记读后感1500字作文五篇《史记》不但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而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住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园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

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时代中各领域英雄豪杰和记载国内外少数民族的列传。

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历代英雄人物的气概与豪迈。

但此书之意义,我理解,却并不在于它是开了纪传体的头。

相反,它的意义在哪儿?我看,倒是在于它不是一部以朝代为断限,干巴巴罗列帝王将相,孳孳于一姓兴亡的狭义史书,像晚于它又模仿它的其他二十多部现在称为正史的书。

我欣赏它,是因为它视野开阔,胸襟博大,早于它的事,它做了总结;晚于它的事,它开了头。

它是一部上起轩辕,下迄孝武,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的大历史。

当时的古代史、近代史和当代史,它都讲到了。

特别是他叙事生动,笔端熔铸感情,让人读着不枯燥,而且越想越有意思。

在历史的长河中,《史记》记载了一些丰富的历史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一些历史知识,是我收获不小呀。

从秦始皇到唐朝这一段期间,是这本书的重点在这里面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

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

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和他人李广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

李广不善言辞,与人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

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

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

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

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

也由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但李广从不畏惧。

这么一位可敬的大将,在最后还是自尽了,哎,这是可惜中的可惜。

看《史记》就仿佛在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

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带领你进入他们的世界。

史记读后感1500字(精选8篇)

史记读后感1500字(精选8篇)

史记读后感1500字史记读后感1500字(精选8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史记读后感1500字(精选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史记读后感1500字篇1在浩瀚如烟的中华古典名著中,历史著作无疑是最璀璨的明珠!拜托各位。

历史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正因为如此才给我们留下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息,发展的清晰脉络,也留下了一部部浸透着古人的心血和智慧的历史典籍。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史记》包罗广泛,体大思精,被列为"二十四史的开篇之作。

我在假期学习之余,通览了《史记》收获不少,读了它仿佛自己置身其中,从夏开始到汉朝,历史事件人物都历历在目。

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繁荣的唐朝、残暴的秦始皇、崇武的汉武帝…我仿佛真的看到了皇宫的真奇异宝,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秦始皇焚书坑儒的销烟、汉武帝挥兵抗击匈奴的战争场面;有的看着令人心旷神怡《史记》,有的看着令人神情紧张,有的看着令人无可奈何…作为一部历史著作,由于它能够比较全面、客观的反映历史面貌,人们一直誉之为"实录",称赞作者"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史记》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作者在历史的写作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表达了他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强烈的爱憎,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一系列历史人物,使之成为科学历史著作和优美传记文学的巧妙结合,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史记》这一特点。

关于史记读后感1500字作文6篇

关于史记读后感1500字作文6篇

关于史记读后感1500字作文6篇《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

里面的内容太丰富,读一读只能了解它的大意对于我来说,以后要读上几遍或几十遍,才能真正了解它才能真正了解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历史,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史记》我爱我的祖国,在祖国里我就像一支花朵。

老师常常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将来的祖国就靠我们!我关心我的祖国。

有一次我借了一本书《史记》,这本书是我国著名的资料。

书上我知道了我们这炎黄子孙的由来,在那个时代最后只剩下三个强大的部落,一个就是炎黄部落,炎黄也不是一个的人,他姓名参卢、又名姜揄罔,生来相貌出奇,算起来还是姬辕的亲戚呢。

另一支力量是处于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的九黎部落,首领是,这更是了的黑脸红须、碧眼、勇力过人,号称有八十一兄弟,他们非常残暴,到处侵略别的部族。

还有一个部落是黄帝的部族,在皇帝的治理下部落越来越强盛起来了。

他打败了炎帝,炎帝为了子孙投降了。

皇帝的陵墓坐落在今天的陕西省皇陵县桥凌前还有一棵据说是皇帝亲手载的柏树呢!现在每年有很多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来到这里。

