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及解释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及解释名句:当仁不让于师。
摘自:《论语·卫灵公篇》解释: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赏析:“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最高的人生追求,“当仁不让”体现了孔子倡导的自我精神追求,主张通过这种追求实现自己价值。
卫灵公篇原文: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当仁 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txt如果我穷得还剩下一碗饭我也会让你先吃饱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归我所有,包括你!!先说喜欢我能死啊?别闹,听话。
有本事你就照顾好自己,不然就老老实实地让我来照顾你!《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1、【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
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
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2、【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
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
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3、【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
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
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是否做了不正当的事是一回 事,别人是否相信孔子的清白是另一 回事。 回事。尤其是作为一个教人做君子的 老师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做不正当 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避嫌的 说法, 瓜田不纳履, 说法,即“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 冠。”孔子在无奈之下只能用赌咒发 誓来为自己表白, 誓来为自己表白,这也无形中成了中 国人的一种不好的习惯方式。 国人的一种不好的习惯方式。我觉得 我们自己应该远离用赌咒发誓的方式 来取信于人, 来取信于人,也千万不要轻易相信那 些赌咒发誓的人。 些赌咒发誓的人。
【原文】 原文】 子曰: 贤哉, 子曰:“贤哉, 回也!一箪食, 回也!一箪食,一 瓢饮,在陋巷, 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 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 改其乐。贤哉,回 也!”
【译文】 孔子说: 孔子说:“颜回的 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 箪饭,一瓢水, 箪饭,一瓢水,住在简 陋的小屋里, 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 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 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 的乐趣。 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 多么高尚啊! 多么高尚啊!”
抑:不过。 不过。 厌:满足,引申为厌倦。 满足,引申为厌倦。
子贡曰: 学不厌, 子贡曰:“学不厌, 智也;教不倦,仁也。 智也;教不倦,仁也。仁 且智,夫子既圣矣。 且智,夫子既圣矣。”
(孟子·公孙丑上》) 公孙丑上》 孟子 公孙丑上
【原文】 原文】 二三子(1) (1)以我 子曰:“二三子(1)以我 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 而不与二三子者, 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 也。”
【原文】 原文】 陈子禽谓子贡曰: 子为恭也,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 贤于子乎? 贤于子乎?” 子贡曰: 君子一言以为知,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 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 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 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 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 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及译文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及译文【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1)见其不知量也。
”【注释】(1)多:用作副词,只是的意思。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仲尼。
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
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
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了,仲尼怎么能比你更贤良呢?”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他的智识,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
夫子的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
夫子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会像人们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
(夫子)活着是十分荣耀的,(夫子)死了是极其可惜的。
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评析】以上这几章,都是子贡回答别人贬低孔子而抬高子贡的问话。
子贡对孔实用文档子十分敬重,认为他高不可及。
所以他不能容忍别人对孔子的毁谤。
【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注释】卓尔:高大的样子。
末:没有。
由:途径。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
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
当仁不让于师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注释】抑:折的语气词,“只不过是”的意思。
为之:指圣与仁。
云尔:这样说。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评析】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
这是在一般情况下。
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
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诸位认为我有什么隐瞒的吗?我对你们没有什么隐瞒的。
我没有什么行为不可以告诉你们的,这就是我孔丘。
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注释】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弦歌:弦,指琴瑟。
以琴瑟伴奏歌唱。
【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
'”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
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8.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译文】孔子去拜见南子,子路为此不高兴。
然后孔子就发誓说:“我如果做了错事,上天就会厌弃我啊!上天就会厌弃我啊!”9.∶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于师
摘自《论语》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解释:孔子说:“只要是行仁义的亊,就是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
从“当仁,不让于师”来看,凡事让于老师是遵从师道尊严,当然是不错。
但是,只要是行仁义之事,也不要完全拘泥了。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方面的意思是说,当自己的意见和老师的意见发生分歧时,老师错了,自己是对的,这时就不必谦让,而应该坚持自己的正确看法和主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当仁,不让于师”的另一个意思是说,只要是行仁义之事,就要自觉积极主动上前,而不要谦让于其它人。
