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总3页)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综述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综述石油污染土壤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生物修复技术因其环境友好、高效、低成本的特点,成为治理石油污染土壤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综述了常用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生物增强、生物降解、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
生物增强是通过添加外源微生物或提高土壤中存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来促进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过程。
研究表明,添加某些特定的微生物菌株能促进石油污染土壤中烃类化合物的降解。
例如,添加可降解苯的菌株能加速草地土壤中苯的降解,同时增强土壤的微生物降解能力。
生物降解是指利用土壤内生或人工添加的微生物利用石油烃污染物作为能源进行代谢分解的过程。
这种方法需要微生物对污染物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够将石油烃降解成无毒、易于溶解的化合物。
该技术的好处是通过自然生物降解过程,可以有效地降低处理成本并减少环境风险。
植物修复是通过植物的特性来清除石油污染物。
植物通过吸收、转移和稀释有毒化学物质,将它们转化为无机化学元素,然后由微生物进行降解。
该技术可分为菌根植物和非菌根植物两类。
菌根植物通常生长在污染区域附近的土地上,它们的菌根能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帮助去除有害石油成分。
而非菌根植物则通过吸收石油污染物并通过雨水和蒸发等过程将其排入大气中。
微生物修复是一种以微生物为中心的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基础代谢和攻击转化来清除石油污染土壤。
相比于传统的生物修复技术,它具有空间位置特异性、泛酶覆盖、反应能力强等优点。
微生物修复技术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手段对微生物进行改良和提高降解效率。
综上所述,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效、低成本的治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有效方法。
但是,在实践中,单一的治理方法往往难以完全去除石油污染物,需要组合使用多种技术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因此,未来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领域需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以开发更完善的技术来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石油化工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演示教学
石油化工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石油化工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更新时间:09-8-27 12:51内容提供: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而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
所以各国都加快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沙漠到海洋、从无人区到人口稠密区,越来越多的油气井出现在世界各地。
石油主要是有烃类化合物组成的一种复杂化合物,包括饱和烃、芳香烃类化合物、沥青质、树脂类等。
还含有少量的O、N、S等元素,其中的芳香类物质对人和动物的毒性较大,尤其是双环及三环以上的多环芳烃毒性更大。
陆地采油大量的生产设施如油井、集输站、转输站和联合站等,原油会被直接或间接的倾泻于这些设施附近的地面;石化产品的开采和运输也会使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环境,随后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化作用,对环境造成污染。
大部分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都发生吸附/解吸作用,从而影响着它们在土壤中的迁移、生物降解和光降解。
油气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有害的废泥浆以及其他一些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污染周边土壤、河流甚至地下水,同时石油、天然气本身就含有对人和动物有害的物质,一旦发生井喷或泄漏,将对生活在油气田附近的人和动物构成致命威胁(如重庆开县发生的井喷,造成将近400人死亡,大面积土壤被污染)。
石油管道的泄漏也会严重破坏生态,据一位美国环保人士估算,如果阿拉斯加陆地石油管道发生泄漏,至少会形成半英里宽、30英里长的污染带,由于石油会迅速渗透到土壤中,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从而改变土壤成分,改变地表生态,遭受污染的地区可能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内都会寸草不生。
许多研究表明,一些石油烃类进入动物体内后,对哺乳类动物及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