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我们炎黄子孙的由。

《史记》是我国历史名著,文化瑰宝。

史记作者是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

史记中有许多个经典小故事。

如烽火戏诸侯、刘邦的故事等。

看史记故事,看每一篇故事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看商纣王与妲己的故事,我为比干的直谏而感动。

为商纣王的残忍而心酸。

看到商纣王对妲己的痴迷为她做的一切。

我心中充满了气愤。

看到武王伐纣的故事,我感谢他的义举,因为他拯救了一方百姓。

看时,我有时会把自己当做故事中的人物,有时我会想如果我是妲己,我会劝商纣王以国事为重。

如果我是商纣王,我会专心务国,以国事为重。

史记作者司马迁的坎坷人生让我感动万分。

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大约死于公元前90年,字子长。

司马迁出身与史官世家。

汉武帝天汉三年曾因李陵事件被被捕下狱。

司马迁痛苦万分,曾想过一死了之。

可他并没有那样做,因为他想到自己历经千辛万苦创作的史记还没有完工,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看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读史记的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5篇)

读史记的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5篇)

读史记的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5篇)读史记的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5篇)《史记》,让人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是多么宏伟,同时也使人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知识增加自豪感,《史记》中有三大类:本纪、世家、列传。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读史记的读后感1500字左右”,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读史记的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篇1读者,其用心专也,韵者,其美极而触魂也!——题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翻阅沉甸甸的历史,蓦然看见,那一抹鲜艳,带着成熟稳重,披荆斩棘,正向我走来。

那是历经磨难才重生的凤凰;那是千锤百炼的坚强;那是灵魂冲击才有的不朽篇章;那是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的史书,一部永垂不朽的史记。

初读《史记》,读出一个顶天立地坚强的男子汉,或许一开始他就不该站出来,顶撞君王,是大罪。

他是被深深地激怒了,但他没有停止在愤怒上,而是还在此基础上对他所要加以叙述和研究的到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为止的一部中国通史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思考,并得出了自我的一些结论,这是司马迁之所以不仅仅成功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并且成为一位伟大的历史家的原因所在。

鲁迅有一句名言:“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司马迁不正是在“痛定之后”,以史记这部大作长歌当哭吗?很难想像,如果司马迁在巨大的悲痛之后不继之以理智的思考,而会成文学家兼历史家。

晚清的刘鄂在《老残游记。

自叙》中指出:“《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史公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泣,八大山人以画哭泣,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于是,在报任安书中,我看到一个无奈而又理智的司马迁,一个身心俱残而又顶天立地的司马迁。

司马迁一腔抑郁,发之《史记》,将悲痛而屈辱的灵魂投入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

于是,绝代文章横空而出。

我似乎看到了太史令坚强的身躯,化作天边耀眼的彩虹,霎得,红遍了整个天空。

《史记》读后感(精彩6篇)

《史记》读后感(精彩6篇)

《史记》读后感(精彩6篇)《史记》读书笔记篇一我读的《史记》,是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的一些人物故事的白话本。

这本书只节选了30篇史记中的故事。

古人说过“一叶而知秋”,读《史记》我完全可以领略《史记》的历史、文化的精深。

仰望夜晚的苍穹幽深而遥远,繁星闪烁,又使多少人沉醉其中,迷恋、憧憬,感慨万千。

《史记》犹如这深邃的夜空一样给人思考、哲理,前车之鉴的警醒。

走进《史记》一个个帝王将相,士族文人的音容笑貌、谈笑风生跃然纸上。

跟随他们的脚步,我目睹了他们在那个时代留下的串串印记。

有的人圣德,有的残暴,有的英武,有的昏庸,······帝尧禅让开启圣德,商纣酒池肉林、炮烙之刑无不揭露其有多残暴,周厉王防民之口,让百姓道路以目的暴虐无道,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的昏庸,项羽刘邦的楚汉相争的风起云涌的治国策的较量,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美谈······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明的人物成为古今文学典范。

这也许就是母亲说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人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我们的文化树的根基。

