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的音乐
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大集合,适合做各种场合的背景音乐
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大集合,适合做各种场合的背景音乐1.horizon大卫。
伦敦,被美国音乐评论媒体誉为「钢琴乐界明日之星」。
他7岁开始习琴,15岁即创作生平的第一首乐曲。
David London用年轻莫扎特的经历中的感觉和神韵来演绎音乐。
他的作曲和演奏都是独一无二的,勇敢的,并代表了一个时代。
这首horizon选自他第一张专辑《To My Love》,很浪漫的一首新世纪风格的钢琴。
2.love is ii选自韩国华裔钢琴家Daydream的《Dream》。
这首曲子曾经作为10086湖北客服热线的背景音乐,会以较快节奏贯穿整曲,有点古典风格,当你在茶余饭后欣赏,总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感觉。
当在夜深人静时,则会有另一种感觉了。
3.Sundial Dreams(暖阳)相信很多人都听过。
选自英格兰著名音乐大师凯文·科恩的成名专辑《IN ENCHANTED GARDEN 》(绿钢琴)。
他的作品有着独特的魅力,开创了自己的音乐流派。
听着他的钢琴,感觉时间不知不觉从指间滑过,醒来后旋律仿佛依旧在梦中回荡。
喜欢自然宁静的朋友,可以听听他的钢琴。
4.安妮的歌来自瑞士新世纪音乐乐团班得瑞的首张专辑《仙境》,看过一些小说和电影,在我印象中,安妮总是一个很好的女孩。
听在其中,感觉回到了家乡,在那阿尔卑斯山脚下,仰望天空的风筝,尽情在一片花海奔跑着。
5.流动的城市由名中国当代著名钢琴家和演奏家林海所作。
林海创作了大量各种类型的纯音乐,影视配乐作品,先后帮王菲,王力宏等歌手编曲制作歌曲。
他的领域很多,NEWAGE,JAZZ,新民乐等。
已出版的数十张个人音乐专辑在华语乐坛音乐制作领域更是无人能望其项背。
为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创作的主题曲《琵琶语》更是红遍了大江南北。
这首曲子旋律简单而又朴实,静静听上几遍,感觉很静,很静。
6.克劳汀幻想曲马克西姆,克罗地亚流行钢琴演奏家。
他曾获邀请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弹奏主题曲《Olympic Dream》出埃及记。
高一语文这个世界的音乐 托马斯 刘易斯(美)
托马斯认为音乐为所有生命形式所共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音乐高于任何科学技术,因为科技会过 时,而音乐则是永久的;音乐高于语言 或任何其他符号,因为后者往往太清晰, 太局限于某一特殊的信息。 ------ 李绍明
作者的音乐观
依据作者的观点,音乐并不负载某种特
定信息,人类创作音乐是出于一种生物 性本能。是因为人作为一种地球上的生 命形式,它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太 阳能流到地球,势必把物质重新安排成 有序的形式使之违反几率,反抗熵的增 加,从而出现一种偶然的有序状态。
这个世界的音乐
作者 托马斯 刘易斯(美)
生字词
慰藉(jiè) 嘟哝(dūnong) 剔(tī)除 上颚(è) 咔嗒(kǎdā) 梆(bāng) 骷髅(kūlóu) 鳄(è)鱼 水蛭(zhì ) 蟾蜍(chánchú) 戛(jiá)然而止 歌鸲(qú) 蚊蚋(ruì ) 缥缈(piāomiǎo) 迄(qì )今 鳍(qí ) 湮(yān)没 混沌(dùn) 几率(jīlǜ) 熵(shāng)
这个世界的音乐
1.这个世界指的是什么世界? 侧重写动物世界 2.什么样的声音才是音乐 ? 有规律、有节奏、美妙动听 3.音乐有什么作用? 抒发情感的,纯粹娱乐,审美的
“这个世界的音乐”指的什么?
