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合集下载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变化规律分析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变化规律分析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变化规律分析电磁波是一种波动现象,它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遇到不同的阻碍和影响,导致传播速度变化。

本文将分析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变化规律,并探讨其相关的原理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根据物理学原理,真空中光速是一个常量,约为每秒299792458米。

当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其速度达到了极限,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然而,一旦电磁波进入其他介质,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对于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我们可以运用折射定律来进行分析。

折射定律告诉我们,当电磁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其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发生折射现象。

这是由于不同介质对电磁波的阻碍程度不同所导致的。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变化有着明确的规律。

根据介质的光密度(光速和介质中的光速之比),我们可以得到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根据光密度的不同,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会不同。

对于光密度较小的介质,如气体,其光速较大。

相对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电磁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较慢。

这是因为气体中存在着大量分子,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与分子相互作用,导致传播速度减慢。

对于光密度较大的介质,如液体和固体,其光速较小。

相对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电磁波在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快。

这是因为液体和固体中分子的密度更高,相互作用更加频繁,导致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变化规律也不相同。

根据电磁波的频率和介质的性质,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有所差异。

一般而言,低频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较高,而高频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则相对较低。

了解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化的规律对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超声波在医学领域进行体内显影。

超声波的频率较低,传播速度较高,可以通过皮肤和其他组织层进行传播,提供有关人体内部器官的重要信息。

电磁波的特性与传播规律总结

电磁波的特性与传播规律总结

电磁波的特性与传播规律总结
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波动现象。

它具
有很多特性,并且遵循一定的传播规律。

1. 频率和波长: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频率
越高,波长越短,反之亦然。

常见的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它们的频率和波长不同。

2. 速度: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光速,约为3×10^8米/秒。

在介质中传播时,其速度会受到介质折射率的影响。

3. 反射和折射:电磁波在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反射是指电磁波从界面上的一种介质返回原来的介质。

折射是指电
磁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的方向改变。

4. 散射和吸收:当电磁波遇到介质时,会发生散射和吸收现象。

散射是指电磁波在介质中受到微粒或界面的散射而改变方向。

吸收
是指电磁波能量被介质吸收而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5. 干涉和衍射:电磁波也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电磁波相互叠加时形成的特定干涉图样。

衍射是指电磁波绕过物体或通过小孔时发生的弯曲现象。

总而言之,电磁波具有频率和波长、速度、反射和折射、散射和吸收、干涉和衍射等特性,并且遵循相应的传播规律。

深入了解这些特性和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磁波。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所组成的波动现象。

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光速,但一旦进入介质,其传播速度就会发生改变,同时也会发生折射、反射、吸收等现象。

本文将探讨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以及相关的现象和原理。

首先,介质对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产生影响。

在真空中,光速为一个常数,大约是每秒300000公里。

然而,当电磁波进入介质中时,由于介质的特性,电磁场与介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传播速度的减小。

这种减速现象称为光速的减速,或者是介质中的相对折射率。

其次,介质对电磁波的折射产生影响。

折射是电磁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弯曲现象。

当电磁波进入介质后,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于真空的折射率,光线会改变传播方向。

这是因为光在传播过程中会与介质中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光的速度和方向发生改变。

我们常常会观察到,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光线会向法线偏离,这种现象就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接下来,介质对电磁波的反射产生影响。

反射是电磁波遇到介质界面时所发生的现象,其基本规律由斯涅耳定律描述。

当电磁波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电磁波会被界面处的介质反射回来,形成反射光,而另一部分则会继续传播到第二种介质中。

反射现象的发生是因为介质的折射率不同,使得电磁波在界面处发生了反射。

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当光从水射入玻璃时,光线会发生反射,并形成明显的倒影现象。

此外,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也是十分重要的。

吸收是指介质对电磁波能量的吞噬和损耗。

当电磁波传播到介质中时,介质中的分子会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并转化为分子的内部能量。

不同的物质吸收电磁波的能力是不同的,有些物质对某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会表现出较高的吸收率,而对其他频率的电磁波则表现出较低的吸收率。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物质有不同的颜色。

最后,我们来探讨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机理。

当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电场和磁场会与介质中的带电粒子相互作用。

这些带电粒子会感受到电场的作用力,并按照洛伦兹力定律做出反应,从而引起介质中的电荷分布和电流。

了解电磁波的特性与传播规律

了解电磁波的特性与传播规律

了解电磁波的特性与传播规律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它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涉及到无线通信、无线电、雷达、微波炉等许多应用领域。

了解电磁波的特性与传播规律,对我们更好地利用和应用电磁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性:1. 频率和波长: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频率和波长是电磁波的基本特征,可以通过振动次数来表示。

