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溶剂的适合药物选择
2021年药剂学模拟试卷与答案(13)
2021年药剂学模拟试卷与答案13一、单选题(共30题)1.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为()A:原辅料→混合→制软材→制湿粒→干燥→整粒→压片B:原辅料→混合→制软材→制湿粒→整粒→压片C:原辅料→混合→制软材→制干粒→整粒→压片D:原辅料→混合→制湿粒→干燥→整粒→压片【答案】:A【解析】:2.不符合散剂制备方法的一股规律的为A:组分比例相差过大时,不用等量递加混合法B:组分堆密度差异大时,密度小者先放人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大者C:含低共熔组分时,应避免共熔D:剂量小的毒剧药,应制成倍散【答案】:C【解析】:3.下列不属于靶向制剂的是A:脂质体B:微球C:固体分散体D:纳米囊和纳米球【答案】:C【解析】:4.液态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是A:糖浆剂B:乳剂C:溶胶剂D:高分子溶液剂【答案】:B【解析】:5.综合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工艺流程为A:原水一过滤器一离子交换树脂床一多效蒸溜水机电渗析装置注射用水B:原水一离子交换树脂床一电渗析装置一多效蒸馏水机一过滤器注射用水C:原水一离子交换树脂床多效蒸馏水机电渗析装置过滤器一注射用水D:原水一过滤器一电渗析装置一离子交换树脂床一多效蒸馏水机注射用水【答案】:D【解析】:6.汤剂的制备方法是A:浸渍法B:煎煮法C:渗漉法D:精制法【答案】:B【解析】:7.下列不能作肠溶衣的材料是A: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B: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聚丙烯酸树脂Ⅱ号D:聚丙烯酸树脂Ⅳ号【答案】:D【解析】:8.下列有关散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起效快B:既可内服也可外用C:贮存应注意防潮D:毒剧药不能制成散剂【答案】:D【解析】:9.从2005年版《中国药典》开始,药典分三部收载药品品种,其中三部收载()A:收载中药B:收载化学药品C:植物油脂D:生物制品【答案】:D【解析】:10.下列物质中属于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A:卵磷脂B:吐温C:脂肪酸甘油酯D:碱金属皂【答案】:A【解析】:11.乳剂由于分散相和连续相的比重不同,所造成的上浮或下沉现象称为A:转相B:破裂C:酸败D:分层【答案】:D【解析】:12.最适用于大量渗出性伤患处的软膏剂基质是A:凡士林B:羊毛脂C:乳剂型基质D:水溶性基质【答案】:D【解析】:13.关于滤过的影响因素的不正确表述是A:操作压力越大,滤速越快,因此常采用加压或减压过滤法B:滤液的黏度越大,则滤过速度越慢C:滤材中毛细管半径越细、阻力越大,不易滤过D:Poiseuille公式中无温度因素,故温度对滤过速度无影响【答案】:D【解析】:14.下列不属于粉体流动性的指标的是A:休止角B:压缩度C:空隙率D:流出速度【答案】:C【解析】:15.注射剂生产加入适量活性炭的目的不包括A:助滤B:脱色D:吸附热原【答案】:C【解析】:16.配制2%盐酸吗啡(冰点降低值0.09)200ml,用氯化钠调节等渗,需要加入氯化钠A:0.5869B:0.7419C:1.1729D:1.4839【答案】:C【解析】:17.O/W型乳膏基质中必须加入的附加剂是()A:保湿剂B:抗氧剂C:着色剂D:透皮促进剂【答案】:A【解析】:18.下列具有昙点的表面活性剂是A:卖泽B:新洁尔灭D:十二烷基硫酸钠【答案】:A【解析】:19.下列有关药物稳定性正确的叙述是()A:由于亚稳定型晶型属热力学不稳定晶型,制剂中应避免使用B:加入适当的电解质作为絮凝剂,可增加混悬液的稳定性C:乳剂的分层是不可逆现象D:乳剂破裂后,加以振摇,能重新恢复成原来的分散状态【答案】:B【解析】:20.加入表面活性剂会A:减低界面张力B:增加界面张力C:不改变界面张力D:先增加、后降低界面张力【答案】:A【解析】:21.下列对增溶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增溶剂的适宜HLB值为7~9B:增溶剂分子中,既有亲水基团,又有亲油基团C:增溶剂形成胶团后,才有增溶作用D:存在增溶剂时,抑菌剂必须增大用量【答案】:A【解析】:22.肛门栓剂的常见形状是A:鱼雷形B:球形C:片形D:鸭嘴形【答案】:A【解析】:23.下列可用作增溶剂的是A:甘油B:硬脂酸C:碘化钾D:十二烷基硫酸钠【答案】:D【解析】:24.下列不属于水溶性凝胶基质的是A:明胶B:甲基纤维素C:海藻酸钠D:氢氧化铝【答案】:D【解析】:25.冰点降低数据法原理是A:血浆冰点值为-0.52℃,任何溶液其冰点降低0.52℃,即与血浆等渗B:血浆冰点值为-0.52℃,任何溶液其冰点降低-0.52℃,即与血浆等渗C:血浆冰点值为-0.52℃,任何溶液其冰点降低至0.52℃,即与血浆等渗D:血浆冰点值为-0.52℃,任何溶液其冰点降低至-0.52℃,即与血浆等渗【答案】:D【解析】:26.注射用油最好选用的灭菌方法是A:干热灭菌法B:湿热灭菌法C:流通蒸汽灭菌法D:紫外线灭菌法【答案】:A【解析】:27.干热空气灭菌法适用于()A:注射用油灭菌B:塑料灭菌C:橡胶灭菌D:有机药物灭菌【答案】:A【解析】:28.湿法制粒压片与其它制粒压片方法的最大区别是A:加入液体黏合剂B:加入润滑剂C:加入填充剂D:可直接压片【答案】:A【解析】:29.下列淀粉在片剂中的作用错误的是A:填充剂B:淀粉浆为黏合剂C:崩解剂D:润滑剂【答案】:D【解析】:30.下列剂型中吸收最快的是A:片剂B:混悬剂C:丸剂D:溶液剂【答案】:D【解析】:二、多选题(共5题)31.目前研究开发较多的缓控释制剂有A:膜控型缓控释制剂B:舌下片C: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D:分散片E:骨架型缓控释制剂【答案】:ACE【解析】:32.关于安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应具有低膨胀系数和耐热性B:对光敏性药物,可选用各种颜色的安瓿C:应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D:要有足够的物理强度E:应具有较高的熔点【答案】:ACDE【解析】:33.滴眼剂中常用的附加剂包括A:pH调节剂B:等渗调节剂C:抑菌剂D:增稠剂E:着色剂【答案】:ABCD【解析】:34.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索是A:药物的分子量B:融变时限C:皮肤的水合作用D:澄明度E:透皮吸收促进剂【答案】:ACE【解析】:35.有关火药叙述正确的是A:辐射灭菌法特别适用T些不耐热药物的火菌B:滤过灭菌法适合于对热稳定的药物溶液的灭菌C:紫外线灭菌法属于表面灭菌D:煮沸灭菌法是化学灭菌法的一种E:热压灭菌法在热力灭菌中最有效、用途最广【答案】:ACE【解析】:三、填空题(共10题)36.苯甲酸为液体制剂中常用的(),其在()性溶液中作用效果最好。
药剂学复习题
药剂学一、问答题1、写出Stocks 定律,并根据Stocks 定律解释影响微粒的沉降速度的因素及可采用何种措施措施来减少微粒的沉降速度。
答:在重力场中,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受重力、浮力和粘滞阻力的作用将发生运动,其运动方程即为Stokes 定律公式:v=[2(ρ—ρ0)r2 /9η]·g。
式中v 为粒子的沉降速度,ρ和ρ0分别为球形粒子与介质的密度,r 为粒子的半径,η为介质的黏度,g 为重力加速度。
根据公式可知:V 与r 2、(ρ—ρ0)成正比,与η成反比,V 越大,动力稳定性越小。
所以增加混悬液稳定性的措施有:减少微粒(r 减少1/2,V 降至于1/4);增加介质粘度η;调节介质密度以降低(ρ—ρ0)的差值。
2.浸出过程、影响浸出的因素?答:(1)浸出过程①浸润和渗透过程;②溶解和解析过程:③扩散和平衡过程;④置换和浸出的过程:(2)影响浸出的因素①浸出溶剂,所选用的浸出溶剂应对有效成分具有较大的溶解度;②药材的粉碎粒度,小有助于浸出,但不能过细:③浸出温度,温度愈高,愈有助于浸出;④浓度梯度,增大浓度梯度,有助于浸出:⑤浸出压力,压力愈大,有助于浸出;⑥浸出时间,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浸出;⑦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二、填空题1、.药物给药系统包括靶向技术给药、传统缓、控释制剂、脉冲给药系统、择时给药系统、自调式释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生物技术制剂、粘膜给药系统。
