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改前沿发展动态综述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言:语文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科内涵过于单一、教学方法相对陈旧等。

本文将分析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并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期为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建议。

一、现状分析1.1 学科内涵过于单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主要围绕文学知识的传授进行,注重文言文的解读和鉴赏。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对现代文学、修辞学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关注,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缺乏。

因此,高中语文教育应该拓宽学科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1.2 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注重教师的“讲”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探索和创新的机会。

因此,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应该在语音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等方面加以运用,鼓励学生多元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未来发展趋势2.1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和写作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思考。

2.2 引入虚拟现实技术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已经开始在教育领域得到应用。

高中语文教学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文学作品的情节和场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创造更多的互动性,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3 强化文化传承的教学内容高中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教授古代文学作品、古诗文鉴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自己文化根源的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对策与建议3.1 加强教师培训与教育为了适应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教师们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语文教育研究动态综述

语文教育研究动态综述

语文教育研究动态综述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和语文课改的深化,2021年语文教育的理论讨论和实践探究也在不断向纵深进展。

我们查阅了近240种有关报刊书籍,复印了近2000篇文章,在此基础上筛选、整理,撰写了这篇综述,力图客观地展现本年度语文教育讨论的面貌。

本文为年度性的资料分析,所收集的文献资料时限区间为2021年11月至2021年10月。

一、对话理论的是与非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在两方面特殊引起了讨论者的关注。

其一,老师的地位与作用。

《语文教学通讯(学校刊)》第9期吴礼明等《关于“对话”的对话》一文指出了当前对话教学的两个弊端:一是认为师生之间不行能公平;一是认为提倡对话就是让老师放弃引导。

李镇西则在《共享:全部生关系新境界》一文中提出了“共享式”的师生关系新模式,老师发挥着“精神指导”和“人格引领”的作用,与同学在对话中相互影响、补充、促进(《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11期)。

李维鼎在《对话三题》一文中指出,师生之间是一种有差异的公平,师生人格的公平是对话的前提,而学识上的差异则是对话的动力,师生对话正是一个差异的调整、进展的过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第3期)。

韩雪屏借鉴了社会建构主义的有关论点,指出在阅读教学对话中,老师应当担当起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与同学构成垂直互动,包括给同学供应进行阅读对话的“脚手架”,设计专题阅读活动,组织集体思维过程等(《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全球教育展望》第9期)。

兰岳兴《论巴赫金语文学思想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启示》一文探讨了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理解、表述等概念的对话本质,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主体的建构只有在自我与他人的对话中才能得到实现、确证和丰富(《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第3期)。

其二,对文本的解读。

“对话”原是西方哲学解释学和文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以往人们大多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来探讨其引人语文教学的意义。

韩雪屏则将讨论的视角转向了实践的应用层面,她借鉴了中外有关接受美学的论述,指出要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需要从两个切口入手:一是发觉文本的创作空白,主要类型有预设、角色、省略、隐藏、中断、冗余、生疏化、隐喻化等;一是查找生成意义的对话策略,主要有形成期盼、还原语境、补足填充、联想触发、颠覆重建、追本溯源、汇聚比较、动态积储等(出处同上)。

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

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

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一、语文课程改革目前走到了哪一步,取得了哪些成绩,解决了哪些问题?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启动期一高原期一突破期一发展期一平稳期。

那么,现在语文课程改革进入哪一阶段了呢?种种情况表明,现在语文课程改革己经全面进入高原期。

其主要标志是:(1)原有的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己经被打破。

这是课程改革高原期区别于启动期的主要标志。

(2)语文课程改革方案停留在理念层次上,还没有一个可操作的方案,新的实践体系和结构尚未成形。

这是课程改革高原期区别于突破期的主要标志。

(3)实践中的教育教学活动陷入困境,教学实践者由充满信心和憧憬变得迷惘、困惑。

成功与失败、好与坏、有效果与没效果的标准不再清晰。

这课不知道该怎么上了。

(4)改革实施者开始走向分化,开始出现多种主张并存的现象,而且暂时还看不出谁更有前途、更有道理。

老师们无法选择。

(5)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强。

一些人抓住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理论高度做出深刻细致的分析。

偏激者甚至怀疑改革本身,或者对改革叫停。

(6)一些没有预见到的困难开始出现,教学实际开始变得困难重重。

有些地方,教育教学改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总之,种种情况表明,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高原期。

