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电图危急值
心电图危急值
![心电图危急值](https://img.taocdn.com/s3/m/09e8d6c8852458fb770b56c7.png)
Q波型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过程
Qr型
QS型
A. 梗死前 B. 梗死发生
(min-h)
C. 梗死发生 生 (h-1day)
心电图危急值
D. 梗死发 (1week)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acute anterior wall infarction
V1
V4
V2 V6
V1-V6均可见病理性Q波,以及ST段和T波的改变,提示 有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III、AVF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125~0.3mV,V1~V4呈典型异常Q波
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危急值
图2: II、III、AVF、 V5R、V7~V 9导联ST段弓背型抬高0.3~1.0mV,V1~V5 导联ST段上斜型压低0.2~1.0mV;PR间期0.24S 诊断:急性下壁、右室、后壁心肌梗心死电,图危Ⅰ急值° AVB
2 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危急值
2.1 窄QRS波群心动过速
2.1.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心电图危急值
图3:发作性心悸3年,再发1小时来诊
心电图表现:P波不清、心律规整、心室率170次/分、QRS波0.10秒
诊断:PSVT
心电图危急值
2.1 窄QRS波群心动过速
2.1.2 快速型心房颤动
心电图危急值的识别与诊 断
心电图危急值
定义
• 心电图危急值是指危及生命的心电图表现,可导致 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构成威胁, 这类心电图是急诊中较常见的临床急症和危重症
心电图危急值
常见心电图室危急值诊断
心电图危急值
1 急性心肌梗死
•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持久而严重的心肌急性缺血所引起的 局部心肌坏死
最新 心电图危急值
![最新 心电图危急值](https://img.taocdn.com/s3/m/659f660bcc7931b764ce1505.png)
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心电图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 心脏骤停2 急性型心肌缺血3 急性心肌损伤4 急性心肌梗死5 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房颤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二度二型及其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小于40 次/分的心动过缓大于2秒的心脏停搏二危急值的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门诊、急诊病人危急值的报告程序门诊、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的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情况,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的人员一起确认检查环节是否真确,以确定是否需要重新复查。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关的记录,医生需将治疗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二)住院病人的危急值报告程序1 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的情况下,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测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再确认临床及检查的过程中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测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护理人员危急值的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的人员,并做好危急值的详细记录2 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时,应重新进行复查。
如结果与上一次或误差在许可的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心电图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临床科室应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交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
管床和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并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3 管床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疗措施。
接收人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三登记制度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谁记录原则。
心电图危急值
![心电图危急值](https://img.taocdn.com/s3/m/e296ab3bf111f18583d05a39.png)
图9 :无QRS-T波群、有频率多在2020次/分大振幅波动 诊断:心室扑动
2.2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2.2.5心室颤动(Vf)
心电图特征
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 不匀齐快频率波;频率达200-500次/min
室颤与室扑的识别在于前者波形及节律完全不规则, 且电压较小
图10:无QRS-T波群、大小不等、有极不匀齐快频率波 诊断:心室颤动
③ST段下移
④各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心律、传导阻滞、窦 性静止,严重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4.1 高钾血症
血钾浓度与心电图表现密切相关
>8.5mmol/L P波可消失, QRS波群明显 增宽,ST段压 低,可出现房 室交界区心律 或窦-室传导
>5.5mmol/L T波高尖呈 “帐篷状”
•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PVT) • 多形性室速与尖端扭转 型室性心动过速(TdP)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性 房颤(旁路前传优势型) • 心室扑动(VF) • 心室颤动(Vf)