指动物们发出的美妙动听的声音,它 们有规律,有节奏,能够抒发情感。
在作者看来,有些声音之所以成为音 乐,那是因为这些声音同人类的音乐 一样,抒发情感的,纯粹娱乐或审美 的作用。
现在请你们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结合自
己的感受写一段话或写一首小诗。
聆听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温和、轻柔的音乐/进入
幻想的空间/到一个遥远的国度/那里有鸟的 歌声/青蛙的欢悦/水浪的舞动。 听/所有属于夜的声音都来了/一千个声音/来 自丛林之后/快乐和欢畅/发自每一个心房。 人类啊,你是否真正地停下你的脚步/去聆听 自然的音乐。
高中语文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1 北京版必修1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教学目的1.深入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2.文章使用到的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3.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奥秘,以平等的心态和自然相处,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努力探索自然与人类自身的奥秘。
教学重点1.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2.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步骤导入:对于音乐,大家一定并不陌生,我们会想到通俗、流行、民族、古典等等音乐,人们对于各种音乐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各有所好。
那么自然界是否也有音乐?先来了解一下中国文人笔下的“音乐”世界,看幻灯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此看来自然界确实存在着美妙的音乐,在夏天的晚上你的耳边有蚊子的嗡鸣,下雨后你能听见青蛙对歌,还有螳螂在奏鸣,在离我们遥远的大海鲸鱼们也在歌唱……大自然的声音是多么的美妙!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会发出各种声音表示不同的意思,它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声音?我们学习了美国科普作家托马斯?刘易斯《这个世界的音乐》后,将会对自然界动物们的声音有新的认识。
作者介绍托马斯?刘易斯(1913—1994)美国生物学家、医学家、科普作家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4年出版的《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
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深邃,信息庞杂新奇,文笔生动幽默,是当代科学小品文中的大家手笔。
注意掌握一些字词歌鸲:qú,一种体态玲珑、鸣声清婉的鸟,因其多于月夜鸣叫,故又称夜莺。
熵:shāng,科学名词。
用以表示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或说明其可能出现的程度。
慰藉: wèijiè,安慰;抚慰。
对世界音乐的理解
对世界音乐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世界音乐多指西方古典音乐与本民族传统音乐以外的音乐文化。
世界音乐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音乐观念多样性,音乐功能多样性,音乐种类多样性、音乐组织多样性、唱法的多样性、演出环境多样性。
音乐观念的多样性。
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世界各地不同的音乐文化观,如西方音乐观中音乐追求音高、节奏、和声、力度和音色的美感;印第安人音认为词语太多的声乐不是音乐,音乐来自超自然的力量;阿拉伯的音乐观则是宗教性吟咏不是音乐;印度人认为音乐是圣神而神秘的;佛教音乐观中,视念诵吟唱非音乐;基督教的音乐观,音乐是上帝创造的;非洲的音乐观则认为音乐是音乐与舞蹈的结合等。
音乐功能的多样性。
一般认为音乐是人们思想载体之一,它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人们可以通过音乐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去传递社会信息,组织与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和思想,主流理念的西方艺术音乐体现的功能理念中认为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其主要功能是审美教育、素质培养、陶冶情操。
日常修持行为,弘扬教法的需要,法事仪轨构成则是宗教音乐体现的功能理念;在民间音乐体现的功能理念中我们看到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动能,如教育功能、婚介功能和实用功能等。
音乐种类的多样性。
在基本音乐分类中,可分为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严肃音乐、流行音乐、高雅音乐、通俗音乐;二是器乐常见类别,如小夜曲等,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中,有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歌、歌舞、器乐、曲艺、戏曲在西方艺术音乐的常见类别中可分为两类,一是声乐常见类别,民族地域,乐种,文化的界限,偏好于使用电子乐器和电子和声音色。
如独唱、重唱等;当然还有世界个民族传统音乐的类别,浩如烟海,分类困难。
现在也产生了世界音乐的新类别,比如新印象音乐,它超越了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界限,偏好于使用电子乐器和电子和声音色。
演出环境的多样性。
中国的民歌小调等只限于在田间地里或山间劳动时才有民歌的味道。
音乐组织结构的多样性。
音节调式多样,有单音、二声、三声、四声、五声、六声、七声;十二律;二十四等分音阶;都节音阶;琉球音阶;佳美兰音阶;印度各种微分音阶,在旋法上也多样,有抛物线型旋法,甩音装饰性旋法,倚音装饰性等。
世界十大交响乐名曲欣赏前十首
世界十大交响乐名曲欣赏前十首1.引言1.1 概述交响乐是一种具有庄严气息和华丽演奏的音乐形式,创作和演奏过程需要大量的乐器和演奏者的配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上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交响乐作品,它们以其独特的旋律、优美的和声和丰富的音色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世界上十大交响乐名曲,这些作品代表了不同时期和国家的音乐传统,每一首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通过欣赏这些经典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交响乐的无穷魅力,并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从各个角度对这些交响乐名曲进行全面分析和欣赏。
