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反思
《用三角尺拼角》教学反思
《用三角尺拼角》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让学生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首先让学生要了解了“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
同时调动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作好准备。
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类讨论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升华。
理解根据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的优势。
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练习时,我运用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础上,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两块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三块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自我感觉效果不错,并且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1 / 1。
初中阶段尺规作图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JIAOXUE FANGFA
45
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断强化学生的尺规作图应用意识.比
如,在三角形全等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数形
结合思想,将尺规作图的应用优势与价值淋漓尽致地展现
出来,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知道为什么“ 边边角” 无法推证两
思路分析 利用“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
教师要充分尊重初中生在尺规作图学习中的主体地
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思维能力制订差异化
作图方法如图 3 所示.
的教学实施策略,将部分抽象的数学计算过程直观形象地
展现出来,实现高效的课堂交流与互动.同时,教师应充分挖
掘利用既有尺规作图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制作样
式鲜明、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教学课件,帮助中学生记忆
教 学 方 法
44
JIAOXUE FANGFA
初
中阶段尺规作图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初中阶段尺规作图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蔡玲玲 ( 福建省石狮市华侨中学,福建 泉州 362700)
【 摘要】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初中
过程标准化、作图教学理念融合等方面制定了具有显著导
生对尺规作图内容的图形与计算的转换存在畏难、厌烦甚
向性的教学方针,为初中数学尺规作图教学高质高效的开
至逃避心理,同时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不足.
展提供了依据,使广大初中学生通过尺规作图精准把握住
3 提高初中尺规作图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初中数学概念及各类数量关系,为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提
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
当今社会,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理念更新速度加快,使传
教学的积极性.
统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考验,同时教育界对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 (公开课)2022年(1)
α作三角形教学目标:1、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及其历史背景。
2、会进行作一个角等于角,并了解作法理由。
3、在分别给出的两角夹边、两边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三角形。
4、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并了解作法理由。
层次目标:能结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根本尺规作图教学难点:作一个角等于角,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分析过程。
教学方法:示范、探索、讨论。
教学工具: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一。
知识铺垫 :∠α求作:∠AOB ,使∠AOB=∠α二.作一个三角形与三角形全等1、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线段a ,c ,∠α。
求作:ΔABC ,使得BC= a ,AB=c ,∠ABC=∠α。
作法与过程:〔1〕作一条线段BC=a ,〔2〕以B 为顶点,BC 为一边,作角∠DBC=∠a ; 〔3〕在射线BD 上截取线段BA=c ;〔4〕连接AC ,ΔAB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给出示范和作法,让学生模仿,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做一次示范,让学生跟着一起操作,并在画完图后,让学生再自己操作一遍.而在下面的作图中,就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教师再给以一定的指导。
2、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线段∠α,∠β,线段c 。
求作:ΔABC ,使得∠A=∠α,∠B=∠β,AB=c 。
作法:〔1〕作____________=∠α;(2) 在射线______上截取线段_________=c;α(3) 以______为顶点,以_________为一边,作∠______=∠β,________交_______于点_______.Δ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作图的过程,对可以自己作出图形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图过程。
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在作图过程中,是以哪个点为圆心,什么长度为半径作图。
3、三角形的三边,求作这个三角形.:线段a,b,c。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用尺规作角》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用尺规作角》教案与反思《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用尺规作角》教案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掌握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做法,并能借此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画图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梳理数学思维,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教学难点: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综合运用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认知基础:经过一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学生已经初步适应了各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尤其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用尺规作已知线段,学生对尺规作图的运用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本节课难度并不大。
