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研究生学院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研究生工作处2024年工作计划

研究生工作处2024年工作计划

研究生工作处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研究生工作处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2024年研究生工作处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重点1. 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估(1)完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提高选拔质量。

(2)强化研究生导师指导作用,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3)加强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管理,提高学术水平。

(4)落实研究生学术规范,加强学术诚信教育。

2. 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1)加强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推动学科交叉与跨学科研究。

(2)鼓励研究生开展创新性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3)加强研究生实践教育,提升实践能力。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

3. 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1)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

(3)加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帮助研究生顺利就业。

4. 深化研究生管理和服务(1)推进研究生成长档案制度建设,全面了解研究生学术和生活情况。

(2)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关注研究生成长和情绪管理。

(3)加强研究生离退休工作,关心研究生离退休教职工。

三、工作措施1. 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估(1)组织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估,建立健全研究生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2)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导师培训和交流活动。

(3)完善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管理,严格考核研究生课程教师。

2. 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1)组织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研究项目,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2)鼓励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组织开展学术报告和研讨会。

(3)加强研究生实践教育,组织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活动。

3. 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1)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比赛和培训活动。

(2)组织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支撑,是我校稳步发展、塑造品牌、实现升本目标的关键。

根据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特编制学校“十四五”(2021-2025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建设现状“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立足商科,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按照“商科优、工科强,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资结构趋于优化,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人才培养效益显著,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2014年启动“创新强校工程”建设,成效显著;2018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一)主要成效1.招生专业布局日趋合理“十三五”期间,学校结合自身办学基础和专业建设实际,建立主动适应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布局日趋合理。

专业大类由10个扩大至12个,招生专业数由29个扩大至51个,先后增加了中西面点工艺、药品经营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等15个专业,目前在校生规模达到21000人(含高职扩招),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专业布局目标,全面提升了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表1:2021年招生专业设置情况表2.专业建设成果较为丰硕学校全面推进专业建设和专业群建设,基本形成了12大校级重点专业群(见表2)。

各专业群大力实施内涵建设,不断积累建设成果,获得湖南省高职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4项,其中旅游管理专业群成功通过湖南省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项目立项。

“十三五”期间,学校为社会输送了近15751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新生报到率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2020年达到85.40%;历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7%以上。

主要成果详见下表3。

表2:校级重点“专业群”基本情况表3:专业建设主要成果统计表3.财经商贸特色日益鲜明在2021年开设的51个招生专业中,商科类专业有18个,建筑类、信息类、汽车类等工科类专业14个,教育与艺术类专业8个,医药类专业11个,形成了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主体,信息工程、智能工程、教育艺术、健康医药类专业为四翼的“一体四翼”专业结构,较好的适应了湖南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管理科学与工程与工程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终稿)

管理科学与工程与工程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终稿)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修改稿)根据《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文件精神,围绕学校“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和“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重要任务,为全面推进“十四五”时期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的主要成绩“十三五”时期,是学院“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及学院快速发展期。

学院围绕党建思政与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学科方向、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措施,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流学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人才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党的建设和学院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学院党委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先后实施党建“领航工程”“强基工程”“内涵工程”,形成“党建+”工作机制,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宿舍标识。

实施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提高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实现“一月一主题”“一支部一特色”工作模式。

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充分发挥党建、业务工作“双带头人”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提升。

获评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校“意识形态暨宣传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连续5年获评优秀领导班子、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团委,1人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员,3人获评省高校优秀辅导员、1人获评省五四青年标兵、5人获评校级十佳辅导员。

和谐、创新的学院文化不断深入。

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学院与师生员工共同发展理念,增强师生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获得感。

确立了“厚德博学,创新自强”的院训、“平和、进取、分享”的院风以及院歌、院标、院旗。

(二)人才培养稳步发展优化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

2020-2025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目标

2020-2025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目标

2020-2025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目标2020-2025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高等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2020-2025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重要主题。

一、背景我国自1978年启动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2020年,我国将迎来“十四五”规划,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二、目标1. 提高教育质量在2020-2025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加强学术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体素质。

促进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共同提升教育品质。

2. 优化学科结构在未来五年,我国将着力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科结构,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鼓励开设新兴学科,加强对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行业的人才培养,同时加强传统学科的优化和升级。

