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上期末物理复习提纲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推荐文章2022地理八年级复习提纲热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热度: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五四制热度: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热度:八年级下册生物提纲总结热度:初中生物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方法适当,取得好成绩并不难。
你是不是需要一份复习提纲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P5图2、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代表:涡虫 )1、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
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
P6图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概念总复习精要提纲(沪科版).doc
累积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 哥白尼提出了=2、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 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的相对论。
5、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 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 的自然 科学。
7、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 (5) (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 物理学里把 称为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 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 运动和静止的 O 2.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时间测量的基本工具是:o长度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分米()、 厘米()、毫米()、微米()、纳米()o lm=mm=u m=nm 。
3. 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常用的国际单位有时()、分()、 秒()。
lh=min=s, ]min=s 4.使用刻度尺的规则:(1) ”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和。
(2) "放”测量时尺要 o(3)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 ”记”测量值是由、和 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 值,最末一位是 ______ 值。
(5)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配合法测 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5.误差与错误:在测量中 与 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 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 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6.叫匀速直线运动;叫变速运动。
在变速运 动中把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内 的,它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教版
【导语】以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教版,供⼤家学习参考。
第⼀章:⾛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声、电等形形⾊⾊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符号是m;常⽤单位还有千⽶(km)、分⽶(dm)、厘⽶(cm)、毫⽶(mm)、微⽶(µm)、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00mlm=l0dmldm=l0cmlcm=l0mm 1mm=1000µnlµm=1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的原因:①与测量的⼈有关;②与测量的⼯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误差的⽅法:①选⽤更精密的测量⼯具;②采⽤更合理的测量⽅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章:声⾳与环境 1、产⽣: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的,振动停⽌,声⾳就停⽌;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
声⾳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中声⾳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的三个特性: (1)⾳调:⼈⽿感觉到声⾳的⾼低叫⾳调;⾳调的⾼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调越⾼。
(2)响度:⼈⽿感觉到的声⾳的强弱,响度的⼤⼩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响度越⼤;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概念总复习精要提纲(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物理学里把称为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时间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m= mm= μm= nm。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国际单位有时()、分()、秒()。
1h= min= s,1min= s使用刻度尺的规则:(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是由和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值,最末一位是值,包括估计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配合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配合法:累积法:误差与错误: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叫匀速直线运动;叫变速运动。
把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即把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内的,它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用来表示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单位是:,读作:;1m/s= km/h。
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可用来计算路程,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可用来计算时间。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教版【导语】以下是xx为您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教版,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00mlm=l0dmldm=l0cmlcm=l0mm1mm=1000μnlμm=1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知识点
1.机械性质
-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
运动等。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平均速
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受力与运动: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静力学:平衡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杠杆原理等。
2.热与能
-热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测量方法、热力学第一定律、比热容的概念。
-热量的传递:热传导的实验及应用、自然界中的热传导现象。
-功、能、机械能:功的定义和计算、能的分类、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能源:能源的类别和重要性、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3.光学
-光的传播规律: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应用、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概念和计算、全反射现象。
-光的色散:光的颜色和频谱。
-光的传播方式: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散射、光的衍射。
4.电学
-电的产生:电的起源、带电体的性质、电荷的守恒。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概念、电流的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电阻和电阻定律。
-静电场:静电场的产生、电场力线、电场强度和电势、电场力的计算、电容与电介质。
5.力学
-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引力的概念、万有引力定律、地球上物体重量与质量的关系。
初二物理沪科版上册复习提纲
一、质量与密度。
1、托盘天平的使用:㈠将天平放置在水平台上。
㈡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
㈢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
㈣将物体放置在天平的左边,往右边加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
2、单位换算:ρ=m/vρ:密度 m:质量 v:体积1g/c m3=1000K g/m1t=1000k g1k g=1000g1g=1000 m g3、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4、把某种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与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二、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1、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F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2、力的作用效果:a、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b、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性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5、弹力: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等都弹力7、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仪器,是根据:在一定范围内拉伸弹簧时,弹簧受到6、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这一原理制成的。
7、正确的使用弹簧测力计:A、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待测力的大小应该在量程以内。
B、明确分度值C、校零:使用前要检查指针与零刻线是否对齐。
D、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8、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9、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具有的力。
重力≠地球引力A、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物重GG=m g g=9.8N/K gB、方向:竖直向下C、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中心在几何中心。
10、摩擦力(f):a静摩擦力:f=F推b滑动摩擦力:f=定值11、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A、接触面的粗糙程度B、压力的大小。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纲要
二、运动的世界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会根据选好的参照物判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状态判定所选的参照物是什么。
2、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光年熟练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单位换算过程:75 m=75×100 cm=7500 cm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①放置:尺子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零刻度磨损的要另找刻度为起点(读数时记得减去起点值);刻度线尽量靠近被测物体。
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3、特殊方法测量(1)以多测少: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平移法; (3)化曲为直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快慢的比较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2)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速度公式:v= S /t ;推导式:S = v t t =S/ v(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15 m/s =15×3.6 km/h =54 km/h;72 km/h =72×1/3.6m/s=20 m/s6、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 s总/ t总7、测平均速度原理:v = s / t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三、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018-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知识要点精编版
2018-2019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总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归纳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探究点一运动的世界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请看图2-1至图2-3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学生举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们眼中的运动是什么。
