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下)试卷总结
最新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指导(含答案解析)
![最新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指导(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ff4c6777232f60ddcca1c8.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_轨迹法_、成形法、_展成法_。
2.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_形。
3.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_加工精度_和_加工表面质量__。
4.表面残余_拉_(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
6.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_润滑__、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7.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8.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假定安装条件。
9.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刻划_、__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10.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尺寸链的特征是_关联性和_封闭性_。
12.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_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
1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_工艺文件14.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
16.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7.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8.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19.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20.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
21.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22机械产品的质量可以概括为__实用性____、可靠性和__经济性____三个方面。
23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_定尺寸刀具法__、__调整法_____、自动获得尺寸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解析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c4491bcc1755270722085c.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试卷一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每小题1分,共10分)1.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2.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3.成批生产轴类零件时。
机械加工第一道工序一般安排为铣两端面、钻中心孔。
( )4.箱体零件多采用锻造毛坯。
( )5.采用试切法加工一批工件,其尺寸分布一般不符合正态分布。
( )6.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
( )7.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 )8.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9.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
( )10.成组技术的主要依据是相似性原理。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1.基准是( )。
A .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B .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C .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D .工件的运动中心2.ES i 表示增环的上偏差,EI i 表示增环的下偏差,ES j 表示减环的上偏差,EI j 表示减环的下偏差,M 为增环的数目,N 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的上偏差为( )。
A .∑∑==+N j j M i i ES ES 11B .∑∑==-Nj j M i i ES ES 11C .∑∑==+N j j M i i EI ES 11D .∑∑==-Nj j M i i EI ES 113.精加工淬硬丝杠时,常采用( )。
A .精密螺纹车床车削螺纹B .螺纹磨床磨削螺纹C .旋风铣螺纹D .普通车床车螺纹4.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
A.机床B.工件C.砂轮D.切屑5.下列孔加工方法中,属于定尺寸刀具法的是()。
A.钻孔B.车孔C.镗孔D.磨孔6.磨削表层裂纹是由于表面层的结果。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重点知识缩印(打印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重点知识缩印(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8aba3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8.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重点知识缩印(打印版)------------------------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1、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工件材料被切削的难易程度。
2、工艺规程: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的工艺文件。
3、产品质量:用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
4、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工艺过程中采用的基准。
