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水环境改善技术集成及应用
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与存在问题
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与存在问题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与存在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的污染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滇池作为我国第八大淡水湖,承担着滇池流域众多城市的供水功能,其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对保障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滇池的水环境现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由于滇池流域城市数量众多、工业经济发达,水环境问题持续累积。
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水华和水质污染是滇池水环境的主要问题。
过度的污染物排放、大量的废水排放以及围湖区的农业面源污染都是引起滇池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
为了改善滇池的水环境质量,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了滇池周边地区的净化工作。
通过加大对排污口的治理,淘汰过时的工业企业,引导城市农村的污水接入集中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水体回用或排入滇池等方式,有效减少了污染物的向滇池的排放。
其次,推行土地整治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减少滇池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
此外,加强滇池周边的环境监测工作,早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这些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滇池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有所减轻,蓝藻水华的发生频率下降,水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此外,滇池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恢复。
这些成效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也为下一步的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然而,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由于流域内工农业总量庞大,治理任务艰巨。
滇池流域拥有众多城市和农村,工农业废水的污染排放量巨大,治理压力较大。
其次,水环境治理的技术和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的治理手段主要包括了污水处理、土地整治和生态恢复等,然而这些手段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局限性。
比如,污水处理能力有限,部分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仍面临困难;土地整治过程缓慢,农村面源污染仍然较为严重;生态恢复工程的效果也需要进一步评估。
滇池污染治理措施
滇池污染治理措施1. 背景介绍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
然而,长时间以来,滇池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主要包括水质恶化、蓝藻暴发、湖泊富营养化等。
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恢复水质,采取了一系列污染治理措施。
2. 湖泊水质改善为了改善滇池的水质,需要综合考虑减少污染源、治理湖泊内源污染和清除富营养化物质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湖泊水质改善措施:2.1 减少污染源•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对滇池周边城市的污水进行全面处理,减少污水对湖泊水质的直接污染。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力度: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化肥的使用等,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滇池水质的影响。
2.2 治理湖泊内源污染•清除水生植物:对滇池中水生植物进行清除,防止水生植物富集有机物,使水体富营养化。
•排除沉积物:定期清理滇池的沉积物,防止沉积物释放有机负荷,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2.3 清除富营养化物质•增加湖水流动性:通过相关工程措施增加滇池湖水的流动性,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施加硅酸盐:适量施加硅酸盐,增加湖水中的硅酸盐浓度,抑制蓝藻的生长。
•针对特定污染物进行处理:采取特定的处理方法对滇池中的富营养化物质进行清除,如高效沉淀等。
3. 生态系统恢复滇池的生态系统恢复也是重要的治理目标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系统恢复措施:3.1 湿地保护与恢复•建立湿地保护区:划定滇池周边的湿地保护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恢复湿地生态功能:通过湿地恢复工程,修复受到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的自净能力。
3.2 鱼类放流•种植富营养化耐受的鱼类:选择适应滇池特殊环境的鱼类,进行定期放流,增加生物多样性。
4. 监测与治理效果评估为了有效治理滇池污染,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并定期进行治理效果评估。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监测和评估工作:•持续监测水质变化: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定期监测滇池的水质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分析水质数据:对监测到的水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污染治理效果,指导后续治理工作的调整和优化。