2. 能量传播:电磁波能够在真空和其他介质中传播。

它的能量是通过电场和磁场相互转换而传播的。

电磁波的能量传播速度是固定的,即光速。

3. 传播方向:电磁波传播的方向垂直于电场和磁场的方向。

电磁波具有横波的特性,意味着它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垂直。

4. 极化状态:电磁波可以具有不同的极化状态,如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

这取决于电磁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

二、电磁波的传播规律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可以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来描述。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描述电磁场变化的四个基本方程,包括高斯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高斯磁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

1. 高斯定律:高斯定律描述了电场与电荷之间的关系。

它表明,电场线从正电荷流向负电荷。

根据高斯定律,电磁波在电荷存在的情况下会产生相应的电场。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了磁场的变化与电场的关系。

当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周围产生感应电场。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波的传播与磁场变化有关。

3. 高斯磁定律:高斯磁定律描述了磁场与磁荷之间的关系。

它表明,磁场线是闭合的,不存在磁荷的单一来源。

根据高斯磁定律,电磁波的传播与磁场线的闭合性有关。

4. 安培环路定律:安培环路定律描述了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根据安培环路定律,电流产生的磁场环绕电流流动的方向。

根据以上的规律和方程,我们可以推导出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和传播方式。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光速,约等于3.0 × 10^8m/s。

§3 电磁波在导电介质中的传播

§3 电磁波在导电介质中的传播

§3 电磁波在导电介质中的传播导电介质: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极化(用常规的正的介电常数描述);存在电导,会形成传导电流,从而产生焦耳热,使得电磁波的能量不断损耗;这样的导电介质包括土壤、海水等,电磁波经过多个周期的传播之后,其振幅最终为零。

本节所要解决的问题:从电导率的观点出发,适用于低频波段1.导电介质内电荷分布的特点;2.电磁波在(良)导电介质内的传播;3.在良导电介质表面电磁波的折射4.在良导电介质表面电磁波的反射以后补充:高频波段,则采用介质的观点来处理,用一个复介电常数来描述1、导电介质内自由电荷分布•对于电磁场随时变化的电磁波,导电的介质内一般情况下是存在电荷分布的,取决于导电程度的优良;•导电程度的不同对自由电荷分布情况如何?1)导电介质•Ohm定律给出:传导电流在导电介质中会产生Joule 热损耗。

•需要注意的是,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EJ s (1)欧姆定律:()1110rad/s 300GHz f 此时,电导率为实数,导体内的位移电流可以忽略。

•当频率超过ω>1011rad/s,导体内既有传导电流,也有位移电流,电导率是一个复数J s () E s 1 ()+i s 2 () E(a)良导电介质:传导电流位移电流(2)导电介质分为良导电介质和非良导电介质:(b)非良导电介质:比如:土壤、海水。

传导电流位移电流= ≫1= ≪12、电磁波在(良)导电介质内的传播22''''k k k 良导电介质中,电磁波的波动方程为'22 + E k E 0'22 + E E 2)定义复波矢:'k3)良导电介质中,时谐平面电磁波:复波矢:()()t x k E t r E'i 0e ,i k + '式中、均为实矢量。

则()()t x x E t r Ei 0ee ,0'22 + E k E3、电磁波入射到导电介质表面的折射S 偏振1k '1k ''2k 12为简便起见,仅讨论垂直入射情况下1k'1k ''2k 121E '1E ''2E ''2B '1B 1Bk'k ''kxzz''kx例:对于干燥土壤,在兆赫兹波段相ε=4,电导率为σ=10磁波入射到土壤表2)电磁波入射到良导电介质表面,介质中的磁场的分布磁场的位相比电场位相滞后π/4sk'k ''k 金属xz''((z 单位面积上消耗的能量为k'k''k金属xzk'k ''k 金属xz()t z e e 4i p + (z e 2k'k ''k 金属xzz ()zz E e e 122''0 s4 导电介质表面对电磁波的反射()fDDn s1221()01221BBn)(1221´EEnfHHn´)(1221()01221DDn)(1221´HHn)(1221´EEn对于两个绝缘介质构成的分界面,由于界面上无传导电流、电荷的面分布,边界条件为;()01221BBn)(1221 ´H H n)(1221 ´E E n对于良导电的介质,在界面下一定的穿透深度内,存在传导电流的体分布;从几何上讲,在这样的情况下,分界面上的面电流密度(厚度趋于0的层内的电流)可以认为是0;)(1221 ´E E nfH H n ´)(1221f 01k '1k ''2k 12石墨烯石墨烯的厚度在0.3nm左右,它是一种没有带隙的二维材料,价带和导带在费米面附件只有这么一个点相接处,我们把这个点称为Dirac点,当费米面处在Dirac点时,石墨烯可以吸收任意波长的光6 JUNE 2008 VOL 320 SCIENCE, A. K. Geim et al.,P. A. Obraztsov et al., Nano Lett. 2011, 11, 1540–1545。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和传播规律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和传播规律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和传播规律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波动现象。

