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摘要:新加坡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
中国与新加坡存在深厚历史文化渊源, 又共同面临着应对道德危机等方面的艰巨任务, 因而更好地借鉴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能更好的加强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独具特色,成绩卓越,与它的工业化奇迹一样,引起世界的关注,新加坡的社会风尚良好,新家坡人遵纪守法,政府高效廉洁,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培育了一种“敬业乐群、勤劳进取、廉洁奉公、讲求效率”的新加坡精神,这些成就与新加坡的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探寻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有效性,有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一、新加坡的基本状况(一)自然状况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 面积641平方公里,人口近300万, 其中华人占70%以上,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斯里兰卡人等。
新加坡宗教信仰多种多样,有佛教、印度教、泰米尔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历史上,新加坡大约有 150 年的时间处于英国的统治之下, 1965年新加坡正式独立。
(二)教育的基本体系新加坡进行公民教育的总任务是非常明确的,即服从、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新加坡政府进行国家意识、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包括: 第一、公民要有一种国家认同感;第二、每个人都要有归宿感;第三、社会责任感;第四、种族和谐观念。
同时, 新加坡政府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即富而好礼教育。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宗教教育的基本内容是: 所有宗教不许干预政治, 实行政教分离;倡导宗教联合;所有宗教一律平等看待,政府鼓励人们信教;任何宗教不允许诽谤其它宗教和教民。
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国家意识教育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民众容易产生移民心态,对所居住国不容易产生认同感,与此同时它又是一个多元种族社会,容易造成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中心主义,甚至是种族隔阂、文化冲突,引发社会波动,导致国家危机,新加坡政府及其领导人充分意识到移民和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具有松散、分裂的倾向,因此,十分强调国家意识的培养,即培养人民作为“新加坡人”的意识,使新加坡人树立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全方位的教育。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布局和规划。
从小学开始,学生们就被灌输着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新加坡政府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全方位的教育方式,使得新加坡的青少年成长起来更加懂得感恩、更加自律,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之二是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严厉的惩罚手段。
新加坡政府对一些严重的违法行为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并且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法规,对那些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道德风气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惩处。
新加坡也注重对一些轻微的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教育,以防止不良行为的蔓延。
通过这种手段,新加坡保持了较为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道德风气,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提供了保障。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之三是倡导社会正气和文明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新加坡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提倡正气和文明礼仪,鼓励人们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不断地弘扬正气和文明礼仪,新加坡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尊重和亲切。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之四是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新加坡,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被看作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引导人们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人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做法让新加坡的公民意识较强,社会责任感较重,从而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团结。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这些特点,对我们国家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有着一定的启示。
我们应该注重全方位的教育,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力度,培养青少年的良好思想和道德素质。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刘自尊孔琳(北方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44)[关键词]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摘要]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侧重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强化国家意识;倡导儒家思想,坚持东方价值观;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层次;讲求教育方法,注重教育实践;注重法纪教育,坚持德法兼施。
结合我国国情,从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3)07-0074-03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涌动,国内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新形势下我国迫切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而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以开阔的心胸审视别国的相关成果是十分必要的。
亚洲近邻新加坡,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其思想政治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尽管中新两国国情不同、制度不同,但在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文化根基,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冲击。
研究和借鉴新加坡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1.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强化国家意识新加坡地处欧亚两洲的交通要地,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受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独立后,新加坡人种复杂,主要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宗教信仰多种多样,有佛教、印度教、泰米尔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在这样一个人种、信仰、道德价值观念多样化的背景下,为避免矛盾和纷争,统一国民思想,开展经济建设,新加坡政府明确指出必须使各种族移民及其后裔淡化对移出国的认同和归属,加强对新加坡的认同和归属。
政府注重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新加坡的国家意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国主义”),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认同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奋斗。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