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
一、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现状从目前来看,滇池流域虽然投资大部分资金来进行改善,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另外一方面,滇池水污染的程度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需要先进并且符合实际需要的科学管理手段来进行规划。
基于规划时间这个角度来讲,滇池以往的规划注重短期规划,其目的主要对水污染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提升环境检测管理水平的目标等等。
但是,从目前滇池水域水污染的实际情况来看,短期的规划已经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需要长期并且科学的战略方针来进一步指导。
目前中长期滇池战略规划设计的主要思路有这些特征,以2006年到2011年来看:第一,非常重视水流域尺度上的系统性,这点的提出与“十一五”之前的规划有不同,主要是在单个污染源上;第二,基于水流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方面来分析,找出水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第三,将流域水环境的承载力作为出发点,要定出约束指标来控制区域资源开放与经济发展;第四,滇池五年规划中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没有长远性、持续性、前瞻性的规划意识,没有制定规划的评估与反馈,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目地上本来具有差异性,主要重点就是为滇池治理提供战略性引导与发展性思路。
因此,需要注重几个问题:滇池水环境趋势变化的系统评估以及诱因识别;明确中长期规划战略目标;优于短期规划内容的战略方针等等。
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
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
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
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
滇池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措施探讨
滇池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措施探讨滇池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也是滇池流域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滇池流域面临着水质污染、湖泊富营养化、湿地退化等重要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实现滇池流域的生态修复治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水质治理。
滇池流域的水质主要受到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等因素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加强农田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同时,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对于工业废水排放,要加强环境监管,推行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对不达标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
其次,要加强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
湖泊富营养化是造成滇池水体富营养物浓度过高、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治理湖泊富营养化,可以采取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综合措施。
比如,可以进行湖泊沉淀物的清理和处理,减少富营养物的释放;引入优良水生植物,增强湖泊的自净能力;建设湖泊湿地,增加湿地的面积,提高湖泊富营养物的截留和去除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湖泊周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
湿地是滇池流域重要的生态系统,在维持滇池水质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还能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因此,加强湖泊周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是滇池生态修复治理的重要内容。
可以建立湖泊周边湿地保护区,完善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采取湿地恢复、重建和扩展等措施,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水体环境的能力。
最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
生态修复治理的效果需要通过科学、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来评估。
应建立监测网站,定期对滇池及其流域的水质、湿地状况、富营养化程度等进行监测,了解生态修复治理效果。
同时,要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生态修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综上所述,滇池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水质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湿地保护和修复以及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
