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李箱盖设计规范
汽车设计-汽车行李箱铰链技术条件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汽车行李箱铰链技术条件规范模板汽车行李箱铰链技术条件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汽车行李箱铰链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规范适用于汽车行李箱的开闭功能结构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58 中性盐雾试验3 术语和定义3.1 行李箱铰链一种有平衡行李箱盖重力矩的弹性元件。
3.2 扭簧式铰链可在行李箱盖开度范围内,通过扭力弹簧的作用,开启到任意位置,能保证行李箱盖有足够的开度,并在开启过程中不与车身其他部位干涉,开闭盖轻便灵活,并具有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运动正确、可靠、耐久。
4 技术要求4.1 保证行李箱盖有足够的开度,并在开启过程中不与车身其他部位干涉,无异响。
4.2开闭时轻便灵活,因此应采用平衡弹簧。
平衡弹簧的特性应使盖在关闭位置时弹簧力能够平衡盖的质量,而在盖开启至最大位置时,弹簧力应略大于平衡盖的质量所需要的力。
4.3 行李箱在关闭状态时,保证行李箱铰链不与箱内物品及车身发生干涉。
4.4 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运动正确,可靠耐久。
4.5 如果能自己升起,则在自由升起过程中的速度(最大半径点)应不超过0.75m/s,在行程的最后75mm,应不超过0.3m/s4.6 在行李箱盖的全开位置,在最大半径位置,沿切线方向施加15N的关闭力,行李箱盖应保持静止。
5 试验方法与评价标准5.1耐疲劳试验5.1.1试验设备a)实车;b)实车行李箱和相应部件以及开关用的机械传动系统组成的模拟试验装置;c)采用行李箱或与行李箱相当的构件,可模拟实车工作条件的耐久试验机。
5.1.2 台架试验与评价标准在进行1.5×104次行李箱盖的开闭试验后,铰链机构应满足上述技术要求,并且要求铰链在车身与行李箱内板上的安装点无松动、裂纹或破坏现象发生。
行李箱铰链机构设计规范

行李箱铰链机构设计规范行李箱铰链机构设计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行李箱铰链机构的选型、设计方法、性能要求、试验方法以及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行李箱的开闭功能结构。
2行李箱铰链机构的分类及选型2.1 行李箱铰链机构的分类行李箱的铰链一般都有平衡行李箱盖重力矩的弹性元件,故可称为平衡铰链。
平衡铰链分为绕固定轴旋转的弓形(勾形)铰链和连杆式铰链两种。
2.1.1 弓形(勾形)铰链对于弓形(勾形)铰链可以通过恰当选择轴线位置及铰链臂的形状,以免盖在开启过程中与车身干涉,并保证一定的开度。
它的缺点是关闭行李箱盖时,弓形部分凸出于行李箱,该处可能碰到物品,甚至将物品破坏,它的优点是制造简单,制造装配误差小。
2.1.2 连杆式铰链对于连杆式(四杆或六杆)铰链机构,在开启盖时,其瞬时旋转中心是不断变化的,可以通过改变机构杆件尺寸来实现所要求的任何轨迹和开度,应用较多。
对于四连杆机构铰链,它具有四个旋转点,合理安排旋转点,可以使行李箱运动优化,设计自由度较大,但是它的缺点是成本高,侧向稳定性小。
2.1.3 弹性元件用于平衡铰链的弹性元件有多种,如气力元件、螺旋式压力弹簧和拉力弹簧、平卷弹簧以及扭杆弹簧等。
气力元件,机构工作可靠、性能柔和。
由于扭杆弹簧占有有效空间小,易于安装和调节平衡力矩,因此也是一种较好的结构型式,普遍用于各种经济型以及中档车上。
2.2行李箱铰链机构的选型下表对常见的各种平衡铰链机构进行了分析对比,为新车型的行李箱铰链机构开发提供选择参照。
表1 常见的各种平衡铰链机构的对比表3 平衡铰链设计3.1扭杆弹簧式平衡铰链设计a) 首先根据车身与盖配合部分的结构尺寸与形状,确定铰链机构的位置,一般希望左右两个铰链的跨距远些,使盖横向稳定。
b) 根据机构和所要求的盖运动轨迹(由关闭状态到最大开度时盖所扫过的轨迹)和最大开度,试定铰链和支杆的尺寸、形状。
图1为采用扭杆弹簧的行李箱平衡铰链示意图。
图1 扭杆弹簧的简单平衡铰链ABCO134561.车身2.行李箱盖3.铰链4.连接杆5.扭杆弹簧6.固定座如图1所示,3-4-5-6组成简单的四连杆机构。
汽车开闭件设计实用资料_1

发动机罩、后行李箱盖总成的设计规则
a、内板沿罩、盖的外板四周设置,通过翻边压合、 粘接或焊接与外板组合;在内板上焊接有安装铰 链、锁和支撑杆用的加强板;为了轻量化,可在 内板上挖去受力小的材料。如图2-1 、图2-2所 示。
发动机罩、后行李箱盖总成的设计规则
发动机罩、后行李箱盖总成的设计规则
发动机罩、后行李箱盖总成的设计规则
发动机罩、后行李箱盖总成的设计规则
图2-6 行李箱流水槽
发动机罩、后行李箱盖总成的设计规则
