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与设计读书笔记
心得体会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习心得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习心得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习心得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继动态网页设计技术之后又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在开发一个系统前,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重中之重,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实现好的系统,做好前期工作是必须的。
这门课老师着重讲了第4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第6章结构化系统分析,第七章结构化系统设计以及补充的三层代码。
第六章我们首先学到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和演化模型与螺旋模型。
接着学习了ER图,老师还讲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中的原型法的优缺点以及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
第六章可谓是相当重要,数据流程图的基本成分:外部实体、数据处理、数据流、数据存储,要能够将这四种成分合理的结合在一起。
数据流程图包括顶层DFD、第一层DFD以及某项条目的展开。
数据字典主要用来描述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和外部实体,是对数据流程图的进一步细化补充。
表达处理逻辑的工具有结构化语言、判定树、判定表。
可以对系统进行明确分析。
第七章讲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概念,模块间的联系是重点。
这门课的实验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每个小组完成购得乐网店系统的某一个模块。
我们小组分配的是结算管理模块,在编码之前要画好所有与该模块有关的图,包括功能结构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逻辑分析、E-R图。
以前虽然也接触并画了一下业务流程图,但是这次一下子画这么多图确实费了不少劲,不过通过这次实验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强化巩固了以前学到的一些知识。
我也很感谢我的组员--和--,他们和我积极探讨各种图的画法,为本次报告的最终定稿付出了不少努力。
这是一门跨入计算机行业的必修课程,是了解各种系统从设计到实施最直观的体现,是我们必须掌握好的一门课。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
读《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一书有感作为一个软件专业的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阅读《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一书中以及加上老师教导,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不少。
系统就是由若干可以相互区别、由相互联系并且各自独立的单元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同样是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
系统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和环境适应性。
在开发完成一个软件项目的过程中,系统工程必须经过开发阶段、建造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维护阶段。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又称瀑布法)、原型化方法(迭代法)、面向对象方法。
按时间过程来分,开发方法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实际上还有许多处于中间状态的方法。
原型法又按照对原型结果的处理方式分为试验原型法和演进原型法。
试验原型法只把原型当成试验工具,试了以后就抛掉,根据试验的结论做出新的系统。
演进原型法则把试好的结果保留,成为最终系统的一部分。
按照系统的分析要素,可以把开发方法分为三类:①面向处理方法(Processing Oriented ,简称PO)。
②面向数据方法(Data Oriented ,简称DO)。
③面向对象的方法(Object Oriented ,简称OO)。
系统分析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系统开发是面向客户的,应从客户的角度考虑。
诸如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之类的产品更新换代机构应该在所有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中建立起来。
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并不是一个顺序的过程,它允许步骤的重叠和倒转等。
如果系统的成功可能性受到很大限制时,应取消整个项目。
文档材料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重要的可递交成果,应加以重视。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主要集中于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整体描述,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环境,信息系统构件,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
期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系统开发过程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
信息系统和软件的CMM框架用来帮助改善其系统开发过程的成熟度。
CMM包括了五个成熟度等级: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读后感
浅谈《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顾名思义,是论述软件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分析与设计过程的方法论。
作者依照软件开发过程将书划分为四个部分:系统开发项目环境、系统分析方法、系统设计方法、系统分析和设计完成后的工作。
同其他美国作者一样,作者通过一个贯穿全书的案例--音阶公司系统项目,向我们详细地讲解了开发一个软件系统过程中设计到的知识。
第一部分“系统开发项目环境”介绍信息系统开发的概念和过程。
第二部分“系统分析方法”涵盖了生命周期前期活动、工具和技术,这些内容用于分析业务问题、说明信息系统业务需求以及制定业务和系统方案。
第三部分“系统设计方法”涵盖了生命周期中期活动、工具和技术,特别强调应用架构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快速开发和原型设计、外部设计(输出、输入和界面)、内部设计(如数据库和软件工程)以及面向对象设计。
第四部分“系统分析和设计完成后的工作”通过纵览生命周期后期活动,透视系统分析和设计工作。
读完这本,我不仅收获了如何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指导思想,学会了UML工具等,更对一个软件系统的从需求分析到后期的运行、维护的整套工作流程有了一个概括的认识,了解了各阶段的需要撰写哪些文档,学会了如何与各种人员进行交流等待。
但这本书给我启发最深的不是技术方面的知识,而是让我对软件工程有了一个更为深入、透彻的认识。
早在20世纪中期,计算机刚被参军用范畴转向民用范畴运用,那时编写程序的工作被视同为艺术家的创作。