它们以光速传播,具有多种特性和传播规律。

本文将介绍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和传播规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物理现象。

一、电磁波的基本特性1. 频率和波长:电磁波的频率表示每秒内波动的次数,用赫兹(Hz)作单位。

波长代表了在一个完整波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通常使用米(m)作单位。

频率和波长之间存在着简单的关系,即波速等于频率乘以波长。

公式可以表示为:c = λf,其中c表示波速。

2. 能量传递:电磁波是通过能量的传递而存在的,它可以传递给物质,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波的能量与其频率和振幅有关,频率越高、振幅越大,能量越强。

3. 光谱:电磁波按频率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形成了电磁谱。

电磁谱包括了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等。

每一种电磁波在物质中的相互作用方式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不同的用途。

二、电磁波的传播规律1. 反射:电磁波在与介质边界相交时,一部分波会从界面上反弹回来,这一现象称为反射。

反射的法则是根据斯涅尔定律(Snell's law)来描述的,它表明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折射:当电磁波传播到介质中时,它们会因为速度改变而发生偏折,这一现象称为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着简单的关系,即入射角的正弦比等于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3. 散射:当电磁波遇到尺寸远小于波长的介质颗粒或边界时,会发生散射现象。

散射可以使波的方向改变,以及影响波的强度。

散射现象是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物体的原因之一。

4. 干涉和衍射:当电磁波通过多个开口或障碍物时,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相互叠加形成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而衍射是指波传播到遮挡物后出现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5. 吸收: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与介质相互作用并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波动现象。

它具有多种特性和传播规律,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进行详细探讨。

一、电磁波特性1. 频率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之一是频率和波长。

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电磁波通过某一点的次数,用赫兹(Hz)表示,波长则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一个完整波动所占据的距离,通常以米(m)为单位。

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是成反比的关系,即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2. 能量和强度电磁波具有能量,能量和频率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

根据普朗克定律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电磁波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即能量越高的电磁波,其频率越高。

电磁波的能量强度则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电磁波的能量,通常以瓦特/平方米(W/m²)或瓦特/立方米(W/m³)表示。

3. 色散和折射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色散和折射。

色散是指电磁波在材料中传播时,频率不同的成分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导致波形发生变化。

折射则是指电磁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

4. 偏振和干涉电磁波还具有偏振和干涉的特性。

偏振是指电磁波振动方向的限定性,可以是线偏振、圆偏振或者无偏振。

干涉则是指两个或多个电磁波相互叠加形成干涉图样,干涉可以是构成增强或者消弱效果。

二、电磁波传播规律1. 直线传播在空气或真空中,电磁波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当电磁波传播遇到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将会发生折射和反射,导致电磁波传播方向改变。

然而,在均匀介质中,电磁波会继续以直线的方式传播。

2. 束缚传播束缚传播是指电磁波在导体或波导中传播的情况。

导体内的电磁波会发生多次反射和传播,形成电磁波在导体中来回传播的模式。

波导是一种特殊的导体,可以将电磁波沿特定方向进行传输,避免波形的扩散和损耗。

3. 散射和吸收电磁波传播时会遇到各种材料和物体,材料和物体对电磁波的传播会发生散射和吸收。

电磁场在介质中的传播现象

电磁场在介质中的传播现象

电磁场在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引言:电磁场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它在空气或真空中的传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然而,当电磁场传播到介质中时,由于介质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的复杂性,电磁场的传播现象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电磁场在介质中传播时的一些重要现象和相关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介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介质是指能够传播电磁波的物质或介介质。

与空气或真空相比,介质具有更加复杂的物理性质,如电导率、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等,这些性质决定了电磁场在介质中传播过程的特征。

当电磁波传播到介质中时,电磁场的振荡会引起介质内部电荷和磁荷的移动,从而改变了原本的电磁场分布。

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一系列有趣的现象和效应。

第二部分:折射现象折射是指电磁波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偏折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比值,称为折射率,它反映了介质对电磁波传播的阻力程度。

折射现象在光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如棱镜的原理、眼镜的工作原理等。

第三部分:色散现象色散是指介质对波长不同的电磁波的折射率不同,进而导致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这种现象导致了折射角的变化与入射角的关系不再符合斯涅尔定律。

通常情况下,介质对较短波长的光具有较大的折射率,较长波长的光具有较小的折射率,这就形成了色散效应。

色散效应在光学领域广泛应用于分光仪的原理和材料分析等方面。

第四部分:吸收和散射现象介质对电磁场的能量吸收和散射是电磁场在介质中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现象。

