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茎尖剥离与试管苗培养技术

合集下载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也受到各种病毒的威胁,其中普通马铃薯Y 病毒和葡萄叶病毒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尤为严重。

因此,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应运而生,成为解决马铃薯病毒问题的有效途径。

马铃薯脱毒技术主要应用于普通马铃薯Y病毒、葡萄叶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和马铃薯花叶病毒等病毒的控制。

试管苗快繁技术是指将受病毒侵染的母株去除外在病毒污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无病毒的试管苗,再进行大规模繁殖。

该技术有以下优点:一、保证马铃薯品种的纯度和优质性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去除试管苗体内外病毒,降低病毒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保证马铃薯品种的纯度和优质性。

二、促进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大规模繁殖马铃薯健康种苗,提高种薯产量和品质,促进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降低耕地污染和农业用药量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去除病毒,降低马铃薯的病害发生率,从而减少对土壤和水的污染,降低农业用药量,保护生态环境。

四、提高农民收益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一、选择底薯并进行消毒。

选用优质种薯作为材料,切割成小块,进行消毒处理,去除外在污染细菌。

二、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

采取组织培养技术,将马铃薯底薯比如去除病毒后得到的组织块,放在含有营养物质的试管中,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下培养,最终获得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

三、快速繁殖无病毒试管苗。

将无病毒马铃薯试管苗通过快繁技术进行扩繁,获得大量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再进行与土壤直接接触的育苗培育。

四、田间移栽。

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经过特殊处理后,移栽到田间进行培育,获得无病毒的马铃薯种质资源。

总之,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一项有效的马铃薯病毒控制技术,可以保证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纯度和优质性,为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和脱毒试管苗微繁研究进展

我国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和脱毒试管苗微繁研究进展
发现污染后最好请微生物研究人员作鉴定后对症下药为避免抗药性产生最好轮流使用抗生素如对杆菌而言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唑啉钠都有效在用抗生素处理后试管苗长足后尽快接种以防抗生素失效后细菌重新发作故用抗生素处理应每批接种使用抗同一种细菌的不同抗生素处理连续处理次后方可不经处理接入新培养基尤其是单独使用抑菌抗生素即只能杀死活跃分裂期细菌而对静止期细菌无效
(F
内 蒙 古农 业科 技
职教专辑
霉素类植物生长物质, 多数研究者采用 !"# , 且浓 度 在 $% $& ’ $% ($)* + , 的 居 多 , 少 数 人 采 用 $% &)* + , 或 -% $)* + ,. 笔者以 /0 1 2""$% -)* + , 1 3 4 5"$% -)* + , 1 !"# $% -)* + , 诱导 6 个生产 用种, 均获成功。 先将茎 -77& 年肖玉兰采用分阶段培养方案: 尖接种在分化培养基 8 /0 1 泛酸钙 ()* + , 1 肌醇 &$)* + , 1 !"$% 6)* + , 1 蔗 糖 (&* + , 1 琼 脂 3* + ,9, #$: 后转入茎尖生长培养基 8 /0 1 5"$% &)* + , 1 !"$% 6)* + , 1 2""$% $$()* + , 1 蔗 糖 (&* + , 1 琼脂 3* + , 9 ; 李静华等则采取先以 - + (/0 1 ;< "" -)* + , 1 (= 6 4 > 丁酯 $% &)* + , 1 ?@ -)* + , 培养, 泛绿后转入 - + (/0 1 A@ -)* + , 1 (= 6 4 > 丁酯 $% &)* + , 。茎尖成活率一般在 (6B ,成活 株中脱毒苗占 &$B 。 -% -% # 培养条件 液体培养的以 (- ’ (&C ,光 照 #$$$ ’ 6$$$DE 进行培养;固体培养的多采用 (&C 或上下浮动不超过 (C ,稍宽一点的范围是 -F ’ (&C 或 ($ ’ (&C 。 光照强度多为 ($$$DE 或以 ($$$DE 为中心上下浮动不超过 -$$$DE,也有严格 限定在 (&$$ ’ #$$$DE 的。光周期则多采用 -3G + :, 也有用 -(G + :, 少有用 -$G + : 的。 若以滤纸桥法 液体培养, 在光照强度 -$$$ ’ #$$$DE 、 光照 -3G + : 的条件下, 经 -($: 的培养, 茎尖即可长成小苗。 -77F 年李天然认为:马铃薯茎尖在 -$$DE 下培养 (F:,然后扩大为 ($$DE ,而在芽长到 -H) 左右时 必须扩大光量达 6$$$DE , 否则生长不好。 -% -% 6 病毒种类 依司怀军所述,马铃薯茎尖 培养 脱毒按 从易到 难的顺 序为: I,JK、 IK"、 IKL、 I"/ K、 IK/、 IKM、 IK0, 另有类病毒 I0@K: 较 IK0 更难脱去, 而很多实验证明有些病毒也可 (烟草花叶病毒) 侵入分生组织, 如 IKM、 均 @/K 可侵入茎尖, 所以顶端分生组织可以汰除病毒, 但 并不是所有的均可汰除,因而必须采用与热处理 结合的顶端分生组织培养方法, 先热处理母株, 然 后切取顶芽进行培养。二法相结合处理可除去部 分单用茎尖培养难以汰除的病毒。 /N,,NO 和 0PQHN ’ 0)RPG 以 ## ’ #SC 热处理 长根的茎 6( ’ &3: 后剥取 $% - ’ $% #)) 茎尖培养 去除了 F&B IKM 和 3(B IK0= 这一方法适用于以 未能完全脱除病毒的试管苗的再脱毒处理。其他 以块茎为处理对象的研究,恒温处理温度中间值 分别为 ##% &C = #S% &C = #FC , 在此范围内, 选择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一、引言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经济植物之一。

