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大气的垂直结构和大气受热过程——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讲义附真题及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大气垂直分层》讲义(含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大气垂直分层》讲义(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4323c34b35eefdc9d3337d.png)
高考一轮复习《大气垂直分层》讲义(含解析)【考纲要求】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空中的保温作用。
3.了解影响空中辐射的要素。
【知识框架】【课前测试】(2021·烟台模拟)以下图为〝甲、乙两地 10~12 月正午太阳高度折线图〞。
读图完成 1~2题。
1.有关甲、乙两地所处温度带的描画,正确的选项是( )A.甲位置于北半球热带B.乙位置于南半球热带C.甲位置于南半球温带D.乙位置于北半球温带2.图示时期(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不时减小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不变C.乙地白昼时长先延长后延伸D.两地白昼长度差值先增后减【知识精讲】考点一大气的垂直分层思想导图:划分依据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进程大气的垂直分层垂直分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进程空中辐射和大气辐射影响空中辐射的主要要素表示图分层气温特点C 气温随高度降低B 气温随高度降低而A 气温随高度降低而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进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散射和反射三种方式。
2.空中辐射、大气辐射及其影响要素序号辐射称号辐射类型辐射方向作用Ⅰ短波辐射射向空中空中的直接热源Ⅱ空中辐射辐射主要射向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Ⅲ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射向高层大气和宇宙空间大气逆辐射会使空中Ⅳ大气逆辐射射向(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要素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湿度:增大(3)影响空中辐射的主要要素①纬度要素:异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地表遭到的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空中辐射也就。
②下垫面要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③气候要素:同纬度地域,的长短,会影响空中取得的太阳辐射。
读下面〝大气气温垂直散布表示图〞,回答以下效果。
(1)图 a~e 中,最能恰当表示大气垂直散布普通规律的是 a,其特点是随高度添加气温降低,每降低 100 米,气温降低约 0.6℃。
2021届高考地理(湘教版) 必修一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三章 第2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
![2021届高考地理(湘教版) 必修一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三章 第2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97b93a0bb9f3f90f77c61b92.png)
集;1 月份 0°C 等 温线大致沿秦岭
冬季,南北温 差大,越往北
即北方太阳高度小、 白昼时间短,南方正相
我国 —淮河一线延伸 温度越低 反);冬季风(大气环流,
北方冬季风影响大)
夏季普遍高 太阳辐射(南方太阳高
夏季,等温线稀疏 温,南北温差 度大,北方白昼时间
不大
长)
内容导航
基础梳理
考点再现
一项技能
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 水平 运动。如下图所示:
内容导航
基础梳理
考点再现
一项技能
夯实基础·整合体系
优化整合 有序识记
3.近地面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高——气压 低 ,气温低——气 压高 。
4.气流与气压的关系:垂直方向上有上升气流对应着地面为 低 压,高空为 高 压;下沉气流对应着地面为 高 压,高空为 低 压。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 高 压流向 低 压。
(2)根据乙图简要分析逆温层变化的规律。
(3)根据材料二分析,居住在我国北方某重工业城市的学生执行
“冬跑令”,在清晨跑步是否科学?请分析原因,并说明在什么
时候跑步最适宜?
