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TNM分期教学讲课
合集下载
肺癌TNM新分期及解读讲课文档

• 因为和壁层胸膜不同,累及纵隔胸膜是没有明显信号,当发现纵隔胸膜受侵时, 通常已经越过胸膜侵犯到其内的组织,属于T4范畴;
• 在病理分期中,少见仅单独纵隔胸膜受侵而无浸润到纵隔内组织情况;
• 因此IASLC分期及预后因素委员会本次删除纵隔胸膜累及T分期因素
第二十页,共41页。
• 其他影响因素:
• 累及脏层胸膜 • 同侧不同肺叶肿瘤结节
化疗+手术 21.1%
手术:57.7%
第五页,共41页。
Rami-Porta R, et al. 2015 WCLC Abstract PLEN02.02.
主要内容
• 第8版分期数据库来源 • T分期 • N分期 • M分期 • TNM分期
第六页,共41页。
研究人群
• 亚洲地区(日本、韩国、中国)贡献了最大量的患者,占数据库的79%
T3: >5cm, 但≤7cm
T4: >7cm
Rami-Porta R,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10:990-1003.
第8版肺癌T分期调整后患者的预后分析
• 无论是病理诊断为pT1-2N0M0,R0切除术后的患者,还是临床诊断为cT0N0的 患者,肿瘤最大径每增加1cm,患者的预后更差
• 所有研究群体中,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 cm 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生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第十三页,共41页。
累及主支气管
• 所有研究群体中,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但未累及隆突者(目前为 T3),预后好于其他因素T3。
14
第十四页,共41页。
T分期调整——肺不张/肺炎
7th edition
便明显不同
• 在病理分期中,少见仅单独纵隔胸膜受侵而无浸润到纵隔内组织情况;
• 因此IASLC分期及预后因素委员会本次删除纵隔胸膜累及T分期因素
第二十页,共41页。
• 其他影响因素:
• 累及脏层胸膜 • 同侧不同肺叶肿瘤结节
化疗+手术 21.1%
手术:57.7%
第五页,共41页。
Rami-Porta R, et al. 2015 WCLC Abstract PLEN02.02.
主要内容
• 第8版分期数据库来源 • T分期 • N分期 • M分期 • TNM分期
第六页,共41页。
研究人群
• 亚洲地区(日本、韩国、中国)贡献了最大量的患者,占数据库的79%
T3: >5cm, 但≤7cm
T4: >7cm
Rami-Porta R,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10:990-1003.
第8版肺癌T分期调整后患者的预后分析
• 无论是病理诊断为pT1-2N0M0,R0切除术后的患者,还是临床诊断为cT0N0的 患者,肿瘤最大径每增加1cm,患者的预后更差
• 所有研究群体中,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 cm 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生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第十三页,共41页。
累及主支气管
• 所有研究群体中,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但未累及隆突者(目前为 T3),预后好于其他因素T3。
14
第十四页,共41页。
T分期调整——肺不张/肺炎
7th edition
便明显不同
最新TNM分期解读图文最全版ppt课件

2009 IASLC NSCLC分期原则
分期基于TNM系统
T 原发肿瘤的范围
N M
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范围 有无远处转移
2009 IASLC NSCLC分期原则
TNM分期主要基于疾病解剖学上的侵犯程度 不包括临床症状或分子生物学特征等其他因 素 T的增加意味着肿瘤增大或侵入外周或中心 结构 N分期根据其位置而定,与数量无关
>3cm但≤7cm†或肿瘤具有以下任一项‡: 侵犯脏层胸膜,累及主支气管并距隆突≥2cm, 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蔓延至肺门但未累及全肺 T2a >3cm但≤5cm† T2b >5cm但≤7cm†
†最长径; ‡具有这些特征的肿瘤如果≤5cm分类为T2a
T1b
T2a T2b
2009 IASLC 肺癌的分期:肿瘤原 发灶 (T)
符 号 R0
名称 无残留
定义 无肉眼及镜下残留
R1 R2
镜下残留 肉眼残留
无肉眼残留,但显微镜下切缘为阳性 肉眼可见(或可触及)残留肿瘤
肿瘤原发灶 (T)
定义 T0 无原发肿瘤 亚组
T1
T
T2
≤3cm†,被肺或脏层胸膜包绕,未累及 叶支气管近端以上位置
T1a ≤2cm† T1a
T1b >2cm但≤ 3cm†
第六版 T/M描述 T1 (≤2cm) T1 (>2-3cm) T2 (≤5cm) 第七版 T1a T1b T2a N0 IA IA IB N1 IIA IIA IIA(IIB) N2 IIIA IIIA IIIA N3 IIIB IIIB IIIB
T2 (>5-7cm)
T2 (>7cm) T3 (侵犯) T4 (相同肺叶结节) T4 (病灶蔓延)
肺癌TNM分期与胸部淋巴结分组通用课件

目前肺癌tnm分期与胸部淋巴结分组的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导致诊断结
果存在差异。解决方案是制定更加规范和统一的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Leabharlann 。02分组方法的局限性
现有的分组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准确预测患者预后及治疗
效果。解决方案是研发更加先进和准确的检测手段,提高分组的质量和
可靠性。
03
患者个体差异
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治疗方案实施后,还需要根据 TNM分期和胸部淋巴结分组的结
果进行疗效评估和调整。
TNM分期与胸部淋巴结分组在肺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TNM分期和胸部淋巴结分组结果可以预测肺癌患者的预后,即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患者的生 存期。
分期较早的肺癌患者通常预后较好,而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 策略。
