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处理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常见临床急危重症,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
本文旨在提供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实践指南,以指导临床工作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诊断1. 评估病史首先,医生需要详细收集患者的病史,包括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缓解因素等。
同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药物治疗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临床医生初步判断病情、确定可能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和冠心病患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 体格检查在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需要注意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和呼吸等。
进一步检查心脏听诊、心律等,有时还需观察患者出现的明显症状,如胀痛、呼吸困难和出汗等。
3.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ECG是评估疑似ACS患者非常重要的检查。
在患者疑似ACS时,应立即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对于AC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对于STEMI患者,ST段抬高是ECG的关键特征;对于NSTEMI和UA患者,ECG可显示非特异性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异常改变。
4. 血液生化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在诊断和评估ACS中有重要作用。
血常规、肝功能、肌钙蛋白等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心肌损伤程度和炎症反应的依据。
治疗治疗ACS的目标是迅速稳定患者病情,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1. 急诊处理急诊处理是治疗ACS的首要任务。
针对STEMI患者,需要立即行动,尽早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通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溶栓治疗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和管理指南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和管理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由冠状动脉血流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和(或)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ACS包括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急症之一,也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对于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和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此指南经过多个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整合了国内外治疗和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按照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和管理指南的要求,首要的是进行早期患者评估。
这一步骤包括详细了解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等,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
针对STEMI患者,应通过快速给予急救治疗来恢复冠脉血流,而对于NSTEMI患者,应进行相应的鉴别诊断以确定治疗策略。
根据指南,对于STEMI患者,冠脉再通治疗是关键。
要尽早行血运重建治疗,可以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溶栓治疗(thrombolytic therapy)来实现。
PCI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它能够迅速地恢复冠脉血流,降低心肌梗死的面积和改善患者预后。
溶栓治疗则适用于PCI不能及时实施的患者,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需考虑患者的相对禁忌证和溶栓方案的选择。
对于NSTEMI患者,治疗策略相对复杂。
针对高危患者,应考虑紧急的冠脉介入术治疗,以降低患者的临床事件发生率。
对于中危或低危患者,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在NSTEMI的治疗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包括抗凝、抗血小板和降脂等治疗,以减少血栓形成和冠脉再闭塞的风险。
在治疗和管理过程中,患者的监测和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以及定期的血液检验,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的效果。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最新实践指南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最新实践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心脏疾病中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情况,包括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
中国在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制定了最新的实践指南,以指导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
1.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最新实践指南,ACS的诊断应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首先,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
典型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短等,但有时也会出现非典型症状。
其次,心电图(EKG)的评估是诊断ACS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ST段抬高和(或)心电图动态变化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指标。
心肌梗死特异性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也是辅助诊断的重要依据。
最后,在对临床症状和既往病史的充分评估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放射学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冠状动脉的情况。
2. 治疗策略:ACS的治疗策略主要是分为急诊治疗和后续治疗两个阶段。
急诊治疗阶段:在急诊治疗阶段,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缓解症状,保护心肌以及减少梗死损伤。
对于无ST段抬高的ACS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治疗以及镇痛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通常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治疗主要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对于ST段抬高的ACS患者,需要进行急诊血运重建。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可以通过药物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完成。
特别是PCI,已经成为中国治疗ACS的主要方式。
后续治疗阶段:急诊治疗后的患者需要进行后续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和心理支持。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治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预防心脏事件的再次发生,减少死亡风险。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管理体重和避免压力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冠心病风险因素,降低患者的再次发作的可能性。
另外,心理支持也是后续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
ACS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1. 诊断1.1 临床表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常表现为胸痛或不适,可以辐射至颈部、下颌、上肢等部位。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ACS。