理当不受任何外来事物的阻碍,阻碍仁行的任何外物,或者是从反面来成全仁行,仰或从正面来戕害仁行,两者必选其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当仁,不让于师原文与译文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与译文【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1)见其不知量也。
”【注释】 (1)多:用作副词,只是的意思。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仲尼。
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
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
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了,仲尼怎么能比你更贤良呢?”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他的智识,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
夫子的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
夫子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会像人们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
(夫子)活着是十分荣耀的,(夫子)死了是极其可惜的。
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评析】以上这几章,都是子贡回答别人贬低孔子而抬高子贡的问话。
子贡对孔子十分敬重,认为他高不可及。
所以他不能容忍别人对孔子的毁谤。
【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注释】卓尔:高大的样子。
末:没有。
由:途径。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
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txt如果我穷得还剩下一碗饭我也会让你先吃饱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归我所有,包括你!!先说喜欢我能死啊别闹,听话。
有本事你就照顾好自己,不然就老老实实地让我来照顾你!《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1、【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
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
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2、【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
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
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3、【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翻译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翻译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关键词: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这个话我们也听得很多,也有一个成语叫「当仁不让」,这话就是出自于这章。
根据《论语集解》引的孔安国的批注说,孔子的意思是说,遇到行仁之事的时候,这个不可以让于师,这是讲行仁很紧急的原因。
譬如说你看到一个落水儿童,你跟你的老师在一起,你就不需要再请示老师,赶快就下水救儿童,这叫『当仁,不让于师』。
紧急关头不需要客气,这时候也不需要礼让了,自己就一马当先,当仁不让。
刚才提到的竹添光鸿《论语会笺》里面的意思,说这个「不让」就是不后,不在人后。
这是描述他勇于行仁的那种状态,连他的老师我们也不能在其后。
老师这是讲圣贤的老师,他们行仁,我们跟着老师后面我们不能落后,要勇猛的、精进的力行仁道。
这个意思也讲得很好。
我曾经在二00三年,这是说话七年前,有一次跟我们老恩师出访日本,参加一个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的会议。
茶余饭后跟师长在闲聊的时候,我就谈出自己的一个看法。
因为我自己觉得跟着恩师在一起,很多老恩师的决定,我并不能够看得出来他老人家是什么意思,有时候就跟不上,这是智慧不够。
因此我就说,「师父,现在我们没有智慧,所以最好不要自己去想问题,不要自己去决定事情,决定肯定会有错误。
就什么样?反正师父叫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这样对不对?」因为我想着反正听话,老实听话,一切就是师父叫我们做我们就做,师父没让做的咱们就不做。
我想很多人都认同我这个观点。
可是老恩师听到我这个话,笑了一下,说不对。
我这一听就有点心里起了疑情,为什么老恩师说不对?可是他也没跟我再说下去,给我这么一个悬念,让我自己去参。
所以他对我的教学法也比较特别,很多人跟他在一起,他可能就解释给他听,但是他对我很少解释。
所以虽然我跟他在一起时间很多,可是真正讲话的时间倒并不多。
多半是我问问题的时候,他的答复又是非常的简短,就像刚刚这样的,就说两个字「不对」,剩下你自己回去参。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txt41滴水能穿石,只因为它永远打击同一点。
42火柴如果躲避燃烧的痛苦,它的一生都将黯淡无光。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1、【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
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
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2、【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
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
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3、【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
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
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
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4、【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
《当仁 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txt如果我穷得还剩下一碗饭我也会让你先吃饱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归我所有,包括你!!先说喜欢我能死啊?别闹,听话。
有本事你就照顾好自己,不然就老老实实地让我来照顾你!《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1、【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
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
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2、【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
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
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3、【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
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
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
当仁不让于师的意思
当仁不让于师的意思这个成语“当仁不让”其实源自《论语》中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此话出自孔子的得意门生张仲景,他在讨论两位学生的关系时所发表的观点。
张仲景认为,朋友来访,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他提出了一种仁义之策,即“当仁不让”,可以让大家去做有益于社会,有助于各司其职的事情,而不是相互让步或放松对方的要求。
“当仁不让”可以用来形容另一种情况,即一方拒绝放弃自己的权利或尊严,以便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尊重他人的正义。
例如,一位师傅有一个学徒,学徒做了一件他认为是正确的事情,而师傅却觉得很不满意,他也不能强迫他的学徒改正,这时候就可以用“当仁不让”来形容,因为师傅有责任以身作则,接受他学徒的看法,而他学徒也应该尊重师傅的观点。
“当仁不让”这种理念非常重要,也是孔子的思想之一。
