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1 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教案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教案青岛版教学内容:教材41~42页相关链接及自主练习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将这一规律恰当的运用于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灵活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妈妈准备买一些大米回家,大米每包8元,妈妈买2包,一共多少元?生:8×2=16课件出示:如果买20包,一共多少元?生:8×20=160课件出示:如果买200包,一共多少元?生:8×200=1600课件出示:24×2= 12×2= 6×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一、研究素材,猜测规律1、独立思考。
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
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长作好记录。
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小组学习。
3、组间交流。
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的发现?预设:我们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教师结合学生叙述,完成板书。
师:这个小组说明了发现了什么,而且还说明了是怎样发现的,非常好。
哪个小组也发现了这个规律?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1、提出疑问师:通过这组算式,我们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原来的几倍。
师:研究数学问题不要匆忙下结论,是不是适合所有的算式呢?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该怎么办呢?2、举例验证生: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变化规律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变化规律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探讨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积的概念,理解积是如何受到乘数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计算积。
2. 培养学生观察乘数变化对积的影响,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数变化对积的影响。
2. 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积木等。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积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积的含义。
2. 新课:讲解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乘数变化对积的影响。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并举例说明。
4. 应用: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变化规律青岛版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开,突出积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乘数的积。
2. 提高题:观察乘数变化,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3. 应用题: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积的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乘数变化对积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
2.初步获得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计算下面各题(1)8×2= (2)24×2=8×20= 12×2=8×200= 6×2=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一个因数在变,另一个因数也在变。
)导出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2、出示学习目标:(1)能发现并记住积的变化规律。
(2)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出示自学指导(一):先仔细观察三个算式,填一填:①8 × 2 =16②8 × 20 =160③8 × 200 =16001、算式②与①比较,你有什么发现?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算式③与算式②比较,又有什么发现?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积也()。
2、算式③与算式①比较,你有什么发现?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积也()。
3、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发现吗?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也()。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你的发现。
(5分钟后提问)二、学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点拨。
三、教1、学生汇报自学情况2、举例验证猜想:由组内学生举例,独立完成,指名上台汇报展示验证过程。
3、你能用一句话将两组题中已经发现的规律概括起来吗?教师板书。
(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会乘几。
)5、及时练习。
根据8×50=400,直接写出积。
16×50= 32×50=四、导出示自学指导(二)再仔细观察第(2)组题中的三个算式,填一填:①20 × 4 =80②10 × 4 =40③5 × 4 = 201、算式②与①比较,你有什么发现?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算式③与算式②比较,又有什么发现?第二个因数(),第一个因数(),积也()。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青岛版本文旨在为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提供一个涉及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设计方案,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了解积的概念,掌握积的运算法则。
2.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探究规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推理与归纳。
三、教学内容1.积的变化规律。
2.与积的变化规律相关的计算题目。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展示简单的示例,引导学生寻找其中规律。
2.讨论法: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3.练习法:逐渐加深问题的难度,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数分别乘以2、3和4,最后的积是多少?教师通过演示法给出答案(积是原数的6倍),引导学生思考,掌握积的概念并回顾积的运算规则。
2.讲解教师通过示例和计算题目引导学生了解积的变化规律,如:一个数分别乘以2、3、4倍,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规律?3.练习1.个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个人完成并提交答案。
2.小组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协作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4.总结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共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并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知识归纳,探究规律。
六、教学评价1.个人练习:根据学生提交的答案进行评价。
2.小组练习:根据小组解决问题的效率、协作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的能力,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应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积极学习。
在教学评价时,应当综合考虑学生在探究问题、个人练习、小组讨论等多个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积的变化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a.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积的变化现象,如:物体的体积、面积等。
b.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c. 提问:你们知道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2. 新课导入a. 出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
b. 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c. 教师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并给出数学表达式。
3. 活动探究a.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b.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点评并总结。
c.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应用a.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c. 选取一些学生的解答,进行全班交流,总结解题方法。
5. 总结与反思a.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和收获。