只有这如此丰厚的根基,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读史使人明智”说的一点也不假。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让我们这些后辈明白:身处绝境拼死一搏的能量有多么巨大!我们要多思考、多实践。

每一个故事,让我们读过之后,都是一种启迪;每一个故事我们领会之后,都将变成我们的一种智慧!我读了至少五遍《史记》才敢拿起笔写这篇读后感,因为他的厚重、智慧、仁德,不容许我亵渎!《史记》读书笔记篇二前不久看了王立群老师的读史记,其中就说到了项羽的故事,项羽是古代著名的人物,可以这么说项羽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重要的功劳,中国历史上许多成语与他有关系,我们熟知的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都是与他有关系的。

项羽的祖父是楚国著名的大将军项燕,项羽的父亲没有在史记中记载,项羽是由他的伯父项伯养大的,项羽小时候对读书没有兴趣。

《史记》读后感读书心得1500字五篇

《史记》读后感读书心得1500字五篇

《史记》读后感读书心得1500字五篇《史记》讲述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夏商的覆灭、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秦的兴衰、汉的建立和巩固,时间跨越了三千多年,读一遍《史记》,便仿佛经历了一次长长的历史的旅行。

关于《史记》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史记》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

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

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

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

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

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

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

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

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

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

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

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

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史记》经典读后感10篇

《史记》经典读后感10篇

《史记》经典读后感10篇《史记》经典读后感篇1寒假到了,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我们读完“史记”并写读后感。

“我用了三天读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写的栩栩如生,内容引人入胜。

”史记“的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依照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描绘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本纪那一部分。

它讲述了,五帝,夏朝,商朝,周朝,秦朝,和汉朝有关皇帝的。

让我最敬佩的人是舜和禹。

舜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双目失明,也是个糊涂虫,后母把舜当成眼中钉,她的儿子也是个自私自利的人。

舜只好一个人搬到历山脚下,即使父亲经常打骂他,母亲想害死他,弟弟欺负他,可他却总是有一片孝顺的心。

还暗地拿粮食去救济父母。

他同时也是一个品德高尚,富于谦让的人。

在他当上黄帝以后,更是时刻关心百姓的疾苦,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禹在的时候,经常发大水,每年都会淹没很多田地,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

于是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水治理好。

在他的带领下,人们奋战了很多年末于制服了水患。

大禹,也曾经”三次过家门而不入“。

而得到了人们的拥戴,成为了黄帝,并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度国家--”夏朝“。

”史记“这本书写的真棒,它既让我们了解了汉朝以前的历史,也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让我了解了我们祖国的悠久的历史文明。

我以后要多读一些课外书,这样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史记》经典读后感篇2《史记》是司马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花费一生的精力来创作的。

它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是中华民族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一代明君唐太宗也感喟:“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史记》为我们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画面,还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让我们从历史中明白道理,揭露丑恶行为,歌颂高尚的品德。

史记读书笔记1500字(精选8篇)

史记读书笔记1500字(精选8篇)

史记读书笔记1500字(精选8篇)史记读书笔记1500字篇1《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并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

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时代中各领域英雄豪杰和记载国内外少数民族的“列传”,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历代英雄人物的气概与豪迈。

比如说列传中的“刺客列传”里的聂政、荆轲等人。

以前,我认为刺客可是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明白搞偷袭的人,但史记上的叙述,让我明白,有些刺客是不仅仅仗义疏财、劫富济贫,并且对君子赤胆忠心,像有些为了自我的国家去行刺君王,是冒着生命危险的,随时都有可能被处死,真可谓是有去无归。

虽然如此,但他们依然一心为君,就像荆轲临走时在易水河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的悲壮,更有那之后身中八剑却仍一心想着太子丹,这就是他们的赤胆忠心的最好表现。

在《史记》里,我认识智勇双全的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陈轸,少年有为的孟尝君,错失良才的魏惠王,贪利失地的楚怀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不从浊流的屈原。