土壤的严重污染会导致石油烃的某些成分在粮食中积累,影响粮食的品质,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石油化工总体上来说,可分为炼油工艺、乙烯工艺及化纤工艺三部分。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石油就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被成为“工业的血液”。
近些年来各国都加快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沙漠到海洋、从无人区到人口稠密区,越来越多的油气井出现在世界各地。
随之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石油对土壤的污染危害大,潜伏期厂,涉及面广,有研究者将其比喻为“化学定时炸弹”,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石油主要就是由烃类化合物组成的一种复杂化合物,其组成复杂,含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物质(如卤代烃、苯系物、苯胺类、菲、苯并[a]芘等)。
土壤作为人类、动植物与微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基础,就是自然界物质与能量参与转化、迁移与积累等循环过程的重要场所,土壤安全事关人类食品安全。
石油一旦进人土壤,将对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根据已公布的环境保护部与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告》显示,我国土壤总超标率高达16、1%。
其中,有机类污染物,尤其就是石油污染物已成为导致土壤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报道在我国,勘探与开发的油气田有4 0 0多个,覆盖面积达3、2 X 105 km2,其中约4、8 X 106 hm2 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为我国部分油田周边石油污染状况,其周边土壤中的总石油烃( TPH ) 质量分数已经远远超过临界值500 mg/kg,对人居安全与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由此可见,石油污染土壤形势严峻,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土壤石油污染:就是指原油与石油产品在开采、运输、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中,进入到土壤环境,其数量与速度超多土壤自净作用的速度,打破了它在土壤环境中的自然动态平衡,使其累积过程占据优势,导致土壤环境正常功能的失调与土壤质量的下降,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健康的现象。
石油进入土壤的途径:✧石油的泄露与溢油:陆地采油大量的生产设施如油井、集输站、转输站与联合站等,原油会被直接或间接的倾泻与这些设施附件的地面;产品的开采与运输业会使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环境中;另外发生井喷或泄露,也会污染周围土壤环境。
最新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方案幻灯片课件
假丝酵母属(Candida)、红酵母菌属(Rhodotorula)、 毕赤氏酵母菌属(Pichia)等
石油降解菌的分离筛选
• 石油降解菌一般从受石油污染的土壤、水中进行分离并筛 选。但是为了进一步的应用,还要进行驯化。
脂肪酸氧化,分为活化,转移,β-氧化共三个阶段 1. 和葡萄糖一样,脂肪酸参加代谢前也先要活化。其活化形式
是硫酯——脂肪酰CoA,催化脂肪酸活化的酶是脂酰CoA 合成酶。 活化后生成的脂酰CoA极性增强,易溶于水;分子中有高 能键、性质活泼;是酶的特异底物,与酶的亲和力大,因
脂酰CoA合成酶又称硫激酶,分布在胞浆中、线粒体膜和 内质网膜上。胞浆中的硫激酶催化中短链脂肪酸活化;内 质网膜上的酶活化长链脂肪酸,生成脂酰CoA,然后进入 内质网用于甘油三酯合成;而线粒体膜上的酶活化的长链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进入β-氧化
• 一种是特异性附着机制微生物通过菌毛或细胞膜的脂类和 蛋白使细胞形成疏水表面而附着于水中的油滴上
• 另外一种是烃类乳化机制微生物通过释放出乳化剂将油滴 乳化成小颗粒,增大油滴的表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直接 接触和利用
• 石油烃在微生物细胞膜的运输是微生物降解的重要环节之 一,但关于石油烃如何通过细胞膜目前还不很清楚。现在 的跨膜运输理论主要存在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
• 已知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共有70属200余种。细菌有28个属 ,霉菌30个属,酵母12个属。
细菌
霉菌 酵母菌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弧菌属(Vibrio)、不动杆 菌属(Acinet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无色杆菌属 (Achromobacter)、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肠杆 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棒杆菌属 (Coryhe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芽孢 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微 球菌属(Micr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诺 卡氏菌属(Nocardia)等;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据所调查的253 个地质灾害点中,共有 117 个崩塌点,占灾害点总数的46. 2%, 以小 中型崩塌体( 8 处) 次之,占崩塌体总数的6 .