b.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c.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
3. 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生活中的积的变化现象。
2. 教材,用于导入新课和布置课后作业。
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4. 课后作业要适量,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积的变化规律(优质教案)【新版】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教学内容:教材41~42页相关链接及自主练习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将这一规律恰当的运用于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灵活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妈妈准备买一些大米回家,大米每包8元,妈妈买2包,一共多少元?生:8×2=16课件出示:如果买20包,一共多少元?生:8×20=160课件出示:如果买200包,一共多少元?生:8×200=1600课件出示:24×2= 12×2= 6×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一、研究素材,猜测规律1、独立思考。
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
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长作好记录。
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小组学习。
3、组间交流。
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的发现?预设:我们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教师结合学生叙述,完成板书。
师:这个小组说明了发现了什么,而且还说明了是怎样发现的,非常好。
哪个小组也发现了这个规律?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1、提出疑问师:通过这组算式,我们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原来的几倍。
师:研究数学问题不要匆忙下结论,是不是适合所有的算式呢?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该怎么办呢?2、举例验证生: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
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写一道乘法算式,然后把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再算一算乘积。
《积的变化规律》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将这一规律恰当的运用于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口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师:观察每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些算是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索师:想一想,有什么规律?生:我发现,三个算式第一个乘数都不变,第二个乘数乘10,积也乘10,第二个乘数乘100,积也乘100。
师:你能总结成一句话吗?生: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师:非常棒,那我们来看这组算式,想一想,有什么规律?生:我发现,三个算式第二个乘数都不变,第一个乘数除以2,积也除以2,第一个乘数除以4,积也除以4。
师:你能总结成一句话吗?生: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除以几。
师:这是个规律吗?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
师:7×2=14,7×6=42;2×18=36,2×6=12。
师: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除以几。
这就是积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观察算式,寻找每组算式中的规律,探究得到积的变化规律。
三、巩固练习1. 口算下面各题。
5×14=24×2=8×7=50×14=24×4=80×70=500×14=24×8=800×700=2.根据67×35=234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积的变化规律》 ︳青岛版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观察一下它是谁?对!它是青蛙。
同学们还记得数青蛙的儿歌吗?我们一起数数吧:“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咕咚咕咚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咕咚咕咚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咕咚咕咚跳下水......”通过儿歌我们知道:1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8条腿,3只、4只,……用乘法算式表示是1×4=4 2 ×4=8……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和算出的积,想一想,你能把这组算式继续写下去吗?试一试,你一定能行!二﹑探究规律思考下面问题:(1)观察第(1)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二个因数分别乘了10﹑(),积各有什么变化?第1个算式和第2个算式比较:因数6不变,2 20扩大10倍,积由12 120扩大10倍。
第2个算式和第3个算式比较:因数6不变,20 200扩大10倍,积由120 1200扩大10倍。
第1个算式和第3个算式比较:因数6不变,2 200扩大100倍,积由12 1200扩大100倍。
由此总结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2)观察第(2)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一个因数分别除以了2﹑(),积各有什么变化?第1个算式和第2个算式比较:因数4不变,20 10缩小2倍,积由80 40缩小2倍。
第2个算式和第3个算式比较:因数4不变,10 5缩小2倍,积由40 20缩小2倍。
第1个算式和第3个算式比较:因数4不变,20 5缩小4倍,积由80 20缩小4倍。
由此总结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那么,怎样把这两个规律合并成一句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第5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2—44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出积的变化规律。
2、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这一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规律计算。
教学具准备:课件教材分析: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一数量关系,根据这一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计算,并把表格填写完整。
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表中的数据,并展开讨论:筛沙车的工作量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而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
同时,让学生体会事物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辨证法的启蒙教育。
教学设计: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项目的主赛场设在青岛浮山湾。
大家已经知道为了给运动员创设洁净的比赛环境,清淤船对海湾进行了淤泥处理,同样,为了让观众在松软的沙滩上观看比赛,筛沙车已经在沙滩上忙碌起来了。
课件出示教科书42页情境:清理海水浴场1、你能从图片中捕捉到那些文字信息?2、根据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因为图片上只告诉了我们筛沙车的工作效率,因此部分学生可能觉得提问题无法下手,因此这里要尽量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
)3、很多同学想知道筛沙车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总量。
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可以吗?筛沙车清洁沙滩的总面积与筛沙车的工作时间有什么关系?谁想现在发表自己的看法?4、你们的观点是否正确?筛沙车清洁沙滩的总面积与筛沙车的工作时间是否还存在着更有研究价值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二、列出算式理解意义(1)下面咱们同桌合作,看那些同学又快又好得把统计表填完整。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相关推荐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篇1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投影仪、计算器、写有试题的作业纸教学过程: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1、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怎么变化。
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62=() 8125=()620=() 24125=()6200=() 72125=()(1)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先把在上面算式中独立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
学生也许是就题说题,如,左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0是2的10倍,120也是12的10倍;右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4是8的3倍,3000也是1000的3倍。
(2)组织全班交流。
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将发现的上述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又怎么变化。