屈原是楚国著名的大诗人,他知识十分渊博,口才也很好,无论是对外交际,还是管理内政,他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楚怀王很赏识他。

可是,屈原的才华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在楚怀王面前造谣生事,楚怀王听得多了,也就信以为真,渐渐地疏远了屈原。

德才兼备又清高孤傲的屈原,怀着悲愤的心境,写下了长诗《离骚》,多年来屈原报国的愿望未能实现,最终跳进汨罗江自尽了。

读了《史记》后我才明白,原先在古代所谓的“品行不正”也大多都仅仅是“行”不正而“品”正,他们一心只为王,他们如果没有那“品”不正的王,必须是英雄,这让我深刻的了解到了一个决策者的重要性。

包括屈原等人在内,都是因为社会腐败、堕落的现象,导致有些人只想着个人利益,才会让那些真正为国家着想的忠臣落到悲惨的下场,也许在古代,皇权才是最重要的吧……史记读书笔记1500字篇2我最爱的就是《史记》。

《史记》的读后感(精选35篇)

《史记》的读后感(精选35篇)

《史记》的读后感(精选35篇)《史记》的读后感(精选35篇) 当阅读了⼀本名著后,相信⼤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史记》的读后感(精选3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史记》的读后感篇1 当我拿到《史记》这本书时,第⼀个反应就是“厚”!这也就激起我的好奇⼼,兴致勃勃读起了这本书。

⼀⼝⽓读完了,⼼中第⼀想法:创作这本《史记》的⼈了不起,就是——司马迁!书中的故事也活灵活现,其中,最让⼈难忘的是《周幽王烽⽕戏诸侯》。

周幽王不管国家死活,只图吃喝玩乐,与绝世佳⼈玩乐,这也就有了历史中关于“褒姒”的妃⼦的故事,周幽王很喜爱她,可她很难⼀笑,于是奸⾂⼜出了馊主意:点着烽⽕台,耍弄诸侯,博美⼈⼀笑。

于是浩荡的场⾯让美⼈开怀⼤笑,最终经过数次玩笑,真正有敌⼈来时,援军却⼀个也不相信,最后灭亡了。

我觉得周幽王作为国君掌管国家⼤权,就应该尽⼼尽⼒地治理国家、造福百姓。

可他不顾别⼈的安危,结果落了个如此可悲的下场。

读完这个故事后,让我明⽩了:每个⼈肩上都有⾃⼰的责任,不能因⼀时的享乐⽽不顾其它事情,应该全⼼投⼊该做的事情当中。

这本书体现出华民族的⾼尚情操;对丑恶现象的揭露,显⽰了中华民族疾恶如仇的精神品质。

让是少年的我们吸取教训,远离说谎,靠近美德,是死也为国家,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

让未来的我们为祖国增添⼀份⼒!让祖国变得更加美好! 《史记》的读后感篇2 最近,我读了《史记故事中的⼤启发》这本书,在帝王中,我⽐较佩服刘邦,刘邦⾝上有着凡⼈不具备的特点——勇⽓与善于⽤⼈。

他在乱世中果断的加⼊了反秦⽃争,打出了⼤汉天下,做了凡⼈做不了的事。

刘邦⼀⽣中,有⼀个重要的命运转折点,那就是鸿门宴。

刘邦先于项⽻攻下秦朝的都城咸阳,项⽻怀疑刘邦想雄踞⼀⽅,打败⾃⼰,于是设下鸿门宴邀请刘邦赴宴。

刘邦猜到,项⽻是想在鸿门宴上杀了⾃⼰,按理应该不去赴宴,可是,如果刘邦不去,则被项⽻抓住了把柄,当时,项⽻有40万⼤军,⽽刘邦只有10万军队,项⽻必定挥师猛进,直取咸阳,砍刘邦的⾸级,就像鸡蛋碰⽯头,刘邦的⼀切⼤业都要毁于⼀旦。

