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支剪力墙超高层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结合实际谈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的结构设计

结合实际谈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的结构设计

结合实际谈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的结构设计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结构设计工作经验,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的结构设计步骤及应考虑的各种不利因素。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受力分析1.工程概况该工程上部为公寓,地面以上31层,其中裙房地面以上2层商业;整个工程设有三层地下室,其中两层为地下停车场,负一层为商业,地下室埋深为-13.200。

建筑的总面积一共为29358.31m2。

该工程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面粗糙度为C类,基本风压值取值0.75kN/㎡,场地土类别为Ⅱ类。

3.结构方案确定及布置该工程上部公寓采用剪力墙结构,裙房部分为商业,为满足大空间使用功能,部分剪力墙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需要设置结构转换层,所以最终确认该工程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该工程建筑0.000标高以上高97.60m,框支转换层设置在建筑三层屋面,也就是结构计算层的第六层,属于高位转换,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确认抗震等级[1]:框支柱、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特一级,框支梁:一级,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二级(除图纸注明外,地下三层~地下二层(标高:基础顶面~-5.150)的抗震等级均为三级,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同相应的塔楼。

)以下以该工程为例,详述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的结构设计:首先,根据建筑平面进行结构布置,塔楼A座为长35.6米,宽23.4米的矩形平面,设有4个电梯和两个楼梯间,电梯和楼梯间沿平面的X向中轴偏下布置(X向和Y向均略微有点偏心),刚好楼梯周圈和电梯周圈设置落地剪力墙,其余公寓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剪力墙双向布置,尽量拉通、对直。

因建筑立面功能需要,剪力墙在外围周圈均不能设置墙肢,为了避免形成大片的一字型剪力墙,与建筑专业协商,在外围的端部均设置了400x700的端柱。

深圳某超高层住宅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深圳某超高层住宅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深圳某超高层住宅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摘要:1栋B座为板式住宅,地上48层,地下3层,结构高度为152.95m,一般层等效宽度最小值约为16.7m,高宽比约为8.7。

塔楼结构体系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3层楼面存在局部竖向构件转换。

为了控制整体变形,减小剪力墙墙厚,在部分剪力墙暗柱端部加设钢骨。

本项目采用多种软件进行了风荷载作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计算、弹性动力时程分析、中震作用下的结构性能分析及大震弹塑性分析,各项计算指标均达到了设计的要求,结构设计和分析方法可供今后类似超高层建筑和其他复杂结构设计参考。

关键词: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结构高宽比超B级高度钢骨暗柱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东角头望海路南侧,北侧隔望海路与蛇口山公园相望。

基地地形为南北长约300米,东西长约180米的规则长方形。

本项目开发建设用地59322.73m2,计容建筑面积161715 m2,总建筑面积为355122 m2 ,地下有三层整体地下室,有4栋超高层塔楼。

1栋B座高度为152.950m,地上48层,其余三栋结构高度分别为143.150m、171.350m、171.350m。

本文重点介绍1栋B座结构设计,该楼为超高层“板”式住宅,地上1层~3层为公共服务空间,层高分别为分别为7.4m、5.1m、5.8m,4层及以上各层为住宅,层高3.00m,17层及33层分别设有避难层,层高4.5m。

本项目在2015年10月通过超限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目前已竣工验收。

2.结构体系及特点塔楼结构体系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被转换剪力墙的面积大于总剪力墙面积的10%,结构嵌固端取在地下室顶板位置,存在以下特点:(1)结构超高:152.950m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按《高规》第3.3.1条定义为超B级高度。

(2)高宽比较大:一般层等效宽度最小值约为16.7m,楼高152.950m,该处高宽比约为8.7。

(3)在建筑4层存在局部竖向构件转换;(4)2层存在较大面积楼板开洞,仅允许局部拉梁,2层至3层存在高度10.8m的穿层墙。

某高层住宅楼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

某高层住宅楼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

某高层住宅楼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楼在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结构形式,在高层住宅楼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某高层住宅楼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探讨其设计原理、优势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工程概况本高层住宅楼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总建筑面积为_____平方米,地上_____层,地下_____层。

