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人物生卒年列表
先秦人物生卒年列表
![先秦人物生卒年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9f88ea0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0.png)
先秦人物生卒年列表先秦人物生卒年列表基本上,這個表只做有確定生卒年或生年的人物,其他只知卒年的,都不在此表之中,敬請見諒。
本表在表末有人物生卒年的考訂。
目前只提供先秦人物,歡迎眾家好手來挑錯和補充。
**先秦(74位)晉文侯姬仇(前805─前746)曲沃桓叔姬成師(前802─前732)周幽王姬宮湦(前795─前771)姬伯服(前779─前771)鄭莊公姬寤生(前757─前701)京城太叔姬段(前754─前722)陳桓公媯鮑(前754─前707)陳廢公媯佗(前754─前706)仲子(前748─前721)公孫無知(前729─前685)管夷吾(仲)(約前725-前645)秦德公(前710─前676)秦出子(前708─前698)魯莊公姬同(前706─前662年)田敬仲陳完(前705─?)晉文公姬重耳(前697─前628)王子穨(前696─前673)甘昭公姬叔帶(前672─?)趙盾(前655以後─前601)晉悼子(前652─前651)趙武(前591─前541)鄭簡公姬嘉(前575─前530)魯襄公姬午(前575─542)曾點(子皙)(約前542─約前475)楚太子建(前541─?)孔丘(仲尼)(前551─前479)孔鯉(伯魚)(前532─前483)顏回(子淵)(前521—前481)曾參(子輿)(前505─前435)秦躁公(前499─前429)秦懷公(前499─前425)孔伋(子思)(前483-前402)大巫嫗(約前475─約前406)墨翟(前468─前376)李悝(約前455—前395)吳起(約前440─前381)秦簡公(前428─前387)秦獻公嬴師隰(前424─前362)齊桓公田午(前400─前357)魏惠成王魏罃(前400─前319)慎到(約前395─約前315)商鞅(約前390─前338)尸佼(約前390年─約前330)秦出子(前389─前385)秦孝公嬴渠梁(前381─前338)孟軻(子輿)(前372—前289)惠施(前370年(或前380)─前310)莊周(約前369—前286)秦惠文王嬴駟(前356─前311)趙武靈王趙雍(前340─前295)屈平(原)(約前340─前278)秦武王嬴蕩(前329─前307)嬴侯(前326以前─前257)秦昭襄王嬴則(前325─前251)公孫龍(子秉)(約前320─約前250)荀況(卿)(約前313-前238)趙惠文王趙何(前310─前266)鄒衍(約前305─約前240)秦孝文王嬴柱(前303─前250)趙威后(前300以後─前264)齊王田建(前283年以後─前221)秦莊襄王嬴子楚(前281─前247)韓非(約前281─前233)舒祺(前279─?)□喜(前262─前217)□敢(前260─?)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速(前251─?)楚幽王熊悍(前240年以後─前228)楚哀王熊猶(前238以後─前228)□獲(前236─?)□恢(前229─?)秦二世嬴胡亥(前221─前207)□穿耳(前220─?)考訂:考晉文侯生卒年《史記.晉世家》、《十二諸侯年表》「穆侯七年,生太子仇」生年在前805年,繼位35年,卒年在前746年,年60。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先秦篇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先秦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86ed24cfc789eb172dc890.png)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今山东省曲阜市)。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修订了六经(分别为:《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又称墨翟,战国时期鲁国人(滕州)。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老子:(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原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河南周口鹿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世界文化名人。
著有《老子》一书,后人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共81章,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最多的经典。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孙子:孙武(约前545年—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
秦国君王世系表历史年表
![秦国君王世系表历史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2fff665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7d.png)
秦国君王世系表历史年表图表说明:纵向为祖孙、父子关系,横向为兄弟关系。
亲兄弟之间一般左为兄,右为弟。
圆圈内的序号为在位顺序。
括号内的年代为在位时间段。
秦国君王历史年表:前某某某年:【秦】非子(大费后裔)为周孝王养马有功,被周孝王赐姓嬴,封于秦。
非子是为秦嬴。
前858年:【秦】秦嬴卒,子秦侯继位。
前848年:【秦】秦侯卒,子公伯继位。
前845年:【秦】秦公伯卒,子秦仲继位。
前822年:【秦】秦仲被西戎所杀,其子兄弟五人在得到周宣王的支援下大破西戎,长子庄公继位,居故地犬丘。
前778年:【秦】庄公卒,次子襄公继位。
前776年:【秦】戎围犬丘,襄公之兄世父反击被俘(一年后放归)。
前771年:【秦】襄公勤周难有功,被列为诸侯,周王赐以岐山(戎占)之地。
前770年:【秦】襄公前766年:【秦】伐戎,襄公征途中卒,子文公继位。
前765年:【秦】居西垂宫。
前763年:【秦】文公率七百人东猎。
前753年:【秦】初有史官记事。
前750年:【秦】伐戎,戎退走,收周遗民,岐山东献于周王。
前718年:【秦】太子卒,谥为诤公。
立其长子为储。
前716年:【秦】文公卒,孙宁公(诤公长子)继位。
前714年:【秦】徙居平阳。
前704年:【秦】宁公卒,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拥立宁公幼子继位,是为出子(5岁)。
前698年:【秦】三父等谋弑出子另立故太子即位,是为武公。
前697年:【秦】伐彭戏氏,至华山。
前695年:【秦】诛三父等权臣。
前688年:【秦】伐翼戎等,初置县。
前687年:【秦】灭小虢。
前678年:【秦】武公卒,始用人殉。
封子白于平阳。
武公弟德公(33岁)继位。
前677年:【秦】德公迁都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
前676年:【秦】德公卒,子宣公(史记注:宣公以前皆失其名)继位。
前672年:【秦】败晋于河阳。
前664年:【秦】宣公卒,弟成公继位。
前660年:【秦】成公卒,弟穆公任好(或缪公)继位。
前655年:【秦】娶晋献公之女为夫人,媵臣百里奚半路逃拖。
先秦人物生卒年坐标图
![先秦人物生卒年坐标图](https://img.taocdn.com/s3/m/54e694c158f5f61fb7366617.png)
《难经》,望闻问切。
歧伯
《黄帝内经》
犀首
魏。秦
合纵抗秦。
张仪
魏。秦
连横
苏秦
字季子
周。燕,齐
合纵抗秦。马王堆帛书