1.2 心电图(ECG)ECG是诊断ACS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怀疑ACS的患者,应立即进行ECG检查。
ST段抬高型ACS在ECG上表现为ST段抬高超过0.1mV或R波振幅降低超过50%的特征。
ST段抬高型ACS患者应立即进行介入治疗。
非ST段抬高型ACS在ECG上表现为ST段压低、T波倒置、ST段水平、下斜或上斜。
对于怀疑非ST段抬高型ACS的患者,需进一步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
1.3 心肌酶谱心肌酶谱检查是诊断ACS的重要依据之一。
心肌损伤会导致心肌酶的释放,如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
心肌酶谱的阳性结果可确诊ACS。
2. 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治疗的目标是维持心肌供氧和缓解症状。
对于ST段抬高型ACS患者,应立即行急诊血管介入治疗(即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PCI)。
PCI是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阻塞部位植入支架,恢复血流,达到重建心肌供血的目的。
2.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ACS患者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抗心绞痛药物。
2.2.1 抗血小板药物急诊阶段,可以使用阿司匹林(Aspirin),起始剂量为300mg,维持剂量为100mg/d。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管理策略指南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管理策略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以冠状动脉血流急性阻断和心肌缺血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类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在中国,ACS已成为心血管病最常见、最危重的急症之一,给患者生命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为了确保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管理,制定适合国内实际的管理策略指南至关重要。
首先,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管理策略应包括基本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在诊断方面,一般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心肌酶谱等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
治疗方面,针对ACS患者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冠脉血流、缓解心肌缺血,常规措施包括对症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镇痛和抗心肌缺血治疗等。
此外,对于STEMI型心肌梗死患者,应尽早进行急诊心导管治疗。
其次,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管理策略指南应明确患者的分级和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检查结果,将ACS患者分为不同风险阶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常用的分级工具包括GRACE评分和TIMI评分等。
分级有助于合理安排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诊疗优先级,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另外,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管理策略指南应明确不同阶段的治疗策略。
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应该注重急性心肌缺血的迅速缓解,并且尽早进行介入治疗。
对于无法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纤溶治疗。
对于慢性期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要加强慢性心肌缺血的监测,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此外,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管理策略指南还应涉及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
由于ACS患者身心健康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对康复和预防二次心血管事件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如提供心理咨询、康复指导和心里疏导等。
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指南
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包括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
该病病情突然,病情重,及时的鉴别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一、鉴别诊断1. 临床表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胸痛、胸闷、气促等症状。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如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进行鉴别诊断。
2.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心电图是确认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重要工具。
ST段抬高反映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较大,而ST段下降或压平则提示心肌缺血。
在临床怀疑是否存在心肌梗死时,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史和临床表现相结合进行综合判断。
3. 心脏酶谱(Cardiac Enzymes)心肌损伤时,心肌酶和肌钙蛋白会释放到血液中。
监测心脏酶谱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常用的心脏酶谱检查有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uscle/Brain,CK-MB)、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等。
4. 标准心导联X线胸片(Chest X-ray)心脏的X线胸片有助于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
同时,X线胸片还可显示心脏的大小,评估心脏形态。
5.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和冠脉疾病的“金标准”。
它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类型进行确诊和鉴别。
二、治疗指南1. 急救措施一旦怀疑患者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立即进行急救。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紧急治疗与介入治疗指南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紧急治疗与介入治疗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AS)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及时的紧急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紧急治疗与介入治疗指南旨在提供临床医生在处理ACAS时的指导。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紧急治疗的基本原则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紧急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迅速缓解冠状动脉阻塞、降低心肌缺血病变和改善患者病情。
紧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心脏手术。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紧急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血栓溶解药物可以迅速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抗血小板药物、抗心绞痛药物和抗凝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ACAS的急性治疗中。
3.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方法之一。
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PCI可以快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损伤。
CABG适用于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如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