(1)请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804=() 25160=()404=() 2540=()204=() 2510=()(2)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与第(1)组算式的讨论过程相同,最后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3、整体概括规律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引导学生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并用简洁的话语表示出来: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积的变化规律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积的变化规律 - 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的概念及运用。
2. 乘法算式中因数的变化对积的影响。
3. 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观察、分析、归纳积的变化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中存在的积的变化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掌握程度。
4. 总结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积的变化规律,并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使学生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究新知在“探究新知”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年级数学上册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青岛版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能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而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2.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一数量关系式,渗透比例和函数的思想。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能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体会事物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法的启蒙教育。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多媒体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看图,知道这是哪里吗?
对,这是我们美丽的青岛。
青岛的沙滩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可是,沙滩上往往会有石子、垃圾,所以就会有筛沙车清理沙滩。
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老师也想提出一个问题,可以吗?问题是:
筛沙车的工作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介绍沙滩上的筛沙车
生提出问题:
筛沙车2分钟能清洁多少平方米沙滩?
15分钟能清洁多少平方米沙滩?……)。
第6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青岛版
第6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这份教案中,我将详细阐述我在第6课时“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我在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选自青岛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到积的变化规律,包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如果两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扩大的倍数就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两个因数都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缩小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缩小倍数的乘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于特殊情况(如因数为0)的处理。
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子来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2. 讲解与演示: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积的变化规律,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3. 例题讲解:我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例题,如5乘以6等于30,然后改变其中一个因数,如将5改为10,让学生观察并解释积的变化。
4. 随堂练习:我给了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了积的变化规律,包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如果两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扩大的倍数就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两个因数都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缩小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缩小倍数的乘积。
《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
数学课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工作总量的问题,使学生感到面临的数学问题是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自学感悟,探究规律1、师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提出这么多的问题,那么让我们一起看一下筛沙车工作情况统计表,(多媒体出示下表)追问:你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的意思吗谁能说一说?它们是怎样的关系?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二工作总量谈话:同学们知道了三者的关系,自己动手把表格填好,并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和同桌或者小组一起研究。
2、课件出示自学提纲①第二栏和第一栏比,每个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第三栏和第一栏比呢?第四栏和第一栏呢?②第一栏和第三栏比,每个因数和积又各是怎样变化的?第二栏和第三栏比呢?第三栏和第四栏呢?③能用算式证明你的发现吗?④请把你的发现和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预设:1、上面因数不变,下面因数变大,积也变大。
2、上面因数不变,下面因数乘2(或除以2),积也乘2(或除以2)。
3、沙滩的面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筛沙车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不变,工作时间越长清洁沙滩的总面积就越大。
)如果学生的发现不够全面或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补充和完善,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也可适时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在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基础上,修正自己的发现,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你是2、找规律,写得数。
5X14= 24X2= 8X7=50X14= 24X4=80X70500X14=24X8= 800X700学情预设:个别学生在计算时可能没有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同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让学生真正把积的变化规律用于实际口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3、一块长方形地的面积是560平方米,宽8米,现在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面积是多少?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四年级数学上册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1 青岛版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灵活的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2.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3= 48×2= 24×5=
120×3= 48×20= 24×25=
12000×3= 48×200= 24×75=
算完口算,让学生说一说积的变化规律。
二、填一填
三、书本练习第3题
这是一道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可以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练习“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进行解答。
四、练习第6题
学生能够独立解答。
交流时,学生能够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一数量关系。
五、第7题,填一填。
这是一道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由于题目中出现了四位数,因此学生可以用计算
器算。
算完后,学生说一说解答的思路。
六、补充练习-走进生活
一盒水彩笔的单价是26元,买5盒这样的水彩笔要多少元?买30盒、60盒、600盒、800盒呢?
