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听吹笛阅读题目和答案
古诗词鉴赏步步高答案——塞上听吹笛
古诗词鉴赏步步高答案——塞上听吹笛1.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牧马归来,这一情景显示出一种边烽暂息、和平宁谧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开阔明朗的基调。
2.一二句写的是实景,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三四句写的是虚景,将本是曲调的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这样虚实结合,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3.一是化声为形,使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其色、香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
二是用了通感手法,使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从而透露出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篇一: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高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考试范围:必修3全册。
3、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加上答题卷共12页。
4、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卷。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8分)(一)诗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4)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 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2.请把李商隐的《锦瑟》补充完整。
(4分) 74分)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诗词曲阅读(10分)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
(3分)(2)为什么说第三、四句有“一语双关”的特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试作赏析。
边塞诗答案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问题: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答一、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
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
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答二、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
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4、鉴赏《塞上听吹笛》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析。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前两句写的是实景(见问题探究(1)),后两句是虚景(见问题探究(2))。
阅读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回答问题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以分析。
(解析:诗的前两句从景物描写入手,情景交融。
首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写浩渺的青海湖上空弥漫着浓密的长云,在湖的对岸横亘着绵延千里的茫茫雪山。
二句“孤城遥望玉门关”写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作者抓住边塞典型的景物,极力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气氛,借以衬托远征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2、第三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它对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以黄沙百战,金甲穿破,点出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残酷艰苦以及敌军的凶悍边境的荒凉。
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士们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以身许国的豪迈誓言。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塞上听吹笛》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塞上听吹笛》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②梅花: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
《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
11.请描绘【乙】诗“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所呈现的画面。
12.赏析【甲】【乙】两诗在写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答案】11.北地边塞,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
12.同:都借用笛声,来表达思乡之情。
都将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异:甲诗用反问直抒胸臆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乙诗用设问由听曲想到故乡的梅花,想象梅花落下的情景委婉地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雪化时战士们赶着马群悄然回来,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
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雪”“胡天”“马”“月”“羌笛”,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
1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同。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塞上听吹笛》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
可见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借用笛声,来表达思乡之情。
都将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异。
甲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用反问直抒胸臆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乙诗“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意思是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梅花落:古代横笛名曲。
梅花:多种植在江南,塞上无梅。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的画面。
B.李诗的一、二句描写:登城四望,黄沙在月光下像雪一样洁白,远远近近的月色就如满地的秋霜。
C.高诗写到了冰雪消融,画面整体给人以安宁祥和的感觉;李诗则借月光营造了温暖而静谧的气氛。
D.李诗一、二句写色,第三句写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前三句都在为末句的抒情烘托、铺垫。
16.两首诗都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但表达感情的方式却不相同,请你结合两首诗的第三、四句,简要分析这种不同。
(6分)参考答案:15.C(“营造了温暖而静谧的气氛”错误,李诗形容沙似白雪,月如秋霜,气氛是凄寒的。
)16.①李诗用动作直接传情。
笛声响起,征人不约而同“回望”,通过一个拟想中的动作来写思乡之情。
(3分)②高诗巧借曲名传情,高诗拆开了“梅花落”的曲名,仿佛江南梅花开满关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虚实结合,高诗三、四句既是写实,描写风传笛曲,一夜声满关山;也构成了虚景,仿佛风吹故乡梅花,将香和色洒满关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借曲名传情”“虚实结合”答对一处即给3分。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
《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梅花落:乐曲名。
(1)两首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3分)(2)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阅读答案:10.(1)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
(1分)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乐观开朗);(1分)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愁惨),感情悲凉哀怨。
(1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2)高诗寓情于景(1分),由听到的《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1分)李诗直接抒情(1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
(1分)[或:李诗叙事抒情(1分),通过叙写征人望乡,表现思乡之情。
(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篇二」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7—9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从流飘荡:随着B.负势竞上:凭依C.窥谷忘反:通“返”D.在昼犹昏:夜晚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篇一: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高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考试范围:必修3全册。
3、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加上答题卷共12页。
4、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卷。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8分)(一)诗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4)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 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2.请把李商隐的补充完整。
(4分) 74分)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诗词曲阅读(10分)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
(3分)(2)为什么说第三、四句有“一语双关”的特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试作赏析。
[经典]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经典]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快阁①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②。
(注)①此诗作于太和知县任上,快阁在太和县东澄江边上②传说阮籍作“青白眼”。