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弱,空间观念处于初级阶段,但学生好奇心请,思维单纯,可塑性强。
活动经验基础:在上册,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积累了尺规作图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铺垫作用。
教学方法:首先展示与本课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体现“数学是现实的”课标精神,利用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探索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新知识自然低渗透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从而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技能。
教学过程:一、巧妙设疑,引入新课: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板模型,按照课本标出相应的线段和点。
然后按照课本引例要求画图。
教学说明:对于创设情境中的问题,学生可以自主完成问题1,对于问题2,学生自主探索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产生质疑,体会到画平行线的实质就是画一个角对于已知角,从而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承接学生的质疑,给出尺规作一个角对于已知角的方法。
教学说明:先让学生看课本做法范例。
然后老师在在黑板上用尺规引领学生一步步进行画图示范,在画图过程汇总,教师每画完一步,要走到学生中去关注学生操作的效果,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学生画图全部结束之后,教师对学生所画的图形要注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在全班指出。
《用尺规作角》教学反思
《用尺规作角》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具备了一些尺规作图基本作图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使学生会用传统尺规及多媒体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及二倍角等,并了解它在尺规作图中的简单应用。
但学生原来接触传统尺规较多,利用多媒体尺规作图还是比较生疏,虽然学生比较感兴趣,但使用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虽然我利用尺规设计图案及现实情景引入新课,力求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兴趣,同时加强数学与生活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在课本中,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但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学生表现,似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并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当中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的机会非常多,通过课堂效果及课后与同行教师的交谈,我也认识到如果教师只注重演示作图过程,按照课本内容要求说作法,就剥夺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扼杀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也不会浓厚。
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作图实践中,与他们一起探索,与他们一并发现,多鼓励、多启发,才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真正积极主动高效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来。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认真准备,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
同时更加注重数学的生活性,力求切身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营造一份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尽量感到学习数学就是学习生活,越学习,越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对数学从要学习到会学习再到爱学习逐渐转变,最终使大部分同学乐学习。
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利用直观教具或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圆规的使用方法和作图步骤。
-设计分步骤的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尺规作图的技巧,从简单到复杂,逐步பைடு நூலகம்升难度。
举例:在作等边三角形时,学生需掌握如何通过给定一条边长,画出另外两条边长相等的边,并确保三个角均为60度。
2.教学难点
-理解尺规作图中圆规的正确使用方法,特别是在作图中如何保持圆规两脚的距离不变。
-掌握在尺规作图中,如何从已知的点、线段和角度出发,通过有限的步骤完成三角形的作图。
-对于直角三角形的作图,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如何确保一个角为90度,特别是当给定条件不是直接对应直角时。
-在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解决问题,通过同伴互助减少难点理解上的障碍。
-教师在讲解难点时,应使用清晰的语言和具体的示例,确保学生能够跟随思路,理解作图原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尺规作三角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准确画出三角形的情况?”比如,在制作风筝或搭建模型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尺规作三角形的奥秘。
4.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如定长、定点、画圆等,并能灵活运用到三角形的作图中。
初中数学_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教学设计课题:三角形的尺规作图课型:新授课课程标准: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
教材分析:在尺规作图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材设计了许多让学生经历尺规作图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感受到尺规作图在数学中的一定作用,获得了从事尺规作图活动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作图的步骤,具备了基本的作图能力,并能简单的表达作图过程,并且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知识,为三角形尺规作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学习目标:(1)认识什么是尺规作图;会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边”“两边及夹角”“两角及夹边”三角形;(2)对尺规基本作图题,能写出已知,求作和作法或口头表述作法,并能正确作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证明过程)。
学习评价:通过第一环节,检测目标一的达成通过第二环节,检测目标二的达成学习过程:活动内容:活动目的:使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最终达到掌握并灵活应用的目的。