我们将探讨它们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艺术价值,同时也会分享一些著名指挥家和乐团对这些作品的演绎和解读。
通过对这些交响乐名曲的介绍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艺术的魅力和内涵,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作曲家们的创作才华和艺术追求。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们提供一次愉快的音乐之旅,并激发对交响乐的兴趣和热爱。
请随我一同踏上这段音乐之旅,探索交响乐的辉煌世界。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框架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顺序。
本文的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说明文章将要介绍的内容。
2. 正文:分为十个小节,分别介绍世界十大交响乐名曲。
- 第一首交响乐名曲:对该曲目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曲目的名称、作曲家、曲风等相关信息,同时对该曲目的特点、影响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 第二首交响乐名曲:按照与前一首类似的方式,介绍第二首交响乐名曲的相关信息、特点和影响。
- 第三首交响乐名曲:依次介绍第三首交响乐名曲的相关信息、特点和影响。
- 第四首交响乐名曲:继续按照前面的方式,介绍第四首交响乐名曲的相关信息、特点和影响。
- 第五首交响乐名曲:介绍第五首交响乐名曲的相关信息、特点和影响。
- 第六首交响乐名曲:介绍第六首交响乐名曲的相关信息、特点和影响。
- 第七首交响乐名曲:介绍第七首交响乐名曲的相关信息、特点和影响。
《这个世界的音乐》的解读及辨误
球的参照物出现的, “ 这个世界”无异 是指我们这个地球。但随之而来的第二
个问题,它是指地球上所有动物 ( 包括
第一 、 二段是此文的入题。随着人 类通讯系统 日 趋发达复杂 , 噪声废话 日
支十四 号重奏曲,今天的外星人于疑
惑l解读为也许 “ f J 贝多芬在此” 一 l . 自
可能 )。 ” 这幽默 町 笑的类比堤读 , 倒可
表及里地进行了牛动的介绍。这两段是
点。 《 教参 》 称作者 “ 冒昧地为音乐的
存在做出了一种宇宙学 、 热力学解释” , 这种解读忽略了作者的本意.叉倒置了 因果 ,而且让人萸 名所以。考察该段, 戈键句或日中心句应是卣 ,即把 “ 匐 制 造某种音乐的驱力” ,归于 “ 基奉生物
维普资讯
特级教师三入行
《 这个世界 的音 乐 》的解读及辨误
I 刘培 淮 I l
美国著名生物学家、 科普作家托乌 斯- 刘易斯的 《 这个世界的音乐 》 .以其 “ 蕴藉缭绕的结构” “ 、 字里行间不尽的 意味” “ , 使人觉得就是在读无韵的诗” ( 译者李绍 明语 ) 。但也正如译者所青,
有机结合?作者是否做 到丁有机结合?
面” 。这之后才有在进化的历程巾产生 的对表达情感的岂术需求 ,音乐由 之而 进入一个高级阶段.动物也才有丁 倾情 独唱,甚至产生了 “ 合奏曲” “ 、 交响 乐” 。这正是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的逻辑
顺序来说明动物世界的奇妙音乐, 而并
往往若行若止 ,曲折逶迤” ,再加上某 些前沿科学专用术语的廊用 ,真 凄懂 它并非易事。 文题为 《 这个世界的音乐》 “ , 这 个世界”是指整个宇宙, 还是指我们所 在的地球?尽管文中出现了 “ 外星人” 、 “ 空间来客” 但他们是作为我们这个旱 。
这个世界的音乐作业
《这个世界的音乐》作业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噪.声(zào)颤.动(chàn)胸脯.(pú)剔.除(tī)B.婉.转(wǎn)歌鸲.(qú)骨骼.(gé)戛.然而止(gá)C.管弦.(xún)缥缈.(miāo)湮.没(yān)鱼鳔.(biào)D.水蛭.(zhì)慰藉(jiè)骷髅(gū)蚊蚋(rui)2.下列对词语或词素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B.如思如慕:慕,羡慕。
C.聊以慰藉:姑且。
D.迄今为止:迄,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B.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C.“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4.将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奇异图案浮露在鼎身上,各种图腾以一定的秩序排列着,构成一个无言的小宇宙②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纹身、鱼兽的混种、牛芋的肢体……幻觉的、写实的、神话的或者生活的③沸腾的铜、锡、铅合金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了青铜器的配方,一旦倒入“陶范”中,就会形成设计者心中的器物④沸腾后的冷却使容液成为—个厚重的鼎,在合金形式的锁扣下,鼎身周围凝塑出各式各样的图像⑤铜的性格,因为锡与铅的加入而默默改造了,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A.④②①③⑤ B.③④②⑤① C.①④②③⑤ D.③⑤④②①二、阅读课文的第9、13、14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八小时以内事务性语言”怎样理解?(4分)2.“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托马斯·刘易斯《这个世界的音乐》原文阅读
这个世界的音乐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拥挤地生活在一起,我们的通讯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彼此发出的声音变得更象嘈杂声,是偶然的或无关紧要的,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
当然,原因之一,是我们似乎不能把通讯仅限于携带信息的、切题的信号。
假如有任何新的技术来传播信息,我们好象一定会用它来进行大量的闲聊。
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使人聊以慰藉的是,听说较新的学科生物声学须得研究别的动物相互发出的声音中存在的类似问题。
不管它们有什么样的发声装置,大多数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
需要长期的耐性和观察,才能把那些缺乏句法和意义的部分加以剔除。
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然而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它信号之下。
白蚁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用头部敲击地面,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
据描述,这声音在人的耳朵听起来,象是沙粒落在纸上,但最近对这种声音的录音进行的摄谱学分析显示,在这敲打声中,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