⑶铰链机构 铰链机构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a、保证盖有足够的开度,并在开启过程中不与车 身其它部分干涉,行李箱盖的开度一般在90°左 右,发动机罩开度可达90°,主要为了拆卸发动 机方便。 b、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运动正确、可 靠耐久。 c、两铰链的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且与XZ平面 垂直。如图2-7
象最突出,是评价汽车造型的一个主要面。车身后 部也是现在人们注意观赏与注目的对象。与车身 其它外覆盖件一起,必须满足车身外观整体造型 要求。
发动机罩、后行Leabharlann 箱盖总成的设计规则⑵发动机罩盖总成和行李箱盖总成设计原理
a、一般情况下发动机罩盖前部用锁固定,后部通 过铰链悬挂于车身前围板上横梁上,往后开启的 形式。行李箱盖悬挂于后围挡板上,后端用锁固 定,往前开启的形式。两盖都是内、外板组成, 外板是车身上的大型覆盖件,其形状必须满足车 身造型的要求;为增强其刚度并可靠地固定在车 上,一般由内板起加强作用。
发动机罩、后行李箱盖总成的设计规则
图2-7
发动机罩、后行李箱盖总成的设计规则
⑷锁止机构 锁止机构通常由锁体,锁扣,操纵机构和安全钩 等组成。现多用卡板锁。如图2-8所示为卡板式。
定位孔与定位面设计规范

实用文档定位孔与定位面设计规范前言本标准是依据美国、中国、日本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编写而成,供设计参考。
目录一、定位孔设计规范31 定位孔数量要求 (3)2 定位孔形状要求 (3)3 定位孔之间的距离要求 (3)4 定位孔方向要求 (4)5 定位孔大小要求 (6)6 定位孔位置要求 (7)7 定位孔结构形式 (7)8 定位可行性 (8)二、定位面的选择91 夹具定位尽量采用与坐标系平行定位方式 (9)2 方案对比 (9)三、典型零部件的定位101 前罩内蒙皮定位孔规范 (10)2 微车和轿车前门、后门内蒙皮定位孔规范 (11)3 两厢车背门内蒙皮定位孔规范 (11)4 三厢车行李箱盖内蒙皮定位孔规范 (11)5 前地板、后地板定位孔规范 (18)6 侧围后三角窗定位 (22)7 顶盖的定位孔的设定 (23)8 侧围外蒙皮(后门是旋转开门结构)定位孔规范 (25)9 侧围外蒙皮(后门是滑门结构)定位孔规范 (28)10 焊接线车身定位孔规范 (28)一、定位孔设计规范1 定位孔数量要求每个零件上一般要求设计两个孔做夹、模、检具定位孔。
2 定位孔形状要求①圆孔(hole)+圆孔(hole)②圆孔(hole)+长圆孔(slot)3 定位孔之间的距离要求定位孔之间的距离要求尽量大,一般情况定位孔之间的距离最好不小于零件总长度的三分之二。
4 定位孔方向要求①定位孔所在型面一般要求是平面(如图方案二)。
②定位孔法线方向一般要求与车身坐标系的X、Y或Z方向平行。
③两个定位孔的法线方向一般要求平行。
④长圆孔(slot)的长、短轴一般要求与车身坐标系X、Y或Z方向平行。
如果D>d,则D方向为长轴方向,反之则d方向为长轴方向(图中D方向为长轴方向)。
5 定位孔大小要求①圆孔(hole)和长圆孔(slot)圆弧部位的直径大小一般要求一致。
②定位孔一般要求不小于Φ6,最好大于Φ8。
③长圆孔(slot)大小要求见下表:d Dd≤10 d+210<d≤20 d+4d>20 d+66 定位孔位置要求夹具基准孔的位置尽量采用不易变形的部位。
车身密封性设计地的要求的要求规范

车身密封性设计规范前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以及提高车身防腐蚀性要求。
本规范所代替规范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首次制定。
车身密封性设计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乘用车车身密封性的设计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乘用车密封性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C/T 646.1-2000 汽车粉尘密封性试验粉尘洞法QC/T 476-2007 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及试验方法3 概述车身的密封性能是衡量汽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车辆的乘坐舒适性、NVH、防腐性能、空调的效率以及燃油经济性。
此外,车身的密封性还能作为一个检测手段,用来衡量和控制车身的制造质量。
良好的车身密封性能不仅需要合理的车身结构和密封设计,而且还需要良好的工艺保证及生产过程能力控制。
