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练习题

高一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练习题
高一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练习题

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步测控优化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俗语说:“上看天,下看地,天地之间有联系。”太阳虽然离我们较远,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大的。例如阳光从窗外射进来,照在我们教室里,使教室变得明

亮又温暖,那么我们所看到的阳光位于太阳辐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区。

思路解析:太阳辐射根据波长范围可以分为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其中波长最短的紫外区和波长最长的红外区,我们肉眼很难看到,我们看到的为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所以从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应为可见光。

答案:可见

2.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思路解析:注意观察教材第13页“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太阳的大气结构由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本题易错选A,因为图中日冕层和色球层很相近。通过此题的解答我们进一步明确太阳的这三个分层属于太阳大气的分层,即太阳的外部结构分层。

答案:C

3.太阳活动的周期为()

A.6年

B.11年

C.10年

D.22年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几种太阳活动基本类型、基本概况——太阳活动周期性的了解程度。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大年,最小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小年,前一次活动极大年到再一次出现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耀斑的周期也是11年,常随黑子的增多而增多。

答案:B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太阳能量来源于()

A.黑子和耀斑放出的强烈射电

B.太阳风抛出的太阳粒子流

C.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D.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思路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系列的核聚变反应,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

答案:D

2.太阳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常数是指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表面各地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

B.太阳常数是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各地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

C.太阳常数是指在任何时候,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地方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

D.太阳常数是个固定值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太阳常数的概念,它需要满足五个条件。条件一:日地平均距离处,也就是一个天文单位,即1.5亿千米;条件二:地球大气上界;条件三:垂直于太阳光线;条件四:时间为1分钟;条件五:面积为1平方厘米。所以太阳常数应该是个固定值,这个值的大小是824焦/(厘米2·分)。

答案:D

3.下列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B.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C.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 “磁暴”使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思路解析:要注意区别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的概念及对地球的影响。选项A和D都是太阳活动的结果。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一旦这些高速带电粒子流闯入地球,与地球大气发生摩擦,燃烧发出光亮,又受地球磁场捕获,在高纬度地区形成极光。选项B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的原因主要是其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致热。煤和石油是地质年代被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辐射能。首先是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成为动物的食物;其次生物经过地质作用埋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同时具备其他

一些条件,就形成化石燃料。

答案:C

公元前28年,史籍曾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4—5题。

4.此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 .日冕层D.太阳内部

思路解析:该题的关键是读清题意,判断出该现象是黑子,然后明确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所以正确选项为A。

答案:A

5.此现象明显增多时,地球上相应的变化有()

A.南极冰山融化速度加快

B.地球上火山地震频发

C.南极上空臭氧空洞范围明显扩大

D.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强烈干扰

思路解析:南极冰山融化与气候变暖有关,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地震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着一定关系,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之中;而火山爆发则无证据表明与太阳活动有关。南极臭氧洞的出现则主要是氟氯烃作怪。D选项是由于黑子、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引起电离层扰动产生的。

答案:D

6.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反映太阳活动的强弱

B.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明显降低

C.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风的强度相应增大,特别是在耀斑爆发时,太阳风格外强烈

D.耀斑和太阳风产生的强射电和高能粒子容易引起地球上的“磁暴”现象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太阳活动所带来的影响。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则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其活动周期约11年,对地球的影响有干扰无线电通讯,产生“磁暴”“极光”及对气候的影响(飘忽不定)。当太阳活动高峰年时,地球上所产生的影响也会增强,所以B的说法是不合理的。

答案:B

7.下列哪个纬度受到太阳风暴的影响最大()

A.0°

B.20°N

C.66°N

D.40°N

思路解析:太阳风暴会产生大量的带电粒子,这些辐射能到达地球,会产生许多影响,其中还可以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磁暴,因为在高纬度地区磁力线密集,而且大气层的厚度较小,所以影响也就最大。选项A、B均为低纬度,选项D为中纬度,只有选项C位于高纬度地区,所以正确选项应为C。

答案:C

8.下列各国的人们最容易观察到极光现象的是()

A.中国

B.新加坡

C.德国

D.加拿大

思路解析:极光是在两极地区在极夜时才会产生的一种现象,所以纬度较高,位于极圈以内的国家和地区才会看到,四个选项中,中国最北只有北纬53度半,新加坡是位于赤道附近的一个岛国,德国最北也仅有五十多度,而加拿大北部被北极圈穿过,所以会产生极昼或极夜和极光现象。

答案:D

快乐时光

月亮上多拥挤

地理老师讲到月球上的情况时说:“月球大得很,在上面住几百万人也是很宽敞的。”

学生杨亮忽然大笑起来。

老师奇怪地问:“你笑什么?”

