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明《艺术与观念》

合集下载

观念艺术对现代摄影的影响研究

观念艺术对现代摄影的影响研究

观念艺术是西方艺术中的一大重要流派,其强调艺术的创作宗旨在于观念、思想,与传统艺术观念大为不同。

20世纪90年代,我国当代观念艺术得以形成,并逐步发展。

观念艺术不仅影响着西方后现代艺术,而且影响着我国的当代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摄影是我国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深受观念艺术的影响。

一、观念艺术概述1.观念艺术的概念对于观念艺术,《艺术与艺术家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观念艺术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艺术形态与艺术理论,其拓展了原有的极简艺术观念逻辑,质疑‘艺术’本身的概念,尤其是艺术客体是否合法的问题,认为观念是艺术创作的‘来源’和‘素材’。

”由此可以看出,观念艺术是将观念作为艺术作品的起点,观念艺术家认为观念艺术无须传统艺术作品创作的媒介与作品的物质显现,其纯粹依靠艺术家的观念实施艺术创作,最终形成艺术。

在观念艺术当中,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其是以观念为基础所追寻的艺术新道路,是始于观念并以观念为表现形式的艺术。

简而言之,即艺术是艺术家观念的体现。

观念艺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中狭义的观念艺术即指始于西方的观念艺术,其代表艺术家有约瑟夫?科苏斯、索尔?勒维特等,其将观念思想作为一种艺术流派,以文献实录为媒介,通过阅读含文字的图、表、文献等,利用语言文字表达观念,与艺术相结合,形成一种以语言为材料的新型艺术。

而广义的观念艺术则包括了更多内容,如大地艺术、概念艺术、波普艺术、装置艺术等。

就时间方面来看,广义的观念艺术既包含早期的观念艺术,也包含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的各类新观念艺术。

这个时期的观念艺术是一种将观念作为创作材料的艺术,其追求艺术的观念、思想,而摒弃了传统艺术的造型等实质性的表现形式。

2.观念艺术的特征从本质上看,观念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的一种反叛,颠覆了传统艺术的艺术观念及其表现形式,而独具自身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批判性。

观念艺术的批判性主要体现为对实际生活、社会道行及历史等方面进行批判,同时非常重视艺术的观念体现当下性,因此包含着对传统思想及其思维的反思。

论《艺术与视知觉》所蕴含的审美价值

论《艺术与视知觉》所蕴含的审美价值

论《艺术与视知觉》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作者:高寒冰来源:《出版广角》2015年第14期【摘要】美学是艺术自身价值的体现,是近代西方美术史重要的理论依据。

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是以知觉层面的视知觉理论为内容撰写的一部美学力作,开创性地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到艺术感知中。

书中提出艺术表现审美新境界、新价值,明确了视知觉形式动力在知觉层面把形式和情感统一起来这一特征,丰富了美学审美标准,为品评现代艺术作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鲁道夫·阿恩海姆;视知觉;艺术动力;审美价值【作者单位】高寒冰,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艺术与视知觉》,是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的成名力作。

这部书以崭新视角对视觉的效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人欣赏艺术的视觉进行指导,从视知觉的结构和平衡力进行深度剖析,让人的视知觉机能在艺术作品品鉴中发挥作用。

美学是西方美术史重要的理论依据,近代西方美学因流派众多,美学艺术理论在相互碰撞、影响、兼容下,逐渐形成以“本体论本质观”和“功能观方法论”的“一体两翼”艺术潮流。

但这种一体两翼的艺术发展并不均衡,其发展逐渐从情感本体论开始倾向于情感表现方法论。

艺术家布洛克对艺术表现的理解就是以某种情感表现一种精神状态,并将这种状态转化成一种审美意象。

他在《美学新解》中就曾对艺术情感表现做出评论:“所谓艺术情感表现,就是从某种情感状态或体验向着审美、理解转化的表现形式。

这种情感通常表现为内在情感的外化表现,不是情感的释放或涌出,而是改变它的性质,使它从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变成一种艺术的理解。

”阿恩海姆的艺术理论是从艺术情感本体论向艺术情感表现方法论转化而来。

他认为宣泄感情的因果表现论转为认识表现论,就是美学审美新趋势。

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阿恩海姆对艺术与知觉的思考,更多体现在将视知觉动力进行诠释的艺术表现上,并在知觉层面把形式和情感统一起来。

漫谈中西方艺术观念的演化

漫谈中西方艺术观念的演化

漫谈中西方艺术观念的演化作者:张戈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人们对“艺术”一词并不陌生,但“艺术是什么”这一问题迄今为止没有公认的标准答案,甚至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也是无解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艺术,不同的时代也会出现了不同的艺术观念,人类的艺术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艺术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演变。

我们要学习艺术、研究艺术就必须了解和研究艺术观念在东西方的演化。

本文简要梳理中西方文化语境中艺术观念的演化发展。

关键词:艺术观念;东方;西方;演化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7-0015-01一、艺术观念在西方的演化(一)技艺在古希腊时期,各门类艺术空前的繁荣,也促使了思想家们对艺术的性质和功能进行反思,人类第一次有了“艺术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

在古希腊的先贤们看来,艺术首先是一种“技艺”,是一种物质实践活动。

这与古希腊人对世界的朴素的认识有关。

因为他们把世界分为自然界和人类世界两个既对立又有差异的相互关联的世界。

他们看到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能把自然界的东西转化为人类世界的东西,而完成这种转化的就是“技艺”,也就是艺术。

例如把自然界的石头雕刻成人的样子。

所以,当时的艺术观念比今天要宽泛的多,赶马车、播种收割这些我们看来跟艺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在当时也是艺术。

所以,古希腊最初对艺术的理解是艺术是以“技艺”为特征的,代表人造世界,这里不光包括现在我们理解的艺术活动,还包括一些生产活动,诸如天文学、医学等在当代称之为科学的学科也包含在其中。

(二)模仿的艺术在古希腊时期,与现代艺术观念相对应的艺术形式如雕塑、绘画、音乐、戏剧等等已经非常发达了,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些艺术形式有别于天文物理、几何、医学,有着共同的直观的特征,那就是对外部世界的模仿,因而,古希腊人把艺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一类如天文、几何、制皮鞋等不模仿自然的艺术;另一类就是以模仿外部世界为特征的“模仿的艺术”,这一观念与我们现在对艺术的认识较为吻合。

《一把和三把椅子》:聊聊近些年特别火的“观念艺术”

《一把和三把椅子》:聊聊近些年特别火的“观念艺术”

《⼀把和三把椅⼦》:聊聊近些年特别⽕的“观念艺术”所谓的观念艺术,正式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西⽅美术领域,并且⼀直在危机性的挑战中谋求发展。

观念艺术家认为真正的艺术来源于思想观念,⽽⾮⼀般的物质形态创造,他们把思想观念当作艺术作品的本⾝,以全新的姿态挑战了过去的艺术形态。

《⼀把和三把椅⼦》观念艺术⼀、观念艺术的'先驱'从最开始的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在1917年提供的艺术作品——《泉》,到他另⼀件艺术作品的《LHOOQ》,号召⼈们将这件长了胡⼦的蒙娜·丽莎复制品看作是⼀件独⽴的艺术品,⽽不是⼀件被销毁了的复制品;1956年, 字母派创始⼈伊西多尔·伊苏提倡'⽆穷美学';1961年, 亨利·弗林特发表的关于激浪派的⼀篇同名⽂章⾥⾸次提出'概念艺术'⼀词;再到约瑟夫·科索思在1969年的著名评论《哲学之后的艺术》中发表⾃⼰的观点:'⼀切杜尚之后的艺术本质上都是观念的, 因为艺术只在观念中存在了。