焊装车间对焊接零件间隙的控制、密封胶工艺的正确使用,以及涂装车间PVC胶的涂抹工艺和总装车间的装配工艺都会对整车的密封性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整车的密封性能还是衡量一辆汽车的制造工艺水平、控制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并用来帮助发现生产过程中难以发现的一些隐形问题,以提升质量控制,这对于整车汽车厂具有重大的意义。
4 术语4.1 静态密封车身结构的各连接部分,设计要求对其间隙进行密封,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这种密封关系是固定不动的,一般采用涂敷密封胶的方法来实现。
4.2 动态密封对车身上的门、窗、孔盖等活动部位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行密封。
靠密封条的压缩变形来实现,不仅能防止风、雨和尘埃的侵入,同时还能缓和车门关闭时测冲击和车辆行驶中的振动。
5 主要设计内容5.1 防止(雨)水、尘土、污染气体侵入室内的密封性设计。
5.2 防止振动、噪声、热量侵入室内的密封性设计。
汽车行李箱盖产品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汽车行李箱盖产品结构优化设计分析发表时间:2019-09-19T14:27:52.233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4期作者:罗林[导读] 在汽车行业当中,汽车行李箱盖的开启方式和驱动点的改变会使电动开启的用力过大,所以在汽车行李箱盖开发过程中,要将开启施力值减少到合理的范围,满足行李箱盖电动化的需求,本文就主要对汽车行李箱盖产品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分析。
罗林四维尔丸井(广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510530摘要:在汽车行业当中,汽车行李箱盖的开启方式和驱动点的改变会使电动开启的用力过大,所以在汽车行李箱盖开发过程中,要将开启施力值减少到合理的范围,满足行李箱盖电动化的需求,本文就主要对汽车行李箱盖产品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汽车行李箱盖;产品结构;优化分析目前汽车行李箱盖产品主要是基于纯手动的开关来设计后备箱盖的,要对汽车行李箱盖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和设计,主要目的就是设计手动开启处的用力较小,而电动开启行李箱盖则是从支撑端施力,驱动行李箱盖整体开启和关闭,所以电动开启行李箱盖的过程相对于手动来说是一个较费力的过程,因此在汽车行李箱盖电动开发过程中要在不影响行李箱位置关系和运动关系的同时,对行李箱盖产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如何增加电驱动端力臂长度,减少阻力。
一、压力边和拉延力的计算1、压边力的选择冲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就是压力边,压力边的选择是否合理影响着该过程是否可能出现缺陷。
首先压边力是能够增强板料拉应力,控制板料的流动,如果压边力不足,将会引起板料的破裂和起皱,通常情况下,当压力边增大时,成形力也会随之增大,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一直,会对板料的起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减少拉力不足的情况,但是如果拉应力过大,则会明显增加板料拉裂的趋势,导致板料产生破裂,过大的压力便会加快模具的损耗,减少模具使用寿命,过小压边力,会导致板料流动不足,形成拉裂或起皱的现象。
所以压边力的选取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拉延件的结构形状,对压边力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板料的性能、模具的结构压边力的选择,所以需要通过一些模拟仿真实验,通过一些精细的计算来选取合适的压边力。
【外饰】塑料油箱盖设计技术规范

编号代替密级商密×级▲汽车工程研究院设计技术规范塑料油箱盖设计技术规范Regulation of Flat,Fuel Fill Designing2006-09-30制订2006-10-30发布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前言汽车的自主开发是中国汽车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也是长安车的生存之本。
随着能源的紧缺,降低汽车自身的重量已经成为汽车销售的一大卖点,使得塑料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再加上消费者对外观要求的提高,也进一步使得塑料制品的应用成为一种时尚。
本规范就是在使用塑料油箱盖的前提下对其设计的思路进行探讨。