活动过程:(1)已知:如图,线段AB求作: :线段A`B`,使得A`B`=AB. 作法与示范: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在六年级接触过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但是由于相隔时间比较长,所以有一部分同学遗忘,这时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互帮互助,学生在合作中回忆起了作图的步骤,同时也在其中体会到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而在本节课当中,教师应在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使得学生实现从原来的会按顺序作出图来到按照程序化的方式规范作图的转变。
(2)已知: ∠AOB 。
求作: ∠A`O`B` 使∠A`O`B`=∠AOB 。
作法与示范:AB活动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练习的方式复习运用尺规作三角形。
用尺规作角教学反思
《用尺规作角》教学反思小坝子镇中心学校刘敏尺规作图七年级才开始接触的,有必要讲清他的意图,首先要强调直尺和刻度尺的不同,这样在讲画一条线段与已知线段相等的时候,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不能用尺子直接量出长度,而且也避免学生在以后的作图中,还是习惯性的用到刻度尺进行测量。
而教盲生画图,我在课前就预设了各种困难,针对盲生动手能力差,学生差异性大的特点做好准备,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组织小组内学习。
譬如有的盲生不会用尺子画直线,主要存在问题是不懂得如何将尺子用手固定起来,固定起来之后如何沿着尺子的一边画直线,很多同学的手不知道是如何放在尺子上,例如用手按住的直尺的时候,手会挡住要画直线的笔,如果手不按那么多的话,很难将尺子固定住,所以我想下次教画直线的时候,可能借三角板给学生,他们手抓的地方更大,可能更容易操作。
尺规作图,往往很枯燥。
要牢牢记住画图的步骤,否则就画不出你要的图形。
我反问了自己以下几个问题:1.利用现实情景引入新课,既能体现数学知识与客观世界的良好结合,又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意识。
而在了解基础知识以后,将其进行一定的升华,也能使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体会知识的渐进发展过程,增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同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怎样团结协作、如何共同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也是学生逐步提高的一个途径。
2. 虽然在教材当中只是提出了如何用尺规来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但是对于教材的适当补充和拓展是十分有必要。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要学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对于本节课有关角的和、差、倍的补充,既是对于学生知识的补充,也是对于学生活动经验进一步积累的一种提高。
教学中除了要关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应注意本节课在学生整个学习当中的长远目标。
刚刚开始学习尺规作图,语言的到位,作图的规范,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通过本次尺规作图的教学,学生对尺规作图有了一个具体直观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初中数学_用尺规作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在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法、学法的基础上,我预设的教学过程是:1.回顾旧知,引入新课;2、主动探究,学习新知;3、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是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提问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表达的能力而且具有自己的审美观,因此他们对于学习尺规作图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效果分析:“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有格但不唯格。
”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讲练结合(讲授法),同时,辅以问答法,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材分析:《用尺规作角》选自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属于“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图形及平行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和尺规作角平分线等知识打好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学生切实学好。
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作图的语句中正确的是()A.画直线AB=10厘米B.画射线OB=10厘米C.已知A,B,C三点,过这三点画一条直线D.过直线AB外一点画一条直线和直线AB平行2.下列属于尺规作图的是()A.用刻度尺和圆规作△ABC B.用量角器画一个300的角C.用圆规画半径2cm的圆D.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尺规作图的画图工具是()A.刻度尺、量角器B.三角板、量角器C.直尺、量角器D.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4.下列作图语句正确的是()A.以点O为顶点作∠AOB B.延长线段AB到C,使AC=BC C.作∠AOB,使∠AOB=∠αD.以A为圆心作弧5.图中的尺规作图是作()A.线段的垂直平分线B.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C.一个角等于已知角D.角的平分线6.下列作图语句正确的是()A.作射线AB,使AB=a B.作∠AOB=∠aC.延长直线AB到点C,使AC=BC D.以点O为圆心作弧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OA于点B B.以∠AOB的边OB为一边作∠BOCC.以点O为圆心画弧,交射线OA于点B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截取线段BC=AB8.下列尺规作图的语句错误的是()A.作∠AOB,使∠AOB=3∠αB.作线段AB,使线段AB=a C.以点O为圆心画弧D.作∠ABC,使∠ABC=∠α+∠β9.下列属于尺规作图的是()A.用量角器画∠AOB的平分线OPB.利用两块三角板画15°的角C.用刻度尺测量后画线段AB=10cmD.在射线OP上截取OA=AB=BC=a10.下列关于作图的语句正确的是()A.作∠AOB的平分线OE=3 cmB.画直线AB=线段CDC.用直尺作三角形的高是尺规作图D.已知A、B、C三点,过这三点不一定能画出一条直线11.下列作图属于尺规作图的是()A.画线段MN=3cmB.用量角器画出∠AOB的平分线C.用三角尺作过点A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D.已知∠α,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AOB,使∠AOB=2∠α12.下列尺规作图的语句错误的是()A.作∠AOB,使∠AOB=3∠αB.以点O为圆心作弧C.以点A为圆心,线段a的长为半径作弧D.作∠ABC,使∠ABC=∠α+∠β二、填空题13.作图题的书写步骤是、、,而且要画出和,保留.14.下列语句表示的图形是(只填序号)①过点O的三条直线与另条一直线分别相交于点B、C、D三点:.②以直线AB上一点O为顶点,在直线AB的同侧画∠AOC和∠BOD:.③过O点的一条直线和以O为端点两条射线与另一条直线分别相交于点B、C、D三点:.15.下列语句是有关几何作图的叙述.①以O为圆心作弧;②延长射线AB到点C;③作∠AOB,使∠AOB=∠1;④作直线AB,使AB=a;⑤过三角形ABC的顶点C作它的对边AB的平行线.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即可)课后反思:让学生在图案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尺规作图的用法,提高学习欲望和兴趣,享受成功。
《作三角形》教学反思
《作三角形》教学反思《作三角形》教学反思1 一、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这堂课的内容中心的知识点是一句话: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学生很容易掌握。