5、加工精度:零件在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零件的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机械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形状精度。
6、加工误差:零件在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零件的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7、原始误差:工艺系统偏离理想位置产生的误差。
8、加工原理误差:采用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切削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9、调整误差:在对工艺系统调整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10、机床误差:机床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磨损。
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是导轨导向误差、主轴回转误差、传动链的传动误差。
11、主轴回转误差:1、径向圆跳动。
2、轴向圆跳动。
3、倾角摆动。
12、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轴承的误差、轴承的间隙、与轴承配合零件的误差、主轴系统的径向不等刚度和热变形,引起回转轴线的漂移。
13、提高回转精度的措施:1、提高主轴部件制造精度。
2、对滚动轴承进行预紧。
3、使主轴的回转误差不反映到工件上。
工艺系统刚度K:工件加工表面在切削力法相分力f作用下,刀具相对工件在该方向上位移y的比值k=f /y14、复映现象:当工件毛坯有形状误差或位置误差时,加工后仍然会有同类加工误差出现。
15、减小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一、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1、合理结构设计。
2、提高联接表面接触刚度。
3、采用合理装甲和加工方式。
)二、减小载荷及其变化。
16、热传递方式:导热传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
17、加工误差分类:1、系统误差(多为静误差)。
2、随机误差(多为动误差)。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 1、加工表面质量: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和表面层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四套全)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四套全)](https://img.taocdn.com/s3/m/ce1356c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0.png)
机械制造⼯艺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四套全)⼀、是⾮题 (10分)1. 建⽴尺⼨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最少。
( √ )2. 圆偏⼼夹紧机构的⾃锁能⼒与其偏⼼距同直径的⽐值有关。
( √ )3. 机械加⼯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精度有关⽽与装配⽅法⽆关。
( × )5. 细长轴加⼯后呈纺锤形,产⽣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艺系统的刚度。
( √ )6. 由⼯件内应⼒造成的零件加⼯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速切削能降低表⾯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件表⾯产⽣残余拉应⼒。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 )10.分析⼯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对定位的影响。
( √ )⼆、填空 (30分)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的⽅法有:(提⾼⽑坯制造精度),(提⾼⼯艺系统刚度),(多次加⼯)。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表⾯的冷却硬化),(⾦相组织变化),(残余应⼒)。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度摆动)。
5. 机械加⼯中获得⼯件形状精度的⽅法有(轨迹法),(成型法),(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件加⼯表⾯(法线)⽅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精度影响⼤,⽽在(切线)⽅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
8. 夹具对⼑元件的作⽤是确定(⼑具)对(⼯件)的正确加⼯位置。
9. 应⽤点图进⾏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11.划分⼯序的主要依据是⼯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件是否连续完成 )。
六、(10分) 车削⼀批轴的外圆,其尺⼨要求为Φ20±0.06。
若此⼯序尺⼨呈正态分布,公差带中⼼⼤于分布中⼼,其偏值δ=0.03mm ,均⽅根差σ=0.02mm ,求:(1)这批⼯件的废品率是多少?(2)指出该⼯件常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3)可采取什么改进措施以消除废品?解:(1)5.102.003.002.097.1994.19==-=-δx x 查4332.01=F则0668.04332.05.05.011=-=-='F F废品率为0668.01='F(2)03.02097.19=-=-=?δx x C(3)采⽤将⼑具朝着尺⼨变化的⽅向调整0.015(即直径上增加0.03),使X 与公差带中⼼重合以消除废品。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1f19d6addccda38376bafd8.png)
例1:有如图所示一批工件,铣侧面I、水平面I和侧面Ⅱ,水平面Ⅱ时,若加工过程分别为:1)每个工件都先铣I,然后回转180°铣Ⅱ,直至一批工件完工。
2)每个工件都先铣I,直至一批工件都铣完I 后再铣Ⅱ。
3)每个工件都同时铣I和Ⅱ,直至一批工件铣完。
以上三种加工情况各有几个工序?每个工序有几次安装和几个工位?一、1 1 2二、2 1 11 1三、1 1 1例2:试提出单件生产下图所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从工序到工步)。
齿轮零件图若上例齿轮,毛坯为模锻件,试提出成批和大批大量生产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到工步)。
齿轮加工工序安排工序、安装、工步、走刀关系图例3:下图为定位螺钉零件图,毛坯为φ30mm的45钢棒料,生产规模为小批生产,试按下表中填写其工艺过程。
1. 试提出如下图所示小轴的小批生产和大批大量生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分析每种方案的工艺过程组成,假设毛坯为锻件。