中国与新加坡国情不同,制度不同,但具有相同的文化根基,同时,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冲击,也都有忽视道德教育的经历。
新加坡能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崛起,成为一个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且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其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对道德教育一以贯之的重视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分析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途径,吸收和借鉴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经验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视实践性、渗透性的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培养在西方道德领域中,流行一种说法,“道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
新加坡学校很注重孩子们美好道德情操的培养,在种族和谐日时,学校提倡师生都穿着其他种族同胞的服装,并通过轻松喜悦的形式,让种族和谐的观念根植在每个人心里。
与新加坡相比,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内心和情感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中国的道德教育注重“灌输”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内化”还是不够,对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和道德情感体验重视不够,留给学生消化、吸收、讨论、思考的空间不多,没有将高尚的道德情感渗透到实践活动中去。
因此,在现代德育进程中,为拓宽道德教育的时空,应采用混合教育方式,将灌输与渗透有效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判知能力。
(二)提倡隐性德育课程,全方位地对青少年实施道德影响新加坡的教育学家认为,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是从书本中学到的,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的。
新加坡的道德教育非常注重隐性课程,即“潜课程”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丰富自身的道德情感体验。
在中国,由于旧有的课程文化所造成的形形色色的思想障碍和陈规陋习,课程改革迫在眉睫青少年德育课程要突破旧的“课程”和“学科”的局限,将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除了重视德育课程的德育功能外,也要注重把德育贯穿到所有课程中。
只有这样,才能突破目前学校德育课程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多方面拓展德育教学的渠道,构建多元化的德育教学网络,全方位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新加坡一直致力于思想道德建设,注重传统价值观的传承、重视教育培养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推行严格的法治体系和道德规范、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道德建设、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文明城市。
这些特点对我国的启示是,要加强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引领、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和道德规范、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道德建设合作。
借鉴新加坡经验,我国可以更好地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礼貌,建设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
【关键词】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传统价值观、教育、品德、法治体系、道德规范、家庭、社会、和谐社会、文明城市、道德教育、价值观引领、健全法治体系、家庭学校社会合作。
1. 引言1.1 概述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发展。
道德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它直接涉及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文化传统和社会行为规范,对于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和多元文化的挑战下,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经验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中国加强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加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德为先,贡为辅”、“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发展理念。
只有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文明、和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 引入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新加坡还重视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教育是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新加坡政府通过教育体系的改革和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直、诚实、守纪守法等道德品质,使其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栋梁之才。
新加坡推行严格的法治体系和道德规范。
法律是社会的基本准则,新加坡政府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实施严厉的法律制裁,确保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得到有效维护。
新加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我国的高职院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放眼世界范围,不仅在中国,许多其他国家的高职院校同样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有时会以“公民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等形式出现[1]。
虽然在培养目标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但探析新加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路径,有助于我们触类旁通、博采众长,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新加坡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背景(一)建国初期的挑战新加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该国独立早期。
彼时,新加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在政治层面,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国家,新加坡亟待建立自己的政府和治理结构。
执政的人民行动党面临其他政党等各种力量的挑战,政治局势紧张且不稳定。
在经济层面,新加坡经济规模较小且相对不发达,严重依赖贸易,容易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
在社会层面,新加坡是一个多元化和复合化的国家,种族问题和宗教群体混合在一起,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规范,社会群体关系紧张甚至矛盾冲突,对新加坡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融合提出了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政府意识到,通过在各级学校开展思想政新加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启示◎骆建建摘 要:新加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源于建国初期的挑战、政府计划的支持和各级学校的响应,其内容注重个人和社会责任、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以及社会和情感学习。
新加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强调围绕核心构建工作体系、结合课程融入思政元素、面向社会开展体验式学习。
