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判断法律考点:法律关系
国考行测题型及题量

行测题型有多少道,题型的种类又有几种?想了解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国考行测题型及题量”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 !国考行测题型及题量2021 国考行测题型及题量:省级为 135 道题,常识判断 20 题,言语理解 40 题,数量关系 15 题,判断推理 40 题,资料分析 20 题。
地市级为 130 道题,常识判断 20 题,言语理解 40 题,数量关系 10 题,判断推理 40 题,资料分析 20 题。
拓展阅读:国考行测考点分布1、常识判断1.近两年时政考点的占比显著提升。
国考大纲中写明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大纲把政治放在了首位,所以大家复习常识可以多在时政方面下功夫。
2.法律考点地市级占比高。
宪法、刑法、民法考查频率高,新法也要关注。
3.常识主要的考查内容还有人文、科技、地理、物化生。
4.经济、历史、生活常识占比小。
2、言语理解1.言语理解考查题型主要有逻辑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篇章阅读 (副省级考查)。
2.副省级比地市级多了 10 道篇章阅读题,少了 5 道逻辑填空题,总体难度比地市级高一点。
3.片段阅读中心理解和细节判断是必考点。
主要考查考生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的态度、意图,以及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的能力。
4.语句表达的语句填空、下文推断、语句排序是必考点。
做题时注意把握句子前后的逻辑和语境关系。
5.逻辑填空包括成语填空、实词填空、虚词填空、混搭填空。
主要以实词和成语的辨析为主, 16 至 20 年国考(地市)都没有出现虚词的辨析。
6.言语理解文体以议论文为主,说明文较少 ;3、数量关系1.副省级比地市级多 5 道题。
2.工程问题、经济利润问题、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几何问题、和差倍比问题、行程问题、最值问题考查较多,是高频考点。
尤其工程、排列组合、和差倍比、经济利润是近几年必考考点。
行测蒙题技巧口诀

行测蒙题技巧口诀1、蒙法律常识题,就找绝对的在行测常识题之中,法律常识不仅经常出现,而且难度还不低,总是让我们模棱两可。
这类题目想要蒙对答案,也是要关注答案选项,而非题目本身。
具体来说,只要确认了题目考点就是法律科学知识,我们就可以轻易回去看看答案选项了。
这时候,我们须要特别注意的就是,答案选项之中是不是使用一些很绝对的用词,就比如说:严禁、必须、严禁、但凡、只有、所有……的用词,同时融合自己的心智,想一想是不是很片面、很绝对、很不合逻辑。
只要这2点都合乎,这个答案选项的观点,通常情况下都会就是错误的。
相反,如果看到答案选项之中,出现了可能、可以、正常情况下、一般来说……的相对比较模糊的用词,反而这个答案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2、塞答案相近的题目,就打听矛盾的很多时候,我们单看答案选项就会发现,答案选项之间会存在一些矛盾的'地方。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4个答案选择之中,有2个答案选项自相矛盾。
遇到了答案相近却又自相矛盾的答案,我们就可以确定其他那2个“靠近纷争”的答案选项,把仅有的一点时间用以分析剩那2个自相矛盾的答案选项了。
拓展阅读:行测答题技巧1、数量关系部分:考核的规律每年变化不是非常大,只不过每年难度在减少。
数字推理小说常牵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幂次数列于、质数数列等,数学运算主要就是对应用题的分析,实地考察学生的认知、把握住事物间定量关系和化解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
2、判断推理部分:图形重组为难点,结论型试题为核心。
图形推理涉及的类型有一组图形、图形类比、九宫图形、图形的重组3、言语认知与抒发:主旨题定输赢。
4、资料分析部分:资料分析部分各年之间的差别不大,资料分析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图形材料、表格材料这三大类,考生按常规思路准备即可。
5、常识推论部分:娴熟的掌控试题特点就是唯一方法。
秉持在规范的题型框架下去练各种题型,通过同等的大量的训练回去培育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反应特点,最终在考试极高的强度下快速的辨别出来适当题型和它们的技巧,努力做到最小胜算。
2015国考行测暑期每日一练常识判断:法律常识考点储备

2015国考行测暑期每日一练常识判断:法律常识考点储备一、宪法1.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家性质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确认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3.政体政体,亦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即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按照一定的原则具体组成,并代表国家系统地行使权力的国家政权机关体系。
《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3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这些规定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4.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它通常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个人。
《宪法》第33条第1款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具有我国国籍是成为我国公民的唯一资格条件。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5)监督权;(6)社会经济文化权利;(7)特定主体的权利保护。
5.国家权力机关(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又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每届任期五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
如果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或者有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大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类:①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②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③最高国家机关领导人的任免权;④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⑤最高监督权;⑥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行测考点总结

行测考点总结行测考点是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各个知识点和考察内容。
行测考点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五大类内容。
下面将对这五大类内容进行总结介绍。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具体考点包括语句填空、词语解释、近义词辨析、语句排序、逻辑填空、语义理解、修辞语言、修辞手法等。