理性地看,这一切都应该是在意料之中的,问题不是这些情况该不该出现,而是如何看待这些情况,以及如何处置。

最为理智的做法是:事先预见到这一切的发生,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改革进展,高度重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严峻后果,大胆而慎重地调整甚至修改改革方案。

与一些新课程批评者不同的是,我认为语文课程改革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有进展,在有些问题上甚至有重要进展,语文课程改革只能前进而不能后退。

语文课程改革在哪些问题上有重要进展呢?第一,语文教学取向的调整在理论上是到位的。

所谓教学取向,就是语文教学“走哪一条路”“走向哪里”这一类的问题,它的实质就是把语文当作什么来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学实际上存在一种“真理模式取向”,即把语文课当作一门纯粹的知识课来看待,把语文当作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来学习。

2024年浅谈大学语文现状及改革策略

2024年浅谈大学语文现状及改革策略

2024年浅谈大学语文现状及改革策略一、大学语文现状概述当前,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一些明显的挑战。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注重记忆与应试,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同时,由于学科定位不明确,大学语文在教学资源分配上常常处于边缘地位,课时被压缩,教学内容泛化,难以深入。

此外,大学语文的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也相对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和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

首先,教学内容应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经典、现代小说、诗歌、戏剧等,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同时,也可以结合时代背景,探讨当代社会问题,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方法上,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创新教学手段,如在线课程、慕课、微课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三、评价与反馈机制评价与反馈机制是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应建立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相结合,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同时,还应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作业批改、在线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力量。

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学术研讨会、教学观摩、教师培训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还应引进优秀的语文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五、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教学资源的优化是提升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应加大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投入力度,提高教学设施的配备水平和利用率。

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因为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趋势。

首先,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是多元化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育注重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强调对古代文化的传承。

然而,现代社会对语文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现代语文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其次,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而语文教育应该起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独立创作。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此外,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语文教育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只注重记忆和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

这种应试教育的倾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其次,语文教育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应该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而不仅仅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和指导。

最后,语文教育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首先,应该减少应试教育的压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应该通过阅读、写作和表达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而不仅仅追求高分。

其次,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和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最后,应该增加语文教育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语文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综述范文

语文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综述范文

小学语文学科教改前沿动态综述语文教学应该转型,由“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

语文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出来的。

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行。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现语文学科目的的重要实践手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是语文教师与学生,他们要互动中实现语文学科的目的。

在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学科的发展有如下特点。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的思想精髓是通过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成长,使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感、心理、个性、行为都得到健康发展。

因而,学生的学习活动绝不是大脑的思维活动,绝不仅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活动,而应该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活生生的“人”的活动。

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使学生焕发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利、高效进行。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所说:“儿童单靠动脑,只能理解和领悟知识;如果加上动手,他就会明白知识的实际意义;如果再加上心灵的力量,那么知识将成为他改造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

”真正的素质教育就是应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因人而异,着眼于教育全过程与各个环节,运用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科学的而不是教条的,创新的而不是陈腐的,灵活的而不是僵死的,讲求实效的而不是花拳绣腿的教学手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让学生想学,乐学,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思想倾向和内在动力。

学生没有对学习产生兴趣,绝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在目标展示,知识的迁移和转化,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等方面多下工夫,科学有序的安排教学步骤,适时地调控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兴趣持续不断,始终自觉自愿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必须承认:教师精彩的讲解,深入的分析,只能在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我需要时,才能使学生开始学习过程。

语文学科教改前沿发展动态综述

语文学科教改前沿发展动态综述

语文学科教改前沿发展动态综述阜南第一初级中学葛继红2001年9月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推广开来。

迄今为止,新课改已度过了13个春秋岁月。

这些年来,在新课改的目标指引下,语文学科涌现了大批教育专家和名师,教育理念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学科发展的动态。

一、“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

在这之前,语文学科的性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一性说,即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有两性说,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思想性;有三性说,除了工具性、思想性,语文学科还有文学性;还有多性说,或者认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或者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分为工具性、基础性、思想性等基本性质和文学性、知识性、社会性等从属性质两个层次。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新课程的表述,不是什么妥协的结果,而是总结了几十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主要成果。

尽管,这种表述出来以后,也有“专家”提出疑义,在一线教师中还有一些讨论。

但作为权威的、最新的定论,始终没有改变,且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但这样的界定是不是没有瑕疵了?某市就推出“语文与国民素质”的命题,将“人文性”与“国民素质”主动挂靠,倒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现在看来,“人文性”的内涵也过于笼统。