中国与新加坡的高职院校皆视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学生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在借鉴新加坡高职院校有益做法的基础上,我国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社交和情感学习、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1. 政府重视,领导人教化新加坡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
新加坡的领导人经常在演讲和讲话中提到道德、品德、文明等概念,鼓励全国人民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倡公民美德。
前总理李光耀曾经多次强调新加坡需要一个有德行的社会,呼吁公民要以身作则,争做好榜样。
这种政府重视的态度对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2. 教育体系全面推行德育课程在新加坡,德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会通过校本德育课程以及特别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不仅仅是口号,而是贯穿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校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全社会道德水准的不断提升。
3. 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相结合在新加坡,法律与道德是密不可分的。
新加坡的法律体系严明,对各种违法行为进行了具体规定,并加以严惩。
社会文明与道德规范也得到了全面推广和普及。
在这种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的体系下,人们更加注重法律和道德的遵守,社会秩序得到了有效维护。
4. 社会各界参与道德建设新加坡社会各界对道德建设都非常重视,不仅有政府的宣传教育活动,还有各种社会机构和团体推动道德教育,例如宗教组织、学术界、媒体等。
这种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加快了道德建设的步伐,也为新加坡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
1.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新加坡的德育课程建设是非常成功的,我国可以借鉴其经验,加强学校德育课程建设。
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情操和法治观念,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
2.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新加坡将法律与道德相结合,提高了人民对法治的认同感。
我国也应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培养大家自觉遵守法律、树立公民道德意识。
3. 倡导全民参与思想道德建设道德建设事关社会文明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第28卷第2期2015年4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28No.2Apr.2015收稿日期:2015-01-11作者简介:郁有凯(1991-),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研究。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郁有凯(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天津300384)摘要:新加坡在其思想政治教育上依赖于中西合璧的文化理论基础、法德并重的教化原则、循序渐进和由表及里的教育方法、四位一体的实践性教育途径等,使其社会整体思想道德水平普遍较高。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敏感性不足、内容重复、创新实践能力不足、优秀传统文化难以一以贯之等问题。
新加坡的经验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借鉴价值,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追求道德规范法制化、对象主体化、方法实践生活化、途径立体化。
关键词:新加坡;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启示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61(2015)02-0140-03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独具现代化特色,国民拥有良好的素质,社会秩序稳定,政府高效,社会整体道德水平普遍较高[1](48)。
新加坡能够有如此辉煌成就,得益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中国与新加坡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同时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冲击,探究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特色和实践经验,对于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和理念上的启迪作用,对于抵制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侵蚀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一)中西合璧的文化理论基础新加坡作为一个新兴国家,不同种族、文化、语言、宗教、价值观念共存,加上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冲击,传统价值观念受到挑战。
在这样背景下,新加坡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道德理论,同时吸收扬弃东方儒家文化思想,将东方的注重思想道德规范的灌输与西方的注重道德思维和批判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兼容并包,为我所用。
新加坡德法并施思想对中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德法并施思想对中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西意识形态领域的现实交锋日益激烈,市场价值道德观念的负面影响愈加凸显。
如何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阵地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权、主动权,成为实现中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重大历史课题与紧迫政治任务。
新加坡——作为中国的亚洲邻邦,其国民经济的飞速崛起和文化品牌的快速提升,得益于其德法并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
研究和借鉴新加坡这一德法并施的实践经验,对推动中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加坡德法并施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把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国法的高度。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之上的,具有凸显的刚性化特征。
针对移民国家种族、宗教、道德观的多元化特征,新加坡把“我是新加坡人”上升为国家意识。
1991 年进一步颁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向国民反复强调并坚决灌输这一国家意识。
如把服兵役、参加军事训练作为加强对青年“国家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通过法律明文规定,每个新加坡籍的男性公民高中毕业后必须服役两年。
根据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新加坡针对乱扔废弃物、乱涂乱画、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便后不冲水、随便攀摘花木、公共场所抽烟、吐口香糖渣等思想道德不良行为,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规条例,并在国民中进行宣传教育。
为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新加坡坚持教育与法制“两手抓,两手都过硬”,在对全国政府官员和公务员进行勤政廉政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完备的勤政廉政法规章程,使政府官员和公务员的行政决策、组织实施行为全部置于国家的法律规章监督之下。
对新上任的国家公务员,新加坡政府要求必须以撰写递交“宣誓书”方式进行廉政承诺,并详细记载日常工作日志,以备随时进行考查与考核。
二、以法治方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注重法制化建设,即由政府通过法治和政策引导的方式,制定颁布全面、详尽并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法规条文,对人们的日常思想品德行为进行教育引导和规范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个优化的法制社会环境,使人们的思想品德行为朝着秩序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以保证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能。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完整版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背景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前并不存在。