但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度,教材采用了观察三角板,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进而用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折一折,验证出这个结论。
可以说,教材本身的编排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得出结论,而不是死记硬背。
一、操作盲点在教学中,我按照教材的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让我感到遗憾的是,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折三角形,以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错误的折法。
我想,这一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也许会更好。
但是小组合作有时候也会流于形式,不利于一些中下等学生自主思考。
在小组合作这一形式的运用上,想达到效果真的是很难以把握的事情。
三、语言表达不过,让我感到高兴的事,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做的事情终于有了一点头绪,这一学期来,我一直在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昨天在课上,我发现有一些学生很愿意去说,而且说出来话的还是蛮有一点数学语言的味道的。
譬如想想做做第1题,求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度数时,大部分学生是用90度去减的,我问了一个为什么?有学生当即就说:是因为直角三角形另外两个锐角的和加起来是90度,所以只要用90度去减就可以了。
很简单的一句话,让我很有成功感,因为出自学生的口中,我班上是这样一种情况,大多数学生会做但是却不愿意用语言去表达,而我一向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不说如何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语言,对自己的性格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所以强调一定要去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调,终于初见希望。
真是心情很好。
今天讲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因为有些学生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而且为了使课上生动我故意没有让他们课前预习。
当我揭示课题后,学生中有几位按捺不住激动,小声嘀咕是180度。
我于是顺势提问,同意他们的意见的举手,一半以上的学生不约而同举起了手。
用三角尺拼角教学反思
用三角尺拼角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用三角尺拼角”这一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维和操作技巧。
经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不少的感悟和反思。
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我满心期待地走进教室,手里拿着各种三角尺,准备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拼角的奥秘。
我先给孩子们展示了一副三角尺,问他们:“同学们,你们看这三角尺上都有哪些角呀?”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直角!”“有锐角!”看着他们积极的样子,我心里暗自高兴,觉得这堂课应该会很顺利。
接下来,我就开始引导他们用三角尺拼角。
我先示范了一下,用一个三角尺的直角和另一个三角尺的锐角拼在一起,问他们:“你们猜猜这拼成了一个什么角?”孩子们有的说是钝角,有的说是直角,还有的说是锐角。
这时候我就让他们自己动手试试看。
在孩子们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的孩子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拼,拿着三角尺在桌上乱摆;有的孩子拼好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判断拼成的是什么角;还有的孩子拼得很快,但是没有仔细思考为什么会拼成这样的角。
我走到一个小男孩身边,他正皱着眉头,一脸困惑。
我轻声问他:“怎么啦,遇到什么难题了?”他抬起头看着我说:“老师,我怎么拼都拼不对。
”我拿起他的三角尺,耐心地给他示范:“你看,我们先把这个直角的边对齐,然后再把锐角靠过来,这样就拼好了。
”小男孩眼睛一亮,连忙说:“哦,我懂了,谢谢老师!”看到他开心的样子,我也感到很欣慰。
但是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可能没有把步骤讲得足够清晰,导致一些孩子一开始就陷入了迷茫。
还有一个小女孩,她很快就拼好了几个角,但是当我问她怎么判断拼成的角是什么角的时候,她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我让她再仔细观察一下三角尺上的角的度数,然后想一想拼成的角和原来的角有什么关系。
经过一番思考,她终于明白了:“老师,我知道了,直角是 90 度,锐角小于 90 度,钝角大于 90 度小于 180 度,所以我可以通过比较度数来判断拼成的是什么角。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反思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三个尺规作图,第一个作图给出作法和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第二个作图只给出作法,没有给出示范,让学生根据已知步骤独立作出图形;第三个作图让学生自己探索作法,并独立作出图形。
通过这三个作图使学生经历从模仿、独立完成作图,到探索作图的过程,巩固尺规作图的技能。
在此基础上,还引导学生利用已获得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说明大家所作出的三角形一定是全等的,即说明作法的合理性,从而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直观操作和推理相结合的理念。
从这一堂课来看,基本上达到了目标。
对于“已知、求作和作法”的书写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做到在正确作图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图的过程就可以了。
本节课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同学会作图但不会表述作图的过程,等等。
这些问题还需要共同探讨。
本节课较满意的地方是:当我不给学生任何限制,让他们的思维自由运行时,他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思路是最为开阔的。
我的体会是:在教学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在教学中又要时时关注他们的表现,不断调整自己预设的思路。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与反思
4.4 用尺规作三角形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枫岭头学校张海泉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会作三角形;(重点,难点)2.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会作三角形.(重点,难点)3.已知三边会作三角形.(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小明在一个工程施工图上看到一个三角形,他想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与这个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应当怎样画?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用尺规作三角形【类型一】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如图,已知∠α和线段m,n.求作△ABC,使∠B=∠α,BA=n,BC=m.解:作法:1.作∠MBN=α;2.在射线BN,BM上分别截取BC=m,BA=n;3.