2、.流化床反应器由于在一台设备内可完成混合、制粒、干燥过程,又称一步制粒。
3、一般而言,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大,其次是阴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小。
三、名词解释1、黏膜给药:是指粘附性聚合物材料与机体组织粘膜表面产生较长时间的紧密接触,使药物通过接触处粘膜上皮进入循环系统,发挥局部和全身作用的给药系统。
2、置换价:(displacementvalue)是用以计算栓剂基质用量的参数,一定体积,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之比值称为该药物对某基质的置换价。
最新中药药剂学第六章液体药剂习题03药剂
第六章液体药剂[X型题]1.下列分散体系属于非均相分散体系的是(BCD )A真溶液B高分子溶液C溶胶D混悬型液体药剂E乳浊液型液体药剂注解:真溶液以分子或离子分散为澄明溶液,高分子溶液以分子分散为澄明溶液,因此二者均是均相分散体系;溶胶是多分子聚集体的形式分散,混悬型液体药剂以固体微粒分散得到多相的液体体系,乳浊液型液体药剂以液滴分散得到的液体多相体系。
2.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内容阐述正确的是(ABE )A其能力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的“两亲性”B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大小与其应用浓度有一定关系C HLB值越小,降低界面张力能力越小D具有两亲性的分子都是表面活性剂E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表面吸附达到饱和,再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降低表面活性作用不再明显增加注解:表面活性剂降低两相间表面(界面)张力主要是因为分子结构中都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即两亲性;此外,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大小还与其应用浓度有一定关系,低浓度时,表面活性剂产生表面吸附,即表面活性剂分子被吸附在溶液的表面呈定向排列,从而改变了液体的表面性质,降低了表面张力,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表面吸附饱和再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降低表面活性作用不再明显增加;HLB值是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之一表示亲水亲油平衡值,即只能表示亲水亲油能力的大小不能表示降低界面张力能力大小;表面活性剂一般都是两亲性的分子,但反过来具有两亲性的分子不都是表面活性剂,如乙醇等。
3.下列(CE )不是表述表面活性剂的术语A临界胶团浓度B HLB值C置换价D krafft点E 低共熔注解:置换价是栓剂制备中的术语,是指同体积药物与基质的重量之比;低共熔是如在散剂制备中有特殊性质药物易出现的现象,即两种药物粉末混合将产生润湿或液化现象;krafft 点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的性质,即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达到某一温度点后,温度急剧升高。
4.能使水的表面张力升高的是(DE )A乙醇B醋酸C油酸钠D硫酸钠E蔗糖注解:乙醇、醋酸可以使表面张力降低,油酸钠可以使表面张力急剧降低。
增溶剂与助溶剂的区别
增溶剂与助溶剂的区别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增溶剂与助溶剂的区别增溶剂是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
增溶是指难溶性药物在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增溶剂的性质、增溶质的性质、增溶剂HLB值、温度、增溶剂的用量等均是增溶效果的影响因素。
在存在表面活性剂胶体粒子的条件下,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称为增溶。
用于增溶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如甲酚的溶解度在水中仅3%左右,但在肥皂溶液中却能增大50%(即甲酚皂溶液),此处的肥皂即是增溶剂。
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
对于以水为溶剂的药物,增溶剂的最适HLB值为15 18。
常用的增溶剂有聚山梨酯类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等。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明显降低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化合物的总称。
包括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大类,是液体制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增溶、乳化和润湿等作用。
增溶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其最适亲水疏水平衡值(HLB值)是l5~l8。
因其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提高制剂中主药的含量,且吸收作用强大。
从而可使药物以一定的浓度到达组织部位而起到治疗作用,也可避免因长期用药而发生毒副作用。
随着合成的无毒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发展。
用表面活性剂增大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例如、激素、抗生素、挥发油及其他许多有机物的增溶。
增溶剂不但可用于内服和外用制剂,而且还用于注射剂。
表面活性剂之所以能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一般认为是由于它能在水中形成胶团(胶束)的结果。
胶团是由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向内(形成一极小油滴,非极性中心区)、亲水基团向外(非离子型的亲水基团从油滴表面以波状向四周伸入水相中)而成的球状体。
整个胶团内部是非极性的,外部是极性的。
由于胶团是微小的胶体粒子。
其分散体系属于胶体溶液,从而可使难溶性药物被包藏或吸附,增大溶解量。
由于胶团的内部与周围溶剂的介电常数不同,难溶性药物根据自身的化学性质,以不同方式与胶团相互作用,使药物分子分散在胶团中。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答案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药物溶解度与分子结构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是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若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作用力则药物溶解度小;反之,则溶解度大,即“相似相溶”。
氢键对药物溶解度影响较大。
在极性溶剂中,如果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则溶解度增大。
如果药物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减小,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
有机弱酸弱碱药物制成可溶性盐可增加其溶解度。
将含碱性基团的药物如生物碱,加酸制成盐类,可增加在水中溶解度;将酸性药物加碱制成盐增加水中溶解度,如乙酸水杨酸制成钙盐在水中溶解度增大,且比钠盐稳定。
难溶性药物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可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
