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茎尖剥离与试管苗培养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茎尖剥离与试管苗培养技术

摘要:在无菌环境下对马铃薯茎尖进行剥离,并分步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在25 ℃±2 ℃的温度、1 000lx~4 000lx的光照条件下培养,并经病毒鉴定后可生产出健康的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对试管苗进一步切段繁殖,可生产大量的脱毒苗。

关键词: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培养技术

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易感染病毒,当条件适合时,就会在植株体内增殖、转运和积累于所结的薯块中,并且世代传递,逐年加重。造成植株生长势明显变差,块茎变小,产量不断下降,品质逐年变劣,食用性和商品性受到严重影响,品种失去了原有的优良种性,这就是马铃薯的退化现象。马铃薯病毒的增殖与植株正常代谢极为密切,目前尚未发现既能杀死病毒又不损伤植株的药剂,因此,病毒危害一度成为马铃薯的不治之症。茎尖组织培养无病毒植株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解决马铃薯病毒危害提供了有效途径。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健康无病毒种薯,成为目前生产中解决马铃薯退化最先进的技术措施之一。

在马铃薯植株体内,病毒的分布极不均匀,其中茎尖部分带病毒最少或不带病毒,并且越靠近尖端,病毒浓度越低。根据这一特性,在无菌条件下借助解剖镜剥离茎尖分生组织,并接种到装有特定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内进行培养,经病毒鉴定后可获得脱毒小苗。对脱毒苗进一步切段繁殖,当达到所需数量时,通过基质栽培可生产大量的脱毒种薯。种植经过脱毒的种薯,其产量、质量以及抗逆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组织培养技术成为提高马铃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将马铃薯茎尖剥离与试管苗培养技术介绍如下:

1茎尖剥离

1.1材料的选取与消毒

供培养用的茎尖最好取自活跃生长的芽,顶芽的茎尖生长要比腋芽的快,成活率也高。

材料的选取。最好是在马铃薯生长季节选择具有原品种特征特性的单株,收获后对入选的块茎用0.50~1mg/kg的赤霉素浸种20min,然后置于温室内的砂床上或种在无菌的盆土中育芽。管理中应注意浇水时要直接浇在土壤中,切忌浇在叶片上,以防止水分感染茎尖。对于田间种植的材料还可以切取插条在实验室的

营养液中培养,由这些插条的腋芽长成的枝条,要比从田间植株上直接取来的枝条污染少得多。如果直接从田间取材,在切取外植体前要将顶芽或侧芽连同部分叶柄和茎段一起在2%~10%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0~15min。对上述培养的材料待芽长到5cm时剪取芽尖约2~3cm,用镊子剥去易见的叶片后等待消毒。

消毒时先将剥取的材料用纱布包好,并置于自来水下冲洗30min左右,然后在无菌室内用0.10%~0.20%的氯化汞溶液浸泡8~10min,再用70%的酒精消毒10~20s,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并用消毒后的滤纸吸干材料表面的水分。消毒是否彻底,是能否得到脱毒苗的关键环节,因此,一定要按照要求严把消毒质量关,并且操作要谨慎小心,避免损伤组织。

1.2茎尖剥离与接种

茎尖剥离与接种要求无菌操作,故做好接种室的消毒是至关重要的。接种室的污染来源主要是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孢子,因此,接种前应进行地面的清洁卫生工作,并用70%酒精喷雾降尘,同时用紫外灯照射20min,以减少空气中的病菌,提高接种质量。

剥离茎尖一般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需要一解剖镜(8~40×)、解剖针、镊子和刀片等。解剖前首先将手和所用工具、超净工作台面等用70%的酒精或新洁尔灭彻底清擦一遍。

第一步:解剖。解剖是在双筒解剖镜下进行的,左手拿镊子固定材料,右手同时拿解剖针层层剥掉幼叶,直至露出带两个叶原基的生长点时,切下只带一个小叶原基的茎尖,并迅速接种到经过高压灭菌的MS固体培养基上。每瓶接种1个茎尖。为防止交叉感染,解剖刀、解剖针和镊子等接种工具使用一次后应放入70%酒精中浸泡,然后灼烧放凉备用。

第二步:接种。左手拿试管或三角瓶,用右手轻轻取下包头纸,以免纸上的尘土飞扬,造成污染。将试管或三角瓶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瓶口要倾斜,以免空气中的微生物落入瓶中。同时将瓶口外部在灯焰上燎数秒钟,然后用右手的小指和无名指配合手掌面慢慢取出棉塞(注意取塞动作要慢,以免气流冲入瓶中造成污染),再将瓶口置灯焰上旋转灼烧,然后用镊子将外植体插入试管或三角瓶内的培养基中。接种完成后立即用纱布棉球塞紧瓶口(塞前将棉球在火焰上旋转灼烧数秒钟),并用锡箔纸或牛皮纸包裹,用线绳或橡皮筋扎紧,作好标记,注明材料名称和接种日期。

外植体解剖时必须注意使茎尖暴露的时间越短越好,并在材料下垫一块湿润的无菌滤纸以保持茎尖的新鲜。同时动作要轻微,以免损伤组织。

马铃薯茎尖无毒区约0.10~0.30mm,但各种病毒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剥离的茎尖大小与茎尖所带病毒的数量有很大关系。茎尖越小,所带病毒越少;茎尖越大,所带病毒越多。但若剥离的茎尖太小,就会降低成活率。故剥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茎尖的大小。

为减少接种污染,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子、口罩等,要经常保持干净,并定期进行消毒,即将洗净、晾干的衣帽、口罩等装在纸袋内与培养基一起进行高压灭菌。工作人员的头发、衣服、手指中都有许多杂菌,为此接种时一定要穿上工作服,戴上帽子,也必须剪除指甲,并用肥皂清洗,最好再在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泡10min,接种前则用70%酒精擦洗。工作人员的呼吸所产生的污染,主要是在接种时谈话或咳嗽所引起的,因此,操作时应禁止谈话并戴上口罩。

MS培养基成分主要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成分、植物生长调节剂、蔗糖、铁盐和琼脂。用于最初植入茎尖组织的培养基,除大量元素减半外,每升培养基另加1mlIAA、1mgKT和0.50mg2.4-D。

2基础苗的培养

接种好的试管或三角瓶置于培养室内培养。马铃薯茎尖培养需要的最适光照强度随发育时期应逐渐增加,培养最初的最适光照强度是1 000lx,4周后要增至2 000lx,当茎尖长到1cm高,大约5~6周后光照应加至4 000lx。光照时间16~20h,室内光源以日光灯为主,但尽量采用自然光照效果会更好。

马铃薯茎尖培养对温度没有特殊要求,但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茎尖生长发育不利,一般在标准室温(25±2 ℃)中培养即可。

当茎尖组织泛绿后转接到每升加0.50mg2.4-D和1mgZT的半量MS培养基中进一步培养。待愈伤组织增殖和多芽原基形成后,再转接到无激素的半量MS 培养基上培养,3~4个月即可长成3~5片叶子的小苗。

3病毒鉴定

对通过茎尖剥离培养的小苗切段繁殖数瓶后,每株的后代留一部分保存,另一部分进行病毒鉴定。鉴定方法有植株直接测定法、指示植物测定法、血清学方法和电镜法。但血清法灵敏度高,获得检测结果迅速,是目前检测病毒的一种最好方法。用血清法检测后凡呈现阳性反应者全部淘汰,对阴性反应的植株再进行指示植物鉴定。经指示植物鉴定不带病毒的脱毒苗即可供以后扩大繁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