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读《史记》有感(1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史记》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史记》有感1今天,我看了一本史书,名字叫做《史记》,它使我思考了很久。

这本史书是“二十四史”(所有正史的统称)之首,很多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中都有它的一席之地。

传说这本史书的作者司马迁,二十岁就游历四方,考古的同时还寻查古资料。

然而,在他四十九时,汉武帝因“李陵事件”判了他宫刑,这在当时是奇耻大辱。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而是更加发奋地编写这部史书。

终于,这本《史记》横空出世,鲁迅先生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本史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与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

其中,我最喜欢看《孝文本纪》。

《孝文本纪》记述的是汉文帝的所作所为,其中处处是他宽仁的做法。

如:他废除了残酷的肉刑;还亲自下田耕种,与民同苦,与民同乐;他平时的生活也比较节俭,大部分时间都穿着粗布衣服,还不许宫中的装饰过于华丽……像这样的好事,汉文帝还做过很多很多。

就连死后,他留下的遗诏内都提出不要过度哭丧。

看到这儿,我不禁想:连一个堂堂的九五之尊,宫里堆金积玉,却还是如此节俭,那我又有什么资格浪费粮食与物资呢?还有,汉文帝非常爱民,那我又是否做到友善呢?《孝文本纪》值得我们每人深思一回。

《史记》,一部文学巨著,藏着无数秘密,等着我们来探索。

读《史记》有感2《史记》一个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部包含在内。

内容使人一读就爱不释手。

《史记》是由著名作家司马迁编写而成的。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通史。

中华民族,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的神秘国度,这是一个物华天空的泱泱大国,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文明古国,作为炎黄子孙的我,在品读《史记》时,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史记》读后感(集合15篇)

《史记》读后感(集合15篇)

《史记》读后感(集合15篇)《史记》读后感1一直在想这是怎样的一位史官:文直,事核。

洋溢着油墨的书香让我无法想象那些刻入竹简的坚韧,但那不虚美,不隐恶的文字仍向我展开历史的长卷。

那些封沉的记忆在摇曳的光影下若隐若现,跨越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我看见了英雄项羽的懦弱,瞧见了小人刘邦的伟业,了解了将军的小肚鸡肠,倾听了易水的萧萧哀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记忆中那些闪耀的光芒,在此处早已褪去了圣洁。

这里没有十全十美,只有一位位站在历史浪尖上的伟人。

“人”一个多么难得的称呼。

向所有的人呈现“君权神授”的可笑。

在他的《史记》里,没有皇帝,没有将军,有的只是刘邦,李广。

或许刚才的话错了,这《史记》本身就是十全十美,完美的无懈可击。

因为它有司马迁的秉笔直书,因为它有司马迁的坚持真理。

他做到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我看到了那位长信灯旁紧紧抱着孤单用心写下文字的身影。

听说人死后会变成天上的星星。

那最亮的一颗会是司马迁的眼睛吗?我抱着《史记》走进两千年后的历史。

《史记》读后感2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史记》的.书。

这本书笔触细腻,能引人入胜,是一本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极高的鸿篇巨制。

《史记》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上至皇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这本书依照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体例想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最令我深有感触的是《高祖本纪》。

高汉祖刘邦为人仁厚爱人,喜欢施与,意志豁达,胸襟开阔,常表现得大度,他几次看相,人家都说他有贵人之相。

后来称帝后,善用良臣,巧用计谋,打败项羽,终于建立了汉王朝。

这件历史事件让我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不要一意孤行,要多听别人的意见,才会成功,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管鲍之交》的故事令我大有感悟。