1. 解答:表1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小批生产)表2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大批大量生产)2.如图所示盘状零件,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有如下两种方案,试分析每种方案工艺过程的组成。
1)在车床上粗车及精车端面C,粗镗及精镗60H9mm孔,内孔倒角,粗车及半精车φ200mm外圆。
调头,粗、精车端面A,车φ96mm外圆及端面B,内孔倒角。
划线,在插床上按划线插键槽18D10。
在钻床上按划线钻6-φ20mm的孔。
钳工去毛刺。
2) 在车床上粗、精车一批零件的端面C,并粗、精镗φ60H9mm孔,内孔倒角。
然后在同一台车床上将工件安装在可涨心轴上,粗车、半精车这批工件的φ200mm外圆,并车φ96mm外圆及端面B,粗、精车端面A,内孔倒角。
在拉床上拉键槽。
在钻床上用钻模钻出6-φ20mm的孔。
钳工去毛刺。
2. 解答:情况1:盘状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单件小批生产)情况2 盘状零件加工工艺过程(成批生产)3.试提出成批生产如下图所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序的定位基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备课讲稿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备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574a376c3169a4517723a359.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分)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尺寸链:相互联系,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和尺寸封闭图形。
3.基准: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4.过定位:几个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5.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各表面的实际形状与表面理想形状之间的附和精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 分,共20 分)6.牛头刨床的主运动是(刨刀)的直线往复移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间歇移动。
7.工时定额是完成某一(零件)或(工序)所规定的时间。
8.刨削和插削都是(间断)切削,刀具易受到(冲击),因此(切削速度)不宜太高。
9.电火花加工是在一定的(介质)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的(脉冲放电)的电蚀作用,对工作进行加工的方法。
10.切削用量是在切削加工过程中(V)(F)和(ap)的总称。
11.装夹是工件在加工前,使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获得(正确而固定位置)的过程,它包括(定位)和(夹紧)两部分内容。
12.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
三、不定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13.车床主轴的纯轴向窜动对(B、C)加工有影响。
A、车销内外圆B、车销端面 C车销螺纹14.制定零件工艺过程时,首先研究和确定的基准是( C )A、设计基准B、工序基准C、定位基准D、测量基准15.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 B、D )A、设计基准B、工艺基准C、装配基准D、定位基准E、测量基准16.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常采用( B )来保证A、基准重合B、互为基准C、自为基础D、基准统一17.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为( C )A、生产过程B、工艺过程C、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8.受迫振动系统在共振区消振最有效的措施使(B)A.增大系统刚度;B.增大系统阻尼;C.增大系统质量19.用(b)来限制六个自由度,称为(c)。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572989e53a580216fcfe56.png)
大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分)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尺寸链:相互联系,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和尺寸封闭图形。
3.基准: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4.过定位:几个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5.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各表面的实际形状与表面理想形状之间的附和精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 分,共20 分)6.牛头刨床的主运动是(刨刀)的直线往复移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间歇移动。
7.工时定额是完成某一(零件)或(工序)所规定的时间。
8.刨削和插削都是(间断)切削,刀具易受到(冲击),因此(切削速度)不宜太高。
9.电火花加工是在一定的(介质)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的(脉冲放电)的电蚀作用,对工作进行加工的方法。
10.切削用量是在切削加工过程中(V)(F)和(ap)的总称。
11.装夹是工件在加工前,使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获得(正确而固定位置)的过程,它包括(定位)和(夹紧)两部分内容。
12.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
三、不定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13.车床主轴的纯轴向窜动对(B、C)加工有影响。
A、车销内外圆B、车销端面 C车销螺纹14.制定零件工艺过程时,首先研究和确定的基准是(C )A、设计基准B、工序基准C、定位基准D、测量基准15.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B、D )A、设计基准B、工艺基准C、装配基准D、定位基准E、测量基准16.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常采用(B )来保证A、基准重合B、互为基准C、自为基础D、基准统一17.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为( C )A、生产过程B、工艺过程C、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8.受迫振动系统在共振区消振最有效的措施使(B)A.增大系统刚度;B.增大系统阻尼;C.增大系统质量19.用(b)来限制六个自由度,称为(c)。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e5d5701452ea551810a687e0.png)