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③与白鸥盟:语出《列子黄帝》,后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自称“痴儿”,称处理公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对待政务是敷衍之态,已厌烦至极。
B.颈联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
即为友人远离,自己已无弹琴的雅致。
C.只因美酒,诗人才“青眼”相看,一个“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烘托出来了。
D.尾联既照应了登快阁所见美景,又写出了作者归隐的希冀,表达了对人生忘机的超然洒脱。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2.这首诗表达的感情: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C.“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烘托出来了”是错误的。
“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或尊重;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所以一个“横”表现出诗人对美酒的喜爱之情。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诗人自称“痴儿”,并且称处理公事为“了却”,而且作者登上快阁是为了放松心情,所以首联表现出诗人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颔联写了诗人登高所见的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澈、夜月清明,表现了诗人对这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颈联写到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3)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4)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2分)C(2)(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0.5分)(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3)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4)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答对两点给满分)【问题】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参考答案】: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从军行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行陈羽海②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梅花落:乐曲名。
②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高诗前两句写景,荒漠塞外,冰雪消融,明月洒下清辉,为全诗奠定了开朗壮阔的基调。
B.高诗后两句描写诗人看到梅花开满关山的景象,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C.陈诗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严酷环境:寒风劲吹,冻泥开裂,梧桐枝折叶落,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从军将士对战争的厌倦和思乡不得的悲苦。
D.陈诗后两句用借代手法,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E. 高诗含蓄隽永,委婉深沉;陈诗声色兼备,具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色彩鲜明,画面壮美。
2.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 【答案】1.BC2.①高诗虚实结合:前二句描写胡天北地雪净月明、牧马归来的和平宁谧的实景;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既描写羌笛声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②陈诗运用衬托手法:一、二句描写寒风劲吹,冻泥开裂,梧桐枝折叶落的严酷环境,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解析】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A项考核诗句作用,BCE项考核内容,D项考核手法,其中B项,“描写诗人看到梅花开满关山的景象”错,这是作者的想象,属于虚写;C.“表达从军将士对战争的厌倦和思乡不得的悲苦”错,应为“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①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写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诗人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诗人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D.“雪”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2.诗人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都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案】1.C2.①运用了比喻修辞。
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风”吹动的“千万条”杨柳枝,从而使抽象的“愁思”具体化,变的可观可感。
②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作者在寒食节想起已故亲友,泪水不觉流出,而作者用了一个“倾”字,形容泪流,而流出的泪又能使“冶城潮”涨起,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悲痛之重。
③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中,作者以“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喻了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④直接抒情:尾联“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直接抒发诗人的无奈愁苦的情感。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诗人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错误,不是因为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只能”太过于绝对,从诗的背景可知此诗是王安石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
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
而不是只能辞官归隐。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寻找诗人抒发情感的时候,都用了哪些方法。
可以从抒情方式入手。
《塞上听吹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两诗对比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两诗对比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7.(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参考答案:7.(1)(2分)C(2)(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0.5分)(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塞上听吹笛高适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2)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2)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答对两点给满分) 两首对比赏析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现代文阅读】《塞上听吹笛》《听晓角》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塞上听吹笛》《听晓角》阅读附答案塞上听吹笛高适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贫。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备注】①梅花:《梅花落下》曲的缩写。
②《大单于》:乐曲名。
1.下列对这两首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这两首诗都就是边塞诗,都通过写下边关“听到”趣含蓄地抒发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
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低诗尾旬运用了生硬的手法,一个“八十”字表面就是写下曲满关山,实则整体表现情满关山。
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
2.这两首诗文字描述一句存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下存有什么好处?恳请融合诗句详细分析。
3.“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
请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并联系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诗句,谈谈你对“月”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
参考答案:1.d。
2.这两首诗文字描述一句都写下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下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形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图形了听乐的气氛),为全诗打下伤感的感情基调,含蓄地抒发征人身处边关的孤独之情(1分后)。
示例一:都用“霜”字点明了描写的时节和环境,秋意寒霜,营造了悲凉之感,也都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背景,写出了戍边战士的心情。
用意象含蓄表达了愁绪,意味无穷。
示例二:都以“霜”字结尾。
这样写下能了解当时所处的时节,抒发出来作者内心的情感。
借着“霜天”的景象,更有利于作者抒写内心的感情,整体表现诗歌的主旨。
(意对即可)3.月是清冷、孤寂的。
《听晓角》一诗中“吹角当城汉月孤”一句,描绘出孤月高悬、独照人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戍守边疆的孤独。
辽阔长空中竟无一颗星辰与素月分辉,月亮是多么寂寞啊,以此自比的人又是多么孤单。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单的诗仙与孤独的月亮在某个晚上互相陪伴,聊以慰藉。
天津市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
9.请结合文本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所感之怀。
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监测(二)语文试卷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颈联“山展野屏随地远,风挥天帚扫云空”,描写山野之景,想象丰富,意境阔大,展现了他的隐居环境。诗人眼前的群山苍翠,展开一个个屏风,随着蜿蜒的地势而延伸;山风挥动着巨大的笤帚,清扫着云天。诗人喜欢美好的大自然,也热情地赞美青山碧水,细腻地描画出山随地远,风扫云空的大好河山,气势非凡,多有豪迈之气。
2023年天津市和平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D.苏轼独好陶渊明之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主张诗歌“平淡而山高水深”。两首诗的风格都体现了各自的喜好。
14.自选角度赏析“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一联。
15.题画诗充分体现了诗情画意的中国式审美。这两首诗借助于画意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诗情?