主要讲了管仲年轻时与鲍叔牙有交往,两人曾一起做生意。

后来鲍叔牙跟随公子小白,管仲跟随公子纠,小白继位后,鲍叔牙推荐管仲来代替自己,管仲当了相国,鲍叔牙的职位一直在管仲之下。

史记读后感1500字左右范文

史记读后感1500字左右范文

史记读后感1500字左右范文《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司马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花费一生的精力来创作的。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史记读后感1500字左右”,下面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史记读后感1500字左右1我想,只有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渐锻炼自己,才能做一个顽强的人!让我勇敢面对现实,努力拼搏吧!史记读后感1500字左右2读了《史记》,我最深的感触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这些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故事里,令我印象最深刻有几个。

一个是暴君商纣王,他虽然拥有好的口才,但他把这个才能用于拒绝大臣的进谏,他有强壮的身体,但他把这些力量都用于狩猎、玩乐之中,读到这,我的心隐隐刺痛,为商朝感到悲哀,明明商纣王有这么好的资本,完全可以好好地治理国家,让国力越来越强大。

最令我吃惊的是,当忠臣比干劝说他的时候,他却“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主意,他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难道你是圣人么?我要看看你的心有几个孔!”说着,他就拔出剑,剖开了比干的胸膛,把比干的心脏当着众臣的面挖了出来!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对商纣王如此暴虐的行为深恶痛绝,可以想象,当时的百姓多么痛恨这个商纣王。

当周国的首领—周武王和纣王交战时,纣王的百姓、奴隶们竟然发过来攻打商纣王。

结果当然不用说了,周武王赢得了民心,大胜而归。

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理!《史记》的第四十二章也讲述了类似的道理,郑国的国君与妻子姜氏生下了两个儿子,但姜氏偏爱二儿子,厌恶大儿子,因为她生大儿子时难产。

当长子生继太子位时,姜氏就不高兴,她想让二儿子段继位,于是在生登基时强迫生把京邑封给段,然后,让段在京邑暗中操练兵马,然而这一切长子生都看在眼中,但他不动声色。

段听说他没反应,便进一步与母亲商量他篡位的奸计,准备内外呼应。

读到这,我的心不由紧缩,生怕二儿子段会得逞。

结果并非如此,生在段攻打京城时,拿出最精锐的兵马和段决一死战,结果生大胜。

《史记》读后感范文1500字(通用5篇)

《史记》读后感范文1500字(通用5篇)

《史记》读后感范文1500字(通用5篇)《史记》读后感范文1500字(通用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史记》读后感范文1500字(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史记》读后感1500字1经过半年来陆续阅读,我初步读完了《白话史记》一书,对该书内容有了一些概念性的认识,了解了基本结构与梗概。

在此,把自己阅读本书过程中的感受与做法,谈几点想法:一、坚持从头读起,自始至终读完全书。

我不善读文言文,通常只阅读《白话史记》,需要查阅有关内容的文言表述时,再去阅读《史记》原文。

因为《白话史记》就是由史记原文译注而成的。

司马迁历时十四年写成的史记130卷,依据史实进程,结构严谨,先总后分,逐步记述,要想读懂它,必须持之以恒,耐心读下去,直到读完为止,不能虎头蛇尾,只读“书头”。

我感到,这样读书,越读越清楚,越读越深入,越读越有味道,以至达到非读不可的程度。

二、坚持重点阅读,力求提纲挈领,再及其余。

抓读书重点,首先要了解《史记》内容体系五部分(130卷之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的构成,知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次要读好史记卷一百三十——史太公自序第七十,从中了解作者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学术背景、创作过程,以及他对史记各卷的最精炼的介绍,这对读好全书会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读书的精力,重中之重应当放在仔细读好第一部分(十二本纪)上。

因为,一般说来,“本纪”是以帝王为纲,分国叙事,编年记事,续谱论事,记述了各朝各代乃至全国大事的纲要,形成了统领后面“世家”与“列传”的主体,其中尤以叙述秦、汉历史更为详实。

而作者在后面叙述的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实际上是对十二本纪的续写,许多在本纪中简略叙述的人物传承、事件渊源、历史演变以及读者尚未搞清的问题等,在世家和列传中都有非详细的交代,都能找到问题所对应的答案。