因 分析. 中国 灾害与防治学报, 地质 2006,
第 13 卷(3 期) : 114- 117 . [6 ] 郑春明等. 山区滑坡、崩塌、泥石流成 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 . 浙江水利科技, J 2000 , (2): 30- 32 . [71 刑永强等. 河南省灵宝市地质灾害特征、 分布情况与防治对策.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6 , 第 25 卷(5 期) : 372一 . 376
20 0 7 NO . 0 1 S C IENC E & TEC HNOLOGY INF OR M A TION
资源与环境
石油 污染 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1. 长江大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
杨福俊’ 李大彬2 434023 ; 2 . 荆州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
434023)
摘 要: 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研究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土壤 生物修复
土 中石 污物 解 壤 的 油 染 降 成CO, O或 和H2 转
化为无害物质,使污染的土壤生态功能得到 修复的工程技术系统。生物修复技术由于其 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受到 染的生物修复 技
术有两类[71: 一类是微生物修复技术,另一类 是植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按修复的地 点又可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 ,t 原位修复技术 . 原位修复技术是指1 81,在受污染的地区 直接采用生物修复技术,不需将污染物挖掘 和运输, 一般采用土著微生物, 除了要加入营
塌、 式 塌 滑 式崩 三 类 6 倾倒 崩 和 移 塌 大 [3, 1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综述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综述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活的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去除或降解有机或无机污染物的技术。
在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其中一个主要的生物修复技术是生物耦合,即同时使用多种微生物或利用多种生物化学机制去降解污染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不同种类的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1. 土壤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的降解土壤微生物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们可以分解分子量较小的石油组分,例如BTEX (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等,降解后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群落可是志愿的、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
因此,生物处理可能需要长达数月到数年的时间。
2. 自然栖息地提供的环境自然栖息地与工业区域不同,因为它们不受化学物和物理变化的影响。
这些自然生境可能包括湿地、河口和河边,会有很多微生物生存,这些生态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自己清理污染。
例如,生物膜和溶解有机物(DO)浓度与中兴趣污染物浓度相关。
当DO浓度足够高时,生物膜可以降解大量石油污染,如烃、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
3. 生物耦合生物耦合一般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菌株或属之间的协同作用来降低石油污染物的浓度降解率。
在此过程中,不同的菌株分别分解不同分子量石油组分。
耦合可以产生一种连续变化和化合物的描述和降解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清除污染物。
4. 基因修饰基因修饰可以增强细菌对某些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能。
利用基因工程能够改变有毒分子的结构来改善生物的分解能力。
这些研究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需要更多的实验来测试其效果,以便开发出更好的生物降解技术。
5. 矿物催化剂矿物催化剂可以促进石油污染物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虽然这种技术仍在研究中,但是已被证明可以降解各种石油化学物质。
6. 生物界面处理生物界面处理是一种将人工介质浸泡在污染土壤中,利用之上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技术。
微生物可以生长和贴附在生物界面上,降解污染物。
综上所述,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具有良好前景的处理常规和地下相关石油污染的技术。
石油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
石油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指导教师: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石油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摘要:概述了土壤污染的工程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气相抽吸方法、土壤清洗方法、土壤淋洗方法、热解吸方法、生物通风方法、土壤耕作法、生物堆肥方法、生物泥浆方法、植物修复方法,并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前言:当今石油工业飞速发展,2003年世界石油的总产量已达到37亿t。
石油的开采、冶炼、使用和运输过程的污染和遗漏事故,以及含油废水的排放、污水灌溉,各种石油制品的挥发、不完全燃烧物飘落等引起一系列土壤石油污染问题。
多数加油站、化工厂的贮油设施由于腐蚀、地震、长期使用维护不力等原因会造成罐内油品的泄漏,形成对土壤的污染。
据美国EPA (2000年)资料表明:在美国有I.8亿个地下储油罐,其中28万个存在不同程度的泄漏。
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剧增,加油站和地下储油罐已星罗棋布,并仍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近几年来,由于管理不善,这些地下储油罐在埋设时,对现场条件、罐体强度及渗漏防护措施都未作严格规定,地下储油罐泄漏事故时有发生,而且随着罐体的逐渐老化,这一问题将日益突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土壤污染逐步得到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在土壤修复技术开发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究。