新加坡作为人类的聚居地,也并没有很长的历史。
新加坡作为一个现代城市国家而屹立于南亚马来半岛的顶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一个现代奇迹。
它是亚洲多个民族、多个种族以及多种文化共同创造的一个奇迹。
同时,由于它的多数人口为华人所构成,因而也可说,这是海外华人所创造的一个奇迹。
(一)、多种族杂居人口来源复杂,是新加坡的早期历史就存在的社会特征。
早在1819年莱佛士到新加坡时,发现小岛沿岸只有210人,其中马来人150人,华人30人,原始马来人30人。
随着自由港的建立,移民大量增加,当时的移民主要来自中国、印度、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诸岛,人口构成是典型的移民群体,到19世纪末,在新加坡总人口中,3/4是华人,其余1/4人口中包括了马来半岛人、苏门答腊人、爪哇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
由于新加坡的特殊情况,其国民既有黄种人和白种人,还有黑种人。
而且,他们在迁入新加坡之前,早已分属不同的种族。
新加坡社会的多元民族构成是随着其移民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858年,伯里伯爵在英国下院的一次讲演中说,海峡殖民地的人口不是由被征服的种族构成,而是由英国统治所能提供的安全吸引到那里去的团体所组成。
(二)、多宗教混合多元民族带来了多元宗教。
在新加坡这个小岛上汇集着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宗教,从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到道教、印度教、锡克教、巴哈伊等宗教都能在在这个国家找到踪影。
在新加坡人信仰的众多宗教中,信仰人数较多的是佛教、道家、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五大宗教,这些宗教都是随着移民的到来而进入新加坡的。
佛教、道教主要是由华人传入新加坡的。
早在19世纪初,大批华人到新加坡定居,在从事开垦和经商活动的同时,就把儒、佛、道教和广东、福建的民间秘密宗教传进了新加坡。
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新加坡有了多个佛教组织,主要有新加坡佛教僧伽联合会、佛教青年联合会、世界佛学会等。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8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刘亚旭【摘 要】新加坡不但经济增长速度,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实效性的成果,其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新加坡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启示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史奋斗,于1965年正式成立。
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具有移民性质的国家,其中华人占70%以上,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斯里兰卡人等。
同时它又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社会。
由于新加坡建国时间短,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也相对较短。
60年代,新加坡狠抓经济,忽视民众精神文化的教育,造成了原有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岌岌可危,甚至面临全盘西化的危险。
到70年代,以李光耀为首的新加坡领导人开始重视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倡导“精神文明”,培养社会和国家至上等思想意识。
80年代,开始实行全面道德教育,并极力倡导学习东方传统文化价值观,尤其是儒家的精神遗产。
90年代,新加坡领导人在前面的的基础上,制订了民众均能接受,代表国家意识的“五大价值观”理念,加以宣传,进一步促进了新加坡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完善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它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并结合自身国家的具体情况,形成了具有新加坡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体系。
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新加坡建国时间虽短,但经济增长迅速,已经迈入现代国家之列,而且其思想政治教育成绩斐然,引起世界瞩目,对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展开探索分析,从而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借鉴。
(一)强化国家意识教育由于新加坡面临移民和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价值观的特殊国情,容易使民众对国家产生不认同感,造成种族隔阂、文化冲突,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导致国家危机,所以,新政府及其领导人十分强调国家意识的培养,提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的口号,培养人民作为“新加坡人的”意识,形成“共同价值观”,从而使民众树立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
新 加坡 思想 政治 教 育的特 点
( 一) 中 西合 璧 的 文化 理 论 基 础
新 加 坡 作 为一 个 新 兴 国家 , 不 同种 族 、 文化 、 语 言、 宗教 、 价值 观念 共存 , 加上 西 方 文 化 的渗 透 和 冲
击, 传 统价 值观 念受 到挑 战 。在这 样背 景下 , 新 加坡
第2 8卷 第 2期
2 01 5年 4月
濮 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J o u r n l a o f P u y a n g V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Vo 1 . 28 No . 2
就 ,得 益 于对 思想 政治 教育 的高 度重 视 和现 代化 的
教 育理 念 。 中 国与 新加 坡有 着共 同的文化 渊源 . 同时 面临着 西 方文化 的冲击 .探究 新加 坡 的思 想政 治 教 育 的现代 化特 色 和实践 经验 ,对 于提 升我 国思想 政
治 教育 的实效性 有 着深 远 的借鉴 意义 和理 念 上 的启
迪 作用 ,对 于抵 制西 方 文化 价值 观 的侵 蚀 有着 重要
现 实 意义 。
一
新 加坡 根据 本 国的实 际情 况 。 中西合 璧 。 吸 收西
方 的优 秀成 分 , 避 免 了个 人 主 义 、 功 利 主义 、 道德 失 范 和 网络犯 罪等 对 国民 的侵蚀 , 抵制 了西 化 、 分 化和 对 主流 价值 观 的挑战 ;借 鉴扬弃 东方 的传 统 儒 家文 化, 固守 住 了国家 传统 的文 化价 值观 . 进行 了有效 的 道德 教 育 , 避 免 了道德 教育 的僵 化 。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l … … … … … … … -. . 。 l … ・ ・
作者简介: 张渝新( 1 9 8 9 一 ) , 女, 黑龙江克东人, 牡丹江师范学院2 0 1 3 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高 教 探 察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 育的特点及 其对我 国的启示
张 渝新
( 牡 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 牡丹 江 1 5 7 0 1 2 )
摘要 : 本文分析 了新加坡思 想政 治教 育在 目 标、 内容 、 方法和环境等方 面的特 点 , 并就我 国和新加坡 两国思想政 治教 育共 同点和差异性进行 了比较分析 , 从 中研 究新加坡 思想政 治教育对我 国思想政 治教 育的启示 , 以期 对提 高我 国思想政治教 育有 效性 有所裨益 。 关键词 : 思想政 治教 育 ; 新加坡 ; 差异性 ; 启示
中 国的思 想政治 教育要 在面 向现代化 、 面 向世 界 和面 向未来 的道路 上取得 长足的发展 , 必须要 以世界 眼光来观 察和思 考问题 , 培养和树 立解决 问题的全球 性 意识 , 不断借鉴和汲取外 国有益 的经验和方法 , 只有 这样 , 我 国的思想政 治教育 才能得 到不断地 丰富和创 新, 才 能在新 形势下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 。为此 , 研究 中国和新加坡 思想政 治教育 的共 同点 和差异 , 从 中获 得新 加坡思想 政治教 育对我 国思想政 治教育 的启示 , 对 于提 高我 国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有着重要 的意义 。 新加 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 ( 一) 新加 坡思想政治教育 目标的特 点 从历 史发 展来看 , 新加坡人 主要是 由近一 百多年 来从 亚洲 、 欧洲等地 区迁移 而来 的移 民及其后裔 组成 的。其移 民社会 的特性加上殖 民统治的历史和地理位 置 的影 响 , 使得新 加 坡呈 现 出多元 文化 的社会 特 色 。 因此 , 要想实现 “ 新加坡人 ” 这一最具特色的教育 目标 , 新加坡思想政 治教 育以承认 自己民族和文化传统为一 切工作 的出发点 , 要求移 民和他们的后裔 , 不仅要认 同 和保 留 自己民族 的文化 传统 , 同时要持 一颗宽容 之心 接纳 3卜Z山o 和尊重 同处一片 0 山@0一 国土上 ∞ 的其他 民族 的文化 , 促使 人 民和谐相处 , 增强 了国家的凝 聚力。 ( 二) 新加坡 思想政 治教 育 内容的特点 新加坡 是一个 多 民族 组成 的国家 , 文化也 由此呈 现 出多 样性 。在建构思 想道德教 育体系 时 , 新加坡 十 分注重 将 中西 方文化 中的有点进 行吸收 坚持东 方传统 的价值观 的李光耀更 是 把“ 忠孝仁爱礼义廉耻 ” 八德作 为他 的治国之纲。与此 同时 , 新加坡还特别 注重德育 的发 展 , 将 德育理论课程 渗透到各个学科之 中。为 了加 强德育课程教学 的效果 , 学校 更是将德育课程 的分数计人到学生升学考试 的总 成绩 中 , 使 其思想扎根 于每个人 的脑海 里 , 根 深蒂 固。 除此 之外 , 新加坡政府真正践行 了“ 依法治 国” 与“ 以德 治国” 的完美结合 , 使公民的法制观念有效地树立起来 。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构建及启示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构建及启示新加坡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从不同层面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富的层次性。
