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时期
七年级历史炎黄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历史炎黄知识点梳理七年级历史课程中,炎黄部分是很重要的一环。
炎黄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
在学习炎黄时期的知识点时,我们需要梳理好知识点,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下面就是本文的重点:七年级历史炎黄知识点梳理。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人类最早出现在非洲,后来随着迁徙进入其他地区,其中有一支先民到达了黄河流域,开始了在这个地区的繁衍生息。
这一支先民就是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
他们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二、炎黄时期的历史事件1. 神农尝百草神农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上古部落领袖,他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
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许多植物的药用价值,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 蚩尤与黄帝之战蚩尤是传说中夏族部落的末代领袖,黄帝是他的敌对势力。
公元前2697年,蚩尤挑战黄帝,两军展开大战。
最终黄帝战胜了蚩尤,结束了夏族部落的统治,开启了新的政治局面。
3. 女娲造人女娲是中国创世神话中的神仙,她用黄土造人,开创了华夏族的历史。
她还创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卦图、汉字和音乐,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文字、美术、音乐、戏曲、建筑等各个方面。
其中,汉字书写系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此外,中华文化还强调礼仪、以家庭为基础、崇尚高尚道德等特点。
四、中华文明的贡献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世界文化、科学、哲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都改变了人类的发展轨迹。
此外,中华文明对世界历史的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本文的七年级历史炎黄知识点梳理。
通过梳理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化,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章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
龙图腾
红山文化玉龙(新石器时代)
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大型玉龙,年代距今5000多年,属
于红山文化晚期
龙字书法
2012年西安古城元宵灯会
6.1、什么是龙文化
• 广义龙文化:指的是古往今来的中华民族 文化,即中国文化
• 狭义龙文化:指的是有关龙这个神物的文 化,包括龙的起源、发展、变衍、传播、 文物、民俗、精神蕴涵、现实意义、与其 他文化的交融互渗,等等。
第九节 中国文化依赖的 社会政治制度
一、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尊崇共同的祖先以维系亲情,并且 由此区分尊卑长幼,确定继承顺序 以及家族成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的 法则与制度。
以亲亲为基础,以君王国家为核心的伦
理型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持久凝 聚力的精神保障,也是中华文化历经磨 难而未中绝的文化动力.在魏晋南北朝 时代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之下,在统 一的国家基本上不存在的时候,中国文 化仍能保存传承,就得益于中国有一个 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它是中 华民族重新走向聚合的社会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6.2龙文化的定位龙文化既是根源文化,也是代表文化。
• 龙文化有一个极其深远而宽广的坐标系。它的时间纵轴已 达八千年,甚至可以探伸到一万年——这是世界上其他一 些文化难以比肩的;它的空间横轴扫揽了整个中华大地, 及至地球上所有有华人生息的地方。
• 龙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形成;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先祖;龙 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脉;龙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龙联 系着中华民族的情感;龙反映着中华民族的进步。
文化是社会实践经验的产物。 旧石器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萌 芽阶段。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 是传说时代的人物。
传说人物炎帝简介
传说人物炎帝简介炎帝是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神农氏,是“五帝”之一。
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炎帝人物简介炎帝(生猝年不详)是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称赤帝、农皇等,是“五帝”之一。
炎帝发明医药、制耒耜种五谷、制作陶器、开辟集市、联合黄帝打败蚩尤。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关于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炎帝生平事迹涿鹿之战涿鹿之战,是距今约50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
“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原始社会中晚期,逐渐形成了炎黄、东夷、苗蛮三大集团。
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