阴阳家
邹衍
谈天衍
齐。稷下
五德终始。大九州。
杂家
吕不韦
卫。秦
《吕氏春秋》
尸子
名佼
鲁
《尸子》,佚,有辑本。
兵家
孙武
字长卿
齐。吴
《孙子兵法》
孙膑
孙伯灵
齐
《孙膑兵法》
尉缭子
一说魏惠王时隐士
一说秦始皇时大梁人
《尉缭子》
医方
扁鹊
秦越人,又号卢医
法家
管子
管仲,名夷吾
齐
《管子》
子产
公孙乔,字子产
郑
铸刑书。宽猛相济。
李悝
李克,里克
魏
《法经》6篇
吴起
卫。鲁、魏、楚
《吴子》
慎到
赵。齐,稷下
《慎子》。势。
申不害
郑韩时期人。
《申子》。术。
商鞅
卫鞅、公孙鞅
《商君书》。法。
韩非
韩
《韩非子》
农家
许行
楚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
纵横家
鬼谷子
王诩,王禅,玄微子
《鬼谷子》
公孙衍
学派
人物
名字及别称
原籍及活动国
相关著作及主张
儒家
孔子
名丘字仲尼,至圣
鲁。卫曹宋郑陈蔡等
删述六经,《论语》、《孔子家语》
颜渊
颜回字子渊,复圣
鲁
曾子
名参字子舆,宗圣
秦国36位国君生平简介一览
![秦国36位国君生平简介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9dbb17c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a.png)
秦国36位国君⽣平简介⼀览秦⾮⼦(在位时间:-900~-858,43年)秦⾮⼦(?―公元前858年),嬴姓,名⾮⼦,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西周⽝丘⼈。
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
秦⾮⼦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
公元前858年,⾮⼦去世,其⼦秦侯继任君位。
秦侯(在位时间:-857~-848,10年)秦侯,嬴姓,秦⽒,秦国第⼆任君主,于公元前857-公元前848年在位。
秦公伯(在位时间:-847~-845,3年)公伯(?-前845年),赢姓、秦⽒,名不详,西周时期秦国第三任君主。
秦仲(在位时间:-844~-822,23年)秦仲(?―公元前822年),嬴姓,秦⽒,名不详,秦公伯之⼦,秦国第四任国君,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
公元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夫,令其率军进攻西戎。
公元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交战中,战败阵亡。
秦仲死后,由其长⼦秦庄公即位。
秦庄公(在位时间:-821~-778,44年)秦庄公(公元前856年―公元前778年),嬴姓赵⽒,名其。
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
秦襄公(在位时间:-777~-766,12年)秦襄公嬴开(?-公元前766年),嬴姓赵⽒,秦庄公次⼦,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为⽝戎所杀,他的长⼦世⽗率军与⽝戎作战,⽽把国君位置让给秦襄公。
当时秦国⼒弱,狄戎为近患。
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丰王为妻,以分化戎⼈。
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
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
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控制的岐⼭以西的⼟地赐予秦国,⾃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后秦国强⼤打下基础。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先秦篇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先秦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0de44f43323968001c927f.png)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今山东省曲阜市)。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修订了六经(分别为:《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又称墨翟,战国时期鲁国人(滕州)。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老子:(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原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河南周口鹿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世界文化名人。
著有《老子》一书,后人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共81章,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最多的经典。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孙子:孙武(约前545年—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
历史人物生卒年
![历史人物生卒年](https://img.taocdn.com/s3/m/597d0430b90d6c85ec3ac66b.png)
重耳(前697—前628)秦穆公(?—前621)晏婴(?—前500)燕昭王(前311—前279)扶苏(?—前210)项羽(前242—前202)项梁(?—前208)曹参(?—前190)李广(?—前119)董仲舒(前179—前104)刘彻(前156—前87)司马相如(前179—前117)王允(137—192)吕布(?—198)刘备(161—223)关羽(?—219)张飞(?—221)马谡(190—228)姜维*(202—264)钟会(225—264)谢安(320—385)宇文述(?—616)窦建德(573—621)房玄龄(579—648)鉴真(688—763)孙思邈(541—682)郭子仪(697—781)冯道(882—954)朱温(852—912)石守信(928—984)赵光义(939—997)赵普(922—992)寇准(963—1023)王安石(1021—1086)欧阳修(1007—1072)朱熹(1130—1200)蔡京(1047—1126)秦桧(1090—1155)赵构(1107—1187)陆游(1125—1210)赵明诚(1081—1129)文天祥(1236—1283)张世杰(?—1279)耶律隆绪(971—1031)述律皇后(879—953)成吉思汗(1162—1127)窝阔台(1186—1241)黄公望(1269—1354)王蒙(?—1385)倪瓒(1302—1374)吴镇(1280—1354)韩山童(?—1351)刘福通(?—1366)脱脱(1314—1355)朱棣(1360—1420)郑和(1371—1433)宋应星(1587—?)徐光启(1562—1633)汤显祖(1550—1616)朱由校(1605—1627)张献忠(1606—1646)史可法(1601—1645)郎世宁(1688—1766)蒲松龄(1640—1715)黄宗羲(1609—1695)顾炎武(1613—1682)王夫之(1619—1692)唐甄(1630—1704)李鸿章(1823—1901)曾国潘(1811—1872)慈禧太后(1835—1908)。
先秦七子指的是哪些人?先秦七子谁最高明?