3. 强化实践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未来五年的重点之一。

通过深度合作与企业、行业,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除了校内的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行业实习等外部实践项目。

4. 国际化人才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未来五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将更加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国际性的学术活动和项目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三、个人观点在我看来,2020-2025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提升。

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和近中期目标

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和近中期目标

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和近中期目标作为一个研究中心,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对于保持研究中心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和近中期目标,以确保研究中心能够向着更加成熟和专业的方向发展。

1.制定清晰目标和战略首先,研究中心应该制定清晰的目标和战略,为其发展制定明确的方向和框架。

这些目标和战略应该与研究中心的使命和愿景相一致,并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资源的优化。

具体来说,研究中心的目标可以包括推动学术研究的创新,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培养年轻研究人员的能力等。

基于这些目标,研究中心应该制定相应的战略,包括科研项目的选择和申报、合作研究的推动、研究团队的组建与管理等。

2.加强研究团队建设研究中心的核心在于优秀的研究团队。

为了确保研究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强研究团队的建设和管理。

一方面,研究中心应该吸引和留住一流的研究人员,给予他们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研究中心还应该重视团队的协作与交流,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

此外,研究中心应该搭建一个良好的研究文化和氛围,为研究人员提供充分的支持和奖励机制,激励他们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成果。

3.提升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中心应该不断提升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为了提升研究能力,研究中心可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来访,组织学术研讨会和研究项目的评审,提供学术讲座和培训等。

同时,研究中心还应该鼓励研究人员进行跨学科合作和创新性研究,推动学术研究的交叉和深度发展。

4.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研究中心应该不仅注重学术研究的产出,还要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研究中心可以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研究中心还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和需求,积极开展应用研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做出贡献。

5.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为了保障研究中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应该优化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级人才、提升国家实力确立了坚实基础。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制定一项全面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第一,确立发展目标学校应制定明确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既要立足于国家需求,培养高质量人才,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努力打造一流学科。

发展目标应该具体明确,量化可测,以便于推动整个教育过程。

第二,完善招生政策要完善研究生招生政策,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除了考虑学术成绩,还可以适当引入综合素质评价,以全面了解申请人的能力和潜力。

此外,还应加强对外国留学生的招生工作,吸引更多优秀的国际学子来校深造。

第三,提高培养质量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核心。

要加强学术导师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和研究能力。

同时,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实验室设备和研究基地的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研究条件。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第四,优化学制管理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可以考虑推行灵活的学制管理制度。

根据学生情况,可以设置不同的学制选项,比如加长学制、延长学制等,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第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学术诚信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管理和打击,为学术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

同时,也要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六,扩大国际交流为了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应积极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项目,促进师生的互访和学术交流。

通过国际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拓宽他们的思维和知识范围。

第七,加强就业指导学校应加强对研究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职业规划和实习机会。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提供适合就业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机会。

xxxx学院“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

xxxx学院“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

xxxx学院“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1. 引言本文档旨在概述xxxx学院在“十四五”期间的学科发展规划。

通过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策略,xxxx学院将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学科建设的新突破。

2. 学科发展目标在“十四五”期间,xxxx学院的学科发展目标如下:- 提高学科水平: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提高学科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声誉。

- 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研究生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学科间的交叉合作,提升学科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 拓宽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的国际化水平。

3. 学科发展策略为实现上述学科发展目标,xxxx学院将采取以下策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聘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 加强科研投入:增加科研经费投入,鼓励教师开展重点科研项目,提高学科的科研实力。

-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优化学科的课程设置,提供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

- 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发起国际学术合作项目,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培养学科人才的国际化视野。

- 建设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建设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培育学科创新的新模式。

4. 实施与保障为确保学科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xxxx学院将采取以下措施:- 设立专门的学科发展工作组,全面负责学科发展规划的执行与监督。

- 加强学科评估与监测,及时对学科发展进行评价和调整。

- 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学科发展所需的基础条件和支持措施。

- 加强与企业、政府等合作,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转移,促进学科实践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5. 结论xxxx学院将以“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为契机,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水平和影响力。

通过全面实施学科发展目标和策略,xxxx学院将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学科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十四五研究生学院发展规划