说说看,每次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式计算后填表。
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审核组长
使用修改教师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课时
可使用1课时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将这一规律恰当的运用于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预设:我们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教师结合学生叙述,完成板书。
师:这个小组说明了发现了什么,而且还说明了是怎样发现的,非常好。哪个小组也发现了这个规律?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1、提出疑问。
师:通过这组算式,我们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原来的几倍。
师:这个小组说明了发现了什么,而且还说明了是怎样发现的,非常好。哪个小组也发现了这个规律?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4、总结、学生交流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静默反思回顾小结
梳理收获,培养习惯。
拓展或测验
(10分钟)
典型训练题:
1.算一算,比一比。
5×14=7024×2=488×7=56
师:研究数学问题不要匆忙下结论,是不是适合所有的算式呢?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该怎么办呢?
2、举例验证。
生: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
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写一道乘法算式,然后把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再算一算乘积。然后看,你写的算式符合我们的发现吗? 学生独立举例验证。
第6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青岛版
第6课时积的变化规律——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2. 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回顾积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小组合作,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3)小组汇报,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4)教师点评,强调积的变化规律的关键点。
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
4. 应用拓展(1)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引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中的小组合作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积的变化规律 ︳青岛版 (1)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表述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题,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教师却能很快写出结果。
45×2=45×18=45×120=45×260=2、学生分组用竖式验证教师的计算结果。
3、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并板书:积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1、出示第一组算式,学生说出答案,教师提问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6×2=6×20=6×200=2、师:仔细观察、比较这组算式,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①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②同桌交流。
③得出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也随着扩大④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具体变化情况,得出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
⑤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述这条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⑥引导学生回顾以上探究过程所使用的方法。
(观察、比较、思考、归纳总结)3、出示算式20×4=10×4=5×4=①学生四人小组用刚才总结的方法找出这几道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
②完成答题卡。
③汇报交流。
指名学生来当小老师,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过程。
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0除外。
⑤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完善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三、验证规律。
1、教师带领学生验证开课教师出的几道算式是否存在以上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3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3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42、43页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已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信息窗4情境图清理海水浴场】青岛是座美丽的城市,在炎炎夏日,青岛的海水浴场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为了让游客在清洁舒适的沙滩上游玩,筛沙车每天都在忙碌着。
“筛沙车每分钟清洁沙滩80平方米”根据图上的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5分钟、10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筛沙车能清洁多少平方米沙滩?你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这么多的问题我可以用一个关系式解决,你知道运用哪一个关系式吗?(学生回答)对,就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筛沙车的工作时间=筛沙车的工作总量”现在我提一个问题“筛沙车的工作总量是怎样变化的呢?”你们能帮我解决吗?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填表格(学生每人一张)学生独立完成表格2.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小组活动时,教师巡视、指导。
如果遇到小组观察统计表有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计算的算式再观察发现。
80×5=40080×10=80080×30=240080×60=4800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全班交流----积随因数扩大而扩大的规律说一说筛沙车工作总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学生通过填写的表格从左往右观察或列出的算式从上到下观察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不变,工作时间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清洁沙滩的总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1 青岛版
1、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灵活的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2、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口算123=482=245=1203=4820=2425=120003=48200=2475=算完口算,让学生说一说积的变化规律。
二、填一填因数2040200200因数551020积2002000
三、书本练习第3题这是一道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可以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练习“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进行解答。
四、练习第6题学生能够独立解答。
交流时,学生能够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一数量关系。
五、第7题,填一填。
这是一道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由于题目中出现了四位数,因此学生可以用计算器算。
算完后,学生说一说解答的思路。
六、补充练习-走进生活一盒水彩笔的单价是26元,买5盒这样的水彩笔要多少元?买30盒、60盒、600盒、800盒呢?单价2626262626数量(盒)
53060600800总价(元)说说看,每次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式计算后填表。
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