入。
通过对大量病例的统计分析,研究者们 新的研究手段如基因测序、免疫组化等 不断优化和完善肺癌tnm分期与胸部淋 为肺癌tnm分期与胸部淋巴结分组提供 巴结分组的方法,使其更加科学、准确。 了更多有力的依据,有助于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
肺癌tnm分期与胸部淋巴结分组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分组标准不统一
TNM分期将肺癌分为早期、中期和晚 期,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 供依据。
TNM分期的重要性
01
TNM分期有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 治疗计划,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 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手术、放 疗、化疗等治疗方案。
02
TNM分期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患者的生 存时间。
TNM分期的历史与发展
研发更加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提高肺癌tnm分期与胸部淋巴结 分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八版肺癌TNM分期PPT优秀课件

第八版肺癌TNM分期
2017年启用
• 分期是根据肿瘤生长和发展的自然进程对同一癌症(如肺癌)不 同扩散的严重程度和受累范围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期为评价体内 恶性肿瘤的数量和位置,了解疾病的程度,为制定治疗计划、评 估病情的发展以及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和指导。
• TNM分期是20世纪中叶开始形成的,当时手术是肿瘤治疗的主要 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所以TNM分期是为了适用手术治疗而制 定的;体系建立的前提是:相同解剖部位,同一种细胞类型的肿 瘤具有相似的生长扩散方式,病人有类似的预后。
N1 •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淋巴结 •10L-14L N2 •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2L,3aL,4L,5、6、7、8L,9L N3 •对侧纵膈和/或肺门,同时任何锁 骨上淋巴结 •1,2R,3aP,3pR,4R,8R,9R, 10R-14R
N1 •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淋巴结 •10R-14R N2 •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2R,3aR,3p,4R,7,8R,9R N3 •对侧纵膈和/或肺门,同时任何锁 骨上淋巴结 •1,2L,3aL,4L,5,6,8L,9L,
10L-14L
• M分期就是评价肿瘤是否转移,及已经转移的部位了。 • M0 :无远处转移 • M1a :胸膜播散(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胸膜结节) • M1b :单发转移灶原发肿瘤对侧肺叶出现卫星结节;有远处转移
(肺/胸膜外) • M1c :多发转移灶,其余同 M1b
IA期:1分 IB期:2分
IIA期:3分 IIB 期 : 4~6 分 ( 除 T4N0M0 属IIIA期外)
IIIA 期 : 7~9 分 ( 加 上 T4N0M0) IIIB期:10~12分 IIIC期:13~14分
IVA期:M1a~b患者,不论 T、N分期 IVB期:所有有M1c患者,来自不论T、N分期• 谢谢
2017年启用
• 分期是根据肿瘤生长和发展的自然进程对同一癌症(如肺癌)不 同扩散的严重程度和受累范围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期为评价体内 恶性肿瘤的数量和位置,了解疾病的程度,为制定治疗计划、评 估病情的发展以及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和指导。
• TNM分期是20世纪中叶开始形成的,当时手术是肿瘤治疗的主要 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所以TNM分期是为了适用手术治疗而制 定的;体系建立的前提是:相同解剖部位,同一种细胞类型的肿 瘤具有相似的生长扩散方式,病人有类似的预后。
N1 •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淋巴结 •10L-14L N2 •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2L,3aL,4L,5、6、7、8L,9L N3 •对侧纵膈和/或肺门,同时任何锁 骨上淋巴结 •1,2R,3aP,3pR,4R,8R,9R, 10R-14R
N1 •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淋巴结 •10R-14R N2 •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2R,3aR,3p,4R,7,8R,9R N3 •对侧纵膈和/或肺门,同时任何锁 骨上淋巴结 •1,2L,3aL,4L,5,6,8L,9L,
10L-14L
• M分期就是评价肿瘤是否转移,及已经转移的部位了。 • M0 :无远处转移 • M1a :胸膜播散(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胸膜结节) • M1b :单发转移灶原发肿瘤对侧肺叶出现卫星结节;有远处转移
(肺/胸膜外) • M1c :多发转移灶,其余同 M1b
IA期:1分 IB期:2分
IIA期:3分 IIB 期 : 4~6 分 ( 除 T4N0M0 属IIIA期外)
IIIA 期 : 7~9 分 ( 加 上 T4N0M0) IIIB期:10~12分 IIIC期:13~14分
IVA期:M1a~b患者,不论 T、N分期 IVB期:所有有M1c患者,来自不论T、N分期• 谢谢
肺癌的TNM分期新解读优秀课件

1区:锁骨上淋巴结 下颈部、锁骨上、与胸骨颈静脉切迹淋巴结,自环状软骨下缘
至锁骨胸骨柄上缘气管中线是1L与1R的分界线
2-4区:上纵隔淋巴结 2R:右上气管旁;自肺尖、胸骨柄上界至无名静脉足侧与气管交汇处;
包括淋巴结至气管左侧缘