这部分考察内容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语句的意思,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够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二、判断推理判断推理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具体考点包括命题作对、判断推理、逻辑填空、图形推理等。
这部分考察内容要求考生能够从给定的信息中进行推理判断,判断命题的真伪,理解问题的逻辑关系。
三、数量关系数量关系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数理统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具体考点包括数字规律、数字推理、图表分析、比例推理、时间与空间问题等。
这部分考察内容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规则,进行数字推理和数据分析。
四、资料分析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具体考点包括表格分析、图表分析、文章分析、材料分析、数据分析等。
这部分考察内容要求考生能够迅速理解和整理给定的大量信息,从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五、常识判断常识判断主要考察考生的一般知识和社会常识。
具体考点包括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科学知识、社会现象等。
这部分考察内容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综合知识素养,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常识性判断和应用。
总结来说,行测考点涵盖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五个方面,对考生的语言文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常识积累能力进行全面的考察。
考生在备考行测时,要注重对每个考点的理解和掌握,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提升自己的答题水平。
同时,还要进行广泛的知识积累和复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公务员行测考试的重点

公务员行测考试的重点公务员行测考试的重点公务员行测考试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主要包括语句排序、中心理解和标题拟写等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语言理解及表达和思维敏捷度。
2.数量关系:主要考察数据关系的分析、运算和推理,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等。
3.判断推理:主要考察根据事物表面特征、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因果关系做出合理的判断或推理的能力,题型包括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加强型和削弱型等逻辑推理题。
4.资料分析:主要考察对文字、数字、图表等统计性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能力。
5.常识判断:主要考察的是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行测考试还包括部分客观题,如定义判断、类比推理等,这些题型的难度相对较低,考察的是考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总的来说,公务员行测考试的重点在于考察考生的语言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等能力,以及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这些方面的练习和提高。
公务员行测考查什么公务员行测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考察题型丰富,主要包括语句表达、片段阅读等方式,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及表达能力。
2.数量关系:主要考察数据关系的运算,题型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
3.判断推理:主要考察根据图形、文字等形式对成语、定义、推理等的理解及逻辑思维能力。
包括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等。
4.常识应用: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学科知识,旨在考查应试者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
5.资料分析:这部分通常会提供一些带有表格数字等类型的资料,通过计算分析来考查应试者对统计口径、计算公式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行测考试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内容涵盖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等诸多方面,对应不同的题型和难度。
公务员行测考试的分数计算公务员行测考试的分数计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答题数量登记:在考试结束前,会按照登记的答题数量进行统一公布。
行测考试常识判断备考应试技巧

行测考试常识判断备考应试技巧常识判断备考技巧:一、法律部分法理学、宪法、刑法、行政法和民法是复习的重点,而且还可对一年内新颁布或者实施的法律有所了解。
观察近些年的国考真题,法律一般会有2道左右,从以前单纯的或者用案例的形式考察知识点,到如今更“含蓄”、更“复古”的考察,不仅要求应试者能选对答案,还需要有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
二、时政部分建议大家多关注最近半年内的国家新闻,不仅是纯政治性的理论,还包括民生等社会热点现象。
比如即将建立的低收入家庭核对机制、改进干部作风、雾霾天气、医患纠纷、事业单位人员改革等热点新闻。
三、历史部分绝对不是要求考生通读史书,但还是要对一些最基本的历史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
比如说重大历史事件、帝王的名号、朝代的顺序和历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同时也包括历史事件发生的大致时间和内容。
四、其余部分相对来说,知识点会更多更杂,所以考生可在备考期间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看看新闻、报纸、杂志等,也可多关注一些答题类节目,既积累理论知识,也积攒生活经验,在考试时能更游刃有余。
常识判断应试技巧:一、仔细审题应试者需将题干看清楚,以理解题意。
选择答案时,必须将题干与选项联系起来思考,选择哪个选项要根据其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而不是根据选项本身的含义是否正确。
否则容易风马牛不相及,明明会但是却选错了,丢分非常冤枉。
二、排除干扰选项由于在四个选项中,干扰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似真性,因此,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将其排除,以防受其诱导而错选。
广大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切不可落入命题人的设错圈套。
三、注意题意要求在四个选项中,有时会出现含义不正确的选项,但应试者不能见此就盲目排除。
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的是选择含义正确的选项还是含义不正确的选项,有时就是要求应试者选择含义不正确选项。
