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新教材百家争鸣(2013年历史与社会新教材课件) - 副本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 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它强调调和矛盾。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 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 和睦相处。
•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 “不学礼,无以立。” •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i),勇
(2)主张“无为”,顺应自然,反对侵扰百姓
➢庄子——道家战国代表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 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 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
墨家学派
➢墨子——战国时期创始人
墨子
主要思想:
(1)“兼爱”,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2)“非攻”,反对掠夺战争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仁的思想
孔子 爱人
孟子 荀子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道家学派
➢ 老子 ——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作:《老子》也称《道德经》
主要思想: (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互相转化;
(辩证思想)
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 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狭义:周礼,即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 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恢复周礼主张贵贱有序反映了孔子在政 治上的保守性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供) 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2、主要代表学派
学派 代表人物 时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主要主张或著作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 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 世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政治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
第3课时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 墨家、法家、兵家等等;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 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 派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的现象。
(春秋战国时期)
儒孔家子
兵孙膑家
➢孟子 ——战国时期
—— 孟子被尊为“亚圣”
主要思想:
“仁政” 轻徭薄赋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 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民贵君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
•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 为桀亡。”
孟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孙武
韩非子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表现: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百家争鸣的影响
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生产 力发展,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3、阶级关系: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
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
4、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们为了实现 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 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哲学思想——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孔子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大家 尊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
教育思想
•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办学思想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
教学方法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方法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 载舟,水则覆舟。”
• 荀子曰:“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 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 也。…… 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 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天行有常(规律)”、“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
“君舟民水”的民本主思张想。治国应当是儒法并用,
性恶论
以王道为主,霸道为辅。
法家学派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
韩非子
(1) 提出“法治”,主张用严酷法律统治人 们
(2)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兵家学派
➢春秋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孙膑
——《孙膑兵法》 “围魏救赵”
《孙子兵法》根据战争的客观规律, 制定比较系统的战略战术原则。不仅 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 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极高的声誉,被 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法与时移”、君主应该凭借权 力和威势,保证政令的贯彻执行, 以巩固君主的地位。
《孙子兵法》
孙膑
战国时期
《孙膑兵法》
儒家:认为 道家:认角为小色墨扮家演:主张非 法家:主张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态度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文化贡献
孔子还修订《诗》、《书》 、《礼》、《乐》、 《易》、《春秋》等书籍,统称“六经”。 孔子死后,其弟子将其言论编印成书,曰《论 语》。这成为儒家思想的基础。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代表人物 时代
主要主张或著作
孔子
春秋晚期 “仁爱”、“克己复礼” “德
孟子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轻
老子、庄子
春秋末期、战国
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互相 转化、“对立”“无为”
墨子
韩非子
孙武(孙子)
战国前期 战国末期
春秋晚期
“非攻”即反对战争
“兼爱”即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 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