2L:左上气管旁;肺尖、胸骨柄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 4R :右下气管旁;自无名静脉与气管交界区至奇静脉下界。包括淋巴结
▪ FDG PET 通常具有较高的假阴性
支气管肺泡癌
PET阴性
TNM分期的注意事项
▪ 淋巴结转移的途径
同侧肺门 淋巴结转移
右侧气管旁—右上肺癌 主动脉下或主动脉周围—左上肺癌
隆突下----中下肺癌
▪ 跳跃性转移,亦可发生,常见于腺癌
多中心癌
▪ 占肺癌的1-10% ▪ 一般发生于不同的
叶 ▪ 同时发生,含有不
同的病理特征
纵膈淋巴结转移
▪ CT及MRI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不高 (60%、77%)
▪ PET/CT有较大的意义,特别是特异度 (79%、91%)
▪ 纵膈镜活检仍是肺癌淋巴结诊断的金标准
胸壁及胸膜侵犯
▪ CT判断胸膜侵犯通常较困难 ▪ 肿瘤与胸膜接触并不能作为判断胸膜侵犯
的标准 ▪ 可靠的指标为:胸壁内的肿块或周围骨质
T1
T1a:1.4cm
T1b:2.9cm
T2
▪ T2a:>3 cm; ≤5 cm ▪ T2b:>5 cm ; ≤7 cm ▪ 局部侵犯脏层胸膜 ▪ 伴有达肺门区,但未累计整个肺的肺不张
或阻塞性肺炎 ▪ 支气管内肿块:距隆突的距离大于2cm
T2
T3
▪ >7 cm ▪ 合并与原发癌同一叶的肺内结节 ▪ 支气管内肿块:距离隆突小于2cm ▪ 肿瘤局部侵犯胸壁、膈面、纵膈胸膜、壁
肺癌TNM新分期PPT课件

肿瘤最大径>3cm,≤7cm: 肿瘤已侵犯到主支气管,距隆突≥2cm 侵犯脏层胸膜 合并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但未侵犯到单侧整个肺 根据肿瘤大小,T2分为:
T2a( >3cm,≤ 5cm) T2b( >5cm,≤ 7cm ) 原因:T2a和T2b的5年生存率相差 15%(45%和31%) 根据肿瘤大小,原T2 之肿瘤>7cm者 归为T3. 原因:肿瘤>7cm的患者和T3 期的患者有相似的中位生存期
T3 T1,2 T3 T4 T4 任意T 任意T
N0
N0 N0 N0 N1 N1 N0 N1 N0 N2 N1,2 N0,1 N2 N3 任意N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1a,b
T2aN1M0 IIB降期为IIA T2bN0M0 IB升期为IIA
M1b:胸腔外的远处转移
变化原因: 胸腔外远处转移的预后最差,中位生 存期4~7个月 胸膜转移的中位生存期为7~10个月 对侧肺转移的中位生存期9~11个月
10
TNM分期变化情况
不确定 0期 IA期 IB期
IIA期
IIB期 IIIA期
IIIB期 IV期
TX
Tis T1a,b T2a T1a,b T2a T2b T2b
N1:转移到同侧支气管旁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包括直接侵入肺内的淋巴结 N2:转移到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N3:转移到:对侧纵膈、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
9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M分期)
Mx:无法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
M1a:对侧肺内出现转移结节、胸膜转 移结节、恶性胸腔(或心包)积液
但未侵犯到单侧整个肺 根据肿瘤大小,T2分为:
T2a( >3cm,≤ 5cm) T2b( >5cm,≤ 7cm ) 原因:T2a和T2b的5年生存率相差 15%(45%和31%) 根据肿瘤大小,原T2 之肿瘤>7cm者 归为T3. 原因:肿瘤>7cm的患者和T3 期的患者有相似的中位生存期
T3 T1,2 T3 T4 T4 任意T 任意T
N0
N0 N0 N0 N1 N1 N0 N1 N0 N2 N1,2 N0,1 N2 N3 任意N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1a,b
T2aN1M0 IIB降期为IIA T2bN0M0 IB升期为IIA
M1b:胸腔外的远处转移
变化原因: 胸腔外远处转移的预后最差,中位生 存期4~7个月 胸膜转移的中位生存期为7~10个月 对侧肺转移的中位生存期9~11个月
10
TNM分期变化情况
不确定 0期 IA期 IB期
IIA期
IIB期 IIIA期
IIIB期 IV期
TX
Tis T1a,b T2a T1a,b T2a T2b T2b
N1:转移到同侧支气管旁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包括直接侵入肺内的淋巴结 N2:转移到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N3:转移到:对侧纵膈、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
9
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M分期)
Mx:无法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
M1a:对侧肺内出现转移结节、胸膜转 移结节、恶性胸腔(或心包)积液
肺癌的分期ppt课件

(R1)术,类推R2、R3、R4术。
精品课件
8
(三)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不能评价
Mo: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需明部位),包括同时有其 它肺叶的卫星结节,(非原发肿瘤所在的 其它肺叶出现的不连续的癌性结节)。
(四)外科手术后有残存瘤(R)
R0: 无残存瘤
R1: 有镜下残存瘤
R2: 有肉眼残存瘤
M1
AJCC: 美国癌症联合会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UICC: 国际抗癌联盟 Union Internationle Contrece Cancer
精品课件
10
(六)肿瘤分级(G)
G1
分化良好
G2
分化中等
G3—G4 分化差到极差
(七)宿主的体质状态(H)-
精品课件
9
(五)TNM期别分组(AJCC/UICC97国际分期
分期
T
N
M
隐性癌
TX
N0
M0
0期
Tis
N0
M0
IA期
T1
N0
M0
IB期
T2
N0
M0
Ⅱ A期
T1
N1
M0
Ⅱ B期
T2
N1
M0
T3
N0
M0
Ⅲ A期
T1
N2
M0
T2
N2
M0
T3
N1N2
M0
Ⅲ B期
任何T
N3
M0
T4
任何N
M0
IV期:
任何T9区)
上纵膈淋巴结→1-4区
主动脉淋巴结→5-6区
(医学课件)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ppt演示课件

.