内容导航
基础梳理
考点再现
一项技能
精讲考点·精析疑难
考点一
气温空间的分布和时间变化
掌握核心 有的放矢
解析
本题结合时事,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及逆温现象等知识。我国 自南向北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图乙反映日出后随太阳辐射 增强,地面温度的升高,逆温层变薄减弱,直至消失。当出现逆温 时,空气对流运动受阻,污染物不易扩散。
答案 (1)D (2)C
内容导航
基础梳理
内容导航
基础梳理
考点再现
一项技能
精讲考点·精析疑难
高中地理复习第一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 (1)
![高中地理复习第一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 (1)](https://img.taocdn.com/s3/m/57aefb51a300a6c30d229f11.png)
返回
1 抓基础
基稳楼高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返回
大气垂 气温变化 直分层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对流层 随高度升高而 【注 1】 _降__低__
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 现象显著;与人类活动最密切
平流层 随高度升高而 【联 1】 _升__高_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 飞行
(二)逆温的类型、过程及其影响
返回
1.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特点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 大陆上常年均可出
辐射逆温 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 现,尤以冬季最强
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 愈近地表,降温愈 平流逆温
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 快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
锋面逆温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联 3】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记 2】
图示 (北半球)
受力 风向
F1(_水__平__气__压_梯__度__力__) 和F2(地转偏向力)共 同影响
与等压线_平__行__
F1(水平气压梯度力)、 F2(_地__转__偏__向__力__)和F3(摩 擦力)共同影响
与等压线_斜__交__
返回
4.主要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 热状况 、温度分布和变化, 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三、热力环流【记 1】 1.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
【记 1】 掌握热力环流,需把握: (1)“一个关键”:冷热判断(根据热容量大小判断)。 (2)“四个步骤”: ①热上升,冷下沉;②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③近地面与 高空气压相反;④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2021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2章 第2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1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2章 第2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25ebeb03f90f76c660371a2b.png)
第2讲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大气的垂直分层垂直分层气温变化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存在假设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1)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18 km,中纬度为10~12 km,高纬度为8~9 km;(2)平流层的22~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填写以下内容。
(1)能量来源①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环节①地面增温:大局部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①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①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②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③气象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局部,是始终存在的,并且白天大气逆辐射更强。
图文助记1.逆温现象:逆温层条件下污染物的扩散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
但是,有些时候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被称为逆温现象。
逆温的出现就不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如果有污染物的话,污染物就会长期停留在原处而造成污染。
2.阳伞效应原理: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一方面将局部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接收的太阳能减少;另一方面吸湿性的微尘又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5fef7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0.png)
大气运动地球上的大气[课程标准]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基本概念]逆温;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
[基本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风向、风力大小判定的基本原理。
[体系架构]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的组成(1)干洁空气①氧气: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②氮气: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③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④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水汽和杂质①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②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简述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答案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如: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使臭氧减少;城市中人类生产、生活比较密集,导致大气中的杂质增多;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等),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2.大气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从地面向上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的差异。
回归教材读必修第一册教材第31页图2.5“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在下图中填出对流层平均高度,并补绘平流层气温变化曲线。
答案(2)各层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层高度范围主要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低纬:17~18km高纬:8~9km 平均:12km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该层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平流层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km 高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平流运动适合航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水汽、杂质含量很少,气流平稳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部到2000~3000km 的高空气温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80~500km 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空气密度很小距地面远,受到的引力小逆温(1)概念: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小于6℃/km 。
