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分会第五届年会

合集下载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外文学比较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论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外文学比较的关系.《安康学院学报》.2014年6期.朱云.[2].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江苏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6期.[8].湖南外国文学研究三十五年.《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6期.吴正锋.[9].苏曼殊的比较文学研究及其特点.《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4期.袁荻涌.[10].中外文学作品比较中的"文化"问题.《海外英语(上)》.2015年8期.邱佳.二、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梦想在泥泞中放飞:自由·自觉·自卑·自毁——老舍与曹禺比较研究.作者:王俊虎.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2].中外网络文学比较分析.被引次数:11作者:张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陕西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3]“撒种在荆棘”——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关系研究.作者:杨世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4].中小学语文中外同题材文本比较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李军飒.学科教学(语文)河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5].中外“小城”文学的审美特征及叙事模式初探.被引次数:1作者:王骁勇.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9(学位年度)[6]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80年代小说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方贤绪.中国现当代文学苏州大学2003(学位年度)[7].从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和老舍的《老张的哲学》中欣赏和比较幽默.作者:邱慧.英语语言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8].中外现代陶渊明接受之研究.被引次数:4作者:田晋芳.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旦大学2010(学位年度)[9].论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作者:李冬梅.中国现当代文学聊城大学2009(学位年度)[10].跨文化视角下的《红楼梦》与简·奥斯汀小说作品中的茶文化比较研究.作者:杨红.英语语言文学河北农业大学2014(学位年度)三、中外文学比较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的若干理论和方法的思考.钱林森,200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生态文学:西部语境与中外对话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会议综述.王为群,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3]百年俄苏文论在中国的历史回望与文化思考.汪介之,200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4]论韩国生态文学的概况与特点兼谈中国大陆及台湾的生态文学的比较视野.朴宰雨,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5]比较文学史上的“恒常危机”兼论生态论述.张汉良,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6]跨文化视野下的比较与融通古典诗学的方法论研究.刘猛,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7]《断头台》与《狼图腾》的叙事比较从《断头台》与《狼图腾》看中国生态文学写作之一.王彦彦,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8]自由观:鲁迅与胡适的比较.唐翰存,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9]文艺学/文学学/文学科学中外文论在互动中的概念问题.张法,2012“外国文论的当代形态:实绩与问题”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会年会[10]诗学与视域论比较诗学及其比较视域的互文性原则.杨乃乔,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于英美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再思考——《西方文论视野中的英美文学经典》后记

关于英美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再思考——《西方文论视野中的英美文学经典》后记

关于英美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再思考**本文系广西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中外文学与文化的多维观照”(项目号:2018SKQD13)的终极成果《西方文论视野中的英美文学经典》一书(清华出版社即出)后记。

—《西方文论视野中的英美文学经典》后记张跃军眼前的这部名为《西方文论视野中的英美文 学经典》的书稿,记录了笔者自从1991年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以来,对英美文学孜孜矻矻、夙寐以求 的心路历程,见证了笔者整整三十年来从事英美文学与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困惑与迷茫、思考 与收获。

在不断前行的同时,把曾经的所思所想整 理出来,希望透过冷静的反思,下一阶段的路程走 得更加平顺、行稳致远。

顾名思义,《西方文论视野中的英美文学经典》兼顾英美文学与批评理论两个方面,把英美文 学经典置于西方文论的视野中加以考察。

兴盛于20世纪上半叶的“新批评”和形式主义的文学批评模式早已式微,而知人论世的社会历史文化批评,似乎也失去了“原本如此”的先验特权,沦为明日 黄花。

理论转向以来方兴未艾、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各色理论,仿佛成了诠释文学作品的必然选择,以 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或答辩中,如果没有贯 通的理论,能否通过都不好说。

人人皆称理论先行不足取,但“存在即合理”,作为长期教授英美文学 与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师,笔者认为对理论既不能盲从,更不能无视;理论是解读文本的利器,理论 的加入有利于在形式分析之外,多维度、多层次地审视文本的丰富蕴涵。

在感受论、经验论作为不言 自明的文学研究方法的漫长岁月之后,各领风骚若干年、几乎无死角覆盖的缤纷理论让其提质升 级,以更宽阔的视野、更深刻的洞见,让感受和经 验与时俱进,进入新的境界。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感受论和经验论如同中医,能依赖行之有效的经 验解决问题,但受限于直感,难以理性诠释,进入不了现代科学的体系;而理论化的解读则避免了这种尴尬,在现代科学的体系化模式下畅行无碍, 成为学者所遵从的通行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各院系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各院系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目录

交通大学各院系(学科)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目录目录1.船工系 (5)2.国航系 (6)3.港工系 (8)4.微电子学院 (9)5.航空院 (12)6.化工学院 (14)7.机械与动力学院 (16)8.教育技术学院 (18)9.人文学院(科学史) (20)10.人文学院(历史学) (21)11.人文学院(中文学科) (22)12.软件学院 (23)13.外语学院 (27)14.信安学院 (29)15.药学院 (35)16.情报学 (36)17.档案学 (37)18.高教院 (38)19.Med-X (49)20.数学系 (56)21.电院 (58)22.生物工程、生物医药工程 (88)23.物理系 (91)24.管理学院 (94)25.塑性成形学科 (95)26.环境学院 (97)27.农生学院 (99)28.医学院 (102)船工系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二、A类会议(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国航系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二、A类会议(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三、B类会议(学术水平较高、按一定时间间隔规范化、系列性召开的国际会议)港工系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二、A类会议(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微电子学院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二、A类会议(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航空院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二、A类会议(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化工学院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二、A类会议(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三、B类会议(学术水平较高、按一定时间间隔规范化、系列性召开的国际会议)机械与动力学院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二、A类会议(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三、B类会议(学术水平较高、按一定时间间隔规范化、系列性召开的国际会议)教育技术学院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二、A类会议(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三、B类会议(学术水平较高、按一定时间间隔规范化、系列性召开的国际会议)人文学院(科学史)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二、A类会议(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三、B类会议(学术水平较高、按一定时间间隔规范化、系列性召开的国际会议)人文学院(历史学)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二、A类会议(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三、B类会议(学术水平较高、按一定时间间隔规范化、系列性召开的国际会议)人文学院(中文学科)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软件学院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二、A类会议(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三、B类会议(学术水平较高、按一定时间间隔规范化、系列性召开的国际会议)外语学院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二、A类会议(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三、B类会议(学术水平较高、按一定时间间隔规范化、系列性召开的国际会议)信安学院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二、A类会议(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三、B类会议(学术水平较高、按一定时间间隔规范化、系列性召开的国际会议)药学院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A类会议(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情报学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二、A类会议(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档案学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二、A类会议(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高教院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二、A类会议(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三、B类会议(学术水平较高、按一定时间间隔规范化、系列性召开的国际会议)Med-X 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一、顶尖级国际会议(代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

外国语各培养单位拟获奖学生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汇总表

外国语各培养单位拟获奖学生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汇总表

备 注
1
科研论文: 1.梁建冰.从释意理论角度试析口译中的翻译单位---以俄汉口译为例.跨语言文化研究.2015,第7辑,第 189-195页.(重要) 外国 梁 俄语 参加学术会议: 语学 建 131024 语言 1.2014年3月,参加武汉大学“第七届全国高校俄语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研讨会”,并在小组讨论中宣读论 院 冰 文学 文; 2014年10月,参加陕西师范大学俄语中心举办的“未来翻译家”培训研讨会; 2014年12月,受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与历史文化学院举办的“第二届欧亚和平与发展论坛”; 2015年4月,受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举办的“中吉关系圆桌会”。
4
发表论文: 1. 生命的寓言——浅析杰克•伦敦三部“北疆传奇”小说,参花,2014.6 2. 浅析《伟大的盖茨比》中的修辞艺术特色,参花,2014.7 3.《伟大的盖茨比》中的“五颜六色”,才智,2014.9 4. George Eliot’s Feminism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 海外英语,2014.12 5.Rootlessness on a Transitional Cultural Space—Reflections on 4 English Novels, 校园英语,2015.8 外国 英语 6.浅析鲁迅、林语堂翻译思想的不同,青年文学家,2015.9 张 语学 130999 语言 参会情况: 荣 院 文学 1.2014年5月参加“2014年当代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美国 后“9•11”文学带来的思考——评约翰•厄普代克小说《恐怖分子》; 2.2015年6月参加“21世纪外国重要作家研究”专题研讨会。
第 2 页,共 4 页
3
外国 语言 外国 李 学及 语学 莉 131031 应用 院 莉 语言 学