关于滇池内源污染现状及治理的探讨
关于滇池内源污染现状及治理的探讨李森摘要:作为我国“三河三湖”重点治理项目,滇池污染治理历年来受到各界人士的重点关注。
本文以滇池内源污染为研究对象,分析滇池流域内源污染的现状、原因以及内源污染治理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滇池;内源污染;底泥疏浚;生物生态;曝气复氧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湖岸线全长约200km,湖面水面积约300km2,湖水最大深度8m,平均水深5m,蓄水量约15.7m3。
滇池具有工农业用水、调蓄、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昆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滇池流域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急剧恶化[1]。
滇池流域的水环境问题尤其是内源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一、滇池内源污染的现状(一)内源污染的产生内源污染主要是指进入水体中的N、P等营养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渐沉降至湖泊底质表层[2]。
(二)滇池内源污染现状据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滇池数字化水下地形测绘结果显示,滇池污染底泥主要分布在沿湖近岸带约2~3km范围内及入湖河道的冲积扇面区域。
昆明市环保局2022年委托相关机构对滇池进行污染底泥存量勘察结果表明,整个滇池底泥厚度在0.2~2m,污染底泥存量约为8500万m3~1.2亿m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3]对滇池底泥118个样品的有机质含量进行监测分析,底泥0~5cm有机质含量为8.24~677.72g/kg,5~10cm有机质含量为4.53~589.65g/kg,10~20cm有机质含量为7.07~649.03g/kg。
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北京科技大学[4]对滇池外海22个点位表层底泥中重金属As、Hg、Cr、Cd、Pb、Zn和Cu指标展开监测。
结果表明:Cd含量为12.92~65.43mg/kg,Hg含量为0.13~1.49mg/kg,Cr含量为60.66~65.43mg/kg,Cd含量为0.15~5.07mg/kg,Pb含量为53.34~319.06mg/kg,Zn含量为69.72~194.42mg/kg,Cu含量为52.87~206.91mg/kg。
云南十大民生水利工程简介
云南十大民生水利工程简介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也面临着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利设施相对薄弱等挑战。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云南省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以下为您介绍云南十大民生水利工程。
一、滇中引水工程滇中引水工程是云南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民生水利工程。
它旨在从金沙江引水至滇中地区,解决滇中地区长期缺水的问题。
工程线路全长约 664 公里,途经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等地。
这一工程建成后,将为滇中地区的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该工程通过从牛栏江引水入滇池,实现改善滇池水环境和缓解昆明城市用水紧张的双重目标。
工程不仅提升了滇池的水质,增强了滇池的生态修复能力,还为昆明市区提供了应急备用水源,对于保障昆明的城市供水安全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中型水库建设工程云南省积极推进大中型水库的建设,如清水海水库、德泽水库等。
这些水库的建成,增加了蓄水能力,提高了水资源的调蓄能力,为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防洪减灾的作用,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为了让广大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放心的水,云南省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通过新建、改造供水设施,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饮水不安全和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五、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
云南省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包括修建灌溉渠道、泵站、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等。
这些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江河治理工程针对云南省内部分江河存在的防洪标准低、河道淤积等问题,实施了江河治理工程。
通过加固堤防、疏浚河道、建设防洪排涝设施等措施,提高了江河的防洪能力,减少了洪涝灾害对沿岸地区的影响,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滇池流域水环境改善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
滇池流域水环境改善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一、研究目标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流域治理和水专项的实施,已基本构建滇池流域截污治污体系,“十三五”期间,以改善滇池水环境质量、实现“水十条”考核为核心,按照“技术研发与集成-规模化示范-流域推广”的设计思路,在滇池水污染治理“六大工程”基础上,按照巩固完善、提升增效、精准治理、精细管理要求,聚焦完善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体系、提升湖滨湿地生态功能和蓝藻水华预警与综合防控能力,完善滇池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并推广应用。