11
1997年第5版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和2002年与 第5版完全相同的第6版的不足
• 分期依据来自于从1975~1988 年间积累的5319 例非 小细胞肺癌的病例,其样本量相对较小。 • 那时胸部CT检查尚未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来帮助判断 临床分期,因而临床分期并不十分准确。 • 被用于研究的病例资料主要来自于同一医疗机构(4351例 患者来自MD Anderson癌症中心) ,其数据不具广泛性和 代表性。 • 研究对象主要是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的病例,而不是目 • 前普遍采用的多种治疗模式的病例。 • 缺乏内部及外部的评价标准也是其弱点之一。
.
12
新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第7版)的优势
• 研究对象是来自于1990~2000年这10年间的被诊断为肺癌的病例, 之所以选取这个时间段,是因为这10年间国际上对于肺癌分期的方法 相对恒定,并且留有5年的时间观察其5年生存率; • 数据来源于全球19个国家的46个研究中心,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及普遍 性。 • 研究之初共有100 869例患者入选,经过筛选剔除了不符合标准的一 些病例(包括细胞类型不明确,分期、治疗、随访信息资料不充足等) , 有81 015 例被保留,其中67 725例为非小细胞肺癌, 13 290 例为 小细胞肺癌。只针对67 725例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了分析。 • 患者的治疗模式较为多样,较第5版的研究对象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 主的病例资料更全面。 • 最终的分析数据时,专家来自于生命科学,癌症研究及统计学等各个领 域,评价体系较为科学全面。
8
.
N分期
继续使用原N分期方法。
.
9
M 分期 将M1分为M1a 及M1 b: ①胸膜播散(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胸膜 结节)以及对侧肺叶出现癌结节归为M1a。 ②远处转移(肺/胸膜外)归为M1b。
肺癌TNM新分期及纵膈淋巴结划分通用课件

03
n分期介绍
n0期
无淋巴结转移 N0期表示肺癌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即肿瘤未扩散到淋巴结。
n1期
肺癌转移到肺门淋巴结
N1期是指肺癌已经转移到肺门淋巴结,即肿瘤已经扩散到肺附近的淋巴结。
n2期
01
肺癌转移到支气管周围或肺内淋 巴结
02
N2期是指肺癌已经转移到支气管 周围或肺内淋巴结,即肿瘤已经 扩散到肺内的其他淋巴结。
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预后不同,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也需要 考虑患者的预期寿命和生存质量。例如,对于晚期肺癌患者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 2
03
T1a期
肿瘤最大径≤1cm,局限 于肺和脏层胸膜内,未累 及支气管壁
T1b期
肿瘤最大径>1cm且 ≤2cm,局限于肺和脏层 胸膜内,未累及支气管壁
上纵膈淋巴结包括胸廓入口至主动脉弓上缘 之间的淋巴结,中纵膈淋巴结位于主动脉弓 上缘至肺动脉分叉处的淋巴结,下纵膈淋巴
结位于肺动脉分叉以下至膈肌的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评估
淋巴结转移评估是肺癌分期的重要依据,根据淋巴结 转移的部位和数量,可以判断肺癌的分期和预后。
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判断标准为淋巴结组织学检查发现 癌细胞,或者淋巴结短径大于10mm,且PET-CT检查 SUV值大于2.5。
tnm分期是肺癌临床研究的标准,有 助于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评估 新药的效果。
预后评估
tnm分期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即生 存时间和生存质量。一般来说,早期 肺癌患者的预后较好,晚期肺癌患者 的预后较差。
分期与治疗选择
TNM分期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 例如,对于T1N0M0期的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 法;对于T3N2M0期的患者,手术切除可能不适用,需要采 用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
AJCC肺癌第版TNM分期课件

学习交流PPT
2
胸部淋巴结分组
• 上纵隔淋巴结
• 1 最上纵隔 • 2 上气管旁 • 3 血管前和气管后 • 4 下气管旁(包括奇静脉淋巴
结)
• 主动脉淋巴结
• 5 主动脉下(主-肺动脉窗) • 6 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神
经旁)
• 下纵隔淋巴结
• 7 隆突下 • 8 食道旁(隆突水平以下) • 9 肺韧带
33
15
第11组
•叶间淋巴结 •淋 巴 结 位 于 叶支气管之间。
学习交流PPT
16
• 第12组 • 叶淋巴结 • 淋巴结邻近远侧叶支气管。 • 第13组 • 段淋巴结 • 淋巴结邻近段支气管。 • 第14组 • 亚段淋巴结 • 亚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
学习交流PPT
17
学习交流PPT
18
学习交流PPT
UICC/AJCC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
学习交流PPT
1
背景
• TNM 分期用来确定疾病进展,指导治疗,是恶 性肿瘤判断预后最重要的指标。
• 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将于2017 年1月1日开始颁布实施,此版分期包含了19992010年间94708例肺癌患者,来自16个国家的35 个数据库。
• 下气管旁组淋巴结
• 4R:位于右上叶支气 管上缘和右主支气管 相交处水平线之间, 气管中线的右侧
• 左侧:位于左上叶支 气管上缘和左主支气 管相交水平线,气管 中线之左侧。
学习交流PPT
9
第5组
•主动脉弓下淋巴结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淋 巴 结 位 于 动 脉 韧 带、主动脉和左肺动 脉的外侧,左肺动脉 第一分支的近侧,并 位于胸膜反折点以内。
AJCC肺癌TNM分期医学PPT课件

第8版与第7版变化
30
31
32
谢谢!
