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6.1《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6.1《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9a297a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9.png)
(二)讲授新知
1.介绍价值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具体实例解释不同类型的价值,如物质价值、精神价值、道德价值等。阐述价值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价值观念的普遍存在。
2.讲解价值观的定义,分析个体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过程,强调价值观在个人行为和决策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哲学原理在价值观分析中的应用。
3.组织学生开展“我的价值观”主题演讲活动。要求每位学生撰写一篇演讲稿,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及形成过程,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4.针对本章节所学内容,教师选取一篇相关论文或文章,要求学生阅读并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价值与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
5.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时事热点,选取一个价值冲突案例,运用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要求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1000字。
4.结合教材内容和时事热点,设计实践性作业,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价值观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遵循社会公德,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维护社会和谐。
3.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掌握价值观的定义,探讨个体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认识价值观在个人行为和决策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分析社会现象,进行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判断力和价值选择能力。
2.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使其在讨论和分析问题时能独立思考、理性阐述。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四单元12.1《价值与价值观》 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四单元12.1《价值与价值观》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308b1c763231126fdb1117.png)
同上
拓展应用
要求全班同学思考P82《思维拓展应用》中的练习,并进行提问,注意提问时不要局限于少数学生,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给所有人机会
学生独立完成,积极举手发言,倾听其他同学的答案和老师的点评
微课学习
第二层级
合作探究一
老师布置P81《重点难点探究》(一)中的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最后再要求小组展示,小组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在座位上口头表达、在黑板上板书、写在卡片上通过多媒体展示。其间,老师要在全班走动,观察各组学生的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学生讨论结束后可以通过举手的方式看哪个小组最快,点最快的小组回答问题,针对答案要求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或其他小组补充。
阅读课文,通过自学,填写《知识体系梳理》中的空白处
环节二
老师提出《导学案》P80《基础学习交流》中的问题:如何理解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本质就是创新,如何澄清有关“创新”的几个认识误区。要求学生同桌讨论,点同学回答问题并进行点拨、归纳
根据P80《基础学习交流》中的问题阅读教材,同桌互学,完成问题,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PPT展示
板书设计
价值的含义
人的价值
价值两方面的关系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观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课后巩固
布置学生完成《固学案》P45~P46(必做1、2、4、5、6、7、8、9题,其余选做)
《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课题
第十二课第一课时价值与价值观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6.1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6.1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e3138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2.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价值与价值观的基本概念,掌握价值的概念、特性及其表现形式,了解价值观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其作用。
2.学习哲学史上关于价值与价值观的主要理论观点,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价值论、中国古代儒家的价值观等,分析比较不同哲学流派对价值与价值观的认识。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培养开放包容、尊重多元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热爱哲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哲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三种不同哲学流派的价值与价值观观点,并进行简要比较。
2.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价值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编写一个小故事,体现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价值与价值观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冲突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解决策略。要求逻辑清晰,论据充分,不少于1000字。
3.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份价值观念调查问卷,至少包含10个问题,旨在了解同学们的价值观现状。完成后,可邀请同学或家人填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4.阅读哲学家的原著或相关研究论文,深入了解一种哲学流派的价值与价值观观点。在下次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54727ab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4.png)
2.学生在分析价值观念冲突时,可能存在的困惑和误区,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纠正。
3.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他们的兴趣点和疑惑点,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思想政治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价值与价值观的学习有着较高的兴趣和需求。然而,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价值冲突时,往往难以作出理性判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4.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5.教师提供一组价值观念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案例中的价值观念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要求:分析准确,论述有力,字数在600字左右。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内容要紧密联系课堂所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又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
6.注重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7.持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通过课堂讲授、课后交流、家校合作等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道德素养。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12课《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12课《价值与价值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922ce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4.png)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12课《价值与价值观》教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是新课程大背景下进行教案设计的必然要求,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四第12课《价值与价值观》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价值与价值观》教案1.教材内容及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
其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
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2.学生分析学生学习基础分析:高二,学生学习了前三单元内容。
应该说已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常识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准备。
学生能力分析: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
学生心理分析: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能力、气质与性格等。
高二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因此,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
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
索取多而奉献少,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
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价值、人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人和物的价值不同,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通过贡献来获得自我满足,奉献着的人是幸福的,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12.1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人教必修4)
![12.1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人教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fe68b2e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e.png)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价值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性分析和判断。
3.结合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通过时事政治教育,让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5.持续关注,适时引导。