十四五研究生学院发展规划

中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十四五”(2021-2025)发展规划一、恢复独立建制以来工作完成情况与现状(一)主要发展成就1、组建机构。

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后,即于2017年11月正式成立了研究生学院。

研究生学院成立后,逐步组建完善了工作机构,目前共有职工六名,分设行政、招生、学位、培养、学生管理五个工作单元。

根据职工个人专业背景情况及工作需求,认真做好所属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成功取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恢复独立建制之初,即将争取博士授予单位资格确定为全校的重点工作。

首先与上级主管部门省人民政府学位办取得联系,表达我校争取博士授予单位资格的迫切愿望,并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主持协调下,与医科大学进行了原有授权学科的划分。

经周密组织,精心准备,于2020年2月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确认申请。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专家组,于2020年4月对我校整体办学情况及相关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于5月12日下发《关于中医学院和医科大学有关学位授权事宜的批复》,正式批准我校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3、新增多个学位授权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复我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时,明确我校具有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临床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1个二级学科及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

除以上从医大划转的授权学科外,又积极与各方沟通商洽,在2020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确认中医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工作中,取得中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成为同时具备中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的全国十七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

至此,我校共拥有1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涵盖大部分中医药类学科的博士、硕士学术与专业学位授予权,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

4、做好招生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实现平稳过渡。

(1)认真做好现有医科大学学籍在校研究生的注册、考勤、学年鉴定、中期考核、开题、复试、论文答辩、学业奖学金评定、学位评定等日常管理工作,保持了研究生的思想稳定,保证了培养质量。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方案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方案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自从我校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享有盛誉的综合性高等学府。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们必须根据党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在“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承“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养造就一流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重点工作和措施:1.提升学科建设水平(1)加大对基础科学和前沿科技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创新发展。

(2)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学科竞争力。

加大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的培育力度,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人才,提高学科评估水平。

2.深化教育与创新(1)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推动信息化教育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加强教育技术研究,推进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应用,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

3.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1)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

(2)加强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

促进科技成果向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化。

4.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5.优化学校管理机制(1)健全学校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

加强组织架构和人事配置的调整,优化管理流程和决策机制。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推进学校的文化建设,加强师生的文化素养。

三、实施路径和保障:1.组建专项工作组,负责“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研究生培养未来5年工作思路

研究生培养未来5年工作思路

研究生培养未来5年工作思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领军人才的重要阵地,承载着重要使命和责任。

在未来五年,研究生教育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持续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一、加强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未来五年,研究生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立多个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研究潜力。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管理科研项目和团队的能力,提高研究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二、拓展国际化视野未来五年,研究生教育需要进一步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化思维。

通过建立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吸引国际一流学者和科技人才来校讲学、合作研究,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经验和外语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项目,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交流平台。

实践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五年,研究生教育需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能力。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提升研究生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应用能力。

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未来五年,研究生教育需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业大赛、设立创业基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创业热情,引导学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价值,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五、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未来五年,研究生教育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了解并解决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促进研究生就业及社会贡献。

未来五年,研究生教育需要从学术研究能力、国际化视野、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和创新,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2025年研究生年度工作计划

2025年研究生年度工作计划
(1)寻找实习机会,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2)参与实践项目,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3)总结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3.综合素质:
(1)参加各类讲座、培训,拓宽知识面。
(2)参加竞赛、活动,提升自身的能力。
(3)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工作时间安排
1.第一季度: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开展文献调研。
4.成果产出: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形成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
二、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1.实习机会寻找:利用学校资源、校友网络和个人人脉,寻找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实习机会。
2.实践能力培养:在实习过程中,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践经验总结:通过撰写实习日记、报告等形式,记录和总结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五、激励与支持措施
1.设立学术奖金:对于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研究生,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
2.搭建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实践经验分享会,促进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资源支持:为研究生必要的科研经费、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源,确保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本计划旨在帮助研究生在2025年度在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提升,希望每位研究生都能积极参与,相互支持,共同成长。期待大家在学术和实践的道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3.综合素质:参加各类讲座、培训、竞赛等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重点
1.学术研究:
(1)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2)开展文献调研,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
(3)进行实验或数据分析,不断优化研究方法。
(4)撰写学术论文,争取在高水平期刊或会议上发表。