33
UICC/AJCC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
1
背景
TNM 分期用来确定疾病进展,指导治疗, 是恶性肿瘤判断预后最重要的指标。 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将于 2017年1月1日开始颁布实施,此版分期包含 了1999-2010年间94708例肺癌患者,来自16 个国家的35个数据库。
5 主动脉下(主-肺动脉窗) 6 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 神经旁)
3
1.左头臂静脉上缘;2.主动脉弓上缘;3.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4.左上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5.气管隆突角; 6.右中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4
5
第1组
最上纵隔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左头臂 静脉上缘水平线上 方,即位于左无名 静脉向上、向左行 走跨越气管前方的 中线处该静脉上缘 水平以上。
15
第11组
叶间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 叶支气管之间。
16
第12组 叶淋巴结 淋巴结邻近远侧叶支气管。 第13组 段淋巴结 淋巴结邻近段支气管。 第14组 亚段淋巴结 亚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6
第2组
上气管旁组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主动脉 弓上缘水平线以上。
7
第3组
血管前(3A)气管 后(3P)组 位于中线的淋巴结 应属于同侧的淋巴 结
8
第4组
下气管旁组淋巴结 4R :位于右上叶支 气管上缘和右主支 气管相交处水平线 之间,气管中线的 右侧 左侧:位于左上叶 支气管上缘和左主 支气管相交水平线, 气管中线之左侧。
肺癌TNM分期PPT课件

离隆突多远均归为T2。
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的范围不再作
为T分期依据 同时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7cm患者预后与七版分期的T4患者生存率类似,因此新版将>7cm归为T4。
而研究却发现,在所有的研究人群中,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生存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累及主支
第七版TNM分期将肿瘤导致的部分肺不张或阻塞性肺 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但未累及隆突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因素T3,因此新版分期对于主支气管受累,只要未侵犯隆突,无论距离隆
强调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
Rami-Porta学者研究发现肿瘤大小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 的重要因素。根据NSCLC患者原发肿瘤大小不同,将其 分为≤1cm,1~2cm,2~3cm,3~4cm,4~5cm,5~6cm ,6~7cm这7个组别观察其术后预后差别,研究发现对 于≤5cm的前五组,每增加1cm,各组的5年生存率存 在明显差异(P<0.001),而最后两组生存差异不大 ,因此将其合并为T3(肿瘤最大径>5cm,≤7cm)。 由于肿瘤最大径≤3cm及>3cm生存差异很大(P< 0.001),因此将3cm仍作为T1、T2的分界点,前三组 T1又依次分为T1a、T1b、T1c,中间两组T2分又为T2a 及T2b,每个分期间隔为1cm。同时研究发现肿瘤最大 径>7cm患者预后与七版分期的T4患者生存率类似,因 此新版将>7cm归为T4。
主支气管受累距隆突的距离不再
作为T分期的依据
第七版分期中将肿瘤累及主支气管距离隆突≥2cm归为 T2,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但未累及隆突者为 T3。而研究却发现,在所有的研究人群中,累及主支 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生存差 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 但未累及隆突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因素T3,因此新 版分期对于主支气管受累,只要未侵犯隆突,无论距
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的范围不再作
为T分期依据 同时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7cm患者预后与七版分期的T4患者生存率类似,因此新版将>7cm归为T4。
而研究却发现,在所有的研究人群中,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生存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累及主支