2.1 窄QRS波群心动过速
2.1.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90%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 心动过速(AVRT) 临床有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的特点,可持续数秒钟、数小时或 数日,严重者可有黑朦、晕厥的特点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Ⅰ V1
Ⅱ
V2 Ⅲ V3 aVF V5
A.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h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Ⅰ V1
Ⅱ
V2
Ⅲ
aVF
V3
V5
B. 心肌梗死发生后24h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Ⅰ V1
Ⅱ
V2
Ⅲ
最新心电图危急值
![最新心电图危急值](https://img.taocdn.com/s3/m/29fd0605e009581b6ad9ebaf.png)
心电图室紧急值报告制度一心电图检查紧急值报告范围:1心脏骤停2急性型心肌缺血3急性心肌损害4急性心肌梗死5致命性心律失态①心室扑动,心室抖动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 RonT 型室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并 Q-T 间期延伸预激综合征伴迅速心室率、房颤心室率大于 180 次 / 分的心动过速二度二型及其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小于40 次/ 分的心动过缓大于 2 秒的心脏停搏二紧急值的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门诊、急诊病人紧急值的报告程序门诊、急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紧急值时,应详尽的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纳有关的治疗举措前,应联合临状况,向上司医师或科主任报告,必需时与有关的人员一同确认检查环节能否真确,以确立能否需要从头复查。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紧急值状况,应实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实时通知病人或家眷取报告。
必需时门诊部应帮助找寻该病人,并负责追踪落实,做好有关的记录,医生需将治疗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二)住院病人的紧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人员发现紧急值的状况下,检查者第一要确认检查仪器,设施和检测过程能否正常,操作能否正确,仪器传输能否有误,再确认临床及检查的过程中各环节无异样的状况下,才能够将检测结果发出,立刻电话通知病区护理人员紧急值的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有关的人员,并做好紧急值的详尽记录2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紧急值报告电话后,假如以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合时,应从头进行复查。
如结果与前一次或偏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心电图室应从头向临床科室报告紧急值,临床科室应立刻派人取回报告,并实时将报告交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
管床和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刻报告上司医生或科主任,并联合临床状况采纳相应的举措3 管床医生需 6 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紧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断举措。
接收人负责追踪落实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三登记制度紧急值报告与接收均按照谁报告,谁记录原则。
心电图危急值识别ppt课件
![心电图危急值识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bf77f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2.png)
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天至数周,ST段回至基线,T波转变为双向或倒置。 (4)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3~6个月后,可有Q波或Q波消失,ST段回至基线,T 波直立或双向、倒置。
急性无Q波型心肌梗死曾称为“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但 始终不出现异常Q波,ST段改变视梗死部位的不同有抬高和下移两种,其中以后者多见, 因此急性无Q波型心肌梗死基本等同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人提出上述ST-T改变 持续24小时以上时,才考虑急性无Q波型心肌梗死的诊断。
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①心肌炎:ST-T变化累及的导联较广泛而非与冠状动脉支 配区相一致的导联,且常伴有传导系统异常;②心包炎、③肺栓塞心电图变化仅局限 于右心导联,很少波及V5\V6导联,且常伴有S1QⅢTⅢ,电轴右偏 ,右束支阻滞;
心肌梗死定位: 以病理性Q波出现的导联或 ST 段抬高的导联定位。(1)高侧壁:Ⅰ、
aVL 导联;(2)下壁:Ⅱ、Ⅲ、aVF 导联;(3)间隔部:V1、V2导联;(4)前壁9:
V3、V4导联;(5)前间壁:V1、V2、V3、V4导联;(6)心尖部:V3、V4、V5 导联; (7)外侧壁:V5、V6 导联;(8)前外侧壁:V3、V4、V5、V6 导联;(9)侧壁:V5、 V6、Ⅰ、aVL 导联;(10)广泛前壁:V1、V2、V3、V4、V5、V6导联;(11)正后壁: V7、V8、V9导联。以往认为额面导联中的aVR导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意义不打,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aVR导联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上亦有很大的价值,主要观点有:① 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如伴有aVR导联ST段太高,提示左前降支闭塞发生在第一间隔支近侧; ②下壁或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如伴有aVR导联ST段下移,提示梗死面积大,预后不良;③心 绞痛发作时,如果Ⅰ、Ⅱ、V4—V6导联ST段下移伴有aVR导联ST段抬高,则提示左主干病 变。
心电图危急值