2024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七讲大气组成、大气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解析版)
![2024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七讲大气组成、大气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23449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8.png)
2024届高考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七讲大气组成、大气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中口玉人一、单选题(2021·全国·模拟预测)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A.9时—17时B.18时—次日8时C.17时—次日9时D.11时—16时200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100米B.200米C.400米D.500米【答案】1.B 2.C【解析】1.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定义可知,图中数值为正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数值为负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上升,0表示气温无变化。
由此可知,在18时—次日8时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等于0,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对流运动受阻,B正确;其他时段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正值,出现对流运动,ACD错误。
故选B。
2.结合上题解析,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的曲线以下区域出现逆温,读图可知逆温层最大高度出现在6时前后,约为400米。
故选C。
【点拨】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0.6 ℃,即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 ℃/100 m。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2021·浙江杭州·统考二模)空气上升降温,使其携带的水汽过饱和并冷却凝结成云。
云底高度指云层底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下图为我国四个地区平均云底高度统计图。
完成下面3-4小题。
3.甲、乙、丙、丁分别表示()A.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B.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D.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4.一年中,北方地区平均云底高度最高的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3.A 4.A【解析】3.据材料可知,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下垫面温度低,湿度大时,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低,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地区纬度最低,湿度大,云底高度分布最低,乙对应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同等上升强度下,由于湿度较小,云底高度最高;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故云底高度次高,对应丁;北方地区气温不高,水汽总含量适中,云底高度较低,对应甲。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七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七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f537637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f.png)
1 大气组成 2 大气垂直分层 3 大气的受热过程 4 气温与逆温
知识点
01 大气组成
本考点主要考察学生大气成分的了解, 只需要大致掌握即可,高考考察基本 很少会直接呈现。
1.大气的组成
干洁 空气
水汽
杂质
污染物
大气
干洁空气: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78% 氮气 N2 生物体基本元素
2.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 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3、为什么阳光未直接进教室,教室却是明亮的?日出前 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 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学以致用: 4、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有补偿作用。
月球基本上没有大气,赤道处中午高达 127 ℃,晚上最低达 -183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于地球表面。
夜
月 球 表 面 辐 射
昼Leabharlann 月太球阳
表
辐
面
射
辐
射
夜
昼
大 气 辐 射
太
射反
阳 辐
射
大 气 辐 射
地 收吸
面 辐 射
大 气 逆 辐
收吸
太 阳 辐 射
气温与逆温
2022辽宁卷、2022、2021江苏
卷、2021浙江卷、2021全国甲卷、新高考考察中预测会侧重理论与 2021全国乙卷、2021福建卷、 实际的运用。
2021湖南、2021上海卷、2021 北京卷
备考建议
1.高考这部分内容一般通过区域等压线图和生活地理为背景,考查大气受 热过程的原理的应用和逆温的成因和影响等,难度较小。 2.学会将地理原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3.注重图解法和因果逻辑思维法的解题方法应用。 4.注重新高考新增内容,如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的削弱作用应用等, 这些有可能成为高考地理出题的新的考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大气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大气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8db13eca5727a5e9846a61f7.png)
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辐射能量与辐射波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17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射向宇宙空间
辐 射
地 大气吸收 面
射向宇宙空间 大
气 辐 射
大 气大 增气
大 气 上
吸
大气逆辐射 温 吸
收
射向地面 收
界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
互动探究
1. 阐 述 “ 利 用 烟 雾 防 霜 ” 的 原 理 。 “利用烟雾防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增加大气逆辐射 烟雾防冻
25
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地中海 沿岸葡萄园里铺设鹅卵石的原理
白天鹅卵石吸热快,近地面气温 高,有利于光合作用 夜晚鹅卵石放热快,气温迅速降 低,葡萄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 的营养物质少,
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无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
试用大气的作用加以解释:
没有大气的月球
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
大气 上界
21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 天气状况
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 地势高低
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A.①
B.②
C.③
D.④
11
2 大气的 受热过程 12
1.太阳辐射波长分布
大气的受热过程
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
50%
7%
43%
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15微米~4微米,其中最主要的为可见光部分 13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第1部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第1部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0e2e2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8.png)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考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研析典题(2023·广东卷) 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