第七版TNM分期将肿瘤导致的部分肺不张或阻塞性肺 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但未累及隆突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因素T3,因此新版分期对于主支气管受累,只要未侵犯隆突,无论距离隆
强调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
Rami-Porta学者研究发现肿瘤大小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 的重要因素。根据NSCLC患者原发肿瘤大小不同,将其 分为≤1cm,1~2cm,2~3cm,3~4cm,4~5cm,5~6cm ,6~7cm这7个组别观察其术后预后差别,研究发现对 于≤5cm的前五组,每增加1cm,各组的5年生存率存 在明显差异(P<0.001),而最后两组生存差异不大 ,因此将其合并为T3(肿瘤最大径>5cm,≤7cm)。 由于肿瘤最大径≤3cm及>3cm生存差异很大(P< 0.001),因此将3cm仍作为T1、T2的分界点,前三组 T1又依次分为T1a、T1b、T1c,中间两组T2分又为T2a 及T2b,每个分期间隔为1cm。同时研究发现肿瘤最大 径>7cm患者预后与七版分期的T4患者生存率类似,因 此新版将>7cm归为T4。
主支气管受累距隆突的距离不再
作为T分期的依据
第七版分期中将肿瘤累及主支气管距离隆突≥2cm归为 T2,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但未累及隆突者为 T3。而研究却发现,在所有的研究人群中,累及主支 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生存差 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 但未累及隆突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因素T3,因此新 版分期对于主支气管受累,只要未侵犯隆突,无论距
肺癌第8版TNM分期PPT课件

8
主支气管受累距隆突的距离不再 作为T分期的依据
第七版分期中将肿瘤累及主支气管距离隆突≥2cm归 为T2,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但未累及隆突 者为T3。而研究却发现,在所有的研究人群中,累及 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 生存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 突<2cm但未累及隆突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因素T3 ,因此新版分期对于主支气管受累,只要未侵犯隆突
16
Mx:无法判断;M0:无; M1:有。当有远处转移,即 M1 时,无论 T、N 如何均为 IV 期。
17
18
M分期调整---将寡转移引入肺癌 分期
新版们M分期对第七版的M1b进行了较大调整,使之更加细化 ,与第七版分期最大区别在于引入了远处寡转移病例,其研究 结果主要来自西德癌症医学中心Eberhardt等的研究[4]。他们 对225例单一远处器官出现的单一转移病灶、229例单一远处 器官出现的多发转移病灶以及247例远处多个器官出现的多发 转移三组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发现远处单个器官的单发转移组 中位生存时间为11.4月,明显好于其余两组的6.3月,显示转 移灶数目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而且转移灶数目比转移器官数 更有预后价值。因此新版分期将转移器官及转移灶数目纳入分 期系统,七版的M1b重新调整为M1b(单个远处器官的单发转 移,即寡转移)和M1c(单个器官多发转移或多个器官多发转 移)。对于M1a,由于研究发现胸腔内单发转移与多发转移预 后无统计学差异,因此仍然沿用原来的M1a分期。新的TNM 分期中M1b的预后与M1a类似,明显由于M1c。
7
强调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
Rami-Porta学者研究发现肿瘤大小是影响肺癌患者预 后的重要因素。根据NSCLC患者原发肿瘤大小不同, 将其分为≤1cm,1~2cm,2~3cm,3~4cm, 4~5cm,5~6cm,6~7cm这7个组别观察其术后预后 差别,研究发现对于≤5cm的前五组,每增加1cm, 各组的5年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1),而最 后两组生存差异不大,因此将其合并为T3(肿瘤最大 径>5cm,≤7cm)。由于肿瘤最大径≤3cm及> 3cm生存差异很大(P<0.001),因此将3cm仍作为 T1、T2的分界点,前三组T1又依次分为T1a、T1b、 T1c,中间两组T2分又为T2a及T2b,每个分期间隔为 1cm。同时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7cm患者预后与七 版分期的T4患者生存率类似,因此新版将>7cm归为 T4。
主支气管受累距隆突的距离不再 作为T分期的依据
第七版分期中将肿瘤累及主支气管距离隆突≥2cm归 为T2,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但未累及隆突 者为T3。而研究却发现,在所有的研究人群中,累及 主支气管且距离隆突≥2cm与其他因素T2预后一致, 生存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累及主支气管且距离隆 突<2cm但未累及隆突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因素T3 ,因此新版分期对于主支气管受累,只要未侵犯隆突