古诗阅读
天津市河西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以静写动,突出景物的动态美”错,应为“动静结合”。颔联描写十里长堤上遍植柳树,环抱着江水;千万条柳枝枝叶繁密,遮盖住了旧时的营垒。这是静态景色。而颈联写一场春雨过后,燕子匆忙往返于堤上衔泥筑巢,好像刚下过的雨是香的;天晴风暖,柳絮轻轻飘飞。这是动态景色。
(3)本诗虽写“田居”,但少有闲适之意,多有豪迈之气。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C (2)作者采用比喻、拟人手法,想象丰富。群山苍翠,展开一个个屏风,随着蜿蜒的地势而延伸;山风挥动着巨大的笤帚,清扫着云天。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堂中也能有这样的“天帚”,可以扫尽乌烟瘴气、换得一片清明祥和氛围的美好愿望。
《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5.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古诗阅读5.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
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
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6.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
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塞上听吹笛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上听吹笛原文翻译及赏析塞上听吹笛原文翻译及赏析《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塞上听吹笛的原文翻译和赏析,一起来看看吧!塞上听吹笛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塞上听吹笛高适〔唐代〕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及注释译文:西北边塞,冰雪消融,战士们牧马归来。
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注释: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
此诗题一作《塞上闻笛》,又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
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
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
牧马还:牧马归来。
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
《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鉴赏: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者目字有“实者”和“虚者”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
高适在这首诗中牧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戍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处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处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牧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
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前二句牧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处。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第一首诗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第二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所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诗第一句化用了西汉的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流露出诗人无辜受害的愤懑。
B.李诗第二句“西望长安”,表达李白虽被流放,但依然关切国运和眷恋朝廷。
C.高诗开篇描写了冰雪消融的边塞景象,为胡人牧马而还即将开展大战做铺垫。
D.高诗尾句与张若虚“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法相似,余味悠长。
16.这两首诗歌的三四句都涉及到了《梅花落》曲目,且表达情感和艺术手法有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C“为胡人牧马而还即将开展大战做铺垫”错误。
第一二句写胡天北地冰雪融化,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忽听洒满明月清晖的戍楼里传来阵阵悠扬委婉的羌笛声。
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大地解冻、牧马晚归的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展现了边塞和平宁谧的气氛,为全诗定下开朗壮阔的基调,没有为开展大战做准备的意思。
故选C。
16.①情感:思乡之情。
(1分)李白在流放途中听闻此曲,流露出去国怀乡之愁(1分);高诗中将士由听曲想到故乡的梅花,含有思乡情调(1分)。
②手法:通感(1分)。
李诗写自己听到凄凉笛声,就像是冬季飘落的梅花,化听觉为视觉(1分);高诗写边关将士听着《梅花落》的家乡小曲,仿佛是风吹落家乡的梅花,将听觉诉诸视觉。
(1分)虚写(想象):李诗将“梅花落”拆用,写江城五月听到凄凉笛声,想象自己置身梅花飘落的冬季(构成一种风洒落梅的虚景),以此表达冷落的心情。
高诗写边关将士由听梅花曲想象到风吹落家乡梅花的图景,以虚景表达将士思乡之情。
情感3分,艺术手法3分。
《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篇一: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①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2〕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3分〕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答: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分〕答: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11.阅读上面的一首小令,答复以下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分〕答: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1.〔1〕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上听吹笛阅读题目和答案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①戍(sh)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
(3)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
(4)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1)(2分) C
(2)(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0.5分)
(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
(3)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4)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答对两点给满分)
阅读练习二:
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参考答案:
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
《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2、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A、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B、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阅读练习三:
①一、二句是实写,其描写的内容是:边关塞上,雪已化净,正是牧马时节。
傍晚时分,战士们牧马归来,月色空明,忽然间,从戍楼上,飘来悠悠羌笛声。
②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构成了一种虚景,仿佛梅花被风吹来,一夜之间,关山处处梅花开遍。
③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家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诗中也就含有了思乡之情;不过战士们的情绪却并不消沉低落。
注释
⑴塞上:边塞地区。
⑵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
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
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
⑶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军营城楼
⑷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
《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⑸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译文
寒霜落尽,胡天明澈,牧马已还,在皎洁的月光下,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
请问那梅花究竟在何处落下,没想到在春风的吹拂下,一夜之间便布满了关隘山川。
赏析:
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
这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
《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
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
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那种豪情,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
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
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
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
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仿佛风吹的
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
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
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
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