他认为,修养教育首先要求人们学习克己复礼,要求学习自我约束,不求得失,而是以礼者待之的角度来处理问题。
学习“当仁不让”的思想,可以让我们处理社会问题的方法更加灵活,更加宽容,可以使所有的参与者处于平等的角色中,而不是一个强权在凌驾另一个权力。
“当仁不让”是以人为本的仁政思想,重视人的权利和尊严,坚持以人性化的态度来处理问题,尊重他人,宽容他人。
“当仁不让”可以用来调节力量对立,维护公平,促进和谐,以达到通行天下的理念。
“当仁不让”在当今社会有着独特的意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许多人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参与各种竞争,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是,“当仁不让”却让我们意识到,在竞争的同时,也要懂得尊重他人的观点,理解他人的想法,做出公平的处理,而不是强行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否则只会导致冲突和不必要的损失。
“当仁不让”就是一种可以维护尊严、宽容他人、关爱他人的生存之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仁不让”是一种儒家思想的精华,使我们加强了道义观念,让我们的交往更加融洽,做到以礼者待人,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当仁不让于师。请谈谈你的理解
当仁不让于师。
请谈谈你的理解
当仁不让于师是指在面对某项任务或责任时,应当毫不犹豫地主动去担当起师傅的角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应当有敬畏之心,勇于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并以身作则,给予他人榜样和引导。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当仁不让于师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学习、成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便能够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指导。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人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潜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自己,以更好地服务他人。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当仁不让于师意味着我们要关注他人的需求,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和支持的人群。
无论是在教育领域、医疗健康领域还是其他行业,我们应当以人为本,关注每个人的需求和利益,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只有在关心他人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总之,当仁不让于师是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要求我们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他人,同时也要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语之当仁不让》
【原文3】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 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 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 也已。”
【注释】 卓尔:高大的样子。末:没有。由:途 径。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 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 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 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 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 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 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 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
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 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把 全文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三个段落:
握 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
文
写孔子问志。
意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
划 也”):
分
写弟子述志。
层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
次
写孔子评志。
如果分两层,将一、二合为一部分也可以。
1、 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 同?
子路 ——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 (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
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 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 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 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 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当仁不让于师
第三则
翻译、点评
运用比喻和对比,由衷的赞美表现孔 子无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 端崇拜之情。
第四则
翻译、点评
【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 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 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评点】 表现了孔子谦虚的品格
第九则
翻译、点评
1、这则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孔子对弟子的评价? 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1)反复、对比手法评价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
颜回是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学生,虽生活艰辛, 但品行卓越。
(2)表达了孔子对弟子颜回的喜爱和赞美,表现 出孔子对“德”的重视和推崇。
第11、12、13则
翻译、点评
3、从第三节中找出孔子是如何教导弟子的?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4、从第四节中找出能够体现孔子品质的语句。 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
文言知识积累
1、掌握如下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 道之斯行 夫子矢之曰 毋吾以也 鼓瑟希 莫春者
"知"通"智" "道"通" 导" "矢"通"誓" "以"通" 已" "希"通"稀" "莫"通" 暮"
第五则
翻译、点评
【译文】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 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对弟子人格 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
第六则
翻译、点评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 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 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论语》“当仁,不让于师”片段赏析
或者家长 的观 点存在偏 差 时 , 一 定要 勇敢且 礼貌地 提 出来 , 因为真理 面前 , 人
人平等 。
l
重 自己 的 老 师 , 但 我 更 热 爱 真理 。 正 是 抱 着 这 样 的想 法 , 亚 里 士 多德 最 终 成 为
了著名 的哲学家 、 逻 辑学 家和科学 家 。
无论是孔子 的
当仁 “ ,
不让于师”
, 还 是 亚 里 士 多德 的 “ 吾 爱吾 师 , 吾 更
爱真理 ” , 都是 在 告 诉 我 们坚 持真 理 的重 要 性 和 必 要 性 。 同学 们 , 当你认 为老师
谁都不谦让 !