如有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教。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所负责起草;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项目处进行管理和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苏建波、苏忠编制:校核:审定:批准: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塑料油箱盖设计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乘用车、商用车塑料油箱盖(以下简称油箱盖)的设计。
本规范规定了塑料油箱盖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应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和标准,规定了塑料油箱盖开发的一般过程、材料的选择、结构及生产工艺、涂装工艺等。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11566—1995 轿车外部凸出物3 设计内容 3.1 设计输入3.1.1 市场定位及设计任务书根据塑料油箱盖的控制形式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类: 1、电机自动式控制:此控制方式需要一个小的电机作为油箱盖的开关控制,操作简便,容易控制,但其价格昂贵,结构复杂,一般用于高档轿车上;2、手动拉索式控制:其控制方式是采用一根拉索进行开关控制,结构较为简单,价格比较适中,但零部件相对较多,适用于中档轿车;3、手拨式开关控制:此控制形式无需其他任何辅助设备,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造型必须设计一个扣手结构,适用于低档经济型轿车。
车辆行李箱设计关键尺寸

4
行李箱 相关尺寸
行李箱设计: 头部空间
5
行李箱 相关尺寸
行李箱容积以及尺寸
序号
11 12 13 14 15
尺寸
行李箱宽度 行李箱地板深度 行李箱高度 衣帽间覆盖的行李箱深度 预计的行李箱容积
6
3
行李箱 相关尺寸
行李箱设计:
行李箱门槛与衣帽架的竖直距离 行李箱门槛与顶棚饰板的竖直距离 行李箱门槛与顶棚饰板的距离 行李箱门槛与打开状态的衣帽架的距离 Distance between the trunk threshold and the open shelf 行李箱门槛与第二排靠背的距离
车辆行李箱设计关键尺寸
1
行李箱 相关尺寸
行李箱设计: 斜背车
序号
1 2 3 3‘ 4
尺寸
进入行李箱的宽度(门槛台阶处) 行李箱宽度 头部与打开状态行李箱间隙 打开状态的行李箱离地高度 行李箱门槛高度
’
2
行李箱 相关尺寸
行李箱设计: 斜背车
序号
5 6 8 9
尺寸
门槛与地板的垂直距离 行李箱门槛与衣帽架钣金的垂直距离 门槛与衣帽间上体的水平距离 门槛与上体的距离
汽车背门设计规范

汽车背门设计规范汽车背门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背门的设计要点及其评判标准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汽车背门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741 汽车和挂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GB 11566-2009 乘用车外部凸出物GB 15086-2013 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5086-2013 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4780-2000 汽车车身术语Q/BQB 403-2009 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Q/ZTB 05.059-2014 汽车行李箱盖背门尾灯盒设计规范Q/CS 05.012-2012 四门两盖包边设计规范Q/CS 05 011-2015 后背门气弹簧设计计算方法3 术语和定义3.1 背门位于车身后背部的门,是提供乘员取放行李、工具及其他备用物品的必要通道。
3.2 断面断面是反映整车性能、结构、配合、法规等方面要求的截面。
主要规定了白车身主要部位的结构形式、搭接关系、间隙设定、主要控制尺寸及公差、装配、人机工程、法规等各方面信息,是车身设计工程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手段和车身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
4 概念设计4.1 结构类型根据造型风格,现车型使用的背门结构形式按照开启方式可分为为上掀式(图1)、侧开式(图2)和对开式(图3)。