16
Mx:无法判断;M0:无; M1:有。当有远处转移,即 M1 时,无论 T、N 如何均为 IV 期。
17
18
M分期调整---将寡转移引入肺癌 分期
新版们M分期对第七版的M1b进行了较大调整,使之更加细化 ,与第七版分期最大区别在于引入了远处寡转移病例,其研究 结果主要来自西德癌症医学中心Eberhardt等的研究[4]。他们 对225例单一远处器官出现的单一转移病灶、229例单一远处 器官出现的多发转移病灶以及247例远处多个器官出现的多发 转移三组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发现远处单个器官的单发转移组 中位生存时间为11.4月,明显好于其余两组的6.3月,显示转 移灶数目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而且转移灶数目比转移器官数 更有预后价值。因此新版分期将转移器官及转移灶数目纳入分 期系统,七版的M1b重新调整为M1b(单个远处器官的单发转 移,即寡转移)和M1c(单个器官多发转移或多个器官多发转 移)。对于M1a,由于研究发现胸腔内单发转移与多发转移预 后无统计学差异,因此仍然沿用原来的M1a分期。新的TNM 分期中M1b的预后与M1a类似,明显由于M1c。
7
强调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
Rami-Porta学者研究发现肿瘤大小是影响肺癌患者预 后的重要因素。根据NSCLC患者原发肿瘤大小不同, 将其分为≤1cm,1~2cm,2~3cm,3~4cm, 4~5cm,5~6cm,6~7cm这7个组别观察其术后预后 差别,研究发现对于≤5cm的前五组,每增加1cm, 各组的5年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1),而最 后两组生存差异不大,因此将其合并为T3(肿瘤最大 径>5cm,≤7cm)。由于肿瘤最大径≤3cm及> 3cm生存差异很大(P<0.001),因此将3cm仍作为 T1、T2的分界点,前三组T1又依次分为T1a、T1b、 T1c,中间两组T2分又为T2a及T2b,每个分期间隔为 1cm。同时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7cm患者预后与七 版分期的T4患者生存率类似,因此新版将>7cm归为 T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肺上叶典型T4期肿瘤,侵犯纵隔
肺上沟癌 是一种发生于肺上沟的肿瘤,由于臂丛受 累,引起典型的疼痛、霍纳氏综合征和胸 壁侵犯骨质破坏。对于局部分期,MR检 查优于CT。
增强矢状位T1WI显示可手术的T3肺 上沟癌。肿瘤临近胸1神经根(白箭), 其他神经根未受累(绿箭)。A=锁骨下 动脉,ASM=前斜角肌
冠状位、矢状位显示肺癌跨肺裂生长,不可能切除
T分级 T0:影像未发现原发肿瘤 Tis:原位癌,不考虑大小。仅于肿瘤切除 后诊断。
T1: 肿瘤<=3厘米 T1a:<=1厘米 T1b:>1厘米, <=2厘米 T1c:>2厘米,<=3厘米 T1a(mi)病理证实为“微侵犯”,不考虑大 小 T1a(ss)为中央气道表浅播散肿瘤,不考虑 位置
L10和L4淋巴结的界限,右侧位于奇静脉下,左 侧位于肺动脉上(N1:N2)。L1和L2/3间的 重要分界标志,也是N3分期与N2分期的区别, L1下界为两侧的锁骨和主线水平的胸骨上缘。L 4R和L4L的分界是气管左侧缘而不是解剖中线。 心脏旁、内乳、纵隔、腋窝和胸廓内淋巴结并未包 含于IALSC淋巴结地图中。偶尔也提及这些淋 巴结,有提议将这些非区域淋巴结看做转移性病变。 不管淋巴大小阈值如何设定,CT不能真实反映N SCLC患者的淋巴结分期。PET-CT界定淋 巴结分期较为可靠。假阳性可发生于结节病、结核 和其他感染性患者。PET扫描因其有较高的阴性 预测值,应该在所有考虑外科手术的患者使用。
N2期,右侧肿瘤伴同侧纵隔淋巴结
N3淋巴结群 N3表现为对侧纵隔或对侧肺门淋巴结增 大,或斜角肌、锁骨上淋巴结增大,该期 病灶不可切除。
图像显示两位肺癌患者右侧和对侧淋巴结。 如果这些淋巴结含肿瘤细胞,则意味着不 可手术的IIIB期。
N3淋巴结群 N3表现为对侧纵隔或对侧肺门淋巴结增 大,或斜角肌、锁骨上淋巴结增大,该期 病灶不可切除。
肺癌TNM分期(第8版)
杨宝航翻译整理
肺癌TNM分期(第8版)
发表于2017.12.9 本文为肺癌TNM分期第8版的概述,为 2017.1.1以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标准。 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IASLC)发布,并取代TNM分期第 7版。
第8版分期有什么新的内容?
在新的第8版分期中,在几个T类目中,肿 瘤大小值下降了,并推出新的病理类目。 同样,有关胸外转移,也推出新的M类目。 实性病变的大小定义为肺窗时相互垂直的 三个平面中的最大直径。半实性病变定义 为实性部分的最大径,而不包括磨玻璃病 变。
非小细胞肺癌分期
T,N,M分级子类目归组成相应的分期,因为 这一类患者有着相似的预后。 例如,cT1N0(分期 IA)五年生存率为7792%。 分期的另一端,任何M1c患者(分期IV B)五年生存率为0%。
左肺下叶典型T1期肿瘤,周围为且实质包绕
T 2: 肿瘤>3厘米,<=5厘米 或者任何大小肿瘤: 侵犯胸膜 主支气管受累,不管距隆突的距离 显示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范围达肺门区 T2a:3 至 4cm T2b:4 至5cm
肺门上方左肺下叶典型T2期肿瘤,伴肺不张/肺炎,累及 左侧主支气管