他不 慌 不 忙 地 说 : “ 请 大家看 看 窗外那棵大树 吧 ! 树上 的花儿凋谢时 , 有些 花瓣 被 门窗帘子 带动 , 吹到大厅 堂屋里 , 飘 落在席子上 、 坐垫 上 。 也 有些 花瓣 被篱笆短 墙挡住 , 飘 进茅厕 , 掉进粪坑 。 这完全是偶然 的 , 根本不 是谁事先安 排好 的。 ”
句名言 :
当仁 “ ,
不让于
老师交
范
理 , 以 宣 扬 “ 无 神论 ” 为 己 任 。 与 范 缜 同 时 代 的竟 陵 王 萧子 良是 皇 帝 的二 儿
子 , 很 有权 势 , 他 对 范缜 的 “ 无 神论 ” 很 反 感 , 想找个 机 会让 他难堪 。
一 天 , 范缜接 到 萧子 良的邀 请 , 去 他 家做 客 。 范 缜刚坐 下 , 萧子 良就 开 口
《话 语 》
:
,
不让于师。 ”
译文 : 孔子说:
“ 面对仁德 , 就算是老师 , 也不应 该谦让 。 ”
赏析 :
众 所 周 知 , 孑L子 是 著 名 的 大 教 育 家 , 他 特 别 重 视 师 生 关 系 的和 谐 , 强 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主备人:王立鋆主审:高二备课组学习目标: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积累重要字词及、焉、斯、如,丰富自身语库。
预习学案:(一)知识点梳理(1)为下列词语注音。
逾()越绥()喟()然教诲()莞()尔偃()旗息鼓箪()食毋()千乘()饥馑()哂()笑铿()然有声撰()舞雩()沂()水户牖()恸()哭(2)解释重点字词1、毁()逾()伤()多()见其2、知()阶()绥()之斯来如之()何其()可及()也3、仰()之弥()高忽焉()在后欲罢()不能虽()欲从之4、抑()为之不厌()5、当()仁,不让()于()师6、吾无隐乎()尔7、子之()武城莞尔()而笑焉()用偃之言是()也8、子路不说()矢()之天厌()之()9、堪()11、子问()之(3)解释下列重点句,并分析句式特点1、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
2、(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4、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二)文本梳理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讲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东方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那么,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能对他有多少了解呢1、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关键句: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关键句: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关键句:2、初步领悟每则所包含的道理课堂探究:1、同学们,你认为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段,进行简要概括。
2、“当仁,不让于师”,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现在还有意义吗拓展阅读:(1)补充选文1、子贡对老师的态度和评价是一以贯之的。
下面再补充几则: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论语·子张19第23》)②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19第22》)解说:①叔孙武叔可能是真的佩服、推崇子贡,他可能在不同的场合都表达过这样的意见,估计上文的“毁仲尼”,也就是说仲尼不及子贡,所以孔门弟子中独子贡为之辩解。
这里,子贡再次以比喻的手法,来说明世人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比老师高明:自己的高度有限,外人一览无余;而老师高达数仞高不可测,别人无从了解,所以才有如此见解。
后人把收弟子称为“列入门墙”,即源于此。
②这主要是说孔子无所不学,也即韩愈所说“圣人无常师”。
2、子贡的道德学问在下面这句话里可见一斑: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19第21》)——这说明子贡为时人所重,良有以也。
3、孔子《论语》中“责骂”学生的记录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性格和蔼可亲、态度雍容大度是公认的了,仍然有两处孔子责骂弟子的记录:其一见于《论语·公冶长》第十条: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吾始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另一处见于第十三卷《论语·子路》第四条: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为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归矣。
焉用稼”孔子是极为讲究忠恕之道的,但在对待一个学生午休和另一个学生想学种庄稼这件事上,违反了他自己“礼”的追求,违背了“闲谈多思自己过,背后莫论别人非”(经某教授考证,这两句话是从《论语》“非礼勿言” 等语句中演绎归纳出来的,并为所实践证明)的道德教条,实在是有意思的事情。
(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②。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身举五羖③,爵之大夫,起累绁④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
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⑤行摄相事,有喜色。
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曰:“有是言也。
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与闻国政三月,粥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注释:①帐目清楚,收支平衡。
②⑤:官名。
③羖:公羊。