建筑高度为_____米,主体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特点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具有布置灵活、空间大等优点,但侧向刚度较小;而剪力墙结构侧向刚度大,但空间布置相对受限。

框架―剪力墙结构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既能提供较大的空间,又能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抵抗水平荷载的作用。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和剪力墙通过协同工作来共同抵抗外力。

剪力墙承担了大部分的水平剪力,而框架则主要承担竖向荷载,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分担一部分剪力。

三、结构设计要点(一)结构布置1、剪力墙的布置应遵循均匀、对称的原则,尽量使结构的质心和刚心重合,以减少扭转效应。

2、框架柱的布置应考虑建筑功能的需求,同时保证结构的受力合理。

3、梁的布置应与柱和剪力墙形成有效的传力体系,确保荷载能够顺利传递。

(二)抗震设计1、根据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

2、采取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如加强节点的连接、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等。

(三)荷载取值1、准确计算竖向荷载,包括恒载和活载。

2、合理确定水平风荷载和地震作用,考虑不同风向和地震波的影响。

四、结构计算分析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专业的结构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了整体计算分析。

通过计算,得到了结构的自振周期、位移、内力等结果,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判断。

(一)自振周期结构的自振周期是反映其动力特性的重要参数。

通过计算分析,本结构的自振周期在合理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

超限高层框支_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超限高层框支_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超限高层框支_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在当今的建筑领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紧张,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其中,超限高层框支_剪力墙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复杂的受力情况,在抗震性能设计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框支_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将上部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转换为下部框架结构的建筑形式。

这种结构形式在满足建筑功能多样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结构上的复杂性和抗震性能的不确定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要重视超限高层框支_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

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损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而超限高层框支_剪力墙结构由于其高度较高、结构复杂,在地震作用下更容易受到破坏。

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性能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在进行抗震性能设计时,需要对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进行明确。

一般来说,抗震设防目标包括“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这意味着在小震作用下,结构应保持完好,不出现明显的损坏;在中震作用下,结构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但经过修复后仍可继续使用;在大震作用下,结构虽然会遭受严重破坏,但不应发生倒塌,以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为了实现这些抗震设防目标,需要对结构的地震作用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

目前,常用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包括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反应谱法是一种基于大量地震记录统计分析得到的计算方法,它简单实用,但对于复杂结构的计算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时程分析法则是通过输入实际的地震波,对结构进行动力分析,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但计算量较大,对计算资源要求较高。

在超限高层框支_剪力墙结构中,转换层的设计是关键之一。

转换层的存在使得结构的刚度和内力发生突变,容易在地震作用下形成薄弱环节。

因此,在设计转换层时,需要采取一系列加强措施,如增加转换梁、转换柱的截面尺寸,提高其配筋率,加强其节点连接等,以保证转换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剪力墙的布置也是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高层公寓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几项措施

高层公寓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几项措施

高层公寓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几项措施由于框支-剪力墙结构上、下刚度突变,构件不连续,传力复杂,在地震作用下框支层将产生很大的内力和塑性变形,抗震性能差,易造成震害;转换层应力复杂,材料耗用量大,自重大,施工复杂,造价高,但框支-剪力墙结构可满足建筑物上、下不同功能的组合。

建筑方案确定后,为改善抗震性能,减轻自重并节省投资,本工程结构设计时考虑以下问题。

1、上部剪力墙体系1.1 减轻结构自重减轻结构自重,可直接减少混凝土用量,同时减小垂直荷载和水平地震力,进一步减小结构内力,改善经济指标,特别是基础和转换层的混凝土和钢材耗用量。