工艺基准按照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工序基准1.获得零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范成法)2.机械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则是:先基准面,后其它面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先主要平面,后主要孔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二、判断题(√)1.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过定位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存在的。
(×)4.修配装配法特别适合于大批大量生产方式下的高精度多环尺寸链的装配。
(√)5.主轴的纯径向跳动误差在用车床加工端面时不引起加工误差(×)6.自激振动的振动频率接近于或低于工艺系统的低频振型的固有频率。
(√)7.磨削的径向磨削力大,且作用在工艺系统刚性较差的方向上。
3.试述粗基准的选用原则。
(1)该表面加工余量要求均匀时;(2)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3)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4)粗基准的表面要求平整光洁;(5)粗基准一般只使用一次。
一、填空:1、机械产品的基本生产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生产阶段:毛胚制造阶段、加工阶段和装配调试阶段。
2、工步是指工序中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不包括背吃刀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3、常用的工艺规程主要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两种基本形式。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刀具是否变动和工作是否连续。
()2、制订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是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3、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在同一尺寸方向上,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
()4、机械加工过程中划分加工阶段,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
()6、三爪自定心卡盘不但校正和安装工件简单迅速,而且对工件的夹紧力比四爪单动卡盘要大。
()13、铰刀的刚度和导向性比扩孔钻要差,一般用于加工中小直径孔的半精加工与精加工。
()14、车削加工中,用四爪夹盘安装工件一定要找正,而用三爪自定心夹盘安装工件则不需要找正。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总结6篇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总结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92114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a.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总结6篇第1篇示例: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制造专业的重要课程,它主要是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原理和应用。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这个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对这门课程进行一个总结和反思。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科。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机械制造工艺的知识和技术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我们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进取心,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学习机会,我不仅能够不断学习和了解最新的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和方法,还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一门重要的机械制造专业课程,它不仅是我们学习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还是我们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通过不懈努力和实践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欠缺。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梦想。
【注:此总结是根据一般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做了一般性的归纳和总结,没有涉及个人隐私信息和具体案例】。
第2篇示例: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机械制造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下面我将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在本学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我首先学习了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机械加工工艺是将工件通过切削、成形、焊接等方式加工成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工艺过程。
在课程中,我了解了常见的机械加工工艺有铣削、车削、钻削、磨削等。
不同的机械加工工艺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形状的工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来进行加工。
大学考试试卷《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参考答案
![大学考试试卷《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ff301076c66137ee06192e.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1. 切削加工时,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刀具材料B. 进给量C. 切削深度D. 工件材料2. 对切削速度在( )以上的零件必须经过平衡才能减小激振力。