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和近中期目标

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和近中期目标

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和近中期目标背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致力于推动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中心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为了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制定一份明确的发展规划和近中期目标。

发展规划1. 提高研究水平- 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引进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并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和资源支持。

- 建立合作与交流机制,与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和大学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交流学术成果。

- 鼓励和支持研究人员参与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声誉。

2.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建立科技创新团队,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 鼓励研究人员申请专利和商业化项目,为中心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 支持研究人员参与科技创业,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3. 提升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科学传播和公众教育,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认知度。

- 进一步开展社会需求导向的研究,关注现实问题,为社会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支持。

-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弘扬中心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

近中期目标1. 在科研水平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2. 建立和扩大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的合作,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

3. 增加专利申请量和商业化项目数量,实现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4. 提高研究中心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声誉,成为行业领先的研究机构之一。

5. 提升科学传播和公众教育的能力,为社会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6.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区和社会做出贡献,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通过执行以上发展规划和达成近中期目标,我们有信心将研究中心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为了保持目标的实现,我们将定期评估和调整发展策略,并随时关注行业和社会的变化。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为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和近中期目标

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和近中期目标

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和近中期目标
摘要
本文旨在提出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和近中期目标。

通过制定明
确的规划和目标,研究中心可以更好地组织和指导未来的研究项目,并推动中心的发展和成长。

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
1. 扩大研究领域:研究中心将致力于扩大研究领域,涵盖更多
的学科和领域,以提供更广泛的研究服务。

2.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研究中心将积极寻求与其他研究机构、
大学和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促进知识共享和交流。

3. 加强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将注重人才培养,通过培训和指导,培养出优秀的研究人员和领导者。

4. 推动国际化:研究中心将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与国
际研究机构合作,提升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近中期目标
1. 提高研究质量:研究中心将不断提升研究项目的质量,以推
动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2. 扩大研究团队规模:研究中心将逐步增加研究团队的规模,
吸引更多的优秀研究人员加入中心。

3. 提升科研设施和设备:研究中心将投资于科研设施和设备的
改进和更新,以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

4.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研究中心将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中心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

5. 加强业界合作: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与业界的合作,促进
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结论
通过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和近中期目标,研究中心将能更全面、系统地推动自身的发展。

在不断提高研究质量的同时,研究中心还
将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国际化,并与业界合作,以实现研究成果的
转化和应用。

学院十四五规划

学院十四五规划

学院十四五规划
华中科技大学的十四五规划主要是以“构建国际一流科技大学”为目标,以“提升华中科技大
学的国际影响力”为核心,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研究的科学性和学术影响力”为重点,以“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为根本。

首先,华中科技大学将建设一流学科,提升学科研究的科学性和学术影响力。

其中,将加
强基础学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构建以工程、科技、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学科为主
体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科跨界融合,探索新的学科发展模式;
加强学科研究,提高学科研究的科学性和学术影响力;加强学科国际合作,拓展学科国际
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

其次,华中科技大学将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其中,将加强对本科生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研究生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
能力;加强留学生培养,提高留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继续教育,提高社会人
才的学习能力。

再次,华中科技大学将加强科研创新,提升科研质量。

其中,将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
团队创新能力;加强学术自主性,提高科研质量;加强学术交流,拓宽科研视野;加强科
技创新,推动科技发展。

最后,华中科技大学将加强社会服务,提升社会影响力。

其中,将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加强学术普及,提高社会科学素养;加强社会责任,提高社会影响力;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

通过以上的工作,华中科技大学将在未来十四五期间取得更大的发展,构建国际一流科技
大学,提升华中科技大学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学院规划框架提纲参考模板

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学院规划框架提纲参考模板

附件1: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学院规划框架提纲参考模板(排版要求:全文行距1.5倍,段前段后0行,一级标题三号黑体,二级标题三号楷体国标加粗,三级标题三号仿宋国标加粗,正文三号仿宋国标。

外文、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底居中。

)东北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框架提纲参考模板引言(责任单位:学科处)一、发展现状及形势分析(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发展成就(责任单位:各部门,每部分400—600字)“十三五”期间学校各项工作的进展与现状,加粗字体为责任部门。