着眼滇池未来保护和治理,提出滇池流域及云南其他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策略。
二、考核指标1、科技考核指标针对已完成的“六大工程”运行问题,构建昆明主城排水系统联动治理增效技术体系,建设片区排水系统联动运行和在线监控、运行绩效评估和决策支持平台,使得片区多年平均降雨条件下年合流制溢流量降低8%。
系统研究滇池湖滨湿地定位及功能,研究滇池湖滨湿地生态环境功能提升技术,建立滇池湖滨湿地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实现湖滨湿地水污染治理效果提升,雨季对雨污混合污水的调蓄能力提升20%。
升级滇池蓝藻水华监控预警管理平台,集成滇池蓝藻水华防治成套技术和监控预警体系,并得到应用。
着眼滇池未来保护和治理问题,系统诊断和评价滇池水污染问题,综合应用水专项技术及管理成果,形成高原湖泊水治理系统技术推广应用方案和滇池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中长期行动战略。
2、治理考核指标到2020年,昆明水环境质量阶段性改善,实现滇池草海片区入湖河流水质稳定达标,确保滇池草海水质恢复到V类(TN除外),生态服务功能大幅提升。
三、研究内容课题1、滇池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升级及推广应用研究内容:在“十一五”、“十二五”滇池污染治理工程基础上,量化评估外来水对昆明市主城区污水系统入流的影响,开展排水系统精准化运行调控技术体系构建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耦合运行模式与精细化控制的污水处理厂多维运行优化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研发城市污水资源化与景观环境安全利用保障关键技术;开展高原地区城市径流截污系统完善与低影响开发技术集成及示范;构建草海片区水循环系统及优化调度治理技术体系。
昆明市滇池流域农村污水工程运行维护实施方案
昆明市滇池流域农村污水工程运行维护实施方案滇池,昆明的明珠,滋养了无数生灵。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污水的排放问题日益凸显,滇池的水质受到威胁。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下面就是我为滇池流域农村污水工程运行维护制定的实施方案。
一、工程背景与目标1.背景分析:滇池流域农村地区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滇池,严重影响了滇池水质。
污水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标准;滇池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二、工程运行维护策略1.建立健全运行维护制度:制定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
2.加强设施维护保养: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3.优化运行参数:根据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运行情况,调整运行参数,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4.提高运行人员素质:加强运行人员培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高效运行。
5.加强水质监测: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达标排放。
三、工程运行维护具体措施1.建立运行维护团队:组建专业的运行维护团队,负责滇池流域农村污水工程的运行维护工作。
2.制定运行维护计划:根据污水处理设施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运行维护计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关键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优化运行参数:根据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运行情况,调整运行参数,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5.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6.加强水质监测与数据分析: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数据,为运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四、工程运行维护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为工程运行维护提供有力保障。
2.资金保障:确保工程运行维护资金充足,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技术支持: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为工程运行维护提供技术支撑。
河流污染治理技术在滇池河道水环境整治中的集成应用
城 市道桥 与 防 洪
防洪排水
15 8
河流污染治理技术在滇池河道水环境整治中的集成应用
刘 小梅
( 海市水 利 工程设 计研 究 院 , 上 上海 市 20 6 ) 00 3 摘 要 : 湖河 道治 理是 滇池 污染 治理 的重 要措 施之 一 , 入 通过 开 展截 污 、 清淤 、 态河 堤治 理 、 湖 口湿 地等 工 程建 设 , 到 生 入 达
一
,
通 过 开 展 截 污 、 淤 、 态 河 堤 、 湖 口湿 地 清 生 入
等 工 程建 设 , 到 改善 滇 池 水 环 境 的 目的 。 文 以 达 本
西 坝河 截 污 及 水 环境 治理 工 程 为 例 ,分 析 多种 河 流 污染 治 理 技 术 的适 用 性 , 加 以集 成 应 用 , 现 并 实 减少 流 人 滇 池 的城 市 污 染 负 荷 、改 善 西 坝 河 水 质 及 周 边 环 境 、 升 河 道 行 洪 能力 的综 合 治 理 目标 。 提
磷 超 标 43倍 , O 超 标 30 . C D .5倍 ,O 标 22 BD超 .
倍 , O  ̄超 标 1 1 。 C D. . 倍 12 污 染 成 因分 析 。
人 湖 河 流 主要 分 布 在 昆 明市 区 ,是 通 往 滇 池
的 主要 排 水 通 道 ,造 成 污 染 的 主 要 成 因 首 推 河 道
改 善滇池水 环境 的 目的 。该 文 以西坝河 截污及 水 环境 治理 工程 为例 , 查 分析河 道 污染状 况 及成 因 , 调 研究 物理 法 、 化学 法 以 及 生物 一生态 技术 等污染 治理技 术 的适用性 , 加 以集成 应用 , 终实 现减 少 流入 滇池 的城 市污 染负 荷 、 并 最 改善 河道 水质 及周 边 环境 、 提升河 道行 洪能力 的综合 治理 目标 。 关 键词 : 滇池 ; 入湖 河道 ; 西坝河 ; 污染治 理 ; 生态修 复 ; 集成应 用