如维生素K3不溶于水,分子中引入-SO3HNa则成为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可制成注射剂。
2.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药物离子的水合作用与离子性质有关,阳离子和水之间的作用力很强,以至于阳离子周围保持有一层水。
离子大小以及离子表面积是水分子极化的决定因素。
离子的水合数目随离子半径增大而降低,这是由于半径增加,离子场减弱,水分子容易从中心离子脱离。
一般单价阳离子结合4个水分子。
药物的溶剂化会影响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3.粒子大小的影响对于可溶性药物,粒子大小对溶解度影响不大,而对于难溶性药物,粒子半径大于2000nm时粒径对溶解度无影响,但粒子大小在0.1~100nm时溶解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加。
Ostwald-Freundlich方程是描述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与粒子大小的定量关系,是在-定温度下用热力学的方法导出。
(见第二章第六节)。
4.温度的影响温度对溶解度影响取决于溶解过程是吸热ΔHs>0,还是放热ΔHs<0。
当ΔHs>0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果ΔHs<0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pH值与同离子效应(1)pH值的影响:多数药物为有机弱酸、弱碱及其盐类,这些药物在水中溶解度受pH值影响很大。
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的概念
增溶剂能够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使得溶质更容易在溶剂中分散。
形成胶束
在浓度超过一定阈值后,增溶剂分子会在溶液中形成胶束,将不溶或难溶的溶质包裹在胶束内部,从而增 加其溶解度。
增溶剂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提高药物溶解度
增溶剂可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 从而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
助溶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2. 制剂稳定性改善:助溶剂的加 入可以降低药物在制剂中的析出 和沉淀风险,提高制剂的物理和 化学稳定性。
4. 静脉注射制剂:助溶剂在静脉 注射制剂中可以帮助药物在血液 中的溶解和分散,提高药物的输 注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1. 提高药物溶解度:助溶剂可用 于增加药物在生理环境中的溶解 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和疗效。
04
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的对比 与关联
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 增溶剂:是一种能够增加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物质。 • 助溶剂:是一种与溶质结合,帮助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
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 潜溶剂:是一种能够改变溶剂性质,从而提高溶质溶解度的物质。
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01
02
03
联系:
• 这三者都是用来提高溶质在溶剂中的溶 解度,以改善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和生物 利用度。
潜溶剂的特点与性质
01
挥发性低
无毒无害
02
03
良好的溶解性
相较于主溶剂,潜溶剂通常具 有较低的挥发性,这有助于保 持溶液的稳定性。
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一部分, 潜溶剂需具备无毒无害的性质 ,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潜溶剂应具备良好的溶解性, 能够帮助药物在溶剂中更好地 分散和溶解。
潜溶剂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作用
增溶剂与助溶剂的区别
增溶剂与助溶剂的区别增溶剂是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
增溶是指难溶性药物在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增溶剂的性质、增溶质的性质、增溶剂HLB值、温度、增溶剂的用量等均是增溶效果的影响因素。
在存在表面活性剂胶体粒子的条件下,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称为增溶。
用于增溶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如甲酚的溶解度在水中仅3%左右,但在肥皂溶液中却能增大50%(即甲酚皂溶液),此处的肥皂即是增溶剂。
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
对于以水为溶剂的药物,增溶剂的最适HLB值为15 18。
常用的增溶剂有聚山梨酯类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等。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明显降低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化合物的总称。
包括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大类,是液体制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增溶、乳化和润湿等作用。
增溶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其最适亲水疏水平衡值(HLB值)是l5~l8。
因其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提高制剂中主药的含量,且吸收作用强大。
从而可使药物以一定的浓度到达组织部位而起到治疗作用,也可避免因长期用药而发生毒副作用。
随着合成的无毒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发展。
用表面活性剂增大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例如、激素、抗生素、挥发油及其他许多有机物的增溶。
增溶剂不但可用于内服和外用制剂,而且还用于注射剂。
表面活性剂之所以能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一般认为是由于它能在水中形成胶团(胶束)的结果。
胶团是由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向内(形成一极小油滴,非极性中心区)、亲水基团向外(非离子型的亲水基团从油滴表面以波状向四周伸入水相中)而成的球状体。
整个胶团内部是非极性的,外部是极性的。
由于胶团是微小的胶体粒子。
其分散体系属于胶体溶液,从而可使难溶性药物被包藏或吸附,增大溶解量。
由于胶团的内部与周围溶剂的介电常数不同,难溶性药物根据自身的化学性质,以不同方式与胶团相互作用,使药物分子分散在胶团中。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及其他注意事项
※以专用溶媒(35~45%乙醇水溶液)先溶解
增溶剂浓度影响药物溶解度
水溶性差药物如地西泮、苯妥英、依托泊苷 需加增溶剂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等。
地西泮注射液(5mg/ml),每ml药物含丙
二醇40%、乙醇10%、苯甲醇1.5%和水适量。 药物稀释至某程度时会产生沉淀。如:地西 泮2ml溶于20ml溶媒时,肉眼可见颗粒,溶 于30ml溶媒时,浑浊;地西泮40ml溶于 800ml溶媒时,混合液24h保持澄明。