图1 上掀式图2 侧开式图3 对开式按照背门材料可分为金属背门(图4)、玻璃背门(图5)和复合材料背门(图6)。
图4 金属背门图5 玻璃背门图6复合材料背门其中上掀式钣金背门由于其结构成熟、制造成本控制较好而广泛应用于两厢轿车、SUV、MPV等车型,本文主要针对上掀式钣金背门设计要点进行介绍。
4.2 背门法规要求1)乘用车外观凸出物(GB11566-2009/ECE R26)a)车身外表面不得有朝外的尖锐零件;b)车身外表面不应有可能刮到行人等的朝外零件;c)车身外表面凸出零件的圆角半径R≥2.5mm(这一要求不适用于凸出高度h<1.5mm的零件以及凸出高度1.5mm≤h<5mm但零件朝外的部分圆滑的零件);d)若材料硬度不超过SHORE A60时,R可以小于2.5mm;e)针对装饰件、商用符号、商用标记的字母和数字需满足表1要求表1 装饰件、商用符号、商用标记的字母和数字要求凸出表面高度圆角半径h<1.5mm 不做考虑1.5mm≤h<5mm 表面圆滑即可5mm≤h<10mm R≥2.5mmh>10mm R≥2.5mm在大致平行于其安装面的平面内,从任何方向对其凸出最高点施加100N的外力时,其应能收缩、脱落或者弯曲(如果装饰件安装在一个基板上,则认为基板属于装饰件,而不属于支撑面)2)后号码牌架位置(GB15741)a)对于号码牌架安装在后背门外板上,需满足《GB15741-1995汽车和挂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要求。
汽车附件物流包装规范标准

物流包装规范标准1.包装原则2.包装分类3.标准包装4.特殊包装5.铲板6.包装的编号规定7.料箱料架的喷塑和标识的规定8.一次性包装9.外购件供应商包装器具的管理10.新项目包装开发节点11.发展方向随着汽车制造、零部件采购的全球化以及的柔性化、共线型生产加工要求越来越高,对物料流动的准时性,准确率,合格率等都提出了相应要求。
其操作模式也将是国际盛行的零部件的全球性采购、运用先进的电子化定单形式,实行精益的生产管理和物流管理。
在物流业发展相当迅猛、汽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时代,对汽车零部件包装容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合理、正确的包装容器对提高厂内、厂外的物流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零件质量,现场操作合理性,从而保障生产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将汽车零部件包装设计进行规范,达到包装容器的系列化、标准化。
实施精益的设计、开发并持续的跟踪、改进,最大目标地满足精益生产、精益物流的大规模要求。
1.包装原则✧安全——保证零件的包装容器在使用、运输、搬运等所有环节中的安全性。
✧质量——保证零件的包装容器在运输条件、地理气候条件、搬运等过程中的使用质量。
✧成本——保证零件的包装容器精益性,降低制造费用。
✧人机工程——关心操作人员,保证零件的包装容器在搬运、取件等环节的合理性。
✧客户满意——对客户周到、热情,最大可能满足客户提出的合理要求。
2.包装分类✧标准包装✧特殊包装3.标准包装3.1 标准箱包装的定义根据零件特性,用标准包装箱和一些附加保护衬垫材料对零件进行的运输包装称为标准箱包装。
3. 2 标准包装箱的定义根据汽车零件的外形尺寸,重量,运输保护要求等不同特性,以及考虑到物流运输工具车箱内部的摆放尺寸,选用与其相适应的材料和制定相适应的系列化尺寸,经过精心设计制造出来的箱子,称为汽车标准包装箱,简称标准箱。
3. 3确定标准包装箱包装原则✧外形简单,尺寸较小,重量轻,没有特殊保护要求的零部件采用标准箱包装,如标准件包装,小零件包装;✧虽然尺寸较长,但重量轻形状简单,这类零部件可采用标准箱包装;✧有些零件形状简单,体积较小,但重量较重,这种情况也可采用标准箱包装;✧有些需要进行线旁再包装的零件可采用标准箱包装;3.4 标准箱包装设计规范✧要注意包装箱在使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使用安全;✧要以零件在储存运输过程中不损坏为原则,尽可能降低成本;✧标准塑料箱内的零件重量限制, 包装重量<15公斤;✧国产件、进口件考虑到物流和仓储,数量尽可能多装并且圆整数;✧标准箱包装零件必须考虑对零件的质量要求。
汽车行李箱盖(背门)尾灯盒设计规范

汽车行李箱盖(背门)尾灯盒设计规范汽车行李箱盖(背门)尾灯盒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行李箱盖(背门)尾灯盒的设计要点及其评判标准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汽车行李箱盖(背门)尾灯盒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337 汽车电器、灯具和仪表名词术语Q/BQB 403-2009 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Q/CS 05.012-2012 四门两盖包边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尾灯盒用于安装尾灯用的钣金结构,为保证尾灯留有足够的布置空间常以盒体形式体现,故命名为尾灯盒。