M分期 肿瘤转移几乎可以累及全身任一器官,常见的有肾上 腺,脑,骨和肝脏。本版M分期基于是否存在转移、 转移部位、是否多发。依据局部转移(M1a)、 单发(M1b)或多发(M1c)远处转移进行区 分。 M0:无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 M1a:局部转移限于恶性胸膜或心包浸润/结节灶, 对侧或同侧肺内结节 M1b:单发胸外转移 M1c:多发胸外转移,不管是单器官或是多器官。
有如下情况者,肺叶切除总的来说是不可能: 跨肺裂生长 肺血管浸润 主支气管侵犯 上叶和下叶支气管受累 影像报告中应该特别强调这些内容。 应用薄层图像和三维重建来最清晰证实病变与相邻结 构的关系。 如果侵犯不能确定,多学科肿瘤学会应该依据个例和 多病同患的情况,来决定这种怀疑是否有益处。
T3: 5-7厘米或者肺上沟癌只累及T1和T2神经根 任何大小的肿瘤: 侵犯胸壁 侵犯心包 侵犯膈神经 主支气管受累,不管距隆突的距离 同一肺叶见一个或多个卫星结节灶
右肺上叶典型T3期肿瘤,侵犯胸壁
T4: 肿瘤大于7厘米;或者肺上沟癌侵犯C8或更高 的神经根,臂丛,锁骨下血管,或是脊柱 任何大小的肿瘤: 侵犯纵隔脂肪或纵隔结构 侵犯膈肌 隆突受累 同侧的其他肺叶显示一个或多个卫星结节灶
肺上沟癌
下一例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肺上沟癌,增强 矢状位T1WI图 臂丛明显受累(白箭),锁骨下动脉包绕 (A)
N分期
区域淋巴结分级系统 淋巴结分期依据美国胸科协会绘制模式图进行。 锁骨上淋巴结群: 1、下颈部、锁骨上和胸骨隐窝淋巴结 上纵隔淋巴结群: 2、上段气管旁:主动脉弓以上,锁骨以下 3A、血管前:不包括第2站,即非气管临近的血管前淋巴结 3P、椎体前:非气管临近的、食管后椎体前的淋巴结 下纵隔淋巴结群: 4、下段气管旁(包括奇静脉淋巴结):主动脉弓上缘以下水平至主支气管水平 主动脉淋巴结群: 5、主动脉下(主肺动脉窗):动脉韧带旁淋巴结。这些淋巴结不位于主动脉和肺动脉干之间,但位于这些血管旁。 6、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位于长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前侧和外侧。 隆突下淋巴结群: 7、隆突下 下纵隔淋巴结群: 8、食管旁(隆突以下) 9、肺韧带:位于肺韧带内的淋巴结 肺淋巴结群: 10-14、N1淋巴结:位于纵隔外
TNM8th
Tx T0 未发现肿瘤依据
原发性肿瘤的特征
痰液/支气管冲洗液发现肿瘤,但影像或支气管镜阴性
Tis
T1 T1a(微) T1a T1b T1c T2 T2a T2b T3 T4 N1 N2 N3 M1 M1a M1b M1c
原位癌
肿瘤<=3厘米,周围为肺组织或脏层胸膜,未累及主支气管 极轻微侵犯的癌 <=1厘米 >1厘米, <=2厘米 >2厘米,<=3厘米 肿瘤>3厘米,<=5厘米,侵犯胸膜;主支气管受累,不管距隆突的距离;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范围达肺门区 >3,<=4厘米 >4,<=5厘米 >5,<=7厘米(最大径) 侵犯胸壁,侵犯心包,侵犯膈神经,同一肺叶见卫星结节灶 肿瘤大于7厘米(最大径),侵犯纵隔、膈肌、心脏、大血管、喉返神经、隆突、气管、食管、脊柱或同侧肺多 个肿瘤 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淋巴结,肺内淋巴结 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对侧纵隔或肺门;同侧/对侧斜角肌/锁骨上淋巴结 远处转移 对侧肺或胸膜、心包结节/恶性浸润 单发胸外转移,包括单发非局部淋巴结 一个或多发器官的多发胸外转移
N1淋巴结群 N1淋巴结:同侧肺门上方的肺内淋巴结, N1改变预后,而不影响治疗。
右肺下叶T2肿瘤(>3厘米),伴同侧肺门淋巴结(N1)
N2淋巴结群 N2表现为同侧纵隔或隆突下淋巴结增大。 仅有部分N2期患者可从手术切除中受益, 这些患者为纵隔镜检查为阴性,胸腔手术 发现镜下转移的患者,他们与有明显N2 期征象的患者比较,有更好的预后。
右肺肿瘤的N分期: N1 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淋巴结 10R-14R N2 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2R,3aR,3p,4R,7,8R,9R N3 对侧纵隔和/或肺门,同时任何锁骨上淋巴结 1,2L,3aL,4L,5,6,8L,9L,10L14L
左肺肿瘤的N分期 N1 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淋巴结 10L-14L N2 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2L,3aL, 4L,5, 6, 7,8L,9L N3 对侧纵隔和/或肺门,同时任何锁骨上淋巴结 1,2R,3aP,3pR, 4R, 8R,9R,10R-14R
TNM分期(第8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非小细胞肺癌第8版TNM分级显示于下表。 与以前版本一样,利用三个方面来描述肿瘤的 解剖范围: T描述原发肿瘤的范围,N描述淋巴结受累情 况,M描述远处转移。 T分级通过CT扫描完成,N和M分级利用C T和PET-CT。该方法可用于术前的影像 及临床分级,iTNM/cTNM,也可用于最终病 理分级,pTNM,治疗后的重新分级,yTNM, 和复发分级rTNM。 与第7版的不同之处用红色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