当电磁波传播到介质中时,由于介质分子或原子的内部结构以及电磁场分布的不均匀性,一部分电磁能量会被转化为热能或散射出来。

这种能量损耗和散射会导致电磁场的强度和传播方向的改变。

吸收和散射现象在介质的热传导、电磁波的衰减以及能量转换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五部分:电磁波在生物介质中的传播除了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外,生物体内部的组织和细胞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介质。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与传播规律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与传播规律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与传播规律电磁波指的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它是一种无线传输电磁能量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雷达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电磁波的基本特性以及其传播规律。

一、电磁波的基本特性1. 频率和波长: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电磁波的周期数,用赫兹(Hz)来表示;波长是指电磁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用米(m)来表示。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反之亦然。

2. 能量和振幅:电磁波既具有波动性质,又具有能量性质。

电磁波的能量与其振幅密切相关,振幅越大,能量越大。

例如,光的亮度取决于电磁波的振幅大小。

3. 极化特性:电磁波可以是偏振的,也可以是非偏振的。

偏振光是指电磁波振动方向只在一个平面上振动,而非偏振光则在多个平面上振动。

偏振光在通信、显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电磁波的传播规律1. 传播方向:电磁波在真空或空气中以直线传播。

当电磁波遇到边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折射或透射等现象。

这取决于入射角度、介质的折射率以及界面的性质。

2. 传播速度: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为光速的3×10^8米/秒。

然而,当电磁波传播介质发生变化时,其传播速度会受到介质折射率的影响而改变。

3. 传播衰减: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即能量逐渐减弱。

这与介质的吸收、散射以及衍射等有关。

衰减的程度取决于电磁波的频率和物质特性。

4. 多径传播:在复杂的环境中,电磁波可能会沿着不同路径传播到达接收器,形成多个传播路径。

这种现象称为多径传播。

多径传播会引起信号的传播时延、衰减以及干扰,对通信系统性能产生影响。

5. 多普勒效应:当电磁波的发射源或接收器相对于传播介质移动时,会引起频率的变化,即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在雷达、无线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可以用来测量速度、距离等信息。

综上所述,电磁波具有频率和波长、能量和振幅以及极化特性等基本特性。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反射与折射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反射与折射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反射与折射电磁波是一种具有电场和磁场相互耦合的振动能量。

它们在空气等自由空间中传播时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但当遇到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就会发生反射与折射现象。

本文将探讨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反射与折射规律,并深入分析其原理和应用。

一、反射现象当一束电磁波从一介质界面射入另一介质时,一部分电磁波会发生反射,即沿着入射角相等的角度从界面上反射回来。

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而导致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结果。

以光为例,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界面时,一部分光会反射回空气中。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一致的角度。

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如镜面反射和平板玻璃窗的反射。

二、反射定律反射定律描述了电磁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行为。

根据反射定律,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入射角i = 反射角r这意味着,当一束光线以特定的入射角度入射到一介质界面上时,其反射光线的角度与入射角度是相等的。

这个定律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磁波,包括可见光、无线电波和微波等。

三、折射现象除了反射现象外,电磁波在介质中还会发生折射。

折射是指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到另一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中时,光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这是由于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对光的传播速度有影响。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i、折射角t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n1、n2之间存在以下关系:n1sin(i) = n2sin(t)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i是入射角,t是折射角。

折射现象对光在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解释了为什么在水中看到的物体会有所偏移,并为光学透镜和棱镜等光学器件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四、总结与应用通过研究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反射与折射现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众多领域。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1. 光学仪器:基于光的反射与折射原理,我们设计了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电磁波的传播是电磁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只考虑电磁波在各向同性均匀线性介质中传播,分别对电磁波在线性介质和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进行讨论。

1、电磁场的波动方程一般情况下,电磁场的基本方程是麦克斯韦方程,而我们讨论的介质是各向同性均匀线性的,即(0,0==j ρ)的情形。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解既是空间的函数又是时间的函数,而我们只考虑随时间按正弦函数变化的解的形式。

对于这种解,其形式可表示成一个与时间无关的复矢量和一个约定时因子()t j ωex p 相乘,这里ω是角频率。

在这种约定下,麦克斯韦方程组便可表示成[]1ΗE ωμj -=⨯∇ (1) ΕΗωεj =⨯∇ (2) 0=⋅∇Ε (3)0=⋅∇Η (4)对方程(1)两边同取旋度,并将式(2)代入便得ΕΕεμω2=⨯∇⨯∇ (5) 利用如下矢量拉普拉斯算子定义以及方程(3)()ΕΕΕ⨯∇⨯∇-⋅∇∇=∇2 (6) 方程(5)式变为[]2022=+∇ΕΕk (7) μεω=k (8) 类似地,可得Β所满足的方程为022=+∇ΒΒk (9) 方程(7)和(9)式称为亥姆霍兹(Helmholtz )方程,是电磁场的波动方程。