然而由于病毒的不断侵袭和疫病的流行,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繁殖健康无害的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已成为种植业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指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从马铃薯营养组织中培养出无菌结果愈伤组织,然后通过激素处理,使其分化成愈伤组织和根发生体,并再次通过激素培养,使其分化成幼苗。

经过快速繁殖和转移,只需数月就可以获得大量无菌试管苗。

1、原种资料筛选首先要去毒源,选择健康、无病毒的马铃薯株作为原种资料。

2、表型鉴定通过观察和检测,鉴定选定的原种资料是否存在病害。

3、进行消毒处理将所选的马铃薯根茎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原种资料无菌。

4、组织培养将原种资料营养组织分离出来,并进行无菌培养,培养至结果愈伤组织。

5、激素处理将结果愈伤组织分裂成愈伤组织和根发生体,经过激素处理,使愈伤组织分化成为幼苗。

6、快速繁殖和转移幼苗经过快速繁殖和转移,可以在数月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无菌试管苗。

1、高效快捷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无菌马铃薯苗,极大地提高了马铃薯繁殖的效率。

2、无病毒由于是无菌培养,可以避免病毒的传播和侵袭,从根本上解决了马铃薯病害的问题。

3、一致性强试管苗的形态、生长状态、品种、性状和同一生产人群下的分布均一。

4、推广灵活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需求进行灵活推广和应用。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成为解决马铃薯病害的重要手段。

同时,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创新,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将进一步提高繁殖效率和质量,并推动种植业的发展。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广大农民和经济发展所依靠的重要农业领域。

而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不断推进,马铃薯种植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

其中,病毒病是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开始探索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以下就从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定义、制备流程、优势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是指利用组织培养和生物学技术手段在无菌条件下,从被病毒污染的母株中取材,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一定数量无菌苗,最终培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健康幼苗。

二、制备流程1、材料准备选择健康的马铃薯作为原材料,对其进行外观检查和芽眼筛选。

同时还需准备有较高的生长潜力和再生能力,无菌培养必需的基本培养基、辅助培养基及添加适量激素和营养物质的诱导培养基等。

2、无菌处理将马铃薯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材料无菌化。

处理方法包括酒精消毒、盐酸消毒、滴定消毒等。

3、切瘤、分化在消毒的基础上,进行切瘤和分化处理,分离出芽鳖、块茎鳖、滋液鳖等预备试管苗材料。

4、根、茎、叶分离通过培养基的诱导,将原始材料中的根、茎、叶进行分离和再生,形成独立的无菌苗,以便进行大规模培养和繁殖。

5、无菌培养得到无菌苗后,进行无菌培养,增殖数量,以期达到无菌苗的快速繁殖和生长。

6、弱化适应繁殖的苗期过长、适应性不足,则会极大地限制试管苗的生长和繁殖。

为此,可以通过加强营养管理、控制温度环境以加强其适应能力。

三、优势及应用1、提高繁殖能力试管苗繁殖效率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繁殖出大量的健康马铃薯苗,提高其生产效益。

2、保证生产质量脱毒试管苗繁殖过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每批苗都具有相同的生长特征和品质,可以保证生产质量。

3、有效防控病害通过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病毒病等病害的传播,提高马铃薯的健康状态,减少生产损失。

4、推动可持续发展脱毒试管苗效益显著,有助于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和增加就业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组织培养技术概述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组织培养技术概述

化。马铃薯脱毒苗组织培养技术是防治病毒病的最 酸(NAA)、多效唑(PP333)、赤霉素(GA3)、矮壮素
有效措施。
(CCC)与激动素(KT)等。不同的生长调节剂以及不
1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原理
同的浓度配比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生长发育存在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是运用植物体内病毒分布 不同程度的影响。张梅,司怀军等研究表明,在培养
光照培养[8]。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3 马铃薯组培苗的继代增殖培养
首先,要培育与筛选好壮苗。合适的MS培养基
继代增殖培养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脱毒试管 有利于培育出健壮的组培苗。张丽芳等研究表明,在
料。选取较为幼嫩的侧芽及顶芽为外植体材料,将其 原材料。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因继代培养代数过
用解剖刀切下放入烧杯中,在烧杯口附上一层纱布, 高所带来的问题。其次,以受病毒侵染的试管苗进行
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5~6h。之后,将这些芽上的叶 继代培养时,所扩繁的组培苗均会感染病毒,无法获 片及多余茎秆切除(切至0.6cm左右,使外植体材料 取无毒植株[9]。因此,需要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结合
的不均匀性原理,以病毒含量较少或者无毒的离体 基中添加浓度为0.2~0.3mg/L的多效唑能够有利于
茎尖分生组织为材料,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组织培养 壮苗的培育及提高脱毒试管苗的继代增殖系数,而 获取脱毒试管苗的一种技术[1]。该技术相比于传统的 当多效唑浓度为1~3mg/L时,则有助于马铃薯组培 块茎繁殖,不仅能够有效地保留品种优势,延缓品种 苗的长期保存[3-4]。祝红艺等发现在MS培养基中加入
能够得到充分消毒)。用75%酒精将这些材料浸泡 PCR病毒检测技术,严格筛选脱毒试管苗作为继代
30~45s,随即用无菌水冲洗3~4遍,再用0.1%升汞 培养原材料,确保扩繁的组培苗健康无毒。

马铃薯脱毒和试管微型薯诱导技术

马铃薯脱毒和试管微型薯诱导技术

马铃薯脱毒和试管微型薯诱导技术
以卷叶和花叶病毒病发生严重的马铃薯品种克新3号和德友1号为材料,以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脱毒研究,初步建立了一套集茎尖培养,病毒检测和试管微型薯诱导为一体的技术体系。

主要结果如下: 1.取带2个叶原基(长度约为0.2-0.5mm)的茎尖为外植体,在附加6-BA、IAA和NAA的MS培养基上进行3个月的培养,成苗率达30%以上。