这敲击声以有规律的、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就象定音鼓部的谱号。
某些白蚁有时用上颚的颤动来发出一种很响的、高音的咔嗒声,10米之外都能听见。
费这么大的力气来制造这样一个音符,其中一定有紧急的意义,至少对发音者是这样。
发出这样的大声,它必须猛力扭动身体,以至于让反冲力把它弹到两三厘米的空中。
企图赋予这种特别的声音以某种具体的意义,那显然是有风险的,整个生物声学领域都存在这类问题。
不妨想象一下,一个头脑糊涂的外层空间来客,对人类发生兴趣,在月球表面上通过摄谱仪听到了那个高尔夫球的咔嗒声,而试图把它解释为发出警告的叫唤(不大可能)、求偶的信号(没那回事),或者解释为领土占有的宣言(这倒可能)。
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以便借助声纳来察知周围所有的物体。
它们可以在飞行时准确地发现小昆虫,并象有导向装置一样准确无误地向喜欢的目标快速前进。
大傻教《这个世界的音乐》 教案教学设计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拓宽视野。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的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进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各地的音乐特点2. 音乐与文化的关系3. 代表性音乐作品的欣赏4. 音乐在不同国家的传播与发展5. 音乐在各个时期的演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欣赏法:聆听和分析代表性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 实践操作法: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体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这个世界的音乐》2. 音响设备:CD播放器、音响3. 乐器:吉他、键盘、鼓等(可选)4. 投影仪和幻灯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世界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 讲解:介绍世界各地的音乐特点,阐述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3. 欣赏:分析代表性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5. 实践操作: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体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欣赏一首自己喜欢的外国音乐作品,并简要介绍其文化背景。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与投入程度。
2. 音乐欣赏报告:评估学生对代表性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互动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4. 乐器演奏: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乐器的掌握程度和音乐表现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音乐会:邀请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家进行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音乐风格。
2.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深入了解音乐历史和文化。
教主与大傻 大傻教《这个世界的音乐》
教主与大傻大傻教《这个世界的音乐》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说明对象,我看了2遍,才清楚这个世界的音乐是指生物的非事务性声音。
估计大多数学生预习下来,只知道是说生物发出的声音,很难深入到声音分成事务性与非事务性,这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到生物的非事务性声音。
我在网上看了一些教案,发现个别教师自己也没有搞清楚本文的说明对象。
一、设计选择题,快速阅读。
本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C)A、音乐B、大自然的声音C、生物的非事务性声音(语言)D、生物的事务性声音(语言)二、本文的结构、思路。
由人类的噪声(1、2段)过度到动物世界的一些声音(列举)解释动物音乐产生的过程。
三、列举、分析:1、白蚁头部打击乐(非事务性声音)白蚁上颚信号(事务性声音)2、蝙蝠声纳捕捉昆虫(事务性声音)蝙蝠倒挂铃声(非事务性声音)重点朗读我家后院的画眉这段。
由个别朗读,到集体朗读,明确事务性声音与非事务性声音之间的区别。
彼此交流信息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事务性语言不是音乐。
3、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声音(非事务性)4、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
这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可以称之为音乐四、至此,我认为文章后部分没有必要再深入探讨了。
我觉得很有必要引到人籁不如地籁,地籁不如天籁人籁与天籁(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地籁大自然的音乐(先由学生列举):1、惊涛拍岸、溪水潺潺、泉水涓涓、雨打芭蕉2、丝竹管弦(可以放些器乐曲子感受,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但近段时间心情恶劣、无聊,加上忙于考试分析,也就免了,连曲子也没放,实在遗憾)3、一个黄鹂鸣翠柳,两岸猿声啼不住,清风半夜鸣蝉,杜鹃哀鸣感谢您的阅读!。
这个世界的音乐
这个世界的音乐
刘易斯·托马斯
2010·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们能做的可能真的很少 我们能做的可能很少
但是我们可以少用一个塑料袋 但是我们可以少用一个塑料袋 少用一次性饭盒 少制造一些垃圾 多节约一滴水 少用一次性饭盒 少制造一些垃圾 多节约一滴水
多节省一度电
多节省一度电
多关心和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 多关心和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 从现在起 尽自己所能 尽自己所能 从现在起
珍惜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 珍惜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
不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不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变成我们悔恨的眼泪 变成我们悔恨的眼泪