2016年国内国际学术会议预告(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2016年国内国际学术会议预告(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会议地点
浙江杭州 广东广州 北京 台湾台北 广西桂林 台湾台北 上海 上海 湖南株洲 台湾台北 美国 美国 美国 北京 台湾台北 德国 香港 香港 浙江宁波 河南开封 河南郑州 河南郑州 广东汕头 广东深圳 上海 江苏苏州 北京 北京 陕西西安 台湾台北 美国 浙江金华
会议链接中的内容及其最新通知。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国际会议 国际会议 国内会议 国内会议 国内会议 国内会议 国内会议 国际会议 国际会议 国际会议
会议名称
第四届音韵与方言青年学者论坛 第二届方言语法博学论坛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日语教育学国际研讨会 2016 第十七届全国语言学论文研讨会 第六届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 2016对外华语人才培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Narrative Theory in Translation Studies: A Research Symposium 叙事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研讨会 第五届全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中青年学者论坛 第20届口笔译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年美国作家和写作课程协会会议 第二届中文教学国际研讨会 美国中文教师学会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学习研讨会 第十一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 2016 应用语言学暨语言教学国际研讨会 第39届生成语言学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 Researching 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第十六届粤语讨论会 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第十届全国英语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 第三届东亚日本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红楼梦》文献学研究高端论坛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SOL 2016“新时代的翻译教育”研讨会 第三届“翻译中国”学术研讨会 全国“国际化办学与法语教学改革”高峰论坛 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 “文学· 语言· 法治”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中国外语界面研究学术研讨会 The fourth meeting of the New Ways of Analyzing Variation in Asia-Pacific 第五届国际汉语应用语言学研讨会 浙江省第九届高校翻译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

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

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

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会讯Newsletter of Jiangsu Association of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2009年第1期总第057期★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秘书处编第五届理事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纪要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11月27日晚在扬州大学虹桥宾馆会议室举行,会议由江苏省外国文学会会长王守仁教授和常务副会长张杰教授主持。

王守仁会长首先汇报了本届理事会的工作。

他总结了本届理事会在促进推动江苏省外国文学研究、加强学术交流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积极作用,并就理事会换届的筹备情况与工作步骤作了说明。

理事会在综合考虑单位推荐意见、个人学术成果、学校的研究基础、区域、语种等因素的基础上,经过民主协商,确定了新一届理事会理事推荐人名单,提交会员代表大会表决。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就此次年会的筹备和会议安排向与会理事进行了通报。

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11月28日晚在扬州大学虹桥宾馆会议室举行。

王守仁教授主持会议,并作发言。

他指出: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学会,老中青三代学者互帮互助,相互借力,已成为一个传统,希望我们的学会能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努力做到学术立会、协作强会、人才兴会、民主办会,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他还对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作出了部署。

张杰教授期望各位理事关心学会,积极踊跃地参加学会各项活动和会议,自觉履行理事的职责。

理事会随后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常务理事会。

理事会就办会费用等情况进行讨论,并形成决议:年会每年收取的会务资料费中将拨出约三分之一金额(6000元)用于学会出版论文集等开支。

理事会还就2010年年会的举办进行商议。

邹慧玲教授代表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提出申办下一届年会,并进行了申办陈述。

理事会确定下一届年会于明年10月在徐州师范大学召开。

南京中医药大学60周年校庆学术活动安排表

南京中医药大学60周年校庆学术活动安排表
丰盛楼
学术报告厅
第二临床医学院
2
10月8日14:30
计算之智周万物,思维有道济天下
黄志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防科技工业软件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委员,IEEE计算机学会南京分会副主席,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CAD/CG分委会副主任委员。
仙林校区B8-207
基础医学院
5
10月9日
14:00
《创造学》中的
科学发明与专利申请
顾晓宁
南京市纵联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仙林校区B13-206
心理学院
6
10月9日15:30
第一临床医学院科技平台功能、技术介绍
尚文斌
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实验研究中心主任。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十余项国家、部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担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
大学生活动中心217
信息技术学院
3
10月9日
14:00
药物经济学及其前沿问题研究
应晓华
复旦大学公卫学院教授、卫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仙林校区B11-109
经管院
4
10月9日14:00
藏象辨证学
的研究
吴承玉
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仙林校区B8-207
基础医学院
13
10月13日14:00
整体观念与中医诊断思维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的现状分析与方法探索研究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的现状分析与方法探索研究

- 242-校园英语 / 文艺研究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的现状分析与方法探索研究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王建华【摘要】文学作品是国家间和民族间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推进我国国民的外国文学作品赏析水平是丰富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提高我国国民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我国国民的外国文学赏析水平,本研究具体地从三个方面提及了外国文学的赏析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外国文学 文学赏析 文学价值经济全球化已然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政治一体化也正在稳步推进和演化之中。

与上述二者相比,文化的交流似乎历史更加悠久,不过成果却不及前两者丰富和迅速,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文化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民族或国家间的文字隔阂和审美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当然这也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政策有关系。

必须承认,各国政府为推进文化间的交流做出了有力的支持和重要的贡献,但是事实终归是效果差强人意,本研究通过元分析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宏观的指导难以直接地触发人民对外域文化的兴趣,旅游或影视等形式也无法根本性地内化外国文学的精髓。

据此,本研究将在了解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的基础上,以发挥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的入世价值为目标提出文学作品赏析的具体有效方法,以促进文化的交流,西学中用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夯实中华文化传统。

一、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现状1.赏析主体狭窄化。

要想了解我国外国文学作品的欣赏主体,从所译制的作品包装、设计、定位和出版社等方面就可以清晰地掌握到受众群体的类型。

首先从图书类作品看,外国文学作品的图书装帧设计以青少年教育和经典名著为主,这说明我国的外国文学作品的赏析主体以学校学生和专业研究者为主,没有蔓延至更大范围的普通国民当中,外国文化未能以图书为中介传达至中国大众心中;其次从影视类作品看,外国文学作品的分布较少,主要还以漫威英雄动漫、迪士尼儿童文学和科幻类为主,经典文学作品未能在院线或荧屏上得以大范围传播,这说明我国的影视类外国文学作品的传达主体还是以影视爱好者为主。

211047580_跨学科研究的“跨”与“返”

211047580_跨学科研究的“跨”与“返”

2023年第1期跨学科研究的“跨”与“返”*张均有幸参加此次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新文学学会第35届年会暨中国现当代文学跨学科研究论坛”,受益良多。

因我自己此前并没有认真地、系统地在方法论层面思考跨学科研究的可能与路径,故听到各位专家、学者有关“跨学科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发言与讨论,尤感深受启发。

再以之对照自己过往研究中的尝试与不足,愈发感到跨学科研究之于现当代文学研究其实是兼具积极意义与方法陷阱,都有值得思考、检省之处。

从会上诸位专家、学者的发言来看,无人对现当代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持不同意见。

刘勇教授以郭沫若研究中“半个郭沫若”的现象,批评当前学界跨学科研究能力的薄弱。

依他之见,郭沫若是自由跨界的大家,文史并长,然而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又有几个懂得甲骨文、青铜器呢?就是想跨学科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我们多年研究所得其实只是“半个郭沫若”而已。