另外,在切取茎尖前对薯苗热疗(37℃)4周,在基本不影响成苗率的同时,可大幅度提高脱毒率。

2.在MS固体基本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培养,不易污染,但植株长势较弱,采用棉纤维为载体的液体MS基本培养基可以壮苗,并提高增殖效率。

3.利用带封口膜的150ml的三角瓶进行液体培养,并采取添加矮壮素,改变光照强度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试管苗长势太弱而影响微型薯产量的问题。

4.在培养基中添加3-5mg/L的6-BA或500mg/L的CCC,每天光照8小时,暗处理16小时,可以显著提高试管薯的产量。

5.将8cm左右高的脱毒苗在20℃下揭盖放置2天,然后假植于以沙子为基质的花盆中,成活率达95%以上。

马铃薯大西洋品种的茎尖组织培养技术

马铃薯大西洋品种的茎尖组织培养技术

马铃薯大西洋品种的茎尖组织培养技术摘要马铃薯品种大西洋是国内外广泛种植的品种,青海省在大西洋品种的组织培养中试管苗出现了生长势减弱、茎叶嫩黄、繁殖系数减小退化等问题,通过对其茎尖剥离、病毒检测及组织培养管理技术总结,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生产优质的脱毒组培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马铃薯;茎尖剥离;组织培养马铃薯品种大西洋是目前国内外广泛种植的炸片型、加工型品种,但该品种易感晚疫病,适合在我国北方晚疫病发生较轻的地区种植或繁种。

青海省由于气候寒冷、隔离条件好、晚疫病和病毒病发生危害轻等优势已成为马铃薯种薯繁育的理想基地。

近年来,随着脱毒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青海种植大西洋种薯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在大西洋组培快繁过程中,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继代时间的延长和外源生长延缓剂在植物体内的累积,其试管苗也发生了严重退化,表现为苗的生长势减弱、茎叶嫩黄、繁殖系数减小,影响移栽成活率和降低微型薯的生产潜力,甚至产生变异苗,因此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对其进行茎尖剥离,以达到脱毒复壮及保证脱毒种薯质量的目的。

本文对马铃薯大西洋品种的脱毒及组培管理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生产优质脱毒苗,保证种薯源头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茎尖剥离1.1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在大田选择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危害且大西洋品种特性表现典型的植株,小心挖出其薯块后进行常规窖藏;待薯块通过自然休眠期后置于网袋中,在室内进行自然光催芽或用5~8mg/kg的赤霉素浸种0.5~1.0h进行催芽处理;待芽长到4~5cm未充分展开叶时,将芽从薯块取下,剥去外面多层的叶片并将底部剪去2cm左右后进行消毒处理。

1.2外植体消毒及茎尖剥离剪取的芽用纱布包好放入烧杯中,用自来水流水冲洗20~30min去除表面杂质,在无菌条件下先用无水乙醇浸润3s左右去除表面张力,放入盛有0.1%升汞的无菌培养瓶中灭菌6~8min,期间轻轻晃动培养瓶使灭菌完全,然后用无菌水冲洗4次。

解剖镜下在灭过菌的培养皿中进行茎尖剥离,小心剥取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0.1~0.3mm,迅速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中,防止茎尖风干死亡。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近年来在马铃薯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先进技术,通过试管苗快速繁殖可以大幅提高马铃薯的繁殖效率和质量,有效地避免了病毒和病菌的传播,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从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原理、技术流程、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原理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技术是通过将健康的组织培养在无菌的培养基中,通过适宜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使其快速生长和分化为幼苗,然后继续培养和繁殖,最终获得大量无病害的苗种。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选择健康组织:选择健康的马铃薯组织,如叶片、茎芽等,进行无菌处理,去除表面的病菌和病毒。

2. 建立培养基:根据马铃薯生长的特点和营养需求,配置适宜的无菌培养基,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生长因子。

3. 培养和繁殖:将经过无菌处理的马铃薯组织培养在无菌培养基中,控制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促进组织的生长和分化为幼苗,然后进行继代培养和繁殖。

通过以上原理,可以有效地实现马铃薯的脱毒繁殖,得到大量无病害的试管苗,为马铃薯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种苗资源。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技术的流程主要包括组织培养、无菌处理、培养基配置、培养和繁殖等步骤,下面将对其具体流程进行介绍。

2. 无菌处理:将经过消毒处理的组织放入无菌工作台中,进行进一步的无菌处理,包括盆栽、割取等操作,确保组织的无菌状态。

3. 培养基配置:按照配方将无菌培养基配置好,包括营养盐、植物生长激素、碳源等成分,确保提供足够的营养和生长因子。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技术在马铃薯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繁殖效率:传统的马铃薯繁殖方式存在生长周期长、繁殖效率低的问题,而通过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繁殖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

2. 避免病毒传播:马铃薯作为病毒携带者,传统繁殖方式易导致病毒的传播,而试管苗繁殖可以避免病毒的传播,有效保证马铃薯的健康和质量。

3. 提高产量和品质:无病害的试管苗具有较高的生长力和抗逆性,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种植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精品】: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

【精品】: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

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及植物激素在培养中的作用摘要: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愈伤组织解除分化形成新个体时,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异染色质延迟复制行为较正常活体植株更严重,后代变异较自然群体变异高出500倍,若在培养过程添加辐射和化学诱变试剂变异率会更高。

因此,组织培养环境不只是现代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的一个重要条件,更是诱变育种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以营养体繁殖的马铃薯作物效果更好。