'1969年, ⼀场名为'当态度成为形式'的展览在伦敦当代艺术学院⾸先举⾏。

1970年, ⾸次观念艺术专场展览'观念艺术和观念问题'在纽约⽂化中⼼举⾏。

'极简化'、'去物质化'、'反对艺术作品商品化'……观念艺术⾏为所要表达的诉求越来越多,唯⼀不变的是其⾃⾝所要坚持传达的'观念'。

杜尚《泉》杜尚《LHOOQ》约瑟夫·科索斯在其作品《⼀把和三把椅⼦》(1965年)中,将⼀把真实的⽊质折椅、折椅的等⼤照⽚和字典⾥关于椅⼦的解释内容并置在⼀起,让观者思索到底是什么构成了'椅⼦'这个概念。

他⽤这种⽅式,⼀⽅⾯表现了对可视物形的轻视,另⼀⽅⾯突出了对潜在观念、意义的重视。

约瑟夫·科索斯,《⼀把和三把椅⼦》,⽊质折椅、椅⼦的照⽚、关于椅⼦的解释,196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以《⼀把和三把椅⼦》为例,解读让⼈难以理解的观念艺术《⼀把和三把椅⼦》以真实的物、照⽚拟像以及词条解释三种不同的形式同时指向了⼀个⽬标——椅⼦,反过来看,这是⼀种对同⼀⽬标多种⾝份的呈现与解释。

谈西方艺术观念的历史变迁

谈西方艺术观念的历史变迁

谈西方艺术观念的历史变迁摘要:就历时的角度来说,西方艺术在观念上可区分为再现艺术、表现艺术、形式艺术和观念艺术,每一种艺术观念针对不同的艺术,适合解释特定种类的艺术。

现代艺术从形式艺术发展到观念艺术,抛弃了艺术品的概念,不再强调审美价值,本身即成了艺术理论。

关键词:艺术;再现;表现;形式主义;观念艺术美学用语就像隐喻,我们必须时刻注意不要按字面意义去理解这种隐喻性表达。

—— H·G·布洛克对“艺术是什么”这样一个涉及本质的观念问题,在后现代的今天被认为是应该抛弃的伪问题,它普遍地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也是无解的。

迪弗在《艺术之名》中认为:“在这个由艺术显示并强化了的象征功能之外,人类命名为艺术的东西失去了同一性,分裂成为多种多样的艺术以及数不胜数的风格和样式”川。

迪弗这里所说的艺术的多样性主要是就现代社会这一共时态来说的,艺术在我们时代分化为无数的种类和样式,艺术之名不再具有整合的能力,共名的艺术受到了普遍的怀疑。

应对艺术之名失去同一性的问题,波普尔的历史哲学提出了“情境逻辑”的概念,认为对这样一些价值概念,努力穷究其本质不如探讨其历史发展脉络。

任何一个名词概念都有历史的所指,回到它的具体时代,在具体情境中探讨,是我们可以做应该做也是更具意义的事。

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就是按照波普尔的情境逻辑重构了艺术发展的特定情境,告诉我们不同时代的艺术面貌,解释对于不同时代的人来说,艺术意味着什么,不同时代的艺术在社会中各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本文的写作也不期望能给出一个关于艺术的本质界定,只是希望通过对艺术观念的历史追溯,厘清艺术理论史上出现的主要艺术观念,尤其将重点放在疑问多多的现代艺术上,对其观念主张进行更深人的阐释,以对艺术有更深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就历时的角度来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不同时代出现了不同的艺术观念,本文将历史上古往今来的艺术分为再现艺术、表现艺术、形式艺术和观念艺术四种,每一种艺术观念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对艺术进行本质的把握,每一种艺术观念都适合解释特定样式的艺术,只有这样历时和整体的把握才能使我们对艺术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

艺术美学书籍

艺术美学书籍

艺术美学书籍
艺术美学是一个关于艺术的哲学分支,涉及到艺术的本质、美的概念和艺术作品的价值。

下面是几本值得一读的艺术美学书籍:
1.《艺术的起源》(作者:恩斯特·卡西尔)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艺术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艺术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它强调了艺术行为的基本本质和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艺术的本质和意义。

2.《艺术的语言》(作者:纳尔逊·古德曼)
这是一本经典的艺术哲学著作,讨论了艺术作品的语言和符号系统,以及艺术作品的语言和真实性的关系。

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的语言和符号系统,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3.《艺术与意义》(作者:托马斯·莫尔)
这是一本探讨艺术与意义关系的书籍,深入分析了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它强调了艺术作品的个性和独特性,以及艺术作品对人类生活和文化的影响。

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4.《艺术的存在方式》(作者:马丁·海德格尔)
这本书主要讨论了艺术与人类存在方式的关系,强调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和价值。

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5.《艺术哲学导论》(作者:图伦·斯特莱托)
这是一本介绍艺术哲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书籍,包括美学、艺术
史、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和意义,深入探讨艺术与人类文化和生活的关系。

西方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点

西方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点

西方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点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提供背景信息并引起读者的兴趣。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概述内容:概述:西方艺术理念论是西方艺术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理论体系,它涉及了艺术的起源、发展以及核心观点等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西方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点,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方艺术。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西方艺术理念的起源,探讨它是如何从古代起源,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的。

随后,我们将重点聚焦于西方艺术理念的核心观点,这些观点包括但不限于艺术的目的、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关系等。

最后,我们将对西方艺术理念的主张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们能够对西方艺术理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取启发,提升自己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与眼界。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篇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旨在引入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首先,我们将对西方艺术理念的概念进行简要的概述,说明其在艺术界的重要性和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明确每个部分的内容和意义。

最后,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本文所要传达的信息。

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西方艺术理念的起源和核心观点。

首先,我们将追溯西方艺术理念的起源,探讨它如何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中逐渐形成。

我们将分析西方艺术理念的发展过程,并介绍相关的理论和学派。

其次,我们将重点讨论西方艺术理念的核心观点,包括但不限于艺术的目的和功能、审美标准和价值观、艺术表达的形式和手法等。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实例来支持和说明这些观点,以便读者全面了解西方艺术理念的主张。

结论部分将对西方艺术理念的主张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展望。

我们将回顾正文中介绍的主要观点和理论,概括出西方艺术理念的核心思想和特点。

同时,我们将对这些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影响。

走出“意谛牢结”之后——商与《何谓意识形态》《观念形态的艺术》(下)

走出“意谛牢结”之后——商与《何谓意识形态》《观念形态的艺术》(下)

走出“意谛牢结”之后——商与《何谓意识形态》《观念形态的艺术》(下)--------------------------------------第X页共X页-------------------------------------------走出“意谛牢结”之后——商与《何谓意识形态》《观念形态的艺术》(下)走出“意谛牢结”之后——商与《何谓意识形态》《观念形态的艺术》(下) 走出“意谛牢结”之后——商与《何谓意识形态》《观念形态的艺术》(下) “意谛牢结”终结之后,我们可以转换视角,从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维度解释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构成本质。

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就指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次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多次阐发了“精神生产”、“艺术劳动”的概念,并阐述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关系,在马、恩看来,艺术劳动不言而喻地隶属于精神生产。

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其间马、恩又阐述了两大生产之间的关系,指出“……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

以后马克思的主要精力已经转移到政治经济学上,但他仍然没有忘却对艺术问题的研究,在1857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专门列出章节简练而又精辟地阐述了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正是在这里,马克思再次表明了自己艺术生产的思想,他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例如,拿希腊人或莎士比亚同现代人相比。

就某些艺术形式,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

”这里马克思指明的是艺术与物质生产发展之间不平衡的规律,虽然是就某种具体艺术形式而言的,但马克思不是从别的角度而是从动态的生产的角度来谈论它的。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讲义一、19世纪西方美学19世纪的西方美学呈现多层面、多向度发展的趋势,流派繁多,观点纷纭。

(一)传统美学的延续1、理念说——黑格尔(1770-1831)《美学》、《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的生命在于显现”。

“理念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种美就是自然美”。

艺术发展经过三阶段: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

2、现实主义美学——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别林斯基别林斯基(1811-1848):《文学的幻想》《智慧的痛苦》《艺术的概念》《论普希金》《给果戈理的信》。