新加坡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逐步推进、不断深化,并向不同领域覆盖,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形成纵横联系的教育网络结构。
新加坡还根据社会群体的不同,开展普通民众教育与社会精英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富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取得了巨大成效,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标签: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面积仅6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30万,但却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工业国家。
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达140年,直到1965年才正式独立建国,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多人种、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
在多元社会框架内构建和谐社会,新加坡是颇富成就的。
新加坡加强公民对本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力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不断提高公民基本素质,从多个层面上坚持不懈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中、小学层次明显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从受教育者的心身发展状况出发,又要遵照一定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必然提出的思想政治要求,促进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发展和提高[1]。
新加坡政府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分层次、分阶段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小学是学生的学龄初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其可塑性最强。
新加坡政府秉承“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从1992年起,将新《好公民》作为小学德育的指定教材,旨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
该教材层次突出,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递进规律,从个人出发继而拓展到家庭、学校、社会生活领域。
由于小学生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所以在教材之中,新加坡将道德观念是蕴含于具体的故事之中,如龟兔赛跑等。
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
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中国和新加坡都是亚洲国家,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而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注重培养多元文化和国际化的价值观,强调团队合作、创新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三个方面对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旨在探讨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学生的影响和培养目标。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也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这些价值观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注重多元文化和国际化的价值观。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国家建设的历史、多元种族的融合、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未来愿景等。
学生在学习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会接触到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交流融合,了解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并且培养国际化的视野和人文素养。
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思想和国际化的视野,使他们能够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挑战。
在教育方法方面,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取一种统一的教育模式,即通过课堂讲授和教材阅读,灌输学生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观念。
这种教育方法的特点是内容较为集中、学习方式较为被动,学生的角色往往是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积极的参与者。
而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更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育方法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潜能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有益经验及启思
( ) 德“ 四 道 法律 化 ” 与严 惩 腐 败 并 举
新 加 坡 是 世 界 上 第 一 个 明 确 将 道 德 规 范 法 律 化 的 国 家 , “ 禁 止 吸 烟 的 地 方 吸 烟 罚 款 5 0新 元 ( 当 于 2 O 如 在 O 相 4
美 元 ) I1 。这 种 看 似 琐 碎 的道 德 法 制 化 手 段 与 道 德 教 化 ”4 _
正 确 的 经 济 政 策 是 不 够 的 , 样 重 要 的是 非 经 济 因 素— — 同 社 会 与 国家 意 识 、 纪 律 与 勤 劳 的 人 民 、 固 的道 德 价 值 守 坚 观与家庭联系” ] 17 。 9 9年 9月 公 布 《 德 教 育 报 告 书 》 道 , 提 出对 青 少 年 进 行 全 面 的 道 德 教 育 , 将 道 德 教 育 纳 入 学 并
德 危 机 ” 方 面 的艰 巨任 务 , 而应 更好 地 借 鉴 其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成 功 经验 加 强 和 改 进 我 国思 想 政 治教 育 工作 。 等 因
关键词 : 新加 坡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经 验 ;启 恩
中 图分 类 号 : 4 D6
文献标识码 : A
贪 以戒 大 贪 ” 如 前 环 境 发 展 部 政 务 部 长 携 家 人 旅 游 时 接 ,
校 课 程 。1 9 9 1年 新 加 坡 政 府 公 布《 同 价 值 观 》 共 白皮 书 , 进
一
步 增 强 了对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的政 策 引 导 。
( ) 德 育 内容 上 , 化 “国 家 意 识 ” 经 改 造 后 的 儒 二 在 强 和
文章 编 号 :6 l8 7 (。 9 O 一0 1O 1 7一 25 20 )4。 6一2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摘要:新加坡社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社会治理有益的文化元素的借鉴和吸收以及严格的法律规范保障,拓展和丰富了国民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开展国家价值观教育,培育具有较高素质的国民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启示新加坡的国民素质包括国民的政治素质、国家和民族意识、礼仪教育以及个人综合素养培养等几个方面。