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
经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
与此同时,兴起于淮河下游以南的今豫、苏、皖交界地区的蚩尤部落(苗蛮集团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的中原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
这样华夏集团与苗蛮集团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涿鹿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据说蚩尤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铜制兵器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剽悍,生性善战,擅长角牴,进入华北地区后,首先与炎帝部族发生了正面冲突。
蚩尤族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击败了炎帝族,并进而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
炎帝族为了维持生存,遂向同集团的黄帝族求援。
炎黄文化知多少
学界重视。学者之所以重视炎黄文化,是因为 炎黄文化对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对 于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对于认识中华文化的 基本特性,对于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 形成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炎黄二帝是中国远古时期的部族首领。由于他 们为民造福,功绩卓著,加之后人不断的附会 和美化,于是便成了人文初祖和文化英雄,成 了远古帝王和华夏始祖。 经过战国秦汉时期的造神运动和造仙运动,炎 黄二帝又成为太阳神、火神、灶神、中央帝、 南方帝和道教神仙等。 从根本上说,炎黄二帝是人不是神。我们看到 的是游走于人神之间的炎黄二帝。 我们应该研究各种形象的炎黄二帝,应该纪念 和颂扬作为人文初祖和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
五、炎黄文化价值何在
炎黄文化的历史价值毋庸置疑。炎黄二帝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的符号。 炎黄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和整合中华文化 的黏合剂。 炎黄文化有无现实意义?近年来出现的 ‚炎黄文化热‛已经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目前这股‚炎黄文化热‛的热源来自于四 个方面:一是国家重视;二是地方重视; 三是民众重视;四是学界重视。
第三,炎黄子孙称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 体格局形成的产物,反过来又促进了中 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 炎黄子孙称谓的滥觞期恰为中华民族的 雏形期(先秦秦汉时期),勃兴与重构 期恰为中华民族的危机与抗争期(清末 与民国时期),复兴期恰为中华民族的 复兴期(改革开放时期)。二者内在的 逻辑关系显而易见。
第五,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是对 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文化寻根‛和‚文 化自觉‛的需要。只要这种需要继续存在, 只要这种认同心理继续存在,‚炎黄子孙‛ 称谓就会继续使用下去。 第六,既然‚炎黄子孙‛是一个自我认同 的称谓,那么就应该允许大家自我选择, 并且彼此尊重对方的选择。这是对一个文 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同时也符合炎黄文化 的根本精神。
中国5000年历史朝代
中国5000年历史朝代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奴隶社会时期:炎黄:公元前2697年-约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农炎帝轩辕黄帝(炎黄齐名)尧唐:约前2357年-约前2262年平阳 (今山西临汾) 唐帝尧舜虞:约前2262年-约前2022年蒲阪 (今山西永济) 虞帝舜中国5000年历史朝代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
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
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
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兴夏朝,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商: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
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
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饮食文化论文摘要: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蕴藏着我国先人留下的许多宝贵遗产。
早在两千六百多年前先人就提出“民以食为天”,在多方探讨食品原料的同时,也在关注食品的滋味及其营养价值,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同时我国自古就十分注重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不但将自己的名特食品源源不断的传到海外,也从周边国家引进了一些新的食物品种和饮食方法,从而为丰富多彩的中华美食锦上添花。
从先秦到现在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国的饮食情况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变化;交流;饮食;正文:目前,全世界各大城市几乎都有不同规模、不同风味的中餐馆,生意也都分外红火。
“吃在中国”已成为天下人的共识,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但中国饮食的发展史却鲜为人知,这篇文章正是探讨中国饮食历史,帮助人们了解中国饮食的发展历史。
从先秦到写到民国,随着阅读的深入,会将您带入一个伴随着时代变迁的,异彩纷呈的“吃的世界”里。
(一)、先秦先秦是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仅从炎、黄二帝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也近三千年之久。