“艺术是宇宙的伟大理念在它的无数多样的现象中的表现”,“活得最长久的艺术作品都是能把那个时代中最真实、最实在、最足以显出特征的东西,用最完满最有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理想的诗“按照自己的理想来改造生活”,“理想的诗须与情感协调”,现实的诗“按照生活的全部真实性和赤裸的面貌来再现现实”;“诗人要在今天达到成功,单凭才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时代精神中的发展”;“熟识的陌生人”,“每个人物都要用他所属阶层的语言来说话”;现实美在内容而不在形式,“在诗里生活比在现实本身里还显得更是生活”,“(小说中)这些事实既然提升到理想,即洗净了一切偶然的和个别的东西,就比现实本身还更真实”,现实高于艺术,艺术高于现实。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俄国文学果戈里时期概况》、《列·尼·托尔斯泰伯爵的〈童年〉、〈少年〉和战争小说》等。

“美就是生活”。

“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二)现代美学的前奏1、社会学派——丹纳(1828-1893),认为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种族、环境和时代。

“美学本身便是一种实用植物学”,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而在艺术家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每个人在趣味方面的缺陷,由别人不同的趣味加以补足,许多成见在互相冲突之下获得平衡,这种连续而相互的补充,逐渐使最后的意见更接近事实”,最终形成艺术欣赏的客观标准。

东方美学原理第五章 东方人体美观

东方美学原理第五章 东方人体美观
3、在和平年代,大希腊各城邦国家之间经常进行具有强烈军事色彩的竞技运动 会。在运动会上各城邦国家选手充分展示了肉体之美。优胜者将以为之雕塑 石像的形式流传千古。而希腊人“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使运动员成为理 想化的、最美的人体形象,即神体范型的再现。
4、在公元五世纪前后,在大希腊全境,欣赏人体美成为全民族公众的共同的爱 好,就像19世纪的欧洲民众都喜爱古典的交响音乐和歌剧,20世纪下半叶世 界各地的人们都喜爱流行音乐、狂热崇拜迈克尔·杰克逊一样。
三、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形成新的人体雕刻的规范。
希腊艺术家经过近两个世纪对人体雕刻技艺的实验性研究,终于 发现并确定了创造美的人体的规范和比例。
1、关于人体规范的理论认识。
A. “人体之美有赖于其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同整体之间的有序关系”(雕刻家 波利克利托斯的观点,见[美国]威廉•弗莱明:《艺术观念》,宋协立译,陕西人民美 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33页);
B.“在一件艺术品中‘完美取决于许多数的关系,而且细微的变化是具有决定意 义的’。” (雕刻家波利克利托斯的观点,见[波兰]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 《古代美学》,杨力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7—78页)
C.“在不同的雕像创作中,模量所依据的部分是各不相同的。然而,一种模量一 旦被采用,就必须贯彻始终。” (雕刻家波利克利托斯的观点,见[美国]威廉•弗莱明: 《艺术观念》,宋协立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33页。)
第五章 东方人体美观
【关键词】
1.诗性、自然的人体审美观 4.遮蔽 7.道德对东方人体审美观的制约
2.神创人体 5.性吸引力
3.敞露 6.生命力
【本章阅读重点提示】
1、东方的人体美观是诗性的、自然的人体审美观,建立在原始人类 “诗性智慧”或“诗性思维”(维柯《新科学》)的认知基础之上。 2、东方各民族(埃及、犹太民族、印度、日本)有“神创人体” 和 “人体神圣”的共识。 3、西方(古希腊)关于人体美的理想和东方不同。 4、社会道德责任决定了遮蔽成为东方人体艺术的主要特色,但仍有例 外:如印度受生殖崇拜意识影响的人体艺术与日本浮世绘人体绘画。

最新《艺术与审美》每章答案

最新《艺术与审美》每章答案

《艺术与审美》每章答案绪论章单元测试1 【单选题】(20 分)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解析: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会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审美等层面上,其中,前两者都是功利层面,只有最后一种是超功利层面。

2 【单选题】(20 分)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3 【单选题】(20 分)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解析:智育一般都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而美育则培养想象力和直观洞察力。

4 【多选题】(20 分)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B.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C.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5 【多选题】(20 分)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A.经济的头脑;B.技术的眼光;C.文化的头脑;D.美学的眼光。

第一章章单元测试1 【单选题】(10 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C.恩斯特·贡布里希解析:《艺术与错觉》的作者是英国艺术理论家恩斯特·贡布里希(学生如只回答贡布里希或冈布里奇,也算对),出版于 1960 年。

该书是西方艺术理论界的名著之一。

2 【单选题】(10 分)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C.艺术呈现客观精神解析:艺术理念论主张艺术来自对客观的理念或精神的表达,故符合此观念的表述只有 C,而 A、 B、D 三项由于都指向主观的因素的表达,因而都是错误的。

3 【单选题】(10 分)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D.逸格、神格、妙格、能格解析:黄休复《益州名画记》所论述的具体等级顺序便是逸格、神格、妙格、能格,故只有D 符合原意。

清美艺术史论校考荐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推荐书目艺术史论高考书籍

清美艺术史论校考荐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推荐书目艺术史论高考书籍

清美艺术史论校考荐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推荐书目|艺术史论高考书籍清美艺术史论推荐书单,发生了会如何,不发生又会如何。

清美艺术史论推荐书单,发生了会如何,不发生又会如何。

清美艺术史论推荐书单因何而发生?卡耐基曾经提到过,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

这似乎解答了我的疑惑。

这样看来,而这些并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问题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

在面对这种问题时,要想清楚,清美艺术史论推荐书单,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

而这些并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问题是,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审视一下清美艺术史论推荐书单。