20世纪末,土壤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各种关于地下储罐污染区的土壤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土壤污染的各种修复技术进行介绍和总结正文。
1 修复技术目前,理论上和技术上可行的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从功能载体上分主要有生物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综合修复技术等几种,根据污染土壤处理是否改变位置,又可分为异位修复方法与原位修复方法,部分方法已进入现场应用阶段并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
1.1物化修复方法1.1.1土壤气相抽吸方法土壤气相抽吸方法(Soil Vapor Extraction,SVE)是原位修复技术,用来修复被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所污染的非饱和带土壤。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应用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应用由于石油在生产、加工、运输及战争中泄漏等原因,其污染危害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对石油污染治理及生物修复研究较多。
一、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和实用技术(一)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方法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降解原理、影响因素、降解效率、降解菌筛选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研究方法大体包括以下几种:1.植物法利用农业化学法,根据土壤污染状况,通过盆栽、小区和大田模拟实验,结合野外调查,进行石油污染物的残留分析,研究石油污染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研究植物常选用受拈染区内代表性较强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花生、棉花、油菜、茶树及各种果树等。
近几年来也有的学者研究筛选对石油污染的抗性植物或其根际分泌物中具有降解石油分子的微生物的植物品种。
2.动物法此法在国外有较长的研究历史,在国内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将生长在污染土壤上的植物体、粮食等饲喂动物,通过研究动物的生理生化变异来研究土壤污染状况;②直接将土壤动物,如蛆坝、线虫类饲养在污染土壤中进行有关研究。
3.微生物法这是研究最多的一种方法,一‘般是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富集、驯化土著微生物,或人工接种培养代表性的土壤微生物,以研究土壤微生物受土壤污染的影响变化,筛选能够降解土壤污染物的工程茵。
4.其他生物法—种方法,—般是根据土壤污染状况或人工接种培养代表性的土壤微生物污染的影响变化,筛选能够降解土壤。
(1)酶法添加一定的污染物于土壤中,待一定时限后.分析土壤中酶活性变化,以酶活性作为土壤污染变化的指标。
(2)土壤呼吸法土壤呼吸作用受土壤中物质成分的影响较大,因此,可通过研究土壤呼吸来研究土壤污染及其降解状况.(3)生物降解法直接研究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在各种因素下的降解情况土壤受污染状况,探索石油污染的修复方法。
(二)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1.原价处理法污染土壤不经搅功,在原位和易残留部位进行处理。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综述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综述石油是一种常见的化石燃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石油生产、储运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石油泄漏和污染。
石油污染土壤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有效的修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修复方法,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资源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本文将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进行综述。
一、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从而恢复土壤的一种修复方法。
在微生物修复技术中,常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藻类等。
这些微生物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能够将石油中的有害物质分解成无害的化合物,从而降低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程度。
微生物修复技术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应用方法:1. 生物堆肥技术生物堆肥技术是将石油污染土壤与有机物质混合成堆,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从而降低土壤中石油含量。
生物堆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降解石油污染物,还能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促进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
生物增强技术是通过向石油污染土壤中投放活性微生物和营养物质,以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喷施、滴灌和钻孔注入等,通过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促进石油污染物的降解,加快土壤的修复速度。
生物吸附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吸附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从而减少石油污染物对土壤的影响。
还可以利用植物根系吸附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一种方法。
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环保、经济、技术成熟等优势,可以有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应用方法:植物生理吸附技术是通过植物根系、茎叶等组织对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进行吸附和富集,从而净化土壤。
植物生理吸附技术通常采用植物修复区、植物修复带、植物屏障等形式,将植物引入石油污染土壤中,利用植物的吸收能力将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吸附至植物体内,减少土壤的污染程度。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综述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综述
石油污染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石油的泄漏和泄露不仅对土壤生态环