![心电图危急值](https://img.taocdn.com/s3/m/4990362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f.png)
心电图危急值
1、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①首次发现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②首次发现疑似各种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③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注意与以往心电图及临床病史比较)。
2、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
①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50bpm,持续时间≥30s 或持续时间不足30s 伴血流动力学障碍。
③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④各种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00bpm。
⑤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最短RR 间期≤250ms。
3、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
①严重心动过缓、高度及三度房室阻滞,平均心室率≤35bpm。
②长RR 间期伴症状≥3.0 s;无症状≥5.0 s。
4、其它
①提示严重低钾血症心电图表现[QT(U)显著延长、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并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
②提示严重高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窦室传导,并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
③疑似急性肺栓塞心电图表现(并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
④QT 间期延长:QTc≥550 ms。
⑤显性T波电交替。
⑥R on T 型室性早搏。
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
![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cded0a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e.png)
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电图已经成为了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有时候心电图报告中出现一些特殊的数值,需要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这就是心电图危急值。
心电图危急值是指心电图检查结果中异常的数值,这些数值显示了病人可能存在较严重的疾病或者疾病恶化的情况。
因此,在收到心电图危急值时,医生需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病情。
目前,临床医学中通常认为心电图危急值的范围如下:1. 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次/分)或房室结功能不全(心率<30次/分)。
2. 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60次/分)或房室结功能不全(心率>140次/分)。
3. 心室颤动(cardiac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成人心室颤动持续八秒及以上,无论有无心电复律的尝试,均包括在内。
4. 心室停顿:窦性心律或房性心律心室停顿超过三秒钟以上。
5. 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阻滞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6. 心电轴偏移:QRS电轴偏移大于正常范围北极点负45度或正115度以上。
7. QT间期延长:女性QTc>470ms,男性QTc>450ms。
8. 心脏电压低或高:各肢导联QRS振幅<5mm或>20mm,V6导联QRS振幅<5mm或>30mm。
以上范围是指目前临床常用的危急值范围,但是医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心电图危急值的判断也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包括病人的心电图史、临床症状、病人的年龄、性别和用药情况等。
总之,在收到心电图危急值时,临床医生需要充分重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而对于患者来说,在接受心电图检查前,一定要遵医嘱禁食、禁吸烟等规定,以免影响心电图检查结果。
同时,在检查结果异常时,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心内科危急值
![心内科危急值](https://img.taocdn.com/s3/m/276300e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d.png)
吸氧、卧床休息
立即报告医生
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心率及心律
遵嘱处理、实时记录
高血压病
收缩压≥230mmHg
舒张压≥120mmHg
头痛、烦躁、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甚至昏迷、抽搐。
心力衰竭
肾衰竭
脑卒中
吸氧、卧床休息
立即报告医生
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血压、心率
遵嘱处理、实时记录
遵嘱处理、观察记录
急性主动脉
夹层动脉瘤
BP>120/80mmHg
HR>80次/min
烦躁、持续胸痛或进行性加剧
夹层破裂
猝死
立即收/转入CCU,指导绝对卧床
开通静脉通道
吸氧、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血压、心率。
遵嘱处理、实时记录
Ⅱ度Ⅱ型
Ⅲ房室传导阻滞
HR<40次/分
疲乏、心绞痛、头昏、黑朦、抽搐、晕厥、
阿-斯综合症
危险性
主要护理措施
急性心梗
(无高血压者)
收缩压降至80mmHg以下,脉压<30mmHg,心率/脉率≥100次/分
脉搏细弱、全身软弱、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发绀、尿少或尿闭、意识改变
心源性休克
立即报告医师
开通两条静脉通道
大流量吸氧、心电监护
遵嘱处理、实时记录
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尿量
急性心梗
(伴有高血压者)
收缩压较前下降80mmHg以上,脉压<30mmHg,心率/脉率≥100次/分
同上
心源性休克
同上
急性心衰
心率增快>原基础心率20次以上,呼吸30-40次/分
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开始可有一过性血压升高
心电图危急值
![心电图危急值](https://img.taocdn.com/s3/m/3e09ebfe580216fc710afd48.png)