四、运用淘汰法做题当应试者对某道题不知该选哪一项时,不妨将四个选项分成两类,一类是含义相近的,一类是含义特殊的。
在选择时,可将含义相近的三个选项排除,即淘汰,留下含义特殊的一项,即所要的选项。
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考试卷《常识判断》(最新版)答题技巧_19

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考试卷《常识判断》(最新版)答题技巧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xx 题 (每空xx 分,共xx 分) 1、单选题下列作品与作者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_____A: 《梦溪笔谈》——沈括B: 《水经注》——徐霞客C: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D: 《步辇图》——阎立本2、单选题某机关发文给一个下级机关,同意其启用新的印章,这体现了公文的_____。
A: 传达、贯彻和执行作用B: 指挥、部署和商洽作用C: 请示、报告和答复作用D: 交流、沟通和凭证作用3、单选题下列选项所描述的对象,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 _____A: 挥毫掣电,随手万变B: 池墨谈飞云,紫毫挥广字C: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D: 倪倪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4、单选题影响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有_____。
①企业生产排放物②气压③风力④车辆、船舶、飞机尾气⑤居民生活取暖、垃圾焚烧⑥地形地貌A: ①④⑤B: ①②④⑤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⑥5、单选题下列关于世界语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
A: 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都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B: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C: 阿拉伯话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中通用D: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1、单选题下列作品与作者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_____A: 《梦溪笔谈》——沈括B: 《水经注》——徐霞客C: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D: 《步辇图》——阎立本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故本题答案选B。
2、单选题某机关发文给一个下级机关,同意其启用新的印章,这体现了公文的_____。
A: 传达、贯彻和执行作用B: 指挥、部署和商洽作用C: 请示、报告和答复作用D: 交流、沟通和凭证作用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法律常识)模拟试卷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法律常识)模拟试卷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B.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C.矿藏、水流、海域、森林专属于国家所有D.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正确答案:C解析:《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A、B、D正确。
《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因此C是错误的,应选。
知识模块:法律常识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机关中( )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A.全国人大常委会B.省级人大C.省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宪法》第89条规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知识模块:法律常识3.根据《选举法》,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 )产生。
A.上级任命B.下级委派C.直接选举D.间接选举正确答案:D解析:《选举法》第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知识模块:法律常识4.下列主体中,依照我国选举法不列人选民名单的是( )。
A.精神病患者B.吸毒者C.老年人D.被刑事拘留者正确答案:A解析:《选举法》第26条第2款规定,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人选民名单。
知识模块:法律常识5.某省人大为了整治校园环境依法制定了《某省整治校园环境条例》,后来由于一起案件,有关部门经审查发现该条例与教育部的某一个有效的规章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行测常识判断法律知识考点汇总

行测常识判断法律知识考点汇总在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的法律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法律知识涉及面广,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多个领域。
下面为大家汇总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考点。
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以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纳税等义务。
3、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
二、民法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1、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
2、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需要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3、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所有权是对物的完全支配权。
用益物权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
担保物权有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4、债权,包括合同之债、侵权之债、无因管理之债和不当得利之债。
5、婚姻家庭,如结婚的条件、夫妻财产制度、离婚的相关规定等。
6、继承,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三、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1、犯罪构成,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2、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