1.1.1 楼板楼板覆盖整个建筑面积, ?????减小楼板厚度即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所减小的混凝土量。

采用把楼板厚度控制在满足板的厚度与计算跨度要求的比值,并满足防火和预埋管线要求的较小值即100mm,以取得最低的混凝土消耗.1.1.2 剪力墙在考虑楼板的同时亦考虑剪力墙混凝土的消耗最少。

按开间扩大剪力墙的间距,将部分开间的墙体用轻质隔墙取代,能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用量。

为不增加板的跨度,使楼板厚度100mm得以实现,在隔墙处设置梁。

由于居住建筑开间和进深一般都不大,取梁宽与隔墙等厚,以免露梁。

为减轻自重,剪力墙厚度分200mm及250mm两种,沿高度分两次变化,即墙厚250mm减到200mm,墙厚200mm减到160mm.1.2 减小刚度框支-剪力墙结构其上部剪力墙刚度偏大,应减小其刚度,使上下刚度尽量接近,以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1.2.1扩大剪力墙间距按开间扩大剪力墙间距,不但能减少混凝土用量,也有利于减小刚度。

1.2.2剪力墙留设结构洞较长的墙体留设结构洞,洞用轻质墙体填充,可有效地减小剪力墙结构的刚度。

1.2.3增高转换层上一层的楼层的高度框支-剪力墙结构应控制转换层上、下层的剪切刚度比。

增高转换层以上楼层高度,能直接改善剪切刚度比。

往往转换层下部为大空间,层高较高;转换层以上是住宅,层高较低,造成剪切刚度比加大。

例谈超高层住宅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例谈超高层住宅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例谈超高层住宅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一、工程概况首-六层裙房为商业用途,七层以上为3栋塔楼,住宅用途。

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和结构受力需要,A栋、B栋、C栋结构体系均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转换层设置于裙房顶,转换构件采用梁式转换。

A栋总层数51层,共4层地下室,A栋标准层建筑平面如下图:A户栋标准层建筑平面图本工程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抗震设防类别:裙房为乙类,其余为丙类。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II类。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对多遇地震取0.0855(安评取值),对于设防地震取0.23,对于罕遇地震取0.5。

基本风压取5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0.5kN/m2,地面粗糙度为C类。

二、结构选型2.1结构体系及截面尺寸、材料A栋的结构体系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转换层设置于裙房顶,转换构件采用梁式转换。

剪力墙厚度在裙房及以下部分为400~600mm,8层及以上为350~200mm。

框支柱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截面1500x1500。

框支梁同样采用型钢混凝土梁,截面为1000x2000。

除转换层楼板混凝土强度为C40外,其余楼层梁板混凝土强度均为C30。

墙柱混凝土强度为C60~C30。

钢筋均采用HRB400。

2.2结构超限类型和程度根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2010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广东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实施细则》(粤建市函〔2011〕580 号)确定进行了判断。

判断结果详见下表一~表三:三、基础设计根据拟建场地的地勘报告,A栋塔楼采用桩基础,桩基形式为冲孔灌注桩基础。

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桩径为1000mm~2600m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为5800KN~39400KN;有效桩长约13~35.5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嵌岩深度约为1.5D四、结构计算分析4.1弹性分析本工程的整体计算选用PKPM的SATWE软件,增加了MIDAS软件进行对比分析。

某部分框支剪力墙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某部分框支剪力墙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0. 4 5
地面最大 加速度/
3 5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最大值 …
0. 0 8
大震不倒 ( 关键构 件轻 度损坏 , 部分 普通 竖 向构件 总体 性能 中度损坏 , 大部分耗能构件 中度损坏 , 部分 比较 严重 损坏 ) 框支柱 罕遇 框支梁 正截面承载 力、 斜截面承载力均不屈服 正截面承载 力、 斜截面承载力均不屈服
底 部 加 强 区斜 截 面 承 载 力不 屈 服 满足 式 ( 2 ) ; 底部


