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共30页
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近年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与转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一系列的变革使中国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进步的历史性跃迁,推动了国家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地位的提升。
中国的变革与转型始于1978年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宣布,该政策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不足200美元增长至超过1万美元。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同时,中国还成为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外汇储备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中国的变革与转型还表现在社会领域的突飞猛进。
中国已取得了高质量教育的普及,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得到极大的提升。
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的获得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
同时,中国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此外,中国的变革与转型还在政治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中国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了经济与政治的协调发展。
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得到了极大加强,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政府的决策透明度明显提高,权力运行规范化程度不断加强,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同时,中国的对外政策也发生了转变,积极投身于全球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然而,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
中国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城乡、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严峻存在。
此外,全球化和技术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需要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世界的变化。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正在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中国正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第七讲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可自主编辑word)
第七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2019重庆西南大学附中月考)1843—1860年,全国出口的茶叶,1843年为132 958担,1853年为788 127担,1860年达到910 638担。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兴起B.日益卷入国际市场C.农产品日趋商品化D.茶叶产量急剧增加答案 B 1843年到1860年,全国的茶叶出口量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B项。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中时间不符,故排除A 项;农产品日趋商品化是材料中现象的表现,而非原因,故排除C项;茶叶产量急剧增加的结论无从得出,故排除D项。
2.(2019新疆乌鲁木齐诊断)下表为1840年前与1894年国产粮食商品量、值估计,这从侧面反映出( )国产粮食商品量国产粮食商品值亿斤占产量(%) 万两1840年前233.0 10.0 15 533.31894年372.5 15.8 37 250.0A.农业生产有了长足进步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答案 C 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农业生产有了长足进步,A项排除。
B项可以直接从表中数据得出,与题目要求“侧面反映”不符,B项排除。
国产粮食商品量所占产量比重增加,商品值增加,从侧面反映出粮食生产不仅仅是满足自给自足的需要,而是越来越多地用于商品交易,这从侧面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故C项正确。
题中时间为1840年前至1894年。
在整个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故D项中“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表述错误。
3.(2019重庆八中全真模拟)1853年,清政府下旨允许各地“以本省之钱粮,作为本省之军需”,允许各省征收贸易税——厘金,厘金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的财政来源之一,厘金税率由各省决定,洋货免纳厘金,1931年被南京国民政府废除。
历史阶段特征: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3.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阶段特征: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 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政 治
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 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 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政 治
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2.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阶段特征: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 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 常活跃。
政 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 治 主政治的道路。 经 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 济 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思 想 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 文 的作用。 化 社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会 生 活
经 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 济 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思 想 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 文 想。 化 社 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战争时期发展迟缓。 生 活
工业文明下中国的变革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
原因
解体;②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 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①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②著名的有 表现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 牟机器磨坊
阶级关系 社会思想 社会习俗
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
史学范式 革命史观 现代化 史观 整体史观 理解与认识 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它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 国“闭关”的局面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
(2011· 新课标全国卷)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 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 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 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 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 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 • •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4.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作了比较详 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表。我们由此统计表可 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 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力雄厚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狭缝中艰难成长 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了中国经济舞台
例谈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例谈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例1】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解析:此题以近代中国一外交事件为背景材料,考查近代外交观念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结束了中国闭关自守的状态,中国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日本阻止琉球国进贡这一事件属于涉外事件。
地方督抚在上奏中提议按照“万国公法”来评判日本阻止琉球国进贡这一事件,说明当时国人具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观念。
故D选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提及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故A选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日本阻止其向中国进贡。
这说明当时朝贡体系依然存在。
故B选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地方督抚只是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这一事件奏提建议,并不是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干预”说法错误,故C选项错误。
鸦片战争前,受“华夷观”思想影响,清政府实行朝贡外交或者宗藩外交。
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体系”迫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纳入世界市场,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晚清时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例2】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史料一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
1840—1894年中国社会的转型
1840e1894#a%²'B³´◇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姜堰高级中学 周 敏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40—1894年,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1840—1894年,短短五十余年间,中国社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封建的中国任人宰割的程度逐渐加深。
中国人被迫觉醒: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掀起了洋务运动;提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思想。
近几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对该专题考查的主要考点有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例如,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41(1)题,考查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及其原因。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第28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8题,考查62··西方科技传入的影响。
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第28题,考查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民用工业的原因。
近几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对本专题内容重点考查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等主干知识,如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发展等,对新思潮的萌发的考查等也有所涉及,对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考查较少。
1840—1894年为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时期,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地位非常重要,近几年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频率较高,预计在未来高考中仍是必考内容,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同学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抓住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重点掌握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新的经济因素产生的特点、影响。