本书目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全体在职教师与博士生联合推荐,逐年更新不断完善以促进读书问学风气,本系本科生须从中选读不少于30册书,做读书笔记和报告计入课程成绩,结尾带*号的为适合大一新生阅读的书目,本书目同时也可供研究生和艺术爱好者参考一、美术史中国1.[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2.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三联书店,2008年*3.滕固:《滕固美术史论著三种》,商务印书馆,2011年*4.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5.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6.于安澜:《画史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7.薛永年:《书画史论丛稿》,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8.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9.邵彦:《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尚刚:《林泉丘壑:中国古代的画家与绘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日]大村西崖:《中国美术史》,陈彬和译,商务印书馆,1930年*12.[日]内藤湖南:《中国绘画史》,栾殿武译,中华书局,2008年*13.[日]冈仓天心:《中国的美术及其他》,蔡春华译,中华书局,2009年14.[英]迈克尔·苏立文:《中国艺术史》,徐坚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15.王镛主编:《中国书法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6.叶喆民:《中国书法通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7.丛文俊等著:《中国书法史》(七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18.李一、刘宗超:《新中国书法60年》,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19.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20.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1.邱才桢:《书法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2.宿白:《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文物出版社,2012年23.宿白:《汉唐宋元考古:中国考古学》,文物出版社,2010年24.杨泓、郑岩:《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25.[日]宫治昭:《涅槃与弥勒的图像学》,李萍译,文物出版社,2009年26.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7.[美]巫鸿:《美术史十议》,三联书店,2008年*28.[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郑岩、王睿编,三联书店,2005年29.郑岩:《从考古学到美术史:郑岩自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30.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郭净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31.[美]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李维琨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32.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三联书店,2006年33.祁小春:《迈世之风:有关王羲之资料与人物的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12年34.李鋳晋:《鹊华秋色: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三联书店,2008年35.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6.万木春:《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37.[美]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李佩桦等译,三书店,2009年38.[美]高居翰:《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杨宗贤等译,三联店,2012年*39.[美]李铸晋:《中国画家与赞助人:中国绘画中的社会与经济因素》,石莉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40.[英]柯律格:《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刘宇珍等译,三联书店,2012年41.邱才桢:《黄山图:17世纪下半叶山水画中的黄山形象与观念》,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42.谢稚柳:《鉴余杂稿》,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3.杨仁恺:《中国书画鉴定学稿》,辽海出版社,2000年44.徐邦达:《古书画鉴定概论》,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45.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6.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年47.万青力:《并非衰落的百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8.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年49.吕澎等:《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50.高名潞等:《‘85美术运动-历史资料汇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1.潘公凯:《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52.刘曦林:《20世纪中国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53.冯远、陈瑞林主编:《20世纪中国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54.[英]迈克尔·苏立文:《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陈卫和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55.[美]威德默等:《历史之路——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20年(文献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外国1.[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范景中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2.[美]弗雷德•S•克雷纳:《加德纳艺术通史》,李建群等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1年*3.[美] H.W.詹森:《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艺术史组合翻译实验小组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4.[英]修•昂纳、约翰•弗莱明:《世界艺术史》,吴介祯等译,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3年*5.[美]罗伯特·休斯:《新艺术的震撼》,刘萍君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6.[美]H.H. Arnason,A Hist ory of ModernArt: Painting Sculpture Architecture Photography, Lond on:Thames andHudssn,19887.[英]伊安•杰夫里:《摄影简史》,晓征译,三联书店,2003年*8.奚静之:《俄罗斯苏联美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9.张敢:《外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11.岛子(王敏):《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重庆出版社,2001年12.刘平:《巴黎圣热尔曼•德•普雷修道院专题研究: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西方美术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13.[意]瓦萨里:《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刘明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4.[德]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邵大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5.[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16.[奥]李格尔:《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7.[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潘耀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8.[奥]德沃夏克:《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陈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9.[美]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戚印平、范景中译,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20.[匈]Arnold Hauser,The Social Historyof Art, V intage Books,1957-195821.[英]Michael Baxandall,Pai nting andExperience in Fifteenth-Century Italy, O xford Paperbacks,198822.[美]Svetlana Alpers,The Art ofDescribing: Dutch Art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198323.[英]T.J.克拉克:《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沈语冰等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年24.Griselda Pollock,Vis ionand Difference: Femininity, Feminism and the Histories of Art, R outledge,2003.25.Thomas Crow,Mod ern Artin the Common Culture, Y ale University Press, 199626.[美]理查德•布雷特尔:《现代艺术,1851-1929》,诸葛沂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27.[英]彼得•伯克:《制造路易十四》,郝名玮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28.Jonathan Crary,Tec hniquesof the Observer: On Vision and Modernity in the 19th Century, M IT Press, 199229.[法]詹泊尔:《画商詹泊尔日记》,李嘉熙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0.[美]迈克尔•C.菲茨杰拉德:《制造现代主义:毕加索与二十世纪艺术市场的建立》,冉凡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1.[美]古根海姆:《一个艺术迷的自白——佩姬·古根海姆自传》,徐小丹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32.[美]彼得•瓦森:《从马奈到曼哈顿:当代艺术市场的崛起》,严玲娟译,台湾典藏艺术家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33.Francis Haskell,Pat ronsand Painters: Art and Society in Baroque Italy, Y ale University Press, 1980ura de Coppet&Alan Jones,The Art Dealers: The Powers Behind the Scene Tell How the Art WorldReally Works, C larkson N. Potter, 198735.[英]米歇尔•康佩•奥利雷:《非西方艺术》,彭海姣、宋婷婷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6.[美]苏珊娜•普莱斯顿•布莉尔:《非洲王室艺术》,刘根洪、周师迅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7.罗世平、齐东方:《波斯和伊斯兰美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8.Sheila S. Blair and Jonathan M. Bloom,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Islam,1250-1800,Th e Yale University Press,199539.Richard Ettinghausen and Oleg Grabar,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Islam,650-1250, T he Yale UniversityPress, 199440.王镛:《印度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41.刘晓璐:《日本美术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42.张夫也:《日本美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43.彭修银:《日本近代绘画史》,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年二、工艺美术史/设计史中国1.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社,1985年*2. 王家树:《中国工艺美术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3. 庞薰琹:《工艺美术设计》,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4. 庞薰琹:《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三联书店,2005年*5. 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 尚刚:《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7. 尚刚:《元代工艺美术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8.尚刚:《天工开物:古代工艺美术》,三联书店,2007年*9.尚刚:《古物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0.杭间主编:“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经典图说丛书”(《考工记》、《天工开物》、《园冶》、《闲情偶寄》、《长物志》、《装潢志》、《梓人遗制》、《髹饰录》、《景德镇陶录》、《雪宧绣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或《天工开物译注》,潘吉星译注,上海古籍,2008年;《考工记译注》,闻人军译注,上海古籍,2008年;《园冶注释》,陈植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11.杭间主编:《设计史研究:设计与中国设计史研究年会专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12.《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大象出版社,2004-2008年13.叶喆民:《中国陶瓷史》,三联书店,2006年*14.硅酸盐协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15.李知宴主编:《中国陶瓷艺术》,外文出版社,2010年16.王光尧:《中国古代官窑制度》,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17.谢明良:《贸易陶瓷与文化史》,允晨文化(台北),2005年18.刘新园:《宣德官窑蟋蟀罐》,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19.赵丰等:《中国丝绸通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20.赵丰、屈志仁主编:《中国丝绸艺术》,外文出版社,2012年*21.沈从文、王㐨:《中国服饰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2.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23.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24. 张静、齐东方主编:《古代金银器》,文物出版社,2008年25.扬之水:《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中华书局,2010-2011年26. 乔勻等编:《中国古代建筑》,新世界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2002年27.朱家溍编著:《明清室内陈设》,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28.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三联书店,2013年*29.王世襄:《髹饰录解说》,文物出版社,1998年30.李宗山:《中国家具史图说》,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31.赵广超:《一章木椅》,三联书店,2008年32. 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华书局,2014年*33.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34.徐飚:《两宋物质文化引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35.赵广超:《〈清明上河图〉笔记》,三联书店,2006年36.