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__一__单元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分类与整理”后,正式开始接触统计,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部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
本部分知识是对以前非正式的统计表整理和呈现数据知识的延伸,也是学生学习建立正式统计表表象的重要环节,更是今后学习统计知识的铺垫。
教科书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如订做校服、投票选人参加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数据为主,引导学生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学习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二是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这两个层次的内容都非常注重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而且能较好地体现数据分析的现实意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统计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二、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这一单元,学生已经接触过与统计相关的内容,学习了比较、分类与整理,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非正式的统计表整理与呈现数据。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
所以本单元的入手点对于学生来说很好找,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
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
三、教学目标:1、学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表。
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
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建议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感受统计的价值。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模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模板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其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
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为每一次课设计出具有特点的板书方案。
上课如果没有板书,学生无思路,就象听天书。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模板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本领.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学具等.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拍手游戏.(1)教师拍4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1下,你们拍几下?(2)教师拍7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2下,你们拍几下?教师拍手后,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拍手.2.师:你们能告诉老师是怎么算的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样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7【演示动画"应用题"】.(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片多2个.应先摆和圆片一一对应的同样多的部分△△△△再摆比圆片多的2个三角形△△第二行摆_____个三角形△△△△△△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使学生明确:在和圆片同样多的三角形部分再接着摆多的部分,就是三角形的个数.(2)启发学生互相说条件,操作学具,提高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2.教学例8【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8)"】.(1)出示例8,引导学生读题,使学生明确:题中有两个条件:黄花9朵,红花比黄花多6朵.问题是红花有多少朵.(2)根据学生口述条件和问题,启发学生学生明确红花多,黄花少.(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红花比黄花多6朵,具体地说是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确:就是红花比黄花的9朵多6朵或就是红花的朵数比9朵多6朵.(4)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8)",揭示投影片红花盖住的部分的纸条.使学生明确:红花的朵数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9朵红花,再填上比黄花多的6朵红花.(5)列式计算9+6=15(朵)(6)完成回答答:红花有15朵.(7)进一步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求比一个数多见的应用题,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量多,一个量少.多的里面有一部分和少的同样多,求多的是多少.用与少的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少的数量)再加上比少的多的部分.3.反馈练习.(1)“做一做”第1题.①根据图意,口述题意.②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③独立列式计算.④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做一做”第2题.①启发学生互相议一议.②独立列式计算.③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三)全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要分析数量关系,谁多、谁少,再列式解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三第1、2题.1.草地上有49只黑羊,白羊比黑羊多27只.有多少只白羊?2.鱼缸里有87条红金鱼,花金鱼比红金鱼多48条.有多少条花金鱼?板书设计探究活动猜硬币游戏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游戏准备每人准备10枚硬币游戏过程1.同桌同学互相活动.2.一人左手握住3枚(或任意枚)硬币,右手握住5枚硬币,问:左手有3枚硬币,右手比左手多2枚,右手有几枚硬币?待另外一人回答后,再将右手展开,验证其答案是否正确.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模板2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教学过程一、复习1.70-30 42-20 79-685-40 67-31 65-365-3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怎样写?2.想一想笔算加法时都应注意些什么?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1.教学例1.65—3=_______________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十位上 6个○表示 6个十;个位上 5个○表示 5个一,读作 65.(2)说明:要从65里减3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一.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去3个.(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写数字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2.教学例2.(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请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注意去掉的23应该怎样去掉?(3)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提问:你在写竖式时,其中写减数中的“2”,你是怎样想的?(2是在十位上,应与65的十位上的6对齐.)(4)学生对照数位圆片图,进行尝试计算.(5)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时的思维过程.3.小结计算方法.说说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填空:69-27= 99-8= 70-40=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鼓励.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引导学生明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还要注意,计算时要仔细,得数要写在模式等号后.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例1 65-3= 62 例 2 65-23= 42探究活动小猫钓鱼游戏目的巩固百以内的加减法.游戏材料用硬纸片做成的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游戏程序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3.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模板3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1.8.2 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2020——2021学年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1.让学生经历抽样调查、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1.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统计的必要性。
本单元的两个统计活动是调查学生喜欢的校服颜色和投票决定参加比赛的人选,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要自己进行数据的调查记录,体验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记录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获得数据统计的经验。
此外,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或作出推测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2.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优化。
无论是调查方法还是记录数据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思维也是灵活多样的,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强求划一,而是应该从众多的方法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学会自己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分析。
这一优化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调查、记录和整理 1课时2 练习一1课时调查、记录和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篇1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法:探究性实践作业。
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
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
(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本文来源于教案频道/]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
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辆数683312(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回答问题(1)和(2)。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全套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1.让学生经历抽样调查、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统计的必要性。