高三教学案例1: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至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阶段特征】这一阶段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也是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的历史阶段。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4.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教学设计与反思师生互动,导入教学:联系晚清(鸦片战争)前的中西社会的情况,让学生说出这时期中外的不同,为本次教学打下基础。
师生合作,解读探究以图片形式展示这时中国转型的特点:时代特征由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演进;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具体体现政治上:侵略与反侵略;民主革命兴起经济上:传统经济遭到破坏,工业化开始起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思想上:由妄自尊大到师夷长技生活方式: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一、两次鸦片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②借口: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①政治上,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上,中国被卷入了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③思想上,中国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权益。
(2)过程①1856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工业文明冲击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工业文明冲击中国的变革与转型引言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工业文明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转型。
本文将探讨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中国在面对变革与转型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工业文明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到来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冲击。
首先,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
传统的农业经济逐渐被工业生产所代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工业部门的比重不断增加。
中国迎来了自己的工业化时代,经济结构逐渐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变。
其次,工业文明的冲击也对中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流动,城市中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
工人阶级和商人阶级在中国社会中产生并崛起,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外,工业文明的冲击还引发了文化的转型。
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格局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和挑战。
西方的科技、工业制度和思想观念涌入中国,对传统价值观进行了颠覆和冲击。
中国的文化传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变革。
工业文明冲击之下,中国面临巨大的变革与转型。
那么中国是如何应对这些变革和转型的呢?变革与转型的策略与措施经济转型策略为了适应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转型的策略与措施。
首先,中国积极推动工业化进程,发展制造业,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
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产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其次,中国积极开放经济,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建立了一系列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区,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外资的引进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此外,中国还通过加强创新和科技发展来推动经济的转型。
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科技领先”的发展战略,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力量之一。
社会结构调整工业文明的冲击对中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些变革,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社会结构调整的措施。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知识结构
阶段特征:
四条基本线索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中国人奋起反抗、抗击侵略的抗争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的发展史 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考向一 近代列强侵华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视角 1 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角度考 查东西方观念的冲突 【典例1】 (2014·江苏)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 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考向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视角 从东西方文明交流角度考查中国思想界的变动 【典例5】 (2014·天津)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 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 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 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 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4、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①经济上: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主要是从经济 上建立机器大生产。具体表现为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 兴起、发展 ②政治上: 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主要是从政治 上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国家。具体表现 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③文化上:从辛亥革命失败到五四运动,主要从思想文 化上试图建立起以民主、平等、自由为核心的社会文化 为近代化提供思想基础,具体表现为新文化运动。
命题预测
1、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特别是用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多角度分析列强侵华 的灾难和客观性的影响;
2、从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的角度考查中 国近代化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
中国的近代化
1、什么是近代化?
(1)定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现代化(近代化)的内容: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 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3)近代化的类型和特征 史学界认为,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各国的现代化 历程又不尽相同,类型也有区别: ①英法美等国率先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并通过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变革而逐步实现的现代化,称为“早 发内生型现代化” ②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开始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榜样而进行现 代化探索的国家的现代化称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的 近代化属于后一种类型。
高考历史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__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
课时强化训练7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天津市河北区二模)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答案:B解析:“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为解题的关键。
林则徐禁烟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是正当合理的行为,中国对国内非法贸易具有管辖权;而义律作为代表英国的商务监督却从中操作,使林则徐的交涉对象由英国鸦片商人变为了英国政府,使得矛盾扩大化,为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找到了借口,故B项正确。
A、C两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18·湖北省鄂东南高三模拟)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
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
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鸦片贸易占有绝对优势B.未满足列强的预期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D.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答案:B解析:由材料“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可知在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中,仅中国出口的丝、茶就能抵偿英国向中国输出的除鸦片以外的商品的价值,说明英国商品在中国销量有限,未满足列强的预期,故B正确;A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危机的影响,C错误;材料没有与贸易总额的比较,得不出出超入超的结论,D错误。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世界近代史(14世纪-20世纪初)及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时空整合Ⅰ.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历程一、工业文明的含义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器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形态。
其主要特征为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教育普及、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增长等。
这些特征可视为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重要因素。
二、工业文明的内容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②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③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为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三个阶段:①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②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③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革命,最终完成了现代化的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③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进入20世纪,全球化的潮流已不可阻挡。
三、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14-16世纪末,向工业文明迈进。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高考历史总复习 单元综合测试四 晚清时期——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单元综合测试四晚清时期——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
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策略的转变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2.删书衙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下设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删改《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礼记》《春秋左传》等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
其主要目的是( )A.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B.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C.消除民众对儒学的盲目崇拜D.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3.[山东日照高三校际联合检测]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
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却不见“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