史记故事读后感(精选12篇)

史记故事读后感(精选12篇)

史记故事读后感(精选12篇)史记故事读后感1《史记》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倾其一生心血创作的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

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部历史着作,它还能够比较全面、客观的反映历史面貌。

在司马迁笔下,一个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

平淡简洁的语言,却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当时,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他的文字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让读者跟着他慢慢走,静候势态的发展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我看到了唐朝的繁荣景象,秦始皇的残暴,还有崇武的汉武帝;看到了皇宫里的那些奇珍异宝,官场的勾心斗角,百姓的生活;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硝烟弥漫、汉武帝挥兵抗击匈奴的尘土飞扬《项羽本纪》是《史记》中很精彩的一篇。

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

读者们作为旁观者,依然不由自主的融入其中,感受那一切。

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等故事,相信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

面对秦军,是他率领江东的子弟以少胜多,震慑诸侯;面对危难,置之死地而后生乌江自刎,项羽抛开属于他的一切。

舍生取义是项羽离开乱世的方式,但他何曾知道,自负,毁了他的一切也让我了解到从小背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背后的故事《史记》既是一部史学着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是一座伟大的丰碑。

被鲁迅评价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史记》对古代优秀任务的颂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对丑恶现象的揭露,显示了中华民族嫉恶如仇的精神品质。

看《史记》犹如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犹如在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一个个历史人物们为你演绎着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犹如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受益匪浅。

《史记》读后感1500字4篇

《史记》读后感1500字4篇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史记》读后感1500字4篇《史记》之韵味,非桂花树凋零的悲哀,也非纳兰性词的凄凉,它的韵味,是甜香赛芝兰之悠长,踏雪寻梅的不变的情怀。

下面是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史记》读后感1500字4篇,供您参考!《史记》读后感1500字一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

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

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

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

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

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

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

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

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

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

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

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

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司。

《史记》读后感(通用20篇)

《史记》读后感(通用20篇)

《史记》读后感(通用20篇)《史记》读后感(通用20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史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史记》读后感篇1《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

史记让我了解到了许多故事,如:为人们尝百草的神农氏(炎帝)、平定天下大乱的轩辕氏(黄帝);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

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射伤齐桓公,但还被齐桓公重用,完成了齐桓公当时的春秋霸业,这体现出了齐桓公的大度,才让诸侯臣服他;廉颇与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故事,蔺相如在渑池相会上维护了赵惠文王的尊严,赵王让他当了大官,他也知道廉颇嫉妒,但为了国家利益忍气吞声,最后竟让廉颇主动负荆请罪。

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的大将军韩信在少年时因别人威胁,忍受了胯下之辱,也受过一位漂母的恩惠,当上大将军后不忘报恩,送了那位漂母许多酒菜,还赏给她一千两黄金看完《史记》就仿佛看了一步宏伟的历史巨片,深深的被其中的人物所吸引了,也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不愧是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读后感篇2在许多本老师规定的海量阅读书籍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史记》,因为它的里面有一个个能改变人心灵的历史故事。

《史记》中有三大类:本纪、世家、列传。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平原君列传》中的《赵胜惜才》,体现了平原君赵胜的知错能改和珍惜人才的高尚品格。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汉朝的太史令,我很佩服他,首先是因为他能博览群书,归纳出这么多的历史故事,是很了不起的。

其次是因为他能在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后,加上那几句振奋人心的话,真是让人无法挑剔,赞叹不已呀!在《韩信被杀》的故事之后,太史公写道: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

史记读后感(精选5篇)

史记读后感(精选5篇)

史记读后感(精选5篇)史记读后感【篇1】在中国这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泱泱文明古国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贤们留给我们浩如烟海的精神财富——古文典籍。

其中,满天星辰中,《史记》是最为璀璨,最熠熠生辉的一颗。

细细品读完《史记》,可以是人感到3000年前,群雄蜂起,英雄拼搏,帝王称霸的峥嵘岁月。

《史记》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

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也是最为的纪传体通史。

《史记》思想深邃、气势开阔、笔力雄放,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通史方法为历代“正史”开创先河。