杨亮说:“老师,您就没想到,当月亮变成月牙的时候,住在上面的人该多么拥挤啊。”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下列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固体球

B.太阳辐射的大部分能量能够到达地球表面,因此对地球和人类影响巨大

C.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红外线部分

D.地球上的煤炭资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思路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太阳的有关知识。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炽热气体球而非固体球,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太阳对地球和人类影响巨大,但地球只接收太阳总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这很微小的部分就能养育地球上的万物生灵,选项B错。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区,所以选项C也是错误的。

答案:D

2.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②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④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思路解析:促进地壳活动的主要动力为地球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所以②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C

3.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和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B.太阳活动对部分地区的短波通信会造成严重干扰

C.太阳活动的高峰期会引起地球上的“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会使得地球上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频发

思路解析:此题注意是选择不正确的,太阳活动对气候、地球磁场,及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等多方面产生影响,所以选项A、B、C均是正确的,地球上火山、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的剧烈表现形式,而非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

答案:D

4.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的雷达受到了奇怪的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现在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阳移动方向一致,埃及随即受到以色列的狂轰滥炸并失去了西奈半岛。埃及雷达受到的干扰来自()A.雷达本身的故障 B.以色列的秘密武器

C.太阳紫外线增多的影响

D.太阳活动

思路解析:仔细阅读资料不难看出,这种干扰与太阳移动方向一致,所以可以排除错误选项A、B,雷达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雷达波来侦测移动物体的速度。太阳辐射对其影响与干扰很小,但太阳活动则不同,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它会发出大量的电磁辐射,从而干扰雷达的探测。

答案:D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一个由德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组撰写论文说,太阳活动目前比较活跃,达到了8 000年来最高水平。这是他们分析了一棵树龄达11 400年的树木的年轮后得出的结论。他们说,在过去的年份中,太阳黑子平均出现的数量是每年30个,而在最近的70年里,平均出现75个。科学家还在寻找这个变化的原因。

根据以上材料和你对太阳活动的相关了解,完成5—8题。

5.在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饵

C.黑子和日饵

D.耀斑和黑子

思路解析:在太阳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黑子,在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饵,而作为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黑子和耀斑。注意选项D不符合题意顺序。

答案:A

6.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温度较低、显得较暗的部分区域

B.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爆发持续时间很长,所以释放的能量很大

D.耀斑和黑子等太阳活动都具有突发性

思路解析:太阳活动的类型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光球层上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显得暗一些的黑暗斑点。耀斑爆发从开始到高潮,大约只需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持续时间不长。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但不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因为耀斑爆发在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的时间内,就可释放出相当于100亿颗万吨级氢弹的能量,其中包括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流。

答案:A

7.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磁暴”就是太阳活动使电磁波受干扰,导致短波无线电通讯信号被吸收,使通讯中断

B.许多地区气候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C.太阳风出现会引起电离层扰动,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使地面能看到极光

D.尽管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影响,但影响不大,不必过多关注

思路解析:“磁暴”是指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现象。从统计资料分析可知,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具有不同的相关关系。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使在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被吸收,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而不是太阳风的出现导致此种现象发生。太阳风影响地球的大气层进而产生极光。

答案:B

8.下列关于德国科学家研究太阳活动所采用的证据——树木年轮研究法的说法,你认为可能合理的是()

A.科学家主要是通过研究每一树层所含的化学元素的变化来研究太阳黑子的变化

B.每一层树木年轮都带有黑子活动的明显印记

C.生长在中、高纬度的一些乔木年轮的疏密变化,有明显的约11年

的周期变化

D.科学家主要是通过研究每一树层所含的液态水的变化来研究太阳黑子的变化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量和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全球变暖研究的关注程度。最近几年,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日益明显,各国的科学家亦想方设法利用各种证据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其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树木年轮测定法,另外也利用树木年轮的疏密变化来研究气候变化和太阳活动的情况。