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
据此完成(1)~(2)题。
(1)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A )A.① B.②C.③D.④(2)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C )A.CO2量减少 B.空气温度降低C.大气越稀薄 D.人类干扰越小【思路导引】信息获取知识调动(1)b时刻此时长沙位于晨线西侧,处于夜半球,没有光照由图b可知,此时长沙位于晨线西侧,处于夜半球,处于背对太阳状态,近地面无法接收到太阳辐射,因此近地面太阳辐射接近于零;此时长沙位于晨线附近,随着海拔的升高,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区域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应呈现增加的趋势(2)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反射白昼期间气球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大气变稀薄,空气中的尘埃分子减少,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弱,故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与CO2量减少、空气温度降低、人类干扰减小关系不大归纳导学1.大气成分的时空变化成分变化特点二氧化碳大致夏季较少,冬季较多;乡村较少,城市较多,重工业发达的城市更多杂质一般来说,近地面大气中的杂质陆地多于海洋,城市多于乡村,冬春季节多于夏秋季节水汽因海陆位置、纬度、地势高低不同而有差异,大致低纬度地区多于高纬度地区,海洋多于陆地2.大气垂直分层及特征分层高度范围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千米气温大约下降6 ℃)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高纬:8~9千米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平流层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平流运动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水汽、杂质少,气流平稳高层大气从平流层顶部到2000~3 000千米的高空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增加;空气密度很小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是由于氧原子强烈吸收波长小于0.175微米紫外线缘故。
高考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经典题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4fbdb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5.png)
高考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一模]空气中的水汽来自下垫面,在一定条件下,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随气温升高而升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上限时,称为饱和空气。
气温下降有可能使不饱和空气变成饱和空气,露点温度是指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达到饱和而发生凝结时的温度。
下图数据来自GIS推算,是晴朗条件下某时刻相关城市大气即时温度及露点温度(单位:℃),PQ为晨线。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城市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的是()A.北京B.大庆C.长春D.佳木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空气中的水汽来自下垫面,在一定条件下,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随气温升高而升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上限时,称为饱和空气”“露点温度是指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达到饱和而发生凝结时的温度”可知,北京、大庆、长春、佳木斯四个城市中,只有北京的即时温度和露点温度相等,故北京的空气达到饱和,其余三个城市的即时温度都高于露点温度,即空气未达到饱和。
故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晨线以东城市大气中水汽含量均为过饱和B.北京大气中水汽含量为过饱和C.北京、呼市两地空气中水汽含量差异很大D.佳木斯即时温度高于大庆的原因是佳木斯太阳高度比大庆大答案:D解析:晨线以东城市已经日出,气温升高,故空气不饱和,A错误。
根据材料,北京的即时温度和露点温度相等,故北京的空气刚达到饱和,B错误。
从图中看,北京、呼市两地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两地露点温度差异不大,故水汽含量差异不大,C错误。
从图中看,佳木斯和大庆纬度差异不大,大庆靠近晨线,刚日出,而佳木斯日出后一段时间,故佳木斯即时温度高于大庆的原因是佳木斯太阳高度比大庆大,D正确。
故选D。
[2024·云南昆明三模]2024年1月30日到2月7日,湖北省遭遇连续冻雨导致多地树木被积雪(冰)压断,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
冻雨俗称“滴水成冰”,多出现在冬季近地面气温低于零度、中层大气出现逆温层的地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6ad668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8.png)
2022上海卷,5题,2分,神舟返回舱在一次经过平流层和对流层的时候温度的变化,大气垂直分层
大气受热 2024广东卷,3-4题,6分,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大气逆辐射值较低原因,大气受热过程
过程
2024安徽卷,9-11题,9分,我国某地面观测站连续4天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大
短 波辐射, 长 波辐射, 长 波辐射
太阳
辐射
短波
反射 削弱作用
太 大气吸收
散射
阳 (少量)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吸收(大量) 地 面 长波 辐 射
太阳暖大地
地面
大地暖大气
大 气
辐 大气上界
保温射作用 大 气 逆 长波 辐 射
大气还大地
反射
参与 的大气成分
散射
云层、尘埃
参与 的大气成分 参与 的大气成分
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③对交通的影响:大气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真题引领·激活思维
(2023·浙江6月选考)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 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 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 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 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下面小题。
气逆辐射的通量逐小时观测结果为情境,大气受热过程
2024浙江1月卷,3题,2分,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受热过程
2023浙江1月,25题,2分,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大气受热过程
气温与 2023全国乙卷,10-11题,8分,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的原因,气温影
新高考绘图题突破:类型0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 (解析版)
![新高考绘图题突破:类型0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6cb47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3.png)
类型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大气受热过程1.(2021·江苏南通·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春市位于东北平原腹地,城镇化的蓬勃发展使自然景观转换为城市建设用地,阻碍了城市内的热量循环,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表为1990-2016年间长春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
(1)在下图中画出长春市1990-2016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折线图并描述其变化特点。
(2)左图中城市出现热岛效应的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____如要建一个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建在图中a、b、c中________处。
