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练习: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之意。
2.赢粮而景从
[景]同[影],像影子一样
3.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注意:某字与某字的通假是固定的,而且不能互相 通假
把握词义的方法
(三)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 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如“兵”
兵器: 士兵::
厉兵秣马 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戎相见 残兵败将 兵荒马乱 草木皆兵 兵强马壮
军队
兵临城下 按兵不动 国富兵强 用兵如神
战争,作战: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兵贵神速 兵不厌诈 纸上 谈兵 先礼后兵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
1.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
2.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弟以”老“于党户羽牖”之下,则尽其天年,
人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指“头和颈”,比喻义指“某个集团的领导人” 3.草菅人命 本义“野草”,比喻义“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所谓词的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 通假字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甲字, 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 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 假字。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义。如:“旦日 不可不蚤来谢项王”中“蚤”同“早”,其假借 意义为“早一点”;“至莫夜月明”中的“莫” 同“暮”,其假借意义为“夜晚”。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才,一下——副词)
具体的词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 借义)
1,词的本义 是指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 时的最初的根本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 树木的根,“道”的本义指路途,道路。
小练习:
战则请从
跟随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砍伐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
容易
2,词的引申义 由本义派生出来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
义。如“道”本义为“道路”。而“方法”,“道德”: “学说”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基础”, “本来”,“书籍的册”就是它的引申义。
小练习:指出下面句子的本义与引申义
A.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
引申义“亲自” 自己”“自身”
先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 身是张翼德也
“身孕” “性命”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B.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本义“对男子的美称”,
引申义“具有知识,技能或道德品行的人”
“读书人”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
“士兵”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 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 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 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幸:古文中的“幸”发展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幸运”“侥幸”“庆幸”“幸亏”“宠幸 爱”等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理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四)语法结构推断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相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 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如 齐人追亡逐北 (“亡”与“北”相对 意为溃败。)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固为名词,险固的地方)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为重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 在)
课内练习
翻译下列文字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 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评论事情的人,置身事外,就应了解事情的始末而评 出真正的是非;处理事情的人,置身事情之中,就应 忘怀个人利益而专心策划一切。
(一)日积月累法 (2011年高考题)找出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他为革命作出了牺牲陈涉少时,
尝与人佣耕 / 少壮不努力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他把门关上了 吾与汝毕力平险 / 原形毕露
注意:着重积累在古今都用而意义不同的常见词语
(二)古今联系法
文言当中一个多义词(大多是单音词)不同的义项分别组成现代文字 中不同的双音词。通过联系可推断词义。如:
学习目标
1 掌握什么是词的本义,引伸义, 比喻义,假借义。
2 掌握一词多义的推断方法。
一词多义现象探究
沛公欲王关中,
齐师败绩,逐亡;
离骚者,犹离忧也
便可白公姥
(王:称王,名词活用为动词) (逐:追击,一词多义)
“离”通“罹”,遭遇 公婆,这里指婆婆,偏义复词
头发上指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诚不得已 秋天漠漠向昏黑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讲授人:石传梅
考点分析
《考试大纲》对文言实词考点的表述是:理解常见文 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考实 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具有可考 性的词;二是考查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而不 是词典义。
文言实词的考查,历来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的丢分率很高,其主要原因可能与他们文言基础 知识不扎实有关。学习文言实词,重在积累,掌握一 定量的实词是阅读文言文的前提。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要以《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为中心,兼顾其他重点 实词,尤其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
以“一”字为例
一鼓作气 (《曹刿论战》,数目,最小的正整数——数词)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察今》,相同、一样——形容词)
六王毕,四海一 (《阿房宫赋》,统一——动词)
用心一也
(《劝学》,专一——形容词)
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满、全——形容词) 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史记;滑稽列传》,竟、乃——副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