李零:《铄古铸今:考古发现和复古艺术》,三联书店,2007年37.[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张总等译,三联书店,2012年38.邢义田:《画为心声:画像石、画像砖与壁画》,中华书局,2011年39.傅芸子:《正仓院考古记》,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40. 扬之水:《曾有西风半点香:敦煌艺术名物丛考》,三联书店,2012年41.扬之水:《古诗文名物新证》,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42.王世襄:《锦灰堆》,三联书店,2000年*43.张朋川:《平湖看霞:关于美术史与设计史》,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44.王琥主编:《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1-4卷),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2010年45. 廖宝秀:《宋代吃茶法与茶器之研究》,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6年46.孟晖:《潘金莲的发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47.杨泓:《美术考古半世纪:中国美术考古发现史》,文物出版社,1997年*48.[英]奥雷尔•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49.[法]伯希和等著:《伯希和西域探险记》,耿昇译,人民出版社,2011年50.孙机:《中国圣火:中国古文物与东西文化交流中的若干问题》,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51.巫鸿主编:《汉唐之间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文物出版社,2003年52.巫鸿主编:《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53.林梅村:《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西文化交流》,三联书店,2000年54.林梅村:《松漠之间:考古新发现所见中外文化交流》,三联书店,2007年55.林梅村:《大朝春秋:蒙元考古与艺术》,故宫出版社,2013年56.郭恩慈、苏珏:《中国现代设计的诞生》,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57.赵琛:《中国近代广告文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58.曲彦斌:《中国招幌与招徕市声:传统广告艺术史略》,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59.王树村:《中国店铺招幌》,外文出版社,2005年*60.马国亮:《良友忆旧——一家画报和一个时代》,三联书店,2002年*61.王军:《城记》,三联书店,2003年*62.卢汉超:《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63.袁仄、胡月:《百年衣裳:20世纪中国服装流变》,三联书店,2010年*64.沈榆、张国新编:《1949-1979中国工业设计珍藏档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65. 张道一、廉晓春:《美在民间:民间美术文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年*66.徐艺乙:《中国民俗文物概论:民间物质文化的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年67. 潘鲁生:《民艺学论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年68. 杨先让、杨阳:《中国乡土艺术》,新世界出版社,2000年*69. 杨先让、杨阳:《黄河十四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作家出版社,2003年*70. 方李莉:《西行风土记:陕西民间艺术田野笔记》,学苑出版社,2010年*外国1. [英]爱德华•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朱淳译,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年*2. 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3. 张夫也:《外国设计史》,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4. [美]大卫·瑞兹曼:《现代设计史》(第2版),若斓达·昂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5. [英]乔纳森·M.伍德姆:《20世纪的设计》,周博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6.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王申祜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7. [英]班纳姆:《第一机械时代的理论与设计》,袁熙旸等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8. [德]让尼娜·费德勒、彼得·费尔阿本德编著:《包豪斯》,查明建等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9. [英]弗兰克·惠特福德编著:《包豪斯:大师和学生们》,陈江峰等译,艺术与设计杂志社,2006年*10.[英]彼得•多默:《现代设计的意义》,张蓓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11.[英]彼得·多默:《1945年以来的设计》,梁梅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12.[英]彭妮·斯帕克:《大设计》,张朵朵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3.[英]彭妮•斯帕克:《设计与文化导论》(设计经典译丛),钱凤根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14.[美]约翰•赫斯科特:《设计无处不在》,丁珏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15.[美]阿德里安·福蒂:《欲求之物:1750年以来的设计与社会》,苟娴煦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16.[美]斯蒂芬•贝利等:《20世纪风格与设计》,罗筠筠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7.[英]约翰•沃克等:《设计史与设计的历史》,周丹丹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年18.[法]罗伯特•杜歇:《风格的特征》,司徒双等译,三联书店,2003年19.[俄]M•金兹堡:《风格与时代》,陈志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0.[英]贝维斯•希利尔:《世纪风格》,林鹤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21.[美]亨利•佩卓斯基:《器具的进化》,丁佩芝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22.李蕙蓁、谢统胜:《德意志制造》,三联书店,2009年*23.[日]白石和也编著:《视觉传达设计史》,王传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三、艺术理论艺术哲学1. [英]Gordon Graham,Ph ilosophy of theArts: an Introduction, London: Routledge, 3rd ed., 20052. [波兰]WładysławTatarkiewicz,Historyof Aesthetics, vols. 3,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53. [美]威廉姆斯:《艺术理论——从荷马到鲍德里亚》(第2版),许春阳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5.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6. 宗白华:《宗白华选集》,叶朗、彭锋编选,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7. 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8. 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9. 朱狄:《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人民出版社,1994年10. 朱立元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1.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中华书局,1980年12.[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3.[古希腊/罗马]亚里士多德等:《亚里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罗念生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14.[德]康德:《判断力批判》,宗白华、韦卓民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15.[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16.[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周国平译,三联书店,1986年*17.[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18.[德]瓦尔特•本雅明:《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胡不适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19.[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20.[英]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林夕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21.[美]阿瑟•丹托:《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陈岸瑛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22.[德]汉斯•贝尔廷等:《艺术史的终结:当代西方艺术史哲学文选》,常宁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艺术创作理论1. [德]瓦尔特·赫斯等:《西方美术名著选译》,宗白华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2. [美]Herschel Chipp:《欧美现代艺术理论》,余珊珊译,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年*3. [以色列]Moshe Barasch,Th eoriesof Art, Vols.3, Routledge, New York and London, 20004. [美]Elizabeth Gilmore Holt(ed.),AD ocumentary History of Art, Vols.3,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25. [美]Kristine Stiles and Peter Selz(ed.),Th eoriesand Documents of Contemporary Art:A Sourcebook of Artists’ Writing, Universityof California Press, 19966. 顾铮编译:《西方摄影文论选》(修订版),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年7. [意]达·芬奇:《达•芬奇论绘画》,戴勉编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 [法]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家》,平野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9. [法]马蒂斯:《马蒂斯论艺术》,[美]杰克•德•弗拉姆编,欧阳英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10.[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文论与作品》,查立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1.[法]卡巴内:《杜尚访谈录》,王瑞芸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美]马克·罗思科:《艺术家的真实:马克·罗思科的艺术哲学》,岛子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3.[日]村上隆:《艺术创业论》,江明玉译,中信出版社,2011年*14.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修订第2版),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15.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6.葛路:《中国画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7.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18.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19.阮璞:《画学丛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20.陈师曾:《陈师曾画论》中国书店,2008年*21.傅抱石:《傅抱石美术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22.童书业:《童书业说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23.启功:《启功论艺》,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24.吕胜中:《造型原本》,三联书店,2002年*艺术史方法论(另参外国美术史)1. [美]Kleinbauer,Re search Guide to theHistory of Western Art,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822. [美]温尼•海德•米奈:《艺术史的历史》,李建群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3. [美]达勒瓦:《艺术史方法与理论》,李震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4. 范景中编:《美术史的形状》,傅新生等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5. 丁宁:《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三联书店,1997年6.陈池瑜:《现代艺术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 [英]理查德·豪厄尔斯:《视觉文化》,葛红兵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 [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倪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9.[英]彼得•伯克:《图像证史》,杨豫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0.罗岗、顾铮主编:《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段炼:《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视觉文化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艺术批评与策划(另参人文综合)1. [美]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沈语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 [美]列奥·施坦伯格:《另类准则:直面20世纪的艺术》,沈语冰等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年3. 郎绍君、水中天:《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4. 《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至今(邵大箴卷、刘曦林卷、皮道坚卷、薛永年卷、郎绍君卷、翟墨卷等)5. 贾薇、蓝皮编:《镔铁:1979-2005最有价值先锋艺术评论》,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6. 栗宪庭:《重要的不是艺术》,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7. 巫鸿:《走自己的路: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家》,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8. 易英:《原创的危机》,河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9. [英]维多利亚•D.亚历山大:《艺术社会学》,章浩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10.邹文:《美术社会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邹文:《美术策划与传播》,四川美术出版社,2003年*12.[美]嘉伯:《赞助艺术》,张志超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3.[英]唐•汤普森:《疯狂经济学》(The $12 Million StuffedShark: The Curious Economics of Contemporary Art),谭平译,南海出版公司,2013年14.[瑞士]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关于策展的一切》,夏颦、任爱凡译,金城出版社,2013年*15.[西]巴拉干:《艺博会时代》,孙越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6.[美]大卫•卡里尔:《博物馆怀疑论:公共美术馆中的艺术展览史》,丁宁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年17.[美]詹姆斯•库诺:《谁的缪斯:美术馆与公信力》,桑塔兰泰拉、张婷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8. [美]Bettina Messias Carbonell (ed.) ,M useumStudies: An Anthology of Contexts, Wiley-Blackwell, 2 edition, 2012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美术生实现梦想的唯一方法。