大傻教《这个世界的音乐》 教案教学设计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拓宽视野。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3. 通过学习世界各地的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非洲音乐:介绍非洲的音乐特点,如节奏感强烈、声音饱满等,以及代表性的非洲音乐形式,如鼓乐、歌舞等。
2. 欧洲音乐:介绍欧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优美、和声丰富等,以及代表性的欧洲音乐形式,如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等。
3. 亚洲音乐:介绍亚洲的音乐特点,如音色独特、旋律丰富等,以及代表性的亚洲音乐形式,如印度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等。
4. 拉丁音乐:介绍拉丁音乐的特点,如节奏热情奔放、旋律优美等,以及代表性的拉丁音乐形式,如桑巴、恰恰等。
5. 美国音乐:介绍美国音乐的特点,如节奏自由、风格多样等,以及代表性的美国音乐形式,如爵士乐、摇滚乐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世界各地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示范法:教师演奏或播放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对不同音乐的感受和认识,分享自己的体验。
4. 实践法: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演奏、合唱等,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的教学教材,提供丰富的音乐作品和相关信息。
2. 音响设备:音响、CD播放器、音乐软件等,用于播放和欣赏音乐。
3. 乐器:提供一定的乐器,如吉他、键盘、鼓等,供学生实践使用。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和获取相关的音乐信息和作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音乐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4. 音乐实践能力:通过演奏和合唱等活动,评估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六、教学活动1. 非洲音乐体验:让学生观看非洲鼓乐表演视频,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感和热情。
托马斯·刘易斯《这个世界的音乐》课文全解:课文鉴赏、课后练习答案、教学
托马斯·刘易斯《这个世界的音乐》课文全解:课文鉴赏、课后练习答案、教学托马斯·刘易斯《这个世界的音乐》课文全解:课文鉴赏、课后练习答案、教学《这个世界的音乐》课文全解●课文研讨一、内容说明全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1~14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人类与动物的反复类比,说明动物界和人类一样,存在着美妙的超功利的音乐。
文章开头从人类的声音说起。
随着通讯系统的日益发达,人类发出了越来越多的声音,这些声音中的大部分更像噪声,是没有意义的废话。
但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由此点出了本文的主题:音乐。
第2段,很自然地由人类的声音现象过渡到了动物界。
大多数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但其中也多是缺乏句法和意义的废话,作者形象地称之为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把动物与人类声音的相似性凸显出来。
紧接着第3段,作者再次回到音乐主题: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
下面举出了白蚁的例子:白蚁在蚁穴中用头部敲击地面,发出打击乐式的声音,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就像定音鼓部的谱号。
第四段还进一步描述了白蚁为制造某种很大的声音而猛力扭动身体,以至于让反冲力把它弹到两三厘米的空中的生动景象。
但是,这种特别的声音,却未必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
第5段,又把生物的声音与人类做了类比:外星人,也许会把人类发出的高尔夫球的咔嗒声解释为警告的叫唤求偶的信号或领土占有的宣言,显然这是牵强可笑的。
同理,人类也不能简单地把动物发出的某种声音解释为某种具体的意义。
第6段举蝙蝠的例子补充说明,尽管蝙蝠发出的许多声音是为了捕获昆虫的特定需要,但某些声音也毫无功利目的,只是为了彼此交流或休息时的娱乐。
第7、8两段,列举众多动物的例子说明,动物可以用自己的脚爪、头部、腹部、牙齿、口唇、胸脯、骨节、咽喉等各种器官来发声,构成了一个不甘寂寞的音响世界。
这两段的说明顺序,是动物发声器官的由表及里。
北京版-语文-高一-北京版必修1第11课《这个世界的音乐》素材 托马斯刘易斯的名言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
托马斯刘易斯的名言
关于科学
“自然科学的特征就是不断地进步。
哪怕在其他方面倒退的时候,科学却总是进步的,即使是缓慢而艰难的进步。
”
“没有科学的教育,只是培养信仰,而不是教育。
没有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只能称为受过训练,而非受过教育。
”
“科学使人获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获得非与生俱来的灵魂。
”
人和蚂蚁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运用化学喷剂为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
使用童工,抱幼体往返窜动,纺出线来将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
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
地球
“我一直想把地球看做某种生物,但总嫌说不通。
我不能那样想,它太大,太复杂,那么多部件缺乏可见的联系。
前几天的晚上,驱车穿过新英格兰南部树木浓密的山地时,我又在琢磨这事儿。
如果它不像一个生物,那么它像什么,它最像什么东西呢?我忽然想出了一个叫我一时还算满意的答案,它最像一个单个的细胞。
”
打印版。
《这个世界的音乐》课件10.ppt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8
重点突破
2、谈谈动物,谈谈人类。
讨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9
重点突破
明确:作者在本文倡导一种 思想:音乐面前,众生平等; 天人合一,才能创造最美好的 音乐。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10
难点质疑
辩论:作者把音乐创作视 为人类的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本能,把动物 与人类看做有某种“质的类同 ”,是否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 质区别?