在世界民族强者如林的环境下,新加坡的国民素质能占有一席之位,这和新加坡国民之父李国耀制定的国家政策有关系,新加坡在思想领域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讲求为他人奉献的志愿精神,在国民精神和素质塑造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对于我们在十八大以后拓展国民素质教育的新领域,塑造中国的国家精神和区域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
一、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志愿精神灌输的主要内容。
新加坡的国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尤其是儒家的忠义思想和孝义思想为指导,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同时辅助严格的法律规范,在国民素养教育中植入志愿精神,形成独具新加坡特色的国民素质教育体系。
1、国家宏观层面确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东方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众所周知,在新加坡的国民结构中,华人和华裔占到国民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因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仁义精神在当地的华族社区和华人家庭具有根深蒂固的指导作用,而且新加坡开国之父,国事资资政光耀在立国之初也确立了新加坡的国家精神以法治为主,以意识领域强调儒家传统,尤其是仁义礼智信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在家族中实施儒教治家的先河,弘扬以孝为本的精神,通过儒家精神的仁义和教化,提升人民在意识领域对于是非标准的认识水平,重点在国民教育强化孝的作用,通过对父母、子女和亲友的爱,来规范社会生活中国民的行为,提升人民的内涵和整体素养,在意识领域占据了国民教化的高点。
2、国家价值观的第一要求是爱国新加坡由于国土面积狭小,处于马来西亚和印尼环抱之中,国内资源匮乏,人口总数很少,因此新加坡在国民素质教育尤其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的是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通过国家价值观在国民教育序列尤其是从娃娃抓起,深深的植根于国民教育无形之中,其实新加坡从民族构成上来看,国民结构除了华族以外,还包括马来人、印尼人和印度人,另外还包括其它的一些当地少数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杂处的多元环境,人民的信仰结构不同,国民的教育层次也不一样,而且各个民族对于信仰和爱国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这种多民族杂处,信仰标准不一的情况下,仅仅保持多元而不统一,对于新加坡而言尤其是狭小的国土面积而言,很难将国民聚拢在一起,尤其是华族在当地掌握着新加坡的经济命脉,而其他民族掌握的资源并不是很多,而其信仰和华族却具有很大的区别。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新加坡是一个以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法治和文明社会。
在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一直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令人深思。
新加坡注重家庭教育,这是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新加坡,家庭教育被视为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在家庭中,父母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孩子的礼貌、自律和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是修养孩子思想道德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最早最密切的社会学习场所,家庭教育对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影响深远。
在我国,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使家庭成为培养孩子思想道德的温床。
新加坡重视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素养的重要场所,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加坡,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强调素质教育。
我国应增加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提升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和水平,使学校成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
新加坡重视宗教文化的传承和融合。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宗教国家,政府尊重每个宗教的信仰和传统,倡导各种宗教和文化和谐共存,鼓励各宗教团体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新加坡,信仰宗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国家尊重和保护的对象。
我国也应该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宗教信仰自由,鼓励不同宗教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培养公民的宗教包容性和信仰自由意识,构建和谐的宗教文化社会。
新加坡重视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在新加坡,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品质,政府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公民的法制教育,提高公民守法意识和法治素养,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
我国应加强对公民的法制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的良好风气,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和公德修养,增强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现代启示
[ 中图分类号]G 4 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1 6 7 2 — 3 4 7 3 ( 2 0 1 3 ) 0 4— 0 0 7 9— 0 4
新 加 坡作 为 一 个 深 受 传 统 儒 家 文 化 影 响 的亚 洲 国家 , 在 经历 殖 民统治 和动 乱 的历史 创 伤之后 , 在 独 立后很 短 的 时间里 迅速 建立 起 了一个 具 有鲜 明新 加 坡特 色 的文 明 国度 , 其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在东 南 亚 国 家 中始 终居 于领 先 地 位 , 而 这 种 神 奇 的 崛起 与 其 积
极 有效 地开 展思 想政 治教 育是 密 不可分 的 。虽 然 中
的 国家意识 , 不 再 以人种 、 宗教 和价 值观 念来 分隔 社 会关系 , 而要求 公 民形成 “ 我 是 一 个新 加 坡人 ” 的 共
同认识 , 加 强对 新生 国家 的认 同感 和归 属感 , 形 成社
会 凝 聚力 。 “ 新 加 坡 社 会认 同 工 程 ” 就 是 其 中 具 有 代 表性 的一 项体 现 融 合 的社 会 系 统 工 程 , 它 通 过 实 行“ 居 者 有 其 屋 ”的安 居 工 程 , 克 服 人 民 的 移 民 心 态, 使 人们 形 成 新 加坡 就 是 “ 家 ”的家 国意 识 ; 在 语 言上 多种语 言一 律 平 等 , 宗教上执行开明、 开放 、 平 等、 宽 松 的政策并 创 新制定 了“ 联合祈祷文” 为 各宗 教 信仰 提供 和谐 相处 的环 境 , 保护少 数 民族 , 采取 混 居 政策 加强 各 民族 人 民 的融 合 ; 在 尊 重 各 族 文化 的
基 础 上形成 了更 高 层 次 的 “ 新加坡文化” 。这 些政
国和新 加坡 在社 会制 度上 分别 实行 的是 社会 主 义 和 资 本 主义 , 但 在历 史 文化 传统 上 , 两 国有 着 许 多共通 之处 , 甚 至新 加坡 比 中 国更 早 地 面 临东 西 方 思 想 文 化 之 间融合 、 冲突 的挑 战 。因此 , 通过对 新 加坡 思想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作者:李莉容陈月阳曹玉婷来源:《国际公关》2023年第20期摘要: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备很强的实效性,在内容方面有传统儒家文化教育、公民教育、共同价值观教育等;在方法上表现为传统与创新相统一、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灌输与启发相统一、严格与宽松相统一。
借鉴新加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应弘扬儒家优秀文化,传承民族传统美德;紧密结合隐性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重视社会各方合力,构建立体化教育生态圈;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发挥法律的约束作用。