3、故意犯罪的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4、刑罚的种类,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常识判断法律常识.doc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常识判断-法律常识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
(二)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1)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和内容(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
(2)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和,包括事件和行为。
(三)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的约束力,包括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具有的一种普遍性约束力。
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是指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逮捕证等所具有的对具体的人和事的特定约束力。
(1)效力层次: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根据制定主体不同,效力等级为: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
(2)效力范围:①属人主义:即凡是本国公民,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均受本国法的约束,而对外国人一律不适用。
②属地主义:即凡在本国管辖区域内的任何人,不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均受本国法约束。
在本国辖区以外的任何人,均不适用。
(四)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所产生的应由相关主体承担的具有法定强制性的不利后果。
(1)法律责任构成要件:①责任主体;②过错;③违法行为;④损害事实;⑤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2)法律责任的分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国家赔偿责任和违宪责任。
(3)法律责任的免除:是指由于出现法定的条件,法律责任被部分或全部免除。
我国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时效免责;②自首或立功;③不起诉和协议免责;④因履行不能而免责。
(4)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制裁、补救和强制。
二、宪法宪法是确立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与政策,调整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基本关系的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公务员中的行测常见考点梳理

公务员中的行测常见考点梳理公务员考试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
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一环。
行测主要通过考察考生的文化素质、逻辑推理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来评估其综合素质。
本文将梳理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常见考点,供考生参考。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 同义词辨析在公务员行测中,同义词辨析常作为一道选择题出现。
考生需根据句子语境及词义理解,选择与所给词语意思相近的选项。
2. 反义词辨析与同义词辨析类似,反义词辨析要求考生根据句子语境及词义理解选择与所给词语意思相反的选项。
3. 词语关系考察考生对词语之间关系的理解,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等。
考生需根据句子语境判断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4. 修辞手法考察考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辨析,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考生需根据句子的表达方式判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二、数量推理1. 比例与比率考察考生对比例与比率关系的理解和计算。
考生需了解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计算未知比例或比率。
2. 百分数与小数考察考生对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换及其应用。
考生需掌握百分数与小数的互相转换方法及在计算中的应用。
3. 四则运算考察考生对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的能力。
考生需灵活运用四则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三、常识判断1. 社会与文化知识涉及社会文化领域的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
考生需掌握基本的社会与文化知识,以便能够正确判断相关问题。
2. 科学与技术知识涉及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
考生需了解基础的科学与技术知识,以便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 健康与安全知识涉及健康与安全领域的知识,包括饮食、运动、安全教育等。
考生需了解健康与安全相关知识,以便能够正确判断与该领域相关的问题。
四、逻辑推理1. 排序与编排考察考生根据一定规则对事物进行排序与编排的能力。
考生需根据所给条件确定排序规则,进而对事物进行合理排列。
省考行测复习法律关系考点

省考行测复习法律关系考点中国公务员正规统一都叫国家公务员,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是国家公务员,具体才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地方国家公务员。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省考行测复习法律关系考点,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省考行测复习法律关系考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纷纭复杂,包罗万千。
有甜蜜的恋爱关系、纯真的朋友关系、诚实的买卖关系、和谐的夫妻关系等等,那么这么多社会关系中哪一类属于法律关系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法律相干考点---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剂社会关系进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益与义务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特点第一: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条件的社会关系。
判定某一社会关系是否属于法律关系,条件是看有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存在,例如恋爱关系就没有相对应的法律规范,而夫妻关系就有相对应的婚姻法规范存在。