![先秦七子指的是哪些人?先秦七子谁最高明?](https://img.taocdn.com/s3/m/d69aed456c175f0e7cd1376e.png)
先秦七子指的是哪些人?先秦七子谁最高明?本文导读: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典籍中。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宋国贵族。
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
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中国先秦史历表
![中国先秦史历表](https://img.taocdn.com/s3/m/6631fd6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5.png)
中国先秦史历表中国先秦史历表,目录如下:
1、春秋时代:
•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年)
•宋襄公(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
•晋文公(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年)
•楚庄王(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
2、战国时代:
•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
3、秦朝: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
4、西汉:
•刘邦(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
5、东汉:
•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
6、三国时期:
•曹操(公元196年-公元220年)
7、西晋:
•司马炎(公元265年-公元290年)
8、东晋:
•司马睿(公元317年-公元323年)
9、南北朝时期:
•南朝宋武帝刘裕(公元404年-公元424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公元423年-公元452年)10、隋朝:
•杨坚(公元581年-公元604年)
11、唐朝:
•李渊(公元618年-公元627年)
•李世民(公元627年-公元649年)
12、五代十国时期:
•后周世宗柴荣(公元954年-公元959年)13、北宋:
•赵匡胤(公元960年-公元976年)
14、南宋:
•赵构(公元1127年-公元1162年)。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资料卡片介绍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资料卡片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24e9a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5.png)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资料卡片介绍1. 人物姓名:孔子生卒年份: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主要事迹: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提出了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为核心,追求道德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2. 人物姓名:秦始皇生卒年份: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主要事迹: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也是秦朝的创立者。
他统一了六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统一文字、货币、法律等,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了中国封建帝制的先河。
他还修建了长城,秦始皇陵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3. 人物姓名:汉武帝生卒年份: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主要事迹:汉武帝是中国西汉时期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推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开拓西域等。
他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人物姓名:玄奘生卒年份:公元602年-公元664年主要事迹:玄奘是中国唐代的一个著名僧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佛教传播者之一。
他曾经前往印度求取佛经,并将其带回中国翻译成中文,对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一生致力于佛教的传播和翻译工作,被尊称为“文殊菩萨”。
5. 人物姓名:杨贵妃生卒年份:公元719年-公元756年主要事迹:杨贵妃是中国唐代著名的美女,她是唐玄宗的宠妃,也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宫廷女性之一。
她以其美丽和才艺闻名,对唐玄宗的政治决策产生了一定影响。
然而,她的存在也引起了朝廷内外的争议,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6. 人物姓名:武则天生卒年份:公元624年-公元705年主要事迹: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唐朝时期掌握了政权,统治了中国长达15年之久。
她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提倡文化教育,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秦朝历史人物介绍
![秦朝历史人物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021765dc850ad02de804192.png)
陈胜,字涉,汝南阳城(今平舆西北)人。吴广起义领袖者。陈胜(?-公元前208),字涉,楚国阳城县(今河南驻马店市平舆县阳城乡)人。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 当时正值秦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和自己命运相同的人。有一天,他对一起耕田的伙......[详细]
钟离昧