探究点二运动的描述1.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如:(学生举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图2-5);(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图2-4)。
问: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告诉学生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2.什么是运动和静止?(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设疑提问讨论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分析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书包小王坐椅对对对李明自行车汽车位置不变位置不变位置不变静止↓↓物体物体李明自行车汽车对对对学校树木电线杆位置改变位置改变位置改变运动↓↓物体物体(4)概括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word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习提纲
八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第一章翻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自然科学的先驱波兰人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否认了托勒玫地心说。
2、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建立了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观点的过程中,亲自试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因此,伽利略被后人誉为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8、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测与假设〔3〕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提纲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根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根本技能。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复习提纲(集锦5篇)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复习提纲(集锦5篇)1.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复习提纲第1篇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
记住:15℃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XX0Hz。
超声波:高于20XX0Hz的声音。
(蝙蝠、海豚可发出)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 、 、 的一门科学。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 → → → →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 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 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 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 。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
练习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二、机械运动1、 定义: 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观众比较百米运动员的快慢采用:⑵裁判比较百米运动员的快慢采用: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 。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 、 定义: 。
速度定义: 。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变形 , B 、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运输中单位 两单位中 单位大。
换算:1m/s= km/h 1km/h= m/s 。
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C 、路程时间图象: 速度时间图像:Ⅱ 变速运动:A 、 定义: 叫变速运动。
B 、 平均速度=(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 、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 、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 测路程,用 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v 2、v 则v s t = t s v= v t s =E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 测量工具:秒表 单位换算:h, min, s, ms
1h=60min=3600s 1s = 1000ms
尺子题读数: 1.写下尺子的分度值(单位与题目一致) 2.记录数据,比分度值多一位小数
1.38cm 1.39cm 1.40cm
图9
秒表读数
读数:小圈分钟数+大圈秒数 注意:小圈过半格的话,加30S
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特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概念
效果: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弹力:概念、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力
三种常 见的力
重力:概念、大小、方向、作用点 滑动摩擦力:概念、影响因素、 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小 车从同样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平 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止在如图15所示的位置: 为什么要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控制变量,才有可比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 此实验说明表面越光滑,摩擦力_____,小车的速度减 越慢 小得________。假如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零,小车将 恒定 以__________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1min 22.9s 1分 22.9秒
1min 52.9s 1分 52.9秒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测平均速度”实验中已有的器材是小车,斜面、金属片, 刻度尺 秒表 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和_________。 20 ∶ 17 A ∶ 根据下图所示,填写下列表格。 10
10 ∶ 17 ∶ 22
2.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 1.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 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期末复习提纲 精品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期末复习提纲声学5.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6. 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传声.热学7.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8. 温度的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摄氏温度, 另一种是国际单位, 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9.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10.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11.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12.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13.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14. 要加快液体的蒸发, 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15.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腾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志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是100℃.16. 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17.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气化(吸热),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光学18.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100000000 米/秒. 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19.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0.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上期末物理复习提纲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小孔成像。
5、光速:3×10的8次方m/s。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4、面镜:⑴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四、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五、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六、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 f<v<2f 照相机f<u<2f 倒立放大实像 v>2f 幻灯机u<f 正立放大虚象 |v|>u 放大镜四、眼睛和眼镜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提纲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 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3=kg/m31kg/m3=g/cm3 水的密度为1.0×kg/m3,读作1.0×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千克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提纲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
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力也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体间里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
换句话说,产生力的物体,即是施礼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的描述力的描述力的描述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要说明或描述一个力时,必须指明这个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
1N的力大约是我们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的方向,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示意图。
3、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
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刻度盘、指针组成的。
工作原理:弹簧在一定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因此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刻度线的分布是均匀的。
正确使用方法:(1)使用时首先要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2)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读书快速准确。
(3)测力前要观察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先要校零。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5)使用时,最好轻轻地拉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在外壳上。
(6)读书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取哪条刻度线的值。
4、弹力:弹性: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在弹性范围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塑性: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变形之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这类物体发生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弹力: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弹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我们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均属于弹力。
5、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①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比值用g来表示, g=9.8N /kg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是指和物体所在处的水平面垂直向下的方向)③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物体的重心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质地均匀、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如一个金属环的重心在圆环所在圆的圆心上.6、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用f来表示)(2)摩擦力的分类:A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B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C 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将要运动而未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彼此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