因尾灯造型各异,尾灯盒呈现诸多不同的设计结构。
3.2 组合式尾灯尾灯是指把后照灯、制动灯、后转向灯以及倒车灯、尾部反射器等组合在一起,并独立发挥各自机能的灯具。
而组合式尾灯则是由于造型需要,把尾灯又分为两部分分别安装于侧围总成、行李箱盖(背门)总成上的灯具组合,具体定义详见GB/T 5337《汽车电器、灯具和仪表名词术语》说明。
3.3 断面断面是反映整车性能、结构、配合、法规等方面要求的截面。
主要规定了白车身主要部位的结构形式、搭接关系、间隙设定、主要控制尺寸及公差、装配、人机工程、法规等各方面信息,是车身设计工程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手段和车身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
4 概念设计4.1 结构类型在现有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汽车市场,客户对于汽车造型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在这种火药味极浓的市场氛围中,动感十足,更利于汽车造型的组合式尾灯也更吸引眼球。
调研市场采用组合式尾灯结构的汽车种类中,行李箱盖(背门)端用于安装尾灯的钣金结构大致上可分为两类:集成式尾灯安装结构、分件式尾灯安装结构。
4.1.1 集成式尾灯安装结构集成式尾灯安装结构是指尾灯安装结构直接布置于行李箱盖(背门)内外板上,其中外板与尾灯进行造型配接,安装点则根据布置要求有选择地在外板或内板上设计。
汽车行李箱盖(背门)尾灯盒设计规范

汽车行李箱盖(背门)尾灯盒设计规范汽车行李箱盖(背门)尾灯盒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行李箱盖(背门)尾灯盒的设计要点及其评判标准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汽车行李箱盖(背门)尾灯盒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337 汽车电器、灯具和仪表名词术语Q/BQB 403-2009 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Q/CS 05.012-2012 四门两盖包边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尾灯盒用于安装尾灯用的钣金结构,为保证尾灯留有足够的布置空间常以盒体形式体现,故命名为尾灯盒。
因尾灯造型各异,尾灯盒呈现诸多不同的设计结构。
3.2 组合式尾灯尾灯是指把后照灯、制动灯、后转向灯以及倒车灯、尾部反射器等组合在一起,并独立发挥各自机能的灯具。
而组合式尾灯则是由于造型需要,把尾灯又分为两部分分别安装于侧围总成、行李箱盖(背门)总成上的灯具组合,具体定义详见GB/T 5337《汽车电器、灯具和仪表名词术语》说明。
3.3 断面断面是反映整车性能、结构、配合、法规等方面要求的截面。
主要规定了白车身主要部位的结构形式、搭接关系、间隙设定、主要控制尺寸及公差、装配、人机工程、法规等各方面信息,是车身设计工程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手段和车身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
4 概念设计4.1 结构类型在现有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汽车市场,客户对于汽车造型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在这种火药味极浓的市场氛围中,动感十足,更利于汽车造型的组合式尾灯也更吸引眼球。
调研市场采用组合式尾灯结构的汽车种类中,行李箱盖(背门)端用于安装尾灯的钣金结构大致上可分为两类:集成式尾灯安装结构、分件式尾灯安装结构。
4.1.1 集成式尾灯安装结构集成式尾灯安装结构是指尾灯安装结构直接布置于行李箱盖(背门)内外板上,其中外板与尾灯进行造型配接,安装点则根据布置要求有选择地在外板或内板上设计。
前后盖设计规范

汽车工程研究院
汽车工程研究院
汽车工程研究院
汽车工程研究院
汽车工程研究院
汽车工程研究院
汽车工程研究院
10、3D数据发工艺部门分析,包括冲压可行性、焊接可行性、涂装可行性、总装可行性。 11、数据修改,根据工艺分析问题,对数据进行修改,直至无问题。 12、制作RPS、孔位信息及2D图。
汽车工程研究院
汽车工程研究院
三、发盖设计的细节
汽车工程研究院
汽车工程研究院
汽车工程研究院
