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域文化(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地域文化(一)

(一)泰山文化

泰山文化是自然地理特征的文化,也是地域性文化。泰山自古至今声名显赫。打开中国的历史典籍,从《十三经》到《二十五史》,多处可见对于泰山的记录和描述。它是一座富有象征意义的山,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赋形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喻体。

1.泰山概貌

泰山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东侧、山东省中部,横亘于泰安、济南两市之间,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差1391米。据载,在距今24亿年前后,鲁西包括泰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即泰山运动。在这个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中的一部分,高高地耸立于海平面之上。距今1亿年左右,在复杂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今日泰山的雏形。直到新生代中期(距今3000万年左右),今日泰山的总体轮廓基本形成,又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雕凿,终于形成了今日的景貌。据考古发现,从40万年前到4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泰

山文化区域曾活动着沂源猿人、新泰智人,两者分别代表了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到了新石器时代,这个地区的原始先民依次创造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一系列灿烂辉煌的文化。

泰山摩崖刻石泰山有着丰富多姿的名胜古迹。古老而年轻的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是古代祭岱的主要场所。胜迹众多的岱阳又称泰前,是泰山风景名胜荟萃之地,除岱庙外,还有登山东路、登山西路、环山路、徂徕山等景区。今存寺庙20座,碑碣639块,摩崖刻石634处。天人合一的岱顶,位于泰山之巅,面积0.6平方公里。由此可跨天门,游天街,望天阙,渡仙桥,逛琼阁,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雨凇雾凇、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奇观。岱顶现存庙宇5座,碑碣22块,摩崖刻石246块。风光秀美的岱阴,位于泰山主峰以北,包括后石坞、谷山玉泉寺、桃花峪、娄敬洞山、五峰山、昆瑞山、灵岩等景区。其群山连绵,旷远清幽,奇峰怪岩,洞坞藏秀,有寺庙6座、碑碣640块、摩崖刻石599处。

2.泰山风尚

泰山是一座“文化山”,它与中华文明血脉相连。历代统

治者和广大民众都采取种种仪式,表达对泰山的景仰与膜拜,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泰山文化”现象。

泰山崇拜。泰山因其“大”成为古代人最早推崇它的原因之一,人们崇拜泰山,是希冀这座“大”山给人带来力量,驱除灾害,求得幸福。人们在对“大”的膜拜中逐渐发现,太阳有着更神秘的力量。因此,太阳崇拜成为泰山崇拜中更为深刻的历史原因。东方与太阳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文学作品中,太阳就被称做“东乌”、“东君”。东方成了尊贵的方位。例如“五行”说中,东方属木,其色为青苍,所以“东方曰苍天”;在“八卦”中,东方为“震”,“震为长男”;在“四时”中,东方为“春”,春乃四季之首;在“五常”中,东方为“仁”,仁是天地大德;在“五帝”中,东方是“青帝”,青帝是至高的天神……这种出于原始思维的东方崇拜,使地处中原之东的高大泰山有了更加神圣的力量。《文献通考》中即记述“岱宗东岳,以其处东北居寅丑之间,万物始终之地,阴阳交泰之所,为众山所宗也”。泰山崇拜反映了人类早期对自然力、自然之神的敬畏与依靠,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始形态。

泰山封禅。帝王封禅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现象,几乎是每个皇帝梦寐以求的。在帝王封禅史上,除了武则天以女皇的

身份封过中岳嵩山外,其他所有的封禅都是在泰山举行的,这为泰山注入了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蕴。所谓封禅,就是祭天祭地,古代帝王用这种形式,表达对昊天上帝佑护的谢意,并祈求上帝保佑实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历代皇帝选中泰山进行封禅仪式,就是认为泰山形体高大、位于东方,是可以与天交流的“天梯”。帝王能与天对话,表明其威严神圣的地位崇高无比。

古代最初的祭天活动是一种叫“柴望”的仪式,即在山顶燃起大火,借青烟的徐徐上升,人们把心中的愿望带到天上,实现与天的交流。“柴望”的仪式是很壮观,山上燃起大火,火中撒上名贵的香料,随着香烟腾空而起,山下万民欢呼,成就了一个辉煌的时刻。泰山祭祀把万众凝聚到一起,民族的团结与统一就在这大火与欢呼中完成了升华。

历代帝王对泰山的祭祀封禅,留下了泰山独特的帝王文化印迹。周代帝王留下了封禅遗址——周明堂,这是所谓先秦72代封禅泰山的帝王中留下的唯一遗迹。秦始皇帝嬴政是史书正式记载的第一个到泰山封禅的皇帝。从此以后,封禅逐渐脱离了“柴望”的原始形态,增加了更多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皇帝本人企求长生不老的求仙意识。汉武帝在位54年,共8次来到泰山,5次登顶修封。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时,公开了专给天帝看的玉牒书,还为泰山留下了号称天下大观的《纪

泰山铭》,洋洋千余言,刻于13米多高的天然峭壁上;武则天封禅泰山留下了著名的鸳鸯碑。然而,宋王朝时,宋真宗则演出了封禅史上的一出闹剧,把封禅推向了末路。宋以后的皇帝不再到泰山封禅,而是改成了对泰山神的祭祀,规模也小得多了。

泰山宗教。古谚云:“泰山神全”,意思是泰山一是宗教历史悠久,古今神仙都有;二是教种门派齐全,儒释道各有空间;三是诸神谱系错综,天地人三界共荣。泰山这种古今兼备、天人合一的神谱结构,在中外名山中是绝无仅有的。

泰山佛教。泰山以寺院众多、高僧辈出、宗派纷呈而长期成为齐鲁佛教区的中心。史书记载,最早到泰山传播佛教的是天竺高僧佛图澄的弟子郎公。公元351年,郎公在泰山建郎公寺,并讲经布道。著名的大字鼻祖经石峪《金刚经》,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隋唐时代,泰山更是梵音四起,伽蓝毗邻,相继创建了藏佛寺、法华寺、竹林寺、天封寺等禅院。宋以后,佛教的某些基本教义又为儒家吸收,泰山道教也渐渐并入儒、释。

泰山道教。古老的原始崇拜,帝王的封禅,给泰山提供了道教发展的沃土。泰山崇拜、封禅与祭祀都与道教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宇宙观十分契合;而中国古代求仙访

药、长生不死的人生期冀,又推动了帝王纷纷东巡到泰山祭祀天地,因此泰山逐渐成了道教势力的重要基地,道教成为泰山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三教互补。泰山宗教与其他各山相比,除了政教合一等特点外,更为突出的特色是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中国宗教在发展过程中,三教之间曾不断斗争、争宠,但同时也不断互相吸收交融。总之,泰山宗教,贯穿了从原始自然崇拜到儒、释、道、天主、伊斯兰诸教的全部历史,从而证明了泰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神山、宗教山。

泰山民俗。宗教的世俗化延伸,又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民俗的形态。因此,泰山民俗亦有着自己的显著特色。泰山有众多的神祉,而诸神中的绝大多数是民俗神。东岳大帝、泰山老奶奶(即碧霞元君)、王母娘娘、石敢当、城隍、人祖、八仙、鲁班、风伯、雨师、火神、龙王、雷神、电母、关帝、药王、豆神、五哥、二郎等,几乎无一不是富有生活情调的民俗神。其中最主要的泰山神有两个,一是东岳大帝,一是碧霞元君。影响更大的是碧霞元君。然而,在民众中,人们更熟悉和热衷的则是“泰山老奶奶”。在泰山俗信中,有一种事象为“泰山石敢当”就是以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以禁压不祥之俗。它在中国民间甚为流行,甚至影响国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