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项目范围及规定时间
1、心脏停搏
2、常规心电图
(1)长R-R间期≥3.0次/min
(2)心动过缓平均心室率<35次/min
(3)首次发现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平均心室率<40次/min
(4)Q-T间期明显延长办RonT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50次/min,持续≥30s以上
(6)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7)心室扑动、心房颤动
(8)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30次/min
(9)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平均心室率≥180次/min
(10)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最短R-R间期<250ms
(11)首次发现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再次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19)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最短R-R间期<250ms
(20)首次发现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再次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21)符合变异性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
报告时间范围
经两人确认危急值后,5分钟内报告
3、动态心电图
(12)心房颤动时R-R间期≥5s
(13)出现3次以上≥3.0s的长R-R间期
(14)Q-T间期明显延长伴室性心动过速
(15)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00次/min,持续≥30s以上
(16)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17)心室扑动、心房颤动
(18)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室率≥250次/min
心电图危急值诊断标准
![心电图危急值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24350a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7.png)
心电诊断科危急值标准
一.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
1、缺血性ST-T改变(常伴有心前区闷痛等症状)
ST段抬高:J点后60-80ms处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mV,右胸导联≥0.25mV,左胸导联≥0.10mV。
ST段压低:J点后60-80ms处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压低≥0.15mV。
2、恶性心律失常(常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
快速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R on T室性早搏;
3、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30次/min、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平均心室率≥180次/min
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心室率达200-230次/分以上,最短RR间期<250ms。
4、心室长间歇
RR间期大于2.5s并伴有一过性黑朦、晕厥者、
心动过缓平均心室率35次/min
首次发现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平均心室率<40次/min
5、高度怀疑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
与前份心电图对比,胸前导联T波倒置,出现SIQIIITIII现象,新发右束支阻滞;电轴右偏,心率加快,aVR导联R波增高等。
6、电解质紊乱
高血钾:P波消失,出现QRS波群前无P波的窦室传导,QRS波群明显宽顿,QT间期进一步延长。
低血钾:T波低平、浅倒置,出现巨大U波或TU融合。
QT间期明显延长伴R on T室性早搏
二、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持续增高:收缩压持续性增高>200mmHg。
动态血压持续降低:收缩压持续性降低<80mmHg常伴晕厥或体位性低血压改变。
心电图危急值范围
![心电图危急值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7946555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2.png)
心电图危急值范围(全文)
一.心电图检查
1.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
2.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室停搏。
3.I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缓慢者(<40次/分钟)。
4.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心室率过快(>150 次/分钟)患者有头晕或休克状症时。
6.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室率<35次/分、患者有晕厥或黑朦。
7.起搏器功能障碍且患者心率<40次/分钟。
8.高血钾患者出现窦室传导时。
9.预激综合征并心房颤动。
10.动态心电图出现长R -R>3秒或者多个长R- R>2秒, 最慢心率<35次/分钟、最快心率>180次/分钟者, 尖端扭转型室速或室速持续时间>15秒者, 有显著的ST段下移或抬高者偏移程度>0.2mV), 伴有晕厥或休克等相关症状。
11.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但患者病情危重如生命征不正常。
电生理检查
1.运动平板试验过程中, 出现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晕厥、血压明显下降、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朴动、心室颤动、心室停搏、快速性房颤伴预激综合征、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2.食道电生理检查过程中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不能终止时。
3.阿托品实验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悸、胸闷等。
危急值项目及范围
![危急值项目及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ea286b2326fff705cc170af9.png)
紧急值项目及范围
.