A. 500r/minB. 600r/minC. 400r/minD. 1500r/min3. 大批生产的齿坯加工,采用的加工方案是()A. 车——拉——多刀车B. 钻——拉——多刀车C. 车——钻——多刀车D. 钻——多刀车——拉4. 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作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 )。
A. 生产过程B. 工艺过程C. 工艺规程D.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5. 以下加工采用工序集中的是( )。
A. 单件小批生产B. 大批量生产C. 活塞的加工D. 轴承的加工6. 已知某尺寸链,其增环基本尺寸A1=150mm、A2=80mm;其减环基本尺寸为A3=30mm、A4=40mm,该尺寸链的封闭环基本尺寸A0应为( )。
A. 180mmB. 160mmC. 140mmD. 300mm7. 在中小批量生产中,对于一些精度要求高、工步内容较多的复杂工序,主要采用( )进行加工。
A. 专用机床B. 组合机床C. 数控机床D. 自动机床8. 对机械加工过程影响较小的振动是( )。
A. 自由振动B. 自激振动C. 受迫振动D. 衰减振动9. 齿形精加工方法中,( )的加工精度最高。
A. 剃齿B. 挤齿C. 磨齿D. 珩齿10. 以下关于研磨说法错误的是( )A. 能获得较细的表面粗糙度B. 能修正的尺寸误差C. 能修正工件的形状误差D. 生产率较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1. 以下属于工艺成本的是( )。
A. 操作工人的工资B. 设备的折旧费C. 车间照明费用D. 行政后勤人员工资2. 工序尺寸的公差一般采用( )分布,其公差值可按经济精度查表;毛坯尺寸的公差是采用( )分布,其公差值可按毛坯制造方法查表。
机械制造工艺学郑州大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郑州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f71c148a5a8102d277a22f31.png)
A.同一台机床B.同一套夹具
C.同一把刀具D.同一个加工表面
6.加工过程中若表面层以冷塑性变形为主,则表面层产生。(
)
A.残余拉应力B.残余压应力C.无残余应力D.拉、压应力均有
7.设备的正常磨损寿命应该是。(
)
A.初期、正常、急剧磨损阶段之和
C.初期磨损与正常磨损阶段之和
8.x-R点图中的R点图,反映的是。(
10•影响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值X的大小,属于——系统误差。
11.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是指工艺系统误差。
12.精加工前一般安排(热处理)工序。
13.获得形状精度的加工方法中,展成法的形状精度与机床传动精度及
有关。
14•为提高表面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应表面残余压应力。
分数
评卷人
15•装配方法的互换法分完全互换法和两种。
3•机械加工精度包括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形状和o
4.机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则有先主后次,,先面后孔和基准先行
5.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主要加工方法为磨削和o
6•工件装夹包括对工件的定位和o
7•镗床的将造成被加工孔的圆度误差。
8•表面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包括表面层冷作硬化、和表面层
金相组织变化。
9•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疲劳强度、配合性质和的影响很大。
D.产品和部件的安装、调整、检验、试验、油漆及包装的全部过程
2.扩孔加工属于。(
)
A.试切法B.定尺寸刀具法C.调整法D.自动控制法
3.精基准属于基准。(
)
A.测量B.工序C.定位D.装配
4.基准重合原则是指使用被加工表面的基准作为精基准。(
)
A.设计B.工序C.测量D.装配
5.构成工序的要素之一是。(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四套全修订稿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四套全修订稿](https://img.taocdn.com/s3/m/0b1e3163d15abe23492f4d5f.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四套全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一、是非题 (10分)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 )二、填空 (30分)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 轨迹法 ),( 成型法 ),( 展成法 )。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 法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 切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8.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 刀具 )对( 工件 )的正确加工位置。
9.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 变值性误差的变化 )和( 随机性误差 )的分散程度 。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
六、(10分) 车削一批轴的外圆,其尺寸要求为Φ20±0.06。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e7932bfd0a79563c1e72b1.png)
一、是非题(10分)1.只增加定位的刚度和稳定性的支承为可调支承。
(×)2.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而欠定位则不允许。
(√)3.一面双销定位中,菱形销长轴方向应垂直于双销连心线。
(√)4.装配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完全互换法。
(×)5.车削细长轴时,工件外圆中间粗两头细,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刚度差。
(√)6.机床的热变形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7.机床的传动链误差是产生误差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
(×)8.工序集中则使用的设备数量少,生产准备工作量小。
(×)9.工序余量是指加工内、外圆时加工前后的直径差。
(×)10.工艺过程包括生产过程和辅助过程两个部分。
(×)二、填空(30分)1.机械加工中,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