答案:C

9.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A.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

B.使地面发生地震,发生磁暴现象

C.使赤道上产生极光

D.流星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

思路解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在两极上空产生极光。

答案:A

10.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性”(图1-2-1),完成下列问题。

图1-2-1

(1)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

(2)不同纬度带降水量和黑子相对数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其中两者的变化基本同步的是()

A.图A

B.图B

(3)两者的变化周期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

(4)此图表明了太阳活动不仅对地球的磁场、电离层产生影响,同时还对地球_____________产生影响。

(5)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一般用黑子活动代表太阳活动,黑子越多,太阳活动越强,其他太阳活动都和黑子呈同步变化。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答案:(1)黑子相对数

(2)A

(3)11

(4)气候

(5)黑子

11.读“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1-2-2),完成下列问题。

图1-2-2

(1)图中A、B、C三层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层、____________________层、____________________层。

(2)用图中的字母填空: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层,耀斑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层,它们的活动周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年。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大气层外部结构及其太阳活动的有关知识。太阳外部结构分为三层,由里向外为光球层,即图中字母C,中间为色球层,即图中字母B,最外层为日冕层,即图中字母A。其中在最外层伸出长长的像舌头一样的为日饵。太阳黑子和耀斑为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中黑子在光球层上,耀斑在色球层上。它们的活动周期均为11年。

答案:(1)日冕色球光球

(2)C B 11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长江口泥沙不断堆积,若干年后,崇明岛将和____________________岸相连。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有关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有关知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因长江水自西向东流,所以长江水对南岸的侵蚀力大于北岸,最终岛屿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北 2.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⑤⑥ 思路解析: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昼夜交替现象;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不同经度有不同地方时。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黄赤交角存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在其影响下产生了四季和五带。 答案:A 3.二分二至日指什么时间?二至日与近日点、远日点是不是相同的日期? 思路解析: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为1月初,到远日点的时间为7月初。所以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时间上很近,但不相同。 答案: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不同。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2010广东,11—13)图1-3-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2题。

图1-3-1 1.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思路解析:AB为夜弧,同一纬线上的ABCD夜长相等,为5小时,昼长相等,为19个小时,日出地方时为2时30分。 答案:B 2.若AB弧表示2010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思路解析:新的一天从0时经线开始向东到日界线止,B点为0时,AB弧为3月1日,则BCD弧为3月2日,NA经线为日界线,NB经线为105°W,即西七区为0时,则东七区为3月2日的14时。 答案:C 读图1-3-2,完成3—4题。 图1-3–2 3.图中c代表的节气出现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C.此季节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以下两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并能够根据图示判定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和二分二至点的位置;(2)全球各地随太阳直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4_地理_必修1_人教版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学会搜集地理资料,分析表达地理现象的三维空间分布图。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辐射现象,了解太阳辐射在不同方面对地球的重要影响。 2.学会从互联网、报刊上收集近年来出现的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暴现象,分析归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科学宇宙观。 教学重点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地图册、互联网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知道了宇宙中有各种天体,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请大家看投影,填写有关内容 投影: 1.天体系统的级别(见右) 2.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说出八大行星的位置。 〖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承转)除上述内容外,我们还分析了地球上产生生命物质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这节课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板书: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推进新课 〖师〗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地球。我们把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能量总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万物生长靠太阳”,陆地就是靠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是太阳对地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贡献。 阅读教材插图,了解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并结合教材P12活动,掌握太阳常数的概念。 板书:1.太阳辐射、太阳常数 〖师〗①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可见光区波长范围为0.4~0.76微米,占太阳辐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和解释)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和解释) 第一章第二节一、单项选择题 1.2010年12月22日14时50分,“嫦娥二号”遭遇首次月食。月食发生时,对卫星最大的影响是( ) A.迫使卫星变轨运行 B.使卫星成为太空垃圾 C.使卫星上的太阳 能帆板不能发电,卫星表面温度降低 D.使卫星停止运动答案 C 解析月食发生时,卫星上的太阳能帆板不能接收太阳辐射,就不能产生电能;同时使卫星表面温度降低。 2.下列能源中,其成因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化石燃料 B.潮汐能 C.风能D.生物能答案 B 解析潮汐能是一种势能与动能结合能,它的产生虽然与太阳有关,但不是太阳辐射的结果,是天体引潮力作用的结果。 3.当太阳风暴到达地球时,地球上可降低太阳活动对其影响的保护层是( ) A.水圈 B.生物圈 C.岩石圈 D.地球磁场答案 D 解析地球磁场可使太阳风暴中的带电粒子发生偏转,可减轻对地球的影响。 2012年11月14日,壮观的日全食美景在澳大利亚昆士兰东北部地区上演,这是该地1 300年来首次。下图为“日全食景观图”,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 部分可能是太阳的( ) A.都是光球层 B.都是色球层 C.都是日冕层 D.光球层与色球层 5.发生在图中太阳被遮挡部分的太阳活动有( ) A.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黑子、耀斑 6.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曾母暗沙夜空的美丽极光 B.风调雨顺,农业增产 C.磁针指向失准 D.流星现象多发答案 4.D 5.A 6.C 解析日全食时,太阳的光球层被月 球遮挡,色球层及日冕层可见。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太阳活动活跃时,其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导致罗盘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流星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极光发生在较高纬度,曾母暗沙在赤道附近,极难见到极光。太阳活动活跃时,往往自然灾害多发。(2014?青岛高一质检)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 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据此完成7~8题。 7.此恒星耀斑爆发时( ) A.是一个暗黑的斑点 B.是一个增亮的斑块 C.一定会扰乱地球大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练习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①1个恒星日②1个太阳日③23小时56分4秒④24小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地球自转速度来考虑,高纬度发射火箭的条件比低纬度更加有利 B.中山站、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广州、武汉、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依次增大 D.上海、漠河、曾母暗沙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3.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4.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除两极点外,其他各点都相同 B.1个太阳日,地球自转360度,用了23小时56分4秒 C.北纬40度自转的角速度,约为每分钟0.25度 D.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即自东向西 5.8月30日,某天文爱好者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象观测,21点整牛郎星进入镜头。如保持天文望远镜不动,8月31日牛郎星再次进入镜头的时间是:() A、20时56分4秒 B、21时3分56秒 C、21时整 D、21时56分4秒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并于1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据此完成6~7题。 6.“神舟”十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快后慢 D.最快 7.在“神舟”十号发射时,下列有关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8.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10.1-10.7),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9~10题。

