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审美赏析总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旅游审美主题审美观的差异性;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

(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3. 审美与旅游的关系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是主观物;

旅游资源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物。

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的过程,比如说,对旅游资源进行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主观对客观进行审美的过程。在这个审美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如果产生了和谐,旅游的目的就达到了,或者说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旅游者会感到旅游支出物有所值。否则,旅游者就会感到心情不愉快,并有可能造成投诉,进而影响旅游经营者的后续经营。因此,开发旅游市场,改善旅游经营,离不开对旅游与审美关系的研究。

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这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审美对象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审美对象本身体现着人类文化审美观的积淀;审美主体反作用于审美对象,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审美倾向也是在变化着的,这种变化着的审美倾向最终要影响着审美对象去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二者的关系决定了旅游资源必须是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存在形态。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资源就是经济资源。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中,旅游经营者除了采用各种经济手段如投资、管理等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正确认清旅游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辩证关系,运用美学原理,付诸实践,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这样才有可能使旅游业立足于不败之地。

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的阐述:“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

二、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一)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

围绕导课环节录像,带领学生分析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

美感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种。

1、自然美

(1)即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美。波光粼粼的湖面、清澈的河水、苍劲的大山、(2)自然美常分为两大类:天然形态的美和“人化自然”的美。

(3)自然美的特点:

自然美贵在自然——客观自然性特征。

自然美贵在多姿多态——可贵特征。

自然美还贵在有启发性、寓意性——绝妙特征。

2、社会美

(1)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反映人类社会文化和智慧的种种精品。

(2)社会美的审美价值:

首先,可以净化旅游地的社会风气,它能以美克丑、以正压邪,从而使旅游地的社会风气健康、积极向上;

其次,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提升人的品格和情操,尤其是人的精神,伴随着社会美的熏,使得旅游活动中人与人之间时时充满和谐、高尚的人情味;

(3)可以美化旅游环境空间。

3、艺术美

(1)艺术美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在生活基础上,经过提炼、构思和加工而创造出来的理想化的精品。

(2)艺术美的特点:

艺术美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点;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另一特点

(二)旅游资源的美感类型

无论什么形态的美感,都会吸引旅游者去欣赏,那么从哪些方面,怎样分析他们的美呢?导入本环节,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1、形态美

按照我国传统美学的分析,形态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雄(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

(2)、奇(四绝之奇)

(3)、险(华山之险,)

(4)、秀(峨嵋之秀)

(5)、幽(“青城天下幽”)

(6)、旷(“八百里洞庭”)

(7)、野(九寨沟原始森林)

2、色彩美

(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绚丽斑驳的鸟兽虫鱼,光彩夺目的朝晖夕阴,晶莹光洁的冰雪雾凇,七彩纯正的霓虹佛光,幻化迷离的极光)

3、声音美

峨眉山的“弹琴蛙”、丁冬的泉水,林海的松涛、蛐蛐声音;

4、嗅觉美:桂花香、原始森林特有的香气等

5、动态美

奔腾的江河,跌落的瀑布,飞溅的浪花,水中的游鱼,空中的飞鸟,使学生感受动态美带给人们的愉悦。

6、结构美(岩石的结构、动物的花纹)

7、质感美(各种人造的物品)

8、综合美(香山景区)

(四)、小结

案例式总结:

园林审美

1、隐逸文化与园林

由孔子、孟子开创、发展的儒家学派有一个伦理信条:“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的士大夫文人大多这样地立身处世。

园林的主人,大多是被贬谪或病退的官吏、不得志的文人,最典型的

是宋代建沧浪亭的舜钦,此外,还如明代王献臣、王心一、文震孟等。这就决定了园林是“独善其身”的私家园林,而不是皇家园林、王侯园林,是体现了隐逸静趣的“城市山林”、“第二自然”,这就使园主们的造园思想由儒家伦理走向道家哲学——虚静恬淡、归真返朴。园林,是“儒道互补”的产物。

2、自由布局与黑白风格的美

叶圣先生的《园林》一文就具体指出了园林自由布局的美。拙政园中部是典型的例证。反中轴、反对称、反规格,追求自由,追求多样,这“三反二求”,是园林的造园原则。而西方园林的布局则是反自由、求规整的图案形状,城、北方皇家园林中均有中轴线,往往强调对称,它们和园林的异趣,是和其政治地位、建造目的分不开的。园林的优点是能在布局的自由中获得身心的自由,在物态的自然中归复人性的自然,从而能更好地走向实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二十一世纪的重大主题。

由于社会地位、造园思想、美学趣味不同,北方皇家园林、王侯园林追求浓丽绚烂的色调美,追求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私家园林则以清静为怀,以素朴为美,粉墙黛瓦,质朴无华,没有强烈的刺激,有的是柔和、恬静的意境、情趣,这更利于园主们修身养性,投入自然的怀抱。这种美有如下特点:(一)符合“五色令人目盲”,“处其实、不居其华”,“知其白,守其黑”的道家哲学;(二)符合儒家的周易哲学;(三)符合琴棋书画的民族传统艺术色调;(四)与周围民居溶为一片,共同构成富有特色的市容之美,这种黑白艺术风格之美,有着深厚的黑白文化底蕴。

3、掩映曲折魅力和小中见大的效果

中国园林艺术讲意境,讲含蓄,讲“透”与“隔”、“藏”与“露”。在园林里,掩映遮隔是重要的艺术手法。“庭院深深深几许,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园林中的花木、山石、建筑特别是漏明墙(漏窗)等,都是造成含蓄不尽的意境的遮隔物。用围墙等分割一个个景区,或分割园中之园,这也是造成园景幽深不尽的重要手法之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是园林又一重要的造园原则。曲径有种种类型。曲径的审美功能有:(一)本身是一种如画的景观美;(二)在游人静观视野中能增加层次和景深;(三)在动观游赏时不断变化前方的对景画面;(四)可以极拓展园林空间,延留人们的审美脚步;(五)能创造“出人意外”的审美奇趣,否定游人的预期心理,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遮隔景深、曲径通幽等,都能赢得小中见大的效果。至于假山、水池,最能见出小中见大、芥纳须弥的审美效果的,在环秀出庄和网师园。

三、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

《题西林壁》东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东坡居士告诉我们在观赏旅游景观时,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