紧急值(征象)项目及范围
1、临床实验室“紧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
项目范围项目范围
钾<2.8mmol/L ; >6.2mmol/L pH<7.2 ; >7.6
钠<120mmol/L; >160mmol/L pO2<5.3KPa
钙<1.5mmol/L ; >3.25mmol/L pCO2<2.7KPa; >9.3KPa
血糖<2.2mmol/L ; >24.8mmol/L PT<8 秒; >20 秒
肌酐<30μmol/L ; >800μ mol/L APTT>60 秒
心肌酶谱显然高升HIV 抗体阳性
霍乱弧菌阳性
2、放射检查“紧急值”报告项目:气胸、肺堵塞、主动脉夹层、起搏器
电极零落(折断)、消化道穿孔、肝脾破碎、肠阻塞、骨折、脑出血、大面积
脑堵塞、脑水肿等;
3、B 超检查“紧急值”报告项目:胸腔出血、腹腔出血(肝脾破碎等)、
盆腔内出血(宫外孕、黄体破碎等)、胆囊坏死、坏死性胰腺炎、大批心包积液、心包出血、主动脉夹层、大动脉栓塞等;
4、心电图检查“紧急值”报告项目:的急性心梗、可怀疑梗、严重迅速
性心律失态,包含室上速、迅速房颤、多源频发成对成串室早、室速、室扑、
室颤、严重迟缓性。
心律失态、包含窦性静止、111” A 一 VB 、R—R)3.0 秒,均匀心率( 40 次/分、房颤伴预激、电解质杂乱表现、起搏器功能
异样(如感知过分和不良,起搏电极零落)、电池耗竭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室扑动心电图特征
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常常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心脏完全失 去排血功能,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
⑵室性心动过速
• □室性心动过速可以起源于左心室及右心室,持续性发作 时的频率常常超过100次/min,并可发生血流动力学状态 的恶化,可能蜕变为室扑,室颤,导致心源性猝死。 • □冠心病、心肌病、高心病、心肌炎;严重电解质紊乱, 如严重低钾或高钾;药物毒性作用,如奎尼丁、洋地黄等 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
▲心电图特征主要为ST段的偏移。 心内膜面或对侧心肌损伤时,面向损伤区导联的S-T段 平直压低①;心外膜面心肌损伤时,面向损伤区导联的S-T 段抬高②。
4、急性心肌梗死
•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
• 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或血栓,突然阻塞冠状 • 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 • 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 □预激是一种房室传导的异常现象,冲动经附加通道
• (旁路)下传,提早兴奋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部分 • 心室肌提前激动。有预激现象者称 为预激综合征,常 • 合并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或房颤。
• □如不有效地紧急处理,当心室率过快(>200次/分)
• 时,易诱发心室颤动,患者可发生休克、心力衰竭甚至 • 猝死。
续时间多在15min左右,一般不超过30min。②T波倒置、 低平或双向。③Q-T间期延长。④缺血性J波。
心肌缺血时,除发生T波改变外,还主要表现为 J ST段的改变或T波和ST段的同时改变。
① ② ③
心肌缺血时,除发生T波改变外,还主要表现为ST段的改变 或T波和ST段的同时改变。
心电图特征:ST段呈水平型①或下垂型下移②和J点下移③,下移 的ST段与R波的夹角>90o
□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者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无ST段抬高者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过去 称非Q波梗死)。
心电图特征:
①在R波向量本来就偏小的导联(V1、 V2、V3),呈QS波; ②在原来呈负向波Q的导联,Q波增宽(>0.04sec); ③R波减小(Q/R ≥ 1/4)。
Q≥1/4 R
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快速、基本匀齐的QRS波群,宽大畸形(QRS 波间期>0.12”)
⑶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 RonT型室早
心电图特征:
室早的QRS波落在前一心动的T波上(与前一心动T波重叠).