与此相似,徐志摩对“诗”与“歌”的兼通,余华小说与音乐的共生,村上春树写作与甲壳虫乐队的隐秘关联,都对研究者提出了“跨”的要求。

可见,“跨”是现当代文学研究必须解决之事。

当然,跨学科研究也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学术趋势,吴俊教授、吴晓东教授即以文体研究、风景研究为例,阐释了当前文学研究科际整合的必然。

我自己这些年做研究,惭愧没有达到这样的方法自觉。

不过若以“跨学科”眼光回顾,也可说是不自觉地使用了某些跨学科研究方法。

比如,在本世纪初做“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时,因为材料分散、零碎,并无现成“资料集”可以直接使用,所以阅读了几乎所有当时我能找到的与之相关的回忆录、日记、年谱、书信(并不限于作家所著)。

整个研究过程,也变成了“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的过程,经此过程,我自己也变得比较依赖史料。

现在看,这至少是“跨”在了文学与历史学之间。

此后做“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中国当代文学本事研究(1949—1976)”两项研究时,爬梳史料如故(本事研究还增添了到地方档案馆发掘历史档案资料的工作),但对媒介理论的引入,将史料考订与叙事学、后殖民理论、文化研究等域外理论资源整合成现代本事研究方法,无疑需要进一步地跨越不同学科、进行适当科际整合。

外语系科研工作总结

外语系科研工作总结

年外语系科研工作总结外语系在系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着力在加强国内学术交流、完善科研制度、开展课题研究等方面把常规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同时继续着力为教师教案科研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华东外语论坛以及安徽省外文学会的相关工作。

在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年我系科研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现总结如下:一、年工作要点:、举办学术讲座年,外语系邀请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来我系讲学,累计安排学术讲座场次。

(见表)从讲座的专业分布来看,以英语专业讲座为主,有场,日语专业场,综合类讲座场次。

、学术研讨活动本年度累计安排教师参加全国外语会议和培训共次,其中专业学术研究方面的会议及培训次,教案方面的会议及培训达次,外出参会、进修学习的教师共计人次。

(见表)我系在派遣教师参加会议和培训上加大力度,在积极支持教师进修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外语系参加学术研讨活动的规范。

通过参会前讨论,分组安排听会内容,会后及时汇报总结的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教师返校后,集中汇报会议内容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该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我系教师整体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提高。

学术研讨活动主要涉及:口笔译翻译教案,符号学研究,“模块化教案改革”专题研讨,学术论文撰写方法指导等。

、课题申报及论文发表年,我系组织申报各类项目共项。

获批项,立项率达到。

(见表)其中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项,一般项目项,院人才基金项,院级科研项,省级教研项,上外教委托项目项,创客项目项。

本年度我系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共篇。

(见表)其中二类论文()篇,三类论文篇,其他篇。

二类论文的数量达到历史新高,这是我系教师多年坚持不懈进行科研的结果,是我系科研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同时也是以后工作的新起点。