观念艺术1

观念艺术1

观念艺术不是一种风格,也不可 能被局限在一个狭隘的历史时期。 它是一种基于批判精神的传统,尽 管使用“传统”这个词有些自相矛 盾,因为大量的观念艺术所反对的 正是传统的观念。 最终还是得依赖于你自己去判 断你相信什么,正如在接触到任何 的观念艺术品之时,是你的反应, 是观众、决定了这件作品。

加利福尼亚艺术家 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的《一百个生命与死亡》是一个由文 字表达的典型例子。
观众就像呀呀学语的孩子,被要求演练一系 列成对的词组,但这些词组却变得愈加刺眼和动 荡。它由霓虹灯管构成,这是一种我们在商店标 志上熟见的介质,而用在这种尺度上,就在美术 馆中增加了扰人心神的气息。
事实上,观念艺术不只存在于 观众的头脑参与之中,这种艺 术具有各种形式:日常用品、 摄影照片、地图、录像、图表, 特别是语言自身。这些形式常 常也会结合在一起。

观念艺术可以说在1966-1972年间,同时达到了 顶点并陷入了危机。这个术语首先在1967年左右被广泛 使用,但观念艺术的一些形式是否存在于整个二十世纪 ,这个问题尚存有疑问。 最早期的作品通常被认为是法国艺术家马歇尔•杜尚 (Marcel Duchamp)的所谓“现成品”,其中最为臭 名昭著的就是《喷泉》。一个被安置在雕像基座上、被 署名为R•穆特(R Mutt)的小便器,杜尚将之作为一件 艺术品,送往1917年在纽约举办的“独立艺术家协会展 ”上展出。在《喷泉》之前,很少会有什么东西去让人 们思考艺术实际上是什么,或它是如何被表达的问题;他 们只是假定了艺术要么是绘画,要么就是雕塑。但很少 有人会将《喷泉》视为一件雕塑作品。

加利福尼亚艺术家 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
加利福尼亚艺术家 布鲁斯•瑙 曼(Bruce Nauman) 《好玩/好生活,征兆》 Having Fun/Good Life, Symptoms 1985 年,霓虹灯管装置

《艺术与审美》见面课及答案

《艺术与审美》见面课及答案

《艺术与审美》见面课及答案《艺术与审美》见面课及答案见面课:令人迷醉的古希腊艺术1、古希腊雕塑原作大多已毁损或轶失,不过后世的复制品多少弥补了这一缺憾。

最重要的复制品主要来自:A.古埃及B.古罗马C.中国D.伊朗正确答案:古罗马2、“尼多斯的阿弗洛狄忒”这一雕像体现了古典美的标准,吻合:A.理性压倒感性的原则B.巴洛克艺术的特点C.黄金分割比D.多样复杂的统一的原则正确答案:黄金分割比3、不少品牌借助古希腊文化资源提升其知名度,其中有A.毕加索B.菲亚特C.丰田D.辉腾正确答案:辉腾4、古希腊艺术中的神的形象令人着迷,因为A.它们与人的形象判若云泥B.它们与人的形象没有关系C.它们与人的形象完全一致D.它们与人的形象大同小异正确答案:它们与人的形象大同小异5、“帕里斯的判断”与以下哪场战争有关:A.伯罗奔尼撒战争B.希波战争C.特洛伊之战D.温泉关战役正确答案:特洛伊之战见面课:民歌之美——让民歌代代相传1、“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出自以下哪篇文献:A.《乐记》B.《乐书》C.《诗经》D.《乐志》正确答案:《乐记》2、《孔雀东南飞》出自于以下哪部著作:A.《诗经》B.《乐府诗集》C.《教坊记》D.《乐府杂录》正确答案:《乐府诗集》3、以下属于民歌体裁的有:A.《歌唱祖国》B.《左权开花调》C.《茉莉花》D.《观书有感》(朱熹)正确答案:《左权开花调》;《茉莉花》4、《打酸枣》和《谁说桃花红谁说杏花白》都属于左权民歌。

A.对B.错正确答案:对5、“……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

则以山歌不与诗文争名,故不屑假。

”这句话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李渔所言。

A.对B.错正确答案:错见面课:艺术史中的挪用与创造1、马塞尔·杜尚1917年的作品《泉》是哪一类作品?A.达达主义B.波普艺术C.抽象派D.现成品艺术正确答案:现成品艺术2、君士坦丁凯旋门的建造方式是()A.新建B.改建C.褫夺D.修复正确答案:褫夺3、小大卫·特尼尔斯主持印刷的美术史上第一本绘画图录是()A.威廉大公画集B.绘画剧场C.布鲁塞尔皇宫画集D.收藏家的客厅正确答案:绘画剧场4、在讲座中,老师分析了大卫·特尼尔斯的画廊绘画中,有一幅画出现了镜像反转,这幅画是()A.《樱桃圣母》B.《三哲人》C.《雪中狩猎》D.《阿尔伯特大公造访收藏家的画廊》正确答案:《三哲人》5、下列关于徐冰《蜻蜓之眼》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纪录片B.运用监控影像创作C.有整容情节D.蜻蜓是一个人物正确答案:纪录片见面课:读书人写字:书法的审美境界1、下面不属于乾隆皇帝“三希堂”三希之一的是( )A.王羲之《快雪时晴帖》B.王羲之《兰亭序》C.王献之《中秋帖》D.王珣《伯远帖》正确答案:王羲之《兰亭序》2、《平复帖》是哪位西晋书法家的作品?()A.陆机B.蔡襄C.索靖D.卫瓘正确答案:陆机3、创造出“漆书”的是清代书法家( )A.邓石如B.郑板桥C.金农D.刘墉正确答案:金农4、“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是哪位书法家的观点?()A.颜真卿B.米芾C.苏轼D.赵孟頫正确答案:赵孟頫5、“四宁四毋”是哪位书法家提出的?()A.董其昌B.赵宦光C.傅山D.黄道周正确答案:傅山见面课:谈谈艺术体制1、这一讲提及的当代艺术事件中有A.沃霍尔《坎贝尔汤罐》B.徐冰《天书》C.科苏斯《一把和三把椅子》D.约瑟夫·博依斯《7000株橡树》正确答案:沃霍尔《坎贝尔汤罐》;徐冰《天书》2、在艺术体制问题上,阿瑟·丹托首次提出的重要概念是A.艺术制度B.艺术系统C.艺术结构D.艺术界正确答案:艺术界3、皮埃尔·布尔迪厄的研究把艺术学研究的重心引向A.艺术场B.艺术形式C.艺术品质D.艺术媒介正确答案:艺术场4、根据课堂讲授,艺术体制问题关注的焦点在于A.艺术是美的构造B.艺术是社会场域的产物C.艺术是善的结晶D.艺术是真理的发生正确答案:艺术是社会场域的产物5、根据课堂讲授,认识艺术体制的作用,有助于艺术学的如下转变A.从艺术个性化到艺术体制化B.从审美自然性到审美社会性C.从艺术哲学到艺术美学D.从纯美学到社会学美学正确答案:从艺术个性化到艺术体制化;从审美自然性到审美社会性;从纯美学到社会学美学见面课:趣味有高低吗?1、所谓“三俗”指的是A.通俗、庸俗、媚俗B.庸俗、低俗、媚俗C.通俗、庸俗、低俗D.通俗、低俗、媚俗正确答案:庸俗、低俗、媚俗2、下列趣味中哪种趣味更高A.欣赏古典音乐不欣赏流行音乐B.欣赏流行音乐不欣赏古典音乐C.既欣赏古典音乐也欣赏流行音乐D.既不欣赏古典音乐也不欣赏流行音乐正确答案:既欣赏古典音乐也欣赏流行音乐3、提出“古雅”说的作者是A.朱光潜B.宗白华C.蔡元培D.王国维正确答案:王国维4、《判断力批判》的作者是A.康德B.布尔迪厄C.休谟D.科恩正确答案:康德5、《论趣味的标准》的作者是A.康德B.布尔迪厄C.休谟D.科恩正确答案:休谟。

《公共艺术的观念与方法》读书感悟

《公共艺术的观念与方法》读书感悟

公共艺术是指在公共空间中展示的艺术作品,它不仅为城市增添了艺术氛围,更有利于提升市民的审美情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公共艺术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围绕公共艺术的观念与方法展开讨论,希望为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一、公共艺术的观念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融合,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精神慰藉。

从这个角度看,公共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装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城市精神的延续。

公共艺术也应当是裙众的艺术,需要关注市民的观感和需求,才能真正起到艺术教育和文化熏陶的作用。

二、公共艺术的方法1.艺术家的参与公共艺术需要征得市民的意见,也需要专业艺术家的设计和执行。

艺术家的参与至关重要。

艺术家应当在设计作品的时候考虑到城市的整体环境和市民的审美情趣,力求作品既能展示艺术家的独特魅力,又符合城市的整体风貌和人文氛围。

2.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公共艺术不应当是零散的艺术品,它需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融入到城市的建筑和环境中。

艺术品的选址、形式、尺度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与城市的建筑、街道、广场等环境相协调。

3.文化教育的普及公共艺术应当体现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历史底蕴,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中应当融入城市的文化元素。

这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也可以为市民提供一种文化教育和精神追求。

4.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公共艺术可以通过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等形式表达。