• 多源性频发室性早搏
心电图特征: 可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且QRS-T有三种形态,配对时 间不等
⑷频发性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 □是指一分钟内有6次以上的室性早博,伴有 • 男性QTc≥0.47s,女性QTc≥0.48s的心电图改变。
• □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 洋地黄、奎尼丁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 室性早搏出现。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能诱 发室性早搏。
⑸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Q≥0.04s ec
心肌缺血、损伤、梗死的演变过程
结合下列心电 图观察演变过 程
急性
急性
近期
陈旧
心肌缺血 心肌损伤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律失常
• □严重的、有致死可能性心律失常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 • □致命性心律失常轻者引起患者晕厥,严重者因抢救不及
时而死亡。
⑴室性扑动与颤动
• □病因: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状动脉缺
血;心肌病伴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严重电解质紊乱,如 严重低钾或高钾;药物毒性作用,如奎尼丁、洋地黄等药 物中毒等。
• □心电图特征:
• ①心室扑动: 快速而规则的室性异位心律,但不能辨认 QRS波及ST段和T波。频率为150~250次/分钟。 • ②心室颤动:QRS波群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大小不 等、频率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250~500次/分钟。
• □心电图特征:
• • • • ①P-R<0.12〞。 ②QRS>0.10〞,其起始部有预激波(delta波)。 ③继发性ST-T改变。 ④常有阵发性室上速或房颤。
预激综合征
(P-R间期缩短,可见delta波)
⑹二度二型及其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 • • •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部分心房激动不能 传至心室,一些P波后没有QRS波群,房室传导比例可能 是2:1;3:2;4:3„„。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两型, Ⅰ型又称文氏现象,或称莫氏Ⅰ型,Ⅱ型又称莫氏Ⅱ型
心电图及超声影像检查“危急 值”报告范围
衡阳市中医医院 特检科
一、心电图检查“危急值”的 识别与判断
正常心电图
1、心脏停搏
• □指心肌仍有生物电活动,而无有效的机械功能,断续出 现慢而极微弱且不完整的“收缩”情况,由于心脏窦房结 不能产生冲动,使心房或整个心脏停止活动。 • □体检: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无呼吸。 • □心电图特征:两个导联以上的心电图呈宽大畸形缓慢的心 室自主心律,或仅呈现缓慢波折,或呈一直线。 •
窦性静止:3.9秒的长间期内无P-QRS出现,有交界性逸搏。
小结:心电图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 • • • • 1、心脏停博; 2、急性心肌缺血(ST段明显升高或降低); 3、急性心肌损伤(T波高耸,ST段斜型抬高); 4、急性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律失常: 1)心室扑动、颤动; 2)室性心动过速; 3)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5)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6)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7)二度二型及二度二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8)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 9)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Ⅱ度,心室激动未下传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窦性P波顺序发生,心房率90次/分;R-R周期基本规则 ,心室率35次/分;P与R完全无关系。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PP间距规则,房室传导比例3:1以上
• ⑺ 心率大于180次/min的心动过速。 • • □多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这时的心脏搏
• 血明显减少,易使人体的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 • 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2、急性心肌缺血
• □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
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是中老年 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 □如果不及时处理,缺血的时间进一步延长,则发展成为
心肌损伤。
• □心电图特征: • ①ST段下移: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持
缺血、急性心肌损伤
• □
急性冠状动脉阻塞,一过性冠状动脉痉挛性闭塞、急 • 性血栓性阻塞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与损伤的主要原因。
• □ CA阻塞超过20-30分钟,可迅速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 • □心电图特征:
• ①T波高尖。为急性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的表现。②损 • 伤型ST段斜抬高。于心肌损伤开始,ST段便开始逐渐抬 • 高,并与T波改变同时发生,与直立的T波融合难以区分 • 其结合处。③急性损伤性阻滞。
• ⑻心率小于40次/min的心动过缓。
• □心动过缓可突然出现,下降到每40次/min以下,可出 现头晕、一过性眼黑、乏力、心悸、胸闷、气短、有时心 前区有冲击感,严重者可发生晕厥。
• ⑼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 □大于2秒的心室停博多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停
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出现大于2秒的心室 停博可出现头晕、一过性眼黑、乏力;停搏时间超过3秒 是非常危险的,可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