钟离昧 汉代人,生卒年不详。为西楚霸王项羽麾下大奖。项羽兵败自刎乌江口后,他潜回家乡伊芦山。当时正值韩信鎮守“三芦”(指伊芦、句芦、芦石三山),钟离昧因“素与信善”遂投奔了他,一为躲藏,二为策动韩信叛汉。汉王刘邦本来就怨恨钟离昧,担心韩信靠不住,现更加疑忌和害怕。于是,他一面派人监视韩信,一面听从陈平的计策,伪游云梦,通知受封诸臣,到阵地会集,实际是要袭击韩信。韩信知此后,“欲发兵反”,但他又“......[详细]
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 ,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 。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 ,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详细]
梅鋗
梅鋗鋗之先为越王勾践子孙。楚灭越,越人避楚走丹阳皋乡,更姓梅。秦灭楚,越人又自立为王,自皋乡逾零陵往南海。梅鋗随越王至台岭(即今梅岭),筑城浈水之上(即今之中站,古称梅鋗城),奉王居之,聚众垦殖,积粮练兵。秦末,百越叛秦,推举梅鋗为首领。梅鋗下令每户出一壮丁,编成一支军队,往投番阳(即今波阳)令吴芮。吴芮即遣梅鋗为将,率师伐秦。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梅鋗率部到了南阳,遇刘邦,并肩攻下析、郦两城......[详细]
秦国历史帝王表排名
![秦国历史帝王表排名](https://img.taocdn.com/s3/m/dc8989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d.png)
秦国历史帝王表排名1、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约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
2、秦侯 (前857-前848年在位)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
3、秦仲 (前845年—前822)周宣王五年(前823年)以秦仲为大夫,令攻西戎,次年秦仲战败而死。
其长子赢也继位。
4、秦庄公嬴也(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周宣王七年(前821年),秦庄公率兄弟五人以及周朝兵马七千人,击败西戎,周宣王封庄公为西垂大夫,封大骆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
5、秦襄公嬴开(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秦国列为诸侯的第一代君主。
幽王之乱时,犬戎进攻镐京,秦襄公以兵救周。
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6、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建立新都。
十六年(前750),文公派兵讨伐西戎,西戎败逃,地盘扩展到岐山。
五十年(前716),文公去世,埋葬在西山。
秦竫公秦文公之子,文公四十八年(前718),太子即竫公去世,赐谥号为竫公。
5、秦宁公嬴立(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宁公二年(前714年),自郿邑(陕西郿县东北)迁都平阳(陕西眉县),同年派兵攻下亳戎荡社(陕西西安)部落。
在位十二年而卒,葬西山大麓,其臣下废太子(后为秦武公),立幼子秦出子。
6、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5岁即位,在位6年秦出子是秦宁公小儿子。
7、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8、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即位以后将国都迁至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自此后数百年秦稳定地以此为都。
秦国的各项制度在秦武公、秦德公在位时期大体有了雏形,其国力也开始迅猛发展。
这为秦穆公时期秦国的兴盛并进而与中原各国争霸奠定了坚实基础。
9、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
先秦年表----西安谢子展整理
![先秦年表----西安谢子展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86cbe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d.png)
太康
壬辰
B2189
夏王启崩,元子太康践位
29
仲康
辛酉
B2160
夏王太康失邦,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不返。有穷后羿因民不忍,距于河而死,子仲康立。
13
壬戌
B2159
命胤侯征羲氏、和氏。
帝相
甲戌
B2147
夏王仲康崩,子相继立,依同姓诸侯斟灌、斟郡氏。
28
寒浞
壬寅
B2119
寒浞杀有穷后羿,使子浇及殪伐斟灌、斟郡氏以灭相。相之臣靡逃于有鬲氏,相之后还于有仍氏,遂生少康。
卫州吁出奔。
庚戌
B731
晋曲沃桓叔卒,子庄伯继。齐庄公卒,子厘公立。
壬子
B729
宋桓公疾,让其弟穆公。
丁巳
B724
晋曲沃庄伯入翼,杀其君孝侯,国人逐庄伯,立孝侯子,是谓鄂侯。
己未
B722
鲁隐公立。
桓王
辛酉
B720
周平王崩,其孙林立,是谓桓王,与郑交恶。宋穆公病,让其兄之子殇公,世子冯奔郑。
23
壬戌
B719
己巳
B1192
商王太丁崩,子帝乙践位。
37
己卯
B1182
周文王始即诸侯位。
受十
丙午
B1155
商王帝乙崩,次子受辛立,是谓之纣。
33
甲寅
B1147
始嬖妲己。
辛酉
B1140
商囚文王于羑里。
癸亥
B1138
商王纣放文王归于国,锡命为西方诸侯伯。
甲子
B1137
商王受辛十八年。西伯伐崇,自歧徙居丰。
乙丑
B1136
27
丁巳
B2பைடு நூலகம்24
秦国大事年表
![秦国大事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372edb5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7d.png)
秦国历代君主大事年表1、秦非子:嬴姓部落的首领;公元前890年,曾受周孝王诏,主管养马于汧水、渭水之间;周孝王为了振兴王室,抵御北方戎狄的侵扰,选择了汧水、渭水之间这块土壤肥沃的天然牧场大养其马;非子受命之后,处处尽职尽责,不几年功夫,马匹数目大大增加,而且养的马雄峻无比,孝王每年来看都非常满意;为了奖赏和表彰他的功劳,孝王封赐他几十里地,地名为秦渭水以西,并号曰“秦嬴”邑在张家川镇瓦泉村,从此开创了秦人由游牧部落向国家形式逐步过渡的新纪元;2、秦庄公:周王派兵力七千助秦庄公一战击败西戎;周宣王于是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并将原大骆之族所居住的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赐给秦庄公;3、秦襄公: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4、秦文公: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以西;制定罪诛三族的刑法;5、秦武公:先后征服、并吞了绵诸、邶戎、冀戎、义