请说明理由。
(3)右图中字母A代表________层,B代表________层。
A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答案】(1)特点: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长,2008年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2008年前。
(2)原因:城市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c c点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在下沉距离之外),可以避免大气污染物进入市区;a、b点在市热岛环流之内,会加重城市污染。
(3)对流层平流层减少原因: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于地面,越往高处,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解析】(1)据材料一表格信息可以绘制长春市1990-2016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折线图。
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应从大小和速度角度分析。
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长,2008年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2008年前。
(2)据材料二左图分析可知,由于城市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因此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据图可知, c点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即在下沉距离之外,这样可以避免大气污染物进入市区,而a、b点在市热岛环流之内,会加重城市污染。
因此如要建一个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建在图中的c。
(3)据材料二右图分析可知,字母A为近地面大气,为对流层,B平流层。
据图可知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因此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于地面,越往高处,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因此气温越低。
2021届高三地理新高考版总复习考点规范练7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 Word版含解析
![2021届高三地理新高考版总复习考点规范练7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b066b1f5335a8103d22073.png)
考点规范练7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一、选择题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最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的是()A.A层B.B层C.C层D.D层2.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①新加坡②北京③漠河④摩尔曼斯克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0 ℃大气层高度是大气探测的一个重要特性层,较少受到测场环境的影响,研究其变化能更准确地反映当地区域气候变化特征。
下图为天山山区夏季0 ℃大气层高度的10年平均曲线与天山山区河流径流量10年平均曲线的组合图。
读图,完成第3~5题。
3.与冬季相比,天山山区夏季0 ℃大气层高度()A.较低B.较高C.二者相等D.无法判别4.1970—1990年,天山山区夏季平均气温约()A.上升了0.33 ℃B.下降了0.33 ℃C.上升了0.22 ℃D.下降了0.22 ℃5.由图可知,天山山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湖泊B.大气降水C.地下水D.冰雪融水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的气压值变化,据此完成第6~8题。
6.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A.1—2月B.4—5月C.7—8月D.11—12月7.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A.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CO2最多B.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C.全球变暖,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D.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8.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A.经度呈负相关B.纬度呈负相关C.海拔呈正相关D.河网密度呈正相关太阳辐射强度受地形地势、气象气候、纬度高低、大气透明度、太阳活动强度等多因素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第9~11题。
9.该地可能位于()A.长白山区B.天山山区C.太行山区D.巫山10.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A.2月1日、晴天B.7月1日、阴天C.4月1日、多云D.12月1日、多云11.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与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纬度B.气候C.地形D.海拔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大气的垂直结构和大气受热过程(讲义)解析版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大气的垂直结构和大气受热过程(讲义)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68792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d.png)
第二章行星地球1.1 大气的垂直结构和大气受热过程【考情扫描】考题分值考点题型命题情景2020年浙江卷-23 2 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选择题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消融速度比较2020年浙江卷-10 2 温室效应选择题氧化亚氮的增温效应天津卷-17(2)(3)9 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选择题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6-8 12 大气的受热过程选择题积云的形成及分布高度2019年江苏卷-20 6 大气的受热过程选择题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2018年江苏卷•27(1)(2)5 影响气温的因素选择题区域气温变化图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9、11 12大气保温作用气温高低及变化选择题农业生产,葡萄种植越冬双层覆膜技术2017年天津卷8 4 大气热力运动选择题浮尘天气的成因分析【考点讲解】一、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自下到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一)对流层:1.特点: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对流运动。
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
云雾雨雪都发生在对流层。
2.对流层厚度变化:各层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
【纬度】: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
【季节】: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
(二)平流层:特点:平流层上热下冷,不易对流,以平流为主,适合航空飞行。
【上热下冷的原因】:平流层的臭氧(尤其是在30千米以上)吸收大量紫外线使得大气增温,导致平流层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升高。
(三)高层大气:特点:高层大气的空气密度很小,在2000-3000千米的高空,空气经常散逸到宇宙空间,被认为是大气的上界。
存在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影响。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解读】: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关键是厘清太阳、地面、大气三者之间热量的传递过程。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3.3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湘教版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3.3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f8ee4284868762cbaed549.png)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3.3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湘教版一、选择题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答案 D读右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2~4题。