所以,这种界定,不能说是对语文学科的终极“界定”。

二、教材的多样化新课程改革以来,人教版教材不再一统天下。

目前,语文教材主要有以下几家:人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苏教版、某版、某版、人民版等。

小学语文前沿动态综述

小学语文前沿动态综述

小学语文前沿动态综述世纪之交,随着知识经济的逼近,当人们把焦虑的目光投向急剧变化的世界的时候,日益痛感教育这柄双刃剑给我们所带来的伤害:它使我们的学生在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时候,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牺牲了健康个性的发展。

回顾语文教育的百年历史,其间值得记取的经验教训实在是非常丰富的。

好在世纪的风,使我们的头脑变得冷静、理智而又热情了。

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开始了深刻的变革。

标志这一变革的最明显的外在表现是大纲和教材的改变,最深厚的根源是作为这种改变的基础的教学观念的变革和丰富而成功的教学改革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的严冬已经过去,春天已经来临。

教改前沿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具体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现择其要略述如下:一、教学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积极的变化尽管仍有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因循着老的一套,但从整体上看,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观、学习观、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等观念有了积极的变化.在教学观上,从单纯注重教学结果,转向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并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发展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求教师配合学生,而不是要求学生配合教师,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讲授。

分层教学倍受重视,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采取分组教学,分层教学的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不同基础和潜力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类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增加自信。

对班级人数的多少为宜,也有新的认识,原来认为人数多,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现在认识到,人数多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个性化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小班化”教育应运而生。

在学生观上,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非接受知识的”容器”;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避免教学中的"一刀切";承认学生是自然的、正在成长中的人,强调教学要尊重自然规律、生物规律,使教学行为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承认学生是社会的人,他们受社会的影响,又必将成为社会的主人,因此,语文教育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学校,而要放眼社会;强调在为他们的未来打基础的同时,注意他们现时的需要,并通过教学内容、方法的优化,使学生乐于学习,把现时需要和未来需要统一起来;承认学生是独立的责权主体,享有平等的广泛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

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

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

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与展望1、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探索和推进。

本文旨在概述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我们将首先回顾过去几年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成就和突破,然后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最后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方向。

通过这一全面的探索,希望能为语文课程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简要介绍语文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并说明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将从政策和实践两个角度回顾和总结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进展。

在政策层面,重点关注国家教育政策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影响和推动,而在实践层面,则关注一线教师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

我们将分析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的脱节、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和刚性以及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和深层次矛盾。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对汉语课程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我们将关注全球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先进经验,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探索语文课程改革的可能方向和趋势。

同时,我们也将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思考,为今后语文课程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2、语文课程改革进展教学理念更新:传统语文教学注重传授知识和机械训练技能,现代语文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性的锻炼,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思考和创造,使汉语学习成为学生个人发展和文化素养提高的过程。

课程内容的扩展:在课程改革中,汉语课程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除了传统的文学作品,还增加了更多的现代文学、儿童文学、科幻文学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文学流派,如广告和手册。

该课程设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以讲座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正逐渐被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所取代。

广泛采用讨论式、探究式和协作式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语文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语文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第一篇:语文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语文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讲座要点:一、当前学科教学的改革动态•二、当前学科教学的现状透视•三、今后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一、当前学科教学的改革动态课程改革的背景:•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0年教育部公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3年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一)先进理念得到提升• 从语文课程改革来说,其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清楚地显示了不同于以往改革的鲜明特色。

建国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经历过七次大的改革,但总体上缺乏明确理念。

这次课程改革与以往改革的不同之处,就是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二)学科性质广为认同• 语文学科的性质,一直备受争议:有工具说;有思想说;有人说“语文”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有人说“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化……争论一直不休。

•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

• 语文学科的性质,一直备受争议:有工具说;有思想说;有人说“语文”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有人说“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化……争论一直不休。

•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趋势分析与未来展望(精选4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趋势分析与未来展望(精选4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趋势分析与未来展望(精选4篇)文章一: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趋势分析与未来展望追踪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和变革。

首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一体化教学模式取代。

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多媒体、网络、人机互动等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记忆。

未来,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

其次,个性化学习的实施。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将趋向于个性化发展。

教师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兴趣和潜力,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发展。

第三,全面提升课程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演讲等活动,积极参与实践和应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语文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结合。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修养,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结合。

教师将以优秀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为教材,通过对文学名篇、古代文化等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

