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题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模拟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A.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B.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上述反映了丝绸之路的
A.背景
B.内容
C.时间
D.作用
3.2016年11月,中央开展监察制度的试点改革。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秦王朝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B.太尉C.郡守D.御史大夫
4.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州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叫“光武中兴”,他是
A.刘邦B.曹操C.光武帝刘秀D.汉武帝
5.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这得益于()
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
6.修建骊山陵墓、长城和驰道以及阿房宫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是
A.沉重的赋税B.繁重的徭役C.残酷的刑罚D.可怕的殉葬
7.造纸工艺的进步使得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革命。
导致这场“革命”的造纸技术革新家是()
A.张角B.蔡伦C.董仲舒D.张衡
8.刘秀建立东汉后,励精图治,使汉王朝出现“中兴”局面,但东汉中期以后国势却日渐衰落,导致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
A.黄巾起义的打击B.皇帝年幼,无法主政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D.州牧割据,威胁中央
9.“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李冰B.蔡伦C.祖冲之D.毕昇
10.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
A.刑法残酷B.骄傲自大C.剥削沉重D.失去人心
11.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
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D.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12.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
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D.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13.下列史实,可以通过下图所示著作了解的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③蔡伦改进造纸技术④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4.下列关于秦末农民战争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②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④灭秦以后,他们建立了新兴的东汉王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
下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秦朝
A.加强文化控制B.分封,行郡县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D.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16.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又薄又软的纸,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
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这充分表明()
①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做出巨大贡献②经济、实惠、轻便是我国古代造纸所追求的目
标③造纸的目的是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④考古发现的纸是宦官蔡伦所造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
17.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这一措施
A.使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B.导致农民纷纷弃农经商
C.导致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削弱了D.是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之一
18.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朝代建立于哪一年?
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09年
C.公元202年D.公元前202年
19.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丝绸之路向内地输入的主要是丝绸
B.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
C.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20.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
A.统一中国B.焚书坑儒C.楚汉之争D.修筑长城
2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货币作为标准,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秦国所使用的货币是A.五铢钱B.刀币C.半两钱D.布币
22.2007年7月8日凌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揭晓,中国长城成功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
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B.西起咸阳,东至鸭绿江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23.如表列出了东汉后期几位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这种现象造成了
皇帝和帝殇帝冲帝质帝少帝
即位年龄1012814
寿命(岁)2723914
A.黄巾起义
B.曹操专权
C.光武中兴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4.如下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单位:万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以德化民,勤俭治国B.罢兵归农,休养生息
C.颁推恩令,削爵夺地D.减轻刑罚,裁减官员
25.公元前207年,项羽起义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的决定性战役是()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长平之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可知李白称赞的是秦始皇。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从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先后攻灭韩、赵、魏等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是秦始皇加强对秦朝统治的措施,不合题意,排除;故选择B。
【点睛】
理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解题的关键,说的是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的史实。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体现了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D。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5年,刘秀建立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东汉初期,为了巩固统治,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上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5.C
解析: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为消除战国齐国文字的差异,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C项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秦朝的措施,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A项不合题意;秦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D两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所给“建骊山陵墓、长城和驰道以及阿房宫”等信息,可知这些工程在修建过程
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征发沉重的徭役,所以B符合题意;沉重的赋税说明人民受到的剥削严重,题干未体现,所以A不符合题意;残酷的刑罚说明秦朝刑罚的严苛,题干未体现,所以C不符合题意;秦代的殉葬已经不像奴隶制社会时期一样非常盛行,题干未体现,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东汉的蔡伦改进了纸,造纸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促进了文化的积累和交流,促进了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故B符合题意;张角、董仲舒、张衡与改进造纸工艺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C符合题意;黄巾起义的打击、皇帝年幼,无法主政属于客观因素,故AB选项不符合题意;州牧割据,威胁中央与题干无关,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根本原因”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的信息,所学
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促成这一变化;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造纸术的相关知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材料廉价易得,便于推广。
造纸术的改进为人类提供了书写的材料,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社会。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朝暴政,具体表现有刑法残酷,剥削沉重,如赋税、徭役繁重,最终引发农民起义,推翻秦朝,而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在秦朝灭亡
后与刘邦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但是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迷信武力,也失去人心,最终失败,因此AC对应秦朝灭亡的原因,B对应项羽失败的原因,D是两者失败的共同原因。
故选D。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司马迁写作历史前,一方面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获得史料,一方面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以补充史料之不足,使史料和考察结果相互印证,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故题文材料表明司马迁著史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故D项正确;A材料中并为反映出来,排除;BC违背了题文的“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BC项排除。
所以答案选D。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刘邦推翻了秦朝的统治,A项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领导人是陈胜吴广;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故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在《史记》记录范围内。
①、②项正确,A符合题意;③、④项,蔡伦为东汉人,李春为隋代造桥匠师,其所处时代都在西汉武帝之后,不可能出现在《史记》中。
故③、④项错误。
BCD不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秦末农民战争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故①正确;②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故②正确;秦未农民战争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历史上永放
光芒,故③正确;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故④错误。
故选①②③组合,排除BCD,A符合题意。
故选A。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片可知,这是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措施。
秦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统一,便利于经济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秦朝通过“焚书坑儒”等措施而加强文化控制,排除A;材料无关地方行政管理,排除B;统一文字是在秦灭六国实现国家统一以后的举措,统一后的官方字体是小篆,排除C。
故选D。
16.A
解析: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材料,可以判断反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纸的发明便利了世界文明的传播,由东汉便宜的纸原料取代西汉昂贵的纸原料,反映经济、实惠、轻便是我国古代造纸所追求的目标,选项①②符合题意;而选项③④不符合史实,因为纸的目的是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宦官蔡伦造纸是历史记载的;因此只有选项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汉朝初期货币可以私铸,政府对经济掌控的能力影响下降,不利于中央集权。
汉武帝禁止民间铸钱和地方郡国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掌控,最终加强中央集权,实现经济大一统,故排除C,D符合题意;汉武帝的措施就是要改变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局面,排除A;汉武帝的措施实际是压制商业的发展,起到稳定农业和安定人心的效果,排除B。
故选D。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结束后,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懂我国古代王朝的更替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
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输入内地,因此丝绸之路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B排除;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C排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通向西亚和欧洲,D排除。
故选A。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坑灰未冷山东乱,”提到的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竹帛烟销帝业虚”提到的重大事件是焚书坑儒,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故选择B。
2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钱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
C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五株钱。
A不符合题意;刀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铸币之一。
主要流通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燕等国。
B不符合题意;布币,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
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秦长城起止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的修建是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在燕、秦、赵三国旧长城基础上修补而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故选C。
23.D
解析:D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东汉后期几位皇帝的即位年龄小,寿命短。
东汉中后期,由于小皇帝继位,引发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夺权,造成宦官乱政。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后期时局动荡不安。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抓住题干图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东汉后期几位皇帝的即位年龄小,寿命短,造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封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中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故C符合题意;以德化民,勤俭治国、罢兵归农,休养生息、减轻刑罚,裁减官员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措施,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图表信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是解题的关键,从关键词“汉武帝”的措施,排除西汉初年统治者的措施。
25.C
解析:C
【解析】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一战,项羽起义军以少胜多,大破秦军.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军取得大败秦军主力的决定性战役,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