连接A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方法总结: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的理论依据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AS”,作图时可先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再在角的两边分别截取已知线段长即可.【类型二】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α,∠β,线段c.求作△ABC,使得∠ABC=∠α,∠ACB=∠β,BC=c.解:作法:1.作线段BC=c;2.在BC的同旁,作∠DBC=∠α,作∠ECB=∠β,DB与EC交于点A.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方法总结: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的理论依据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ASA”,作图时可先作一条边等于已知边,再在这条边的同侧,以边的两个端点为顶点作两个角分别等于已知角即可.【类型三】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三条线段a、b、c,用尺规作出△ABC,使BC=a,AC=b、AB=c.解:作法:1.作线段BC=a;2.以点C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再以B为圆心,以c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3.连接AC和AB,则△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方法总结: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知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作三角形相当于确定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因此可先确定三角形的一条边(即两个顶点),再分别以这条边的两个端点为圆心,以已知线段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的交点即为另一个顶点.三板书设计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2.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3.已知三边作三角形本节课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作图,主要包括两种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图时,鼓励学生一边作图,一边用几何语言叙述作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素材积累】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能生存。
《作三角形》教学反思
作三角形教学反思引言本文将对教学中关于作三角形的内容进行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的分析,旨在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教学目标作为教师,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作三角形的方法,加深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作三角形所需的工具和技巧。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三角形的定义,包括三边和三角形内角的定义。
接着,我们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例如: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等。
通过这些讲解,学生对三角形的概念逐渐形成了直观的认识。
在教学具体的作三角形方法时,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解释演示、示范指导和学生互动。
我们首先解释了作三角形的基本步骤,并进行了示范演示。
接着,我们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并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反馈。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我们进行了集体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反思:1. 教学材料选择不够准确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这部分原因可能与教学材料的选择不够准确有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加严谨地选择教学材料,确保其内容准确无误,并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2.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度欠佳,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较低。
这可能与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有关。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们计划引入更多的互动活动,例如小组合作、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 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本次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部分内容无法充分讲解和学习。
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我们将更加精确地评估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并提供充足的练习和巩固时间。
结语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们深入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三角形》的教学反思
《作三角形》的教学反思引言在数学教学中,三角形作为基础的几何图形之一,是学生初步学习几何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个题目,《作三角形》这个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作图方法,培养其准确观察、运用几何知识和细致思考的能力。
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做出了一些反思。
问题一:学生思维定势较难突破在《作三角形》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在进行作图时存在着思维定势,较难突破。
他们只会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机械性地作图,而缺乏深入思考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对于一些稍微复杂的题目,他们往往无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导致作图结果错误。
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解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多个条件,让他们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我还需要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帮助学生通过反复实践,不断巩固和提高他们的作图技巧。
问题二:作图步骤不够清晰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进行作图时,往往对作图的步骤不够清晰,容易出现错误。
有的学生在作图时,忽略了某个必要的步骤,导致最后作图结果不正确。
有的学生则是在作图过程中没有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导致作图结果无法完成。
反思: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我可以在教学中更加强调作图的步骤和技巧。