由于硬件资源的限制,编程人员追求的是如何在有限的处置器才能和存储器空间约束下,编写出执行速度快、体积小的程序,所有这时的软件开发十分依赖于开发人员的聪明才智。
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得到较大扩展,对软件系统的需求和软件本身的复杂度急剧上升,传统的开发办法无法顺应用户在质量、效率等方面对软件的需求。
这就是所谓的“软件危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引入了“软件工程”这一概念,从而开始了软件开发从“艺术”和“个体行为”向“工程”和“群体协同工作”的转化。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精选多篇)第一篇: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系统分析师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考查的知识面很广。
但分析历年考题可以发现,虽然考试知识面广但考试内容并不是很深。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平时积累,经常通过网络、讲座、学术会议等途径及时了解一些流行技术热点和业界最新动态。
【注意点:注意平时积累,关注技术热点和业界动态。
】2、多做项目,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如果说平时积累的各个知识点是一粒粒宝贵的珍珠的话,那么项目经历则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根红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如果没有参加过完整的实际项目,就难以从根本上理解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就难以真正领会软件工程的思想精髓。
同时,在做项目时还要勤于思考,无论是作为主持者还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程序员,都应该去潜心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什么、有哪些不足,如果你是设计师的话你又会怎样设计?经常做这样的换位思考,会不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这对下午一的考试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注意点:勤于思考。
】3、注意提高个人文档编写能力一些软件工程师有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只喜欢钻研具体的技术点而不注重提高文档编写能力。
他们的一个通病是做得多、写得少,在某一个具体的技术领域上往往表现得非常优秀,但写出的文档质量实在难以恭维。
作为一个合格的系统分析师文档编写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也是下午二考试的考查重点。
文档编写能力不仅对于应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实际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应当在平时多做这方面的训练,多思考、多动笔,努力提高自己文档编写能力。
【注意点:实际工作中的文档编写能力。
】4、掌握评卷专家心理,注意论文写作技巧在下午二的考试中,应注意把握评卷专家的心理状况。
根据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的著名软考专家张友生所说的,评卷专家不可能把你的论文一字一句地精读,要让他短时间内了解你的论文内容并认可你的能力,必须把握好主次关系,论文的组织一定要条理清晰。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习心得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习心得第一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习心得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习心得通过近10周的学习,我觉得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收获还是挺大的。
我觉得,如果我们决定要做一件事,就得对这个系统有一个整体得把握,首先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和选择,接着就是系统的设计,其中系统设计包括三个部分:1.确定系统需求;2.系统需求结构化:过程建模,这一步骤主要就是画数据流图(DFD);3.系统需求结构化:概念数据建模,这一过程主要是画实体—关系图(ERD)。
然后就是进行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包括设计人机界面和数据库设计。
最后一步就是系统的实现与运行。
在做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大作业的时候,我和我们的小组成员曾经去实地考察过,虽然最后并没有被接待,但还是小有收获的。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能更清晰地了解我们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甚至说让它比现有系统更加完善。
当然,我们做东西,也是要追求进步,如果说做出来的东西和以前的系统都没什么两样,这样意义也不大。
不过,这也得是在我们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我们得适当地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和现有资源进行适当的设计。
相信自己的努力还是能有一个很好的结果的,我们得对自己的发展有一个好的概括。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大作业从第一周到第九周一直伴随着我们,说实在话,一直觉得自己有做不完的作业,刚开始还有些抱怨,但随着作业的进行,我们慢慢看到了自己的小小成果,觉得付出有了回报,并开始乐在其中。
在这期间,徐老师也一直鼓励我们,他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做下去,我们会收获到成功的喜悦的!现在,我们已基本完成了大作业分析阶段,在我和小组成员的协作下,总算按时完成了。
在分析阶段,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刚开始画数据流图时,visio用的不是很熟练,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过程、源点和宿点不知道怎样连接,层与层之间也不知如何区分,有时候甚至想要放弃。
还好有老师的鼓励与指导加上小组一起努力,我们克服了这一难关。
在画ER图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就相对少了一点,因为以前学习数据库的时候就画过ER图了,所以在画的过程中就相对轻松一点。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6
5.6 数据 库设计
05
5.5 代 码 设计
5.7 用户界面设计
5.8 编写系统设计说 明书
本章小结 习题5
第6章 系 统 实 施
6.1 系统实施阶段的 任务
6.2 程 序 设 计
6.3 系 统 测 试 6.4 系 统 转 换
本章小结
6.5 人员组织与培 训
习题6
第7章 面向对象开发基础
9.1 从设计到实施 9.2 面向对象语言
9.3 程序设计风格 9.4 面向对象测试
关键术语
本章小结
习题9
第10章 系统运行、支持与安全
10.1 系统的支持与 维护
10.2 管理系统性能
10.3 系 统 安 全
10.4 数据备份与系 统恢复
10.5 系统的运行控 制与审计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习题10
01
3.1 信息 系统规划概 述
02
3.2 信息系 统规划的步 骤
03
3.3 信息 系统规划方 法
04
本章小结
05
关键术语
06
习题3
第4章 结构化分析
01
4.1 系统 分析的目标 和主要活动
02
4.2 初 步 调查
03
4.3 可行 性研究
04
4.4 详 细 调查
06
4.6 业务 流程调查
05
4.5 组织 机构调查
第11章 系统开发案例
11.1 某中医诊 所综合业务管 理信息系统...
