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三个不同地区的的区域创新机制的异同25页PPT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中国的区域差异ppt1 通用优质课件
1、为了缓解东部地带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北方缺
水、A环、境第污二染产等业问题,今后应大力B发、展集(约B化农)业
C、传统工业
D、核能发电
2、就东部地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最高 B、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带 C、能源、原材料不足,水资源相当丰富 D、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具有科技文化优势
A、东部经济地带内的农业基地
基地类型
主要分布区
商品粮基地 江淮地区大部分、太湖、豫北平原(大部分); 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大部分)
桑蚕基地 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海洋渔业基 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场、
3、发展方向
①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 料加工的开发和建设。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 ④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
四、三个经济地带的特 征、差异与发展
突出 优势
主要 问题
发展 方向
东部经济地带
中西部经济地带
五、西部大开发
1、范围 A、西部经济地带;B、西部大开发
中国的区域差异
高考目标要求:
1.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范围; 2.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了解自然、社会、经济
等因素作用的结果; 3.理解三个地带的优势、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划分的依据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基本情况
所属省市区
东部
12个
中部
9个
西部
10个
人口比重 41.1℅ 35.7 ℅ 23.2 ℅
农业基地类型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蚕桑基地
比较三个不同地区的的区域创新机制的异同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只有开放系统才 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才有可能 从外界流入足够大的负熵流,才能降低自 身的熵值,保证系统的有序性,增强系统 的体功能。区域创新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 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输 入、输出关系,存在着一个不断发展和进 化地演变过程。区域创新系统的边界是开 放的,其开放程度是决定区域创新系统能 否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流的关键。
(5)区域创新系统的全息特征
• 全息性是从系统结构模式上来把握区域创 新系统的特征。区域创新系统结构模式与 国家科技创新结构模式相似,它是国家科 技创新结构模式的成比例的缩小,或是整 体的一个缩影。它说明了区域创新系统系 统与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同构性。“全息” 只是相似,并非绝对等同。所以,从系统 结构模式来看,区域创新系统在结构模式 上与国家科技创新结构模式是相似的,体 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全息辩证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4)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涨落特征
区域创新系统所包括的从设想的产生、研 究、开放、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形成产 业的创新链的几个过程都存在着涨落的现 象。这些涨落引起技术创新的产生、发展 及扩散,通过非线性机制作用,使原有的 技术系统发生进化,产生出具有新的更高 有序态的技术系统的形式。因此,技术创 新中的涨落成为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动力 因素。
3、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
(1)区域创新系统的层次性特征 任何系统依据纵的方向都可以划分为 若干层次,其中下一层次是上一层次 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创新系统具有 层次性,任何一个区域创新系统都有 若干个层次的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 统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的等级序列。
(2)区域创新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
• (3)注重多种技术的集成创新。日本不仅重 视技术的引进与消化,更注重多种技术的 集成创新,其许多高新技术产业是在引进 国外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传统技 术与引进技术进行综合、改造,形成一个 广泛的技术体系,并用这些技术体系改造 出一个新的产业。如日本夏普公司于80年 代初开发的第一代数字式液晶显示袖珍计 算器便是将电子、液晶、光学技术加以聚 变的产物。
(5)区域创新系统的全息特征
• 全息性是从系统结构模式上来把握区域创 新系统的特征。区域创新系统结构模式与 国家科技创新结构模式相似,它是国家科 技创新结构模式的成比例的缩小,或是整 体的一个缩影。它说明了区域创新系统系 统与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同构性。“全息” 只是相似,并非绝对等同。所以,从系统 结构模式来看,区域创新系统在结构模式 上与国家科技创新结构模式是相似的,体 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全息辩证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4)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涨落特征
区域创新系统所包括的从设想的产生、研 究、开放、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形成产 业的创新链的几个过程都存在着涨落的现 象。这些涨落引起技术创新的产生、发展 及扩散,通过非线性机制作用,使原有的 技术系统发生进化,产生出具有新的更高 有序态的技术系统的形式。因此,技术创 新中的涨落成为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动力 因素。
3、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
(1)区域创新系统的层次性特征 任何系统依据纵的方向都可以划分为 若干层次,其中下一层次是上一层次 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创新系统具有 层次性,任何一个区域创新系统都有 若干个层次的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 统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的等级序列。
(2)区域创新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
• (3)注重多种技术的集成创新。日本不仅重 视技术的引进与消化,更注重多种技术的 集成创新,其许多高新技术产业是在引进 国外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传统技 术与引进技术进行综合、改造,形成一个 广泛的技术体系,并用这些技术体系改造 出一个新的产业。如日本夏普公司于80年 代初开发的第一代数字式液晶显示袖珍计 算器便是将电子、液晶、光学技术加以聚 变的产物。
高考复习中国的区域差异ppt 通用优质课件
积温 气候
4500 ℃ ~ 75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 红壤、黄壤,肥力较低 作物 水田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
问题 长江水源利用、山地开发、红壤改良
4.华 南热 带湿 润地 区