其中主要分为:炎黄时期、尧舜禹时期、夏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1、炎黄时期当时的社会已有相当多的人口,为了维持生计,身为部落首领的炎帝尝遍百草并创制了耒、耜、犁、镰等农具,还教会了部民们因地制宜种植植物。
炎帝也因此被称为“神农氏”。
与此同时另一个部落的首领皇帝也基于同样的原因,在教其部落成员驯养家禽、家畜种植五谷等等。
在炎黄时期,人们的主要肉类食品是猪、羊、鱼,粮食是粟、稻,蔬菜是白菜、芥菜和油菜,水果是桃、李、梨,而饮料,除了白开水便是茶。
具体吃法,不外乎烤、煮、蒸三种。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已经出现了油和盐。
人们不仅懂得了“烹”,还知道了“调”,使饮食摆脱了蒙昧而走向光明,人们进入了烹调时代。
2、尧舜禹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国家已经形成。
舜在位期间发生了一次特大水患,严重地威胁着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黄帝时期传说故事
黄帝时期传说故事黄帝是上古时期第一位统一华夏的部落首领,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那你知道黄帝时期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黄帝时期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黄帝时期传说故事篇【1】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
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
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
而蚩尤在各诸侯功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
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从轩辕。
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pí,皮)、貅(xiū,休)、?(chū,初)、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
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
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
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
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
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
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
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 yù,薰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
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
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
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
这时,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
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
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
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
传说人物炎帝简介
传说人物炎帝简介炎帝是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神农氏,是“五帝”之一。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炎帝人物简介炎帝(生猝年不详)是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称赤帝、农皇等,是“五帝”之一。
炎帝发明医药、制耒耜种五谷、制作陶器、开辟集市、联合黄帝打败蚩尤。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关于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炎帝生平事迹涿鹿之战涿鹿之战,是距今约50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
“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原始社会中晚期,逐渐形成了炎黄、东夷、苗蛮三大集团。
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
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
经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
与此同时,兴起于淮河下游以南的今豫、苏、皖交界地区的蚩尤部落(苗蛮集团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的中原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
这样华夏集团与苗蛮集团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涿鹿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据说蚩尤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铜制兵器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剽悍,生性善战,擅长角牴,进入华北地区后,首先与炎帝部族发生了正面冲突。
蚩尤族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击败了炎帝族,并进而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
炎帝族为了维持生存,遂向同集团的黄帝族求援。
中华始祖-炎黄二帝
中华始祖-炎黄二帝李剑光中国人爱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即是说,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炎帝和黄帝均为4500多年前陕西一带的部落首领。