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设县制以管理所得之地,次年使秦国势力达到关中渭水流域;秦武公死后葬于平阳,首开活人殉葬制度之风,陪葬的人多达六十六人;灭亡小虢国;6、秦德公:将秦国首都迁至雍城;在历法中设立伏日,并下令修建在伏日祭祀的伏祠;农历六月三伏天的说法就起自秦德公时期的秦国;梁、芮两国国君前来朝见;秦国的各项制度在秦武公、秦德公在位时期大体有了雏形,其国力也开始迅猛发展;这为秦穆公时期秦国的兴盛并进而与中原各国争霸奠定坚实基础;由于秦国在关中的力量越来越强劲,早就不指望周天子照应的本地小诸侯--梁伯和芮伯前来朝见秦德公,算是把自己国家的安危置于秦国的保护之下;7、秦宣公:与晋开战,自此后秦与晋的战争变成了家常便饭;这代表着秦国终于敢于和位于其东方的文明的诸侯国开展了;它不再自认为是蛮夷之族;它不再甘于仅仅占领荒凉的西戎蛮族的土地了;它要向那些所谓的文明的国度进军了;至少它不再像原来那样,自认为低人一等了;8、秦成公:梁、芮国两个西周旧国的王来朝见;9、秦穆公: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在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10、秦康公:在位期间,秦国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而秦国也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11、秦共公:吕氏春秋中所谓的秦三公是就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12、秦桓公: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桓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81年,与晋厉公沿黄河结盟,后秦国违背盟约,与翟族合谋攻伐晋国;秦桓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79年,晋国派遣大夫魏相赴秦国宣告绝交,即率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诸侯国讨伐秦国,秦军战败逃跑,诸侯联军追击至泾阳,而后还师;辅氏之战、结草衔环13、秦景公:秦景公治理秦国长达39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他的墓地秦公一号大墓公然采用天子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被发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14、秦哀公:前 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申包胥向秦国求救,哀公不理;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动容道:"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于是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收兵回国;15、秦夷公: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嬴姓,名不详,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未及即位就死了;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也就是说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16、秦惠公:这个时期,孔子在鲁国担任要职;17、秦悼公:史籍记载,悼公二年,齐臣田乞弑其君孺子,立其兄阳生,是为悼公;六年,吴败齐师;齐人弑悼公,立其子简公;九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盟,争长於黄池,卒先吴;吴强,陵中国;十二年,齐田常弑简公,立其弟平公,常相之;十三年,楚灭陈;18、秦厉共公:在位期间,秦国国力强大,蜀、楚、晋等国皆来进贡;前476年派兵攻魏城;秦厉共公十年周贞定王二年,前467年,天空出现哈雷彗星,明亮易见;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以兵2万伐西戎大荔今陕西大荔朝邑一带;19、秦躁公:躁公十三年前430年,西戎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军击退;20、秦怀公:在位四年,无实权,无政绩,最后于公元前425年被庶长鼂率领众臣包围,被迫自杀,死后葬于栎圉氏;21、秦灵公:前422年,在吴阳今陕西省宝鸡市吴山建上畤,祭祀黄帝;建下畤,祭祀炎帝;中国历史上在黄帝陵对轩辕黄帝的公祭起于春秋时期;秦灵公时代第一次把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供奉祭奠;其后历朝历代对黄帝陵的公祭活动,基本上都保持了较高规格;22、秦简公:秦简公在政治、经济上有一定改革,他允许官吏、百姓带剑,打破了只有贵族才能带剑的特权;实行按土地亩数征收租税的政策,则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表明秦国开始向封建制度转化;23、秦惠公:秦国历史上有两位秦惠公;一个前500年-前491年在位,秦夷公之子;另一个前399年-前387年在位,是秦简公的儿子;史料记载不详24、秦出公:世本作秦少主,吕氏春秋作秦小主,史上又名出子,在位2年;前387年,惠公死,出公即位,时方二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宦官与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长嬴改发动政变,杀出子及其母,迎灵公太子公子嬴师隰回国;自秦厉共公前477-前443年在位之后,到秦出公在位时,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秦国日衰;25、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栎阳、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失地的战争;他为了终止秦国继续沦落的脚步,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是秦国实现再度崛起的奠基人;二十一年,大破魏军于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斩首6万,将魏人赶出函谷关,这是为战国时秦对东方各国的第一次大胜;天子周显王派遣特使庆贺,赠以黼黻;26、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7、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在秦与到列国间复杂的邦交斗争中,多次逆转危势,击溃五国灭秦之兵;自此,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用士“不唯秦人”成为不变的路线;28、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29、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着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公元前256年又灭亡西周国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西周",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秦昭襄王五十六年,昭襄王去世,终年有75岁;为政举措第一,对远交近攻和近交远攻策略的创造性运用;第二,巩固对巴蜀的统治,巴蜀的稳定 ,对秦以后的统一战争有很大促进作用;第三,消灭义渠;义渠隐患的解除,不仅消除了秦的后顾之忧,戎地骁勇的士兵众多的牲畜 ,还为秦灭六国提供了雄厚的军事资源;第四,治国成就;秦昭王对国家的治理成就显着,在当时口碑甚好;活动在昭王同时代的大思想家荀况考察过秦国社会状况;这位学者的理论学说与秦国的治国纲领是有分歧的;即使如此,他仍对昭王治理下的秦国吏治民风等给予很高评价;第五,辉煌的军事业绩;秦除政治廉明,外交军事方针正确之外,还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军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第六,消灭东周;灭周不仅表明秦统一天下的决心和意志,更显示了秦已具备击败东方各国联合进攻的雄厚实力,这一事件会给各国造成深刻的心理威慑,意义是深远的;灭周是一个新纪元的真正开始,东方各国的末日也真正来临;30、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下令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拆除王家园囿;秦孝文王于前250年11月12日行改元继位之礼,三日后为其父除丧期间去世;31、秦庄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文公与诸侯密谋攻打秦国秦庄襄王获悉命吕不韦率军攻灭东周国迁东周公于阳人聚今河南省临汝县西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至此周王朝最后残余的势力被铲除;接着秦军继续蚕食三晋又攻占大片土地;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追封秦庄襄王为太上皇;3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主要成就首次统一华夏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建万里长城,打通西南33、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子婴不表;。
先秦年表——精选推荐
![先秦年表——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35e4c2d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f.png)
先秦年表東周*周武王,元年從⽩光琦說,終年從斷代⼯程從說。
司⾺遷《史記·周本紀》:無。
本⼈:前1044年–前1043年,在位2年。
*周成王,元年從斷代⼯程說,終年從本⼈說。
司⾺遷《史記·周本紀》:無。
本⼈:前1042年–前1024年,在位29年。
*周康王,從本⼈說。
司⾺遷《史記·周本紀》:無。
本⼈:前1023年–前998年,在位26年。
*周昭王,在位年數從古本⽵書,終年從本⼈說。
司⾺遷《史記·周本紀》:無。
本⼈:前997年–前968年,在位20年。
*周穆王,在位年數從《史記》說,但減10年。
司⾺遷《史記·周本紀》:無,在位55年。
本⼈:前967年–前923年,在位45年。
*周共王,從斷代⼯程說。
司⾺遷《史記·周本紀》:無。
本⼈:前922年–前900年,在位年。
*周懿王,元年從斷代⼯程說,終年從本⼈說。
司⾺遷《史記·周本紀》:無。
本⼈:前899年–前890年,在位10年。
*周孝王,從本⼈說。
司⾺遷《史記·周本紀》:無。
本⼈:前889年–前877年,在位13年。
*周夷王,從本⼈說。
司⾺遷《史記·周本紀》:無。
本⼈:前876年–前863年,在位14年。
*周厲王,元年從伯鴻《周厲王紀年考》說,終年從本⼈說。
司⾺遷《史記·周本紀》:無,在位37年。
本⼈:前862年–前841年,在位22年。
*共和,據李學勤宣、幽元誤早⼀年說,定共和元誤早⼀年。
司⾺遷《史記·⼗⼆諸侯年表》:前841年–前828年,在位14年。
本⼈:前840年–前827年,在位14年。
*周宣王,從李學勤說。
司⾺遷《史記·⼗⼆諸侯年表》:前827年–前782年,在位46年。
李學勤:前826年–前781年,在位46年。
*周幽王,從李學勤說。
司⾺遷《史記·⼗⼆諸侯年表》:前781年–前771年,在位11年。
李學勤:前780年–前770年,在位11年。
先秦世系表
![先秦世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749e13e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e.png)
先秦世系表五帝1黄帝——(玄嚣)——(带极)——3高辛(帝喾)——4挚5放勋(帝尧)(昌意)——2高阳(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6重华(舜)(鲧)——7禹夏朝世系表传了13代,16人黄帝——昌意——颛顼——鲧——禹——启(禹)——启——太康中康——帝相——帝少康——帝予——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孔甲——帝皋——帝发——帝履癸(桀)帝扃——帝厪商朝世系表传了16代,30人喾——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抱丙——主壬——主癸——天乙(成汤)成汤——(太丁)——太甲——沃丁外丙太庚——小甲中壬雍乙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祖丁——阳甲沃甲——南庚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癝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周朝世系表两周共传了32代,35人喾—后稷(弃)—不隘—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喇—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直父—季历—[姬]昌(西伯侯,文王)—[姬]发(武王)1武王姬发—2成王姬诵—3康王姬钊—4昭王姬瑕—5穆王姬满—6共王姬淳扈—7懿王姬烟—9夷王姬燮—10厉王姬胡—11宜王姬静—12幽王姬宫涅—13平王姬宜臼8 孝王姬辟方平王—(姬波父)—桓王—庄王—第王姬胡齐—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定王—哀王姬去疾思王姬叔考王姬嵬—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秦朝世系表颛顼————女脩(女)—大业—大费—大廉(鸟俗氏)—()—()—()—中衍—()—()—()—中潏—蜚廉—恶来(效忠商纣王,被杀)-非子(秦赢)—秦侯—公伯—秦仲—庄公—襄公(周平王开始封其为列国)襄公—文公—(静公)—宪公—出子(3)武公(20)德公(2)—宣公(12)成公(4)缪公(39)—康公()—共公—桓公—景公—毕公—(夷公)—惠公—悼公—剌龚公—躁公(14)怀公———(昭公)—1灵公—5献公—孝公—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嬴政—胡亥-子婴2简公—3惠公—4出公。