3、发盖行人保护区域划分 1).划分行人保护法规区域的目的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高达100万人,伤残的人数达上千万,而死于前碰的 人数占绝大数,尤其是当发生车祸,对于车外的行人来说,生还的几率非常小。行人保护法的出 现,对保护行人起到决定性作用,也对汽车前舱结构、保险杠的设计提出新的挑战。行人保护法 规针对车祸发生时,成人及儿童的头部与发盖碰撞的一种保护,故在设计发盖时需要考虑碰撞区 域内不能布置如发盖锁等硬度很强的零件。 2).发盖碰撞区域划分
核 气弹簧在开启过程中和周边零部件的最小间隙
发盖开启到最大角度时转动页板到A柱间隙
≥5mm
≥5mm 将开启角度公差考虑进去,开启 最大角度时,间隙≥4mm
静止状态铰链到周边零部件最小间隙(除铰链固定点外) ≥5mm
发盖铰链安装空间校核
工具边界到铰链距离≥4mm,工 具边界到车身零部件距离≥5mm
发盖关闭时和周边零部件间隙校核(包括和大灯、保险杠、 前隔栅亮条)
卡罗拉
A01 A01FL
A02 B01 B11 T22
前后盖内外板材料调查
发盖 外板 B180H1/0.7
SECF 50/50 /0.7
汽车设计-汽车开闭件设计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汽车开闭件设计规范模板汽车开闭件设计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车身开闭件的术语、一般轿车的设计规则,及其设计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轿车,其它车型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566-2009 乘用车外部凸出物QC/T 586-1999 汽车门铰链QC/T 636-2000 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3、术语和定义3.1车门内、外倾角铰链轴线在x=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3.2车门前、后倾角铰链轴线在y=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3.3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车门铰链所能开启的最大角度值。
3.4车门最大开度角车门所能打开的最大角度值,一般是指限位器的最大开启角度值。
3.5双曲率玻璃是指在某两个方向都存在曲率的玻璃,而我们常常所说的双曲率玻璃一般存在于垂直的两个方向,即存在于圆环面上。
3.6 滚压条一种新型的窗框产品,它以滚压工艺为主,产品的特征多数为等截面,以光顺曲线为引导线。
复杂的特征使得它具有能固定多根密封条的功能,而且投产滚压生产线相对价格较便宜,因此,这种技术多用于日系车上。
3.7 门内板鱼嘴处车门内板锁安装面上U型槽口类似鱼嘴处。
3.8 车门长度门内板鱼嘴处到铰链中心线的距离,如图1:图13.9 铰链中心距上铰链上轴衬与下铰链下轴衬之间的距离,如图2:图24、要求4.1 开闭件整体设计部分4.1.1开闭件外表面不应有负角,除包边和局部整形外,理论上车门内、外板,前舱盖、行李箱盖都必须有良好的冲压工艺性,提高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4.1.2 开闭件边缘要光顺,与其他件间隙要均匀。
既要达到美观的目的,又必须实现车门结构的实现和开启的可能。
4.1.3铰链为非四连杆结构时,前舱盖后端两侧需设计成向内收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开启最高位置(mm)
1500
1700
1800
FO
初始开启力(N)
10
15-20
25
FC
关闭力(N)
15
20-25
30
图5-1行李箱盖总布置参数
5.2 参数设计
5.2.1开口宽度
行李箱盖开启后,应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取放行李的通过空间,行李箱盖的开口宽度则显得犹为重要。开口宽度A主要受到整车宽度、后灯位置及造型、两侧流水槽结构的影响。在整车的效果图冻结后,这个开口宽度已基本确定。开口宽度A最小应在850mm,一般选取950mm,当然,在车宽允许的情况下,这个值越大越好。在进行效果图分析时,就应对这个尺寸进行检查,同时要考虑后灯的布置对流水槽的影响,使流水槽在满足排水性的前提下尽量窄,以增加开口宽度。
5.2.4 开启手柄高度
行李箱盖关闭时,需要施加外力使行李箱打开。开启手柄高度是指外力作用点的离地高度。这个尺寸主要受到行李箱高度和人机的影响。手柄的设计位置不能过低,这样会使身材高大的用户需要较大程度的弯腰才能触及手柄。手柄位置过高时,手的施力较别扭,同样不利于用户操作。当手柄安装在牌照灯装饰盖上,或者直接用装饰盖代替手柄时,施力点的位置首先要满足牌照安装的法规要求。开启手柄高度应在效果图分析时进行检查,设计在600-800(mm),一般选取700mm左右。
汽车行李箱盖(背门)设计规范
1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汽车李箱盖的设计。