2、平面波解一般的电磁波总可用傅里叶分析方法展开成一系列。

单色平面波的叠加。

所以,对单色平面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假定波动方程(7)和(8)式的单色平面波的复式量解为[]3()[]r k ΕΕ⋅-=t j ωex p 0 (10) ()[]r k ΒΒ⋅-=t j ωex p 0 (11) 式中0Ε,0Β分别为Ε,Β振幅,ω为圆频率,k 为波矢量(即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t kx j ω-ex p 代表波动的相位因子。

为了描述均匀平面波的相位在空间的变化快慢,在此引入相速的概念,即平面波等相位的传播速度。

很显然等相位面由下面方程决定[]1const kr t =-ω (12)方程(12)两边对时间t 求导可得 kdt dr v ω==(13) 由式(8)可知 εμ1=v (14)将(10)和(11)式代入我们上面给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可得[]300Βk Εω-=⨯ (15) 0201Εk Βωv=⨯ (16) 00=⋅Εk (17) 00=⋅Βk (18) 由(17)和(18)可以看出,介质中传播的电磁波是横波,电场与磁场都与传播方向垂直;由(15)和(16)式可知:0Ε,0Β与k 三者相互垂直,且满足右手螺旋关系。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是什么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是什么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是什么电磁波是一种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场波动现象,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比如无线电广播、电视信号、手机通信、卫星导航等等。

而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是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的关键所在。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介质。

介质可以简单理解为电磁波传播所经过的物质环境。

常见的介质有空气、水、玻璃、金属等等。

不同的介质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这就导致了电磁波在其中传播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规律。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一个重要的规律是速度会发生变化。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一个恒定的值,约为 3×10^8 米每秒。

但当电磁波进入其他介质时,其传播速度会变慢。

这是因为电磁波与介质中的粒子相互作用,导致传播受到一定的阻碍。

具体来说,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于真空中的光速除以该介质的折射率。

折射率是描述介质光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不同的介质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比如,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在水中的折射率约为 133,所以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就会比在真空中慢。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还会发生折射现象。

当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这就好比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我们会看到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弯折。

折射的程度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差异以及电磁波的入射角度。

折射率差异越大,入射角度越倾斜,折射现象就越明显。

除了折射,电磁波在介质界面还可能发生反射。

一部分电磁波会被介质表面反射回来,就像镜子反射光线一样。

反射的强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和电磁波的入射角度。

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还会有吸收和衰减的现象。

一些介质会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导致电磁波的强度逐渐减弱。

比如,电磁波在通过一些有损耗的介质,如墙壁、土壤时,信号强度会逐渐降低。

这种吸收和衰减的程度与介质的电导率、磁导率以及电磁波的频率等因素有关。

此外,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波长和频率也会有所变化。

频率是电磁波的固有属性,不会因为介质的改变而变化。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征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征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征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组合而成的波动现象,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

然而,当电磁波传播到介质中时,其传播特征会发生一些变化。

本文将重点探讨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一、介质对电磁波传播速度的影响介质对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速度会降低。

这是由于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对电磁波的吸收和再辐射引起的。

在介质中,电磁波与原子或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使得波动的传播速度变慢。

其次,介质的物理性质也会影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不同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密度、电导率等物理参数不同,导致介质对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方式也不同,从而影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二、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与反射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与反射是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电磁波进入介质后,部分能量被介质吸收,而部分能量会被介质反射回去。

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主要与介质的能带结构有关。

能带结构决定了介质对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吸收情况。

比如,对于可见光范围内的电磁波,介质可能对特定频率的光波吸收较强,而对其他频率光波吸收较弱。

反射是指电磁波在介质与外部环境的界面上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的发生是由于介质与外部环境的折射率不同所致。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反射现象可以通过反射率来衡量,反射率越高,表示介质对电磁波的反射能力越强。

三、介质中的色散现象色散是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展现出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色散是指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波长的拉伸或压缩现象。

这是由于介质中各种原子或分子对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吸收和辐射的能力不同所致。

常见的介质中色散现象包括色散率和色散角。

色散率是介质对电磁波传播速度与频率变化率的衡量,通常用来描述介质对不同频率光波的折射性质。

色散角是指光线在不同频率下在介质中传播的偏折角。

四、介质对电磁波的折射现象当电磁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

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

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电磁波是一种无线传播的电磁辐射,它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形成,并在介质中传播。

介质是指电磁波所处的物质环境。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介质。

介质是电磁波传播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无论是空气、水还是金属,只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性质,都可以作为传播介质。

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机制与真空中传播有所不同。

在介质中,电荷粒子的存在使得电磁波与介质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波动的特性有所改变。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分为吸收、散射和折射。