这表明( ) A.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B.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C.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D.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4.梁启超于1898年12月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
《清议报》从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
然而《清议报》后期则以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惊醒了国人C.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更加理性D.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加重了民族危机5.[厦门模拟]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
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
2018版 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7讲 晚清时期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经济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 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民族工业在曲折 中发展。 文化 —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 思想。“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马克思 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变 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 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4)辛亥革命 ①1905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 ②1911 年 10 月 10 日,发动武昌起义。 ③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1912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 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⑤意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4)意义 ①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 人。 ②在客观上既诱导了本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 又对外国经济 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1)产生 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 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②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③影响: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推动了 近代化进程;顺应了工业文明的发展潮流;推动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出现。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殖民扩张含义:一国侵占国外地区
并将居民大批移往居住并进行侵略。
何谓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就是指组成国民经济 的各种产业、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 分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结构 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 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 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等。
(3)影响:
①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使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③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 制度
2、近代工业的出现 (1)近代工业的主要类型: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19C40~50年代) 洋务企业 (19C六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9C70年代前后) 官僚资本主义工业(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文化生活:读报刊与看电影
(2)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铁路:唐胥铁路;京张铁路
近代铁路建设是由最初的反对之声 到后来的赞成,路权由外国控制到 民国建立后收回路权
水运:轮船招商局 航空:冯如
邮政:
电讯:电报
2、发生变化的原因:
(1)从根本上说,这是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 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严重冲 击,然后影响到社会生活各领域
四、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生活与交通、通讯的变化
四、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之前的经济结构: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
(2)长江中下游的商品经济发达地区手工业 部门稀疏的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萌芽
(2)国内政府与仁人志士的推动等
3、特征:
(1)发展不均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 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农村和内 地变化不大;
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2)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 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学 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3)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洋务运动 前期局限于“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体制变革的早 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向
经济 人类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时代到 小农经济由非常稳固到开始解体,但在这一时期 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仍根深蒂固;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
“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
经典再练
1.(2017江西鹰潭二模,29)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 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 能行也,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 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这表明王韬 ( )
1886(光绪十二年) 1891(光绪十七年)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外国资 1896(光绪二十二年) 本主义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1901(光绪二十七年)
19世纪后期中西文明的嬗变
西方 中国
政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拓展和完善;工人运动 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出现全球范围的 建国家,人民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民族资产 海外扩张 阶级产生;清政府适当调整了统治政策
D.扭转中国对外贸易不利局面
A
考向三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考向专练
(2017河南郑州一中高三4月模拟,28)有学者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当 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 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该学者旨在说明 ( ) A.“中体西用”完全脱离了中国实际 B.中国不具备近代化的客观条件 C.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 D.政治体制改革是近代化的前提
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与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与影响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以其巨大的创新和发展速度引发了一系列重大变革。
这场革命从英国迅速扩散至全球,包括了对中国的冲击和影响。
本文将围绕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及其带来的变化进行探讨。
首先,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表现在经济领域。
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机器技术,英国的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当时全球的工业中心。
这使得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不断向中国市场输出,大量廉价的机器产品进入中国,使得传统手工业产业的竞争力大幅下降。
英国的进口商品打破了中国的自给自足经济模式,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冲击。
其次,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还体现在社会结构变革方面。
随着机器工业的飞速发展,英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无业人口。
这种社会转变在中国也有所影响,尽管程度不同。
传统的农村经济和社会秩序遭到破坏,许多农民不得不寻找新的生计和生活方式。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社会变迁给中国的社会结构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此外,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还表现在科技水平的改变。
英国在机械工程和制造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创新,这些成就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当时普遍采取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模式,相比之下,科技水平相对较低。
英国革命的传播使得中国开始认识到自身科技水平的不足,并促使其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致力于推动自己的工业化进程。
然而,与冲击相伴随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首先,英国工业革命激发了中国经济的潜力和动力。
虽然英国的机器产品打击了中国的传统手工业,但同时也刺激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开始模仿英国的机械制造业并进行改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这为中国的工业化铺平了道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其次,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还体现在社会变革中。
传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受到冲击和颠覆,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020届高考历史课件:第七讲 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 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 启蒙作用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概念补遗 “西学东渐” 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通常而言是指
高考导航
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国家或地区学术思想 的传入,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第七讲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 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总纲目录 栏目索引
总纲目录
考点一 民族危机的加深
高考导航
考点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
考点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阶段特征 栏目索引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1840—1895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高考导航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二、经济:经济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高考导航
(1)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小农经济中的“纺”与“织”分离,“织”与 “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统治 地位。 (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2018课标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 “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高考导航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 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C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