4. 紧急治疗的时间窗口和临床评估对于ACAS的紧急治疗,时间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迅速诊断和评估患者的病情,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适当的治疗。
在评估中,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等都是重要的指标。
5. 医疗设施和团队ACAS的治疗需要在专门的医疗设施和团队的支持下进行。
优质的医疗设施需要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并且有专业的医疗团队提供急救和治疗服务。
医疗团队应包括心内科医生、介入心脏病专家、急诊科医生和护理团队。
6. 术后护理和康复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来说,术后护理和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在术后护理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并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措施。
康复阶段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
总结: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紧急治疗与介入治疗指南提供了临床医生在处理ACAS时的指导。
这些指南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以及介入治疗的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冠脉旁路移植术。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作一综述。
标签: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治疗;护理心血管疾病多数发病急、病情重,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 。
临床分型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2]。
多数患者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压榨感、压迫感、紧缩感,持续较长时间[3]。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急,病情重,年轻化趋势明显,早期鉴别诊断并干预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处理做一综述。
1 急性冠脉综合征基本概念及处理原则1.1 临床表现1.1.1 早期表现既往伴心绞痛的患者,发病时心绞痛加重,发病时间一般超过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4];重度心绞痛急性发作,常常由过度劳累或酗酒引起;发作时间较长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表现。
1.1.2 典型表现多数患者发作时表现为典型的胸骨后疼痛,压榨感、紧缩感、压迫感,患者表现出烦躁不安、出冷汗,持续时间较长,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8]。
1.1.3 不典型表现不典型患者易误诊,急诊医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超过40岁的患者,出现无明显原因的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大汗淋漓、脉搏细弱等表现,需要考虑ACS的可能[6]。
多数ACS患者无明显的体征,重症患者可出现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烦躁不安、颈静脉怒张等,听诊可闻及肺部啰音、心律不齐、心脏杂音、心音分裂、第三心音、心包摩擦音和奔马律。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完整版)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完整版)绝大多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首诊于急诊科。
近日,由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急诊学专家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急救分会组织专家撰写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正式发布。
2019版指南对2016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进行了修订,内容涉及ACS的诊治流程、诊断、风险评估和治疗等内容。
指南突出强调了ACS快速诊治从首次医疗接触(FMC)起始,内容简明、实用。
本文介绍ACS治疗方面的要点。
图1 ACS诊治流程一、抗栓治疗表1 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表2 ACS患者抗凝治疗1.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等)、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替罗非班等)。
抗凝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磺达肝癸钠、比伐卢定。
2.肾功能不全的ACS患者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ACS患者中大约有30%合并肾功能不全,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更差,院内并发症发生率也更高。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的类型和剂量应基于肾功能的评估进行相应调整。
3.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抗栓治疗ACS患者接受抗栓治疗时,若出现血小板减少<100×10^9/L(或者较血小板计数基础值下降>50%),应暂停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其他肝素类药物,观察病情变化。
如治疗前有明确的血小板减少至30×10^9/L~40×10^9/L,抗栓治疗要慎重,选择对血小板减少影响最小的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出血倾向。
二、急诊再灌注治疗STEMI患者的早期再灌注治疗至关重要,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经静脉溶栓治疗,少数患者需要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1.溶栓治疗STEMI患者的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快速、简便,在不具备PCI条件的医院或因各种原因使FMC至PCI时间明显延迟时,对有适应证的STEMI 患者,静脉内溶栓仍是好的选择,且院前溶栓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
2024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
2024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冠状动脉综合征(Coronary Artery Syndrome,ACS)是一种突发发作的冠状动脉血流供应不足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三种类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
为了提高冠脉综合征急诊的快速诊治水平,制定一份全面且实用的指南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份包含1200字以上的2024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帮助医务人员快速准确地诊断和处理冠脉综合征的急性发作。
1.早期识别和评估-对有临床疑似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尽早建立起静息心电图(ECG)监测和12导联ECG。
-判断并纠正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循环和神经功能参数。
-快速测定血液标本,包括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和谷草转氨酶(ALT)等。
2.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 给予符合条件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300mg,并持续使用,除非有明确的禁忌证。
-给予硝酸甘油以缓解心绞痛症状。
-对于可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急诊溶栓治疗或急诊冠脉介入术。
-如溶栓治疗无效或禁忌证,则迅速安排冠脉介入术。
-加强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和心脏血流重建,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流供应。
3.高危患者的处理-对于有临床危险因素或高风险特征的患者,立即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快速评估高危患者,并及时输注抗凝剂,如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对于高危患者,应考虑给予高效的降脂治疗,如他汀类药物。
4.保护心肌和维持血流-维持良好的氧合和血液循环,通过氧疗和液体复苏来保护心肌。
-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符合指南条件的患者,考虑给予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5.后续措施和康复-对心肌梗死患者,应给予足够的心肌保护和再灌注治疗,并帮助其进行心功能康复。