本文介绍了马铃薯茎尖培养的意义和方法,综述了植物激素在马铃薯生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茎尖体细胞组织培养变异植物激素Abstract: Potato virus-free cultivation of the tip meristem, callus formation of new individual remove differentiation, somatic cell mitosis heterochromatin delay of normal living plant copy behavior more serious than natural group, variation and variation of 500 times higher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if add radiation and chemical mutagenesis reagent mutation rate is higher. Therefore, tissue culture of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environmen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upplementary conditions, is an efficient way of mutation breeding for excessive n-redistribution breeding, potato crop effect is better.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potato meristem-tip culture were reviewed, and the method of plant hormone role in growth of potatoes.Key words: Stem cells; Tissue culture; variation; Plant hormones1马铃薯生态习性和种类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对气候要求凉、冷、燥,在湿热地区虽然也能生长,不过一代以后品种就会演化,需要经常从寒冷地区引进新的种。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扦插改良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扦插改良技术
时揭 去 网室上 方 的遮 阳网 。 浇 水后 2天 拔 草 , 并 及 时
剪 苗 前用 7 5 %酒 精棉 球擦 手 , 并 消毒 所用 剪 刀 、
镊子 、 苗盘 。
脱 毒 试 管苗要 选 择 苗龄 2 5天 , 长度 6 ~ 8厘 米 , 4 叶 以上 的健 壮无 污染 组 培苗 .从 根 部 1 厘 米 以上 剪
二、 扦 插技 术
1 . 扦 插 苗 准 备
扦 插 完成 后 , 检查 水 是否 渗 透土 层 , 并 搭 建小 拱
棚 。拱 棚 内温度 保持 在 2 5 — 2 8 ℃,不 能超 过 3 0 ℃, 湿 度保 持 在 9 0 %以上 ,如温 度超 过 3 O c I = 需 及 时揭 膜透
摆 苗 埋 压式 扦 插 方 法 较 使 用 镊 子单 株 扦 插 , 适
用 于 大 面积 繁育 脱 毒马 铃薯 原 原种 , 其优 点是 : ① 不 使 用 镊 子扦 插 ,在 一定 程度 上 降低 了扦 插技 术 的难
度。 不用 再选 择 熟练 操作 工 具 的技
2 . 培 土
下后 放入 苗盘 准备 扦插 。
2 . 扦插 方 法改 良
当植 株 长到 8 - 9叶时 , 培 营养 土 4厘 米左 右 , 培
土时 将每 行植 株用 手分 开后 将土 培 于根部 。
3 . 后期 温 湿度和 水肥 管理
采用 摆 苗埋 压式 方 法扦 插 。在 铺平 的营 养 土上 用 工具 整 出 5厘 米 深 的沟 ,将 试管 苗按 株 距 3厘 米
区, ≥1 O ℃有 效 积温在 2 3 0 0 ~ 2 8 0 0  ̄ C,来 自河南 、 河
特点 。谷子 去壳 后称 为小 米 。 小 米 富含人 体 所需 的蛋

20.项目七 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技术

20.项目七  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技术
• 还可以借助化学药剂处理来提高脱毒效果。
• 三、脱毒苗的保存方法
• 无毒苗要很好的保存,可以在生产上经济有效地发挥作 用。常用的瓶苗继代保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生长 延缓剂。
• 但无病毒植株并没有获得额外的抗病性,它还可能被同 一病毒或不同病毒感染。
• 低温保存是在苗长到2cm左右时,放在4℃冰箱内的暗处 保存,可保存一年。而在液氮低温-196℃中保存,细胞 的代谢完全停顿,可以长期保存。
• 一、马铃薯脱毒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段组培技术
• 目前多应用茎段组织培养技术来快速繁殖脱毒苗,茎段组 织培养是指带有腋芽或叶柄、长数厘米的茎节段进行离体 培养。
• (一)茎段培养的培养基
• 在实践中,一般茎段培养用的培养基仍然是MS培养基, 但不像茎尖培养严格,为了降低成本,有时有机成分和微 量元素可酌减,只用大量元素和少数微量元素,并用白糖 代替蔗糖,琼脂改用0.5%等。
• 马铃薯茎尖培养一般常采用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培养, 但去掉琼脂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效果更好。
马铃薯茎尖培养培养基的成分表(mg/l)
成分 硫酸镁 磷酸二氢钾 硝酸钙 硫酸铵 硝酸钾 氯化钾 盐酸吡哆醇 马铃薯
蔗糖 琼脂
含量 125 200 100 100 1000 35
1 10% 90000 0.6%
• 已知感染马铃薯的病毒有18种,类病毒有1种。
• 在我国已发现7种专门寄生于马铃薯的病毒,即马铃薯X病 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 S病毒(PVS)、马铃薯 M病毒(PVM)、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 (又叫黄斑花叶病毒,简称PAMV)和马铃薯卷叶病毒 (PLRV)。
• 马铃薯由于具有高产、生育期短、适应性广、抗灾害能力 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 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作物,全球范围内都有大量的种植。

由于土壤中存在的病毒和细菌的侵害,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往往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前景。

一、原理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一种利用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手段快速产生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的技术。

它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选择健康无病毒的马铃薯组织,将其进行无菌培养,促进组织再生和植株生长,最终获得大量的无病毒马铃薯试管苗。

二、方法1. 选择健康的母株:首先需要选择健康的母株作为试管苗快繁的材料。

这些母株应该是没有明显的病害和病毒感染的,以保证脱毒后的试管苗是健康的。

2. 组织培养:将选取的健康组织(例如茎、叶或芽)进行消毒处理,然后进行无菌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利用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组织再生和植株生长。

3. 病毒检测: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对脱毒后的试管苗进行病毒检测,确保其无病毒。

通常采用ELISA法和PCR法等技术进行检测。

4. 试管苗生根:经过病毒检测合格的试管苗,可以进行生根处理,促进其根系的形成和长成。

5. 扩繁:经过生根的试管苗可以进行扩繁,通过分株或离体再生等方法,迅速繁殖大量的无病毒试管苗。

三、应用前景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及时有效地消除马铃薯中的病毒和细菌,保证种子的健康。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加快马铃薯种苗的繁殖速度,满足市场需求。

传统的种苗繁殖需要时间较长,而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这一时间,提高种苗的产量和质量。