1.双一流与学科建设(学科处、宣传部、研究生院、教务处、科研院、人事处、学生处、计财处、国际处等)2.队伍建设(人事处、组织部、资产处等)3.人才培养(研究生院、教务处、继教学院、学生处、团委、创新创业学院、学生指导服务中心等)4.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科研院、外联处、图书馆、产业集团等)5. 校园与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基建处、信网办)6.合作交流与开放发展规划(国际处、国际学院、外联处等)7.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党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巡察办、纪委办、人事处、学生处、研究生院等)8.文化传承创新(宣传部、科研院、党办、团委、学生指导服务中心等)9.治理体系建设(校办、党办、统战部、纪委办、人事处、计财处、资产处等)10.经费与资源保障规划(计财处、资产处、基建处、外联处、采招办、后勤处、图书馆等)(二)差距和不足(责任单位:各部门,每条100—300字)站在学校高度,提出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主要差距和不足,不少于1条,不多于3条。

(三)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责任单位:学科处,500—1000字)阐述学校发展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责任单位:学科处)(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思路与目标定位(一)发展思路(愿景)(责任部门:学科处)阐述远景发展目标及“十四五”发展目标。

(二)发展定位(使命)(责任部门:学科处)发展目标的展开,阐述学校存在价值何在,应发挥怎样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等。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 (2020-2025)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 (2020-2025)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 (2020-2025)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 (2020-2025)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满足社会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校制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 (2020-2025)。

这个发展方案将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助力高水平学科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

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1.1 人才培养模式1.2 课程设置1.3 师资队伍1.4 学术环境和科研评台从简到繁:通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后续提出的发展方案奠定基础。

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学术环境等方面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为读者提供了充分的了解,并为提出的解决方案提供了背景资料。

2.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2.1 提升培养质量2.2 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3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2.4 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时,确定了培养质量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等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将成为未来教育工作的指导,为扎实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3.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举措3.1 改革培养模式3.2 优化课程设置3.3 提升师资队伍建设3.4 打造学科交叉融合评台具体分析了改革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和打造学科交叉融合评台等发展举措的实施方案,以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更全面、深入和有效的推动。

4. 个人观点和理解4.1 对教育发展的认识4.2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期待4.3 对发展方案的看法我对教育发展有着自己的认识,特别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期待和对发展方案的理解。

通过对发展方案的分析和解读,以及对教育发展的认识和期待,我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未来发展做出自己的建议和展望。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一、引言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秉承“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全力推动学校的发展。

本文将对学校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规划进行探讨和阐述。

二、背景分析1.教育环境与需求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日益深化,政府对于教育资源的投入不断增加,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学生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对于学校提供更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等教育发展确保高等教育质量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高等教育发展旨在兼顾产教融合、双一流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发展目标1.教学目标在十四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人才。

2.科学研究目标加强科学研究是学校的发展重点。

学校将提升科研投入,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和引进更多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加强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提升学校在学术研究领域的竞争力。

3.社会服务目标四、发展策略1.教育教学策略学校将推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2.科学研究策略加强科学研究是学校的重要任务。

学校将大力支持科研项目,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科研条件,鼓励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

建立科研团队,加强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3.社会服务策略学校将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学校将与企业、政府等社会机构积极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学校将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与企业培养合格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发展保障1.增加经费投入学校将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XX学校积极响应省、市、县教育大会有关精神,对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新的定位,寄予了新的期望,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未来的几年里,我们需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动本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学校新的跨越,这是我们每个XX人的责任和义务。

为此,制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具体方案如下。

一、前言XX县XX学校作为XX省示范高中,一直以来秉持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在“十四五”期间,我校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优的质量、更强的实力,努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XX县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上级精神为指导,坚决贯彻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为国育才,把标准和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在上级的全面领导下,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确保上级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继续坚持“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创新研究和实践,完善“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凸显办学特色,逐渐形成学校办学品牌,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发展基础XX省XX县XX学校创办于1978年,当年即被批准为宿县地区重点中学,2001年被评为XX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先后获得XX省示范高中、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XX省跨学科主题学习省级基地培育校、XX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XX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XX省文明单位、XX省毒品预防教育省级示范校、XX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青少年足球进校园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学校、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单位、清华大学2022年生源中学、北京大学2023年实践育人基地等称号。