地理: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具准备 书本插图和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宇宙中有各种天体,那么什么叫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论述太阳系的概括。这节课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板书) 师:太阳在宇宙中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生存的地球。我们把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万物生长靠太阳”,靠的就是太阳能够为地球提供能量,这是太阳对地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贡献。 的四幅图,根据你自己的亲身体会,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太阳辐下面请大家看教材P 8 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合作探究) 师:刚才几个同学回答的比较全面,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虽然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即太阳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板书)1.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投影照片) (简单介绍水循环、洋流、大气环流、生物活动等知识)例如,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面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对于整个地球表层来说,热量应该是平衡的,因而热量多余和热量不足的地方,要发生热输送。地球上的热量,主要依靠大气和水体运动来传递。大气和水体的运动形成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高一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测试题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能源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成的是 A. 沼气 B 煤炭 C 石油 D 核能 2、太阳外部结构可分为三层,从里向外依次是 A. 光球、日冕、色球 B 日冕、色球、光球 C 光球、色球、日冕 D 日冕、光球、色球 3、维持地表温度,促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A. 大气辐射能 B 太阳辐射能 C 地面辐射能 D 重力能 4、你认为下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关注太阳活动的预报 ①通信部门②航天部门③气象部门④钢铁部门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地球上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是 A. 流星现象 B 火山活动 C 极光 D 地震 6、关于黑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黑子是太阳表面的高温区域 B 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C 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唯一显示 D 黑子的活动周期为22年 公元前28年,史书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7—9题: 7、上述现象中“黑气”指的是 A. 黑子 B 耀斑 C 太阳风 D 日饵 8、上述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9、“黑气”活动的周期为 A. 23.5小时 B 11年 C 一个回归年 D 一个恒星年 10、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 B 太阳辐射是促使地球上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C 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D 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太阳辐射能 二、双项选择题: 11、发生在太阳色球层的太阳活动有 A. 黑子 B 耀斑 C 日饵 D 太阳风 12、太阳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有 A. 氧 B 氢 C 氮 D 氦 13、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使地球上产生 A. 磁暴现象 B 电闪雷鸣 C 极光D厄尔尼诺现象 14、关于太阳辐射能,叙述正确的有 A. 可再生能源 B 已被广泛使用 C 清洁能源 D 一切能量的源泉 15、能使地球大气强烈增温的是 A. 紫外线 B 红外线 C X射线 D 可见光 三、综合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设计思想】 以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教材的基础、能力、心理。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教材分析】 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一是太阳辐射与地球。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范围、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二是太阳活动与地球。着重介绍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 2.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3.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2.通过对各种资料的观察以及课前室外的观测,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的外部结构和能量来源。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设计】多媒体资料库(电脑动画、录像如太阳能量来源录象、文字资料、图片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极光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有一则神话叫“后羿射日”:相传后羿生来就有射箭的天才,长大后更是臂力惊人,箭法超群。原先天空中有10个太阳,强烈的阳光烤焦了大地,庄稼枯死了,甚至连石头都快要熔化了,海水如同开水一样沸腾起来。人们在灼热的阳光下几乎喘不过气来,凶狠的毒蛇野兽乘机出来残害人类。后羿十分同情处于痛苦煎熬的民众,决心冒着生命危险,为民除害。这位擅长射箭的好汉,选择一处高地,张弓搭箭,对准天空一箭射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一个太阳被射中了。后羿一连射了9箭,9个太阳一个个地掉落下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运动测试题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轮专题 专题1地球运动 一、考情深度解读 1.考点分布 2.命题趋向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本专题命题有以下走势: 一、从考查内容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区时、日界线、标准时、地方时的计算;地球运动及其意义等主干知识。 二、从能力要求来看,高考侧重于考察空间想象能力、读图能力、逻辑推断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注重考查地理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的整合。如日照图的变形、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应用和延伸等。文综试题更是侧重于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历年文综卷命题大多以此作为高考选拔的一道“分水岭”,如xx年湖南文综卷10~11题的“中星定点”问题、xx年全国文综卷Ⅰ的9~11题“阿拉斯加日偏食”问题。 三、从命题形式上看,有两大特点。第一,以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情景作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设计。命题的切入点越来越体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文综卷更是如此。第二,除考查本单元知识与思维方法的内在联系外,逐步趋向与地理环境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综合。 二、主干知识整合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形成:如右图所示。 2.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推导。 H =90°-∠B=90°-∠AOB