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还可以为育种工作提供良好的材料。

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快速繁殖无病毒的马铃薯试验材料,为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更多可能。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新技术,它将对马铃薯生产和种植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的理论依据及技术要点

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的理论依据及技术要点

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的理论依据及技术要点脱毒马铃薯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应使其尽快应用于生产。

马铃薯是以块茎作为繁殖器官举行无性繁殖,在育种上是采纳有性杂交、无性繁殖的程序。

首先按照育种任务挑选性状符合要求的亲本,举行杂交授粉。

采得实生种子后,播种育苗,从杂种实生苗中挑选符合育种任务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举行单独心得,再用其块茎举行无性繁殖。

在无性系里经比较、鉴定并继续挑选,直至挑选出适合在生产中推广的优良品种。

因为马铃薯经杂交后均采纳块茎举行无性繁殖,不再经过有性世代,所以目前生产中推广的优良品种均为杂种一代。

因为马铃薯在其无性繁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病毒随着无性世代在块茎中堆积,导致马铃薯病毒性退化,失去原有种薯的技术讨论,此项技术已在国内举行了推广。

脱毒种薯在国内生产上已大面积应用。

但在无性繁种过程中,还会受到病毒的再侵染,因此要在繁种过程中实行措施举行预防。

下面将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技术及马铃薯良种繁育技术作一介绍。

寄生在马铃薯块茎中的病毒,随着块茎芽眼萌发长成植株的生长过程,也在马铃薯植株体内举行病毒粒子的复制繁殖,但病毒在马铃薯植株内的分布是不匀称的。

据讨论,在代谢活跃的茎尖分生组织中没有病毒。

可能是因为茎尖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速度很快。

超过病毒粒子的复制速度,使病毒粒子在复制过程中得不到养分而受到抑制。

也可能是因为分生组织中某些高浓度的激素抑制了病毒。

以上缘由的机理尚未搞清,但利用对茎尖(带有l~2个叶原基,小于0.2毫米)组培苗举行病毒检测末发觉带有病毒,而大于0.2毫米的茎尖却常能检测出病毒。

这点便成为茎尖脱毒组培繁殖无病毒株的重要依据。

马铃薯脱毒技术就是通过茎尖部分没有病毒的特性、利用延续切茎尖,在无菌环境条件下,通过人工配置的培养基,哺育出无毒试管苗,然后通过试管苗在防虫温室或网室内繁殖微型薯原原种。

在人工隔离或自然隔离条件下,通过原原种繁殖一级原种和二级原种。

二级原种在自然隔离条件(高纬度或高海拔冷凉地区、风速大的海岛等地)繁殖一级良种供生产中使用。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目前马铃薯种植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马铃薯的毒素含量较高。

马铃薯中的毒素主要来自于马铃薯根茎中的龙葵碱成分,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马铃薯生产的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的意义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健康的母株马铃薯组织培养在营养基上,通过细胞分裂和组织再生的方式,快速繁衍大量健康的马铃薯试管苗。

这项技术对于解决马铃薯繁殖过程中的病虫害传播、品种保存、疫病侵染和生产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传统方式繁殖的马铃薯苗地下茎或种子上易携带病菌,一旦植入下一代土壤中,会进一步传播疾病。

而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通过无菌培养的方式,快速繁殖大量无病繁殖的健康马铃薯试管苗,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该技术可以用作品种保存和资源库的建设。

通过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技术,可以将母株的遗传物质以及优良品种进行保存和繁殖,确保了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为马铃薯品种的改良和繁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技术还可以提高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传统的马铃薯繁殖方式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容易受到疾病和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生产效率较低。

但是通过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快速地繁殖大量高质量的马铃薯试管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对于整个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的关键技术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其成功应用需要掌握一系列关键技术。

以下是该技术的关键技术要点:1. 母株选择母株的选择是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的第一步。

选择健康、无病毒的母株进行组织培养,是保证繁殖出的试管苗质量的基础。

只有健康的母株才能够保证繁殖出的试管苗也是健康的。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技术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材料 马铃薯脱毒苗“费乌瑞它”、“米拉”由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生物所经块茎脱毒获得。
2.1.2. 基础培养基 为改良 1/2 MS:含有 950 mg∙L−1 KNO3,825 mg∙L−1 NH4NO3,100 mg∙L−1 KH2PO4,185 mg∙L−1 MgSO4,
为减少试验误差,来源于同一母瓶的试管苗尽可能的接入不同处理的培养基中,尽可能保证每个处理含 有不同节位的试管苗外植体,每瓶接入 10 苗,每个处理 20 瓶,三次重复,15 d 后统计脱毒苗茎长、茎 径、有效叶片数,根长、根数等生理指标,以 MS0 为对照。。
有效叶片:指试管苗叶片大于 2 mm2 (2 mm × 1 mm)的叶片。 有效节茎:指至少含有一个有效叶片且茎段长度大于 10 mm 的茎节。
Keywords
Potato, Tube Seedling, Robust Technology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技术
秦廷豪,李晓梅,黄运军,张 军,阳 翠
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四川 资中
收稿日期:2015年11月8日;录用日期:2015年11月27日;发布日期:2015年12月1日
文章引用: 秦廷豪, 李晓梅, 黄运军, 张军, 阳翠.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技术[J]. 植物学研究, 2015, 4(6): 125-130. /10.12677/br.2015.46015
Table 1.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 growth of plantlets Favorita 15 d 表 1. 温度对费乌瑞它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15 d
处理(温度℃) Treatment 21
23

马铃薯茎尖培养实验报告

马铃薯茎尖培养实验报告

马铃薯茎尖培养实验报告黄佳妮 27号马铃薯属茄科植物,是分布很广的一种重要作物,既可作粮食,又可作蔬菜,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在生产中多采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在繁殖过程中易受病毒和细菌侵染导致产量下降。