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
复技术成为了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其他生物来恢复或改善受污染环境的方法。
它具
有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微生物修复是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微生物修复通过利用土
壤中的微生物来降解石油污染物,从而恢复土壤的原有生态功能。
最常用的微生物是石油
降解菌。
石油降解菌具有分解石油污染物的能力,通过与石油污染物发生代谢反应,将其
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利用增殖石油降解菌的方法来加强修复效果。
还
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使其具有更强的石油降解能力。
除了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还有其他生物修复技术如生物浸出、生物固化等。
生物
浸出是指利用植物的根系或微生物代谢产物溶解固体污染物,将其从土壤中释放出来以便
于去除。
生物固化则是指利用特定微生物或植物来固化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从而减少其
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环境友好的修复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需
要综合考虑土壤类型、石油污染物的性质、修复时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
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其他修复技术的结合,提高修复效果和可行性,以更好地解决石油污染
土壤问题。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方案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方案1、生物投加法1.1、高效微生物的投加自然环境中存在可降解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但其数量通常较低,仅占微生物总量的0.1%。
当土壤石油污染发生后,为实现环境的自我修复,高浓度的石油污染物对土壤中能够耐受和利用石油组分的微生物产生驯化和富集作用,可使石油降解微生物的数量升至1%~10%。
然而这一过程的启动相当漫长,而且土著种群往往并不具备降解所有石油组分的能力。
生物投加法通过投加高效石油降解微生物解决土著种群数量不足、活性受抑制以及降解能力有限的问题。
用于投加的微生物包括土著微生物、外源微生物和基因工程菌。
Sidorov等将土著微生物投加到原油污染土壤中,修复2年后,去除了污染土壤中78%的原油。
Mercer等针对ExxonValdez号溢油污染事件,将4株不同假单胞菌的XYL、NAH、CAM、OCT质粒结合转移至同一菌株,构建拥有多烃降解能力的超级细菌,该细菌可在几小时内分解60%的浮油。
与添加上述2种微生物不同的是,添加外源微生物的有效性存在较大争议。
Venosa等[39]以风化的Alaska原油为碳源测试了10种不同类型的商业菌剂对石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只有2种商业菌剂对石油污染物的降解起促进作用。
外源菌种只有既能够适应潮间带环境,又能够与土著微生物竞争营养物质并且避免被原生动物捕食,才能发挥其修复作用。
因此,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驯化高效菌种和构建菌群是提高其环境适应性和竞争性的有效方法。
1.2、固定化微生物的投加为了克服高效微生物投加后,启动速度慢、对环境条件敏感及与土著菌种竞争处于劣势等问题,可以利用固定化技术强化石油污染物的去除。
固定化载体能够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帮助其抵抗不利土壤环境的侵害和土著微生物的竞争,提高其数量、活性及稳定性。
另外,固定化载体还可加大土壤的孔隙度,从而加强氧气的传质速率,最终提高石油污染物的生物修复速率。
目前,固定化微生物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实验室小试和中试水平,鲜见有关现场应用的研究报道。
石油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石油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当今世界,石油已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大量的石油及其加工品进入土壤,造成土壤的石油污染,给人类乃至整个生物圈带来危害,从而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在对石油污染治理的研究中,生物修复作为一项潜在的高效、低成本的清洁技术正日益受到重视。
近十余年来,国际上对生物修复的研究更加活跃,有些国家已将此技术用于污染土壤的实际修复,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石油污染是指石油开采、运输、装卸、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泄漏和排放石油引起的污染,主要发生在海洋。
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扩散形成油膜,可通过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进行迁移、转化。
油类可沾附在鱼鳃上,使鱼窒息,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产品质量。
油膜形成可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此外还可破坏海滨风景,影响海滨美学价值。
石油污染防治,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外,可通过围油栏、吸收材料、消油剂等进行处理。
石油对环境的污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油气污染大气环境,表现为油气挥发物与其它有害气体被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
二是地下油罐和输油管线腐蚀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仅造成土壤盐碱化、毒化,导致土壤破坏和废毁,而且其有毒物能通过农作物尤其是地下水进入食物链系统,最终直接危害人类。
本文主要介绍石油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危害有:(1)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2)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3)对土壤酶的影响;(4)对农作物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前.治理石油烃污染土壤还仅限于物理和化学方法,即热处理和化学浸出法。
热处理法是通过焚烧或煅烧,可净化土壤中大部分有机污染物。
但同时亦破坏土壤结构和组分,且价格昂贵而很难实施。
化学浸出和水洗也可以获得较好的除油效果。
但所用的化学试剂的二次污染问题限制了其应用。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综述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综述石油污染土壤是指由于石油及其衍生物的泄漏、溢出或不当处理,导致土壤中存在大量的石油物质,严重影响了土壤环境质量。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可持续且环境友好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植物和昆虫等生物体修复土壤污染。