不同的表达方式适合不同的场景,通过多元的表达方式可以为公共空间增加艺术氛围,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在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和体现,更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通过规划和设计高水平的公共艺术,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强城市的软实力。

我们应当重视公共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和品质提升做出更多的努力。

公共艺术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意识到公共艺术对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浅析“观念艺术与艺术的观念”的意义和关系

浅析“观念艺术与艺术的观念”的意义和关系

浅析“观念艺术与艺术的观念”的意义和关系作者:王晓宇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2期摘要:观念艺术表达艺术家的情感、观念,创作大多源于自身感悟。

观念艺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作品应当具有哲学意味。

观念艺术作品具有艺术的观念,但艺术的观念会在观念艺术外的其它艺术流派中有所体现。

关键词:观念艺术;观念;艺术的观念观念,从通俗意义上理解,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总体的综合的认识。

观念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同时加上个人主观化、情感化的理解色彩。

艺术的观念,是艺术家作品中表现出的对事物的理解,可能是对于艺术方式的理解,也可能是对艺术语言的把握。

观念艺术,更多的是艺术家的创作宗旨从主观选择变为客观境界,是對于自身情感与态度的表达。

约翰·凯奇《四分三十三秒》将人们带入东方“禅”的境界,与道家“无为”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件作品的观念表现出作者对音乐对艺术的阐释,用聆听音乐的意识去听一切声音,凯奇的核心观念是诸声皆可入乐。

观念艺术是西方的艺术流派,艺术家创作更多的来源于自身的感悟。

他们的创作宗旨是强调思想、观念或概念。

在心理学中,广义的观念是一切心理反映形式的总称,狭义的观念和表象同义,包括由早先知觉而来的感性形象的再现和由原初形象组合成的新的观念整体。

我认为,心理学中对于观念的注解更加符合观念艺术的特征,和表象同义,但不是古典艺术里的“具象”在完成对客观世界的再现,而是加入知觉、感性、态度重新组合的新的观念。

杜尚的《泉》,使用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具象的东西表达自己新的观念,加入自己的情绪与原初形象组合,开创新的艺术道路。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到,每种艺术的品种和流派只能在特殊的精神气候中产生,从而指出艺术家必须适应社会的环境,满足社会的需求,否则就会被淘汰。

观念艺术现如今蔓延到整个艺术圈成为一种潮流,所以艺术家们需要适应环境将作品赋予新思想。

1952年罗伯特·劳申伯格创作的《擦掉了的德·库宁的素描》,背弃了抽象表现主义。

从彩绘玻璃看哥特式艺术的审美特征

从彩绘玻璃看哥特式艺术的审美特征

从彩绘玻璃看哥特式艺术的审美特征On the Aesthetic Fature of Gothic Art from Stained Glass周 志 Zhou Zhi内容摘要:彩绘玻璃是窗户装饰的一种工艺,在中世纪时期是哥特式教堂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文试图从彩绘玻璃的材质与光线之美、色彩之美、窗户结构的发展以及人物形象的演变这四方面入手,由远及近、从宏观到微观地具体分析彩绘玻璃所体现出来的哥特艺术之美。

关键词:彩绘玻璃、哥特式、教堂、窗户彩绘玻璃(Stained Glass),也有的翻译成彩色玻璃、镶嵌玻璃,是窗户装饰的一种工艺。

简单来说,即先用铅条编连成各种抽象的轮廓,然后再用小块的染色玻璃拼接彩绘而成,所以带有单线平涂似的绘画意趣。

[1]彩绘玻璃窗在罗马风式建筑中便已经有所运用,但是早期罗马风式建筑因为内部光线较暗,为了更好的采光,多用淡色玻璃,甚至无色玻璃,纹样也较简明,大多为抽象纹样或植物纹样。

到哥特式建筑诞生之后,为了便于采光,窗户不仅数量增多,而且面积加大,几乎占据了建筑的全部壁面,这就使得教堂内部惯用的装饰手法——壁画和壁面镶嵌再无用武之地。

但大面积的窗户却为中世纪工艺匠师们提供了一个施展绝技的空间,并导致了彩绘玻璃工艺的兴起。

尤其是到了公元13世纪和14世纪,彩绘玻璃窗已成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文试图从彩绘玻璃的材质与光线之美、色彩之美、窗户结构的发展以及人物形象的演变这四方面入手,由远及近、从宏观到微观地具体分析彩绘玻璃所体现出来的哥特艺术之美。

注释:[1]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1999,第395页。

[2]Without the light of the sun, the stained-glass windows of Gothic churches lose all their life. 参见Helen J.Dow, “The Rose-Window”, Journal of the Warburg and Courtauld Institutes, V o l .20, N o .3/4. (Jul.- Dec.,1957), pp. 248-297.1.巴黎圣礼拜堂室内及细长的窗户造型,1241—1248年一、材质与光线之美“没有了阳光,哥特教堂中的彩绘玻璃窗也就失去了它的全部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莱明《艺术与观念》在艺术家们寻找表现他们的理想的过程中,某些主题反复出现在希腊风格时期的不同艺术领域,在这些主题中,形成了三种主要思想,这就是人本主义、理想主义、理性主义。

这些思想反复而且持续出现在雅典人的观念和行为中,成为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

人本主义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

这种思想的实质就是人本主义。

在把人看作是一切事物的尺度的情况下,古代希腊人也把他们敬奉的众神视为理想化的存在。

众神是永生的和体现完美的,但众神同他们自己一样,有人的情感和欲望。

众神是人类理想的化身。

由于雅典人想象中对众神的认同,同时也提升了他们自己的自尊意识,就像一句谚语说的那样,众神越是像人,人就更加高尚。

希腊人主要关心的是人类自身——他们的社会关系,他们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和他们在宇宙间各种事物体系中的命运。

雅典公民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建立在贵族保守主义和自由的个人主义两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之上,这种平衡由这个社会中的民主传统予以维系和保持,而雅典人的艺术则发挥着这种贵族传统与富有生气的新兴自由主义之间的一种维系力量的作用。

帕特农神庙及其雕刻作品就是这种中庸之道的成果。

人本主义还表达了一种人同自然界之间的亲和关系。

通过对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事物的人格化,希腊人企望同不可预见的自然现象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并试图去解释那些不可理喻的现象。

这些人格化的神灵和把众神作为理想化的人类这种观念为艺术创作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在提高他们对自然界多方面的理解和认识的同时,希腊人也提升了自己的人道主义理念。

创造一个想象中的世界,也是真实世界的诗的意象世界,始终是艺术家们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希腊人把艺术看作是对大自然的摹仿或再现。

由于这种艺术摹仿和再现包含着人性和人的情感,因此,不同的艺术媒体也是对人类现实生活的再创造。

这种人本主义的思想模式尤其体现在雕刻艺术上。

希腊宗教的人格化特征体现在将众神作为理想的人这一观念之中,但是这种理想的人的形象却排除了普通人所具有的局限性。

古希腊人完全安于物质世界的生活。

希腊人非常羡慕处于生长盛期敏捷而机警的人体之美。

古代希腊的男性青年除了学习文学和音乐外,他们还从童年起在雅典和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接受具有高度竞争力的训练。

女人也被允许参加这种训练,但她们不能进入竞赛。

只有躯体达到完美的状态,人类才能接近众神的境界。

所以,对身体的锻炼既是一种躯体的活动,又是对精神的陶冶。

一切人本主义的观点都认为,此时此地的生活是美好的,应该充分地去享受生活。

古代希腊人的精神王国完全是人生世界。

希腊人没有产生重要的宗教预言家,没有强加于他们的宗教信条,没有有关宗教事务的神职人员。

希腊人关于众神的知识来自荷马的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

但是,对这些神灵的性格和行为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释。

这些不同的解释表明,关于宇宙的解释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度。

这样,希腊人必须努力去探索神的心灵和解释人类社会中各种事物的意义。

最终,希腊人的伦理原则体现在四种德性中:勇气,意味着行为和道德上的勇敢;节制,意思是凡事不要过分;公正,即给予每个人他应得到的;智慧,即对真理的追求。

希腊的几何学用以度量静态中的物体,而不是度量动态中的物体;他们的视觉艺术也是强调处理平衡和静止状态中事物的持久不变的特征。

希腊建筑将人类对空间的体验予以人格化,因而这些建筑并不显得太庞杂或太宏伟而使人类心灵无法把握它们。

理想主义当艺术家面对艺术对客观事物的表现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时,主要有两种途径,它们可以选择表现事物的视觉形象,或者表现事物在艺术家意念中的形象。