11.2 酒店管理 信息系统分析 与设计
参考文献
感谢观看
读
书
笔
记
版权信息
第1章 信息系统的概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在研究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课程期间,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
经验。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研究心得与体会。
首先,该课程让我深入了解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我
学会了如何对一个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了解了不同的系统开
发方法论以及常用的建模技术和工具。
这些知识对我今后在信息技
术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我能够将理论知识
应用到实际情景中。
这使我在课程中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能够
将其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提升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与同学们
的合作,我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此外,该课程还培养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中,我们需要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
方案。
这个过程不仅要求我们具备系统思维的能力,还要求我们能
够深入理解和分析现有系统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不断练和实践,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的来说,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课程让我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
通过研究这门课程,我不仅获得了关于信息系统的深入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对我的职业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上是我对学习《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系统分析报告与设计读书笔记
《系统分析与设计》读书报告:王旭学院:软件学院班级:硕3098学号:3113370003日期:2014年6月20日《系统分析与设计》读书报告【书名】: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七版】【】:机械工业【作者】:(美)Kenneth E.Kendall Julie E.Kendall著施平安郝清赋译前言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这本《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七版)。
这本书的结构比较清晰,每一之间结合比较紧密,由简入难,分部分、分章节对各个模块的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本书也新增了不少的知识点,比如以人为中心的软件开发过程,敏捷开发等著名的软件开发理论指导。
1.什么是企业架构?如何进行系统分析?企业架构就是企业对组织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
企业架构最早的思想雏形来自企业建模领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几乎只有学术界对企业再造或企业建模的思想感兴趣,但使用的理论和模型通常被限于某个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还是IBM员工的John Zachman率先提出了“信息系统架构框架”的概念,从信息、流程、网络、人员、时间、基本原理等6个透视角度来分析企业,也提供了与这些视角每个相对应的6个模型,包括语义、概念、逻辑、物理、构件和功能等模型。
由于其杰出的开创性工作成果,Zachman 被公认为是企业架构领域的开拓者。
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
兰德公司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将在系统详细调查中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到一起,对组织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
它侧重于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的主要容是: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通畅,是否合理;数据、业务过程和实现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老系统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统管理方法的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等。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
读《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一书有感作为一个软件专业的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阅读《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一书中以及加上老师教导,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不少。
系统就是由若干可以相互区别、由相互联系并且各自独立的单元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同样是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
系统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和环境适应性。
在开发完成一个软件项目的过程中,系统工程必须经过开发阶段、建造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维护阶段。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又称瀑布法)、原型化方法(迭代法)、面向对象方法。
按时间过程来分,开发方法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实际上还有许多处于中间状态的方法。
原型法又按照对原型结果的处理方式分为试验原型法和演进原型法。
试验原型法只把原型当成试验工具,试了以后就抛掉,根据试验的结论做出新的系统.演进原型法则把试好的结果保留,成为最终系统的一部分.按照系统的分析要素,可以把开发方法分为三类:①面向处理方法(Processing Oriented ,简称PO)。
②面向数据方法(Data Oriented ,简称DO)。
③面向对象的方法(Object Oriented ,简称OO)。