滇池水污染及治理
80十年代末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 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加之渔民过度捕 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 巨大变化,经调查,土著鱼种现如今仅存四种,并且正濒于灭绝, 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今已灭绝。
蓝藻、青苔、浮萍、水葫芦……这些常见的浮游藻类和浮叶 水体植物开始交替吞噬着滇池。近年来新闻报道,昆明市滇管局 渔业行政执法部门及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日均从湖面清理打捞浮萍 达50余吨。
滇池治理后的状况及益处
千百年来,滇池一直是昆明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具有工农 业生产、生活用水、渔业、航运等多项功能,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起着 决定性作用。被人们称之为云南的母亲湖。如果滇池水质得到很好的治理 和改观,那么他的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多年来,滇池保护工作“摸着石头过河”,曾经走过一些弯路。但近 10年时间里,滇池治理的思路和方案日渐清晰,在“全面规划、统一管理、 综合整治、合理利用、协调发展”的原则指导下,逐步走上正轨。
滇池补水施 工忙碌中
美丽的 牛栏江
近年来,云南省和昆明市扎实推进六大工程治理滇池污染,即环湖截 污和交通、外流域引水、入湖河道整治、底泥疏浚、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 理、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取得了较有效的治理成果。据了解, 滇池环湖截污工程预计2010年6月完工,届时昆明主城区生活污水将实现 100%收集处理;滇池主要入湖河道水质逐步改善。目前,滇池生态修复与 建设成效显著,已完成4万余亩湖滨湿地和生态林建设。外流域引水工程已 经开工,3年内牛栏江的清水有望进入滇池。
因
有
五,滇池流域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扩张。
以
下
六,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水体进行更换。
滇池流域气候变化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
摘要:随着滇池流域的气候环境的逐渐改变,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滇池流域的供水、水生态、防洪、水利建设等方面,因此要根据气候环境的变化,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程度,这样才能维护城市用水的安全,为滇池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滇池流域,气候变化,水资源利用21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最大问题就是气候环境的变化问题,气候的变化还会引起一连串的变化,涉及到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
气候的变化的问题也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由于气候的变化,全球水文循环的状况也会跟着改变,水循环要素的各个部分都会受到影响,包括蒸发环节,降水环节,径流环节,土壤湿度等,因而在时间与空间上,水资源会进行重新的分配,自然水循环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人类社会中的用水情况,水资源的管理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
滇池流域的气候环境也影响到了水循环的情况,因而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才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滇池流域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供水安全问题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滇池流域的供水情况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文的具体演变情况也受到人类环境的影响,在全球性的资源危机加重的条件下,各个国家也建立起了新的资源安全观念,尤其在水资源的安全性上都非常重视,因此加强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战略性。
滇池流域地处云南高原的中部地区,属于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
滇池流域是昆明市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比较密集,相应地城市化的水平非常高,所以城市工业与生活用水量非常大,也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颇为严重,气候的变化深化了这一问题。
水资源主要依赖自然降雨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滇池流域的气候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区,该区域受到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相互影响,在滇池流域内的降水情况不仅仅受到大气环流的作用,同时还会受到复杂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年之内的降雨情况会有所变化。
昆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大部分降雨集中在6—9月,同时降水的不稳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滇池的水量,水资源紧缺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昆明市的用水量也在持续增长,滇池的水量也在逐渐变少,水资源的安全性不容乐观。
滇池流域再生水资源现状利用特征及效益分析