首先是吸收。

当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中的电荷粒子会吸收部分波能。

这种吸收导致电磁波能量的减弱和衰减。

吸收的程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例如电导率和介电常数。

其次是散射。

介质中的粒子会对电磁波进行散射,这意味着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散射是由于粒子与电磁波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例如,在大气中,空气分子会对光线进行散射,使得天空呈现出蓝色。

最后是折射。

当电磁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折射是由于介质中的电磁波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介质对电磁波的影响是由介质的特性决定的。

其中,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是介质特性中重要的参数。

介电常数描述了介质中的电磁波响应电场的能力,而磁导率描述了介质对磁场的响应能力。

不同的介质对电磁波的传播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金属是一种具有高电导率的介质,当电磁波在金属中传播时,电流会通过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使得电磁波能量迅速衰减。

这就是为什么金属可以有效地屏蔽电磁波的原因。

相比之下,空气是一种具有低电导率和低介电常数的介质。

在大气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几乎等于光速,而且衰减较小,因此空气可以作为电磁波传播的良好介质。

除了这些常见的介质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介质对电磁波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光纤是一种具有非常低的损耗和高带宽的介质,它能够有效地传输光信号。

这使得光纤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介质对电磁波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

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

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

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电磁波是一种可以在空气、水、金属等介质中传播的波动现象。

在物理学中,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探索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磁波的特性。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

空气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的介质,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

光是一种电磁波的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将空气中的光作为电磁波的一个例子。

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照在瞬间就能达到我们的眼睛。

除了光之外,无线电波、微波和太阳辐射等电磁波也能在空气中传播。

不同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例如,电磁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要比在空气中慢一些。

这是因为水分子的结构和空气分子的结构不同,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导致电磁波传播速度降低。

当我们游泳时,眼睛下方看到的物体会出现向上偏移的情况,这是因为光在水中传播速度较慢导致的折射现象。

金属是另一种常见的介质,电磁波在金属中的传播有一些特殊的规律。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将电磁波的能量吸收并迅速传递。

这就是为什么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使用手机时,手机天线会发射出无线电波,这些无线电波会在金属天线的表面上反射,并通过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传导,从而实现信号的传输。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介质外,电磁波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例如,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达到了一种极限,即光速。

这是因为真空中几乎没有任何分子或原子存在,所以电磁波能够以最理想的状态传播。

而在其他气体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将会受到气体分子的影响。

不同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还与其频率有关。

电磁波的频率对应着波长,即波动的周期性。

较低频率的电磁波波长较长,能够更容易地穿透各种介质进行传播。

而较高频率的电磁波波长较短,容易被介质吸收或反射。

这一特性在医学影像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X射线具有较高的频率,能够穿透物体并在相机底片上形成影像。

电磁波传播规律

电磁波传播规律

电磁波传播规律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无线电、微波炉等领域。

了解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其应用以及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包括传播速度、传播模式以及传播路径。

首先,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一个重要的特性。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推导,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10^8米/秒),也被称为光速。

这意味着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的速度是一个恒定的值,与其频率和波长无关。

其次,电磁波可以以不同的模式进行传播。

最常见的模式是平面波和球面波。

平面波是沿着一个方向传播的电磁波,可以看作是无限大的扩展面内的波动。

在这种模式下,电磁波的波前是平行且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并在空间中形成一系列平行的等相位面。

球面波则是从一个点源开始传播的电磁波,波前呈球面状向外扩散。

这种模式常见于天线辐射和声纳等应用中。

此外,电磁波的传播路径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传播介质的特性。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而在其他材料中(如介质常数大于1的物质)会比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慢。

这取决于物质的折射率,它表示了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相对速度。

其次,地球曲率也会影响电磁波的传播路径。

当电磁波超过地球的曲率时,它会绕过地球并产生地球的“阴影区域”。

这在通信领域中需要注意,以确保信号覆盖范围足够广。

除了传播路径,电磁波还会受到衰减和散射等因素的影响。

衰减是电磁波能量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弱的现象。

这是由于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与空气、材料等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的。

电磁波的衰减与频率有关,通常高频率的电磁波衰减较快。

另一个现象是散射,即电磁波与材料或物体表面碰撞后改变传播方向。

散射可以使电磁波在障碍物周围形成阴影区域,并在不同方向上接收到不同强度的信号。

对于人类健康和安全的考虑,电磁波的辐射防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适当的防护措施需要了解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和辐射特性。

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规律

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规律

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规律电磁波是一种能量传播的方式,它在介质中传播时遵循一定的规律。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不同的介质对电磁波的传播有着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从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来探讨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规律。

一、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当电荷在空间中振荡或加速运动时,会产生电场的变化,从而激发出电磁波。

在介质中,电磁波的产生受到介质的性质和结构的影响。

对于固体介质来说,其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电磁波在固体中的传播受到阻碍。

固体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规律可以用折射和反射来描述。

当电磁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这是因为不同介质中的光速不同,导致电磁波传播速度的改变。