系统分析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系统开发是面向客户的,应从客户的角度考虑.诸如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之类的产品更新换代机构应该在所有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中建立起来。
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并不是一个顺序的过程,它允许步骤的重叠和倒转等。
如果系统的成功可能性受到很大限制时,应取消整个项目。
文档材料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重要的可递交成果,应加以重视。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主要集中于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整体描述,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环境,信息系统构件,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
期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系统开发过程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
信息系统和软件的CMM框架用来帮助改善其系统开发过程的成熟度。
CMM包括了五个成熟度等级: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习总结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习总结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觉得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中的收获颇多,同时让我了解到在开发一个系统前,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重中之重,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实现好的系统,做好前期工作是必须的。
比如说从系统这一方面说吧,首先进行信息系统规划,接着是结构化系统分析,结构化系统设计三个部分,其中结构化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最后一步就是系统的实现与运行过程了。
在这期课程中,通过老师讲解学习到了:在信息系统的概论中,让我们初步认识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分析信息系统的特征、结构、信息系统的分类和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等。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概述中,我知道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指的是管理信息系统由问题提出开始,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到系统的维护、评价的全过程,其次就是创建MIS的方法等。
在信息系统规划中,学习了信息系统规划的定义、内容、流程和方法,在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中,具体介绍了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成法和企业系统计划法等。
在第四章结构化系统分析中,主要学习到了结构化信息系统的分析过程,分析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方法和主要工具,学习到了数据流程图的基本结构和画法。
在学习画时序图过程中虽然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都成功得到了解决。
在画数据流程图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就相对少了点,因为以前学过一些,所以在绘制时就相对轻松一些。
在进行需求分析学习过程中,我知道了在需求分析阶段需做的工作、需求分析的任务、需求分析的特点等。
在学习体系结构设计中,理解了体系结构的基本概述、体系结构设计需要做的工作。
在最后学习了详细设计。
其次,在本期学习到的知识中,老师也让我们做了实际的运用,在平时作业中,我们完成了图书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小区物业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说、图书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图书管理系统详细设计、小区物业管理系统详细设计等,通过这些实际的运用,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Java系统分析与架构设计》读书笔记模板
3.2新闻系统模块 设计
3.1 UML与逻辑设 计
3.3物流管理系统 模块设计
3.1.1 UML类图 3.1.2 UML时序图 3.1.3 UML协作图
3.2.1新闻系统功能描述 3.2.2新闻系统开发架构 3.2.3新闻系统主页设计 3.2.4新闻目录列表页设计 3.2.5新闻页设计 3.2.6新闻评论页设计 3.2.7新闻发布设计
7.3.1 Docker容器与镜像 7.3.2 Docker下载与安装 7.3.3 Docker常用命令 7.3.4 Docker搭建Tomcat集群 7.3.5项目部署到Tomcat集群 7.3.6 Nginx路由Tomcat集群
7.4.1 Master Slave Replication 7.4.2 MHA Cluster 7.4.3 Galera Cluster(PXC) 7.4.4 MGR Cluster 7.4.5 NDB Cluster
6.1集合与文档
6.2 MongoDB应用场 景
6.3 MongoDB下载与 安装
6.4系统数据库与用 户库
01
6.5权限管 理
02
6.6文档的 CRUD操作
03
6.7内嵌文 档
04
6.8索引
06
6.10案例: 新浪 MongoDB 实战
05
6.9查询分 析
6.10.1项目分析 6.10.2 Java连接MongoDB 6.10.3项目代码实现
4.7.1项目功能需求 4.7.2物理表设计
4.8.1项目功能需求 4.8.2物理表设计 4.8.3项目核心代码参考
4.9.1项目功能需求 4.9.2物理表设计 4.9.3项目核心代码参考
4.10.1项目功能需求 4.10.2物理表设计 4.10.3项目核心代码参考
系统分析与设计 笔记整理2
系统分析与设计笔记整理第二部分系统分析任务第4章开始分析:调查系统需求4.1更详细的分析阶段4.1.2定义系统需求逻辑模型:规划阶段,能够很详细地展示系统需要完成哪些功能,而不依赖于任何技术的模型。
物理模型:设计阶段,表明系统将如何真正实现的模型。
相关细节包括:4.1.3需求的优先级划分4.1.4发现原型及可行性构建原型(发现原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
原型的构建不为实现所有的功能,而是用来检验商业需求某种实现方法的可行性。
构建原型,可简化分析员对新的商务处理过程的调查工作。
原型有助于用户发现一些以前从未考虑过的问题,可以使他们(包括分析人员在内)跳出原来的思维模式。
4.1.5产生和评估候选方案4.1.6和管理部门一起复查各种建议4.3系统需求系统需求:是新系统必须完成的功能及其局限性,系统所提供功能的详细定义;功能需求:是系统必须完成的活动,也就是系统将要投入的业务应用,描述系统必须完成的活动或过程的一种系统需求;非功能需求:是这个系统的固有特征,它不同于系统必须完成或支持的行为,包括以下部分:1、技术需求:是一种系统需求,描述了与组织的环境、硬件和软件相关的操作特征;2、性能需求:是一种系统需求,描述了与工作方法相关的操作特征,比如生产能力和响应时间;3、可用性需求:是一种系统需求,描述了与用户相关的操作特征,比如用户界面、工作流程、在线帮助及文档;4、可靠性需求:是一种系统需求,描述了系统的可靠性,比如服务损耗、不正当处理,以及错误检测和恢复;5、安全需求:是一种系统需求,描述了用户对特定功能的访问以及访问的文件。