河、珠 江 三 大 水 系 分 水 岭 地 带。流 域 面 积 2920 km2,为南北长、东西窄的湖盆地形,可分为山地 丘陵、淤积平原和水域三个层次,主要涉及昆明主 城区的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五区以及晋 宁县,共计 55个乡 (镇)、街道办事处 (图 1)。
滇池流域再生水资源现状利用特征及效益分析 李中杰
2 再生水资源现状利用及特征分析 目前,滇池 流 域 采 用 “集 中 与 分 散 相 结 合”
的再生水 利 用 模 式[1]。 集 中 式 再 生 水 处 理 设 施 主 要以市政集中式水质净化厂处理尾水为资源,在研 究区域内实现 “生产 -输 送 -利 用” 的 大 循 环; 分散式再生水处理设施主要以达到一定规模的居民 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产生的污水为资源,在 独立区域内实现 “生产 -就地利用” 的小循环。 21 集中式再生水资源 211 再生水资源产生情况
表 1 集中式再生水处理设施基本情况统计表
处理设施名称
地理位置
设计处理能力 /(万 m3/d)
处理工艺
建成时间
昆明市第一再生水处理厂
第一水质净化厂内北部
04
消毒,加压
201110
昆明市第二再生水处理厂
第二水质净化厂内北部
08
消毒,加压
200901
昆明市第三再生水处理厂
第三水质净化厂回用水泵房旁
环境科学导刊 http: //hjkxdkyiesorgcn 2016,35(3)
CN53-1205/X ISSN1673-9655
滇池内源污染治理技术对比分析研究
滇池内源污染治理技术对比分析研究一、本文概述《滇池内源污染治理技术对比分析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滇池内源污染的现状,分析不同治理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滇池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选择。
滇池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淡水湖泊,近年来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内源污染问题,包括底泥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滇池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因此,开展滇池内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对比分析,对于改善滇池水质、保护滇池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对滇池内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成因进行梳理,明确了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此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在湖泊内源污染治理方面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底泥疏浚、生态修复、生物操纵等。
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原理、应用案例和实际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本文评估了各技术在滇池内源污染治理中的适用性和潜在风险。
本文还注重不同治理技术之间的对比分析,旨在找出最适合滇池实际情况的治理方案。
通过对比分析,本文旨在为滇池内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选择,推动滇池水质改善和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最终,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为其他类似湖泊的内源污染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滇池内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与特点滇池,作为云南省的重要湖泊,近年来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内源污染问题。
内源污染主要来源于湖底沉积物的释放、水生生物的代谢活动以及周边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滇池的内源污染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不仅涉及多种污染物的复合污染,还受到湖泊自身水动力条件、底泥特性以及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湖底沉积物是滇池内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长期的污染物积累和沉积使得底泥中富含了大量的营养盐和有毒有害物质。
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水温升高、溶解氧降低等,这些污染物会重新释放到水体中,导致水质的恶化。
水生生物的代谢活动也是内源污染不可忽视的来源。
滇池中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在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如不及时降解,就会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滇池入湖河道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效果年浅析
滇池是 我 国西南 地 区重 要 的湖 泊 ,有 “ 高原 明 珠 ”之称 。改革开放 以来 ,随着 流域 内社会 经 济 的 快速发 展 和 人 口的快 速 增 长 ,水体 受 到 严 重 污染 ,
m ,主要接 纳城 市西 北 的生 活废 水和工 业废 水 ; 新 河 :长 2 . k 15 m,年 排 污 水 量 3 4 3 5万 m , 主要 接 纳城 市西郊 工 业 区废 水 及生 活废 水 ,该 条 河 主要 以工 业废 水 污染 为主 ; 王家 堆渠 :河 道 全长 0 7 m,主要 接 纳普 平村 .k
有 5个监 测 点 位 ,辅 助 断 面 0 ( 岸 ) 有 3个 监 8 东 测点 位 ,共 计 l 6个监 测点 位 。 河道 :在 大青 河 内设置 4个 基 础 断 面 、3个辅
弓形 ,弓背 向东 ,北 部有 一天 然湖 堤将 其分 隔为 南
北 两水 区 ,中间有 一 船道相 通 。北 区为 内湖 ,称 草 海 ,面积 7 5 m ,湖容 0 1 8亿 m ,南 区为 滇 池 .k .8 主 体 ,称 外 海 ,面积 为 2 7 1 m ,湖容 约 1 . 8. k 3 6亿 m ,处 在昆 明城市 的下 游 。滇 池 周 围有 2 0余 条 河 流 进入滇 池 ,其 中污 染 较 重 的是 城 市 排 污 入 湖 河