北京天坛医院 陈瑞玲
注射剂的分类
按系统:
按给药途径:
溶液型
皮下注射
乳化剂型
肌肉注射
混悬剂型
静脉注射(静脉大容量输液)
灭菌用粉针
其他(鞘内、关节注射等)
注射治疗 优势: 药效迅速 不在胃肠道破坏,适于不宜口服的药物/病人 无首过效应,适于大量/快速在肝内代谢的药物 可产生局部定位作用 临床抢救和治疗重要而常用的手段
头孢菌素类系酸性广谱抗生素,需碱
性附加剂中和以提供适当的溶解度和 生理上的耐受性。 例:
注射用头孢拉啶添加碳酸钠,与乳 酸林格氏液等含钙的注射液配伍时, 可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使溶液浑浊。
含葡萄糖酸钙附加剂的注射液
例:辅酶A 100U,地塞米松5mg,5%葡 萄糖液500ml静滴。产生白色沉淀。
原因分析:辅酶A中的赋形剂葡萄糖酸 钙与地塞米松中的磷酸盐发生相互作用,
PH的变化 增溶剂浓度变化影响药物溶解度 盐析现象 对渗透压的影响
PH 对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PH影响药物的溶解度:如葡萄糖注射液含 少量盐酸,PH为3.2~5.5,磺胺嘧啶PH为9, 混合后有沉淀产生。
PH导致药物降解:如青霉素稳定PH为6.5, 将其溶于生理盐水(PH4.5~7.0),溶液须 于0.5~1h滴完。
增溶剂与助溶剂
增溶剂与助溶剂辅料中国网站辅料学校课件一、增溶剂的概念增溶剂:药物由于表面活性剂形成胶团后,使其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单相缔合胶体溶液的过程,而加入的这种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
增溶剂的增溶机理:主要基于表面活性剂具有形成胶团的基本特性。
当达到CMC(crixical micell concexraxion)时,依据“相似者相溶”原理,即具增溶作用。
二、增溶剂的分类分为阴离子型增溶剂和非离子型增溶剂两类1.阴离子型增溶剂:主要用于外用制剂,包括肥皂类、硫酸化物、磺酸化物等。
2.非离子型增溶剂:可用于内服、外用、注射等途径。
主要有聚氧乙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吐温类);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卖泽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如国产的平平加O、平平加A。
三、增溶剂的选用1.增溶剂的选用应注意一下几点:(1)应充分了解增溶剂的性质,作为增溶剂用的表面活性剂碳链增长,其增溶量一般增加。
(2)应根据增溶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选择,其HLB 值在15~18作有增溶作用。
2. 应注意增溶剂的用量: 增溶剂的用量可以用增溶相图确定。
3. 应注意增溶剂的毒、副作用:不同的给用途经应选择不同的增溶剂,目前增溶剂多用在注射剂和液体药剂中,因此,必须特别注意其毒性、刺激性和溶血性等。
其毒、副作用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性质、结构有关。
(1)毒性刺激性。
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静注>口服>外用;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随聚氧二醇聚合度的增大,毒、副作用减小。
增溶剂与助溶剂(2)溶血:阳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强溶血作用,不用于注射剂;非离子类溶血大小的顺序: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芳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吐温类4.应注意增溶剂的使用一般先将增溶剂加溶质必要时加少量水混合,再加其他附加剂与余下的溶剂,这样可增大增溶量。
也可加热升温增加溶解度,但升温必须在增溶剂的浊点(cloud point)以下。
实验一 药物的增溶与助溶
实验一药物的增溶与助溶实验一药物的增溶与助溶一、实验目的1. 掌握增溶与助溶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操作。
2(了解影响药物增溶与助溶的主要因素。
3(熟悉常见的增溶剂与助溶剂。
二、实验指导增溶与助溶是药剂学中增加水中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常用方法。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明溶液的过程(须形成胶团放弃增溶作用)。
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
对于以水为溶剂的药物,增溶剂的最适宜HLB值为15,18。
常用的增溶剂为吐温类。
药物的增溶作用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增溶剂的性质、增溶质的性质、增溶温度、增溶质的加入顺序等。
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过程。
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助溶剂可溶于水,多为低分子化合物,形成的络合物多为大分子。
常用的助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等;另一类是酰胺类化合物,如:尿素,菸酰胺,乙二胺等,因助溶机理较复杂,许多机理至今尚不清楚,因此,关于助溶剂的选择尚无明确的规1律可循,一般只能根据药物的性质选用与其形成水溶性的分子间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的物质。
布洛芬为微白色结晶形粉末,在乙醇、丙酮、氯仿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茶碱为白色结晶行粉末,在乙醇或氯仿中微溶,在水中极微溶解,在乙醚中几乎不溶,在氢氧化钾溶液或氨溶液中易溶。
碘为灰黑色或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片状结晶或块状物,在常温中能挥发,在乙醇、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碘化钾或碘化钠中溶解。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布洛芬、茶碱、菸酰胺(均药用,80—100目)、吐温-80 、吐温-40、吐温-20、二乙胺、碘、碘化钾;烧杯(100 ml)、玻璃棒10根;移液管(10 ml,2 ml)各20个;吸耳球10个;滴管10个;记号笔10个;容量瓶(100 ml)30个,刻度试管(10 ml );涡旋混合器8个;四孔恒温水浴锅4个;普通天平8个;分析天平4个;0.8 um 的微孔滤膜100张;紫外分光光度计4台。
药剂学
药剂学知识点1.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一)增溶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称为增溶。
具有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
增溶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缔合形成胶束后的重要特性。
被增溶药物根据其极性大小不同,进入胶束的不同部位,从而使药物的溶解度增大。
增溶剂的性质、用量、使用方法,以及被增溶药物的性质,溶液的pH值及电解质等均会影响增溶效果。
(二)助溶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第二种物质的加入而使其在水中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助溶。
加入的第二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助溶剂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与难溶性药物之间可通过形成可溶性络合物、有机分子复合物、经复分解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类等方式使其溶解度增加。
例如,复方碘口服溶液中,碘化钾为助溶剂,与碘形成分子间络合物而助溶。