什么本质区别? ④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4
重点突破
①文中提到的声音分为几种类型?
明确:文中提到的声音分三大类型 ——噪声(没有意义的信号)、事务 性的声音、音乐。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5
②三种声音有哪些例子进行说明?
明确:A、噪声包括人类的闲聊、废话、无
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和动物的大量含糊不清的嘟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11
亮点探究
1、抓住事物特征,恰 当运用说明方法。
2、说明语言生动形象 ,幽默而富于想象。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12
定点迁移
观赏动画《森林狂想曲》, 静下心来,试着仔细倾听来自它 们的“音乐”,用自己的语言将 其描述出来。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13
森林狂想曲
明确:“音乐”指动物和人类的非 事务性的声音。
与声音相比,音乐的本质在于:有 情感,超功利。
2019-8-7
谢谢观赏
主页 7
奥拉夫音乐教案-这个世界1
奥尔夫音乐《这个世界》1活动目标:1。
感应乐句,复习手号2.用肢体感应圆滑与断奏。
3.节奏乐器合奏4.认识圆滑奏和断奏活动准备:节奏乐器、道具活动过程:一、哈罗歌认识同伴,歌唱语词:“请你找到好朋友,请你跟他说哈罗,请小朋友自己有走动,与同伴打招呼。
二、感应圆滑和断奏1.故事讲述:在大海中,有一座美丽的小岛,有很多的动物。
2.语词介绍与念读老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做圆滑与断奏。
感应曲式。
三、音乐律动1.单人律动。
(1)语词动作与念读(2)老师带领熟悉语词与动作。
2.道具律动(1)教师和幼儿一起根据乐句做动作(2)A段用丝巾依乐句画圆滑线。
B段风摆动丝巾,雨脚尖踩雨。
A段依乐句互滚小球。
B段风拿球在空中摆动。
雨拿球在身上点。
3.乐器演奏1.尝试用三角铁分别敲打出节奏和节拍。
2.尝试用沙铃,响板分别敲打出节奏和节拍。
老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把乐器轻轻的放回原来的地方。
八、说再见。
老师带领幼儿围成圈一起唱:小朋友们再见啦,再见,让我们说再见,再见再见啦……奥尔夫音乐《这个世界》2活动目标:1。
感应乐句,复习手号2.用肢体感应圆滑与断奏。
3.节奏乐器合奏4.认识圆滑奏和断奏活动准备:节奏乐器、道具活动过程:三、哈罗歌认识同伴,歌唱语词:“请你找到好朋友,请你跟他说哈罗,请小朋友自己有走动,与同伴打招呼。
四、感应圆滑和断奏老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做圆滑与断奏。
感应曲式。
三、音乐律动教师和幼儿一起根据乐句做动作A段用丝巾依乐句画圆滑线。
B段风摆动丝巾,雨脚尖踩雨。
A段依乐句互滚小球。
B段风拿球在空中摆动。
雨拿球在身上点。
四、乐器演奏,听辨乐器。
3.跟着音乐在乐句开始处用三角铁分别敲打出节奏和节拍。
4.尝试用沙铃,响板分别敲打出代表风和雨的节奏和节拍。
五、乐理知识1.介绍拍号和圆滑线、断奏点。
能边唱歌并以肢体拍出三拍。
2.分析节奏并介绍新拍号。
3.复习手号,教师用手号带唱唱名旋律。
4.复习二线谱音符位置。
5.看谱唱出太阳,小鸟,蝴蝶和青蛙的旋律,或者听出老师弹奏的音乐是谁的歌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掌握科普说明文的特点:科学性和文学性有机结合。
2.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是怎样的一些声音。
二、能力培养目标1.学习本文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等说明方法。
2.学习本文由现象到理性分析的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三、德育渗透目标1.热爱大自然,热心科学研究。
2.勇于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四、美育渗透目标赏析文中精彩的描写式说明。
学法指导本文为自读课文,可分三个步骤引导学生读书思考。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掌握文中一些字的读音以及词语的含义。
2.研读课文,完成练习一。
找出文中所写的“这个世界的音乐”指的是怎样的一些声音?它们是否都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依据作者的观点,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3.品读课文,完成练习二,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掌握科普说明文的特点。
2.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信心。
3.学习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难点:1.科学上的术语理解。
2.一些较难的翻译语句。
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三读”,即初读、研读、晶读。
2.小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
3.教师引导、点拨。
师生互动设计1.教师引读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师讲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和文学性的特点,以便于学生在自读课文时能更好地体会这一点。
3.学生做好“三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好这篇课文。