急诊冠脉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我院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应急救治能力,确保患者在发病后能迅速得到有效的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快速反应,高效处置;3. 科学规范,确保安全;4. 协同作战,责任到人。
三、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卫生健康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疗方案》等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四、预案内容1. 早期识别与分诊(1)接诊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识别ACS疑似患者;(2)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将患者送入急诊科;(3)对疑似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 院内急救(1)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治疗;(2)根据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等药物;(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3.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1)患者病情稳定后,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2)介入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3)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4. 术后护理(1)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2)保持伤口干燥,防止感染;(3)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4)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5. 信息报告与交接(1)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患者病情及救治情况;(2)做好患者信息记录,确保信息准确、完整;(3)交接班时,确保患者病情、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信息准确无误。
五、应急响应1. 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救治工作;2. 成立应急救治小组,负责患者的救治、护理和转运工作;3. 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救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六、预案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预案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管理规范与临床操作指南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管理规范与临床操作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由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病变,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两种情况。
这些疾病因其突发性和严重性而需要急诊管理,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根据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管理规范与临床操作指南,对于到达急诊科的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快速的初步评估,以确定其病情的稳定性和危险程度。
评估内容包括症状、心电图、生化标志物和心肌酶谱等。
对于高度怀疑ACS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在临床操作指南中,还明确了对于UA和MI的急诊治疗策略。
对于UA患者,除了一般治疗措施外,还需要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抗凝药物(如肝素)以减轻血液凝固状态和降低血小板聚集。
对于MI患者,首要任务是尽快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通常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溶栓疗法。
此外,指南还特别强调了对特定患者群体的管理策略。
对于高龄患者、女性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应更加密切地关注其病情和预后,并针对其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对于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等)的患者,在治疗ACS的同时,还应兼顾其他并发症的处理。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操作指南中,还提到了中药治疗的一些观点。
中药治疗在改善心脏功能、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但是,由于目前中药治疗的证据不足,因此在治疗ACS时应以药物治疗指南为主,中药的使用应谨慎,并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最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管理规范与临床操作指南中还提到了患者的康复管理。
出院后,患者需要密切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并进行心脏康复训练。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最新临床指南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最新临床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简称ACS)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
该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和病死率高的特点,临床上的及时诊断和恰当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中国心血管病学会于最近发表了《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最新临床指南》。
这一指南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和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提高ACS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根据最新临床指南,中国的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评估和心电图(ECG):对于出现胸痛或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应立即进行临床评估和ECG检查。
ECG是诊断ACS的基础,可以用于判断室壁缺血的位置和程度。
2. 心肌标志物检测:在临床症状和ECG检查提示ACS的基础上,应进行心肌标志物检测,如心肌肌钙蛋白(Troponin)检测。
心肌标志物的升高可以确认心肌损伤,进一步确诊ACS。
3.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冠状动脉造影是ACS诊断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确定病变程度和冠脉血流灌注情况。
对于高危和中危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是必要的。
同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还可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4. 早期药物治疗:在诊断ACS后,应立即给予患者规范的药物治疗。
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栓药物(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等)和镇痛药(如硝酸甘油)等。
5.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对于有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冠脉血运重建。
常见的方法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
急性冠脉综合征
早期除颤
% survival rate
100 80 60 40 2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minutes to shock
.
16
院前溶栓
AHA急诊心脏监护组织、证据评估委员会和2000年国际 指南制定委员会推荐只有内科医生在场及转运时间 ≥60分钟时(IIa)才行院外溶栓治疗
突然出现急性心律失常
突然出现意识丧失
仅有胸闷或轻微的心前区不适感
仅有出汗和不能解释的疲乏
.
22
急性缺血性胸痛的处理流程
.
23
胸部不适、胸痛 病史、体检和系列心电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持续ST段抬高 STEMI
胸痛<12h
直接PTCA 或者溶栓
胸痛>12h
抗栓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选择性PTCA或者 CABG
纤维蛋白和血小板交织形成血栓,激活凝血系统 抗血小板制剂,如阿斯匹林、GPIIb/IIIa 受体阻滞制
在这一时期有效;溶栓治疗不仅无效,反而有可能加 速血管闭塞的发生
.