本单元的两个统计活动是调查学生喜欢的校服颜色和投票决定参加比赛的人选,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要自己进行数据的调查记录,体验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记录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获得数据统计的经验。
此外,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或作出推测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2.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优化。
无论是调查方法还是记录数据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思维也是灵活多样的,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强求划一,而是应该从众多的方法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学会自己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分析。
这一优化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调查、记录和整理 1课时2 练习一1课时调查、记录和整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教科书第10~11题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看看第10页第2题中小白兔们在干什么?你最喜欢说什么?2.出示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白兔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
三、巩固应用1.说说生活中你了解的哪些事与这几节课的内容相似,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
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
四、全课总结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篇2教材、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次实践活动。
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1.让学生经历抽样调查、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1.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统计的必要性。
本单元的两个统计活动是调查学生喜欢的校服颜色和投票决定参加比赛的人选,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要自己进行数据的调查记录,体验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记录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获得数据统计的经验。
此外,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或作出推测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2.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优化。
无论是调查方法还是记录数据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思维也是灵活多样的,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强求划一,而是应该从众多的方法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学会自己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分析。
这一优化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调查、记录和整理1课时2 练习一1课时调查、记录和整理。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1.让学生经历抽样调查、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1.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统计的必要性。
本单元的两个统计活动是调查学生喜欢的校服颜色和投票决定参加比赛的人选,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要自己进行数据的调查记录,体验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记录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获得数据统计的经验。
此外,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或作出推测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2.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优化。
无论是调查方法还是记录数据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思维也是灵活多样的,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强求划一,而是应该从众多的方法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学会自己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分析。
这一优化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调查、记录和整理 1课时2练习一1课时调查、记录和整理。
(教材第1、第2页)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等。
这些内容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对加减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掌握不牢固,对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运算还需加强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仔细运算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运算,以及退位减法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数学游戏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本单元的知识点、例题、练习题等。
2.教学卡片:用于游戏教学,巩固知识点。
3.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4.教学奖品:用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加减法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商品价格,尝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讲解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练习。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如:卡片游戏,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计算,正确者获得奖品。
5.拓展(10分钟)讲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本单元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研究调查、记录、整理和简单分析数据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为此,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作为研究材料,并通过有趣的调查活动来引导学生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
在研究中,学生将学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掌握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整理数据。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进一步研究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单元的两个统计活动是调查学生喜欢的校服颜色和投票决定参加比赛的人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特别是要自己进行数据的调查记录,体验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此外,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或作出推测的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学会自己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分析。
这一优化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而难点则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在具体的统计过程中体会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以提高其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生1:___得了6票,___得了4票。
生2:所以___应该参加比赛。
师:你们的投票方法很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所以投票应该是无记名的。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投票的方法,同时教育学生保护个人隐私】我了解到了如何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据和统计的应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 1 单元单元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练习一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吗?统计表的作用又有什么呢?生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2: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生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师:画“正”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
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
对于第(2)问“你发现了什么?”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
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
三、全课总结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分析单元内容:数据收集整理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
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的过程。
之后在合作整理并制作统计表过程中,体验获得统计结果的成功。
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感知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体验最简单的统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身边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统计是有用,统计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单元重点:单元难点:教法与学法: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选择和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从而培养统计的思想和体验最简单的统计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分析、研究、留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体验统计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知,发展能力。
课时安排:第课时订做校服授课时间:学习内容:课本第2页例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统计表;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说出1-99的数词。