关键词: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新加坡是世界公认的社会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这得益于新加坡较为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新加坡政府极为重视培养全体公民的国家意识,致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价值观,牢固树立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高于一切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在学校、家庭、职场中不断增强民主法治观念、爱国主义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使其成为新加坡全体公民不可或缺的行为准则。
此外,新加坡将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八德”视为全社会所推崇的道德准则,这也是公务员的行为指南。
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秉持“技术上倚重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的信念,[1]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儒学文化中的正向因素,以抵御西方文化的精神殖民。
借鉴新加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加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注重传统儒家文化教育在新加坡,弘扬东方文化价值观的最重要途径就是积极继承和发扬传统儒家文化。
通过儒家文化润泽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增强全体公民的国家认同,实现民族团结。
儒家伦理课在新加坡学校很常见,其教学内容以“八德”为核心,旨在培养具备尊重、关爱、正直、和谐、坚毅与责任感的学生,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厚植东方文化价值观,使其成为合格的“新加坡人”。
新加坡的儒学舍弃了传统儒学中不利于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之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理念相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刘自尊孔琳(北方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44)[关键词]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摘要]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侧重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强化国家意识;倡导儒家思想,坚持东方价值观;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层次;讲求教育方法,注重教育实践;注重法纪教育,坚持德法兼施。
结合我国国情,从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3)07-0074-03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涌动,国内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新形势下我国迫切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而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以开阔的心胸审视别国的相关成果是十分必要的。
亚洲近邻新加坡,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其思想政治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尽管中新两国国情不同、制度不同,但在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文化根基,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冲击。
研究和借鉴新加坡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1.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强化国家意识新加坡地处欧亚两洲的交通要地,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受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独立后,新加坡人种复杂,主要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宗教信仰多种多样,有佛教、印度教、泰米尔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在这样一个人种、信仰、道德价值观念多样化的背景下,为避免矛盾和纷争,统一国民思想,开展经济建设,新加坡政府明确指出必须使各种族移民及其后裔淡化对移出国的认同和归属,加强对新加坡的认同和归属。
政府注重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新加坡的国家意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国主义”),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认同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奋斗。
纵观新加坡的历史,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但新政府针对社会道德水平滑坡、人们人文素质下降的状况,在80年代开始实行并不断加强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效忠国家、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个人品格等内容。
政府专门成立了负责国家意识的机构,在国民中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
从1988年开始,政府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国民意识周”活动,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凝聚国民的爱国意识。
1991年经新加坡人民反复讨论和国会的批准,政府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推出了各民族不同信仰的民众均能接受的国家意识。
始终注重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和培养国家意识,弘扬国家至上、社会第一、集体利益是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工作中尤为重要的内容。
2.倡导儒家思想,坚持东方价值观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新加坡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冲击,对此新加坡政府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明确了其文化的东方属性,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坚持“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
因此新加坡通过文化再生运动反对全盘西化,倡导东方价值观。
所谓“东方价值观”,其核心就是借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文化。
当然新加坡政府所倡导的并不是原原本本的中国古代儒家文化,而是经过改造和选择的现代新儒学(参见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6页)。
特别是对传统的“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赋予了现代意义:所谓“忠”,就是爱国,忠于国家,就是把国民培养成为具有强烈凝聚力的新一代新加坡人;“孝”就是要孝敬父母、尊老敬贤;“仁”与“爱”就是富有同情心和友爱精神,要关心他人;“礼”和“义”就是讲究礼貌和礼节,对外国人不要卑躬屈膝,对同胞应一视同仁;“廉”就是为官的德行,是做官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要求新加坡的官员树立为国、为众人服务的思想,要有为国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耻”就是指人们的羞耻之心,号召国民堂堂正正做人,为社会进步、富国强民做贡献(参见杨松:《新加坡、中国德育的几点比较》,《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
新“八德”吸收了儒家的精神,又超越了古代儒家的传统思想,更便于被各族人民所认同。
新加坡坚持了东方传统文化,在此根基上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因而有效抵御了西方腐朽价值观,尤其是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侵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明晰教育层次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及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这使新加坡政府加紧修订教育规划,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号召社会和家庭全力配合。
90年代新加坡政府适时提出并采用了一套新的教育课程,给学生灌输一些应有的公德心、社会责任感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也利用一些富有创意的辅导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意识。