连梁
加强 区以上满足 受剪截面公式要 求: V c e + 赢≤0 . 1 5 b h 0 ( 3 ) 正截面承载 力允许进入屈 服阶段
5 0 年超越 概率/ %
6 3
场地特征 周期 s
法, 对结构进行 多遇地 震、 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作 用下 的计算分析 , 结果表 明在不 同地震动水 准下结构 不 同部 位的水 平和竖 向构 件承载 力及变形状态达到 了设定 的性能 目标要求 , 验证 了方案的合理性。 关键词 : 部分框支剪 力墙 , 抗震性能 , 动力弹塑性 时程分 析
中图分类号 : T U 9 7 3 . 1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出部 位 l / b > 2 ;
1 工 程概 况及设 计 参数
该 项 目位 于成 都 南 部 天 府 新 城 , 为 大 源 组 团 核 心 金 融 区 与 高
4 ) 竖 向抗侧力 构件不连续 : 第 四结构层为 转换层 。本工 程属
0 . 1 0 g , 设计基本分 组为第 三组 ; 抗 震设 防类别 为标 准设 防类 ( 丙
类) 。依据国家现行规范 G B 5 0 0 1 1 - 2 0 1 0建 筑抗震设 计规 范 的规 定, 本工程水平 向地 震 动参 数 ( 5 % 阻尼 比 ) 如表 1所示 。按 G B 5 0 0 0 9 . 2 0 1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取基本风压( 5 0年一遇) 0 . 3 0 k N / m 2 , 地面粗糙度 为 B类 , 参照 L型截面体型系数 取 1 . 4 , 承载力设计 时

综述某高层住宅框支剪力墙建筑结构设计

综述某高层住宅框支剪力墙建筑结构设计

综述某高层住宅框支剪力墙建筑结构设计随着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高层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并且结构形式复杂、功能多样化。

在建筑结构中,框支剪力墙结构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构形式。

本文以某工程为例,介绍了高层商住住宅框支剪力墙建筑结构的设计,包括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建筑结构三维整体分析、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转换层有限元分析。

标签:建筑结构;框支剪力墙;转换层;概念设计1 工程概况某高层商住住宅,由商业裙楼及一幢高層塔楼组成。

该工程地下二层,地上二十六层。

其中两层地下室,地下一层为车库,地下二层为人防,地上1~3层为商业用房,梁式转换层设在第三层,4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住宅。

层高均为2.9m。

本工程场地属Ⅲ类软场地,工程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设计风压值取0.4kN/m2。

2 建筑结构方案及布置按有关甲方要求,上部住宅为了做到不露梁及柱,采用剪力墙结构形式,下部为满足大空间建筑功能的要求,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

在结构方案设计阶段,考虑了以下几个问题:2.1 竖向承重及抗侧力构件的概念设计框支剪力墙体系是一种受力复杂、不利于抗震的结构,在建筑结构总体设计时一般应遵循两条原则。

(1)减少转换次数,缩短传力途径。

该工程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为保证结构沿竖向刚度均匀变化,应设法争取尽可能多的上下贯通构件。