利用无菌操作通过组织和细胞培养,不但可以产生去病毒的试管苗,还可以缩短生长周期,而进行大批量的快速繁殖。

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马铃薯块茎1.2实验方法:1) 配制培养基:MS+GA30.05mg/L+6-BA0.5mg/L+NAA0.2mg/L+3%蔗糖15g+0.7%琼脂3.5g2) 取材:采用在室内发芽,当芽长到4~5cm时,即可用于剥取茎尖。

3) 消毒:自来水下冲洗20~30min,切成单芽茎段。

将顶芽或侧芽连同部分茎段用70%酒精浸泡5~10s,无菌水冲洗1次,再经0.1%升汞处理8~10min,用无菌水冲洗3~5次。

4) 茎尖剥离:在超净工作台上,剥取茎尖,剥离时一手用镊子将茎芽按住,另一只手用解剖针将叶原基仔细剥掉。

当圆亮半球形的茎尖生长点充分暴露出来时,用锋利的刀片切下大小0.1~0.25mm,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并迅速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

5) 培养:培养条件:温度20~26℃,光照16h/d,光照强度3000lx。

2~3周可形成小芽,4~6周长成小植株。

2 关键技术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茎尖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前人的实践经验,我们发现MS+GA30.05mg/L+6-BA0.5mg/L+NAA0.2mg/L+3%蔗糖15g+0.7%琼脂3.5g,PH5.8,为比较好的培养基组合。

其次,每次消毒的芽不要太多,以防放置时间过长,茎尖褐变,用解剖针剥离茎尖时要小心地除去茎尖周围的叶片组织,不要用解剖针来回挑,使芽上的病毒带到茎尖。

3 技术路线图马铃薯块茎20min切成单芽茎段分装接种剥离茎尖瓶1 2 3 44 结果与分析4.1实验结果实验只进行到初代培养,共接种了两批,第一批的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见有生长,第二批基本成功,有长出愈伤组织并生长出小芽。

马铃薯种薯的茎尖脱毒培养技术.

马铃薯种薯的茎尖脱毒培养技术.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5.茎尖培养与病毒检测
5.2 培养 5.2.1外植体培养
从已催出芽(芽长一般2—4cm)的干净健康马铃薯块茎上掰下芽, 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放入0.1—0.15%的升汞溶液中浸泡8—10分钟,在超 净工作台上消毒完后,放入无菌水中浸泡6次,每次5分钟,然后接种到 MS+6-BA1.5mg/L(毫克/升)+GA3 0.5mg/L+IBA0.5mg/L+琼脂8g/L +蔗糖30g/L(PH值为5.8)的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瓶接种1—5个外植体。
任务二马铃薯种薯的茎尖 脱毒培养技术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1.材料的选择
选择具有 该品种典型特 性、生长健壮 的单株(或无 性系),结合 产量情况,选 择高产、大薯 率高、无病斑 的单株作为茎 尖脱毒的基础 材料,以提高 脱毒效果。
马铃薯种薯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4.剥离茎尖和接种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消毒过的芽置于40X的解剖镜下,一手用一把眼 科镊子将芽按住,一手用灭过菌的解剖针将叶片一层一层仔细剥掉,直 至露出圆亮的生长点,用锋利的无菌解剖针小心切取0.3毫米以下的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随即将茎尖接种于已准备好的马铃薯茎尖培养基上, 以切面接触琼脂。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5.茎尖培养与病毒检测
5.3病毒检测
病毒检测的目的,是鉴定所获得的试管苗是否完全脱除所有病毒。
病毒检测方法一般采用指示植物鉴定法、电镜检测法或抗血清鉴定法。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谢 谢 / THANKS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规程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规程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规程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规程马铃薯是我国重点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土壤病原菌的日益严重,日益增多的药害,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日渐下降。

因此,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1.脱毒试管苗的定义与意义脱毒试管苗即是指将马铃薯组织培养于无菌培养基上,通过消毒、筛选、分离等技术手段,去除其中携带的病毒和其他病原物质,最终得到无毒、无病的马铃薯幼苗,以提高繁殖材料的质量和育种进程的效果。

2.脱毒试管苗的繁育流程以下列举的是脱毒试管苗的繁育流程,同时应注意每个步骤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关键要点。

(1)马铃薯组织样品的采集选取茎、芽、花、叶、根等马铃薯组织细胞样品,可直接使用自然生长或者割取新鲜的植株,保持组织的完整性和新鲜度。

(2)材料的处理及消毒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去皮、去芽、去内部瘤、清洗、消毒等处理,以保证材料的无菌状态。

消毒方式常用的有热水消毒、酒精消毒和过氧化氢消毒等方法。

(3)培养基的配制配制培养基成为无菌状态的重要条件,如常用的MS培养基。

在配制时需注意不能存在杂质、要保证pH值适当等。

(4)移植组织样品将经过消毒的样品去除无用部位,移植到培养基上,营造无菌培养环境,需要注意材料的位置、密度和距离等。

(5)形成愈伤组织通过调节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植物生长素、生长素哈尔农等,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尽可能地促进细胞组织分裂和增生,并实现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扩增。

(6)脱毒处理和筛选鉴定通过各种方法,如脱毒剂处理、病毒分离、RT-PCR检测等技术手段,对愈伤组织进行脱毒处理并筛选鉴定,从而得到无毒、无病的苗木。

3.结论总之,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是一项现代化、高效率的培育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马铃薯原种的品质和繁殖效果,走向了一条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但是操作时要注意条件营造、材料选择和具体技术细节等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试管苗优良品种的快速、规范和高效繁殖和应用,为农业产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马铃薯茎尖剥离与试管苗培养技术

马铃薯茎尖剥离与试管苗培养技术

马铃薯茎尖剥离与试管苗培养技术摘要:在无菌环境下对马铃薯茎尖进行剥离,并分步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在25 ℃±2 ℃的温度、1 000lx~4 000lx的光照条件下培养,并经病毒鉴定后可生产出健康的马铃薯脱毒试管苗。