总结起来,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未来将更加注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进、个性化学习的实施、课程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结合。

这些变化和趋势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文章二: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趋势分析与未来展望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新的变化。

中学语文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学语文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学语文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引言语文教育一直以来都占据着中学教育的重要地位。

它不仅仅是传授学生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基本技能的工具,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学语文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中学语文教育现状1. 应试导向过重当前,中学语文教育普遍存在应试导向过重的问题。

学校和教师通常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

尤其是高中阶段,由于高考的存在,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更加巨大,更加偏重应试技巧和应试题型的解题方法。

这种状况导致了学生们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度下降。

2. 传统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强调背诵和记忆。

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和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引入更多的互动性和创新性的教学形式。

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语言和文字的含义。

此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1. 强调学生素养的培养未来的中学语文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

除了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之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这些能力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2. 推动阅读教育阅读教育一直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

未来,中学语文教育应该更加重视阅读的作用,并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广泛阅读各类书籍。

3. 引入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具有互动性和创新性的学习方式。

语文各科现状总结报告范文(3篇)

语文各科现状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背景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任。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报告将对语文各科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语文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二、语文教学现状1. 课程设置目前,我国语文课程设置较为合理,涵盖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注重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实际运用能力。

2. 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3. 教师队伍我国语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4. 教学评价语文教学评价体系逐渐完善,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方面,评价方式单一,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另一方面,评价内容不够全面,未能充分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存在问题1. 应试教育影响深远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学生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实际运用能力。

2.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地区之间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学生难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3.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对策建议1. 深化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加强语文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发展。

2.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改革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评价,使评价内容更加全面。

语文学科的发展与教学新思路

语文学科的发展与教学新思路

语文学科的发展与教学新思路语文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关键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语文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寻求突破,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本文将探讨语文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教学新思路。

一、语文学科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语文学科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纸质教材逐渐被数字化教材所替代,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同时,网络平台的出现也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论坛和博客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学习。

这种数字化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使得语文学科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普遍下降。

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阅读材料、开展阅读活动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不足,存在着表达不清晰、逻辑不严谨等问题。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写作任务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批改作文和组织写作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融入文化教育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和开展文化研究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丰富的文化内涵。

语文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和问题

语文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和问题

语文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和问题
2023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的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语文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经验。

课文内容不再是纯文学创作,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语文教学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强化了跨学科视野。

此外,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些进步。

传统的语文教学依赖教师大量的讲解和传授,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获取知识,教师可以更加注重问题提出和引导学生自行探究。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到了一些语文教学中,比如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语文试卷自动评分等。

这些都为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然而,语文教学改革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教材的编写存在一定争议。

由于文化背景、地域差异等原因,教材编写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失衡现象,缺少全球化视野。

其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仍然需要改善。

在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

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最后,对于学科跨界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教学方法和标准也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

总之,语文教学改革在2023年已经走过了一段路程,但还需要不断修正和创新。

教师和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和适应这一过程,同时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语文教研热点前沿

语文教研热点前沿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新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语文教研的热点前沿问题,探讨了语文教学创新与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语文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

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面临着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核心素养培养等多重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语文教研的热点前沿问题,探讨语文教学创新与发展的路径。

二、语文教研热点前沿问题1.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教学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

(2)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教育信息化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信息化背景下,语文教学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实现资源共享、互动交流。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评价和创造能力。

(3)优化教学方式,实现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3.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语文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2)改革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加强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2)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营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中学语文教研教改情况(3篇)

中学语文教研教改情况(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中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语文教研教改也在不断推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学语文教研教改情况进行概述。

二、中学语文教研教改的背景1. 教育改革的需求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中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中学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2. 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学语文教研教改势在必行。

3. 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素质。

中学语文教研教改旨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三、中学语文教研教改的主要措施1. 改革课程设置(1)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2)增加选修课程。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 改革教学方法(1)倡导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实施情境教学。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运用多媒体技术。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改革评价方式(1)多元化评价。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2)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鼓励学生不断努力。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优化教师结构。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的特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加强家校合作(1)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况,指导家长科学教育孩子。

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引言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石。

它不仅仅是为了学会读、写、听、说等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而如何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成为了当代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语文教育的现状1. 学科地位受到质疑当前,语文教育在学科地位上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人们对于学科种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语文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其地位逐渐受到其他学科的冲击。