(三)制成盐类一些难溶性弱酸、弱碱类药物,可制成盐类而增加溶解度,但应考虑成盐后对溶液pH 值、药物稳定性、毒性、刺激性等方面的影响。
弱酸性药物,常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碳酸氢钠、乙二胺、三乙醇胺等与其作用生成溶解度较大的盐。
弱碱性药物,常用盐酸、硫酸、磷酸、硝酸、氢溴酸、枸橼酸、酒石酸等与其生成盐类。
(四)应用混合溶剂有时溶质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各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这种现象称为潜溶性,具有潜溶性的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
具有潜溶性的混合溶剂常由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400与水等组成。
(五)分子结构修饰-------引入亲水基团2.药物制剂稳定性1)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水解氧化光降解异构化(聚合脱羧脱水)2)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A 处方因素:pH值的影响溶剂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处方中辅料的影响广义酸碱催化的影响离子强度的影响B 外界因素:温度的影响光线的影响湿度和水分的影响空气(氧)的影响金属离子的影响包装材料的影响3)增加制剂中药物稳定性的方法改变药物结构制成固体制剂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或包衣工艺制成微囊、微球或包合物A防止药物制剂水解的方法调节pH控制温度改变溶剂改变剂型B 防止药物制剂氧化的方法充惰性气体调节pH添加抗氧剂和协同抗氧剂控制微量金属离子改善包装3.浸出药剂1.概念:以中药提取物为原料制备的制剂。
中国药科大学 药剂学 练习题
第六章液体药剂学习要点:1掌握液体药剂的含义与特点。
2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性质(HLB值、临界胶团浓度、起昙等)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HLB值的计算。
3掌握增溶、助溶原理及其他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4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混悬型液体药剂和乳浊型液体药剂的含义及特点。
5熟悉常用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特点。
6熟悉乳剂的类型和常用乳化剂。
7熟悉混悬液的常用稳定剂。
8熟悉胶体溶液、乳浊液和混悬液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9了解液体药剂的分类及其相关剂型和各类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
[A型题]1 关于液体药剂叙述正确的是()A液体药剂中药物一般以溶解、胶溶或乳化形式存在,固体药物分散其中不属于液体药剂B液体药剂总较相应固体药剂作用迅速C液体药剂包括芳香水剂、合剂、灌肠剂、醑剂等很多剂型D液体药剂不易分剂量E液体药剂一般稳定性较好2 对液体制剂质量要求错误者为( )A均相液体药剂应是澄明溶液 B分散媒最好用有机分散媒C外用液体药剂应无刺激性 D口服液体药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E制剂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3.下列液体药剂的叙述()是错误的A溶液剂分散相粒径一般小于1nmB高分子溶液分散相粒径一般在1-100nmC混悬剂分散相微粒的粒径一般在500nm以上D乳浊液药剂属均相分散体系E混悬型药剂属粗分散体系4.下列物质中,对液体药剂中霉菌和酵母菌具有较好抑制力的是A苯甲酸钠E尼泊金类C苯扎溴铵 D山梨酸 E桂皮油5.下列关于表面活性剂的论述()是错误的A能够显著降低两相间界面张力的物质,如:乙醇、吐温等B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C低浓度时,发生表面吸附 D高浓度时进入溶液内部 E高浓度时可以形成胶团6.下列( )不属于表面活性剂A 脱水山梨醇脂肪酸脂类B 聚氧乙烯去水山梨醇脂肪酸脂类C 聚氧乙烯脂肪酸脂类D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E 聚氧乙烯脂肪酸类7.下列关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溶性大B 主要用于杀菌与防腐C 起表面活性的部分是阳离子D 分子结构主要部分是一个五价氮原子E 在酸性与碱性溶液中不稳定8.用于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体的表面活性物质是( )A 脂肪酸山梨坦B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C 普流罗尼克D 卵磷脂E 胆汁9.关于HLB 值( )项是错误的A 体现了对油和水的综合亲和力B 该值在15~18以上适合用作增溶剂C 在8~16之间适合用作O/W 乳化剂D 越高乳化能力越强E 越低亲油性越强10.表面活性剂不具备的性质是( )A 显著降低界面张力B 亲水亲油平衡值C 临界胶团浓度D 克氏点和昙点E 适宜的粘稠度11.混合后的表面活性剂HLB 值可以用 计算的表面活性剂是( ) A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E 上述皆可以用12. 用乳化剂OP (HLB 值15.0) 3g ,单硬脂酸甘油酯(HLB 值3.8) 2g 及平平加O (HLB 值10)1g 混合使用的HLB 值是( )A 5.6B 9.6C 11.4D 2.2E 20.913.用Span-60和Tween-60配制HLB 值为10.3的乳化剂,两组分重量百分比为( ) (Span-60的HLB 值为4.7 Tween-60的HLB 值为14.9)A 45%、55%B 24%、76%C 40%、60%D 30%、70%E 35%、65%14.司盘80(HLB 值为4.3)与吐温80(HLB 值为15)各等量混合后,可用做液体药剂的( ) A 增溶剂 BO/W 型乳化剂 CW/O 型乳化剂D 润湿剂E 去污剂15.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中不能用于( ) A 增溶 B 防腐C 润湿 D 乳化E 助悬16.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叙述( )是错误的A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一般最大B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一般最小C 吐温的溶血作用通常较其他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更小D 静脉给药毒性比口服给药大E 对皮肤的刺激性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对小17.根据溶解性质表面活性剂可以分为( )babbaaWW WHLB W HLB HLB +∙+∙=A天然和合成B水溶性和油溶性C离子型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阳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E吐温与司盘类18.月桂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性质错误的是()A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B有良好的乳化能力C一般只用于外用制剂D易被钙盐所破坏E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很强的杀菌能力19.生活中被广泛用作洗涤剂的表面活性剂是()A硬脂酸三乙醇胺皂B土耳其红油C月桂酸钠D十二烷基苯磺酸钠E吐温20.毒性最小可用作静脉注射用的乳化剂是()A吐温类B司盘类C卖泽类D苄泽类E普朗尼克21.增溶作用是由于表面活性剂()作用A形成氢键 B形成络合物C形成胶团D形成多分子膜 E分子亲油基团22.