本文将综述目前常用的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并进行评价和展望。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之一。
该技术利用生物体代谢能力,将石油物质降解为无毒或低毒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氧化物或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细菌是最常用的微生物,其代谢途径多样,可修复不同类型的石油污染土壤。
还有以真菌、古菌、藻类等为基础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这些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效果好、适应性强等优点,但存在操作复杂、修复周期长、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等缺点。
植物修复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该技术利用植物的吸附、转运、降解等作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适宜的植物种植可提高土壤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性质,帮助土壤恢复正常功能。
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修复效果显著、景观效果好等优点,但存在修复周期长、适用范围窄等局限性。
昆虫修复技术是一种较新的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昆虫在修复过程中起到连接土壤与植物的纽带作用,通过摄食与排泄等途径加速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昆虫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灵活、修复效果好、兼顾经济效益等优点,但存在操作成本高、饲养管理困难等问题。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多样且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提高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效率和适应性、开发新的植物修复物种和改良修复方法、探索昆虫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应用范围拓展等。
还应加强生物修复技术与其他修复技术的结合,实现多种修复技术的协同作用,提高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保护土壤环境质量。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综述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综述石油是重要的能源资源,但由于石油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和不当的处理措施,石油污染土壤已经成为广泛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
石油污染土壤带来的危害不仅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损害地下水源和农田耕作,还会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石油污染的处理方法较多,其中,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高效且经济可行的方法。
生物修复技术可定义为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资源来降解、吸附、转移和稳定有毒物质的技术。
在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是进行生物修复的最主要的生物工具。
由于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丰富性,它们能够自然地降解和代谢石油类化合物,从而使土壤中的有害污染物质得以去除。
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
自然修复指土壤中已有的微生物群落自动降解和代谢石油类化合物的过程。
人工修复则是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群落或者其他生物途径来增强自然修复的效率,或者促进微生物群落的生长、定植和代谢过程,以快速、有效地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技术的具体方法包含了以下几种:1. 微生物增殖法:在污染土壤中引入处理特定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进行微生物群落增殖,以提高石油污染物降解能力。
2. 公共处理池法:将污染土壤放入大型处理池中,在微生物作用和化学物质作用的综合作用下,分解和降解石油类污染物质。
3. 人工植物修复法:利用植物根系吸附、分解和稳定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定殖和生长,如石质硅藻、生长脆皮藻等。
4. 整合修复技术法:综合运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技术手段,针对不同的石油污染情况,设计适宜的修复方案,使得修复更加高效和快速。
生物修复技术虽然能够达到有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目的,但其修复成功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土壤类型、污染物质种类和浓度等。
此外,由于微生物群落的复杂性和污染物质的复杂性,生物修复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石油污染物质。
综上所述,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高效的治理手段,可以用于治理各种类型的石油污染土壤。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李辈辈【摘要】石油作为现当代最主要的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同时随着石油的大量开发和运输,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当前,关于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指利用特定的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吸收、转化、降解或清除环境污染物,使污染的土壤恢复健康的生物措施,可分为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及联合修复.生物修复因其简便、高效、安全、低成本、无二次污染、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而被认为是最有生命力、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价值的处理技术,且已成为近些年来主要的石油污染处理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石油污染土壤现状及其生物修复技术,并对生物修复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年(卷),期】2018(039)004【总页数】4页(P55-57,61)【关键词】土壤;污染;石油;生物修复【作者】李辈辈【作者单位】上海亚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4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2目前,石油已经是人类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得到了大规模的开采。