不少学生和家长更加注重理科、工科等学科的发展,对于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

2. 教材体系落后当前的语文教材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教材内容过于死板,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另一方面,教材内容的时效性较差,无法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3. 教学方法陈旧传统教学方法在语文教育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存在一定的问题。

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抵触情绪。

二、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1. 培养跨学科思维随着社会的发展,跨学科思维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未来的语文教育应该不仅仅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入一些与其他学科相关的内容,如科技、经济、环境等,借助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全面的跨学科思维。

2. 开展实践教学相比传统的纸上谈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未来的语文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参观实地、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

3. 引入新媒体技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语文教育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通过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创造出更多的教学形式,比如在线课堂、教育游戏等,使语文学科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教学效果。

4. 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语文学科教改情况汇报

语文学科教改情况汇报

语文学科教改情况汇报
近年来,语文学科教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教改的成绩和进展。

教改成绩方面,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手段也更加多样化,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队伍建设也得到了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学保障。

然而,教改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教材更新不及时,部分教材
内容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是教学手段不够多样化,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再者是考试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过分注重分数和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为了进一步推动语文学科教改工作,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
教材建设和更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教学实效。

其次,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鼓励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要改革考试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减少对分数的过分追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总的来说,语文学科教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不断加强教材建设、教师培训和考试评价改革,才能进一步推动语文学科教改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

希望全体教育工作者能够共同努力,为语文学科教改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科教改前沿发展动态综述阜南第一初级中学葛继红2001年9月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推广开来。

迄今为止,新课改已度过了13个春秋岁月。

这些年来,在新课改的目标指引下,语文学科涌现了大批教育专家和名师,教育理念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学科发展的动态。

一、“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

在这之前,语文学科的性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一性说,即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有两性说,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思想性;有三性说,除了工具性、思想性,语文学科还有文学性;还有多性说,或者认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或者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分为工具性、基础性、思想性等基本性质和文学性、知识性、社会性等从属性质两个层次。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新课程的表述,不是什么妥协的结果,而是总结了几十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主要成果。

尽管,这种表述出来以后,也有“专家”提出疑义,在一线教师中还有一些讨论。

但作为权威的、最新的定论,始终没有改变,且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但这样的界定是不是没有瑕疵了?上海市就推出“语文与国民素质”的命题,将“人文性”与“国民素质”主动挂靠,倒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现在看来,“人文性”的内涵也过于笼统。

所以,这种界定,不能说是对语文学科的终极“界定”。

二、教材的多样化新课程改革以来,人教版教材不再一统天下。

目前,语文教材主要有以下几家:人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苏教版、广东版、山东版、人民版等。

教材的多样化,给师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余地,同时,也给编写者带来了竞争,这对教材本身而言,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各个出版社之间,存在着利益的纷争;编写者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各说己长而各护其短。

这给教材的选用者带来了“麻烦”。

尽管如此,教材的多种版本并存,在目前看来,依然会是一种趋势,且这种趋势,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在诸多版本中,除了人教版依据文体组织单元篇目之外,其他版本都是以“人文话题”组织单元篇目。

现在看来,人教版的教材,更注重知识和技能,更合乎学生学习的要求,也更便于教师组织教学。

其它版本,以人文话题组织成教学单元,“人文精神”得到强化了,似乎也有优势。

但是,人文话题无穷无尽,且小学、初中、高中的教材编写者也不是一套班子,故“话题”有重复;不惟如此,作为母语教学,“人文精神”到底应该占多大的比重,似乎还应该好好考量。

三、教学观念的变更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转。

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

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

课堂上,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

新课改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学观念也发生一些变化。

具体表现为:(1)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的学校教学理论。

即教师要为掌握而教,学生要为掌握而学。

其核心是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学。

洋思中学的经验是: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

教师走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

“让学生自己学,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这样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多余的讲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2)在对话中生成教学内容近些年来,对话教学普遍受到推崇。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十分注意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平等的对话中进行。

这就为“对话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依据。

(3)课堂上注重人文精神以前的教学,注重“传道”,总以正统的标准来要求、约束学生的思维和思想,总是求同舍异。

现在的教学,注重对传统的重新审视,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提倡学生“求异”。

课堂教学中需积累的人文素养表现为:爱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爱人类,有对人的尊重,价值命运维护和关怀之心;爱真善美,形成健全的人格;爱科学,有严谨的治学,有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精神;爱自然,有一颗将自己融入自然的诗心,并增强环保意识;爱艺术,有高雅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4)对学生的评价呈多元式新课改以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运用常模参照性测试,即通过各种统考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而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所使用的评语则往往是笼统的,脱离实际的,这就造成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分离,定性评价缺事实根据,定量评价脱离了教育宗旨的弊端。