部门十四五发展规划2023年任务完成情况自评格式

部门十四五发展规划2023年任务完成情况自评格式

**部门“十四五”发展规划2023年任务完成情况自评(格式)一、发展目标推动情况(一)人才培养××××××××××××××××××××××××× ×××××××××××××××××××××o(仿宋,三号)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院(二)学科和学位点建设责任单位:学科办,教务处,研究生院等(三)科学研究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处,实验室管理处,科技创新与转化中心等(四)人才队伍责任单位:教师工作部(人事处),组织部(人才办)等(五)附属医院责任单位:各直属附属医院(六)对外交流与合作责任单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海外教育学院等二、主要任务推动情况(一)实施“五大战略”1实施人才强校战略(1)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责任单位: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各学院(2)汇聚领军学术人才。

责任单位:组织部(人才办),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学科办,各学院(3)培育教育教学名师。

责任单位: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各学院(4)储备中青年英才。

责任单位: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各学院(5)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责任单位: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各学院2.实施质量立校战略(6)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

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院,各学院,成人教育学院(7)培育一流的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8)打造一流的中医药课程和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十四五”(2021-2025)发展规划一、恢复独立建制以来工作完成情况与现状(一)主要发展成就1、组建机构。

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后,即于2017年11月正式成立了研究生学院。

研究生学院成立后,逐步组建完善了工作机构,目前共有职工六名,分设行政、招生、学位、培养、学生管理五个工作单元。

根据职工个人专业背景情况及工作需求,认真做好所属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成功取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恢复独立建制之初,即将争取博士授予单位资格确定为全校的重点工作。

首先与上级主管部门省人民政府学位办取得联系,表达我校争取博士授予单位资格的迫切愿望,并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主持协调下,与医科大学进行了原有授权学科的划分。

经周密组织,精心准备,于2020年2月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确认申请。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专家组,于2020年4月对我校整体办学情况及相关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于5月12日下发《关于中医学院和医科大学有关学位授权事宜的批复》,正式批准我校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3、新增多个学位授权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复我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时,明确我校具有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临床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1个二级学科及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

除以上从医大划转的授权学科外,又积极与各方沟通商洽,在2020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确认中医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工作中,取得中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成为同时具备中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的全国十七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

至此,我校共拥有1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涵盖大部分中医药类学科的博士、硕士学术与专业学位授予权,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

4、做好招生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实现平稳过渡。

(1)认真做好现有医科大学学籍在校研究生的注册、考勤、学年鉴定、中期考核、开题、复试、论文答辩、学业奖学金评定、学位评定等日常管理工作,保持了研究生的思想稳定,保证了培养质量。

(2)建设新增我校附属医院、神威药业集团两个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场所保障。

(3)广泛征询各方意见,制订了《2020年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意见(试行)》与《2020年硕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意见(试行)》。

坚持遴选标准,严格工作程序,首批遴选博士生指导教师14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40人,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师资保障。

(4)积极做好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以评促建,提高中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能力和水平。

(5)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申请并建立研究生招生帐户,完善网站建设,编制硕、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印制研究生招生简章,开展招生宣传,建设试卷保密室,做好研究生招生各项工作。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1、工作起步,经验不足。

研究生学院成立虽已2年,但由于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于今年刚刚获批,2021年为首次独立招生,各项工作均为新起步,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

2、思路不宽,创新不足。

对目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认识不足,对破解工作难题思路不宽,创新不足。

(三)经验总结1、学校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清晰的目标定位为工作实施指明了方向。

2、学院领导积极筹划、务实协作,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按照任务目标,认真执行、认真落实、为各项工作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形势分析1、我校学位及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在这种形势下,2017年4月,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标志着我省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同时,作为中医药教育的高端阶段,省局共建中医学院、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成功获批又为我校学位及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提供了重要助推力量。

我校此时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医药学位及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开创及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任重而道远。

2、我校学位及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

目前,国家学位及研究生教育发展处于重大改革时期,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2017年3月《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目前学位及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要求是“分类发展、保持规模、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即原则上近期内研究生培养规模、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不再扩大。

而作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一定的研究生培养规模是我校研究生工作良好开局及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我校建设中医药大学的必要条件。