对试管苗进一步切段繁殖,可生产大量的脱毒苗。

关键词: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技术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易感染病毒,当条件适合时,就会在植株体内增殖、转运和积累于所结的薯块中,并且世代传递,逐年加重。

造成植株生长势明显变差,块茎变小,产量不断下降,品质逐年变劣,食用性和商品性受到严重影响,品种失去了原有的优良种性,这就是马铃薯的退化现象。

马铃薯病毒的增殖与植株正常代谢极为密切,目前尚未发现既能杀死病毒又不损伤植株的药剂,因此,病毒危害一度成为马铃薯的不治之症。

茎尖组织培养无病毒植株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解决马铃薯病毒危害提供了有效途径。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健康无病毒种薯,成为目前生产中解决马铃薯退化最先进的技术措施之一。

在马铃薯植株体内,病毒的分布极不均匀,其中茎尖部分带病毒最少或不带病毒,并且越靠近尖端,病毒浓度越低。

根据这一特性,在无菌条件下借助解剖镜剥离茎尖分生组织,并接种到装有特定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内进行培养,经病毒鉴定后可获得脱毒小苗。

对脱毒苗进一步切段繁殖,当达到所需数量时,通过基质栽培可生产大量的脱毒种薯。

种植经过脱毒的种薯,其产量、质量以及抗逆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组织培养技术成为提高马铃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下面将马铃薯茎尖剥离与试管苗培养技术介绍如下:1茎尖剥离1.1材料的选取与消毒供培养用的茎尖最好取自活跃生长的芽,顶芽的茎尖生长要比腋芽的快,成活率也高。

材料的选取。

最好是在马铃薯生长季节选择具有原品种特征特性的单株,收获后对入选的块茎用0.50~1mg/kg的赤霉素浸种20min,然后置于温室内的砂床上或种在无菌的盆土中育芽。

管理中应注意浇水时要直接浇在土壤中,切忌浇在叶片上,以防止水分感染茎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茎尖剥离与试管苗培养技术
摘要:在无菌环境下对马铃薯茎尖进行剥离,并分步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在25 ℃±2 ℃的温度、1 000lx~4 000lx的光照条件下培养,并经病毒鉴定后可生产出健康的马铃薯脱毒试管苗。

对试管苗进一步切段繁殖,可生产大量的脱毒苗。

关键词: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技术
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易感染病毒,当条件适合时,就会在植株体内增殖、转运和积累于所结的薯块中,并且世代传递,逐年加重。

造成植株生长势明显变差,块茎变小,产量不断下降,品质逐年变劣,食用性和商品性受到严重影响,品种失去了原有的优良种性,这就是马铃薯的退化现象。

马铃薯病毒的增殖与植株正常代谢极为密切,目前尚未发现既能杀死病毒又不损伤植株的药剂,因此,病毒危害一度成为马铃薯的不治之症。

茎尖组织培养无病毒植株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解决马铃薯病毒危害提供了有效途径。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健康无病毒种薯,成为目前生产中解决马铃薯退化最先进的技术措施之一。

在马铃薯植株体内,病毒的分布极不均匀,其中茎尖部分带病毒最少或不带病毒,并且越靠近尖端,病毒浓度越低。

根据这一特性,在无菌条件下借助解剖镜剥离茎尖分生组织,并接种到装有特定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内进行培养,经病毒鉴定后可获得脱毒小苗。

对脱毒苗进一步切段繁殖,当达到所需数量时,通过基质栽培可生产大量的脱毒种薯。

种植经过脱毒的种薯,其产量、质量以及抗逆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组织培养技术成为提高马铃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下面将马铃薯茎尖剥离与试管苗培养技术介绍如下:
1茎尖剥离
1.1材料的选取与消毒
供培养用的茎尖最好取自活跃生长的芽,顶芽的茎尖生长要比腋芽的快,成活率也高。

材料的选取。

最好是在马铃薯生长季节选择具有原品种特征特性的单株,收获后对入选的块茎用0.50~1mg/kg的赤霉素浸种20min,然后置于温室内的砂床上或种在无菌的盆土中育芽。

管理中应注意浇水时要直接浇在土壤中,切忌浇在叶片上,以防止水分感染茎尖。

对于田间种植的材料还可以切取插条在实验室的
营养液中培养,由这些插条的腋芽长成的枝条,要比从田间植株上直接取来的枝条污染少得多。

如果直接从田间取材,在切取外植体前要将顶芽或侧芽连同部分叶柄和茎段一起在2%~10%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0~15min。

对上述培养的材料待芽长到5cm时剪取芽尖约2~3cm,用镊子剥去易见的叶片后等待消毒。

消毒时先将剥取的材料用纱布包好,并置于自来水下冲洗30min左右,然后在无菌室内用0.10%~0.20%的氯化汞溶液浸泡8~10min,再用70%的酒精消毒10~20s,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并用消毒后的滤纸吸干材料表面的水分。

消毒是否彻底,是能否得到脱毒苗的关键环节,因此,一定要按照要求严把消毒质量关,并且操作要谨慎小心,避免损伤组织。

1.2茎尖剥离与接种
茎尖剥离与接种要求无菌操作,故做好接种室的消毒是至关重要的。

接种室的污染来源主要是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孢子,因此,接种前应进行地面的清洁卫生工作,并用70%酒精喷雾降尘,同时用紫外灯照射20min,以减少空气中的病菌,提高接种质量。

剥离茎尖一般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需要一解剖镜(8~40×)、解剖针、镊子和刀片等。

解剖前首先将手和所用工具、超净工作台面等用70%的酒精或新洁尔灭彻底清擦一遍。

第一步:解剖。

解剖是在双筒解剖镜下进行的,左手拿镊子固定材料,右手同时拿解剖针层层剥掉幼叶,直至露出带两个叶原基的生长点时,切下只带一个小叶原基的茎尖,并迅速接种到经过高压灭菌的MS固体培养基上。