据说炎帝生于烈山,其部落居于陕南歧山一带的姜水流域,故以姜为姓。
炎帝教民“烧草木种田”,故号神农氏、烈山氏。
黄帝部落居于陕北。
相传黄帝之母于郊野见闪电绕北斗而怀孕,十四个月生帝于寿丘,帝生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号轩辕氏、有熊氏(有熊国君)。
炎黄两部落互相通婚,并先后向中原地区推进。
时山东、安徽一带有九黎人8l部,部落联盟首领叫蚩尤,率部族首先进入中原地区。
当炎帝部落进至中原时,与九黎人进行了长期争夺战,结果炎帝败走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与早已推进到那里的黄帝部落结为联盟,共同反击九黎人,击杀蚩尤,此即为公元前26世纪的“涿鹿之战”。
九黎人部分加入炎黄联盟,部分南下与江淮的苗蛮部落杂居、融合,成为江南百越诸蛮的祖先。
涿鹿战后不久,炎黄联盟内争,爆发“阪泉之战”(地在今河北怀来县),结果炎帝失败,部众归附黄帝,建立了新的炎黄部落联盟。
黄帝后裔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执政时,炎帝后裔及臣工共工氏、夸父氏、邢天氏先后发动争夺权力的叛乱战争,均被击败,炎黄联盟得以巩固发展,东夷九部也逐渐融入,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炎黄联盟发展成炎黄部族。
至公元前23~21世纪时的禅让制时代,有名的部族首领尧(陶唐氏)、舜(有虞氏,妫姓)均为黄帝嫡系后裔。
此时东夷少皞部落的一支(赢姓)迁居西方,成为春秋时代西戎各族和秦国王室的祖先。
史载大禹(夏后氏,姒姓)晚年曾推荐伯益为接班人,伯益为东夷部落首领,始祖赢姓,可见其时东夷人与炎黄部族融合之深,东夷太皞氏的龙腾图已被炎黄部族普遍接受。
历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时期(前771~前476年,)炎黄部族和周边民族进一步融合为华夏族,成为黄河流域居民的主体。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东方六国,首建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原各族融合加速。
至汉代,以国为姓称汉族。
七年级历史炎黄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炎黄知识点炎黄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七年级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炎黄时期的历史背景、始祖的传说、匠人和祭祀制度等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
1. 炎黄时期的历史背景炎黄时期是距今约5000年到4000年左右的一个时期,也是华夏文明的起源时期。
当时,中国境内已经有了一些人族和蛮族的居住。
炎黄两位始祖分别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部落,他们通过多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部落,并在一定程度上统一协调其他部落的活动。
2. 炎黄始祖传说炎黄两位始祖是中国古代人们为了表达对神灵和祖先崇敬而编造的传说。
根据《山海经》、《史记》等古籍的记载,炎黄两位始祖都是伟大的农业英雄,分别发明了耕作、畜牧、医药和制陶等技艺,教导百姓捕鱼、狩猎、铸造器物等生产和生活技能,以创造富强的生活。
他们被后人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和“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3. 炎黄时期的匠人炎黄时期是中国先民最早发展出生产力的时期之一。
这个时期的人民不仅进行了耕作、畜牧、渔猎等生产活动,同时还开采金石、制作陶器、织布纺绸等精湛的技艺。
他们从事这些活动的人被称为“匠人”。
数百年来,从事工匠职业的人们白天吃饭睡觉,晚上则抢修各类器具,制造各种工具。
由于灾害频繁、生活困难,人们不得不发挥聪明才智,去寻找各种方法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问题,大大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步。
4. 炎黄时期的祭祀制度在炎黄时期,人们信仰着神灵,并为了保障自己的生产和生活顺利展开,他们才有了祭祀的活动。
祭祀是唯一的商业,在祭祀中,人们为神灵献上各种礼品以示尊敬和感恩。
同时,他们在祭祀仪式的过程中,也会进行歌舞、演奏等各种活动,以增加祭祀气氛和感知力度。
总之,炎黄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炎黄两位始祖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匠人制度和祭祀制度也为中华民族的后代留下了富有文化内涵和人类之文明发展的遗产。
通过七年级历史的学习,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炎黄两位祖先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华民族的影响,走进中华文化的美和智慧之中。
中国历代朝代顺口溜
中国历代朝代顺口溜摘要:一、中国历代朝代顺口溜的概述二、中国历代朝代顺口溜的详细内容三、中国历代朝代顺口溜的流传与影响正文:一、中国历代朝代顺口溜的概述中国历代朝代顺口溜是一种以诗歌形式概述中国历史的方式,它以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特点,概述了从夏朝到清朝的历史更迭和王朝更替。
这些顺口溜通常由一些具有历史知识和文学素养的人创作,经过人们的口耳相传,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一种独特的历史传承方式。
二、中国历代朝代顺口溜的详细内容1.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这是最著名的一句中国历代朝代顺口溜,它概述了从夏商到西周、东周的历史,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和秦汉时期的统一。
2.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这句顺口溜概述了从炎黄虞夏商到周朝战国时期的历史,以及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称帝。
3.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这句顺口溜概述了楚汉战争的结果,以及西汉、新莽和东汉的历史更迭。
4.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这句顺口溜概述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以及三国时期的历史,以及西晋和东晋的更替和迁都。