关于增溶的叙述()是错误的A增溶是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团实现的B增溶剂的HLB值是在15~18以上C弱酸性药物在偏碱性的溶液中有较大增溶D弱碱性药物在偏碱性的溶液中有较大增溶E两性药物在等电点时有较大增溶23.吐温80为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下列关于它的叙述()是错误的A亲水性表面活性剂B可作为增溶剂C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D有起昙现象 E可用做润湿剂24.在烃链相同的情况下,增溶能力正确的是()A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B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C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D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E 增溶能力相差不大25.关于液体药剂的分散体系描述错误的是()A溶液型液体药剂药物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B胶体溶液以多分子聚集体的形式分散C混悬液与乳浊液均属于粗分散体系D乳浊液为多相分散体系E混悬液为不均匀分散体系26.下列关于乳浊液的描述错误的是()A牛奶为W/O型乳浊液B W/O/W型的乳浊液可用少量的水稀释C亚甲蓝可使O/W型乳浊液外相染色D W/O型乳浊液比O/W型乳浊液电导率小E苏丹Ⅲ可以使鱼肝油乳内相染色27.以胶类作乳化剂时,初乳中油(植物油)、水、胶的比例是A 1:1:1B 1:2:1C 1:2:1D 2:4:1E 4:2:128.下列()不属于真溶液型液体药剂A溶液剂B甘油剂 C露剂D醑剂 E输液剂29. 关于胶体溶液的理解错误的是()A 能通过滤纸但均不能通过半透膜 B有明显的丁达尔现象C有电泳现象 D有布朗运动 E溶胶在水中稳定性主要决定于溶胶质点的双电层结构30.关于高分子溶液的制备叙述错误的是()A制备高分子溶液首先要经过有限溶胀过程B无限溶胀常辅助搅拌或加热来完成C胃蛋白酶需撒于水面后,立即搅拌利于溶解D淀粉的无限溶胀过程必须加热到60℃~70℃才能完成E甲基纤维素溶液的制备需在冷水中完成31.有利于乳浊液制剂稳定的可行措施是A应选择HLB值在3~8的表面活性剂做乳化剂B乳化剂用量越多越好C制备温度高稳定D分散相体积在25~50%之间E粘度越大越好32. 关于乳剂中乳化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吐温类形成的乳化膜对水相界面张力降低得多B阿拉伯胶作为乳化剂,形成的是单分子层乳化膜C硅皂土等作为乳化剂,形成的是固体微粒乳化膜D乳化膜可阻止乳滴合并E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乳化膜带有电荷,可使乳剂更稳定33.石灰搽剂的处方组成为:麻油、饱和石灰水,其制备方法为A干胶法B湿胶法C 两相交替加入法D新生皂法E凝聚法34.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为混悬剂的助悬剂A西黄蓍胶B海藻酸钠C聚山梨酯D糖浆E硅皂土35.根据Stoke’s定律,混悬微粒沉降速度与下列()因素成正比A混悬微粒半径B混悬微粒粉碎度C混悬微粒半径平方D混悬微粒直径E 分散介质的粘度36.口服液体药剂1ml含细菌数不得超过A 10个B 100个C 500个D 1000个E 10000个37.乳剂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A乳化剂与水相B乳化剂与油相C乳化剂与机械力D机械力与油相E乳化功与机械力[B型题](1~4题)A分散相大小<1nm B分散相大小1~100nm C分散相大小0.1~10μmD分散相大小0.5~10μmE分散相大小>10μm1.乳剂2.溶胶剂3.高分子溶液剂4.溶液剂(5~8题)下列表面活性剂的商品名分别为A司盘B吐温C卖泽D苄泽E普朗尼克5.聚山梨酯类6.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类7.脂肪酸山梨坦类8.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9~10题)A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水溶性表面活性剂D油溶性表面活性剂E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9. HLB值在0~40之间的是10. HLB值在0~20之间的是(11~13题)A真溶液B高分子溶液C胶体溶液D乳浊液E混悬液11.以分子或离子分散为澄明溶液的是()12.液体微粒分散得到的液体多相体系()13.固体微粒分散得到的液体多相体系()(14~17题)A增溶剂 B O/W型乳化剂C W/O型乳化剂D 润湿剂E消泡剂14.HLB值在1~3 的表面活性剂适合用作15.HLB值在3~8 的表面活性剂适合用16.HLB值在7~9的表面活性剂适合用17.HLB值在13~18的表面活性剂适合用(18~21题)A普朗尼克B新洁尔灭C卵磷脂D洗衣粉类E硅藻土18.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9.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0.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1.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2~24题)A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E上述均不对22.杀菌作用强的是()23.起泡、去污作用好的是()24.有起昙现象的是()(25~28题)A溶液型药剂B胶体溶液型药剂C混悬液型药剂D 乳浊液型药剂E混合分散体系25.聚维酮碘溶液的分散体系属于26.硼酸甘油的分散体系属于27.石灰擦剂的分散体系属于28.炉甘石洗剂的分散体系属于(29~32题)A 生成分子复合物B与难溶性药物形成络合物C 通过复分解形成可溶性盐类D使用潜溶剂E增溶增加下列药物溶解度,是应用了药剂领域的()方法29.碘加碘化钾30.咖啡因加苯甲酸钠31.水杨酸与枸橼酸钠32.挥发油(33~35题)A水蒸气蒸馏法B 回流法C新生皂法D研磨分散法E渗漉法33.薄荷水的制备可以采用()34.溶胶的制备可以采用()35.乳浊液的制备可以采用()(36~38题)A触变胶B凝胶C保护胶D溶胶E亲水胶36.在湿热条件下为粘稠流动液体,但在温度降低时,链状分子散的高分子形成网状结构,分散介质水全部包含在网状结构中,形成不流动的半固体状物,这种胶体为()37.一定温度下静置时逐渐变为半固态,振摇后又恢复流动性,这种胶体为()38.向氧化银中加入蛋白质以增加氧化银的稳定性,蛋白质可称为()(39~42题)乳剂不稳定的现象有A分层B絮凝C转相D破裂E酸败39.分散相乳滴合并且与连续相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液体40.受外界因素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现象41.乳剂放置时乳滴逐渐聚集在上层或下层的现象42.乳滴聚集成团但仍保持各乳滴的完整分散个体而不合并(43~44题)A干胶法B湿胶法C油水混合法D 干胶法和湿胶法E干胶法和湿胶法、油水混合法43.需要制备初乳的是44.适用于粘稠树脂类药物的制备(45~47题)A溶胶B混悬液C乳浊液D混悬液+乳浊液E溶胶+混悬液+乳浊液45.属于热力学不稳定分散体系的是()46.属于动力学不稳定分散体系的是()47.属于动力学稳定分散体系的是()(48~50题)A助悬剂 B 稳定剂C 润湿剂 D 反絮凝剂E 絮凝剂48.使微粒表面由固-气二相结合状态转成固-液二相结合状态的附加剂49.增加分散介质粘度的附加剂50.使微粒Zeta电位减少的电解质[X型题]1.下列分散体系属于非均相分散体系的是()A真溶液B高分子溶液C溶胶D混悬型液体药剂E乳浊液型液体药剂2.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内容阐述正确的是()A其能力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的“两亲性”B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大小与其应用浓度有一定关系C HLB值越小,降低界面张力能力越小D具有两亲性的分子都是表面活性剂E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表面吸附达到饱和,再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降低表面活性作用不再明显增加3.