4.4系统相关者——系统需求的来源4.4.1用户1、业务用户:使用系统处理公司的日常事务的人;2、信息用户:是需要从系统中获得现有信息的人;3、管理用户:负责使公司高效的完成每天的日常事务;4、主管用户:把系统和其他系统连接起来,从而使得系统可以向他们提供业务发展趋势和方向等方面的战略信息;5、外部用户:客户可以通过系统互联网直接访问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结
第一章系统: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分类:1、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类:第一类底层三级是物理系统(框架、终表、控制机械),第二类中间三级是生物系统(细胞、植物、动物),第三类高层三级是最复杂的人类社会及宇宙系统(人类、社会、宇宙)。
我们将要讨论的信息系统属于最复杂的社会文化系统。
2、按系统的起源分类:按系统的起源不同,可以将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
3、按系统的抽象程度分类:系统按抽象程度,可分为概念系统和物理系统4、按系统与环境的开放关系分类: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两类。
系统特征:整体性、目的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独立性管理系统基本结构、特征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管理系统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针对管理对象,由特定管理职能,相互联系的各种管理机构、制度,方法和技术等所构成的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
管理系统的横向-纵向结构示意图。
横向: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人事。
纵向:基层管理(作业)、中层管理(战术)、高层管理(战略)管理系统的特点:人是管理系统的重要结构成分;具有输入、输出的开放式系统;是反馈系统;是多目标系统信息是一定含义的数据,是加工处理后的数据,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信息特点事实性、等级性、不完全性、滞后性、扩散性、压缩性、共享性、转换性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人们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的系统化手段。
一般将信息系统分为信息处理部分和信息流动部分。
信息系统基本功能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加工处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输出、人机交互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由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组成的人机系统,它对一个组织的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输,并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及技术背景下,使组织内的各层次人员能利用它来有效处理业务过程,进行管理控制,提供决策服务,帮助组织实现其规划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特征结构MIS的功能:数据处理功能、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决策优化功能MIS的特征:有集中统一的数据库、能够发现问题、分析并寻找最优解的数据模型库、具有预测、状态报告和控制能力、面向决策、能为企业各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笔记
信息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阶段,管理信息系统(MIS)阶段,决策支持系统阶段(DSS)。
P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CIMS):CIMS一般包含管理信息系统、产品设计与制造子系统、制造自动(柔性自动化)子系统和质量保证子系统等。
P5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在地球上存在的东西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
P7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1.系统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5.系统运行管理与评价;P9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SA& D (Structur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gn),亦称为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自顶向下结构化方法、工程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结合的产物,是至今为止所有开发方法中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系统开发技术。
P11原型法:原型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关系数据库系统(RDBS, Relational Data Base System)、第四代程序生成雨燕(4GL,4th Generation Language)和各种系统开发生成环境产生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从设计思想到工具、手段都是全新的系统开发方法。
P13C/S机构与B/S结构的区别:P221.硬件环境不同;2.结构不同;3.处理模式不同;4.程序架构不同;5.安全要求不同;6.软件重用不同;7.系统维护不同;8.速度不同;9.用户接口不同;10.交互性与信息流不同;诺兰模型六个阶段:初始期;普及期;控制期;整合期;数据管理期;成熟期;P26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三个内容要素:方向和目标;约束和政策;计划于指标;P34结构规划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企业系统规划法;其他方法还基于BPR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IT)、投资回收法(ROI)等;P38业务流程重组的三个类型:先重组后上系统;先上系统后重组;重组与上系统并行;P57基于BPR的信息系统规划的步骤:1.提出目标;2.确定需要重组的业务流程;3.理解并评价已有业务流程的执行效果;4.找出利用信息技术的机会;5.建立新业务过程的原型;数据字典的几种工具: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外部实体;P109模块化定义:模块化是吧系统分割成能完成独立功能的模块,明确规定各模块的输入输出规格,使模块的界面清楚,功能明确,每个模块可独立命名和编址。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笔记No.5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笔记No.5系统分析概述本章总结:本章重点阐述了系统分析的定义、内容、实施者、过程和⽅法,说明了四种调查⽅法、三种需求引导⽅法,对需求分析的定义和内容进⾏了说明,介绍了实务中使⽤的《系统说明书》。