5.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这句顺口溜概述了南北朝时期的并立,以及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历史,以及中国封建皇朝的结束。
三、中国历代朝代顺口溜的流传与影响中国历代朝代顺口溜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传承方式,它的流传和影响非常深远。
一方面,这些顺口溜以其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特点,方便人们记忆和传承历史知识。
另一方面,这些顺口溜也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演变和更迭,展现了中国历史的宏大和丰富。
炎黄时代处于母系社会考
炎黄时代处于母系社会考丁联【摘要】发源于河洛地区的炎黄文化,是河洛文化的滥觞,它蕴育滋养了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而对于自己祖先炎帝、黄帝所处的社会性质,历来众说纷纭.一般观点认为是处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但从炎帝、黄帝的出生、婚姻状况、所处的社会状况及其文化遗址来探析,炎黄时代更有可能是处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期刊名称】《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5)006【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炎黄时代;母系制;母权制;炎帝;黄帝【作者】丁联【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福建,漳州,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2一提起母系社会,人们自然的联想到母权制,惯性地认为在母系社会中,女性是当权者,如父权社会的男性一样,把持社会各个方面的权利,而压抑另一性别,行使着自己神圣不可一世的权利。
事实上,从大量的文献资料来看,我们会发现,“母系制”不等同于“母权制”,母系指按血缘关系集聚在一起的母系团体,这里也有“一家之长”或“氏族长”。
这里的“长”,它更多的功能是管理、责任和抚育,而“权”更多的是指统治、奴役、占有和支配的强制力量。
这一点,恩格斯也觉察到了,虽说他的母权制概念来自巴霍芬的《母权论》,但他对母权制这个概念认为:“他 (巴霍芬)把这种只从母亲方面确认世系的情况和由此逐渐发展起来的继承关系叫作母权制。
为了简便起见,我保留了这一名称。
不过它是不大恰当的,因为在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上,还谈不到法律意义上的权力。
”[1](P38)而这种情形如现代著名人类学学者马林诺夫斯基所说,一方面,女人决定权力的分配,在神话中,在禁忌的施行中,在鞠躬的礼仪中,女性享有与男性完全相等的特权;另一方面,她从未行使过与此相关的实际权力,无论任何一个亚氏族,都没有女人做过头领,在易洛魁氏族里,尽管丈夫处在卑微的地位,权力却由兄弟实施,因此女人也就不可能成为酋长。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而璀璨的文明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发展历程。
炎黄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根据《史记》记载,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每个时期都被称为“时期”。
炎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之一,它在公元前2697年之前。
这个时期的主要事件是黄帝与炎帝之间的战争,黄帝最后胜利并综合了各部族,成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
炎黄时代的实际历史是否有此存在是未知数,史上确有的是中华文明已经形成。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夏朝的王朝开创了中华文明最早的统一国家。
它的文化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如夏朝楚(《易传》)、夏朝时期早期的《乐经》、《鼓声》、《司汤》、《大典》、《儒疏》诸书皆有提及。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之一。
商朝的国家政权逐渐形成,文章等文化事业也得以发展。
商代文化的主要特点是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如商代的青铜器有两神爵、人面鼎、尊、葱颈杯等。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周朝时期是中华文明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阶段之一。
周初,周文王以智慧和武力打败了商朝,其子周武王继续扩大了周朝的领土。
周朝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各个领域中,如文化、音乐、哲学、农业、科学技术等。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辉煌的时代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以各州霸主为中心的割据小国现象十分普遍,但是这种裂痕居然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汉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得到改革和完善,统一的国家政权在经济方面得以复苏。
西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十分丰富,如对《春秋》等古书的整理研究,汉朝的佛教、道教的发展和巨大的贡献等。
海水煮盐的传说故事
海水煮盐的传说故事
海水煮盐的传说故事有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夙沙煮海为盐的传说。
传说在炎黄时期,山东半岛胶州湾一带有个原始部落,部落的首领名叫夙沙。
有一天,夙沙从海里打了半罐水刚放到火上煮,这时一头野猪从眼前飞奔而过,夙沙拔腿就追。
等他扛着被打死的野猪回来时,罐里的水已经熬干了,底部留下一层白白的细末。
夙沙用手指蘸一点尝尝,又咸又鲜。
他用烤熟的猪肉蘸着吃了起来,感觉味道很鲜美。
那白白的细末便是从海水中熬制出来的盐。
从此,盐就走进了人类的生活并成了必不可少的物品。
夙沙也被后世奉为盐宗。
这个传说故事不仅流传广泛,而且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如先秦的《世本》、《吕氏春秋》等。