地貌 低山、丘陵 积温 ≥ 7500℃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热带季雨林,季相变化不明显 土壤 淋溶强烈的砖红壤性红壤 作物 水稻一年三熟,经济作物种类多 问题 热带生物资源利用,发挥土地生产力
西北 干旱 半干 旱区
深居 内陆
地形 闭塞
温 带
植被:荒漠、草原
大 陆
水文:多内流河、湖
人口 少 生产草原牧业、
性 土壤:有机质低,
灌溉农业为主
气
盐分高
候 动物:耐旱动物
城市 点状、带状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分异: 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界线: 贺兰山一带,2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 因素: 降水量的东西差异
2.(36分)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A区域发展经济的有利自 然条件。(15分) 气候温和湿润(或水热条件好) ;水源充足;海拔较低;平原广 大;距海洋近等。(每点3分, 共15分)
2)A区自然特征呈什么方向上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8分)
主要呈南北方向上的差异。主要是热量条件随纬 度差异而成。(8分)
平原耕地
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四个地区:
形成原因: 南北差异:
热量 内部差异:
水分
1.东北湿润、半湿润地 区
地貌 三面环山中部平原
积温 气候 植被 土壤
≤3200℃ 寒温带、中温带 大陆性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或
混交林
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矿产资源120多种,一 些稀有金属储量名列全世界前茅;能源(油气)资源优势明显, 尤其是西部地区蕴藏有22.4万亿m³的天然气资源,约占全国陆上 天然气资源总量的59%;。
可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3%,面积约685万km²,占全国 总面积的71.4%。
土地资源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但由于资金缺少 和重视不够,开发利用率低。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
农 业
农作物
耕作制度
以旱地为主 小麦、花生、甜菜 二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以水田为主 水稻、油菜、甘蔗 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生 房屋建筑
活
主食
平房、窑洞 面食、小米
斜顶房 大米
三、西部大开发
1、背景和目的:
⑴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 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 扩大的趋势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 0℃
暖温带 亚热带
800mm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二、南方与北方
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
优势:森林、煤、石油、铁资源丰富 北方
限制: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改善生态环境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生物、水力资源丰富 南方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 危机感和紧迫感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 较封闭的状态,缺少 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
思想观念比较保守, 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 紧迫感较差
国际 化程 度
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 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 和技术联系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 少,社会经济比较封闭
可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3%,面积约685万km²,占全国 总面积的71.4%。
土地资源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但由于资金缺少 和重视不够,开发利用率低。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
农 业
农作物
耕作制度
以旱地为主 小麦、花生、甜菜 二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以水田为主 水稻、油菜、甘蔗 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生 房屋建筑
活
主食
平房、窑洞 面食、小米
斜顶房 大米
三、西部大开发
1、背景和目的:
⑴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 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 扩大的趋势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 0℃
暖温带 亚热带
800mm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二、南方与北方
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
优势:森林、煤、石油、铁资源丰富 北方
限制: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改善生态环境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生物、水力资源丰富 南方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 危机感和紧迫感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 较封闭的状态,缺少 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
思想观念比较保守, 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 紧迫感较差
国际 化程 度
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 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 和技术联系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 少,社会经济比较封闭
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机制概述(PPT28张)
•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12年他的 《经济发展理论》是用德文出版的。1934年出版英文版后,受 到学术界的注意。 • 到了1950s以后,熊彼特的拥护和追随者把“创新理论”发展 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另外两个分支:以技术变革和技术推广为 对象的技术创新经济学,以制度变革和制度形成为对象的制度 创新经济学。 • 技术创新方面代表人物:英国的弗里曼(C. Freeman) • 制度创新方面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兰斯· 戴维斯(Lans Davis)和道格拉斯· 诺斯((Dauglas North)
新经济地理学
《新经济地理学》讲课提纲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新经济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 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机制 城市-区域发展中的服务业经济 跨国公司与总部经济 区域整合、区域发展与中国现状
第三讲
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机制
主讲:贺曲夫