而当电磁波遇到固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即电磁波被固体表面反射回去。

对于液体介质来说,其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电磁波在液体中的传播相对较快。

液体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规律与固体类似,也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但由于液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排列比较松散,电磁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会比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快。

对于气体介质来说,其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弱,电磁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气体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规律同样遵循折射和反射的规律。

当电磁波从空气中传播到其他气体中时,也会发生折射现象。

而当电磁波遇到气体表面时,同样会发生反射现象。

二、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受到介质的性质和结构的影响。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即光速。

但在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电磁性质有关。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电导率和磁导率有关。

电导率越大,磁导率越小,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越快。

这是因为电导率越大,介质对电场的响应越快,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也就越快。

而磁导率越小,介质对磁场的响应越小,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也就越快。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与折射规律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与折射规律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与折射规律电磁波作为一种电场和磁场相互关联的振荡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科学意义。

在介质中传播时,电磁波会受到折射现象的影响,并遵循一定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本文将探讨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与折射规律。

介质是指电磁波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物质,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当电磁波传播到介质边界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指电磁波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根据电磁波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斯涅尔定律来描述光在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斯涅尔定律表明,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个简单的关系,即折射率乘以入射角的正弦值等于另一种介质的折射率乘以折射角的正弦值。

折射率是描述介质对光的传播速度的属性,不同种类的介质对应的折射率不同。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当电磁波从一个折射率为n1的介质传播到一个折射率为n2的介质时,入射角i和折射角r之间满足的关系可以用斯涅尔定律表示为:n1*sin(i)=n2*sin(r)。

斯涅尔定律描述了电磁波在介质中的折射现象,也揭示了光波传播的基本原理。

通过斯涅尔定律,我们可以了解到光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的改变,进一步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性质和规律。

除了斯涅尔定律,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还可通过其他理论加以解释,如光的波动理论和光的光线理论。

根据光的波动理论,光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波长的改变,即频率和速度保持不变。

当光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由于折射率的差异,波长会发生改变,但光的频率保持不变。

这也正是我们在介质中观察到的折射现象。

光在穿过一个介质表面时,由于折射率的改变,会出现弯曲的现象,这种弯曲被称为光线的折射。

光的光线理论解释了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现象。

光线是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线,它的方向与光的传播方向相同。

当光线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由于介质折射率的不同,光线会发生偏折,即折射现象。

根据光线理论,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光线的传播路径和角度来推断出介质的折射率。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常态与反射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常态与反射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常态与反射电磁波是一种波动现象,它的传播方式包括传播常态和反射。

在介质中传播时,电磁波会遇到许多影响其传播的因素,包括折射、散射和吸收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1. 介质对电磁波的影响介质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所处的物质环境。

不同的介质具有不同的特性,导致它们对电磁波的传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首先,介质对电磁波的速度和方向都产生了影响。

例如,当电磁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速度可能会发生改变,同时也可能会改变传播方向。

此外,介质还会对电磁波的频率产生影响。

根据波动理论,电磁波的频率与其能量密切相关。

介质会吸收电磁波中特定频率的能量,导致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这也是为什么在无线通信中,信号传播的距离和质量会受到介质的影响。

2. 电磁波的折射现象当电磁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指电磁波改变传播方向的过程。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两种介质中的速度比例和入射角的正弦值之间存在一个关系。

这个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折射现象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眼科学中,我们通过调节角膜的曲率来改变光线的折射,从而纠正近视或远视。

此外,光的折射现象也被应用于光学器件中,如透镜、光纤等。

3. 电磁波的散射现象散射是指电磁波与物体碰撞后的方向改变现象。

当电磁波传播到介质中的微观粒子(如气体分子、液滴等)时,会发生散射。

散射的强度与波长和粒子的大小相比有关。

散射现象对于大气中的光线传播非常重要。

当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时,会遇到其中的气体分子,导致光线在不同方向上的散射。

这也是为什么天空会呈现出蓝色的原因。

蓝光波长较短,受到的散射影响更大,因此天空呈现出蓝色。

4. 电磁波的吸收现象吸收是指介质中的物质吸收电磁波能量的过程。

不同的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也不同。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是什么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是什么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是什么关键信息项:1、电磁波的定义及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介质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反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介质的电导率和磁导率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能量损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电磁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振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

电磁波具有波长、频率、振幅等基本特征。

波长和频率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即波长越长,频率越低;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111 电磁波的分类根据波长或频率的不同,电磁波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不同类型的电磁波在性质和应用上有所不同。