. 积极参与安徽省外文学会的相关工作年我系教师积极参加华东外语论坛及安徽省外文学会论文的投稿活动。

李洁、朱乐琴、徐天戍三位老师的论文被《华东外语论坛》(年第辑)收录;朱乐琴、徐天戍三位老师的论文获安徽省外文学会论文三等奖,夏蓓洁老师获论文特别贡献奖。

211223863_贝克特中国化甲子之考

211223863_贝克特中国化甲子之考

2023年3月第39卷㊀第2期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bimonthly)Mar.,2023Vol.39㊀No.2收稿日期:2022-09-11作者简介:刘爱英,女,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英语文学㊁贝克特戏剧及戏剧实践研究㊂引用格式:刘爱英.贝克特中国化甲子之考[J].外国语文,2023(2):57-64.贝克特中国化甲子之考刘爱英(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重庆㊀400031)摘㊀要:贝克特中国化进程从权威批评家政治化的解读开始,后由权威翻译家破解困局,改革开放后进一步由权威学术机构牵头摘帽正名,而后经历了译介㊁戏剧和批评实践的交替繁荣㊂贝克特在中国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影响了中国的知识界㊁文艺界,也受到了后者的反拨和重塑,不仅成就了由译介㊁批评和戏剧实践构成的整体文艺生态及文学文化场域,也成就了其国际化版图中独具一格的中国化景观㊂贝克特在中国的文化适应不仅是中西审美视界的重合,也是由社会现实及未来发展需要驱动而成的历史性的交叠㊂关键词:贝克特;中国化;范型;后人文;文化适应中图分类号:I562.073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6414(2023)02-0057-080㊀引言2022年是塞缪尔㊃贝克特走进中国的第一个甲子纪年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贝克特与中国的互动仅仅只有60年的光景㊂贝克特中国化的契机早已存在于其作品之中,有迹可循㊂笔者以为,考察贝克特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应当着重关照贝克特在中国大陆本土化的三个环节:其一,译介实践环节如何完成从外语到中文的汉语化转换㊂其二,批评接受环节如何实现从文学语言到思想的审美转换㊂其三,戏剧实践环节如何实现从思想到实践的转变,包括结合当下现实做出的改造和重塑,以体现戏剧创新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㊂从1962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程宜思的‘法国先锋派戏剧剖视“算起,贝克特与中国文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整体上可以用 一甲子与时偕行 来概括㊂贝克特的中国化因为中国社会政治制度㊁价值观㊁历史发展㊁社会变迁等基本现实因素而具有了鲜明的本土特色㊂以改革开放和贝克特百年诞辰为标记点,在60年的理论和实践层面贝克特都渐渐从纯粹的 在中国 过渡到了 中国样式 ,逐渐被打上了中国大陆的本土烙印㊂这其中的曲折和转机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重要的历史节点紧密相关㊂贝克特不仅影响了中国的知识界㊁文艺界,而且也受到了后者的反拨和重塑,不仅成就了由译介㊁批评和戏剧实践构成的整体文艺生态以及相关的文学文化场域,也成就了其国际化版图中独具一格的中国化景观㊂1㊀一场错位时空里的遭遇1962年,贝克特走进的是一个跟他的世界几无交集的错位的时空㊂贝克特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㊃75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2期㊀超前性,理解其美学思想和文学实验具有极大的挑战性㊂而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无论是意识形态㊁政治制度㊁生产力发展水平㊁社会开放程度还是文艺理论和实践以及时代精神面貌,都与贝克特所处的西方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样态㊂当时的中国文艺与世界文艺的交流整体上极其有限,带着 荒诞 和 反 (counter-)的标签,贝克特自然跟当时我国唯一一家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以一定的篇幅刊发中国学者评论的重要刊物‘译文“失之交臂㊂贝克特不但无法同这一时期的中国文艺思想产生共鸣,而且还同当时的主导范型发生了激烈的碰撞㊂无论是程宜思的‘法国先锋派戏剧剖视“(1962)㊁董衡巽的‘戏剧艺术的堕落 谈法国 反戏剧派 “(1963)还是‘世界知识“发表的丁耀瓒的‘西方世界的 先锋派 文艺“(1964),批判的重点都是贝克特所代表的腐朽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及其荒诞不经的形式,认为贝克特彻底的反戏剧所表演的是 人的死亡 和 被判决了的世界等待着末日的到来 (程宜思,1962:5)㊂囿于时代,这些文章未能厘清贝克特美学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也未在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转型过程中客观而辩证地看待贝克特进行的文学实验及其价值和意义㊂然而,中国权威批评家毕竟对贝克特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批评反应,而且早于翻译家对贝克特做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判断㊂同时,这样的批评反应能出现在权威的媒介上,这本身即是对贝克特国际影响的某种肯定㊂当然,贝克特在新中国的出场亮相带有高度政治化的色彩,而这对于贝克特中国化潜在的可能性及其未来的发展轨迹一定会产生阶段性的重大影响㊂当散发着浓厚的超现实主义气息的贝克特在20世纪60年代走进中国时,他必定会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语境框架中迎来一场意识形态的遭遇战㊂而作为典型的反面教材,贝克特悖论式地踏上了自己的中国化旅程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早期的政治批判范型限制了贝克特作品的译介,制约了政治批判之外的解读视角,进而封闭了走进贝克特世界更多可能的通道㊂固然,在当时学术封闭㊁研究滞后的大气候下,批评的僵化㊁类型化㊁单一化是难免的结果㊂不过,这种学术的沉闷状况同西方批评界在经历过批评的繁荣之后陷入的僵局还是有着本质性的不同(刘爱英,2006:145)㊂贝克特中国化迎来的第一个里程碑是1965年施咸荣翻译的‘等待戈多“㊂由于译著以 黄皮书 形式发行,在当时鲜为人知,但该译著后来产生巨大影响,从CNKI1,087条跨越11个学科的检索结果中可窥一斑㊂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的贝克特早期特批评基本上都是对‘等待戈多“这一部剧作进行的研究㊂时至今日,‘等待戈多“也是贝克特作品中最受中国戏剧人偏爱的,其主要还是因为‘等待戈多“是贝克特剧作中第一部汉语译作㊂由于缺乏版权意识,欠缺文献档案意识等,围绕着译作的翻译底本㊁底本版权信息等问题产生的困惑也相伴而来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很少有人知道该译本依据的法文原作(施亮,2006:89)㊂与贝克特中国化之 冷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时期贝克特国际化之 热 ,他于1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国际声望和地位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㊂2㊀去政治化:戈多等来了 摘帽 和 正名贝克特在解放思想㊁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获得正名的契机,在中国的批评㊁译介和戏剧实践中迎来其研究的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并在一个新的历史语境中开始与中国社会㊁文学和文化的切实互动㊂贝克特中国化走出困局的第一个关键步骤,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的学术反拨㊂1978年11月下旬外国文学研究所在广州越秀宾馆召开的 全国外国文学研究规划会议 ,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整体上有㊃85㊃㊀刘爱英㊀贝克特中国化甲子之考㊀了全新的认识和评价,并为贝克特摘了帽,翻了案:‘等待戈多“等作品 貌似荒诞,但寓意深刻,暗喻戈多对现实的失望,在等待着变革,等待着新的希望,因此,从认识作用来讲,这些作品同样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施亮,2006:89)㊂此番摘帽正名标志着贝克特作为世界文学经典作家在中国的文学文化中开始得到正面的认可,也预示着贝克特的中国化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即贝克特将以通道全开的方式走进中国的知识界和大众文化,并在后者的批评反应以及为应对新的局势而做出的艺术改造和重塑中焕发生机和活力㊂这一时期围绕文艺的功用展开的大讨论,促成了一个更加开放㊁包容的外国文艺观,而贝克特不仅出现在中国大学的教材中,也出现在面向大众的出版物中㊂ ‘等待戈多“数次被转载,比如在‘外国现代派作品选“‘荒诞派戏剧集“‘世界经典戏剧全集“里都被选用㊂(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 大学生必读 丛书中,又重新出版了此书的单行本㊂ (施亮,2006:89)1993年6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在北京主持召开的 施咸荣生平与学术座谈会 进一步将‘等待戈多“列为英语文学中的经典之作㊂而包括施咸荣在内的翻译家 为中国文学界的震惊㊁自省㊁冲出文化专制的禁锢,迎接思想解放大潮的到来,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赵梅,1993:159-160)㊂毫无疑问,权威的学术机构和出版社在推动贝克特中国化方面功不可没㊂20世纪80年代新增译作中出现了非常重要的贝克特剧作,‘当代外国文学“1981年第2期收录‘啊,美好的日子!“(Oh les beaux jours)和‘剧终“(Fin de partie),花城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外国短篇小说选“收入‘被逐者“(L̓Expulsé),‘外国文学报道“1983年第3期发表‘归宿“(La fin)㊂这些早期译作的导读对于读者推开贝克特文学世界的大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突出的仍是贝克特的荒诞标签和资本主义呈衰退之势的主题㊂198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荒诞派戏剧集“在前言中有专门论述,探讨‘等待戈多“一剧荒诞的意义以及荒诞的存在状态,同时配发两张剧照形象地宣示了这一主题㊂译介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也没有取得大的进展,仅有三部贝克特的作品被译为中文,即‘最后一盘录音带“(La Dernière bande)㊁‘镇静剂“(Le calmant)以及 无论对理解普鲁斯特,还是对理解贝克特都很有意义 的‘普鲁斯特论“(Proust)㊂贝克特学识广博㊁创意独特㊁文字艰深,对译者㊁研究者和读者都是极大的挑战㊂‘普鲁斯特论“译文的出现,可以说为后来更多的批评透过 普鲁斯特的方程式 洞悉贝克特的世界打开了崭新的学术思考空间㊂与同时期译介工作的艰难推进相比,学术研究在一批有影响力的期刊和学报的带动下出现了影响深远的 荒诞热 (张和龙,2010:39)㊂‘中国戏剧“‘戏剧艺术“‘戏剧文学“‘外国戏剧“‘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文艺研究“等刊物似乎是一拥而上,然而所刊发的文章大多离不开对荒诞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手法的分析㊂贝克特中国化的初期批评更加受制于中国社会艰难转型过程中理论和批评方法多样性整体缺失的无奈现实㊂即便如此,20世纪80年代贝克特在中国批评界㊁知识界的接受已经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变化㊂戏剧研究中有两项成果展现了不同的视角㊂蒋庆美的‘贝凯特及其剧作“(1981)探索了贝克特打破戏剧常规的实验精神和形式特征㊂尹岳斌的‘略论 等待戈多⓪及其它“(1983)则主要从哲学的视角,探讨了剧作中的非理性和反逻辑㊂这一时期的小说研究在规模上虽难以同戏剧研究媲美,但出现了新的视角和思路㊂瞿世镜分析贝克特的小说和戏剧的共性,直击其 反传统特色 的共核(1983:22);刘重德(1984)对 反小说 新小说 ㊁潜意识等的探讨也给人眼前一亮之感㊂然而与同时期西方多姿多彩㊁声势浩大㊁蓬勃发展的贝克特批评产业相比,国内的贝克特研究总量小,方法少㊂㊃95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2期㊀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贝克特批评渐入佳境,视野更加开阔,手法更加丰富,观点更加新颖㊂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走向纵深,国内的西方文论热也持续发酵,为贝克特中国化赋予了强劲的发展动力㊂批评反应仍主要集中在小说和戏剧上,成果的数量和规模也不尽如人意,但新的批评视角㊁批评方法不断涌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且都努力深入探索贝克特独树一帜的美学思想㊂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就包括陆建德的‘自由虚空的心灵──萨缪尔㊃贝克特的小说创作“(1994)㊂这是中国学者对贝克特的客观而深刻的诠释,为贝克特研究发展方向及新范型的确立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㊂侯维瑞的‘寓真实于荒诞:试论塞缪尔㊃贝克特的荒诞小说“从贝克特的三部曲(‘莫洛伊“‘马龙之死“和‘无名者“)中洞悉到荒诞是其戏剧与小说的最大公约数,颇有新意(1998:44)㊂此时的戏剧批评也跨入了一个新的纪元㊂有的成果重点考察时空关系,有的则把重复㊁理性与非理性的螺旋式循环视作‘等待戈多“中的根本性结构特征(李伟昉,1993;舒笑梅,1997;龙昕,1999)㊂当然,西方文论热中的中国学术似乎顾不上从本土视角来关照贝克特㊂八九十年代,贝克特在中国走向本土化最抢眼的表现莫过于其对中国先锋派戏剧的影响㊂相较于学术界在本土视野上的创新乏术,在创作的焦虑和渴望中苦苦探索的中国戏剧人似乎对贝克特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精神更加敏感,并在其中发现了洋为中用的契机㊂‘等待戈多“搬上了中国的舞台,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大众能够接触到的唯一一部贝克特的剧作㊂同时,与西方荒诞派戏剧的其他代表作相比,该剧也是上演频次最高的㊂‘等待戈多“对中国当代戏剧产生强大的冲击力,而贝克特也成为国人眼中荒诞派戏剧的核心人物(Lin et al.,2011:416)㊂戏剧理论家杜高指出: 正是施咸荣翻译的‘等待戈多“,把西方荒诞派戏剧介绍到中国,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的戏剧界,并由此在北京㊁上海出现了面目一新的先锋舞台剧,进一步推动了戏剧的改革㊂ (苏榕,2004)贝克特素以严格㊁苛刻著称, 当他得知导演犯了一些非常明显的错误或是肆意篡改他的作品时,他感到非常震惊,非常气恼,甚至会暴跳如雷 (诺尔森,2006:101)㊂中国的戏剧家们也许并不了解贝克特的这一侧面㊂事实上,他们几乎不看重忠实于贝克特原作的问题,而更在乎如何反常规㊁反权威,并借助贝克特来表达当下的重大关切㊂故此,贝克特在深刻影响中国第一代先锋派剧作家戏剧实验的同时,也在后者的本土化改造中接受极具中国特色的致敬㊂例如,1986年上海戏剧学院陈加林版‘等待戈多“在尽量忠实于原作的同时加入了中国文化的调 味 品,展现了中国戏剧的民族特色 演员用翻滚跌扑的动作置换了枯燥无味的停滞,其音乐㊁舞蹈㊁京剧做派显然与原汁原味的‘等待戈多“有天壤之别(Lo,1989:237)㊂带着20世纪80年代一枝独秀的威力,‘等待戈多“开始在中国的戏剧实验中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同时也在思想大解放的洪流中接受了中国戏剧家们大胆而颇具时代精神的现实主义改造㊂1991年中央戏剧学院的小礼堂上演的由孟京辉执导的校园剧‘等待戈多“可以说是贝克特中国化的一个典型范例㊂从待业青年苦闷㊁压抑的等待,到理想幻灭的主题表达,再到音乐中儿歌的运用等等,孟京辉用典型的贝克特式荒诞观照了中国的社会现实,在中国戏剧界引起了轰动㊂2007年孟京辉执导的喜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仍然保持着贝克特标签式的荒诞精神和形式,是‘等待戈多“经过中国本土化改造的翻版㊂1998年任鸣利用酒吧场景设计㊁人物形象塑造㊁女性演员的启用㊁时尚的模特㊁生活中的困顿感㊁对改变的渴望等当代中国的生活现实㊁话题和元素重塑了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以彰显女性主义议题㊂同年,林兆华在嫁接契诃夫的‘三姐妹“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的同时也对不同时空中女性的存在和命运发出了类似的追问㊂㊃06㊃㊀刘爱英㊀贝克特中国化甲子之考㊀3㊀贝克特中国化走进大视界进入21世纪,中国在全球化中加强与世界的联系,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不断加大了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划和投入㊂近年来,整个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贝克特的中国化也走进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格局之中,见证中国与世界同步交织㊁同步激荡的新的历史时期㊂在公立教育机构㊁学术机构㊁出版机构等共同推动下,贝克特中国化走向新的高度㊂一方面,专著类成果不断涌现㊂其中,王雅华以‘走向虚无 贝克特小说的自我控索与形式实验“(2005)㊁‘不断延伸的思想图像:塞缪尔㊃贝克特的美学思想与创作实践“(2013)连续对贝克特美学思想的动态生成及其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实验进行了深入和全面的探索㊂曹波在‘贝克特 失败 小说研究“(2015)中重点探索贝克特小说的失败美学,即贝克特如何超越乔伊斯的影响全面走向无知㊁无能㊁无力㊂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项目依托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㊁省市社科规划项目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㊁国家社科基金等等平台形成了很有分量的专著类及论文类成果,出版呈现繁荣之景,如张世民的‘重塑文学性:贝克特文学叙事多元艺术媒介研究“从跨越艺术边界的思路,分析了贝克特如何利用视觉和听觉感受塑造心灵景观,从而对文学性进行重构㊂从总体趋势来看,贝克特中国化实现了在中国的教材㊁大学外语教学和各种讲座中的存在常态,也走近了大学生和青年学者,出现在大学生和著名戏剧团体的演出话剧里,成为中国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和文化实践的核心人物(Liu,2021:238)㊂不仅如此,国内贝克特研究的规模㊁成果数量及品级都在不断提升,产出了一些跨学科㊁跨文学类型㊁跨艺术类型且颇富创意㊁令人眼花缭乱的研究成果㊂以博士学位论文为例,曹波的‘回到想象界“(2005)运用了 后精神分析学 的视角,刘爱英的‘塞缪尔㊃贝克特:见证身体之在“(2007)以身体理论话语为研究框架,施清婧的‘中国舞台上的塞缪尔㊃贝克特 跨文化戏剧演出研究(1964 2011)“(2013)抽取中国各地各个时期的14个贝克特戏剧演出为案例加以分析㊂论文作者都尝试从新的理论和批评视角对贝克特的诗学㊁戏剧美学㊁跨文化戏剧实践的表演环节等做出全新的阐释㊂在外语相关专业的论文中,贝克特出现的频次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㊂期刊论文中代表性的成果不但快速跟进国外理论话语及批评手法,并将之运用到贝克特各时期㊁各类作品的评析之中,且在批评范型上显示出与之前不一样的独特眼光㊂如舒笑梅在‘电影语言在贝克特剧作中的运用 从 最后一盘录音带⓪谈起“(2002)中清楚地诠释了贝克特如何在剧作中跨越媒介的界限㊂在‘突破现代派戏剧的艺术界限 评萨缪尔㊃贝克特的静止戏剧“(2003)中,冉东平深度剖析了贝克特如何消解戏剧性,如何用去中心的戏剧结构造成现实与历史的断裂以及人物主体性的消失㊂而何成洲则在‘贝克特:戏剧对小说的改写“(2003)中从人物㊁语言㊁意向等侧面考察了贝克特的戏剧与小说之间的自书式关照,并在‘贝克特的 元戏剧 研究“(2004)中从戏中戏㊁自我意识以及剧作中的戏剧评论等出发分析了贝克特代表性剧作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表达㊂同时权威核心期刊也推出了一系列代表性的成果㊂如沈雁在‘贝克特戏剧的男女声二重唱 论 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⓪和 快乐的日子⓪“(2007)中从主题㊁叙事手段㊁语言表达切入,深刻分析了贝克特两部剧作间的互文性特征㊂雷强的‘ 言无言 论贝克特小说三部曲中的语言哲学思想“(2010)主要依托奥地利哲学家毛特纳的思想,对贝克特的 语言困境 刨根问底,剖视了贝克特中后期作品中的荒诞㊁无序之感㊂朱雪峰在‘贝克特后期戏剧的时空体诗学“(2011)中则提出,贝克特的戏剧美学在其创作后期走向了以非语言㊁非叙事艺术㊁㊃16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2期㊀反戏剧常规为主要特征的全新的时空体诗学㊂近期成果中,郑杰的‘生产之物:贝克特的录音带“(2021)综合了多个学科专业的理论,剖析了贝克特在‘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呼吸“和‘摇篮曲“中如何审视物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㊂而陈畅的‘ 我不属于大世界,我属于小世界 贝克特作品中的自然意象溯源“(2021)则结合贝克特作品中的石头㊁泥土等自然意象,对形成贝克特美学理念至关重要的思想㊁宗教㊁文化源头追根溯源㊂这些成果都是中国学者对贝克特国际化景象中的物转向㊁后人文转向等较新的研究范型做出的主动而有力的响应㊂新时期的另一个新气象是翻译出版的大体量和大成就㊂译介方面的进展无疑是空前的㊂在此之前,仅有七部作品有了中译本,20世纪60年代一部,20世纪80年代四部,20世纪90年代两部㊂2002年裘志康翻译的‘一个黑夜“发表于‘二十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编年㊃英国卷(下)“,成为国内无底本版权信息最后一个贝克特作品译作㊂2006年起,各层级的翻译项目以及国家新闻出版署规划项目为贝克特中国化能够走近大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㊂2006年贝克特百年诞辰之际,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的‘贝克特选集“,收录了贝克特大部分的法文作品㊂尽管全套译著的 语言品质和学术水准 可能参差不齐(Lie,et al.,2009:140),但却成了贝克特中国化进程中一个崭新的里程碑㊂2011年迎来了由余中先㊁赵家鹤翻译,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贝克特选集“,2012至2013年迎来了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卷本的扩充版 十一卷本的‘贝克特作品选集“,升级后的译著更是增补了两部贝克特的早期英语长篇‘莫菲“和‘瓦特“㊂2016至2017年,湖南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作为 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 的22卷本的‘贝克特全集“,收录了贝克特用法语和英语创作的戏剧㊁长篇小说㊁短篇小说㊁文学评论等作品,完成了贝克特在中文世界的第一次全景式呈现㊂在为‘贝克特全集“撰写的总序中,S.E.贡塔尔斯基写道: 随着现在这套中文版 贝克特全集 的出版,贝克特便成为更加完整意义上的 世界性的 作者,这不但是因为他的作品现在将会增加十多亿潜在的读者,而且还因为他的作品将会与中国有着悠久传统的文学和表演艺术结合起来,生根萌芽,开花结果㊂ (2016:21-22)这是将贝克特中国化置于其国际化框架中做出的准确研判和精彩预测㊂此后的事实证明,贝克特中国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态势已然不可逆转㊂2016年湖南文艺出版社的‘贝克特书信集“(全四卷)汉译选题入选 十三五 国家重点规划出版图书,2021年第一卷正式出版,翻开了贝克特中国化崭新的一页㊂在新时期的格局里,戏剧实践环节既有贝克特的原汁原味呈现,也有中国戏剧人对贝克特进行的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动因的改造和重塑,更有在历史的重要关头展现出的与时偕行的大情怀㊂贝克特诞辰百年纪念前后,外国著名导演和戏剧团体来华访问㊁演出,执导贝克特的剧作,甚至举办艺术节,将原汁原味的贝克特带到了中国㊂在本土化的改造中,新时期的话剧不再刻意突出反叛和抗争的主题,而是更加看重通过拼贴㊁戏仿等手段将贝克特戏剧中的实验精神与中国现实话题结合起来,营造充分的喜感,进而探索本体㊁经济㊁文化等意义上的生存与死亡主题,包括中国话剧市场本身面临的生存危机㊂2014年罗巍导演的‘等待㊃戈多“用人际关系置换了贝克特的等待主题㊂就女版的‘等待戈多“而言,无论是2001年上海真汉咖啡剧场的表演,还是2015年冯远征在天津大剧院执导的演出,突出的无疑是女性主题㊂编导们在前期话剧实验基础上持续追问女性主义的议题,并反思消费大潮中女性作为消费主体所处的尴尬境地㊂不过,这其中也有应时创新的考量,即以女版新剧为试金石,探索话剧和文艺团体在市场化的浪潮中如何才能谋生求存㊂这些中国戏剧人对贝克特做出了契合时尚话题㊁符合现实需求㊁满足戏剧实验需要,或者彰显时代精神的重塑㊂必须看到的是,这样重塑的‘等待戈多“并非完全是 东西方文化诉求的差异性 造成的结果㊂㊃26㊃。