前者,艺术家强调的是自然现象,后者,是通过艺术家的想象;两者的关系是:现象世界相对于本质世界,实在相对于理想。

现实主义者更多地关心“具体形象”——即表现实在,可见的有形之物及其一切外在特征;理想主义者旨在“抽象”——省略一切次要细节,集中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

换言之,现实主义者表现事物的实在面貌,理想主义者表现事物可能或者应该处于何种状态。

作为一种创作思想,理性主义表达对某种观念或意象的预见性,试图超越物质世界的局限性和实际观察过程,去追求近于完美的境界。

希腊艺术风格是沿着上述两条道路发展的。

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是希腊艺术发展的高峰。

理想主义理论是这一时期艺术创作的基本指导原则。

希腊庙宇是为完美的众神设计和建造的理想化居住之地。

通过对各种线条、平面和石块之间逻辑关系的精心建构,希腊庙宇建筑取得了永恒性和坚固性的伟大成就,同短暂的和杂乱的自然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贯穿于雅典人的艺术和生活的一切方面是这样一种思想:身体之美同精神之美是相互关联的,而他们又在某种程度上同宇宙中的道德秩序紧密联系在一起。

希腊人的艺术是建立在这样一种信念之上:如果身体和精神上的主观平衡能够同真实和理想世界的客观秩序处于和谐状态,其结果将使人类能够进入道德的崇高境界。

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表述了体育运动对身体和音乐对心灵的平衡作用。

希腊庙宇、处于高度和谐的雕像、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和希腊悲剧以及音乐中不同音程之间的有序关系,都是对这一伟大理想的体现。

如果说真实的和理想的世界被认为是分别代表着盲目的混乱和神圣的秩序这两个极端,那么人类发展和前进的正确道路就是从真实世界通向理想世界。

通过对人类道德修养的培育过程,人类生存中的各种混乱力量都可以减少,从而逐渐接近一种意念中的尚未达到的完美境界。

这一意念中的过程是基于一种乐观的世界观之上,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人类固有的局限性,不妨把完美的境界作为一个向往的目标。

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其宗旨是理智的原则应在处理人类一切事务中处于主导地位。

对于希腊人而言,最大的错误是缺乏知识。

在知识的自由探索精神导引下对自身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希腊人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为他们的生命及其创造力建构了种种理性原则。

这种对理性的信念也赋予艺术一种自身固有的逻辑性。

在后来的所有历史时期,理性与情感、形式与内容、实在与现象之间对立的平衡就成为任何古典艺术风格的基础。

在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发现宇宙音乐理论,在上帝以音乐和谐与对称规律建构宇宙的理论启示下,作为人类活动产生物的建筑和雕刻艺术,也必须遵循宇宙秩序的规范。

希腊艺术家们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样,很关心对一种理想秩序的追寻。

他们认为,理想的秩序可以通过感知而被人类心灵把握。

希腊建筑以理性手段解决建筑中的问题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高峰。

希腊人把平衡、清晰和简朴这些艺术特点作为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准,但是,只有一个具有条理的心灵才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

希腊人关于人体各部分比例的概念,是建立在对其整体和有关部分的理性分析基础之上的。

通过强调部分的从属性而不让任何部分居于支配地位,以保持整体的统一性。

人体被视为一个整体,头部仅是富有表现力的多个部分之一:比如说,如果面部表现出太丰富的情感,就会使整体失去平衡。

雕像冷漠的面部表情和演员使用的假面具,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持这种平衡,有助于突出对类型的表现,而不是对个体的表现,从而避免了个体或部分表现出过分激烈的情感而破坏了整体的和谐。

希腊化时期的观念希腊化风格是希腊风格与不同区域性风格的综合,所以它与希腊风格之间的区别不是截然相反,而是传统和在传统基础上的变异。

宽泛的人本主义演化为帕加马人的个人主义,理想主义转变为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把世界表征为更加接近即刻的人生经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严肃的理性主义屈从于学者们的经验主义;科学家、艺术家和学者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对方法和技巧的研究,把从科学研究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事务中去,而不重视对自由探讨精神的培养。

在希腊化风格时期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在帕加马,从各种艺术创作和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可以归结为下列几种相互关联的思想模式,这就是人文主义、现实主义和经验主义。

个人主义希腊化风格时期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艺术创作中的个人主义倾向是人本主义的一个方面。

但是,个人主义倾向同古希腊那种广泛的外向社会风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政治方面,自由市民中那些粗浅而混乱的公众辩论和以众声赞同的方式进行决策,被由半人半神的国王为首的精英统治所代替。

在社会意识方面,个人主义表现在对英雄的个人崇拜和迷信,这种现象开始于亚历山大大帝和他的那些统治辽阔的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们,这种风气继续残留在社会公众崇奉上层人物人格魅力这种社会现象中。

在哲学上,表现在学者们的沉思冥想与自我省察;在科学上,表现在经验主义方法的运用;在政府方面,表现为专制政治的渐趋形成;在文学上,表现为传记文学的兴起;在建筑上,表现为豪华、矫饰、炫耀个人的纪念性建筑物和庙宇的大量兴建;在雕刻艺术上,出现了个体特征、个人性格和民族之间的差异;在戏剧和音乐方面,专业化和追求技巧的风气日趋增长。

(斯多葛哲学与伊壁鸠鲁学说)希腊化风格时期的艺术家更感兴趣的是例外而不是一般规则,是变异而不是常规,是类别而不是原型,是变化而不是统一,是行动而不是抽象。

他们的着眼点是把个体与其同辈区别开来的那些形体的特殊性,而不是那些共同之处。

甚至众神的形象也是个性多于共性。

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主题这一现象也表现了艺术家们更多关心的是瞬息的变化而不是永恒的现象,是环境对人的影响而不是人超越其环境的局限。

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还认识到生活的复杂性,因而他们注意去表现情感的微妙变化和现象世界的无限多样性。

因此,甚至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也反映着他对客观环境的即刻反应,从而提高了肖像艺术的水平。

希腊化风格时期的社会思潮向着一个新的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方向发展。

哲学家们不是去追寻为所有的人接受的普遍经验,而是强调每一个人都有同其他的人完全不同的情感、思想和观点。

这样,每一个人必须自己决定和辨别什么是善和恶,什么是真和假。

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家们不同于他们的前辈们去追寻诸如和谐与不和谐这种对立面之间的中庸之道,而是作为心理学家,去分析自我,解剖自我,透视人类内心矛盾的根源。

在上述哲学思想的发展下,艺术向着一个新的、表现激情的方向发展。

这种对激情的强调,尤其对精神和肉体痛苦的表现,是个人主义思潮的另一侧面。

古希腊的众神或体育健儿形象中那种欢乐、宁静和满足感可被所有同类分享,但希腊化时期受伤的战士和失败的巨人们的悲伤、痛苦和遭遇则是与众不同的个人情感,不是他人所有的情感,也可以说,悲伤和痛苦总是把个人与其同类隔离开来,只能在自己的心灵深处自我反思。

希腊化风格时期的艺术家们从自我克制的理想转向了自我表现的理想,从对内心冲动的审慎隐藏转向了情感欲念的尽情披露,总之,从理性精神转向了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

现实主义在希腊风格时期,人们对知识的整体性和价值的永恒性观念,导致艺术形象各部分间的平衡和面部表情的沉静。

随着希腊化风格时期人们生活步伐的加快和生活中逐渐增多的复杂性,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