9
血小板聚集和黏附过程中的变化
滚动的盘 状血小板
滚动的球 状血小板
半球形血小 板
牢固但可逆的黏附
平铺的血小板 不可逆黏附
盘状静止的血小板
中危 死亡和非致命性AMI(无高危 特点加下列1个)
心绞痛时间长(>20分钟) 但在进入评估时缓解,CAD 的可能性为中度 休息状态下心绞痛>20分钟 或用硝酸甘油可缓解 年龄>65岁 动态T波变化和心绞痛
低危 死亡和非致命性AMI(无高危或中危 特点加下列1个) 心绞痛的频率,严重程度,持续 时间均增加
早期行PCI或溶栓治疗可以限制梗死的范围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引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患者在急诊中往往需要紧急处理,其中抗血小板治疗是最重要的一环。
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和临床经验,总结了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一、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血小板药物是十分重要的。
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首选抗血小板药物。
常用剂量为75-100mg/日。
对于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选择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个适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另一种常用抗血小板药物。
对于有高风险特点的患者(如存在糖尿病、高龄、多支血管病变)或同时使用支架术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减少心脏相关的不良事件。
二、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时间: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时间也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不同患者的风险评估,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时间会有所不同。
1. 高危患者:对于高危患者,一般需要至少12个月的双抗血小板治疗,并且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密切监测。
治疗的剂量和使用的药物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2. 低危患者:对于低危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适当缩短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时间。
但是,一般仍建议至少6个月的抗血小板治疗。
三、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策略:除了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和确定治疗持续时间之外,还需要制定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策略,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 急诊期间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在急诊期间,患者需要尽早使用阿司匹林,并考虑使用300mg的负荷剂量,以迅速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对于有PCI需求的患者,应在术前72小时内使用氯吡格雷,并酌情考虑300mg的负荷剂量。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心血管疾病多数发病急、病情重,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eoro- nary syndromes,ACS)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急性冠脉综合征系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分为S-T段抬高的 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 al infarction,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ACS,后者包括了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紧急,病情危重、预后不良,因此及早识别、诊断、判断危险程度并积极干预治疗十分重要和必要。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的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造成病变远端血管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闭塞,发生心肌缺血或心肌坏死。
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需要给予评估病情发展或死亡的危险性,对于不同的危险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与治疗干预手段,并对预后做出评估。
早期的评估可根据症状、ECG的改变、血液检查结果、心功能、冠心病史、年龄、既往病史、伴随疾病而获得危险性评估的因素。
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即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分层,预示其危险性的因素有:肌钙蛋白浓度明显升高、CK峰值、高龄(>70岁)、心功能异常(KiIIipⅡ-级)、广泛前壁心梗、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00 mmHg)、窦速(心率超过100分钟)。
随着多个危险因素的存在,其预后凶险,死亡的危险增加。