④累绁:用绳索捆绑。
⑥粥:卖。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其嗣懿子曰诫:告诫 B.已而去鲁,斥乎齐去:到达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辟:偏僻 D.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乡:向往答案:B解析:去:离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斥乎齐,逐乎宋、卫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B.与语三日,授之以政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孔子遂行遂拔以击荆轲 D.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答案:A解析:介词“在”/介词“对”;B都是介词“把”;C副词“于是,就”;D都是副词“将要”。
11.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好礼有才”的一组是()A.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孔子适齐,为高为高昭子家臣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C.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于是反鲁,鲁复善待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吾即没,若必师之答案:B解析:A项中“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说明的孔子的经历,并未说明“好学有才”;C项中“于是反鲁,鲁复善待”说明的是鲁国对孔子的态度,并未说明“好学有才”;D项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说明的是孔子对职位变动的态度,并为说明“执政才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厘子的赞誉,厘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受到了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然而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情不自禁和痴迷以及齐国人对此的赞赏,却让齐景公感到了宝座的倾危而没能重用他。
答案:D解析:齐景公不重用孔子的原因是齐大夫欲害的影响使齐景公感到自己年事已高,不能保证他所喜爱的孔子在自己退位后仍能被赏识而受到迫害。
【参考译文】孔子名丘,字仲尼。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
孔子十七时,鲁国的大夫厘子病重,快要死了,厘子告诫自己的后代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能当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能显达的人出现。
现在孔子年少而好礼仪,他不就是要显达的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
”孔子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低贱。
成年后,曾经在季氏的门下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出纳钱粮计量公平准确;又曾担任管理牧场的小官,畜牧繁殖增长。
由此,担任司空。
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到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于是又返回鲁国,鲁国又很好地对待他。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已经三十岁了,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予:“从前秦穆公国家小,又处在偏僻的地方,他能称霸是靠什么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但是他的志向很大,虽然处于偏僻的地方,但施政却很得当他亲自推举用五张羊皮赎回的百里溪,授予他大夫的爵位,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和他谈了三天的话,然后让他执掌国政,用这种精神治理国家,就是称王于天下也能做到,他只称霸还小了一点。
”景公听后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动乱。
孔子到了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高昭子的关系接触景公。
孔子和齐国的乐官谈音乐,听到韶乐,就学起来,三个月竟然尝不出肉味来,齐国人称赞他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
齐国的大夫想害孔子,孔子知道了。
景公说:“我老了,不能任用你了。
”孔子于是辞行,返回了鲁国。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了,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脸上露出喜色。
他的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惧怕,大喜来到不喜形于色。
孔子说:“有这个话,但不是还说‘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吗”于是杀了扰乱政治的少正卯。
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别人丢失的东西;四方的游客来到鲁国的城池,不必向当官的求情送礼,都给予借贷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孔子七十三岁时,鲁岁时,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
”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