=90°-(∠COB-∠COA) =90°-纬度差(所求点和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纬差的计算]: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3.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为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1-2中D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1-2中C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中E折线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A。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 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B。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上图C。 ④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6月22)H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H达最小值。如右图A所示。 ⑤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每年冬至日H达最大值,夏至日H达最小值。如右图B所示。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①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下图A)。 ②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B)。

2020-2021年高中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12 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 2.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3.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2.通过对各种资料的观察以及课前室外的观测,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的外部结构和能量来源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具设计】多媒体资料库(电脑动画、录像如太阳能量来源录象、文字资料、图片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极光图) 【讲授过程】 【复习提问】天体系统包括哪些层次?试用简表形式表示出来。 【用投影仪展示】 【导入新课法一】从上述简表中可以看出,在宇宙中太阳是地球相依的非常重要的一颗恒星,它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导入新课法二】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板书】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讨论】阅读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思考 1.太阳大气的成分 2.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图1.7)通过资料、地图及同学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太阳辐射在哪些方面对地球产生影响?) 【学生回答】略 【板书】1.太阳大气的成分 2.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介绍】 1.太阳大气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 000K。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步测试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 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PAR数值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农业生产潜力越大。读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PAR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第2题,读图知,甲地为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上盆地地形影响,降水丰富,云雨天较多,PAR较小;乙区域位于河套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云雨天少,日照时间长,PAR较大。 下图中图1为“我国某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分布图”,图2表示“该省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2中的等值线最可能表示( ) A.年降水量等值线 B.年日照时数等值线 C.≥10°C积温等值线 D.等高线 4.两图中的等值线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 ) A.年降水量越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B.年日照时数越长,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C.积温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D.海拔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5.导致图中甲、乙两地等值线数值差异明显的共同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拔 C.年降水量D.年蒸发量 答案:3.B 4.B 5.C 解析:第3题,图示为山东省,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量介于400~800mm之间;该区域≥10℃年积温在4 000℃左右,与图中数值不符;山东省平均海拔低于200米。故图2中等值线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第4题,两图中的等值线分别为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二者的相关性与年降水量、积温和海拔无关。第5题,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和天气等;影响年日照时数的因素:天气、昼长等;二者共同的因素是天气,而影响天气的主要是降水量,降水量多,阴雨天多,年太阳辐射和年日照时数少;降水量少,晴天多,年太阳辐射和年日照时数多。 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