族裔文学在中国的研究动态——记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

族裔文学在中国的研究动态——记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
族 裔文学在中国的研究动态
记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第三届专题研讨会
蓝云 春
2 0 1 4年 6月 6日至 8日, 中国外 国文学 学会英语文 学研究分会第 三届专题研 讨会在浙 江大学紫金港 校
区召开 。此次会议 由英语 文学研究分会主办 , 浙江大学和浙江财经大学联 合承办 , 来 自全国各高校 、 研究机 构 和 出版社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出席 了本次大会。
兼 副院长褚超孚教授代表本次研讨会 的东道主欢迎来 自国内外 的专 家学者 , 并介绍 了新 时期浙大外院 的概 况 及 在族裔文学研 究方 面取 得的丰硕成果 。他特别提 到 , 以浙 江大学谭惠娟 教授为首席 专家的 2 0 1 3年度 国家
社科基金重大招标 “ 《 美国非裔文学史》 : 翻译与研 究”的成功立项 , 对推动族裔文学研究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美 国文学 发展过程 中 , 族 裔文学 的贡献 巨大 , 是 推动美 国文学发展 的一大力量 。张剑教授在 发言 中探讨 了当 代英 国诗歌 的多元化与族裔化倾 向。他认为 随着英 国政治上 “ 放权 分治” 、 经济上 “ 解除集约经 营” , 英 国的概
念和英语 的概念都发生 了变 化。因此 , 英 国诗歌也走上 了 “ 深度 的地域化 和族裔化 ” 的道路 。通过对英国几位
理清头绪 、 拟定纲要 。为此 , 谭惠娟教授梳理 了国内美 国非裔文学 的研究状况 , 充分肯定 了该 领域的研究为繁
1 7 4・

族 裔 文 学 在 中 国 的研 究 动 态
荣我 国文 化艺术事业 所做 出的贡献 , 同时指 出 了该领 域研究存 在的不足 。谭 教授认 为 , 美 国非裔文学 首先应 该辨析和确定 译文 中的学科 和概念名称 、 拓展研究 范同 , 特 别是要 注意挖掘 和利用新 的史料 ; 其次要更新研究 方法 , 处理 好凸显非 裔文学 、 文化理 论 的主体 性与参 照欧美主 流文学 、 文化理论 的关系 , 走 向系统 、 细致 、 深入 的研究 。云南 师范大学史 丽玲 博士则通过对 美国格温朵琳 ・ 布 鲁克斯研究进行综述 , 兼论 了美 国非裔 文学研