-教师应持续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价值困惑和冲突,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家校合作,共同教育。
-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章节的教学开始时,我将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新课。故事将讲述一个学生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如何运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判断和选择。这个故事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价值与价值观的思考。接着,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价值?”“价值观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的?”让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理论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价值与价值观的内涵和特点;二是注重实践锻炼,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通过以上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价值与价值观的知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将拿到一个关于价值冲突的案例,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学生需要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分析案例中的价值问题,并在小组内达成共识。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03a495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c.png)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
2.掌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对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分析,提高比较、鉴别能力。
2.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初步具有用价值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增强为社会奉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对正确价值观的学习,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2.科学精神:运用辩证思维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培养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价值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和价值观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较为抽象的理论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教学难点: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教师活动:展示一些关于人生选择和行为的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价值以及价值观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或案例,思考并回答问题。
3.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1.价值的含义1.教师活动:讲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的含义,即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强调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
2.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价值的含义。
3.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价值的概念,为后续学习价值观奠定基础。
2.价值观的含义1.教师活动:通过具体事例,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评价,引导学生理解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学生活动:分析事例,总结价值观的含义。
3.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价值观概念。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c7574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f.png)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统编版普通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
该部分的知识要以人的价值为突破点,分析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区别,理解人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对社会的贡献;理解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并通过现实情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学习能力上,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学习过程中对理论问题会产生困惑。
学习态度上,学生对事例有兴趣,但对理论知识感到枯燥。
教学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出发,创造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
三、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人生价值的真谛,明确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形成对人的价值的全面理解。
2.通过小组合作,结合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明确价值观对个人、民族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3.通过活动感悟,将生活素材融入课堂教学实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达成情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人的价值,并掌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教学难点:价值观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教师:教师播放视频《“燃灯校长”张桂梅: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并提问张桂梅实现了她的人生价值吗?通过视频想必大家已经得出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感悟什么是人生价值。
【设计意图】援引模范人物事迹,展现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开宗明义地提出本课的学习任务,有助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环节一:情境分析—正确理解“价值”的哲学内涵教师活动:现在我们要去森林里进行野外生存挑战,每名同学可以带三件物品,说说你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自由表达想法并给出理由。
教师总结:我们在挑选对自己有用的物品,也就是有价值的物品。
这些物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的属性及功能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对主体都具有积极意义,这就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表现。
高中政治必修四:价值与价值观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四:价值与价值观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38a6095f0e7cd18425364d.png)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理解人的价值及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3、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而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评价一个人主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比较,提高学生比较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对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感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比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理解人不同于动物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人只有通过创造价值,通过劳动和奉献才能更好满足人的需求,从而实现人的价值;培养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难点:价值的含义;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的区别;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学生自主学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四、教学过程学生齐声朗读:如果要问一年的价值,请问高考落榜的学生;如果要问一月的价值,请问早产儿的妈妈;如果要问一周的价值,请问《周刊杂志》的编辑;如果要问一日的价值,请问航天飞行员;如果要问一小时的价值,请问等待见面的情侣;如果要问一分钟的价值,请问错过火车的乘客;【导入】司马迁说过的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熙熙攘攘的人皆为利益而来来往往,这是对人为什么要活着的一种回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诗人臧克家也曾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和价值?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目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共同学习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讲授新课】教师:生活中,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价值,你们能举例吗?学生:粮食、蔬菜满足人们营养需要——营养价值阳光、空气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生存价值文学、作品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精神价值道德、情操提高人们精神境界——道德价值教师:想一想这些东西有何共性?学生:能从不同方面满足人的需要教师:这就是我们哲学上讲的价值(一)人的价值1、价值的含义哲学上的价值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6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6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a8ca9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6.png)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6课第一框《价
值与价值观》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6课第一框《价值与价
值观》优质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了价值与价值观。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价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人的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人的价值。