但是在石油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石油泄漏事故时有发生,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特别是石油开采过程产生的落地原油,已成为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
据统计,现在每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约3×1010t,约有近800万t的石油污染物进入环境,其中大部分进入到了土壤中[1-2]。
石油烃进入土壤后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产生大量的石油污泥,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难以去除且残留时间长的特点,不但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有机质机构组成,破坏土壤结构及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动物和人体内,影响其肝、肾等器官的正常功能,甚至引起癌变;二是部分迁移性强的石油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进入土壤后会随土壤水分到达地下含水层,从而污染地下水;三是部分挥发性强的石油烃进入土壤后会向空气挥发扩散,从而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影响人体健康[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被成为“工业的血液”。
近些年来各国都加快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沙漠到海洋、从无人区到人口稠密区,越来越多的油气井出现在世界各地。
随之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石油对土壤的污染危害大,潜伏期厂,涉及面广,有研究者将其比喻为“化学定时炸弹”,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石油主要是由烃类化合物组成的一种复杂化合物,其组成复杂,含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物质(如卤代烃、苯系物、苯胺类、菲、苯并[a]芘等)。
土壤作为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基础,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参与转化、迁移和积累等循环过程的重要场所,土壤安全事关人类食品安全。
石油一旦进人土壤,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根据已公布的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告》显示,我国土壤总超标率高达16.1%。
其中,有机类污染物,尤其是石油污染物已成为导致土壤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报道在我国,勘探和开发的油气田有4 0 0多个,覆盖面积达 3. 2 X 105 km2,其中约4. 8 X 106 hm2 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为我国部分油田周边石油污染状况,其周边土壤中的总石油烃( TPH ) 质量分数已经远远超过临界值500 mg/kg,对人居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由此可见,石油污染土壤形势严峻,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土壤石油污染:是指原油和石油产品在开采、运输、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中,进入到土壤环境,其数量和速度超多土壤自净作用的速度,打破了它在土壤环境中的自然动态平衡,使其累积过程占据优势,导致土壤环境正常功能的失调和土壤质量的下降,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健康的现象。
石油进入土壤的途径:
✧石油的泄露和溢油:陆地采油大量的生产设施如油井、集输站、转输站和联合站等,原油会
被直接或间接的倾泻与这些设施附件的地面;产品的开采和运输业会使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环境中;另外发生井喷或泄露,也会污染周围土壤环境。
✧含油固、液体废气无的随意处置:油气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会产生大量含油、天然气的开采过
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有害的废泥浆以及其他的一些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污染周边土壤、河流甚至地下水。
✧含油污水的灌溉和农用药剂的使用:一些工业企业产生的含油废水如果不加以回收处理,直
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湾,会污染水体,该水体用于农业灌溉,则会导致土壤污染,另外某些农用药剂也会污染土壤。
✧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交通干线两侧土壤的有机物污染,另外大气沉降也会导
致土壤污染。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石油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方法:
物理修复方法是利用物理原理和特定工程技术,将土壤中的污染物移除或者转化为无害形态。
其主要包括土壤置换、气相抽提、萃取洗脱、电动修复、热脱附和生物炭吸附等。
1.土壤置换法:是将污染土壤通过机械手段从污染场地移除,并填充以新鲜土壤的修复技术。
土壤置换法较为单调,修复周期漫长,且修复过程需要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该技术一般只适用于污染核心区超高浓度污染土壤的处理或者紧急事件小面积污染场地的处理,如天津“8 12”事故中爆炸核心区的场地修复。
2.气相抽提法:是去除非饱和区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有效手段,通过注人井向渗流区注人空气,同时利用抽提井产生低压环境,使得土壤中存在于油相、溶解相以及吸附相的有机污染物挥发到气相中,并经抽提井收集到地面尾气处理装置中进行回收或处理。
气相抽提技术
萃取洗脱技术
3.电动修复法:是一种原位土壤修复技术。
通过向污染土壤中置人电极,并通以低压直流电形成电场。
在电势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电动效应(电渗析、电迁移和电泳)会驱动土壤中的流体介质发生定向移动,从而使污染物伴随主体流动从土壤中移除
电动修复技术
4.热脱附法:是利用升高温度来增加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分压,从而达到将污染物分子从土壤颗粒上分离的目的。
热脱附技术主要应用于高浓度挥发性或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颗粒上的热脱附包括3 个阶段:①污染物在土壤孔隙内的汽化过程;②污染物气体分子在土壤颗粒内部的内扩散过程;③污染物分子从土壤表面向大气环境的表面扩散过程。
.