2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741-1995汽车和挂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
GB/T 4780-2000汽车车身术语
5.2.5 开启最高位置
行李箱盖开启的最高位置,是指行李箱盖开启到最大角度后,其尾端的离地高度。如果开启高度过高,在关闭时,身材较小的用户较难施力。如果开启高度过低,在用户特别是身材高大的用户取放行李时,头部容易触及行李箱盖,对用户造成伤害。这个高度由行李箱盖开启机构的设计参数决定。当行李箱盖的铰链轴心线布置完成后,应根据开启最高位置参数的要求确定最大开度,并校核关闭力作用点水平长度,并根据需要调整轴心线位置。当轴心线和开度最终确定后,应根据最大开度,在铰链上设计限位机构,实现最大开度的要求。开启最高位置设计在1500-1800(mm)之间,一般选取1600mm左右。
5.2.6 操作力
行李箱盖的操作力包括开启力和关闭力。操作力过大,将对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但操作力过小,反而增加行李箱盖的不稳定性,影响用户使用安全。三厢车由于行李箱盖较小较轻,所以操作力一般设计在15-20N之间,而两厢车的背门较大,一般是采用气弹簧作为开启支撑,操作力一般设计在40-50N之间。在行李箱盖总成重心、重量基本确定后,行李箱操作力主要是通过行李箱开启机构的设计来实现的,包括轴心线位置、铰链结构、弹性机构的设计等。
b.行李箱盖外板上表面的高度不得影响内后视野的下视野线;
c.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不允许因变形而影响行李箱开关可靠性,行李箱盖开关时不允许有振动噪声,并且部件性能可靠、不干涉,碰撞中行李箱不允许自行打开,以确保物品安全;
d.雨、雪、尘不能进入行李舱内,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
e.易于生产制造,拆装方便。
6行李箱盖的设计流程
5 行李箱盖参数设计
5.1 总布置参数
与行李箱盖设计相关的总布置参数如表5-1和图5-1所示。
表5-1 行李箱盖总布置参数表
代号
描述
最小值
推荐值
最大值
A
开口宽(mm)
850
950
1100
B
关闭力作用点水平长度(mm)源自200300400
C
门槛高度(mm)
550
600
660
D
开启手柄高度(mm)
600
700
5.2.3行李箱盖下边沿高度
下边沿高度是指行李箱盖关闭时,最下端的离地高度,这个尺寸对用户取放行李有直接影响。如果过高,超出行李箱承物面较多,用户取放行李时始终有较大距离的“抬升”过程,对用户的使用造成影响。如果过低,在进行追尾试验时,行李箱盖将直接承受后部的冲击力,能量得不到有效传递,甚至可能通过行李箱内的物品,传递到后排座椅,对后排乘员的安全构成威胁。下边沿高度应在效果图分析时进行检查,设计在550-660(mm)之间,一般选取600mm左右。这样的高度,既不会高出行李箱承物面很多,又能使追尾时,由后裙板接受冲击力,通过后纵梁有效传递能量,确保乘员安全。
3.3发动机盖弯曲刚度、扭转刚度
行李箱盖弯曲刚度、扭转刚度是发动机盖抵抗结构变形的能力,是行李箱盖整体性能的一个关键指标。
4行李箱盖性能要求
a.开关灵活、轻便、自如,在行李箱解锁后,行李箱盖能抬起一定高度,满足人手开启操作空间,并且在开启一定高度后行李箱盖无需人力能自动抬起,在最大开度时能可靠限位,且当车停在一定坡道的路上或风吹时能保持行李箱盖不自动关下,同时开度应足够,确保取放物品的方便性;
3术语和定义(参考GB/T 4780-2000汽车车身术语)
3.1行李箱盖
行李箱盖系统是汽车车身结构中相对独立的总成,是供成员取放行李、工具及其他备用物品的必要通道。主要由行李箱盖焊接总成、行李箱附件(锁、铰链、密封条、气弹簧、扭簧等)组成。
3.2主断面
主断面是反映整车性能、结构、配合、法规等方面要求的截面。主要规定了白车身主要部位的结构形式、搭接关系、间隙设定、主要控制尺寸及公差、装配、人机工程、法规等各方面信息,是车身设计工程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手段和车身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
5.2.2 关闭力作用点水平长度
三厢轿车的行李箱盖开启后,其最下端应向车的前方移动。关闭力作用点水平长度是指,当行李箱盖开启到最大位置时,人手的施力点(行李箱盖最后端)与汽车尾部的水平距离。如果这个尺寸过小,人在取放行李时,头部容易触及行李箱盖,对操作造成影响。如果这个尺寸过大,人在关闭行李箱盖时,需要将手尽量伸长,对于身材较小的用户,操作起来较为困难,且减小了外力的力臂,使关闭起来较为费力。关闭力作用点水平长度设计在200-400(mm)之间,一般选取300mm左右为宜。这个尺寸是通过行李箱盖开启机构特别是铰链轴心线的位置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