2.理解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3.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相信学习本课关于价值和价值观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学精神
探究人的价值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公共参与
根据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设计人生规划,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6章第1节价值与价值观 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6章第1节价值与价值观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38882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e.png)
6.1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学科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对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通过对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帮助学生增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从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学习目标◆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议题设置总议题:为什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议题:1.怎样认识人的价值?2.如何认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如何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难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六)教学过程1、习语诵读——导入新课①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
我曾经讲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②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③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高中政治《价值与价值观》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价值与价值观》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89cf682c915f804d2b16c114.png)
价值与价值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价值的含义(2)人的价值内容和评价(3)价值观的含义理解:(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能力目标(1)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对社会做出贡献,树立为他人为社会创造财富,回报社会的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1、人的价值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三、教学手段: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新课教学(一)人的价值1.价值含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理解这一概念应把握以下两点:(1)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2)价值是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二)人的价值(1)含义: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
人的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即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人的社会价值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人的自我价值(2)评价(由学生讨论)——人生的价值是贡献还是索取?既然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而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贡献,而非索取。
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2.1价值与价值观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2.1价值与价值观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4264fa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a.png)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例如:“你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在你看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2. 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使其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具有正确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生动案例、热点话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
3. 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价值观素养。
(五)作业小结
1. 教师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价值观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3. 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和成长。通过作业小结,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价值观素养。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在面临价值选择时能够坚定信念,作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决策。
3.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提高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2.1价值与价值观优秀教学案例
12.1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12.1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8782bd6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1.png)
从认知发展角度来看,高二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理论。然而,在价值观念方面,他们仍处于形成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正确的引导。
5.观看一部反映价值观冲突的电影或纪录片,如《我不是药神》、《中国式家长》等,并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影评。影评中需包括对影片中不同价值观的分析,以及这些价值观对自己和社会的影响。
作业布置时,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1.作业要注重质量而非数量,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
2.作业完成后,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共同提高。
4.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价值与价值观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二、学情分析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介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正确的价值观:阐述正确的价值观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一致的正确价值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你认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价值观念?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12.1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12.1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
![12.1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16eccd3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e.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价值与价值观”的教学中,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价值的概念,掌握价值的内涵与外延,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价值,如物质价值、精神价值、道德价值等。
2.了解价值观的概念,明白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过程,认识到价值观对个人行为、社会风气和国家发展的影响。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总结。
1.回顾重点:引导学生回顾价值、价值观的概念、形成与发展、作用等核心知识点。
2.归纳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强调价值观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6.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2.价值观的概念:阐述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认识和评价标准,是指导行为的内在准则。
3.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介绍价值观的形成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随着个体成长和社会变迁而不断发展。
4.价值观的作用:讲解价值观对个人行为选择、社会风气塑造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
5.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价值与价值观的理解,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6.1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6.1价值与价值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7be32a910ef12d2bf9e7cb.png)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核心素养达成】政治认同:通过对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理解价值观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人的价值的特点以及对人的价值的评价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优势及培育【教学难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受,导入新课2019年底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湖北省武汉市爆发,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坚决要打赢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疫情防控中涌现了一批功勋模范人物,为了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下列人士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1、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2、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首先,会给学生播放一段短视频,来一起致敬英雄。