下列()不是表述表面活性剂的术语A临界胶团浓度B HLB值C置换价D krafft点E 低共熔4.能使水的表面张力升高的是()A乙醇B醋酸C油酸钠D硫酸钠E蔗糖5.关于胶团和临界胶团浓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团时的浓度为临界胶团浓度B形成的胶团在胶体粒子范围内C胶团的形成是水分子排挤所致D胶团的形成是表面活性剂亲油基和水分子之间的斥力E表面活性剂种类不同形成胶团的形状也不同6.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体现在()A降低界面张力B形成牢固的多分子乳化膜C形成牢固的单分子乳化膜D形成牢固的固体微粒乳化膜E形成牢固的水化膜7. 新洁尔灭为()A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即苯扎溴铵C即苯扎氯铵D杀菌、消毒作用良好E 为季铵类化合物8.关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碱性水溶液中具有较好的起泡性、去污力B在酸性水溶液中有很强的杀菌能力C在等电点时将产生沉淀D卵磷脂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E对油脂的乳化能力很强,可制成乳滴细小而不易被破坏的乳剂9.关于吐温叙述正确的是()A为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B亲水性要显著,可用作O/W型乳化剂C有起昙现象D无毒性,无溶血性E可提高挥发油类成分制剂的澄明度10.下列()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硬脂酸三乙醇胺皂 B 月桂酸钠 C苯扎溴铵D卵磷脂E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1.关于临界胶团浓度(CMC)的论述()错误的A与浓度无关B其大小与结构和组成有关C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D受温度、pH的影响 E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形成络合物12.下面关于昙点的论述()是正确的A含有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均具有此特性B起昙现象实际就是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变化所引起的C起昙现象是可逆的,因此加热对制剂的稳定性不会造成影响D盐类或碱性物质的加入可使昙点降低E聚氧乙烯基越多昙点越高13.下列关于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表面活性剂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起昙现象C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一般最小D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有较强的溶血作用E静脉给药时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比口服给药大14.以下关于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的论述()是正确的A体现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的多少B体现表面活性剂亲油基团的多少C亲水亲油平衡值越高,亲水性越小D亲水亲油平衡值越小,亲油性越大E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必须适当平衡15.关于增溶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作增溶剂的HLB值在13~16之间选择B被增溶物分子量越大增溶效果越好C增溶剂的碳链越长,其增溶量越多D增溶剂的使用方法通常为将其加入溶剂溶解,然后加入药物E当溶液的pH增大时,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被增溶16.助溶的机理有()A难溶性药物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类B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络合物C难溶性药物形成有机复合物D难溶性药物与潜溶剂相似相溶E在难溶性药物分子结构中引入了助溶剂的亲水性基团,增加了它在水中的溶解度17.()是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A药物的极性B溶解温度C药物的晶体结构D粒子的大小E溶剂18.关于醑剂与芳香水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醑剂只适用于挥发性药物的制备B挥发油的近饱和澄明水溶液是芳香水剂C芳香水剂与醑剂都是真溶液D醑剂与芳香水剂的区别是溶媒不同E凡用于制备芳香水剂的药物一般都可以制成醑剂19.关于溶液剂制备正确的叙述是()A 处方中含有糖浆等液体时,用少量水稀释后加入溶液剂中B易挥发药物应先加入,以免放置过程中损失C先将溶解度小的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再加入其它药物使溶解D如使用非水溶剂,容器应干燥E易氧化的药物溶解时,应将溶剂加热放冷后再溶解药物20.以下关于高分子溶液的论述()是正确的A双电层是决定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B乙醇可破坏水化膜C陈化可破坏水化膜D絮凝可保护水化膜E盐析可破坏水化膜21.可以破坏高分子溶液稳定性的物质是A丙酮B硫酸钠C水D西黄芪胶E枸橼酸22.下列关于溶胶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为均相分散体系B分散相质点大小在1~100μm之间C制备方法包括分散法和凝聚法D溶胶剂具有双电层结构E具有丁达尔效应23.关于溶胶的叙述()是正确的A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B是动力学不稳定体系C有布朗运动D为均相分散体系E可采用凝聚法和分散法制备得到24.下列现象属O/W型乳剂特点的是()A可用水稀释B几乎不导电C导电D苏丹Ⅲ可将内相染色E外观近似油的颜色25.不能形成O/W型乳剂的乳化剂是A Pluronic F68 B氢氧化镁C 胆固醇 D硬脂酸镁E十二烷基硫酸钠26.下列关于乳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B 乳剂属于动力学不稳定系统C 乳化剂能被吸附于液滴表面形成乳化膜D乳化剂能增加油、水之间的表面张力E 静脉注射乳剂具有靶向性27.下列可用做乳化剂的物质A硬脂醇B阿拉伯胶C硅藻土D氢氧化镁E硬脂酸镁28.下列( )是乳剂的质量评价项目A 稳定常数B澄明度C 乳滴合并速度D分层现象E乳剂粒径大小29.下列乳剂的不稳定现象中为可逆过程的是A分层B转相C絮凝D破裂E酸败30.关于西黄芪胶作为乳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 W/O型乳化剂B可供内服C粘性大,乳化能力差D常与阿拉伯胶合用E不需加防腐剂31.乳化剂选用的一般原则为A口服乳剂一般选合成乳化剂B类型相反的乳化剂不能混合使用C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同时使用 D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与其它乳化剂合用E与药物具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能选用32.乳剂制备中药物加入方法错误的是()A若药物溶于内相,可先溶于内相中,再制备乳剂B若药物溶于内相,可在制备成乳剂后搅拌加入C若药物溶于外相,可在制备成乳剂后搅拌加入D若药物具有不溶性,可与亲和性大的液相研磨,再制成乳剂E若药物具有不溶性,可先制成乳剂,再将药物加入研磨33.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A乳化剂的用量B乳化功的大小C分散介质的粘度D乳化温度E乳化剂的性质34.乳剂形成的三要素包括()A油相B水相C机械力D乳化剂E助悬剂35.对混悬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成混悬剂可产生长效作用B毒性或剂量小的药物不易制成混悬剂C 加入一些高分子物质可抑制结晶增长D可以制成干混悬剂提高稳定性E絮凝度越小,说明混悬剂稳定36. 下列()是增强混悬液稳定性的措施A减小药物的粒径B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C缩小微粒间的粒径差D加入絮凝剂E贮藏于阴凉处37.混悬液中的稳定剂包括A润湿剂B助溶剂C助悬剂D絮凝剂E反絮凝剂38. 关于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絮凝剂能够使ξ电位降低B反絮凝剂能够使ξ电位降低C絮凝剂能够增加体系稳定性 D反絮凝剂能够降低体系稳定性E控制ξ电位在20~25mv,恰好发生絮凝39.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的有()A亲液胶体 B乳浊液 C溶胶 D混悬液 E溶液40.适宜制成混悬型液体药剂的药物是()A溶解度小的药物B剂量小的药物C为发挥药物的长效作用D毒剧药E为提高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药物第七章浸出制剂学习要点:1.掌握浸出制剂及其各种剂型的含义、特点与质量要求。