我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让他们了解到作图的每个步骤都是有必要性的,而且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例如,我可以通过示范和解释来演示每个作图步骤,让学生能够清楚地明白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同时,我还可以提供一些作图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熟悉掌握每个作图步骤,从而提高他们的作图准确性和效率。
问题三:缺乏实际应用情境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生如何作三角形之外,我还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实际应用情境。
学生缺乏对于三角形作图方法的实际运用经验,导致他们对于这一内容的兴趣不够,记忆也不深刻。
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提供更多的实际应用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与反思
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1.经历尺规作图实践操作过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尺规作图的技能,能根据条件作出三角形.2.能依据规范作图语言,作出相应的图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规范作图语言.3.通过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体会对问题的说明要有理有据.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经历尺规作图的过程,能根据条件作三角形.【教学难点】能依据规范作图语言作出相应的图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规范作图语言.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05~P10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作出这个三角形的依据是SAS;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作出这个三角形的依据是ASA;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作出这个三角形的依据是SSS.2.下列条件中,用尺规作图不可以作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是(D)A.已知三边B.已知两边及夹角C.已知两角及夹边D.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3.已知线段a、b、m,求作△ABC,使BC=a,AC=b,BC边上的中线AD=m.下面作法的合理顺序是③①②.(填序号)①延长CD到B,使BD=CD;②连结AB;③作△ADC,使DC=12a,AC=b,AD=m.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探究一: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讨论1:若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如何求作这个图形呢?已知:线段a、c,∠α.求作:△ABC,使BC=a,AB=c,∠ABC=∠α.作法与示范作法示范(1)作一条线段BC=a(2)以点B为顶点,以BC为一边,作∠DBC=∠α(3)在射线BD上截取线段BA=c(4)连结AC.△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么?师点拨:用前面所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说明其合理性.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教师点拨:先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再在角的两条边上分别截取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从而作出三角形.探究二: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讨论2:若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如何求作这个图形呢?已知:∠α、∠β,线段c.求作:△ABC,使∠A=∠α,∠B=∠β,AB=c.作法与示范作法示范(1)作∠DAF=∠α(2)在射线AF上截取线段AB=c(3)以B为顶点,以BA为一边,作∠ABE=∠β,BE交AD于点C.△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交流:将你所作的三角形与同伴作出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为什么?教师点拨:用前面所学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说明其合理性.探究三: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求作这个三角形.讨论3:若已知三边,何求作一个三角形?已知:线段a、b、c.求作:△ABC,使AB=c,AC=b,BC=a.作法与示范作法示范(1)在射线AF上,截取线段AB,使AB=c2)分别以A、B为圆心,以a、b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3)连结AC、BC.△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交流:将你所作的三角形与同伴作出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为什么?教师点拨:用前面所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说其合理性.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完成教材P107“习题4.9”第1~3题.略2.如图,已知∠α,线段a ,用直尺和圆规求作一个等腰三角形,使得底边为a ,底角为∠α.(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出作法)解:如图,△AB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教师点拨:先画一底边为a ,再从线段的两端分别作两角为α,角的边的交点就是三角形的另一顶点.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尺规作三角形⎩⎨⎧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作法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作法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作法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素材积累】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三个尺规作图,第一个作图给出作法和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第二个作图只给出作法,没有给出示范,让学生根据已知步骤独立作出图形;第三个作图让学生自己探索作法,并独立作出图形。
通过这三个作图使学生经历从模仿、独立完成作图,到探索作图的过程,巩固尺规作图的技能。
在此基础上,还引导学生利用已获得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说明大家所作出的三角形一定是全等的,即说明作法的合理性,从而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直观操作和推理相结合的理念。
从这一堂课来看,基本上达到了目标。
对于“已知、求作和作法”的书写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做到在正确作图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图的过程就可以了。
本节课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同学会作图但不会表述作图的过程,等等。
这些问题还需要共同探讨。
本节课较满意的地方是:当我不给学生任何限制,让他们的思维自由运行时,他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思路是最为开阔的。
我的体会是:在教学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在教学中又要时时关注他们的表现,不断调整自己预设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