地理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中图版必修1)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设计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鲍方遒 1.探索:太阳黑子活动与年降水量变化的关系 下图表示北半球三个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变化和太阳黑子相对数的相关性。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信息?得出什么结论? 2.太阳的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3.什么是太阳辐射? 4.读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图,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5.读课本P12“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图”: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推测一下,除了纬度因素外,还有哪 些因素可能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 (3)举例说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对自然景观纬度变化的影响。 6.请举出5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 ② ③ ④ ⑤

7.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太阳的大气层名称是 A , B , C 。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是,其变化的周期为年,它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 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②是, 它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请用3个以上实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 球的影响: ① ; ② ; ③。 (4)如何将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 8.案例研究: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材料见课本P14-15) (1)试着总结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 (2)研究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9.活动:请围绕两位同学的话题,收集有关资料,并与同学们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对话。 甲: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都是有利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乙:你的观点比较片面,太阳辐射也有不利的影响,太阳活动也会产生有利的影响。 提示:①确定你的观点。系统表达你对上述议题的看法。 ②提供你的论据。将收集到的资料分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两大类进行整理,以支 持你的观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专题练习题

1 地球的运动专题——选择题(一)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W ,89°S B.80°E ,40°N C.10°E ,1°S D.180°,71°N 2、下图中,不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3、每年“五一”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4、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①昼与夜 ②昼夜更替 ③长江入海的河道逐渐向南迁移 ④极昼和极夜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关于太阳高度的正确叙述是 A.昼半球各地太阳高度都大于0度 B.晨昏线上,太阳高度小于0度 C.某一地点,一天中太阳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D.纬度高的地方太阳高度总是较大 6、在酒泉向正东方向发射的火箭,由于地球的自转,火箭实际飞行的方向会 A.向北偏 B.向南偏 C.向东偏 D.向西偏 7、如果黄赤交角变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 B.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 C.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变大 D.温带范围变大 8、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一年中升旗时间最早的日期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回答下列9~10题: 9、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A.66°34′ B.23°26′ C.45° D.90° 10、该地纬度可能是 ①23°26′N ②21°34′N ③25°26′N ④68°26′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下左图是一幅经纬网图,在ABCD 四点中,最早沐浴到新世纪阳光的是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12、下中图为昼长时间变化曲线图,4条曲线所代表的地区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列是 A.abcd B.cadb C.dcba D.bcad 13、下右图是一年中不同节气晨昏线图,在北半球按季节更替次序排列顺序与图幅相符的是 A.a 冬至b 秋分c 夏至d 春分 B.a 夏至b 秋分c 冬至d 春分 C.a 冬至b 春分c 夏至d 秋分 D.a 夏至b 春分c 冬至d 秋分

地理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湘教版必修)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从容说课 承接上节太阳系内容的教学,本节包括“为地球提供能量”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两部分内容。“为地球提供能量”中给出四幅直观图片,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因为每个学生对太阳的影响都有亲身体会,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以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通过学生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是导致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的形成的根本原因,并学会三维图表分析和地理比较。“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教学中,可以用具体的某地某时太阳活动影响短波通讯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投影展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再带领学生认识黑子和耀斑这些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并强调太阳活动的整体性,最后再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相关性)。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学会分析表达地理现象的三维空间分布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3.参与探究活动,利用图表分析法初步掌握三维空间分布图的判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具准备 书本插图、太阳能量来源录像、课件、投影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宇宙中有各种天体,那么什么叫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请大家看投影,填写有关内容 (投影)天体系统的级别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测试题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选择题 (改编题)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传递能量称太阳辐射。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 B.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C.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大气环流、水循环和地壳运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辐射 【答案】D 【解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地壳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故D错。 2.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①太阳能热水器②煤、石油③潮汐能发电④常规核电站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煤和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资源。(改编题)读北半球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引起甲乙两地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天气 D.海陆分布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处30oN,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量大,乙地位于北极,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量小。 4.此时乙地最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日冕 B.耀斑 C.黑子 D.极光