2.能够认识0-99的数字符号,能准确书写0-99的阿拉伯数字。
3.能够通过数轴的练习,掌握1-100的相邻关系。
教学重点1.认识1-99的数词。
2.书写0-99的阿拉伯数字。
3.掌握1-100的相邻关系。
教学准备1.数轴图、卡片等教具。
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标记笔。
3.教师备好教案和讲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游戏:根据提供的数词,在数轴上找出对应的位置,加深数字记忆。
2.给出一个数字,让学生快速报出下一个数。
引出相邻关系。
二、讲解1.帮助学生认识1-99的数词,展示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形式。
2.通过数轴图,让学生理解相邻关系,比较数字的大小。
三、练习1.让学生用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排序,练习书写数字和比较大小。
2.布置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四、小结1.复习当天所学内容,重点强调相邻关系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勤加练习,熟能生巧。
课堂延伸1.小组比赛:猜数字游戏,加强数字记忆和快速反应能力。
2.带学生进行户外找数字活动,让学习与生活结合。
教学反思1.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对1-100数字的认知能力和相邻关系的理解。
2.学生活动安排要多样化,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喜爱和主动学习意识。
以上为本单元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1-100数字的认知和书写能力。
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享受学习的快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使学生理解统计的意义,能够运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简单的统计图表,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这是什么图表?它的作用是什么?2、你能从这张图表中获得哪些信息?3、你能根据这张图表提出哪些问题?二、讲授(30分钟)1、数据收集教师介绍数据收集的方法,如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统计表格等,并展示一些例子。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数据收集活动,例如统计班级同学喜欢的水果种类、喜欢的颜色等。
学生将数据填写在统计表格中。
2、数据整理教师介绍数据整理的方法,如分类、排序、计数等,并展示一些例子。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刚才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例如将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种类按照数量从多到少排列,并用文字描述。
3、统计图表教师介绍常见的统计图表,如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并展示一些例子。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刚才整理好的数据制作成相应的统计图表,并解释图表的含义。
三、练(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让学生根据图表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自己制作统计图表,并提出问题。
四、总结(5分钟)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了统计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但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探索统计的世界。
同时,在练环节,教师也应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找到解决统计问题的实际方法。
教师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提问学生对校服颜色的喜好,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确定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最后,教师采用举手的方式,让学生完成统计表,引导学生从统计表中发现规律和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要紧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利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觉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二、单元整体目标一、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明白得数学问题的大体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式解决问题,明白小括号的作用。
二、培育学生认真观看、独立试探等良好的学习适应,初步培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重难点1、小括号的利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四、单元课时分派用3课时安排教学第一课时一、讲课课题:解决问题(例题1)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会解决简单的用一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用两步计算(加减)解决问题。
因此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目标:①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觉问题,把握解决两步问题的步骤和方式,了解能够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
②培育学生认真观看、踊跃试探等良好的学习适应,初步培育学生搜集信息、发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让学生通过找一找发觉问题、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在观看例题图后解决问题时学生可能解决的只是问题的一步而不是完整的两步,学生会显现如此的现象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成心识到情境图的完整性,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勤学生观看情境图的完整性。
五、课前预备为引导学生观看情境图的完整性,因此预备一幅教科书P2—4的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六、教学设计(一)教学大体流程情景导入—探讨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二)问题及例题一、创设情境,寻觅数学问题,激发学习的爱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一、数据收集整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简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课时安排1.数据收集整理 2 2.练习一 1单元复习单元考试机动第1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2、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
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
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
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生:不能。
师:为什么?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
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
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
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9 6 15 8师:你看懂什么?生: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
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生: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色合适。
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生: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生: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
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例1、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的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9 6 15 8(1)全班共有( 38 )人。
(2)喜欢(蓝色)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色合适。
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第二课时:统计数据的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
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二、新授。
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二(2)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
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王明明陈小菲票数(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1、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生: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二(2)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师: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师: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
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生: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生:自由发言。
师: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生:参与一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师: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
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
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5、完成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
姓名王明明陈小菲票数15 22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生: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生: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陈小菲得22+1=23(票)。
仍然是陈小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们真会思考问题。
是呀,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三、巩固练习。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
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
学生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
再分别解决第(2)小题和第(3)小题。
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
再解决第(2)小题。
对于第(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明白: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
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