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对“需要”和“需求”⼆者的分析,问题分析得到了针对业务和⽤户的“需要”,⽽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需求”则需要抽象和升华。
系统分析的任务系统分析的困难系统分析是研制信息系统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最困难的阶段。
困难主要来⾃三个⽅⾯:1. 问题空间(problem domain)的理解2. ⼈与⼈之间的通讯3. 环境的不断变化系统分析师的任务1. 理解和明确企业⽬标、经营业务和战略发展⽅向。
2. 按照企业⽬标制定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并进⾏分解。
3. 根据企业所处环境和条件制定适合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4. 从可供选择的⽅法和⼯具中进⾏选择,确定适合信息系统开发的⽅法和⼯具。
5. 与企业决策层和业务⼈员充分沟通,了解企业业务需求,准确建⽴企业的业务模型。
6. 根据企业⽬标和技术发展动向,结合业务模型建⽴完善的信息系统逻辑模型。
7. 对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员和进度计划提出建议。
8. 撰写系统说明书。
具备的素质:1. 具备坚实的信息系统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懂得管理科学的知识2. 应有较强的系统观点和较好的逻辑分析能⼒,能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从复杂的事物中抽象出系统模型。
3. 具有突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从经验积累中进⾏改⾰和创新。
4. 还应具备较好的⼝头和书⾯表达能⼒,谈判和协商的能⼒,较强的组织能⼒,善于与⼈共事。
系统分析的内容1. 识别利⽤IT实现组织变⾰的机会2. 企业流程管理,业务流程改善3. 企业需求分析4. 企业管理模型信息需求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5. 需求采集、需求识别、需求表⽰、需求沟通系统数据需求、⽤户体验分析、⽤户界⾯需求影响安全性的因素、对伦理道德的考虑需求规格说明书6. 信息系统开发⽅式的抉择系统分析的过程和⽅法问题分析通过详细调查全⾯深⼊理解⽤户的业务,找出⽤户所⾯临的问题,准确把握⽤户真正的需要,为最终整理出符合⽤户需要的需求做准备。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精选多篇)第一篇: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系统分析师对考生的综合本质要求较高,考察的知识面很广。
但分析积年考题能够发明,虽然考试知识面广但考试内容并不是很深。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细致平常积聚,经常通过网络、讲座、学术会议等途径及时了解一些流行技术热门和业界最新动态。
【注意点:细致平常积聚,关注技能热门和业界动态。
】2、多做项目,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如果说平时积累的各个知识点是一粒粒名贵的珍珠的话,那么项目经历则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根红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如果没有参加过完备的现实项目,就难以从根本上理解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就难以真正领会软件工程的头脑精华。
同时,在做项目时还要勤于思考,无论是作为主持者还是作为一个平凡的程序员,都应该去潜心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什么、有哪些不敷,如果你是设计师的话你又会怎样设计?经常做如许的换位思索,会不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系统分析和计划本领,积聚富厚的项目履历,这对下午一的考试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注意点:勤于思考。
】3、注意提高个人文档编写能力一些软件工程师有个欠好的风俗,那就是只喜欢钻研具体的技术点而不注重进步文档编写本领。
他们的一个通病是做得多、写得少,在某一个具体的技术领域上每每体现得非常良好,但写出的文档质量着实难以阿谀。
作为一个合格的系统分析师文档编写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也是下午二测验的考察重点。
文档编写能力不仅对于应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实际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我们应当在平时多做这方面的训练,多思考、多动笔,努力提高本身文档编写本领。
【注意点:实际工作中的文档编写本领。
】4、掌握评卷专家生理,注意论文写作技巧在下战书二的测验中,应注意把握评卷专家的生理状态。
根据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的著名软考专家张友生所说的,评卷专家不可能把你的论文一字一句地精读,要让他短时间内了解你的论文内容并承认你的本领,必须掌握好主次干系,论文的构造肯定要条理清晰。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心得体会总结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心得体会总结1.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是一个对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
2. 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系统的需求和目标,为系统的开发提供详细的路线图。
3. 在撰写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用户需求、功能设计、技术实现等。
4.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需要详细记录各项需求和功能,以便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参考和验证。
5. 在撰写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时,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6. 撰写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协作和沟通,以确保每个人都理解系统的目标和需求。
7. 在撰写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如UML 图、流程图等,以便更好地展示和描述系统的各个方面。
8.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对于系统的后续开发和维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9. 在撰写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时,需要经常与客户进行沟通和反馈,以确保系统的需求和目标得到有效解释和理解。