【答案】D 【解析】乙地此时没有太阳辐射,且位于北极点附近,最可能观察到极光现象。 (改编题)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5~6题。 5.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特点是() A.分布均匀 B.南多北少 C.西多东少 D.东南向西北递减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6.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生物 D.土壤 【答案】A 【解析】甲地为四川盆地,水汽不易散发,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创新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人近日透露,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开始建造重达66吨的“天宫三号”,并于2022年前完成这项任务。据此回答7~8题。 7.“天宫三号”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A.核能 B.太阳能 C.石油 D.天然气 【答案】B 【解析】地球高层大气稀薄,太阳能丰富,“天宫三号”运行时的能量补充来源于此。 8.对“天宫三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较大干扰的是()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说课稿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课稿第二节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高中阶段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主要阐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从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个方面来阐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则以案例分析进行阐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节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及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掌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地理图表,让学生学会多从身边事物开始探讨,把学习与生活融于一体,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并养成搜索资料的习惯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从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去学习、分析的能力;正确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发展观;正确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二、说学情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地理技能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有了一定积累,但对于学习地球科学知识、更深入的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 环境的关系还有待加强,学生对于地理研究方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这一年页 1 第 级的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借助直观形象有助于其学习,因此教学过程中会配合使用图示辅助学生理解。三、说教法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如下:读图分析法。读图方法的掌握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1.读图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回忆、总结、提高。对于地理原理和教学重难点,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2. 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3. 四、说学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如下:图导图练法。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说图、填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1. 时巩固地理知识,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读、思、议,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2.习兴趣。读: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习惯和能力;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议:学生围绕教师的质疑,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知识。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带领学生做个小实验导入本课。首先请学生闭上眼,问学生能否看到东西吗?接着设能看到东西吗?为什么?光从何来?由此引出太阳对于我们日常如果睁开眼蒙上黑布,问:生活以及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

高中地理试题地球运动(有答案)

右图中的外圆圈表示30°纬线圈,O为海洋,∠AOD=75°。 1.若劣弧AD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落时刻(当地地方时)是() A.21时30分B.20时30分C.19时00分D.18时30分 2.若劣弧AD表示2007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2007年2月28日, 则北京时间为() A.2月28日13点B.2月29日13点 C.3月1日1点D.2月28日1点 3.当图中A点的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B.影响我国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寒潮 C.成都必定处于下半夜D.B地一定处于白昼 4、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0经线,这时其所 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 A、29日12点05 B、30日11时55分 C、30日12点05分 D、31日12点05分 5、已知在北半球夏至日时,甲地(1100E,400N)比乙地(1150E,300N)白昼长56分钟,则甲地比乙地 A、日出早28分钟 B、日出早56分钟 C、日落迟20分钟 D、日落迟48分钟 图1为北半球某纬线圈的昼夜分割情况,其中为昼弧,=α等于20° 6.此时,太平洋标准时间为 A.13时40分 B.22时20分 C.10时 D.9时40分 7.此时,过地心与M相对应的点的昼长为 A.9小时20分 B.10小时40分 C.13小时20分 D.14小时40分 当整个东半球正好进入夜半球时,某科学考察船上直立的桅杆的影子不见了。 8.其地理位置可能是………………() A.0°,110°W B.0°,70°E C.23°26′N,20°W D.23°26′N,160°E 9.此时的日期可能是………………() A.6月22日左右B.12月22日左右C.春分日D.夏至日 10.此日以后,有人看到太阳总在南方,自己的影子也总在南方,一直持续近半年。此人的位置在下图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右图此时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中心点为北极点ANB为正三角形。 11、若非阴影部分为1月7日,阴影部分为1月8日,则北京时间为…… A.7日0时 B.7日16时 C.8日16时 D.8日8时 12、此时,一艘由伦敦驶往上海的海轮正途经北印度洋海区,船员的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天,正午桅杆影子朝正南方向 B.这一天,船员经历的昼长于夜 C.这一天,船在行驶过程中顺风顺水 D.这一天,日出时间堪培拉比上 海早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维目标 1. 2. 3. 1.通过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辐射现象,了解太阳辐射在不同方面对地球的重要影响。 2.学会从互联网、报刊上收集近年来出现的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暴现象,分析归 教学重点1. 2.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知道了宇宙中有各种天体,天体之间相互 1. 2.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说出九大行星的位置。 生 (承转)除上述内容外,我们还分析了地球上产生生命物质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和内在 板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推进新课 师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地球。我们把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能量总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万物生长靠太阳”,陆地就是靠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是太阳对地球最 阅读教材插图,了解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并结合教材P12