2.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加工精度包括(尺寸)、(形状)、(位置)三方面的内容。
4.定位误差由两部分组成,其基准不重合误差是由(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造成的,它的大小等于(两基准间尺寸)的公差值。
5.圆偏心夹紧机构中,偏心轮的自锁条件是(eD)20~14(),其中各符号的意义是(D为圆偏心盘的直径;e为偏心量)。
6.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7.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展成法)等几种。
8.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小。
9.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自为基准)。
10.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位置。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工作地点不变)和工作是否连续完成。
三、解释概念(10分)1.经济精度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即完好设备、适当夹具、必需刀具、一定的熟练工人,合理的工时定额下,某种加工方法所达到的公差等级和粗糙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8b88e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69.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1.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包括轨迹法、成形法和展成法。
2.当主轴回转产生纯径向跳动和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椭圆形。
3.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
4.表面残余拉(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在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变大。
6.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润滑、清洗和防锈等。
7.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共振现象。
8.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假定安装条件。
9.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刻划、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10.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尺寸链的特征是关联性和封闭性。
12.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珩磨、研磨、超精加工和抛光等方法。
1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14.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
16.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7.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引起。
18.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9.零件的加工误差越小,加工精度就越高。
20.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2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
22.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23.零件的加工误差值越小,加工精度就越高。
机械制造工艺学 自我总结
![机械制造工艺学 自我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65394e9fc4ffe473268ab2b.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自我总结以下是我自己总结的一.填空题〔共30分,每小填空1分〕1、每一个工序又可依次细分为院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2、装夹有两个含义,即定位和夹紧。
3、装夹有直接找正装夹,划线找正装夹,夹具装夹三种主要的方法4、工艺基准又可进一步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5、零件的加工精度包含: 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
6、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称之为工艺系统。
7、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或者按一定规律变化,统称为系统误差。
前者称常值系统误差,后者称变值系统误差。
8选择精基准时一般应遵循以下五条原那么:基准重合原那么,统一基准原那么,自为基准原那么,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原那么,定位可靠性原那么。
9、同一个工件,同样的加工内容,可以安排两种不同形式的工艺规程:一种是工序集中,另一种是工序分散。
10、外表质量:指零件外表的几何特征和外表层的物理力学性能。
外表的几何特征包括外表粗糙度和波纹度,外表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包括外表层的冷作硬化,金相组织变化和表层金属中的剩余应力。
11、二、简答题〔共30分,每题5分〕 1、简述六点定位原理。
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六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运动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2、减少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1〕、减少热源的发热和隔离热源;〔2〕、均衡温度场;〔3〕、采用合理的机床结构;〔4〕、控制环境温度,加速到达热平衡状态。
3、外表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1〕、外表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2〕、外表质量对零件配合性能的影响:〔3〕、外表质量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4〕、外表质量对零件耐蚀性的影响:〔5〕、外表质量对零件接触刚度的影响:4、改善磨削烧伤的工艺途径〔1〕、正确选择砂轮;〔2〕、合理选择磨削用量;〔3〕、改善冷却条件。