同时,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古代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以及对于自然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炎黄时期的著名战争_炎黄时期的战争有哪些
炎黄时期的著名战争_炎黄时期的战争有哪些考古发现,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母系氏族的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先民们就开始构筑军事设施,如西安的半坡遗坡就可以看到,在村落的周围有一条很深的壕沟,用于防御外敌入侵。
那么你知道炎黄时期的战争有哪些吗?下面一起来看看。
炎黄时期的战争一、涿鹿大战(今河北涿鹿)炎黄时期的中原,因气候温暖,水系发达,适宜耕作,是诸多部族争相迁入的地区。
当时,早已迁入中原地区的炎帝部族长期从事农耕,因不擅于征战,势力日益衰微。
这时居于东南方的九黎部族也正向西北迁入中原,其首领蚩尤传说善于制作武器,惯于征战,并且兄弟众多,有81人。
两个部族在中原相遇展开争斗,但炎帝部族武力较弱,被九黎部族打败,领地尽失。
无奈之下,炎帝向同为华夏族的黄帝部族求援,两个华夏部族结成了部落联盟,在涿鹿与蚩尤展开了决战。
史书中记载(当为传说,看起来象神话故事):黄帝派一个叫应龙的人攻打冀州(今河北冀州),而蚩尤则请来了风伯、雨伯来助战,战场上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黄帝就请了叫魃的天女停止了风雨,并杀了蚩尤。
从传说中看,这场战争极为激烈。
今天,从我们的词汇中还能看出这场战争的痕迹,最著名的词汇就是“黎民百姓”,在先秦时期,“人”或“百姓”指的都是贵族和自由民,而“民”按照现代的词汇来说大约等于“奴隶”、“奴仆”的意思。
可见九黎族除了返回南方的外,留在中原的大多成了华夏族的奴仆。
并且,从史籍上看,留下来的人数要远大于返回南方的人数,可能是当时中原地区的地理条件要比南方好得多的缘故吧。
二、阪泉大战(一说在山西阳曲东北,一说在河北涿鹿东南,一说山西运城南)涿鹿大战之后,炎、黄二帝又为谁做中原的主人开展了争斗。
从史料记载看,炎、黄二帝不但同属华夏族,而且其先祖应该是同源的。
黄帝兴起时,炎帝部族已经开始衰落了,控制诸侯的能力很弱,特别是与蚩尤战败后,炎帝的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更加不牢固了。
而作为新兴势力的黄帝必然要求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二者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就激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我国是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云南、北京、陕西、浙江等地发现了许多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
3、发掘遗迹: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炭屑和焼骨。
4、发现时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距今约170万年,知道使用火。
5、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6、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7、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距今约70-20万年8、发现遗迹:3枚牙齿、5枚北京人头盖骨,用火遗迹,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
9、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鼻骨扁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坏境:生存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常有动物出没,也有丰美的水草。
10、使用工具: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会打制石器(我们称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
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11、生活状况: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12、用火情况: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13、用火作用:已经学会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
14、用火意义: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15、山顶洞人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他们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距今约三万年,他们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观念(如佩戴贝壳项链),他们用骨针缝制衣服。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半坡居民的生活:半坡遗址是在陕西西安半坡村被发现的,距今约6000年,代表区域:黄河流域。
炎黄时期作文
炎黄时期作文
《神奇的炎黄时期》
哎呀呀,说起炎黄时期啊,那可真是相当久远的时代啦。
有一次我去参观博物馆,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了一幅描绘炎黄时期人们生活的画。
那幅画可有意思了,上面画着一群人穿着简单的兽皮衣服,在草原上追逐着野兽呢。
我就盯着那画,想象着自己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
我看到黄帝带着大家一起去狩猎,他可勇敢啦,举着长矛就冲向那些凶猛的野兽,大家也都紧紧跟着,呐喊着给自己打气。
女人们呢,则在河边采集着野果和野菜,还嘻嘻哈哈地互相说着话。
孩子们在旁边跑来跑去,玩着简单却快乐的游戏。
猎到了野兽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心地分着肉,一边吃一边比划着白天发生的事情。
那个时候虽然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高科技玩意儿,但人们却有着最纯真的快乐呀。
大家一起劳作,一起分享,彼此照应。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方便又快捷,但有时候好像少了那么点单纯和质朴呢。
哎呀,炎黄时期真是让人感觉既遥远又充满魅力啊!