第二:法律关系的内容是人们之间的权益和义务。
恋爱关系下没有法律上的权益义务存在,而夫妻关系存在着法律上的权益义务,如夫妻双方的同居权益、虔诚义务等等第三:法律关系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行。
法律关系以法律规范的存在为条件,而法律规范的保证手段最主要靠国家强制力,因此基于法律规范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必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法律关系客体三个要素组成。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即依法享有权益和承当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
法律关系内容是权益和义务。
权益是任意的,可以享有或舍弃,但义务是强制的,义务必须实行;权益和义务又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权益和义务在某种条件下有同一性,例如劳动权和受教育权;另外,在法律关系中,权益和义务相比较的话,权益是本位的、第一位的。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益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动、智力成果、人身利益。
例题分析:下列关于法律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A.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为条件的社会关系B.法律关系最主要的保证气力是国家强制力C.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组成D.国家也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答案】BCD。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的复习指导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定的复习指导行测一样指行政职业能力。
行政职业能力是国家机关单位提拔公务员职业必考的一门课程,在全国各地考生中享有非常高的名誉。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常识判定的复习指导,期望对您有所帮助!公务员行测复习常识判定的复习指导“常识判定”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五大部分之一。
与其他四部分相比,常识判定更具有其自身的特别性。
它重点在于考察考生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知识的积存。
如果说数量关系﹑判定推理﹑言语知道﹑资料分析这四部分还可以系统归纳出各个知识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备考的话,那么常识判定这部分则显得并没有那么强的实战操作性。
常识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重点在于考察应试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判定的基本能力。
认真分析以往多年的试题,我们确切可以清楚的看到这部分考察知识面非常广泛,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近,从国内到国际,从经济到政治,从法律到道义等等。
因此这部分题目好像令人无所适从,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只能望题兴叹。
其实并非如此,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面对常识判定的时候就毫无办法可言,我们完全也能够从历年考试中总结出一些所谓的规律。
常识部分整体来说方法性﹑技能性不强,主要是知识性的考核,所以更应当从具体的知识积存去下工夫。
下面就法律常识和政治常识部分的命题特点﹑命题方法和复习技能做扼要介绍。
1. 法律常识触及法理学﹑宪法﹑行政学﹑刑法﹑民法﹑民事诉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公务员法等,其中以根本大法——宪法和法律热门——行政法所占比重最高。
主要考核一些应知应会的问题,以测查相干法律的一些根本性规定为主,基本不触及专业法学理论问题。
而且以单项挑选为唯独题型,所以主要是点的考核,而不是面的考核。
对于法律常识部分,更应当注意法与法之间的联系,注意结合试题加强法律知识的灵活运用,注意对如物权法﹑公务员法等新生法律法规的关注和知道。
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类高频考点汇总

中公教育2014年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类高频考点汇总公务员常识判断是历年公务员让考生最头疼的模块,因为其考点包含内容繁杂,考生在备考中往往难以把握重点。
其中主要考查考生对国情社情的了解以及综合管理基本素质,其题型涉及时政,法律,经济,管理,科技,人文等方面。
而其中法律模块主要考查考生对法律常识的运用能力,主要是基本法律和新颁布法律为考查重点。
一、宪政类法律宪法:1. 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
2. 选举制度。
(其中了解选举的平等性及普遍性;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由选区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和设区市级人大代表,分别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选举的程序;港澳台人大代表的产生)。
3.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村委会和居委会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而非基层政权,其与基层政府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非领导关系。
4. 民族区域自治机关:人大和政府。
5. 公民基本权利中要注意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和休息权的主体;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
6. 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言论表决免责权、质询权、人身受特别保护权。
7. 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主席对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负责,但不报告工作。
行政法:1. 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2. 行政派出机关也属于行政机关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派出机关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但是如获法律授权则具备资格。
3. 行政处罚种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营业执照和许可证,行政拘留。
其中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4. 行政处罚管辖: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政府。
5.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公安机关罚款200 0元的)等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可以自行参加也可以委托1至2人代理。