秦朝的名人与英雄
![秦朝的名人与英雄](https://img.taocdn.com/s3/m/0529e3e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c.png)
秦朝的名人与英雄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也是一个孕育了许多杰出人物的时期。
在这个黄金时代中,秦朝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名人和英雄,他们以其独特的才能和杰出的贡献,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一、政治家与思想家1.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斯是秦朝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化家。
他被誉为“法家学派”的创始人,秦王朝统一六国后,李斯在政治、制度和法律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主张强化中央集权,推行法治,对秦朝的统一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董仲舒是一位重要的儒家学者和政治家,他被尊称为“汉代儒学的创始人”。
在秦朝灭亡后,他努力恢复儒学传统,宣扬仁义道德,主张“以尊王室、养社稷、敬天子”,为后来的汉朝打下了思想基础。
二、军事将领与战略家1. 白起(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08年)白起是秦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战略家和军事统帅。
他英勇果敢、善于用兵,为秦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白起带领秦军一路连胜,取得了多个战略要地,并且斩获了大量的敌将,他的军事才能被后世赞誉为“白起师”。
2. 王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28年)王翦是秦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将领,他在抵御反秦势力和统一六国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并且与白起合力建立了秦朝的军事威势。
王翦熟谙兵法,善于指挥作战,是秦朝的一位伟大战略家。
三、文学家与艺术家1.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除了他在政治和法律方面的才能,李斯还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他在文学创作上有独特的见解,他的作品以雄浑有力、气势磅礴而著称。
李斯对于秦朝的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李斯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李斯提出了“焚书坑儒”的政策,以壮大秦朝的统治力量。
这一政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尽管这一政策引发了争议,但也加速了六国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四、科学家与发明家1. 商鞅(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商鞅是秦朝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改革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晉文侯姫仇(前805─前746)曲沃桓叔姫成師(前802─前732)周幽王姫宮湦(前795─前771)姫伯服(前779─前771)鄭荘公姫寤生(前757─前701)京城太叔姫段(前754─?)陳桓公媯鮑(前754─前707)陳廃公媯佗(前754─前706)仲子(前748─前721)鄭昭公姫忽(約前746—前695)文姜(約前734─前668)魯桓公姫允(約前731─前694)公孫無知(前729─前685)管夷吾(仲)(約前725-前645)秦徳公(前710─前676)秦出子(前708─前698)魯荘公姫同(前706─前662年)田敬仲陳完(前705─?)晉文公姫重耳(前671─前628)王子穨(前696─前673)甘昭公姫叔带(前672─前635)季隗(前668─?)奚斉(前665─前651)趙盾(前655以後─前601)晉悼子(前652─前651)晉靈公姫夷皋(約前624─前607)絳縣老人(前616─?)宋共姫(約前602─前543)楚共王羋審(前600─前560)趙武(前591─前541)晉悼公姫周(前586─前558)鄭簡公姫嘉(前575─前530)魯襄公姫午(前575─542)周太子晉(子喬)(約前566─約前549)知悼子知盈(伯夙)(前564─前533)魯昭公姫裯(前560─前510)孔丘(仲尼)(前551─前479)秦商(子丕)(前547─?)顔由(路)(前545─?)仲由(子路,一作季路)(前542—前480)曾点(子皙)(約前542─約前475)楚太子建(前541─前520)漆彫開(子開)(前540─?)閔損(子騫)(前536─前487)孫武(長卿)(約前535─約前480)孔鯉(伯魚)(前532─前483)梁鱣(叔魚)(前532或前522─?)楚昭王熊珍(約前526─前489)冉雍(仲弓)(前522─?)冉求(子有)(前522—?)商瞿(子木)(前522─?)高柴(子羔)(前521─?)巫馬施(子旗)(前521─?)宓不斉(子賤)(前521或前502─?)顔回(子渊)(前521—前481)端沐(子貢)(前520─?)有若(子有)(前518或前508─?)原憲(子思)(前515─?)樊須(子遲)(前515─?)顔幸(子柳)(前515或前505─?)澹台滅明(子羽)(前512─?)陳亢(子亢,一字子禽)(前511─?)公西赤(子華)(前509─?)卜商(子夏)(前507─約前420)言偃(子游)(前506─前443)曾参(子輿)(前505─前435)顓孫師(子張)(前503─前447)冉孺(子魯)(前501─?)曹卹(子循)(前501─?)伯虔(子析)(前501─?)秦躁公(前499─前429)秦懐公(前499─前425)公孫龍(子石)(前498─?)叔仲会(子期)(前497─?)孔伋(子思)(前483-前402)大巫妪(約前475─約前406)墨翟(前468─前376)李悝(約前455—前395)吳起(約前440─前381)秦簡公(前428─前387)秦献公嬴師隰(前424─前362)斉桓公田午(前400─前357)魏恵成王魏罃(前400─前319)慎到(約前395─約前315)商鞅(約前390─前338)尸佼(約前390年─約前330)秦出子(前389─前385)秦孝公嬴渠梁(前381─前338)斉威王田因斉(約前378─前320)孟軻(子輿)(前372—前289)恵施(前370年(或前380)─前310)荘周(約前369—前286)秦恵文王嬴駟(前356─前311)屈平(原)(前352─前281)趙武靈王趙雍(前344─前295)秦武王嬴蕩(前329─前307)嬴侯(前326以前─前257)秦昭襄王嬴則(前325─前251)公孫龍(子秉)(約前320─約前250)荀況(卿)(約前313-前238)趙恵文王趙何(前310─前266)鄒衍(約前305─約前240)秦孝文王嬴柱(前303─前250)趙威后(前300以後─前264)斉王田建(前283年以後─前221)秦荘襄王嬴子楚(前281─前247)韓非(約前281─前233)舒祺(前279─?)□喜(前262─前217)□敢(前260─?)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甘羅(約前255─?)□速(前251─?)楚幽王熊悍(前240年以後─前228)秦舞陽(前240─前227)楚哀王熊猶(前238以後─前228)□獲(前236─?)□恢(前229─?)秦二世嬴胡亥(前221─前207)□穿耳(前220─?)考訂:考晉文侯生卒年《史記.晉世家》、《十二諸侯年表》「穆侯七年,生太子仇」生年在前805年,継位35年,卒于前746年,年有60。