要 的 分析 。
关键 词 :污染防 治 ;效果年 ;入 湖 河道 ;滇池
中图分 类号 :X 2 5
1 滇池概 况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17 9 5 (0 0 6 3— 6 5 2 1 )增 1— 0 5— 2 0 3 0 运 粮 河 :长 1 . k 2 5 m,年 排 污 水 量 6 3 . 6 9 4万
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
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生态环境:滇池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
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之一就是保护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保护湖泊周边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治理,可以减少水污染、海藻繁殖、水草漫滩等问题,提高湖泊水质,保护湖区的湿地和栖息地,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确保当地水资源供应:滇池是滇池流域的主要水资源,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之一就是确保当地的水资源供应。
通过净化水质、防止水污染,可以保证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满足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此外,滇池也是滇中地区的重要水能资源,治理可以提高水能利用效率,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3.促进周边经济发展:滇池位于云南省,是云南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之一就是促进周边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通过净化水质、改善湖区环境,吸引更多游客来滇池旅游观光,增加当地旅游收入,带动酒店、餐饮、交通等产业发展,提高周边居民的收入水平。
4.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还体现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
滇池是滇中地区的重要水资源,涉及到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等问题。
通过对滇池的治理,可以保证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态福祉,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还体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
滇池作为滇中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关系到滇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
通过治理滇池,可以促进滇中地区的协调发展,提高滇中地区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滇中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总之,滇池治理对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水资源供应、促进周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滇池的治理,可以改善滇池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和供水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滇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流域水环境改善技术集成及应用
示范
一、研究目标
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流域治理和水专项的实施,已基本构建滇池流域截污治污体系,“十三五”期间,以改善滇池水环境质量、实现“水十条”考核为核心,按照“技术研发与集成-规模化示范-流域推广”的设计思路,在滇池水污染治理“六大工程”基础上,按照巩固完善、提升增效、精准治理、精细管理要求,聚焦完善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体系、提升湖滨湿地生态功能和蓝藻水华预警与综合防控能力,完善滇池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并推广应用。
着眼滇池未来保护和治理,提出滇池流域及云南其他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策略。
二、考核指标
1、科技考核指标
针对已完成的“六大工程”运行问题,构建昆明主城排水系统联动治理增效技术体系,建设片区排水系统联动运行和在线监控、运行绩效评估和决策支持平台,使得片区多年平均降雨条件下年合流制溢流量降低8%。
系统研究滇池湖滨湿地定位及功能,研究滇池湖滨湿地生态环境功能提升技术,建立滇池湖滨湿地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实现湖滨湿地水污染治理效果提升,雨季对雨污混合污水的调蓄能力提升20%。
升级滇池蓝藻水华监控预警管理平台,集成滇池蓝藻水华防治成套技术和监控预警体系,并得到应用。
着眼滇池未来保护和治理问题,系统诊断和评价滇池水污染问题,综合应用水专项技术及管理成果,形成高原湖泊水治理系统技术推广应用方案和滇池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中长期行动战略。
2、治理考核指标
到2020年,昆明水环境质量阶段性改善,实现滇池草海片区入湖河流水质稳定达标,确保滇池草海水质恢复到V类(TN除外),生态服务功能大幅提升。
三、研究内容
课题1、滇池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升级及推广应用