5、如何用分布图分析法判别加工误差性质6、加工经济精度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和工艺装备,使用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一种加工方法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外表粗糙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执照工艺学试卷总结判断题1、即使选定了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也会产生定位误差。
2、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刀具几何误差所引起的。
3、定尺寸刀具法是指使用具有一定尺寸精度的刀具来保证被加工部位的精度。
4、重叠系数越小越不易产生型颤动。
5、误差反映属于常值系统误差。
6、建立装配尺寸链时保证的两个原则是‘封闭’和‘一件一环’7、完全互换法装配以提高零件加工精度为代价来换取完全互换装配,有时是不经济的。
8、分组组装配法适合于大批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少而装配精度有要求特别高的机构结构。
9、镗孔不属于定尺寸刀具法的孔加工方法。
而钻头、铰刀、键槽铣刀、镗刀块及圆形拉刀是。
10、定位基准分为粗基准、精基准、辅助基准11、现代机械加工的发展方向是工序集中。
12、劳动生产率是用于制造单间合格产品所消耗的时间。
13、工件定位时不可能同时纯在不完全定位和欠定位。
14、在加工工序中作用于定位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15、表面粗糙度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16、传动链传动误差一般可用传动链末端原件的转角误差来衡量。
17、机床几何精度包括传动精度、定位精度、运动精度。
18、系统误差是以一批零件中的加工误差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的误差。
单选题1、工件以两面一孔为定位基准,采用一面两圆柱销为定位元件,这种定位属于重复。
2、工艺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定位基准。
3、及其生产的工艺过程是指:按照一定顺序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或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4、精基准属于:定位基准。
5、基准重合原则是指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6、构成工序的要素之一是同一台机床7、X-R点图中的X点图,反映的是△变的大小及变形趋势。
8、加工过程中若表面层易以冷塑性变形为主,则表面层产生残余压应力。
9、材料硬度变化属于随机性误差。
10、机械加工中工件表面产生波纹度的原因是切削过程中的振动。
11、当存在变值系统误差时,X图上的点将呈现规律性变化。
12、误差的统计分析中,当实际分布曲线不符合正态分布时,说明加工过程中有突出的变值系统误差存在。
13、机床几何精度的检验是在机床不运转情况下进行的。
14、经济加工精度是在正常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15、加工中的原理误差包括刀具的刀刃轮廓误差和采用近似的机床成形运动产生误差。
16、磨削淬火钢时,在重磨削条件下,若不适用切削液,则可能产生的磨削烧伤是退火烧伤。
17、螺纹加工中加工精度只要由机床精度保证的几何参数是导程。
18、切削加工时,对表面粗糙度影响大的因数一般是进给量。
19、扩孔加工属于定尺寸刀具法。
20、对有色金属轴进行高度切削加工时,采用金刚石车加工方法。
21、为保证加工过程中不产生废品,图中控制线的范围应小于加工尺寸公差范围。
22、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检验发现鼓形误差,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工件刚度不足。
23、轴类零件的调质处理工序应安排在粗加工后,精加工前。
24、非正态分布中,当△变占突出地位时,如刀具的线性磨损显著,会使曲线出现平顶分布。
25、设备的正常磨损寿命是:初期磨损与正常磨损阶段之和。
26、加工表面硬化是指加工表面层因塑性变形引起的表面质量下降。
27、磨削表层裂纹时由于表层残余应力作用的结果。
填空题1、工艺基准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2、加工工艺规程是指一种用文件形式规定下来的加工工艺过程。
3、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
4、粗加工较长轴类零件,为了提高工件装夹刚性,其定位基准可采用轴的一侧断面和外圆表面。
5、在插齿机上加工齿轮时,工件定位基准为中心孔和断面。
6、机加工工序安装的原则有先主后次,先粗后精,先面后孔,基准先行。
7、机械加工精度包括零件加工后面的实际尺寸、形状、表面间的相互位置。
8、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主要加工方法为车削和磨削。
9、热处理工序中,淬火处理一般安排在精加工之前进行。
10、轴在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必然等于封闭环的公差。
11、机床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有主轴回转误差、传动链误差、导轨导向误差。
12、镗床的主轴径向跳动将造成被加工孔的圆度误差。
13、获得形状精度和加工方法中,展成法的形状精度与刀具精度以及机床传动精度有关。
14、采用近似的加工原理,如成形运动或者刀具轮廓所进行的加工,由此产生的加工误差成为加工原理误差。
15、表面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包括表层冷作硬化、表层残余应力和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
16、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疲劳强度、配合性质、耐腐蚀性的影响很大。
17、影响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值X得大小,属于常值系统误差。
18、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是指工艺系统误差。
19、磨削时表层金属残余应力作用是造成烧伤、裂纹的根源。
20、X-R图中控制线的作用是判断工艺过程稳定性的界限。
21、精加工前一般安排淬火工序。
22、为提高表面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应提高表面残余压应力。
23、用试切法进行调整会造成调整误差,如粗车一轴时会使得加工后的尺寸偏大。
24、互换法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其实质是通过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制造精度来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
名词解释1、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或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2、工艺系统: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在机械加工中构成的系统。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4、原始误差:工艺系统中凡是直接引起加工误差的因素都称为原始误差。