非S-T段抬高的ACS危险分层可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
高危的非NSTEMI往往并发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或持续性低血压。
中危组则有持续性胸痛或反复发作心绞痛,伴有ECG改变S-T段压低>1 mm或无ECG改变。
急性冠脉综合征抢救流程
缺血性胸痛
18导联心电图检查
明确诊断 不稳定性心绞痛 平卧位、松解领扣裤带 急性心肌梗死
迅速电话通知院内急诊科 通报病情及心电图改变, 作好溶栓及/或PCI的%葡 萄
出现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 克时应按相应程序处理
征抢救流程 ,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不完全闭塞 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或猝
猝死 按心搏骤停程序 抢救
肌注
衰、心源性休
吸氧 绝对平卧位、吸氧 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化, 3~5分钟后可重复1次 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化, 阿司匹林片150~300mg嚼服或吞 服 可服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
观察血压、开通静脉通道 吗啡2mg或杜冷丁50~100mg肌注 严重者,5mg硝酸甘油注射液 加入10%葡萄液250ml中缓慢 静滴(剂量从10ug/min开始)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新鲜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ACS的发病率在我国依然呈逐年增加的态势,而且绝大多数ACS患者首诊于急诊科.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急诊学专家委员会以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急救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对2016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进行修订,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1、ACS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作出初始诊断并进行最初的不良风险评估。
(ⅠA)心电图患者就诊或首次医疗接触(FMC)后10min内行标准12导联甚或18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动态记录,有条件者行多功能心电监护.(ⅠC)生物标志物检测cTn或hs-cTn作为诊断AMI的生物标记物。
(ⅠA)如不能检测cTn,可以CK-MB质量检测作为替代。
(ⅠC)有条件者可行床旁快速检测(POCT方法)。
(ⅠC)动态检测cTn(hs—cTn)和(或)CK-MB,直至明确临床诊断,后视病情减少检测频率。
(ⅠB)同时查验BNP或NT—proBNP、D-二聚体及凝血、肾功能等有助于临床诊断和评价病情。
(ⅠC)影像学等检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运动与功能,同时具有确诊或鉴别诊断意义。
(ⅠA)如果患者无反复胸痛、心电图结果正常、cTn(hs-cTn)水平正常,但仍疑似ACS,建议行无创负荷试验以诱发缺血发作,视结果再进一步考虑是否行有创检查。
(ⅠC)如果cTn(hs-cTn)和(或)心电图结果正常,但仍怀疑ACS,建议行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冠脉造影检查.(Ⅱa A)2、ACS患者的风险评估高龄、心力衰竭、房颤等心律失常、前壁梗死、收缩压降低、肌酐增高等多个因素独立增加STEMI患者死亡风险.(ⅠA)。
使用GRACE评分和(或)TIMI积分评估NSTE-ACS缺血风险和预后。
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救与院内管理指南
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救与院内管理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简称ACS)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种形式。
它是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结果。
对于ACS的急救与院内管理,正确、及时的处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一、急诊急救指南:1. 初步评估:立即确定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氧合状况和心脏监测。
2. 监测与治疗:监测患者的ECG、心肌生物标志物和血压,辅助确诊ACS类型,并评估短期预后风险。
3. 导联心电图:按照标准导联进行心电图接触,包括12导联心电图和右胸导联,以尽早发现心肌缺血或心绞痛。
4. 给予氧疗:对于低血氧饱和度(SpO2 < 90%)或可疑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氧疗,以提高氧合水平。
5. 给予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和ECG表现,可以考虑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心绞痛和防止血栓形成。
6. 血管介入治疗:对于高危或中危的ACS患者,应尽早考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以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减轻心肌缺血。
二、院内管理指南:1. 心电监护与定期评估:对ACS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及时观察和评估ECG变化,以及心肌酶谱等生物标志物的动态变化。
2. 临床病史与体征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记录与报告。