4.学生试着仔细观察、倾听来自自然的“音乐”,并与同学交流各自的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略)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这是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的开场白。
世界是奇妙的,自然是神奇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了自然,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大自然的奥秘。
初中时我们学习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有“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当时,老师只说这是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但今天我们学习美国科普作家托马斯·刘易斯《这个世界的音乐》后,将对“油蛉低唱”、“蟋蟀们弹琴”有新的认识。
板书:这个世界的音乐。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1)关于作者托马斯·刘易斯(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科普作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4年出版随笔集《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
(2)关于科学小品科学小品,就是以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小品文。
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能较敏捷地反映科学上的新事物、新思想和新动态。
有些科学小品根据内容需要,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说明,使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初读课文,感知全文,掌握文中基础知识。
(1)正音噪(zào)声颤(chàn)动胸脯(pú)剔(tī)除婉(wǎn)转歌鸲(qú)骨骼(gé)戛(jiá)然而止管弦(xián)缥缈(miāomiǎo)湮(yān)没鱼鳔(biào)(2)词语积累剔除:把不合适的去掉。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迄今:到现在为止。
湮没:埋没。
造访:拜访。
2.研读课文,理清脉络,把握住文章说明的内容以及所用的说明方法。
(1)读课文,小组讨论,理清文章脉络【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节):引出说明对象——“音乐”,生活中需要音乐。
第二部分(2—13节):列举和·描写动物世界的一些“音乐”。
第三部分(14—16节):解释动物“音乐”产生的过程。
(2)跳读课文,文中“这个世界的音乐”指的是怎样的一些声音?它们是否都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明确】①“这个世界的音乐”指的是动物发出的持续不断的、有规则结合的、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用于彼此交流的信息。
如:昆虫的节奏、鸟鸣中上下起伏的急奏,鲸鱼之歌、猩猩的胸脯、白蚁的头、石首鱼的鳔发出的定音鼓节奏。
②从作者的说明看来,这些声音,具有一定的具体的意义,只是我们还没有掌握了解罢了。
如“白蚁有时用上颚的颤动来发出一种很响的、高音的咔嗒声,10米之外都能听见。
费这么大的力气来制造这样一个音符,其中一定有紧急的意义,至少对发音者是这样。
”(3)讨论:依据作者的观点,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明确】①是人的内心表达的需要。
②是一种最古老的记忆,是一支舞曲总谱,记载了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的物质转化成违反几率的、有条有理的生命形式的过程。
也就是重复再现过去的记忆。
(4)指出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明确】①说明方法a.举例子。
如用白蚁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头用头部敲击地面,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的例子来说明动物的声音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
b.列数字。
如“北美的野云雀能熟练运用360个音符,它把这些音符排成三到六个一组的乐句,谱出50种类型的歌曲。
c.引用。
引用莫罗维茨以热力学的语言提出见解,来说明“音乐”的形成过程。
d.分类别。
(略)。
②说明顺序a.由简单到复杂。
由白蚁到鸟类以及其他音乐演奏家。
b.由表象描述列举到理性的分析。
3。
品读下面这段文字,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我后院里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我强烈的感觉是,它这样做只是自得其乐。
有些时候,它似乎像一个住在公寓里的专业歌手一样练唱。
它开始唱一段急奏,唱到第二小节的中间部分戛然而止,似乎那儿应该有一组复杂的和声。
它从头再来,但还是不满意。
有时它明显地改用另一套乐谱,似乎在即兴来几组变奏。
这是一种沉思的、若泣若诉的音乐。
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1)请学生朗读。
(2)请学生交流本节文字的语言特点。
[明确] 拟人化的描述,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生动形象,亲切感人,揣测性的语言描述出一幅美景,把读者引入其境,让人体会出画眉的人情味。