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C.②—③—④ D.③—④—②答案 B3.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B4.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答案 B5.下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a处气压低于c处,所以a处气温比c处高B.由于c处气压高于a处,所以气流由c处流向a处C.由于b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气流由b处流向d处D.由于c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c处为晴朗天气,d处为阴雨天气答案 D下图表示某地高空等压面图,图中a、b、c线为等高线且数值a>b>c。
读图回答6~7题。
6.与乙点所对应的地面上的点相比,甲点所对应的地面上的点( )A.气温高B.气压高C.降水多D.气压低7.下列对图示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盛行上升气流B.乙地近地面为晴朗天气C.近地面空气由甲地流向乙地D.近地面气温甲地高于乙地解析第6题,根据等高线a>b>c可知,在高空等压面在甲处是向低处弯曲,在乙处是向高处弯曲;由于高空和近地面的气压状况相反,即近地面甲处等压面向高处弯曲,盛行下沉气流,乙处等压面向低处弯曲,盛行上升气流。
近地面空气由甲向乙运动,即甲点所对应的地面上的点比乙点所对应的地面上的点气压高,故B项正确。
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地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乙地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2.1 大气的垂直结构和大气受热过程——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附真题及解析
![2.1 大气的垂直结构和大气受热过程——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附真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37270cb0717fd5370cdc73.png)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大气的垂直结构和大气受热过程【基础巩固】(2020·盐城市) 2017年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多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
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小行星爆炸发生在A.对流层a层B.平流层b层C.高层大气c层D.高层大气d层2.该事件反映地球大气圈能够A.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B.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必需的空气C.保持地表温度适宜,防止水分散失D.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答案】1.B 2.D【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圈的作用及划分。
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由图示可以看出,应发生在图中平流层b层。
小行星在经过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使其质量和体积变小,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
1.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由图示可以看出,应发生在图中平流层b层;对流层a 层的厚度低纬度大,高纬度小,平均厚度约为12km;高层大气c层和高层大气d层高度超过50千米。
选B 正确。
2.小行星在经过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使其质量和体积变小,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紫外线主要是太阳发出的,与小行星无关;也不能为生物生长提供必需的空气,对地球表面温度没有大的影响。
选D正确。
(2019·江苏省高三一模)2018年11月29日前后,江淮多地出现了持续的大雾天气,能见度不足200米,在卫星云图上可见清晰的浓雾带(白色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下列因素中与此次浓雾形成无关的是A.冷空气势力弱 B.空气湿度大C.气旋活跃频繁 D.大气层结稳定4.细心的朋友发现卫星云图上浓雾区中有许多“雾洞”,这些“雾洞”对应的地表最有可能是A.城市 B.农田 C.湖泊 D.焚烧秸秆点【答案】3.C 4.A【解析】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以及逆温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大气的垂直结构和大气受热过程【基础巩固】(2020·盐城市)2017年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多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
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小行星爆炸发生在A.对流层a层B.平流层b层C.高层大气c层D.高层大气d层2.该事件反映地球大气圈能够A.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B.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必需的空气C.保持地表温度适宜,防止水分散失D.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2019·江苏省高三一模)2018年11月29日前后,江淮多地出现了持续的大雾天气,能见度不足200米,在卫星云图上可见清晰的浓雾带(白色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下列因素中与此次浓雾形成无关的是A.冷空气势力弱B.空气湿度大C.气旋活跃频繁D.大气层结稳定4.细心的朋友发现卫星云图上浓雾区中有许多“雾洞”,这些“雾洞”对应的地表最有可能是A.城市B.农田C.湖泊D.焚烧秸秆点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地寒潮发生的总次数可能是()A.175次B.195次C.215次D.235次6.在寒潮到来前1-2天,当地菜农常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这种做法的原理是()①浇水使蔬菜含水量增加,提高了抗冻能力②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③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从而增大其热容量,减小降温幅度④增加空气湿度,提高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020·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零模)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此时天气最可能为A.晴、无风B.雨、大风C.晴、大风D.雨、无风8.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A.B.C.D.9.图中所示大气现象A.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B.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C.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的消散D.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读某农业景观图和安徽南部某山区地形剖面图。
回答下面小题。
10.该茶园黑纱帐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茶园水分蒸发B.黑纱账吸热以提高温度C.削弱太阳辐射强度D.防止害虫飞入茶园11.为减轻冬春季节冻害的发生,茶园最宜布局在A.①B.②C.③D.④【能力提升】(2020·大连市旅顺中学高三月考)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下图示意l907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置(下左图)和1957-1993年哈雷站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下右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A.1.5km B.8.5km C.12.5km D.22.5km13.a月,高度1.5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宙站所在地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2020·广东省高三一模)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科学研究机构在长期监测风力发电场的环境过程中发现:风力发电对当地气候造成影响,能让地面显著升温。
下图是风力发电景观照片。