其丰富的艺术价值被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所传承并不断发展。

从鲁迅“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的高度评价中就可看出它对后世的影响。

读《史记》,使我认识了四面楚歌中,乌江自刎的项羽;生灵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陈胜吴广;紧急危难中,智勇双全的蔺相如;-在外,却终登皇位的重耳……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其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最为引人深思。

公元前494年,吴国进攻越国,越-队几乎全军覆没,无奈勾践只得屈辱求和,按照吴王的要求。

勾践得在吴国服苦役。

三年里,他忍辱负重,一心复国。

回国后,他又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与百姓同甘共苦,最终,“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吞掉吴!”勾践卧薪尝胆,雪耻灭吴的佳话至今为人们代代相传,它也为我们这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后人多了许思考:生活在当今的竞争大潮中,应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居存思亡,艰苦奋斗;如果不具有忧患意识,不把目光放长远,畏惧困难而贪图安逸,得过且过,那么,他就会被这个社会淘汰,结果只会像吴王一样死路一条!困难与挑战虽往往给人以挫折,却能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而安逸与保守虽可以暂时保身,但却可以使人堕落而遭淘汰,所以,遇到挫折,就做一只同暴风雨抗击的海燕吧!只有这样,才能见到雨后的晴天!史记读后感【篇2】我的书柜里有许多的书,有一本书,我从未读过,不过现在一读就迷上了,那就是《史记》。

经典作品《史记》读后感1500字(精选7篇)

经典作品《史记》读后感1500字(精选7篇)

经典作品《史记》读后感1500字(精选7篇)经典作品《史记》读后感1500字篇1历史是活的现实。

一部《史记》,有人看到权谋,有人看到智略,也有人看到人性,看到现实,看到生活。

真实的历史每一天都在我们眼前鲜活地上演。

有人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是的,从历史中,我们会看到自己的过去,也能预知某种未来,而更重要的,或许是面对人生无常,世事轮回,我们更多了些达观与释然,这是历史教给我们的眼光。

两千年来,对于《史记》从来就不缺溢美之词,当然它也完全担得起这种溢美。

一部《史记》,创造了历史学与文学的两座高峰,后世两千余年,学界内外,无不受其沾溉,以至于今日我们一家族论坛,仍以此为主题欲讨论之,其影响深远足可见一斑。

而作者司马迁以残破之躯,忍精神巨创,仍创作出如此惊世力作,其毅力之惊人,决心之深绝,实在令人叹服不已。

司马迁绝算不得世俗意思上的生活宠儿,然而就像其文中所述,那些成就非凡功业之人,又有谁是易享俗人之福呢?他或许从未主动追求过富贵,心心念念的就是继承父亲治史的遗愿。

倘若没有那一场变故,司马迁或许也能完成《史记》的创作,然而生活从来不是人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突遭横祸,身心巨创,巨大的屈辱足以让司马迁有理由自杀一千回,消沉一万回。

然而,强者就是强者,或者说,完成《史记》的理想给了他面对屈辱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治史,给了司马迁非同寻常的深隧眼光,他明白,人固有一死,有的轻如鸿毛,有的重于泰山,倘当时慷慨赴死,颜面似暂得保存,却并不能真正地洗刷屈辱。

相反,只是留给俗世之人一个轻薄可悲的谈资,并终将化作历史的尘埃,再难寻觅,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

从历史中,他更看到,“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读后感1500字4篇
《史记》之韵味,非桂花树凋零的悲哀,也非纳兰性词的凄凉,它的韵味,是甜香赛芝兰之悠长,踏雪寻梅的不变的情怀。

下面是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史记》读后感1500字4篇,供您参考!
《史记》读后感1500字一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

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

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

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

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

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

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

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

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

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

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

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

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

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
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

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

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

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