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暨外国海洋文学

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暨外国海洋文学

2013年浙江省外国文学年会”学术研讨会“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暨外国海洋文学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暨外国海洋文学”会议日程及摘要汇编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浙江省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宁波大学中国·宁波2013年11月8日-10日”学术研讨会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暨外国海洋文学”“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暨外国海洋文学会议议题中国语境下的外国文学经典再阐释与传播外国文学批评理论在中国外国海洋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研究E时代的外国文学教学主办单位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浙江省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宁波大学承办单位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外国语言文学”重点研究基地/合作单位宁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html/index.html“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暨外国海洋文学”学术研讨会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暨外国海洋文学”组委会名单组委会主席蒋承勇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文斌宁波大学副校长王益军浙江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吴笛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组委会副主席卢植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戚锦阳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党委书记王松林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段汉武宁波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宁波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倪志华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秘书处凌喆(153****2843)龙瑜宬(151****7325)学术组组长:张陟(137****3310/666310)成员:徐燕(135****9340/689340)程文(188****8927/688927)张连桥(158****9188)学生志愿者接待组组长:刘路平(188****9168/699168)成员:马钊(138****7304/637304)刘彬(134****9846/658846)刘春丽(139****3234/697234)任春静(182****1181/511181)学生志愿者宣传组组长:倪志华(134****1508/696888)成员:邵磊(188****4095/624095)刘学明(548196)学生志愿者技术组组长:马晓阳(138****7304/695787)成员:梁银英(137****6267/697267)财务组组长:陈淑芳(136****3410/680410)成员:覃娅华(135****2062/678062)会议日程11月8日星期五12:00-22:30会议报到宁波大学宾馆一楼大厅19:30-21:30学会理事会会议宁大留学生公寓四楼报告厅(宁波大学宾馆对面)11月9日星期六07:00-08:00早餐宁波大学宾馆一楼08:10-08:40大会开幕式主持人:王松林教授外语学院218报告厅王文斌教授宁波大学副校长致辞蒋承勇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致辞王益军先生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致辞吴笛教授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会长致辞卢植教授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致辞08:40-09:00代表合影留念外语学院楼前09:00-11:45主旨发言(1)外语学院218报告厅时间发言人发言题目主持人09:00-09:25郭建中教授重新认识笛福——笛福生平与小说创作,兼谈《鲁滨孙飘流记》的翻译吴笛教授09:25-09:50张德明教授海洋文化研究模式初探09:50-10:15毛信德教授关于外国海洋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彭少健教授10:15-10:40蒋承勇教授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与现实主义文学经典的生成10:40-10:55茶歇10:55-11:20范捷平教授语言的摇滚乐:论彼得·韦伯的小说《没有曲调的年代》的听觉性段汉武教授11:20-11:45芮渝萍教授《中国男孩》中的成长叙事:从创痛到复活12:00-13:00午餐宁波大学宾馆二楼详见分组讨论名单))(详见分组讨论名单13:30-16:00分组讨论外语学院各会议室(16:00-16:20茶歇外语学院大厅16:20-17:10主旨发言(2)外语学院218报告厅时间发言人发言题目主持人16:20-16:45吴笛教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伦理审视张德明教授16:45-17:10沈念驹教授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的《夜深时分》17:10-17:30大会自由发言主持人:傅守祥教授17:30-17:50大会闭幕式外语学院218报告厅主持人:毛信德教授(1)宣布学会优秀论文获奖名单(2)彭少健教授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致闭幕辞18:00-19:30晚餐宁波大学宾馆二楼11月10日星期日07:00-08:00早餐宁波大学宾馆一楼08:30-11:00天一阁文化考察(宁波大学宾馆门前乘车)11:00-12:00午餐(市区)12:00-离会分组讨论名单第一小组外语学院402会议室主持人主持人::范捷平教授何辉斌教授发言人发言题目陈才宇谈谈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手稿的出版钱志富The Winter’s Tale by Shakespeare and the Confucian Values 刘云雁诗性忠实下的权力分布——中国莎剧翻译传播中的群体性误读何辉斌中国二十世纪外国文学翻译与评论总貌的量化研究何卫华“理论旅行”与中国的文化研究高奋中国诗学语境下的伍尔夫批评模式研究丁世鑫30年代中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的概述赵山奎卡夫卡《变形记》国外解读史述要钟敬东游观:山水美学视域下的梭罗《瓦尔登湖》再阐释丁芸接受视野中的《红字》A卢巧丹木心短篇小说在英语世界的文化飞散之旅薛青哈代小说中的法律世界罗诗旻主体之路的开启与闭塞:《失乐园》的堕落叙事朱黎航知识、人性和伦理——评玛格丽特·埃德森的戏剧《才智》参加人参加人::戴运财段汉武白陈英程永艳刘斌刘微亮刘新民王瑾余凤高陈军陈玲梵建红鲁彦杨莉杨薇张菁张丽萍第二小组外语学院422422会议室会议室主持人主持人::郭建中教授姜岳斌教授发言人发言题目褚蓓娟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海洋书写姜岳斌《古舟子咏》与《白鲸》及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生态伦理定位汪汉利食人族与福音书——从海洋小说等看英国对南太平洋及加勒比岛民的想像张陟航海与成长:论《奥德赛》中忒勒马科斯的出海历程杨丽《海狼》中的人物成长与伦理建构徐燕英国海洋文学坐标系中的《黑暗的心》杨开泛超文本与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李蓓蕾认知、阐释与人文关怀——E 时代的美国非裔文学教学研究谭惠娟非裔美国文学在中国:现状与不足李新德学术训练导向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王玖炜一部印第安科尔瓦部族文化寻根的史诗——浅析《通往阴雨山的路》张雯城堡里的女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神谕女士》中三个隐文本的囚禁主题丁光慕雅德等传教士中国纪录的阐释与中国形象的传播王松林福尔摩沙、食人习俗及其他:从虚像到实像参加人参加人::毛信德张德明何欣赖骞宇李思龙李艳梅田颖屠献芳徐绛雪俞晓红张君易建红钱蓓慧文敏吴琴华许志强张逸旻第三小组外语学院副楼305会议室主持人主持人::沈念驹教授蒙兴灿教授发言人发言题目陈新宇《日瓦戈医生》的经典性高万隆哥特式与经典凌喆特德•休斯诗歌经典的生成与传播傅守祥时代的良知与上帝的真理——试论《双城记》浪漫现实主义的仁爱精神隋红升《根》在中美两国学界不同接受与传播现状分析及反思孙鹏程《等待戈多》中圣经故事原型及其变形王永俄罗斯文学与艺术的交叉研究——以诗与画的承袭与演变为例项晓敏论罗兰•巴尔特《恋人絮语》的解构主义审美价值姚晓萍诗之涉世——中俄象征派诗学价值论比较詹春花黑塞评中国古代文学及其文论意义杨坚定基于多译本语料库的译文对比研究——对《离婚》五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吴虹中国乔治•赫伯特传播与研究综述陈军女权主义、个人主义与现代戏剧:易卜生代表作《玩偶之家》的经典性之生成与影响应素芳浅析华裔文学《花鼓歌》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参加人参加人::吴笛沈弘郭兰英程文丁光方凡胡小曼李富涛刘微亮施建华孙俊芳王福和王晓乐吴琴华陈勇王玉洁张玉娟第四小组外语学院副楼309会议室主持人主持人::朱炯强教授章汝雯教授发言人发言题目何淑英《马可瓦多》:差异空间的身体实践与诗意想象李包靖作为圆形思维的神话研究李贞琤马尔克斯小说的爱情主题研究龙瑜宬索尔仁尼琴小说中的时空设置楼育萍何处觅她乡?——论《觉醒》中的空间意识潘家云再论萨拉是谁?—兼约翰·福尔斯与《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创造力研究孙靖时间主题的泛化——论艾略特的《情歌》孙艳萍失却的好奇心——评德拉布尔小说《一种自然的好奇心》田亚曼《宠儿》中贝比·萨格斯的精神防御王霞《八月之光》的伯格森生命哲学解读张连桥论《动物园的故事》中的身份危机与人际隔离张静静杜波依斯的女性观探析史永红从《中途》看约翰逊笔下的心理创伤与救赎之道吴梅芳精神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呼啸山庄》重审参加人参加人::蒋承勇陈许芮渝萍慈丽妍何仲生胡敏琦雷体沛穆海博王欣魏丽娜吴敏之章晓雯虞晓伟陶哲钧王其全闫建华张素玫张雯摘要汇编陈才宇绍兴文理学院题目谈谈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手稿的出版摘要2012年10月,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手稿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知识学习文学院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知识学习文学院

喜讯★何刚强、朱永生被评为“复旦大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二届委员”。

★陆谷孙获复旦大学复华奖教金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梁正溜、姜宏获复旦大学复华奖教金教学名师奖。

★韩语系教师姜宝有负责的“基础韩国语”课程获得2008年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立项。

学校对该课程提供壹万元的建设经费。

★俄语系教师姜宏获第二届“全国《中国俄语教学》优秀论文奖”。

★俄语系教师赵艳秋获复旦大学文科科研推进计划“金苗项目”-“专名翻译研究”。

★德语系教师刘炜的课题“中国和奥地利社会小说中的时代没落”入选2008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我院大英部指导的英语辩论队获得复旦大学第六届校长奖“优秀学生团体”。

★我院大英部教师万江波、向丁丁辅导的学生施宇鹏获得2008“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总决赛冠军。

★法语系教师赵英晖获得第二届“依视路”杯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一等奖和第五届“卡西欧”杯文学翻译竞赛二等奖,法语系学生谈珩获第五届“卡西欧”杯文学翻译竞赛三等奖。