每瓶接种1个茎尖。

为防止交叉感染,解剖刀、解剖针和镊子等接种工具使用一次后应放入70%酒精中浸泡,然后灼烧放凉备用。

第二步:接种。

左手拿试管或三角瓶,用右手轻轻取下包头纸,以免纸上的尘土飞扬,造成污染。

将试管或三角瓶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瓶口要倾斜,以免空气中的微生物落入瓶中。

同时将瓶口外部在灯焰上燎数秒钟,然后用右手的小指和无名指配合手掌面慢慢取出棉塞(注意取塞动作要慢,以免气流冲入瓶中造成污染),再将瓶口置灯焰上旋转灼烧,然后用镊子将外植体插入试管或三角瓶内的培养基中。

接种完成后立即用纱布棉球塞紧瓶口(塞前将棉球在火焰上旋转灼烧数秒钟),并用锡箔纸或牛皮纸包裹,用线绳或橡皮筋扎紧,作好标记,注明材料名称和接种日期。

外植体解剖时必须注意使茎尖暴露的时间越短越好,并在材料下垫一块湿润的无菌滤纸以保持茎尖的新鲜。

同时动作要轻微,以免损伤组织。

马铃薯茎尖无毒区约0.10~0.30mm,但各种病毒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剥离的茎尖大小与茎尖所带病毒的数量有很大关系。

茎尖越小,所带病毒越少;茎尖越大,所带病毒越多。

但若剥离的茎尖太小,就会降低成活率。

故剥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茎尖的大小。

为减少接种污染,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子、口罩等,要经常保持干净,并定期进行消毒,即将洗净、晾干的衣帽、口罩等装在纸袋内与培养基一起进行高压灭菌。

工作人员的头发、衣服、手指中都有许多杂菌,为此接种时一定要穿上工作服,戴上帽子,也必须剪除指甲,并用肥皂清洗,最好再在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泡10min,接种前则用70%酒精擦洗。

工作人员的呼吸所产生的污染,主要是在接种时谈话或咳嗽所引起的,因此,操作时应禁止谈话并戴上口罩。

MS培养基成分主要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成分、植物生长调节剂、蔗糖、铁盐和琼脂。

用于最初植入茎尖组织的培养基,除大量元素减半外,每升培养基另加1mlIAA、1mgKT和0.50mg2.4-D。

2基础苗的培养
接种好的试管或三角瓶置于培养室内培养。

马铃薯茎尖培养需要的最适光照强度随发育时期应逐渐增加,培养最初的最适光照强度是1 000lx,4周后要增至2 000lx,当茎尖长到1cm高,大约5~6周后光照应加至4 000lx。

光照时间16~20h,室内光源以日光灯为主,但尽量采用自然光照效果会更好。

马铃薯茎尖培养对温度没有特殊要求,但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茎尖生长发育不利,一般在标准室温(25±2 ℃)中培养即可。

当茎尖组织泛绿后转接到每升加0.50mg2.4-D和1mgZT的半量MS培养基中进一步培养。

待愈伤组织增殖和多芽原基形成后,再转接到无激素的半量MS 培养基上培养,3~4个月即可长成3~5片叶子的小苗。

3病毒鉴定
对通过茎尖剥离培养的小苗切段繁殖数瓶后,每株的后代留一部分保存,另一部分进行病毒鉴定。

鉴定方法有植株直接测定法、指示植物测定法、血清学方法和电镜法。

但血清法灵敏度高,获得检测结果迅速,是目前检测病毒的一种最好方法。

用血清法检测后凡呈现阳性反应者全部淘汰,对阴性反应的植株再进行指示植物鉴定。

经指示植物鉴定不带病毒的脱毒苗即可供以后扩大繁殖。

4脱毒苗的扩大繁殖
把经鉴定不带主要病毒的脱毒苗拿到接种室内进行检验整理,凡有污染者全部淘汰。

将健康的无毒苗按品种归类编号,以备繁殖。

并准备足够的150ml的三角瓶(或广口瓶)和其它用具,如纱布、棉球、锡箔、牛皮纸、橡皮筋、手术剪、培养皿、酒精灯等消毒后放入接种室。

把事先配制好的、不加任何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按30ml左右的标准装入瓶内,并经高压灭菌后备用。

切段繁殖无毒苗仍在接种室的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先将无毒苗从瓶内剪断取出,在培养皿内再剪成只带一个叶子的茎段,均匀平放或扦插到培养基上,每瓶5~10个,接好后用棉塞塞紧瓶口,并用牛皮纸或锡箔纸包扎后送入培养室进行培养。

具体操作基本同1.2节“茎尖剥离与接种”。

在切段繁殖的过程中若采用以下方法,可有效地提高繁殖速度:一是在剪取瓶内小苗时,若在小苗基部留一片叶子,其叶腋处又可生长出一株小苗,即切接后留根。

其长势和生长速度不亚于新植小苗(采用此法,瓶内培养基应增加1/3或留根后加入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二是将剪取的茎段扦插到培养基上,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可比平放的成苗时间提前7~10d。

为了促进小苗快速生长,培养室温度可增至25~28 ℃,在1 000~1 500lx的光照条件下连续照射,一周左右叶腋间即可长出新芽,以后逐渐增加光照,约25d左右即可长成3~5片叶子的小植株,便可再次进行切段繁殖,直至达到所需数量。

最后一次繁殖的试管苗因要进行栽植,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壮苗处理:一是培养温度降至18~20 ℃,光照强度提高到3 000~4 000lx,光照时间每日20d左右;二是只用MS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和铁盐(减去微量元素和有机成分),另加适量的矮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使小苗矮化蹲苗;三是在栽植前一周揭去瓶塞进行炼苗培养,增强小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采用以上方法培养的小苗,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深绿、根系增多,既不影响生长速度,又可有效提高栽植成活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