10.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需要进行不断的修订和更新,以适应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11.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需要详细记录系统的测试计划和结果,以确保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12. 在撰写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时,需要牢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便在系统的后续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更加方便和高效。
13.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以防止系统遭受恶意攻击和非法使用。
14. 撰写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市场分析,以确保系统的竞争力和市场潜力。
15. 在撰写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时,需要注重系统的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使用效果。
16.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需要结合实际的开发过程和项目管理方法,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及时完成。
17. 在撰写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时,需要考虑系统的成本和资源投入,以确保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分析与设计》读书报告姓名:王旭学院:软件学院班级:硕3098学号:3113370003日期:2014年6月20日《系统分析与设计》读书报告【书名】: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七版】【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作者】:(美)Kenneth E.Kendall Julie E.Kendall著施平安郝清赋译前言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这本《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七版)。
这本书的结构比较清晰,每一张之间结合比较紧密,由简入难,分部分、分章节对各个模块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本书也新增了不少的知识点,比如以人为中心的软件开发过程,敏捷开发等著名的软件开发理论指导。
1.什么是企业架构?如何进行系统分析?企业架构就是企业对组织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
企业架构最早的思想雏形来自企业建模领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几乎只有学术界对企业再造或企业建模的思想感兴趣,但使用的理论和模型通常被限于某个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还是IBM员工的John Zachman率先提出了“信息系统架构框架”的概念,从信息、流程、网络、人员、时间、基本原理等6个透视角度来分析企业,也提供了与这些视角每个相对应的6个模型,包括语义、概念、逻辑、物理、构件和功能等模型。
由于其杰出的开创性工作成果,Zachman 被公认为是企业架构领域的开拓者。
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
兰德公司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将在系统详细调查中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到一起,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
它侧重于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通畅,是否合理;数据、业务过程和实现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老系统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统管理方法的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等。
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这些需要确定的结果包括:开发者关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等等。
系统分析所确定的内容是今后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的基础。
2.系统架构师的职责系统构架师是近几年来在国内外迅速成长并发展良好的一个职位,它的重要性及给IT业所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在我国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争论性、不可预测性、不理解性,不确定性,但它确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系统架构师的职责就是设计一个公司的基础架构,并提供关于怎样建立和维护系统的指导方针。
具体来讲,系统架构师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负责公司系统的架构设计、研发工作;2.承担从业务向技术转换的桥梁作用;3.协助项目经理制定项目计划和控制项目进度;4.负责辅助并指导SA开展设计工作;5.负责组织技术研究和攻关工作;6.负责组织和管理公司内部的技术培训工作;7.负责组织及带领公司内部员工研究与项目相关的新技术;8.管理技术支撑团队并给项目、产品开发实施团队提供技术保障。
一般来讲,系统架构师应该拥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具备8年以上软件行业工作经验;�2.具备4年以上C/S或B/S体系结构软件产品开发及架构和设计经验;3.具备3年以上的代码编写工作经验;4.具备丰富的大中型开发项目的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及技术队伍管理经验;5.对相关的技术标准有深刻的认识,对软件工程标准规范有良好的把握;6.对.Net/JAVA技术及整个解决方案有深刻的理解及熟练的应用,并且精通WebService/J2EE架构和设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产品框架;7.具有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开发能力(OOA、OOD、OOP),精通UML和ROSE,熟练使用Rational Rose、PowerDesigner等工具进行设计开发;8.精通大型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等的开发;9.对计算机系统、网络和安全、应用系统架构等有全面的认识,熟悉项目管理理论,并有实践基础;10.在应用系统开发平台和项目管理上有深厚的基础,有大中型应用系统开发和实施的成功案例;11.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有较强的内外沟通能力3.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技能,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如何进行高效的项目开发,这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项目管理的工作流程主要有:启动项目,确定可行性,活动控制和规划,项目进度计划,功能点分析,开发和测试。