★4月25日,韩语系05级学生张娟美在全国第二届韩国语现场作文赛中获铜奖。

★10月18日,韩语系06级学生韩雪雯在韩国文化院举行的“华东地区韩国语演讲比赛”中获金奖。

★11月9日,翻译系学生王寅清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口译邀请赛中获得交传组第三名。

本次比赛由中国翻译协会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全国30多所大学参赛。

我院选手王寅清力逐群雄,是所有获奖选手中唯一的本科生。

★12月12日,魏育青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宗教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上获香港道风基督教文化研究所颁发的“艾美尔学术翻译奖”。

★德语系学生黄硕、李舒颖在全国第二届德语辩论赛中获三等奖。

★外文学院2007级军训八连获“优胜连队”荣誉称号。

★外文学院学工组在二十多个学院中脱颖而出,获复旦大学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展评优秀集体。

教学行政★9月2日,2008年外文学院新生开学典礼在经济学院大金厅举行。

40多名研究生以及从复旦学院回归的2007级本科生与外文学院主要党政领导共同出席大会。

论《镜子》中的历史记忆重塑

论《镜子》中的历史记忆重塑

:.蠹连基噎‘:“*豁蠹:*x鼍羲舅蠹-.鬟萋壤瓣冀尊蘩壤爹i论《镜子》中的历史记忆重塑张伟劫内容提要:历史记忆是当代拉美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其著作中一贯秉持正义立场,用后现代的叙事方式重塑历史记忆。

现有评论大多注重于剖析加莱亚诺作品的历史背景,对其创作的艺术特色少有探讨。

本文试以加莱亚诺的新作《镜子》为例,从历史意识、叙事主线的缺失、内部视角等方面分析加莱亚诺是如何以其独特的方式重塑历史记忆的。

关键词: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历史记忆内部视角作者简介:张伟劫,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西语文学与拉美思潮。

Tit le:R ec ons tr uc tio n of Historical M emory iIl Mi rr or sABSTR ACT:H isto rica l memo ry is o n e of t he m ost explored themes in contempora ry Latin American hterat ure.Con ti nui ng to be a voice for justice,Uruguayan writer Eduardo Galeano strives to r e c o n s t r u c t hi stor ical memor y in his postmodemist w ri ti ngs.Th e existingscholarship O i l Galeano focus es main ly o n t he h isto rica l background of his works.Since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 id to Galeano’s artistic skills,this ess ay takes his latest workMirr ors as an example,conducting a close exami nation of its histo rica l co nsc iou sn ess,l ac kof the main narrative line and u s e of th e internal point of view.Keywords:Eduar do Galeano,historical memory,intern al point of v iewAuthor:刁咖喀Wdjie<flag co@sohu.c orn>is a lecturer at the School of For ei gn Studi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China(210023).His major researchareas areH ispani c li tera tur e an d the thoughts of Latin America.因其别具一格的写作方式,爱德华多·加莱亚诺(Eduardo Galeano,1940~)的作品难以归类,很少在主流的拉美文学史中被提及。

江苏地区外国文学会

江苏地区外国文学会

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会讯Newsletter of Jiangsu Association of Foreign LiteratureStudies2012年第1期总第64期★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秘书处编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纪要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2年11月9日晚在河海大学闻天馆举行。

会议由江苏省外国文学会会长王守仁教授和常务副会长张杰教授主持。

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蔡斌教授首先向理事会做了本年度年会筹备工作汇报,王守仁教授代表学会对河海大学外院为承办会议所作的细致认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与参加会议的理事讨论确定了关于本次年会安排方面的一些细节问题。

学会秘书处向与会理事汇报了学会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包括通过学会年检、参加省社联活动、参与华东六省一市外文协作会议等事务内容,并向理事会呈交了新申请入会的会员名单。

经理事会成员讨论表决,通过了新增会员名单,并接受了江南大学理事人员的变动申请(名单附后)。

王守仁教授结合自己去南昌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外文协作会议的经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外文协作会明年在青岛举办的外语教学研讨会。

张杰教授因出任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会长,向理事会提出辞去学会常务副会长一职。

经理事会讨论,同意张杰教授辞去学会常务副会长并继续留任学会常务理事,决定由姚君伟教授接替他担任学会常务副会长,吕洪灵教授担任学会秘书长。

在本次理事会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何江胜教授向理事会提出了承办下届年会的申请。

理事会经讨论同意,确定下一届年会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

附:2012新会员名单(41人)陈兵陈向俊储少菁董小燕窦燕方文开冯玥管月娥归溢郭剑虹韩卫红李冰李双志刘晓春刘云虹芦红娟陆燕马全峰潘玉莎孙宁宁孙晓云王茜王青青王淑芳王苏雷尉海莹徐蕾徐仁凤许涵杨丽姚颖张春美张丽丽张泉张香萍张小平张晓雯张艺赵令霞朱清朱晓丽2012新理事名单(1人)方文开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会讯Newsletter of Jiangsu Association of Foreign LiteratureStudies2012年第2期总第65期★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秘书处编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供稿: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年11月10日-11日,在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外委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分会第五届年会
会议日程
11月17日(周五)时间
2017年11月17-19日地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主议题
历史、政治与文学书写主办单位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分会承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协办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编辑部时间事项
主持人09:00-20:00会议报到
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虹口校区会议中心
下榻酒店
地点:上外迎宾馆(西体育会路189号、上外西门内)
上外宾馆(赤峰路555号)
锦江之星虹口足球场店(西江湾路718号)
锦江之星赤峰路店(虹口区广纪路127号)
上海博思大酒店(虹口区广秀路100号)
如家精选酒店(广灵二路5号)
19:30-21:00特约讲座:
盛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外国文学评论》前主编)
“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从新历史主义的一个命题谈起
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会议中心MBA 案例教室虞建华19:30开始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分会常务理事会
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会议中心2楼英伦厅
(仅学会常务理事出席)
11月18号(周六)
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
08:30-09:00开幕式主持人
发言人上海外国语大学领导致辞
李维屏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领导致辞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分会会长张剑教授致辞
09:00-09:10合影留念
09:10-09:30茶歇
地点:虹口校区食堂一楼09:30-12:00主题发言(每人25分钟)
09:30-09:55盛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外国文学评论》前主编)
“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从新历史主义
的一个命题谈起
王守仁
09:55-10:20程朝翔(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史与灰烬”:对历史写作的理论思考
10:20-10:45殷企平(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由维多利亚文学的文化观念流变
10:45-10:50问答
10:50-11:15高继海(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BBC《空王冠》对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的改编
乔国强11:15-11:40王岚(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史的隐喻——评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
11:40-11:45问答
12:00-12:40午餐
地点:虹口校区食堂二楼
13:30-16:50分会场讨论
地点:详见会议手册
17:00-18:00分会场总结
地点: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
张和龙
18:00-19:30晚餐
地点:上外宾馆(赤峰路555号)
11月19日(周日)
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8:30-11:30
主题发言(每人20分钟)主持人08:30-08:50
金衡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冷战思维与美国文学和文化:概念、路径和方法郭棲庆08:50-09:10
申富英(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暴力、历史与殖民——论《尤利西斯》中的暴力政治09:10-09:30
曹莉(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伦理与经典重写:以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批评为例09:30-09:50
郭英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反战文学:现实主义小说参与社会政治的能动场09:50-09:55
问答09:55-10:15
茶歇地点:虹口校区食堂一楼10:15-10:35高奋(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论传记中生命写作的两种模式:“新传记”和“传记小说”
10:35-10:55胡亚敏(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
战争与族裔:美国黑人战争文学书写
谭惠娟10:55-11:15曾传芳(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叙述身份的制造与历史人物的重塑——以《奈特·特纳的自白》为例
11:15-11:20问答
11:20-11:30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代表发言
11:30-12:00闭幕式
邹惠玲发言人
学会秘书长、复旦大学苏耕欣教授做常务理事会报告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虞建华教授致闭幕辞
12:00-午餐、离会
地点:虹口校区食堂二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