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近地面大气对流运动显著是因为A.太阳辐射垂直差异B.水平气压差异C.大气气温垂直差异D.地面性质差异15.风力发电导致A.白天大气垂直温差加大B.白天大气产生了水平运动C.夜间大气垂直温差减小D.夜间大气形成了逆温现象16.风力发电过程使地面温度升高最显著的时段是A.上午B.正午C.傍晚D.夜间(2019·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由于日出时间随纬度、经度及季节不同,因而日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也存在着差异。
a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日最高气温各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b图为该地该年日最低气温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其中b图与该地多年平均情况更为相符。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b17.该地日最高、最低气温季节变化特征是()A.春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B.冬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C.夏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晚D.冬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早18.日最低气温有时也会出现异常,如果当地日最低气温出现在9时,可推测日出前后()A.出现微风或静风环境B.有暖锋到达C.有强对流天气D.有浓云覆盖19.该地可能位于()A.河南省中部B.黑龙江省东部C.西藏自治区西部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20.(2020·山西省高三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混合层是指靠近城市下垫面的一部分大气层。
夜晚,郊区由于地面辐射冷却,在近地面形成逆温层。
当郊区空气移动到城市上空时,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使来自郊区的下层空气被加热,靠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从而形成城市混合层,其上部仍维持逆温现象。
下图示意城市热岛混合层形成。
(1)据图描述逆温层分布的特点。
(2)简述城市热岛效应对逆温层和城市混合层的作用。
(3)在区域静风条件下,推测一天中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的时段,并说明理由。
(4)说明城市混合层高度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
解析附后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大气的垂直结构和大气受热过程【基础巩固】(2020·盐城市)2017年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多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
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小行星爆炸发生在A.对流层a层B.平流层b层C.高层大气c层D.高层大气d层2.该事件反映地球大气圈能够A.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B.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必需的空气C.保持地表温度适宜,防止水分散失D.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答案】1.B2.D【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圈的作用及划分。
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由图示可以看出,应发生在图中平流层b层。
小行星在经过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使其质量和体积变小,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
1.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由图示可以看出,应发生在图中平流层b层;对流层a 层的厚度低纬度大,高纬度小,平均厚度约为12km;高层大气c层和高层大气d层高度超过50千米。
选B 正确。
2.小行星在经过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使其质量和体积变小,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紫外线主要是太阳发出的,与小行星无关;也不能为生物生长提供必需的空气,对地球表面温度没有大的影响。
选D正确。
(2019·江苏省高三一模)2018年11月29日前后,江淮多地出现了持续的大雾天气,能见度不足200米,在卫星云图上可见清晰的浓雾带(白色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下列因素中与此次浓雾形成无关的是A.冷空气势力弱B.空气湿度大C.气旋活跃频繁D.大气层结稳定4.细心的朋友发现卫星云图上浓雾区中有许多“雾洞”,这些“雾洞”对应的地表最有可能是A.城市B.农田C.湖泊D.焚烧秸秆点【答案】3.C4.A【解析】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以及逆温现象。
3.雾在本质上是逆温现象,空气对流比较的弱,海拔较低处气团温度较低,而海拔较高处气团温度较高,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层结,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和对流,因此不可能是气旋活跃频繁,气旋在本质上是低压,盛行上升气流。
而逆温难以盛行上升气流。
冷空气势力比较弱的情况下难以吹散大雾天气。
空气湿度大时多温差较小,水汽充足,水平气压梯度力小,因此风小,容易形成浓雾,ABD都和浓雾有关,选C。
4.雾洞说明在浓雾的区域这些地方的雾比较小,也就是空气层结非常的不稳定,很容易产生对流现象。
城市区域,因为受热岛效应的影响温度较高,因此容易盛行上升气流,不容易产生浓雾或者很快散掉,正确答案选A。
农田,湖泊温差较小不易产生对流现象。
焚烧秸秆因为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固体颗粒物附着在空气上,容易产生浓雾。
正确答案选A,BCD错误。
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地寒潮发生的总次数可能是()A.175次B.195次C.215次D.235次6.在寒潮到来前1-2天,当地菜农常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这种做法的原理是()①浇水使蔬菜含水量增加,提高了抗冻能力②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③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从而增大其热容量,减小降温幅度④增加空气湿度,提高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5.C6.B【解析】5.结合闭合等值线的判读规则可推测,若甲地外围等值线为180,则甲地为160~180,若甲地外围等值线为200,则甲地寒潮总次数可能为200~220,C正确。
故选C。
6.浇水使蔬菜含水量增加,但无法提高蔬菜抗冻的能力,①错误。
浇水可使水分增加,由于水的比热容相对较大可减少地表温度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②③正确。
浇水后蒸发加剧,会增加空气湿度,提高大气逆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达到保温效果,④正确。
故选B。
(2020·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零模)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此时天气最可能为A.晴、无风B.雨、大风C.晴、大风D.雨、无风8.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A.B.C.D.9.图中所示大气现象A.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B.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C.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的消散D.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答案】7.A8.C9.A【解析】7.由图中的烟雾直上可知,此时图示地区无风;远山清晰可见,不可能为雨天。
据此分析选A。
8.本题考查逆温对大气运动的影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由图可知,烟柱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而是转为水平方向向四周扩散,这是典型的逆温现象,A、B、C、D 四图中只有C图能够正确表示逆温。
据此分析选C。
9.本题考查逆温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逆温阻碍了大气的垂直扩散,使污染物在近地面附近扩散,从而使大气污染加剧。
据此分析选A。
读某农业景观图和安徽南部某山区地形剖面图。
回答下面小题。
10.该茶园黑纱帐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茶园水分蒸发B.黑纱账吸热以提高温度C.削弱太阳辐射强度D.防止害虫飞入茶园11.为减轻冬春季节冻害的发生,茶园最宜布局在A.①B.②C.③D.④【答案】10.C1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