12 介质的特性介质是电磁波传播所经过的物质环境。

介质的特性主要包括介电常数、磁导率和电导率等。

介电常数反映了介质对电场的响应能力,磁导率反映了介质对磁场的响应能力,而电导率则决定了介质中电流的流动情况。

121 常见介质类型常见的介质包括真空、空气、水、玻璃、金属等。

真空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被定义为特定的常数,而其他介质的这些参数则会有所不同。

21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为光速。

然而,当电磁波进入不同的介质时,其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传播速度与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有关,通常可以用公式 v =1/√(με) 来计算,其中 v 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μ 是介质的磁导率,ε 是介质的介电常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电磁波的传播是电磁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只考虑电磁波在各向同性均匀线性介质中传播,分别对电磁波在线性介质和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进行讨论。

1、电磁场的波动方程
一般情况下,电磁场的基本方程是麦克斯韦方程,而我们讨论的介质是各向同性均匀线性的,即(0,j 0)的情形。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解既是空间的函数又是时间的函数,而我们只考虑随时间按正弦函数变化的解的形式。

对于这种解,其形式可表示成一个与时间无关的复矢量和一个约定时因子ex) j t相乘,这里是角频率。

在这种约定下,麦克斯韦方程组便可表示成1
(1)
H j E (2)
E 0 ⑶
H 0 ⑷
对方程(1)两边同取旋度,并将式(2)代入便得
E 2E (5)
利用如下矢量拉普拉斯算子定义以及方程(3)
(6)
方程(5)式变为
类似地,可得B所满足的方程为
k2B(9) 2E k2E 0
方程(7)和(9)式称为亥姆霍兹(Helmholtz)方程,是电磁场的波动方程。

2、平面波解
一般的电磁波总可用傅里叶分析方法展开成一系列。

单色平面波的叠加。

所以,对
单色平面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假定波动方程( 7)和(8)式的单色平 面波的复式量解为3 E E 0 exp j t k r (10)
B B °ex3 j t k r
(11) 式中E 0, B 0分别为E , B 振幅,
为圆频率, k 为波矢量(即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exp j kx t 代表波动的相位因子。

为了描述均匀平面波的相位在空间的变化快慢,在此引入相速的概念,即平面波等
相位的传播速度。

很显然等相位面由下面方程决定 1
t kr const
方程(12)两边对时间t 求导可得
dr
v dt k 由式(8)可知
1
v ----- 将(10)和(11)式代入我们上面给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可得
3
由(17)和(18 )可以看出,介质中传播的电磁波是横波,电场与磁场都与传播方向垂直;(12) (13)
(14)
E 。

k B o B 0 k k E o
E o
k B o
0 (15)
(16)
(17) (18)
由(15)和(16)式可知:E g,B o与k二者相互垂直,且满足右手螺旋关系。

3、电磁波在线性介质中的传播1
电磁波在线性介质中的传播,即电介质参数和磁导率都为实数的波传播情况。

由关系式(8)可知,波数k必为实数。

根据平面波解形式(10)易知,平面电磁波在线性介质中传播,只有相位发生变化,无幅值变化。

将式(15)写成
k EH (19)
其中。

而且的单位是,故称为波阻抗。

其物理意义是垂直于传播k
方向平面上的电场和磁场的比值。

在线性介质中,波阻抗为实数,也就是纯电阻,所以电场和磁场同相。

4、电磁波在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1
实际中见到的非线性介质是电介质参数为复数的情形,即’j ",譬如海水、
湿地。

通常这种介质的损耗是由电导率引起,故又有"一。

根据关系式(8)有
"1/2
k •.' 1 j-;(20)将复数k写成
k j (21)由式(20)不难推出
______________ 1/2
2
' "
T -1' 1 (22)
------------------ 1/2
2
' "
V 1' 1(23)
由此可知,平面电磁波在非线性介质中传播,除了相位以传播常数随距离变化外,其
幅值也要以衰减常数随距离指数衰减。

此时波阻抗为
由此可知,在非线性介质中,一般来说电场和磁场不再同相。

下面我们分弱耗和良导体中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在弱耗情况下,即匚10 2,式(22),(23),(24)可近似为
(25)
(26)
由此可知,在弱耗情况下,传播常数与在线性介质中传播下相同,衰减常数与频率
无关,电场和磁场同相。

在良导体下,即r 102,式(22),(23),(24)可近似为
(28)
(29)
(30)
由式(30)可知,在良导体中,电场和磁场不在同相,而是电场始终超前磁场-。

由式(29)可知,电磁波在良导体中传播衰减很快,很难深入到
4
良导体内部。

一般电磁场能量集中于良导体表面。

为此定义一个趋附深度描述电磁波穿透导体的能力,具体定义式是
(31)即为电磁波幅值减到原来的e 10.37时,所传播的厚度
参考文献
[1]盛新庆•电磁波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郭硕鸿. 电动力学(第二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沙湘月, 伍瑞新.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