在启动项目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
可行性分析应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可行性分析的意义:作为投资项目中的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行性研究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2)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3)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4)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单位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各种协议和合同的依据;(5)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进行工程设计、施工、设备购置的重要依据;(6)可行性研究是向当地政府、规划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有关建设许可文件的依据;(7)可行性研究是国家各级计划综合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调控管理、编制发展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重要依据;(8)可行性研究是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项目进度计划是在拟定年度或实施阶段完成投资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工程量和工期要求,对各项工作的起止时间、相互衔接协调关系所拟定的计划,同时对完成各项工作所需的劳力、材料、设备的供应做出具体安排。
如何编制项目计划:编制进度计划前要进行详细的项目结构分析,系统地剖析整个项目结构构成,包括实施过程和细节,系统规则地分解项目。
项目结构分解的工具是工作分解结构WBS原理,它是一个分级的树型结构,是将项目按照其内在结构和实施过程的顺序进行逐层分解而形成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项目WBS分解作到将项目分解到内容单一的、相对独立的、易于成本核算与检查的项目单元,作到明确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工作关系,作到每个单元具体地落实到责任者,并能进行各部门、各专业的协调。
进度计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目标范围;工期的要求;项目特点;项目的内外部条件;项目结构分解单元;项目对各项工作的时间估计;项目的资源供应状况等。
进度计划编制要与费用、质量、安全等目标相协调,充分考虑客观条件和风险预计,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进度计划编制主要工具是网络计划图和横道图,通过绘制网络计划图,确定关键路线和关键工作。
根据总进度计划,制定出项目资源总计划,费用总计划,把这些总计划分解到每年、每季度、每月、每旬等各阶段,从而进行项目实施过程的依据与控制。
在分析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分配以及确定开发周期时,功能点分析是一个很有用的分析方法。
功能点分析法是与是用什么技术无关,着重计算该软件的实现需要实现多少功能的方法。
采用该方法,能够更好地与客户进行沟通,因为不涉及技术,因此客户也比较容易明白该软件的开发过程。
功能点计算的类型分为:开发项目——开发项目功能点计算度量的是项目完成、用户第一次安装系统时提供给用户的功能升级项目——升级项目功能点计算度量的是项目完成对已存在的应用系统新增、修改或者删除的功能应用程式——应用程式功能点计算度量的是已经安装运行的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功能。
计算功能点有时又比较简单,有时候比较复杂,取决于所要实现的软件的规模与复杂度,最后将计算出来的功能数与调整因子进行处理,可以得出最终的功能点数。
得出功能点后,就需要进行软件的开发了。
目前比较流行的就是敏捷开发。
简单的说,敏捷开发是一种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
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的构建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集成和可运行的特征。
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敏捷建模(Agile Modeling,AM)的价值观包括了XP(Extreme Programming:极限编程)的四个价值观:沟通、简单、反馈、勇气,此外,还扩展了第五个价值观:谦逊。
敏捷开发是针对传统的瀑布开发模式的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开发模式,目标是提高开发效率和响应能力。
除了原则和实践,模式也是很重要的,多研究模式及其应用可以使你更深层次的理解敏捷开发。
沟通:建模不但能够促进你团队内部的开发人员之间沟通、还能够促进你的团队和你的project stakeholder之间的沟通。
简单:画一两张图表来代替几十甚至几百行的代码,通过这种方法,建模成为简化软件和软件(开发)过程的关键。
这一点对开发人员而言非常重要-它简单,容易发现出新的想法,随着你(对软件)的理解的加深,也能够很容易的改进。
反馈:Kent Beck在Extreme Programming Explained中有句话讲得非常好:“过度自信是编程的职业病,反馈则是其处方。
”通过图表来交流你的想法,你可以快速获得反馈,并能够按照建议行事。
勇气:勇气非常重要,当你的决策证明是不合适的时候,你就需要做出重大的决策,放弃或重构(refactor)你的工作,修正你的方向。
谦逊:最优秀的开发人员都拥有谦逊的美德,他们总能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无所不知的。
事实上,无论是开发人员还是客户,甚至所有的project stakeholder,都有他们自己的专业领域,都能够为项目做出贡献。
一个有效的做法是假设参与项目的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价值,都应该被尊重。
敏捷开发的原则是:1)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2)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3)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4)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5)虽然右项也有价值,但是我们认为左项具有更大的价值。
4.需求分析在开发软件的最重要的就是进行软件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阶段设计得当,可以加快软件的开发速率,并且能够大大降低软件在后期的修改频率,并且能够降低软件的开发成本,毕竟,在后期修改软件错误的成本远远大于在软件开发初期的成本。
软件需求分析就是把软件计划期间建立的软件可行性分析求精和细化,分析各种可能的解法,并且分配给各个软件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