6. 国家赔偿的计算标准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
司考卷四知识点总结

司考卷四知识点总结一、行政法律关系1、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组织和个人、法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
它的特点是:(1)特殊性:行政法律关系是特殊的法律关系,是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一种关系。
(2)强制性: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行政机关的权力是通过强制手段实现的。
(3)不平等性: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法律关系,行政机关拥有较大的权力优势。
2、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1)行政主体:执行行政法律规范的主体,一般是行政机关。
(2)客体:行政行为的对象,可以是个人、法人、行政组织等。
(3)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行政法律规范,包括行政法律规范规定的权力、义务、权限等。
3、行政法律关系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行政法律关系可以分为具体行政法律关系和抽象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等。
4、行政法律关系的解决方式行政法律关系的解决方式有行政行为的变更和撤销、行政行为的诉讼解决等。
二、行政行为1、行政行为的概念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对特定的个人、法人或者事物所作出的具体表现意志、具有外部效应、适用衡平利益原则和公平原则的行为。
2、行政行为的特征(1)行政机关的特性: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一种方式。
(2)具有外部效应:行政行为对特定的个人、法人或者事物产生直接的影响。
(3)适用公平原则和衡平利益原则:行政行为一般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和利益平衡原则。
3、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的效力分为效力之力和效力之效。
力和效力之效。
行政行为的效力类似于合同的效力,但是它更具有强制性和优先性。
4、行政行为的种类根据不同的角度,行政行为可以分为授权行政行为、处分行政行为、管理行为、政策行为等。
5、行政行为的成立行政行为成立的条件包括合法性、真实性、真实性、公正性、适当的审查和检测。
6、行政行为的变更和撤销行政行为的变更和撤销是指行政机关在成立后,通过程序或效果的变化,对原行政行为进行调整或废止。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题型解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题型解析公务员考试是许多人追求稳定职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常识判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一题型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对考生的综合知识储备和分析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常识判断题型通常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干内容简洁明了,选项设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既可能是基础性的常识,也可能是较为前沿或冷门的知识。
政治常识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职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
例如,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的内涵和运作方式要有清晰的认识。
同时,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策动态,也是应对政治常识题的关键。
经济常识涵盖了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产业经济等多个方面。
考生需要掌握常见的经济术语,如 GDP、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的含义和作用。
对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企业的经营管理、国际贸易等知识也应有所了解。
例如,通过分析某个国家的经济数据,判断其经济发展趋势,或者理解某项经济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法律常识是常识判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部门。
考生不仅要熟悉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还要能够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实际问题。
比如,判断某个具体行为是否构成违法犯罪,或者了解公民在法律框架下的权利和义务。
历史常识考查范围广泛,从古代史到近现代史,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考生需要对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朝代的兴衰等有清晰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了解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近代的辛亥革命,以及世界历史中的工业革命等重要历史节点。
文化常识涉及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领域。
考生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诗词歌赋、传统节日等。
同时,对于世界各国的文化特色和经典作品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比如,能辨别不同朝代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或者知道某些外国文化符号的含义。
2024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行政执法类)

2024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行政执法类)(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下列关于我国法律效力等级的一般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法优于特别法B.新法优于旧法C.普通法优于根本法D.下位法优于上位法【答案】:B2.某市甲区卫生局委托该区内某商场对在该商场内随地吐痰的人处以罚款。
如该商场某次罚款违法,则负责赔偿的机关是()。
A.该商场B.该商场的上级单位C.市卫生局D.甲区卫生局【答案】:D3.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而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都是以多少亿元人民币来计算的,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大量印制人民币来增加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呢?()A.国家发行多少人民币是有规定的B.这样做会挫伤劳动人民的积极性C.印制货币的技术力量达不到D.多少亿元是国民生产总值的货币体现,增加发行人民币只会引起通货膨胀,而不会增加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答案】:D4.从运行原则上看,社会政策是政府向公民提供社会服务的政策,其秉承了()原则。