一、创新和创新体系理论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研究生课程第一讲新经济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讲产业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第三讲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机制第四讲城市区域发展中的服务业经济第五讲跨国公司与总部经济第六讲区域整合区域发展与中国现状一创新和创新体系理论一创新理论按照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2)自下而上的企业行为: • 此一种渠道的出发点主要是利润和各种效益,它也可分为两种 方式: A、一种是自发的。出于企业的自身需要而产生的行为,如增 强前后向经济的联系,引进计算机系统,优化管理;出于对信 息的需要,环境的需求,而投资基础层次网络的建设。 B、另一种方式是政府引导下的行为。出于政府所提供的利益 和自身对区域发展的责任感的行为,如与区域有关的公益福利 活动,政府诱发的企业间、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和个人间的组 织层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
《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
(3)产业结构的差异 读表(2002年),认识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 经济地带 全国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 带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13.74
47.08
10.66
48.44
17.90
46.51
19.23
42.18
第三产业
工业结构
39.18
南轻北 重,东 轻西重
40.90
轻型和轻重 混合型 加工制造业 和第三产业 相对发达
13 人均GDP 4217元
57
23.2
2.东、中、西发展差异 (1)三大经济地带自然条件的差异 东部经济地带 气候 东部季风区,气候湿 润,雨热同期,利于 作物生长 中、西部经济地带 多属干旱区或高寒区,尤 其西部大部分省区气候恶 劣,不利于经济发展
东部经济地带
中、西部经济地带
地形
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广 布,低平的地势利于开发
地带 城 市 化 差 异力 城市密度
较高
较高
较低
较低 较小
较大
(5)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东部地带
对外开放时间 对外开放程度 外资吸纳能力 较早 较高 较强
中、西部地带
较晚 较低 较弱
对外开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增长。主要原因是: 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 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 理水平。再则,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 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 品的竞争力。
经 济 因 素
产业 结构
交通运 交通线路较少,运 输状况 输条件较差
(续表)
选择性必修二1-2 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54张ppt)
矿产 资源
_贫_乏_
河网较密,流量_平_稳,各河之间分_水_岭 _不高,大多有_运_河相通 _煤_、_铁_、_石_油_
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和英国虽然都是地处中纬度的岛国,但两国分别位于亚 欧大陆的东西两侧,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的不 同,自然环境差异非常显著。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差异的含义及其成因。 2、能够说出区域的主要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3、通过比较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
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说出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目录
01 区域差异的一般表现、成因
区域差异比较
——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02
03 我国的区域差异
一、区域差异
一、区域差异:(阅读课本P9页,完成下列内容)
【自主学习1】 1、区域差异的成因:不同区域所处的_纬_度_位置、_海_陆_位置不同, 加上_地_形__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2、区域差异的表现:①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_气_候_、 _地_貌_、_水_文_、_土_壤_、_植_被_等方面的差异。②人类活动的区域差 异:各个区域在_经_济_、_社_会_、_文_化_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地
形
英
国
高原、低山、丘陵 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地
形
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富士山 是活火山。
英国离板块交界处相对较远些,故地壳运动相对稳定。
(2)比较两国在自然环境上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日本
比较三个不同地区的的区域创新机制的异同25页PPT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比较三个不同地区的的区域创新机制 的异同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区域创新 PPT课件
第四,精诚合作的精神。合作,对志同道合者来说可能没有 多大问题,但对冤家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在硅谷, 即使昨天是你死我活的冤家对头,但是明天也有合作的机会, 成为守规则、讲信用的合作者。 第五,嗜好冒险的行为。冒险是“硅谷人”的一大特点。他 们不仅在创业上敢于冒险,而且在生活中也寻求刺激,如: 业余生活中的蹦极、高空跳伞等,都被认为可以激活自己的 力量和智慧。在创业方面,不断探索,丰富自己的阅历,工 程技术人员一般不会长期忠实于一家企业。他们总是会主动 砸掉自己的“饭碗”,去寻找更有发展前途的创业机会,因 此,硅谷“跳槽”的现象非常普遍。由此带来技术的迅速传 播和市场的流动过程正好能够迅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专门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分包者和供应体系、对合作的 地方传统和企业态度、支持的中介和组织以及顾客和使用者 的存在。
创新需要个人创新的激情、创新所具有的个人素质、企业所 具有的鼓励创新的文化,这些存在于区域性文化中。
► 集群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集群对创新的影响主要集中 在三个方面:(1)集群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 围。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 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 管理创新。由于存在着竞争压力和挑战,集群内企业需要在 产品设计、开发、包装、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 和改进,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要。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 很容易外溢到区内的其他企业,因为这些企业通过实地参观 访问和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能够较快地学习到新的知识和 技术。在产业集群中,由于地理接近,企业间密切合作,可 以面对面打交道,这样将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 术和新知识的传播,由此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获取“学习 经济,增强企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学习不仅限于专门的知识生产部门,知识从 这种部门不断地被传播到经济的其他领域,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几乎所有经济领域中, 如采购、生产、销售这样的普通经济活动相 联系。从这种观点看,新知识的生产、分配 和利用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互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