通过致敬英雄,让学生学习英雄的精神,体会英雄价值观的树立和价值的实现,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价值与价值观。
二、讲授新课,感受新知在这一部分是围绕走近疫情,学习抗疫精神展开的,所以设置了一个总议题为:学习抗疫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议题一:通过关注防疫物品,引出价值的含义课件上给学生播放一组防疫物品的图片,其中有口罩、消毒水和防护服。
然后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这些物品是否有价值?为什么?你能由此总结出价值的含义吗?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找学生起来回答总结。
学生回答完之后老师总结讲解价值的含义。
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注意是积极功能,而且要满足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两个方面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4《价值与价值观》教案High school politics compulsory 4 "values and values" teaching plan编订:JinTai College高中政治必修4《价值与价值观》教案前言: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教学重难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过程一、人的价值1、哲学上的价值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有价值的事物。
粮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满足人们穿、住需要的属性;书籍、艺术等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
这些具体事物对人来说具有什么共性?(这些事物对人都有积极意义,这些事物都能以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是哲学所要研究的价值范畴。
哲学上所说的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人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哲学上的价值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因此哲学上的价值与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西红柿原来是南美洲森林里的野生植物。
后来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欧洲种植,进而发现它能食用,对人来说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西红柿是否天生就有价值?(西红柿如果生长在野外而不被人所发现,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是没有价值的。
价值是一种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主体的需要与事物的属性和功能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2、人的价值既然哲学上所说的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那么人的价值就是人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物的价值的特点在于事物能够以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来满足人的需要,但事物自身没有需要,物的价值具有单向性。
一个农民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一个医生的价值在于救死扶伤,为病人解除痛苦;一个老师的价值在于通过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造就人才。
工人、农民、医生和老师在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的同时,自身有没有需要?什么需要?(最起码要求社会尊重他们的劳动,给于他们劳动以一定的报酬。
)人的价值的特点在于创造价值,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人自身也有需要,人的价值是双向性的。
因此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社会价值(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人的自我价值(索取)。
为什么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方面的内容,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标准像”是美国著名画家斯图亚特早年画的,它几乎张挂于美国的千家万户。
斯图亚特一生中画过许多华盛顿的肖像,其中他最满意的一幅在一块画布上只画了华盛顿的一个头的作品。
有人挑剔地指出为什么不画全衣服,斯图亚特回答道:“人的价值不在衣着上。
”华盛顿的价值不在衣着上,那在哪里呢?(华盛顿作为美国的国父,为美国的独立和建国作出了贡献,实现了社会价值。
华盛顿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别人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华盛顿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
人通过创造价值实现了社会价值。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和世界水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因此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同志不畏艰险,敢为人先,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
国家授予杨利伟同志“航天英雄”荣誉称号。
国家为什么要给于袁隆平和杨利伟以奖励?(袁隆平、杨利伟已经为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国家给于袁隆平和杨利伟以奖励是对他们的肯定和满足。
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要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人通过享受价值实现了自我价值。
)3、人的价值的评价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我们究竟以哪方面去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而非索取了多少,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为什么要把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社会价值作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标准?(当贡献为零——社会不可能存在;当贡献 = 索取——社会停止不前;当贡献〈索取——社会萎缩退化;当贡献〉索取——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同志不幸因公殉职。
不久后,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全国妇女联发出通知,授予任长霞同志全国优秀公安干警、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有些人认为社会对他的人生价值的承认来得太迟了。
荣誉和一个人宝贵的生命比较起来,显然后者更可贵。
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观点?(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是活者还是死了。
任长霞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保一方百姓平安,在贡献中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在她牺牲后社会对她的无私奉献给予承认,这恰恰是对任长霞同志人生价值的最充分的肯定。
)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及其作用什么是价值观呢?(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婚姻问题的认识不同。
在古代人们认为子女的婚姻应该由父母做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时的这种认识受到什么观念的影响?(这是受封建社会三纲五常、愚孝观念的影响。
)在现代人们认为男女婚姻自由,受国家法律保护,现在的这种认识受到什么观念的影响?(这是受新社会提倡的人人平等观念的影响。
)人们的认识受什么支配?(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树木有多方面的价值——涵养水源的价值;产生氧气的价值;鸟类栖息地的价值;生产纸浆的价值;制造家具的价值。
树木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生态价值。
对于这些价值,人们会作出不同的选择。
有人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其结果如何?(会使得森林覆盖率下降,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有人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兼顾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其结果如何?(资源得到了保护和再生,经济获得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导致不同选择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问题。
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丛飞,一名普通的青年歌手。
8年间,为助残、助学、赈灾义演达300多场,资助178个贫困孩子,捐献300多万元帮困扶弱。
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家挤在58平方米的简陋小屋。
身患晚期胃癌,却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
20xx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卖官受贿被依法查处。
该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最大卖官案。
马德在其任职过程中,收受17人的贿赂共计600余万元。
此人生活腐化,小姐给他捏一次脚就给20万元。
丛飞和马德的人生价值观有何不同?(丛飞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马德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个人的安逸和享受。
)丛飞和马德的人生道路有何不同?(丛飞选择了帮困扶弱,马德选择了贪污腐化。
)丛飞和马德的不同价值观与他们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之间有何关系?(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丛飞的人生价值观使丛飞选择了公义,马德的人生价值观使马德选择了私利。
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和私利、生与死的冲突时作出的不同选择。
)2、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要发挥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作用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有拜金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小团体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
我们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即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三峡工程涉及上百万居民动迁,要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故土,对于许多居民来说恋恋不舍。
但三峡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绝大多数居民着眼于大局,服从国家调配安排,做到了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集体主义价值观不排斥个人利益,而是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人认为三峡绝大多数居民顾全大局,坚持集体主义就应该放弃个人利益,否则就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个人的正当利益不等同与个人主义,个人的正当利益是指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
而个人主义是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
)高中教学计划小泰推荐各科教学设计:高中教学计划小泰推荐各科教学设计:--------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