1/ 13A.非商业化B.个体性C.商业化D.公共性【答案】:A5.下面关于我国能源说法正确是()。
A.我国目前是全球能源第一消耗国B.我国人均能源拥有量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C.我国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石油占主导地位D.我国的水资源极为丰富,已查明可开发的水能居全球首位【答案】:D6.下列塑料制品中,能够作为食物容器放入微波炉中加热的是()。
A.聚苯乙烯(PS)B.聚乙烯(PC.聚丙烯(PP)【答案】:D7.()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因其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故可称作是书法史上的一个独创。
A.行楷B.赵体C.狂草D.瘦金体【答案】:D8.下列词语中不能用于开头的是:A.为盼B.鉴于C.按照D.根据【答案】:A9.党的根本宗旨是()。
2/ 13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毫不利己,专门利人D.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答案】:B10.甲与乙订立了合同,约定由丙向甲履行债务,现丙履行的行为不符合合同的约定,甲有权请求()。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法律常识)模拟试卷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法律常识)模拟试卷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法的指引作用针对的是( )。
A.本人的行为B.他人的行为C.一般人的行为D.违法者的行为正确答案:A解析: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它涉及的对象主要是指本人的行为。
法的评价作用针对的是他人的行为;法的教育作用针对的是一般人的行为:法的强制作用针对的是违法者的行为。
知识模块:法律常识2.波洛克说过:“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下列可以代替此话的名言是( )。
A.法不阿贵,绳不绕曲B.任何人都不能充当自己案件的法官C.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D.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正确答案:A解析:“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意思是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
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任何人都不能充当自己案件的法官”体现的是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句话表明权利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在结构上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是说法官与法律的关系。
故本题答案选A。
知识模块:法律常识3.“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句话体现了程序正义,即裁判结论要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裁判者必须确保判决符合公正、正义的要求。
下列说法违背了程序正义的是( )。
A.刑事案件的判处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B.罚款应当由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收缴C.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应当回避D.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讯问、质证并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依据正确答案:B解析:我国《行政处罚法》第46条规定,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
因此,B项说法违背了程序正义。
故本题答案选B。
知识模块:法律常识4.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下列哪个表述是正确的?( )A.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科学研究的自由B.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艺术创作的自由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出版著作的自由D.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正确答案:C解析: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行为可能性。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法律常识)模拟试卷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法律常识)模拟试卷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下列关于法律推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辩证推理和类比推理都属于实质推理B.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都采取三段论的推理模式C.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主要适用于判例法系国家D.类比推理在我国的司法活动中是被严格禁止的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法律常识2.“反对责任擅断和反对有害追溯”,体现的法律归责原则是( )。
A.因果联系原则B.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C.责任法定原则D.责任自负原则正确答案:C解析:责任法定原则是法治原则在归责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它否定责任擅断、非法责罚等没有法律根据的行为,强调“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还否定和摒弃对行为人不利的溯及既往,强调“法不溯及既往”,国家不能用今天的法律要求人们昨天的行为。
因此,答案为C。
知识模块:法律常识3.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对各部、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有权( )。
A.改变B.发回C.改变或撤销D.撤销正确答案:C解析:我国《宪法》第89条规定,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
故本题答案选C。
知识模块:法律常识4.依据我国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列哪个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A.特别行政区的立法不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B.不服特别行政区法院的判决,可以上诉至我国最高人民法院C.特别行政区可以自主决定外交、经济、财政等事项D.全国人大常委会可授权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正确答案:A解析: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但备案不影响该法律的生效。