热脱附技术
5.生物炭(Biochar)吸附技术是利用具有丰富的空隙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众多表面活性基团的活性炭对有机物具有的较强的亲和能力,去吸附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生物炭对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生物炭表面活性基团的吸附;②生物炭内部孔隙的固定。
除了能够吸附土壤中的污染物,生物炭还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肥力。
石油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法:
化学修复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和工程技术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分解成无毒小分子,从而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
其一般适用于高浓度污染场地的处理,主要的修复技术包括化学氧化、等离子体降解和光催化降解等;
1. 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修复技术是通过向污染土壤中加入化学氧化剂,利用氧化剂和污染物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来实现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
2. 等离子体降解:等离子体是由大量离子、电子、原子、分子以及未电离的中性粒子组成的宏观上呈电中性的集合体。
近几年,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被运用到环境领域. 由于在电离产生等离子体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活性物质如O3、H20 2、自由基(
0H)等,从而创造一种强氧化环境,将处于电离场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
3.光催化降解:是当半导体材料吸收的光能大于或等于半导体禁带宽度时,电子由半导体的价带跃迁到导带上产生高活性电子e 。
同时,在原来的价带上形成1 个空穴h+ 。
产生的空穴具有极
强的氧化性(即获取电子的能力),可以与水作用形成羟基自由基·OH),从而直接将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光催化降解
石油污染污染的生物修复
1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方法是利用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和工程技术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分解,从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
其一般适用于低浓度污染场地的处理,主要的修复技术包括生物刺激、生物强化和生物通风。
生物增强
生物强化是在污染土壤中加人特定功能的外来微生物(如工程细菌和真菌)或驯化后的土着微生物来提高污染物降解速率的修复方法。
简而言之,就是将具有高效石油降解能力的菌株加人到石油污染土壤中,利用其直接降解作用或共代谢作用强化。
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过程。
高效降解菌的选择是生物强化的关键。
生物刺激
生物刺激是在修复过程中,通过工程调控措施加人生物表面活性剂、释氧剂、生物营养物以及其他物质等来刺激土壤中土着微生物的生长并促进土着微生物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降解;
生物通风
生物通风是一种应用前景较为广阔的原位生物修复方法。
其通过风机和空气注射井向污染土壤中注人适量的空气来创造适合土着微生物生长的好氧环境,从而增强污染物的降解速率。
2.植物修复法
根际降解
根际降解本质是植物根部辅助微生物降解。
植物根部及其周围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能够显着降低石油类污染物的毒性和持久性。
首先,植物的非根部分能够为根部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促进根的生长,并分泌有机物质,增加石油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其次,植物根部能够创造富含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单宁、生物碱、固醇、生物酶、生长素等营养物质的多元有机环
境,从而增强周边微生物群落的新陈代谢活动; 最后,在根际微生物代谢作用下,将石油污染物降解为自身生长必须的碳源,同时减少石油污染物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植物固定:是指污染物在植物根表面的吸附或在植物根内部的吸收沉积,从而有效阻止污染物通过腐蚀、渗漏以及扩散等作用在土壤中迁移。
植物根部细胞壁在相关酶和蛋白质的作用下和污染物结合在一起,使其固定在细胞膜外面。
另外,部分酶能够促使某些污染物透过
根部细胞壁和细胞膜进人细胞液泡中,从而起到固定作用。
此外,在植物分泌的生物酶催化下,能增加石油污染物与土壤中有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无害的腐殖质,显着提高了石油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
植物降解:是指污染物被植物根部吸收后,在植物组织输运作用下,参与植物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从而实现降解。
已有研究结果验证了植物对有机物的直接降解作用。
此外,在植物分泌的生物酶催化作用下,石油类污染物可在植物体外部发生化学反应,也可实现间接降解。
植物挥发:是指污染物被吸收后,污染物中的易挥发组分和某些代谢物通过植物茎叶的蒸腾作用释放到大气环境中,从而有效地将污染物从土壤中移除。
植物固定
动物修复法: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质、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保持土壤持水性和通透性、熟化土壤、促进物质循环等重要作用,但目前只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其中研究最多的生物是蚯蚓。
【后记】实际污染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且污染物种类繁多,单一修复方法由于其自身特性以及场地局限性,往往不能有效去除土壤中的复杂污染物。
针对这种情况,土壤组合修复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组合修复技术、物理-生物修复技术、化学-生物修复技术、植物-微生物组合修复技术等,颇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