新加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全方位展开的,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则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认识特点灌输不同的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展开。
新加坡政府颁布了详细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纲,从小学到大学,课程循序渐进,涉猎了不同的主题,即使是同一个教育主题,根据学生认知的不同,教育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相互衔接。
不同年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不同:低年级偏重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而高年级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种由浅入深的教育符合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规律,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4.讲求教育方法,注重教育实践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注重诸如《共同价值观白皮书》等理论性内容,强调理论上的说教和灌输,而且也非常重视社会实践这一环节,使得政策和理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新加坡政府注意从小培养公民的爱国精神及对国家的归属感,在学校里注意从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如小学生每天都要参加升国旗和唱国歌仪式,并举行升旗宣誓:“我们是新加坡公民,我们宣誓:不分种族、语言、宗教,团结一致,建设一个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为了实现国家的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
”新加坡学校也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课外实践活动。
如带领学生参观社会发展成就展,参观监狱、禁毒展等。
而且教育部规定学生必须选择参加一定的课外活动,如加入学生社团、参与社会服务等。
新加坡政府还经常在社会上举办“睦邻周”、“礼貌周”等各种活动,借助活动培养和强化公民与人为善、互助友爱等良好品德。
5.注重法纪教育,坚持德法兼施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治的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亲切感人的理念和口号,另一方面也有无情的法律和法规作保障。
新加坡政府认为,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法治作为基础和保障,必须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强制人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而文明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尚。
因此,新加坡在建国以来,为了根除恶习和稳定秩序,陆续制定和逐步完善了一系列约束公民社会行为的条例和法规,并在公民中进行宣传教育。
新加坡的法律很完备,涉及到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对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乱涂乱画、公共场所抽烟等在世界许多地方法典中无案可查的内容,都一一立法规定相应的处罚,并严格执行(参见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48页)。
新加坡把思想道德建设的许多内容都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以详尽并具操作性的法律条文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们的启示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新加坡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强调国家和社会利益,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民族自豪感,鼓舞了各民族人民为新加坡的文明进步而团结奋斗,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感召力。
我国在加快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要一如既往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从小树立国家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新加坡倡导国家利益第一和集体利益,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基于其社会性质,其所谓的集体原则与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原则仍有所不同。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们要始终倡导集体主义的原则,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先,也要保证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以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当前我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迫切需要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原则,密切团结各民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
2.弘扬传统美德,丰富教育内容我国与新加坡同为亚洲国家,同样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新加坡批判地弘扬儒家文化,很好地解决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
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念,经过广大人民的长期实践,成为我国珍贵的历史遗产,这其中既有封建性的糟粕,又有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的精华。
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其加以区分,并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新特点,不断充实新的内容。
东方价值观的根在中国,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仍会在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只要我们加以正确引导,它一定会再现夺目的光芒。
3.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教育规律新加坡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在大中小学全方位、分层次展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国历来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而且也是从小抓起,但是却存在着教育内容分层不明显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我们应针对学生的心理和认识的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教育计划和纲要。
要避免用政治教育代替思想教育,避免提出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道德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要先从基础层次开始,抓好社会公德的教育,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依学生的年龄和思维发展水平层层深入。
4.重视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上,部分教师往往只对内容进行简单传授,只是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很少注重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很少告诉学生面对具体的问题应该怎样做,更很少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志和行为。
新加坡注重开设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课程,组织各种学生社团进行实践活动和服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使之内化为道德观念,形成道德素质。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和挖掘各种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要将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与公民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宣传说教的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