同时,我校研究生培养基数小,授权学科点数目少,尚未齐全的中医药类授权学科点及不尽合理的授权学科布局也需借助增大培养规模来调整和完善。

因此,目前国家宏观政策下,我校亟待加速发展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面临着重大困难与挑战。

(二)指导思想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及《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及学校有关文件的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

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生教育更注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更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突出医教结合。

培养优秀中医药高端人才,为建设中医药强省及《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顺利实施提供人才保证。

(三)发展目标将研究生学院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学科发展均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水平先进,育人特色突出的学院。

加强“分类培养”、“医教协同”的教育探索,力争在专业硕士培养方面树立品牌,创出特色。

(四)主要指标1、研究生教育规模指标:考虑我校学科发展和办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全日制研究生规模拟达到在校生800人以上。

2、学科授权点建设指标:建成中西医结合博士、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力争建成中医学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或新增中医学一级学科下的2个博士二级学科授权点;新增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新增1-2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做好中药学博士授权学科申报准备工作。

3、培养质量及质量监控指标: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细化培养流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争取省级优秀博、硕士毕业生及优秀毕业论文的突破。

4、学生管理工作指标:健全和完善规范化的研究生服务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的主要任务(一)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切实加强研究生学院内部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建设,明确责权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有章可依、有制必循;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一支具有全局和责任意识,热爱教育、目标明确、执行有力,求真务实、精干高效、凝聚力强的优秀管理团队,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二)加强授权学科点建设充分认识我校中医药类授权学科点尚不齐全、授权学科布局不尽合理、现有授权学科综合建设水平强弱不一的现状,精心筹划、统一协调,合理调配优势资源,以强扶弱,在建设好现有学科授权点的基础上,实现学位授权学科点的均衡发展。

(三)加强课程体系及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在充分遵循各专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按照科学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原则,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与科学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分离,分别明确我校两类研究生各专业的培养定位、就业取向。

研究、分析并探索适合各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完善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拓宽研究生培养口径,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通过严格进行毕业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增加双盲评选论文数量、严把论文答辩关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四)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力度我校现有学科授权点中,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临床2个二级学科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1个二级学科及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学科授予点均从医科大学划转而来,具备一定的培养经验。

但中医专业博士、硕士授权学科点刚由临床医学专业中调整确认出来,且国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政策近期正在做较大调整,尚无成熟经验可借鉴,相关工作存在一定难度,亟待探索研究,巩固加强。

在培养目标上,可按照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类型分别建立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并通过确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培养流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并通过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培养基地,保障培养质量。

同时,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创新培养模式。

我校可依据新建院校宜于建设、适于转型等优势申报省第二批“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试点”,在专业学位硕士在校培养、临床培养基地建设、本科生完成“规培”后的硕士学位授予等多环节中探索创新培养模式。

通过申报和建设试点,在专业硕士培养方面树立品牌,创出特色。

(五)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目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40人,博士生导师14人,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继续扩大研究生导师队伍。

在扩大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同时,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完善导师管理制度,使导师牢固树立育人责任、传授知识责任、培养能力责任、管理责任“四责一体”的责任意识,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建立研究生导师考评机制,将培养质量与导师招生挂钩,强化导师责任意识,落实研究生导师负责制;通过改革导师遴选制度,研究制订不同培养类型研究生导师上岗标准,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公正合理、保证质量;通过加强对导师指导工作的过程管理,每年发布导师工作年报,展示指导成果,评选表彰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现有导师队伍的基础上,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引进;积极支持指导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使其紧跟学术前沿;不断提高导师的各种待遇,激发其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加强新增导师岗位培训,全面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

(六)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逐步细化培养流程,增加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

推进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等工作的落实,开拓渠道,提供以学生为主导的多种教学实习、学术报告机会,着力提高实践能力。

定期开展研究生论坛,搭建跨院系、跨学科的高起点、多领域的交流平台,从学术道德规范、科研能力提高、论文选题与撰写、优秀知识成果、班级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交流,拓展学术视野,激发科研热情;引导、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提升创新素养,增强创新能力;加大研究生参加国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研究生参加全国研究生专项竞赛、暑期学校、博士生论坛等活动;整合校内各类研究生学术科技竞赛,并在硬件上、制度上、经费上给予支持;大力支持创办研究生学术刊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