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必须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

教师的评语既要有定性的规定性描述,又要有定量的确切事实为支撑,要采取“分数+等级+评语”的综合方法,以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发展差异和优缺点。

评价可以是教师评学生,也可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学生等,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袋、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

考试本身要注重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试,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绝不能盲目加宽、加深。

考试应该从基础知识出发,不宜过分强调特殊性。

考试形式要多样化,避免单一的纸笔测验。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改进学生的学习。

四、名师辈出,百花齐放2011年上半年,受市教育局的委派,我去上海华东师大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学科带头人国培计划的培训。

在培训期间,接触了一批近些年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前沿阵地的名师,如王荣生、李海林、邓彤、严华银等等。

下面我把他们的教育理念简介如下:1.王荣生的新课改理念: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观课评教的角度,因各种不同的目的而有所不同。

但语文教学观课评教的习俗角度,是教学方法,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的是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这在公开课、观摩课、评比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也被鼓励从教学方法上着力,讲究教学过程,探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许多教师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心中想的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观课评教的角度上升到了“教学理念”,而理念的落实处,往往也被理解为教学方法,主张平等对话、体现探究学习等等,在许多教师和评课专家的心目中,似乎都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建构主义的引进,使我们观课评教的立足点,从教师的“教”逐渐转移到了学生的“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我们还很有必要,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

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也就是审视、反思这堂课教师教了什么,进而探询、体察学生所驻留的学习经验,并考察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及程度。

王荣生教授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他指出,新课程其实是呼唤这样的课堂:使学生的学相对丰富、多样,比较有结构完整。

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的活动”这个点上。

语文课堂应该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教师应该思考: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样才能学好。

教师上课之前应该确定这篇课文哪些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哪些是学生不懂但自己读教材可以懂的,什么是学生读教材也搞不懂但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弄懂的,什么是老师必须讲授非讲授不知道的,哪些是需要老师点拨引导的。

另外,王教授还告诉我们,教学环节不必过多,一般设定两到三个教学环节就可以了。

所以,教师的备课功夫要花在起点的辨认终点的确定,2至3个环节的把握上。

例如王崧舟老师在上《长相思》,设计了三个环节:(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二)、展开想象,读懂词情。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三个环节清晰明了,课堂组织条理清楚。

使我明白了教学活动的设计不是设计“教的活动”,而是设计“学的活动”。

2.严华银的教改理念:严华银老师在《让语文安静》一书中指出:从语文学习的规律入手,回归真实的语文学习状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静静的读书,静静的思考,与老师静静地研讨,悄悄地对话。

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严老师指出,语文教材应该充分体现“人文性”,更要充分体现“工具性”。

他还指出,现行的语文教材淡化甚至取缔、驱逐了本来就不健全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教学中这方面的要求也被消弱。

这对于高水平的语文教师倒不是什么问题,对大多数老师而言,他们面对新教材感到困难重重——按所谓的“人文性”主体设计的单元,交给学生什么不是很明确,怎么教也不怎么清晰。

所以,严老师说,基本的知识、能力系统辅以精美的选文,才是语文作为一门学科的整体架构。

因为语文教材承载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工具性在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3.余映潮的教学理念:(1)要懂得确保语文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个人独立进行的多角度课文研读,要教好语文,必须有很强的教材研读基本功。

没有优秀的教材和课文研读,一定没有好课,一定是不能对学生实施有利的教育和训练。

我们总说非常忙,但关注语文老师读教材的技能,发现几乎没有多少人去自觉地训练它。

常规的教学准备工作就是看看课文、教参,上网下载资料,然后,复制或拼凑教案后就上讲台。

没有精细的研读,不要谈上课,这是保证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前提。

(2)我们要懂得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学生语言和知识积累。

关键词是“积累”二字。

这是极其重要的任务。

我们常说,外语学科在重视程度上,无论是社会或个人重视都要高于语文。

我们想,课堂上我们给学生积累了多少东西?一定要想,我们的课堂不是课外,让学生积累了多少好东西?课堂上泛泛而讲和慢步地讲,并思考学生怎么积累。

所以,语文课堂要讲究语言和语文知识的积累。

要在一切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哪怕只言片语出来,都要有知识的含量。

(3)我们要懂得语文课堂一定要有充分、扎实的学生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