考曲沃桓叔生卒年《史記.晉世家》、《十二諸侯年表》「穆侯十年,生少子,名曰成師」生年在前802年。
而卒年,《史記.晉世家》作晉孝侯八年(前732),《十二諸侯年表》作晉孝侯九年(前731)。
年表的年数從孝侯至小子侯皆与《晉世家》的年数不同,楊伯峻《春秋左伝注》年数多從《晉世家》,如哀侯、小子侯。
故曲沃桓叔的卒年,從晉世家,年有71。
考周幽王生卒年《搜神記》卷六記載「周宣王三十三年,幽王生」,生年在前795年,卒于前771年,年有25。
考姫伯服生年《史記.周本紀》「幽王三年,褒姒生子伯服」,則生于前779年。
《古本竹書紀年輯証.周紀》中的一則「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盤以為大子,與幽王俱死于戲」,則死于前771年,年有9歲。
考鄭荘公生卒年《史記.十二諸侯年表》「〔鄭武公〕十四年,生荘公寤生」,則生于前757年,卒年在701年,年有57。
考京大叔段生年《史記.十二諸侯年表》「〔鄭武公〕十七年,生大叔段」,則生于前754年。
《左伝》在前722年言他逃亡衛国。
考陳桓公、陳廃公生卒年《史記.十二諸侯年表》「陳文公圉元年,生桓公鮑、厉公他(既廃公佗,史記誤作厉公)」」,則兩人生于前754年。
桓公継位38年卒,在前707年,年有48。
隔年八月,陳廃公被殺(見《左伝.桓公六年》),年有49。
考仲子生卒年《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宋武公〕十八年,生魯桓公母」,此年為前748年。
《左伝.隠公二年》經文「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此年為前721年,則年有28。
考鄭昭公、文姜、魯桓公生卒年據馭浪而行大大的考証,鄭昭公応生于前746年,卒于前695年10月22日,享年51歲。
文姜応生于前734年,卒于前668年7月5日,享年67歲。
魯桓公応生于前731年,卒于前694年,享年38歲。
考公孫無知生卒年《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斉釐公〕二年,同母弟夷仲年生公孫毋知也」,則生于前729年,前685年春被斉人所殺(見《左伝.荘公九年》),年有45。
考管夷吾生卒年生年見錢穆《先秦諸子繫年》。
卒于前645年,年約81。
考秦徳公生卒年《史記.秦本紀》「徳公生三十三歲而立,立二年卒」立年在前678年,則生于前710年,卒于前676年,年有35。
考秦出子生卒年《史記.秦本紀》「出子生五歲立,立六年卒」立年在前704年,可知生于前708年,卒于前698年,年有11。
考魯荘公生卒年《史記.魯世家》「(魯桓公)六年,夫人生子,與桓公同日,故名曰同」,《左伝》同,則生年在前706年,継位32年卒,在前662年,年有45。
考陳完生年《史記.陳世家》「(陳)厉公二年,生子敬仲完」厉公二年在前705年。
卒年不詳。
考晉文公生卒年《史記.晉世家》「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晉献公立在前677年,則生年為前697年,後流亡狄国「是時重耳年四十三」,流亡19年,継位為晉公「時年六十二矣」在位8年,卒于前628年,年有70。
而《国語》言流亡狄国「晉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則生年為前671年,後流亡19年,在位8年,死時年有44。
有関晉文公生年問題,此從白国紅《春秋晉国趙氏研究》,以前671年為主。
考王子穨生卒年《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荘王元年生子穨」,生年在前696年,前674年周発生王子穨之乱,673年夏,鄭虢聯軍攻入周王城,王子穨被殺,年有24。
考王子叔带生年《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恵王五年,恵后生叔带」生年在前672年。
魯僖公二十三年(前635年),周王室発生了王子带之乱,後晉文公出兵殺王子带,並護送襄王回国,則年有38。
考季隗生年《左伝.僖公二十三年》晉文公去狄適斉時,季隗言她「二十五年矣」,晉文公去狄適斉在前644年,則她生年応在前668年,卒年不明。
考奚斉生卒年《史記.晉世家》献公十二年「驪姫生奚斉」,生年在前665年,卒于前651年,年有15。
考趙盾生卒年前656年,趙衰跟隨重耳逃亡狄地,娶狄女叔隗,生趙盾。
故趙盾可能出生在前655年以後。
《左伝》于前601年後就無他的記載,大概卒于此年,年約55。
考晉悼子生卒年《史記.晉世家》「献公二十五年,驪姫弟生悼子」生年在前652年。
隔年十一月,里克殺悼子,年2歲。
考晉靈公生卒年據《左伝》的記載,晉靈公年幼継位,尚在襁褓之中,至其被弒共在位14年,其終年応不会超過20歲,則生年当在前624年,卒年在前607年,年約18左右。
考絳縣老人生年見《左伝.襄公三十年》三月條,楊伯峻注「絳人生于公元前616年周正三月初一」,卒年不明。
考宋共姫生卒年宋共姫卒年見《左伝.襄公三十年》,楊伯峻注「其嫁于共公在成公九年,嫁六年而共公死,寡居三十四年,此時己六十左右。
」考楚共王生卒年《左伝.襄公十三年》楚共王告大夫語「不穀不徳,少主社稷,生十年而喪先君……」,「喪先君」指楚荘王,楚荘王卒年在前591年,此年楚共王年為10歲,則生年在前600年,卒于前560年,年有41。
考趙武生卒年據白國紅著《春秋晉国趙氏研究》,趙武生年當在前591年,卒年在前541年,年有51。
考晉悼公生卒年《史記.晉世家》言「周之立,年十四矣」,《左伝》同,則生年在前586年,卒于前558年,年有29。
考鄭簡公生卒年《史記.陳世家》「立釐公子嘉,嘉時年五歲,是為簡公」僖公卒年在前571年,可知生年在前575年。
継位36年,合計年有41。
考魯襄公生卒年《史記.陳世家》「十八年,成公卒,子午立,是為襄公。
是時襄公三歲也」成公18年在前573年,此年他3歲,可知生年在前575年。
卒于前542年,年有34。
考周太子晉生卒年《国語.周語下》靈王二十二年有記載太子晉諫言周靈王,被廃為庶民。
《逸周書.太子晉篇》晉大夫叔譽言「大子晉行年十五」後晉国派大夫師昿前往。
後歸,言太子晉三年後必卒,後果有此事。
考《逸周書.太子晉篇》大約発生在周靈王二十年(前552年)以前,則生年大約在前566年左右,卒年大約在前549年左右,年有18。
考知悼子生卒年《左伝.襄公十四年》記載「于是知朔生盈而死,盈生六年而武子卒」,知武子知罃卒年在前559年,則知悼子生年在前564年,卒于前533年(見《左伝.昭公九年》),年有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