初级中药士《专业实践能力》考前点题二(精选题)
[单选题]1.中药处方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时,即付清炒品(江南博哥)种的是A.黄芪B.蒺藜C.鸡内金D.蔓荆子E.莱菔子参考答案:E[单选题]2.不属于丁香处方用名的是A.丁香B.公丁香C.母丁香D.大花丁香E.紫丁香参考答案:C[单选题]3.不属于常用调剂工具的是A.戥称B.铜冲C.药筛D.包装箱E.药匙参考答案:D[单选题]4.下列可以考虑制成散剂的是A.易吸潮变质的药物B.刺激性大的药物C.颜色较深的药物D.腐蚀性强的药物E.挥发性组分含量高的处方参考答案:C[单选题]5.处方中药物粉末黏性很小的,制备蜜丸和药时宜选用A.温蜜B.嫩蜜C.中蜜D.老蜜E.生蜜参考答案:D[单选题]6.关于处方计价方法正确的是A.自费药品要按中等价格计价B.原方复配时可按照原价C.参照自定的价格计价D.不同规格的药味要注明以便调剂人员选择E.国家没有规定的品种可自行估价参考答案:D[单选题]7.团块状药材检查软化程度的方法是A.指掐法B.手捏法C.穿刺法D.弯曲法E.刀切法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团块状药材一般用指掐法检查软化程度,以手指甲能掐入软化后药材的表面为宜。
[单选题]8.关于注射液渗透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与血浆、泪液渗透压相同的溶液为等渗溶液B.大量注入高渗溶液可造成溶血C.葡萄糖可作为渗透压调节剂D.可用冰点降低数据计算调整溶液渗透压E.0.9%的氯化钠溶液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参考答案:B[单选题]9.为保证热压灭菌法的灭菌效果,应使用A.干热空气B.湿热蒸汽C.过热蒸汽D.饱和蒸汽E.湿饱和蒸汽参考答案:D[单选题]10.单体化合物,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理化性质的是A.有效成分B.有效部位C.辅助成分D.无效成分E.组织成分参考答案:A[单选题]11.在煎煮时不宜先煎的是A.石膏B.牡蛎C.大黄D.乌头E.鹿角霜参考答案:C[单选题]12.乳浊液型药剂的附加剂不包括A.乳化剂B.助悬剂C.增溶剂D.防腐剂E.抗氧剂参考答案:C[单选题]13.硬胶囊内容物的水分不应超过A.5%B.9%C.12%D.15%E.20%参考答案:B[单选题]14.金属离子络合剂在注射液中主要用途是A.增溶B.抑菌C.防止药物氧化D.调整pHE.减轻疼痛参考答案:C[单选题]15.质地较轻的饮片常用量是A.3~5gB.1.5~3gC.3~6gD.1.5~4.5gE.6~10g参考答案:D[单选题]16.我国现行版药典是何时颁布的A.1985年B.1995年C.2010年D.2003年E.2005年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国药典)已由卫生部2010年第5号公告颁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
药剂学-简答题
一、※增溶剂的增容机制1)非极性药物的增溶:溶解在胶束的烃核内部(非极性中心区)2)版机型药物的增溶:在胶束中作定向排列。
3)极性药物的增溶:完全分布在胶束的栅装层(亲水基之间)中。
二、※影响增溶的因素1)增溶剂性质的影响:对于强极性或极性药物,非离子型增溶剂的HLB值愈大,其增溶效果也愈好;同系物的碳链愈长,其CMC愈低,增溶量也愈大。
2)药物性质的影响:增溶剂的种类和浓度一定时,同系物药物的分子量愈大,增溶量愈小。
3)溶液性质的影响:少量电解质的加入,可中和胶束表面所带的电荷,增溶量增加;而过量电解质的加入,会造成表面活性剂盐析,使增溶量降低;溶液的pH的改变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效果,能使弱酸或弱碱性药物以游离型存在的pH有利于增溶。
4)增溶剂用量的影响:增溶剂的用量超过其临界胶束浓度,才能将药物增溶。
5)加入顺序的影响:先将药物与增溶剂混合,然后再加水稀释则增溶效果好。
三、※常用高分子溶液剂的制备1)明胶溶液的制备:①先将明胶碎成小块,放于水中浸泡30-40min,使其吸水膨胀,这是有限溶胀过程。
②然后加热并搅拌使其形成明胶溶液,这是无限溶胀过程。
2)琼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溶液的制备:可先将其洒在冷水中(冷水浸泡15min),使之吸水膨胀,然后加热使之完全胶溶。
3)淀粉溶液的制备:淀粉遇水能立即膨胀,但无限溶胀过程必须加热至72℃以上才能护花(或胶化),制成淀粉浆。
四、※乳剂的形成条件1)降低界面张力:必须降低界面张力,一是乳剂粒子自身形成球体,因为体积相同时以球体表面积最小,其次在保持乳剂分散度不变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界面张力和界面自由能,使乳剂保持一定的分散状态,就必须加入乳化剂。
2)形成牢固的乳化膜:乳化剂在乳滴表面上排列越整齐,乳化膜就越牢固,乳剂也就越稳定。
3)形成电屏障:分散相小液滴上的电荷互相排斥或形成双电层结构,有利于乳剂的稳定。
4)确定形成乳剂的类型:亲水基大于亲油基,可形成O/W型乳剂,亲油基大于亲水基,则形成W/O型乳剂。
药剂学问答题
混悬剂为不稳定分散体系,其稳定性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①混悬微粒的沉降,其沉降速度符合斯托克斯(stokes)定律:
V=2r2(ρ1-ρ2)g/9η
②混悬微粒的电荷与水化
③絮凝作用:向混悬剂中如果加入适量的电解质,可使ζ电位只降低到一定程度,即微粒间的排斥力稍低于吸引力,致使部分微粒发生絮凝,起这种作用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27.什么事缓释剂、控释制剂与普通比较有何异同
28.制缓释制剂的药物应符合什么特点
答案:
1.什么是剂型,为什么要将药物制成剂型应用
剂型是为了是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是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剂型是药物的传递体,将药物输送到体内发挥疗效。
重要性:
1)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②湿胶法
制备时将胶粉(乳化剂)先溶于水中,制成胶浆作为水相,再将油相分次加于水相中,研磨成初乳,再加水至全量。
③油相水
相混合加至乳化剂中将一定量油、水混合;阿拉伯胶置乳钵中研细,再将油水混合液加入其中迅速研磨成初乳,再加水稀释。如松节油搽剂的制备。
④机械法
大量配制乳剂可用机械法。如乳匀机,超声波乳化器
4)混悬型(如合剂、洗剂、混悬剂)、
5)气体分散型(如气雾剂)、
6)微粒分散型(如微球制剂、微囊制剂、纳米囊制剂等)、
7)固体分散型(如片剂、散剂、颗粒剂等)
3.什么是液体制剂有何特点分哪几类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附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特点:
优点: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较迅速地发挥药效;
④微粒的增长与晶型的转变
⑤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