1.太阳辐射、太阳常数 师①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可见光区波长范围为04~076微米, 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 ②太阳常数是表示太阳辐射能量的物理量,即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其数值为824焦/ 阅读P 13 板 2.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了解农作物对太阳辐射能利用状 生“大棚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使光热水土有机结合,从而打破一年中作物生长的时间限制,实行反季节生长,提高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农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太阳能量来源于() A.氢原子的聚变反应B.氢原子的裂变反应 C.氦原子的聚变反应D.铀等元素裂变的连锁反应 解析: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变反应,变为1个氦原子核。在这个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目前人类利用的核能,如核电站、原子弹爆炸主要是利用铀等元素的裂变连锁反应释放出的能量。 答案:A 2.太阳大气中发出可见光最少的是() A.光球层B.日冕层C.色球层D.耀斑 解析:太阳大气中光球是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是由光球层发射出来的。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 答案:D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日珥现象B.极光现象

C.太阳风现象D.黑子和耀斑现象 解析: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出现在光球层上的黑子和出现在色球层上的耀斑。 答案:D 4.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每年向地球输送的能量,约相当于4亿吨煤的能量 B.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 C.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煤和石油的能量是来源于地球内部的能量 解析:太阳辐射每分钟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的能量不是来源于地球内部,而是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答案:C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A.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 B.使地面发生地震,发生磁暴现象 C.使赤道上产生极光

湘教版地理必修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word教案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课标要求: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对课标的理解: 1 、阐述太阳对地球为什么会有影响(略),有什么影响,怎样影响( 略) ,结果如何…… 。 2 、“标准”以太阳为案例,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升上高中之前有一年时间没有进行地理学习,就算在初一、初二年级,大部分学生也只是把地理看成是一个“次科”而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对很多地理基础知识已经遗忘。如何唤起他们的记忆和兴趣?第一章的内容涉及了天文、地理、数学(代数、三角、几何)、物理等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怎样在学生现有水平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使他们能较好地理解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是本章节教学也是高一地理教学中迫待要解决的问题。 本节的重点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通过分析生产、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要关注现象本身,可不必涉及艰深的科学知识。 对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可结合课本例子和让学生举例(从正、反两方面),感性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提供了光热和能量(包括物质运动所需的能量、人类生产和生活用到的能量)。在讲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时,要给出反映水体运动与太阳辐射关系、大气运动与太阳辐射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自然物质运动的动力和矿物燃料的燃烧与利用太阳能的关系。 第9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读地理现象的三维空间分布示意图并归纳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规律的方法,以及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太阳大气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即可,不必展开,重点是了解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出现的太阳大气层次,知道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用实例说明,重点放在说明现象上。 第12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对地理要素的叠加分析是获取要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方法之一。其实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活动仅是为了说明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教学中还可以补充其他例子。 三.学习目标——学会运用案例法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知识目标:主要学会从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来分析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能力目标:培养读图、甚至绘图以及在图上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案例分析法。 2 、通过读图——读1.7 及老师增加的图片举一反三,明白“影响”的范围广大,有利也有弊。读1.8 和1.9 掌握读地理现象的三维空间分布示意图并归纳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规律的方法,以及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情态目标: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培养广阔的胸怀。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生读图探究,教师提问引导的步骤: 1 .观察日地关系图,说明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是客观存在的。 (说明:教师在黑板粗略的绘画出日地关系示意图,提醒其注意观察两者的比例,太阳辐射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2 .观察图1.7 ,由学生描述太阳在哪些方面为地球提供能量。讨论补充那些事例可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3 .你能归纳出它们的规律吗? 4 .观察“活动”图1.8 和1.9 ,说明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表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说明:从两个坐标入手引导学生读图。 1.8图有误,需向学生作简单解释,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冬半年北极圈内是没有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另外,可用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