这段语言文学色彩极浓,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和文学性。
总结扩展【总结】这篇科普说明文,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动物世界的“音乐”,动物发出的种种声音往往具有一定的具体意义,同时也指出这种“音乐”是过去什么事的有规则、有节奏的再现过程的记录。
【扩展】1.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淮南子·道应训》2.昔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之乐,三人操(拿着)牛尾,投足(一种舞姿)以歌八阙。
——《吕氏·古乐篇》布置作业在生活中,你一定接触过许多动物,静下心来,试着仔细观察,倾听来自它们的“音乐”,并与同学交流各自的感受。
《这个世界的音乐》课堂实录(课前播放唢呐吹奏的曲子《百鸟朝凤》,渲染课前气氛)导入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用唢呐吹奏的曲子《百鸟朝凤》。
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里。
这是艺术家在采集大自然不同鸟音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其实大自然中的许多声音,人类是难以模仿的。
下面我们来倾听几段。
(多媒体演示几段大自然中动物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被尘世的喧嚣掩盖了,可能因我们现实的忙碌而忽略了。
可是,美国生物学家托马斯·刘易斯对此有惊奇的发现,并把它称为?生:音乐。
师:这个音乐是不是同学们喜欢听喜欢唱的歌曲呢?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生:动物的声音。
师:动物的声音能称为音乐吗?刚才的几组声音,你能感受到是音乐吗?那么就来听听托马斯·刘易斯的解释。
(多媒体演示声音与音乐及课题《这个世界的音乐》学生质疑:师:带着问题用3—4分钟时间阅读课文,并把文中不解之处找出来。
师:好,来听听同学的疑问,指名5—6名同学回答。
生1:为什么取名为这个世界的音乐?生2:本文题为“这个世界的音乐”,内容似乎谈的是动物的声音,对此怎么理解?生3:我一直以为某些动物的鸣叫是噪声,为什么文章却说它是音乐?生4:作者写本文的意图是什么?生5:最后一段谈到热力学,很深奥,怎么理解?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深度,我们把这些问题来整合一下。
可以概括为:文章的目的、意图是什么?文中的声音与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引用热力学的作用?目的、意图要从文章整体考虑,是文章的重点。
声音与音乐是理解本文的关键。
热力学则是本文的难点。
那么我们就从“声音与音乐”入手。
师生释疑:师:文中为说明动物的音乐举了很多例子,请快速找出文中证明动物声音是音乐的例子请予回答。
生1:白蚁高度的组织规律的敲打声,有规律的、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的敲击声就像定音鼓部的谱号。
生2:蝙蝠休息时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
生3:蚯蚓也能发出一组组微弱的规则组合的断音符。
这里的“也”说明本段的其它动物发出的声音也具有蚯蚓声音的特点。
生4:蟾蜍互相对歌,朋友们则报以应答轮唱。
生5:画眉的歌唱。
本段描写中采用拟人手法,让人体味出画眉歌声中的人情味。
也能体会出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生6:第十段中那些鸟儿们能唱出不同类型的曲子。
如……生7: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的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蚊蚋之群缥缈的和声,鲸鱼之歌等等。
师:同学们眼光不错。
这么多例子确实可以说明动物声音是音乐。
那好,请你用文中的词句,抓住动物音乐的特点,把“动物的音乐是一种的声音。
”这句话补充完整。
生1:动物的音乐是一种奇异的声音。
生2:动物的音乐是一种美妙的声音。
生3: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的有规律的声音。
生4:动物的音乐是一种让人飘然欲飞的声音。
生5: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旋律的、重复出现的声音。
……师:“奇异的、美妙的、让人飘然欲飞的”,这些词语说明动物声音中有情感存在,突出了动物声音的效果。
“有节奏的、有规律的、有旋律的、重复出现的”,这是动物声音所具有的外部特点。
师: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的、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
而那些彼此交流的有实际意义的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等则不是音乐。
所以文章第2—14段是多方位说明动物声音中音乐的存在。
师:在这里,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作者在谈动物声音中有音乐存在这一问题时采用的是什么语气?生:推测。
文章用了许多的“假如”“也许”等词。
师;可见,作者只是对动物中的音乐作一探索。
如同文中所说的,人类对动物声音与音乐的理解跟外星人对人类声音与音乐的理解一样,是很模糊的。
如今,时间已过去三十年了,科学家们对动物的音乐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发现动物中确有音乐存在。
最近,美国的《自然》杂志还登载了科学家们的最新发现,认为动物的音乐早于人类诞生。
在这里,我们要佩服刘易斯聪慧的听觉和惊人的见解,这就是一位科学家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