研究内容:在“十一五”、“十二五”滇池污染治理工程基础上,量化评估外来水对昆明市主城区污水系统入流的影响,开展排水系统精准化运行调控技术体系构建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耦合运行模式与精细化控制的污水处理厂多维运行优化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研发城市污水资源化与景观环境安全利用保障关键技术;开展高原地区城市径流截污系统完善与低影响开发技术集成及示范;构建草海片区水循环系统及优化调度治理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构建昆明主城排水系统联动治理增效技术体系,选择50km以上的排水片区,建设片区排水系统联动运行和在线监控、运行绩效评估和决策支持平台,使得片区多年平均降雨条件下年合流制溢流量降低8%;集成运行模式与精细控制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厂多维优化运行技术,在总规模不低于3万m/d 已有污水处理厂开展技术应用,实施后出水TN稳定达标前提下能耗降低10%;揭示污水景观环境利用对滇池典型藻生长与生态安全的影响机制,提出安全利用保障技术体系;集成示范城市径流截污系统完善与低影响开发治理技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程合计5 km,典型示范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0%,提交技术指南或导则1部;构建草海片区水循环系统及优化调度治理技术体系,提出优化调度方案;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
课题2、滇池湖滨湿地功能提升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在“十一五”、“十二五”滇池生态修复工程基础上,总结滇池流域“四退三还”工作的经验,剖析湖滨湿地构建、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湖滨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和动态绩效评价,并系统研究滇池湖滨湿地定位及功能,开展滇池湖滨湿地功能区划,形成滇池湖滨带湿地功能分区方案;基于入湖河口土著微生物菌群生态调控研究,开发入湖口强化反硝化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湖滨湿地物种优化配置与多样性提升技术,集成多功能高原湖滨湿地修复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研发湖滨湿地水网疏通2
32
与优化调配技术,重点开展雨季雨污混合污水的调蓄工程示范;研究水动力优化对湖滨湿地低污染水污染物的输移影响,开发具有脱氮等功能的湿地低污染水生态提效技术,并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提交滇池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与动态绩效评价报告和滇池湖滨湿地功能分区方案;形成滇池河口微生物反硝化生态修复技术1套;形成高原湖滨湿地修复集成技术1套,建设示范工程面积不小于500亩,示范区本土物种种类和分布面积均不小于70%;开展雨季雨污混合污水调蓄和旱季湿地低污染水生态提效技术工程示范,实现湖滨湿地水污染治理效果提升,雨季对雨污混合污水的调蓄能力提升20%,旱季总氮的处理效率比现状提高10%,生态修复年运行管理费用不超过6元/m;申请专利5-8项。
课题3、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估预警与水华防控技术集成及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滇池流域水华暴发强度大时间长的问题,研究滇池蓝藻水华与流域入湖污染负荷、内负荷及水文气象变化等定量响应关系,研究不同区域蓝藻水华原位发生及风、流输送的贡献特征。
基于“十一五”滇池流域环境监控系统基础,开发滇池水华预警系统,构建基于藻类生长模拟、异位输送与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的大数据蓝藻水华预警平台;研发蓝藻高效拦截富集、藻水高效分离及藻水处理技术,集2
成蓝藻水华防治成套技术;研发滇池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与预警技术,并开展基于承载力提升的湖泊流域调控方案研究。
考核指标:有效提升滇池蓝藻水华监控预警管理平台效率,实现蓝藻水华(叶绿素a)预测准确度高于70%;构建滇池流域生态承载力评估技术与预警平台,提出以滇池蓝藻水华控制为目标的跨流域综合调控准则,实现水华面积、叶绿素a浓度较往年平均下降20%以上;研发蓝藻高效拦截富集技术,蓝藻拦截效率和富集效率分别提升40%和30%;集成滇池蓝藻水华防治成套技术和监控预警体系,并得到应用;形成滇池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中长期行动战略方案。
课题4、滇池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集成及云贵高原湖泊应用
研究内容:总结滇池、洱海水污染治理和管理技术及工程实施成效,集成截污治污、农业面源治理、湖滨带生态修复、水环境管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高原湖泊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和管理成套技术,研究各项技术高原湖泊适用性和推广应用条件;构建技术成果可视化平台,提出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应用方案;基于水环境容量的精准治污及水质达标政策组合设计;牛栏江补水水质改善策略研究及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构建滇池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和管理等6套以上成套技术,建成滇池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成果共享平台,提交高原湖泊治理技术推广应用方案;提交牛栏江补水水质改善技术研究报告和工程示范,对支流入库泥沙的拦沙率在50%左右;提出水源地及跨界断面生态补偿方案为主的政策建议3项;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5项。
四、实施期限
2018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
五、经费来源及支持方式
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1.0亿元,采用前补助支持方式,地方配套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比例不低于1:1,配套经费由昆明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主要用于示范工程和管理平台建设。
六、组织实施方式
项目申报单位需具有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经历,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