因此A正确。
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故B错误。
它不享有国家主权;没有外交和国防方面的权力,故C 错误。
中央人民政府可授权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故D 项错误。
行测技巧三十规律10秒一题

行测技巧三十规律10秒一题常识判断1.如果选不正确的,那么在四个选项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找出一个选项与其他三个选项明显不同,该选项一般为正确答案。
2.如果选正确的,先找出一个选项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先排除该项,然后在其他三个选项间再进行横向比较,找出一个与另外两个不同,则这个与另外两个选项不同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3.涉及一些法律题目的时候,有一些选项的说法太绝对,例如出现“必须”“禁止”“所有”“只有”等词语一般情况下该说法错误。
而相反如果出现“可以”“一般”“可能”“正常情况下”等词语,一般情况下可以初步判断为正确选项。
4.有关历史事件的排序题可以采用首尾两端法进行判断(从头或从尾判断),即从这一串事件的头或尾进行分析判断,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无需对各事件的具体时间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甚至能大大提高命中率。
5.观察四个选项,并对选项进行横向比较。
如果出现两个选项的说法自相矛盾,则可以将其他选项排除,答案锁定在这两个自相矛盾的选项。
同时,被排除的选项则可以用来辅助解题。
6.有的常识只需读问题和选项就可以得出答案。
所以,读题顺序:问题(判断是否需要读题干)一题干一选项。
7.要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虽然有风险但正确率也是最高的。
8.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词进行联想,一般与信息词有关联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9.实在不会果断放弃,不要纠结。
言语理解与表达(一)选词填空1.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
2.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
3.选项中近义词辩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
4.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
5.成语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成语。
(二)片段阅读1.先读问题,再读题干。
2.细节判断题:先读选项,再回到原文对照:时态、数量、话题、概念、逻辑等方面的错误。
3.判断选项时,看主语是否符合题干的论述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常识判断法律考点: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理学中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学习各个部门法相关内容的基础,同时也是行测常识判断考试当中法律部分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为了方便大家对于法律关系的理解,对该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简单来说,我们人的行为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这一整个社会关系会受到各种规范的调整和约束,如道德、法律、宗教、政策等等。
那么,其中受到法律规范所调整这一部分社会关系,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法律关系。
例如:婚姻关系。
婚姻关系是夫妻之间的互负权利义务的家庭关系,受到《婚姻法》的调整,属于法律关系。
而与之相对应的恋爱关系就并不属于法律关系的范畴,因为我国是没有哪一部法是对恋爱的双方主体进行恋爱关系维持或解除的强制性调整规范的规定的。
以此类推,朋友关系、订婚关系以及同乡关系这些都不属于法律关系,没有相关法对其进行权利义务上的调整。
明确和理解法律关系的概念,有助于我们对于区分法律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这一类题型的解题。
因此,法律关系的概念有其重要性。
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法律关系这一知识点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我们对各个构成的种类进行识记型掌握。
也就是说,在考试当中一般以直接原文考察为主。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组成部分:
1.主体。
包括自然人、国家、法人、非法人组织。
首先,自然人,指的是自然出生,自然死亡的人。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是活人。
其次,法人,指的是法律拟制成为人的企业或组织,并非现实中的人。
法人代表才是人,是法人当中的自然人。
这四类主体都可以作为法律关系的参与者,是法律关系的主体。
2.内容。
包括权利和义务。
法律关系以权利和义务作为其主要内容。
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是不可分割的。
二者在总量上是相等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3.客体。
客体是法律关系中的内容,即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人身利益和精神财富。
三、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和现象。
法律事实根据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分为了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种。
其中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法律行为,比如婚姻登记,合同签订等。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法律事实,比如自然死亡、自然灾害等。
对于法律事实这一块知识点而言,其重点放在分类上,考试当中一般会给出一个案例,然后让大家判断案例中的关系属于的是法律事实中的哪一种。
在判断法律事实种类之前,我们要注意的是:该关系首先是不是一个法律关系,只有是法律关系,才会有接下来法律事实的划分。
【例题】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法律关系的是( )
A. 已订婚的小张和小杨之间的恋爱关系
B. 某女士与其非婚生子之间的母子关系
C. 原始社会成员之间的氏族血亲关系
D. 小刘和小李结拜形成的“盟兄弟”关系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AD不构成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C项原始社会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法律。
只有B项包含着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故本题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