这就是我对炎黄时期的一点小感受啦,你们觉得呢?嘿嘿。
炎黄时期作文
炎黄时期作文“哎呀,这历史书上说的炎黄时期到底是啥样的呀?”我坐在书桌前,对着历史书发起了呆。
突然,我眼前出现了一道奇异的光,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在不由自主地向前移动。
等我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竟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周围是一片广袤的荒野,远处有一些看起来很古朴的部落。
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我这是穿越啦?”我小心翼翼地朝着一个部落走去,只见部落里的人们都穿着简单的兽皮衣服,有的在打磨石器,有的在采集野果。
“嘿,小孩,你从哪里来的?”一个高大的男人发现了我。
“我……我也不知道,我好像是突然就到这里了。
”我结结巴巴地回答。
“哈哈,那你就先留在我们这儿吧。
”男人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就这样在部落里住了下来。
我认识了好多人,有温柔的阿花姐姐,她总是教我一些辨认野菜的方法;还有调皮的小虎,老是拉着我一起去掏鸟窝。
有一天,部落里突然热闹了起来,大家都在说着炎黄大战蚩尤的事情。
“听说黄帝和炎帝要联合起来对付蚩尤那个坏蛋呢!”“可不是嘛,蚩尤老是欺负我们其他部落。
”我好奇地问:“黄帝和炎帝很厉害吗?”“那当然啦,黄帝聪明又勇敢,炎帝也很了不起呢!”阿花姐姐笑着回答我。
没过多久,战争真的爆发了。
部落里的男人们都拿起武器,准备去帮忙。
“你乖乖待在部落里,别乱跑哦。
”小虎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心里充满了担忧,不知道这场战争会怎么样。
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有一天,去打仗的人们回来了。
“我们胜利啦!黄帝和炎帝打败了蚩尤!”大家欢呼着。
我也高兴极了,拉着小虎又蹦又跳。
在这个炎黄时期,我看到了人们的勇敢和团结,也感受到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
虽然这里没有现代的科技和便利,但有着最纯粹的情感。
现在我终于知道炎黄时期是什么样的了,那是一个充满传奇和故事的时代啊!我真希望能多在这里待一会儿,多了解一些那个时代的事情。
可是那道奇异的光又出现了,我又回到了自己的书桌前。
看着历史书,我笑了,这一次的穿越经历,我可永远都不会忘记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帝与黄帝是华夏始祖。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陕西宝鸡清姜河)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
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汉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但是一直没有弃用华夏族称谓。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原始社会中晚期,逐渐形成了炎黄、东夷、苗蛮三大集团。
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
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
经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
与此同时,兴起于淮河下游以南的今豫、苏、皖交界地区的蚩尤部落(苗蛮集团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的中原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
距今约5000余年前,涿鹿之战爆发。
最后,蚩尤被擒杀,东夷集团同炎黄集团互结为同盟,形成了最初的华夏部落联盟。
据载,炎帝还: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
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
据《世本·下
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
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陶器。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故称姬轩辕,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
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黄帝内经》)。
纪时:帝使大挠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纪时沿用至今农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六十年为一周期),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黄帝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
对于夏朝的行政区,世传为“九州”:冀州,夹右碣石入于河,三面距河,是各州贡道必经之处。
(今山西、河北省境、辽宁西部。
)兖州,浮于济、漯,达于河。
(今山东西部、河北东南角。
)青州,浮于汶,达于济。
(今泰山以东之山东半岛。
)徐州,浮于淮、泗,达于河。
(今淮河以北之江苏、安徽以及山东南部。
)扬州,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今淮河以南之江苏、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
)
荆州,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端。
)豫州,浮于洛,达于河。
(今河南、湖北北部、陕西东南、山东西南角。
)梁州,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今四川以及陕西、甘肃南端。
)雍州,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
(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史籍记载:《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
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约470—527)。
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国语》是关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
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春秋末期,约公元前六世纪中期偏后)所作,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
名《春秋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
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前145年-前90年)。
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帝王世纪》是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一部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
内容多采自经传图纬及诸子杂书,载录了许多《史记》及两《汉书》阙而不备的史事。
作者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晚年自号玄晏先生。
安定朝那(今宁夏彭阳县古城镇)人。
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
《逸周书》,先秦史籍。
本名《周书》,隋唐以后亦称《汲冢周书》。
《韩诗外传》是一部记述古代汉族史实、传闻的著作。
这部书被认为是韩婴写的,他为文帝(公元前180—157年在位)时的博士,武帝(公元前141椙—87在位)时他与董仲舒(约公元前179椙—104)辩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