5、表面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表面层金属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剪切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塑性减小,统称为冷作硬化。
6、回火烧伤:如果磨削区的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工件表层金属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将转变成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成为回火烧伤。
7、淬火烧伤:如果磨削区的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再加上冷却液的急冷作用,淬火,是表层金属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这种烧伤称为淬火烧伤。
8、退火烧伤:如果磨削区的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而磨削过程中又没有冷却液,表层金属将产生退火组织,表层金属的硬度将急剧下降,这称为退火烧伤。
9、工序能力系数:工序能力满足加工要求的程度。
10、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简答题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步骤:①阅读装配图和零件图②工艺审查③熟悉或确定毛坯④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⑤确定满足各工序要求的工艺装配⑥确定满足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⑦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⑧确定切削余量⑨确定时间余额⑩填写工艺文件。
2、工艺规程制定的基本原则:①可靠的保证零件图样上所有技术要求的实现②必须能满足生产纲领的要求③在满足技术要求和生产纲领要求的前提下,一般要求工艺成本低④尽量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⑤采用先进的技术减少耗能。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①根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进行生产准备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生产计划,调度,工人的操作,质量检查等依据③新建或扩建车间,其原始依据也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4、划分加工阶段的必要性:①保证加工质量。
由于粗加工阶段的金属较多,产生的切削力和切削热也较大,同时也需要加大的夹紧力,而且粗加工后内应力会重新分布,在这些里的作用下,工件会产生较大的变形。
因此,划分加工阶段,通过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可使粗加工引起的误差得到纠正。
②合理的使用机床③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的缺陷④可穿插必要的热处理工序。
如在粗加工之后进行去除内应力的时效处理,在半精加工后进行淬火处理⑤表面精加工安排在最后,可避免或减少在装夹和运输过程中损伤已经精加工过的表面。
5、粗基准的选用原则:①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②保证加工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③便于工件装夹的原则④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
6、精基准的选用原则:①基准重合原则②统一基准原则③互为基准原则④自为基准原则⑤便于装夹原则。
7、工艺顺序的安排原则:①先加工基准面,在加工其他表面②一般情况下,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③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④先安排粗加工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8、影响主轴回转误差的主要因素:①轴承误差的影响。
轴承误差主要是指主轴颈和轴承内孔的圆度误差和波度②轴承间隙的影响。
主轴轴承间隙对回转精度也有影响,如轴承间隙过大,会是主轴工作时油膜厚度增大,油膜承载能力降低,当工件条件变化时,油楔厚度变化较大,主轴轴线漂移量增大③与轴承配合零件误差的影响④主轴转速的影响⑤主轴系统的径向不等刚度和热变形。
9、提高主轴回转精度措施:①提高部件的制造精度②对滚动轴承进行预紧③使主轴的回转误差不反应到工件上。
10、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①直接减少误差或消除误差②误差转移③误差分组化④误差补偿法⑤就地加工法⑥误差平均法⑦误差控制法。
11、改善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措施:①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减少进给量f 、选择合适的切削速度v以及合适的切削深度αp。
②选择适当的刀具几何参数增大刃倾角λs、减少刀具的主偏角kr和副偏角kr`及增大刀尖圆弧半径rε。
③改善工件材料的性能,对工件进行正火或回火处理后再加工。
④选择合适的切削液,如在铰孔时用煤油(对铸铁工件)或用豆油、硫化油(对钢件)作切削液,均可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⑤选择合适的刀具材料,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用硬质合金刀具加工所获得的表面粗糙度值要比用高速钢刀具的小。
⑥防止或减小工艺系统振动机械加工过程中,在工件和刀具之间常常产生振动。
产生振动时,工艺系统的正常切削过程便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使零件加工表面出现振纹,降低了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为了减少振动对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可采取减小或消除振源的激振力、隔振、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及增大阻尼等措施。
12、改善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措施:①磨削用量提高砂轮速度v砂、降低工件速度v工、选择较小的磨削深度αp可以使磨后的表面粗糙度值变小。
由于磨削深度对加工表面粗糙度有较大的影响,在精密磨削加工的最后几次走刀总是采用较小的磨削深度。
②砂轮选择适当粒度的砂轮,对加工表面粗糙度有影响,砂轮越细磨削表面粗糙度值越小。
但砂轮不宜太细,一般磨削所采用的砂轮粒度号都不超过80号,常用的是40~60号;在磨削过程中经常精细修整砂轮工作表面,也有利于降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值。
此外,切削液的成分和洁净程度、工艺系统的抗振性能等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也很大,亦是不容忽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