3.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肌缺血、促进心肌恢复。
4. 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和行PCI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的形成。
5. 护理干预: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减轻患者的疼痛、焦虑等不适症状,积极管理患者的卧位与活动。
6. 并发症的监测与防治:监测患者心电图、呼吸、血压和动脉氧合,及时发现可能的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护理与处理措施。
7. 定期随访与药物合理使用:对于出院患者,建议定期随访,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28
45岁、男、发作性胸痛4周 入院第1天 (心绞痛) 入院第4天 (正常) 入院第10天(AMI)
2015-2-28
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增宽 、 ST-T改变、V1、V2 S波加深
2015-2-28
血清心肌标志物的测定
表1 项目 AMI的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其检测时间 心脏肌钙蛋白 CK CK-MB 3~4 8~12 24 3~4 10~24 2~4 24~48 3~5 AST* 6~12 肌红
2015-2-28
心肌梗塞不同时期的演变
• (一).早期(超急性期):发病后数分至数小时。
• 1.巨大T波(直立、高耸)。 • 2.ST段呈损伤型抬高。
• 3.有对应导联改变。
2015-2-28
(二).急性期:梗塞后数小时至数 周。
• 1.病理性Q波。
• 2.ST段呈弓背型抬高(伴T波直立)。
• 3.T波呈对称性倒置,并逐渐加深。 • 4.有对应导联改变。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
河源东江医院
曾武珍
2014.09.15
正常心电图
2015-2-28
心电图纸
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 横坐标每1大格分为5小格,每小格=0.04sec 每1大格=0.2sec
2015-2-28
ST 段
2015-2-28
T波
2015-2-28
冠心病(1979年WHO):5种
⑤、虽有ST段抬高,但起病时间>24小时,缺血性胸痛
已消失者或仅有ST段压低者不主张溶栓治疗(ACC/ AHA指南列为Ⅲ类适应证)
溶栓治疗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⑴:既往任何时间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年内发生过缺
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 ⑵:颅内肿瘤。 ⑶:近期(2~4周)活动性内脏出血(月经除外)。 ⑷:可疑主动脉夹层。 ⑸: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 180/110 mmHg) 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
果为阴性,但临床表现高度可疑,则应以血清心肌标
志物监测AMI。推荐于入院即刻、2~4小时、6~9小 时、12~24小时采血。
3. 如临床疑有再梗,应连续测定肌红蛋白、CK-MB等
,以确定再梗的诊断和发生时间。
ACS的高危病人
– 休息性胸痛,规范治疗48小时仍有发作者
– 持续胸痛>20分钟
– 含硝酸甘油后短期胸痛不缓解 – 发作时动态性的ST段压低>1mm
列为Ⅱb类适应证)
溶栓治疗适应证(续)
④、高危心梗,就诊时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 张压>110 mmHg,颅内出血的危险性较大,对这些患者 首先应镇痛,将血压降至150/90 mmHg时再行溶栓治疗
,但是否能降低颅内出血的危险尚未得到证实。对这类患
者若有条件应考虑直接PTCA或支架置入术(ACC/AHA 指南列为Ⅱb类适应证)
4. 镇 痛
剧烈胸痛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动过速、血压升高
和心肌收缩功能增强,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快速性室
性心律失常。 吗啡3~5 mg静注(I,C),必要时每5分钟重复1次, 总量不宜超过15 mg。发生STEMI后的7天内使用NSAID将 增加死亡、再梗、高血压、心衰和心脏破裂的风险
副作用有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呼吸抑制。一旦出现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 无 ST抬高
无 ST 抬高的心梗
ST 抬高
不稳定心绞痛 非 Q波心梗
Braunwald E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0;36:970–1062.
急性心肌梗死 有Q波心梗源自急性心肌梗死定义临床上具有与心肌缺血相一致的心 肌坏死证据时,应被称为“心肌梗死 ”
• • • • • 1、无症状型: ST↓(心肌缺血的表现) 2、心绞痛: 心肌一过性供血不足 3、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坏死 4、 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 5、猝死: 心脏骤停
曾武珍(科主任):
冠心病(现在)
1、慢性冠脉病 (CAD): 稳定斑块 (一) 稳定性心绞痛 (二)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三) 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 2、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稳定斑块 (一)不稳定性心绞痛(UA) (二)急性心肌梗死(AMI) ⑴ NSTEMI ⑵STEMI (三)猝死
心电图高度怀疑缺血 (ST段下移,T波倒置)
正常或非特 征性心电图 在急诊科继续观察、评价 和治疗、床旁监测: • 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 • 考虑做二维超声心动图 有无缺血/梗死证据
入院
开始再灌注治疗
开始抗缺血治疗
目标:30min内开始溶栓或 90min内开始作急诊PTCA
有 入院 观察1224h
无
入院时作常规血液检查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⑹: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国际标准化比
率2~3),已知有出血倾向。
⑺:近期(2~4周)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
心肺复苏或较长时间(>10 min)的心肺复苏。 ⑻:近期(< 3周)外科大手术。 ⑼:近期(< 2周)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穿刺。
心肌酶谱5项
• LDH: 乳酸脱氢酶(6种同工酶), 出现晚(12- 24h),早期诊断 价值不大, 100-240IU/L • HB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90-220IU/L • AST: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6-12h, 0-40IU/L • CK: 磷酸肌酸激酶,4-6h, 24-194IU/L • CK-MB: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3-4h,
0- 25IU/L
血清心肌标志物的特异性
肌钙蛋白(CTn):特异性及敏感性最好
心肌酶学:假阳性高,CK-MB和总CK作为 诊断依据时,诊断标准值至少应是正常上限 值的2倍 肌红蛋白:出现早,但特异性较CTn及CKMB差,骨骼肌损伤可能影响特异性
紧急处理依据
1. 心电图表现可诊断AMI,在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报告 前即可开始紧急处理 2. 如果心电图表现无决定性诊断意义,早期血液化验结
2015-2-28
(三).近期(恢复期、亚急性期): 梗塞后数周至3个月。
• 1.病理性Q波。
• 2.ST-T改变逐渐恢复正常。
• 3.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 (ST段下降,T波倒置、低平) •
2015-2-28
(四).陈旧性期:梗塞后3个月至 数年。
• 1.病理性Q波。或QS波伴挫折。 • 2.ST段可正常。
呼吸抑制,可每隔3分钟静脉注射纳洛酮0.4 mg(最多3 次)以拮抗
5.吸氧
AMI患者初起即使无并发症,也应给予鼻
导管吸氧,以纠正因肺瘀血和肺通气/血流
比例失调所致的中度缺氧
在严重左心衰竭、肺水肿合并有机械并发
症的患者,伴有严重低氧血症,需面罩加压
给氧或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
6.饮食和通便
AMI患者需禁食至胸痛消失,然后给予 流质、半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 食。所有AMI患者均应使用缓泻剂,以 防止便秘时排便用力导致心脏破裂或引 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溶栓治疗
适应证:
①、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 mV、肢体导联≥0.1 mV),或提示AMI病史伴左束 支传导阻滞(影响ST段分析),起病时间< 12小时 ,年龄< 75岁(ACC/AHA指南列为Ⅰ 类适应证)
对前壁心肌梗死、低血压(收缩压<100 mmHg)或
心率增快(>100次/分钟)患者治疗意义更大。
7.药物治疗
硝酸甘油:AMI患者只要无禁忌证通常使用硝酸甘油静 脉滴注24~48小时,后改用口服硝酸酯制剂 阿司匹林:所有AMI患者只要无禁忌证均应立即口服水
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阿司匹林150~300 mg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阿托品:主要用于AMI特别是下壁AMI伴有窦性心动过 缓/心室停搏和房、室传导阻滞。阿托品0.5~1.0 mg 静注,必要时3~5分钟可重复使用,总量< 2.5 mg
• 3.T波可恢复正常或倒置T波恒定不变。
• 4.R波电压可比梗塞前降低。
2015-2-28
NSTEMI心电图表现
• 多个导联 ST下降>0.1mv,avR ST↑
• 或只有T波倒置
2015-2-28
定位
前壁看V123456
下壁看Ⅱ,Ⅲ,aVF 侧壁,Ⅰ ,v56, aVL
2015-2-28
60岁、女、胸痛1周(心绞痛)
血脂 血糖 凝血时间 电解质
若出现ST段抬高、 则开始再灌注治疗
出院
治疗
• 一、一般治疗 • 二、再灌注治疗 • 三、药物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监测: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
和处理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异常和低氧血症。
2.卧床休息: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损害。对血
流动力学稳定且无并发症的AMI患者一般卧床休息1~ 3天,对病情不稳定及高危患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 3.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畅通
ACS的高危病人
心脏射血分数<40%
既往患心肌梗死,但心绞痛是由非梗死 相关血管所致 心绞痛发作时并发心功能不全、二尖瓣 返流(新出现的收缩期杂音)或血压下 降 心脏TnT(TnI)升高
ACS的高危病人
其它
– 高龄(>75岁) – 糖尿病 –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是三支病变或者左 主干病变
UA、NSTEMI:不完全闭塞 不溶栓、 抗凝、抗血小板
STEMI : 完全闭塞 溶栓、PCI 是不是所有心梗病人都可以溶栓?
了解一下
• • • • 再灌注 1.溶栓 2.介入(PCI) 3.搭桥(CABG)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1)直接PTCA (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 (2)支架植入术 (3)斑块消融术 (4)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