结合电梯井道、消防楼梯问及电梯间,布置了一个中央核心筒;另外,又根据塔楼四角剪力墙分布情况,在底部裙楼对应部位设置了落地贯通的L型加厚角墙。

第二,合理布置柱网,使不落地剪力墙直接通过转换层托梁传给竖向承重结构,尽量避免转换次梁及水平多级转换。

该工程所有框支剪力墙直接通过转换层托梁支承在框架柱上,实现了最短传力途径。

第三,在转换大梁底部增设了一层200mm厚现浇楼板。

这样,该工程转换层大梁上下各有一层200mm厚的现浇板,形成一个2m高的空腹箱型刚性转换层。

转换大梁的侧向失稳问题及扭转问题均通过此构造措施得以解决。

(2)加强下部框剪结构,弱化上部剪力墙结构,当转换层位置较高时,根据规范附录E要求应控制转换层下部框剪结构的等效刚度(即考虑弯曲、剪切和轴向变形的综合刚度)。

谈高层住宅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及优化

谈高层住宅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及优化

谈高层住宅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及优化摘要:随着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高层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并且结构形式复杂、功能多样化,因此,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得到了很大的应用,本文分析了高层住宅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剪力墙优化;一、框支剪力墙概念框支剪力墙是框架支撑的剪力墙结构,由于使用功能要求或施工要求不能直接将剪力墙落在基础上,而是将剪力墙落在下部的框架横梁上,然后负载由框架梁传至框架柱上,下部的框架横梁就叫框支梁,柱叫框支柱,这种结构形式就叫框支剪力墙结构。

二、结构设计中的计算和分析1、转换体系的选取与计算框支转换层楼板在地震中受力变形较大,其在整体电算中的模型选择很关键。

由于工程转换梁上部层数多,地震时楼板将传递相当大的地震力,其在平面内的变形是不可忽略的。

因此采用弹性膜的计算模型较为适宜。

因为弹性板的平面外刚度在整体计算中已被计入,相当于考虑了板对梁的卸荷作用,会使梁的设计偏于不安全。

在进行整体结构分析时,将转换层楼板用弹性膜单元模拟。

2、嵌固端与转换层楼板板厚的确定工程如果以±0.000板作为嵌固端,既保证上部结构的地震剪力通过地下室顶板传递到全部地下室结构,同时能够保证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是以地下室为参照原点。

《抗规》第6.1.14条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嵌固端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侧向刚度与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之比不宜小于2。

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同时为了有效地将水平地震力传递给剪力墙,在应力集中的楼层,将楼板厚度加大,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与其相邻的加强层楼板也适当加厚。

考虑抗震需要,转换层楼板应采用现浇楼板,并应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以进一步提高转换层楼板和框支大梁共同作用的能力。

考虑到梁宽大于上部剪力墙的两倍,宽度较宽,对边转换梁,板面钢筋不是简单地要求伸入梁内满足锚固要求即可,而是要求必须贯穿梁顶截面,以确保梁内扭矩在板上的有效传递。

高层住宅框支剪力墙的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高层住宅框支剪力墙的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高层住宅框支剪力墙的建筑结构设计分析发布时间:2022-07-15T07:40:20.669Z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2年3期作者:叶巧飞1 暴玉岭2[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住宅的设计质量。

叶巧飞1 暴玉岭21浙江佳汇建筑设计股份有线公司丽水分公司2浙江磊众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住宅的设计质量。

目前,住宅的主体结构是钢框架剪力墙,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很高。

所以,对框架和剪力墙进行分析,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对此,本文着重对框支剪力墙在高层住宅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对框支剪力墙的建筑结构进行阐述,并对应用方式的优化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有关设计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层住宅;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优化措施前言:为了节约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商在结构中的钢、混凝土用量等方面都采用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力求在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对结构设计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达到工程技术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由于高层建筑中的框架柱截面比较大,常规的框架结构无法满足工程的需要,因此,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结构构件的突出危险,有效地节省了空间的占用量,有利于建筑结构设计的灵活性以及保障建筑的使用功能。

剪力墙结构与其它结构在设计理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前者着重于建筑物的结构和抗震,而后者着重于建筑的使用功能。

因此,对高层建筑框架支剪力墙进行优化设计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原则(一)整体性原则目前的高层住宅建筑,一般都会采用电梯、楼梯、垂直管道等结构,这种结构在建筑行业中通常被称作筒体结构[1]。

在进行高层住宅建筑的剪力墙外部受力结构的设计时,往往需要设计师对其平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根据有关资料,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进行相应的设计。

超限高层框支_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超限高层框支_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超限高层框支_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在当今的建筑领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其中,超限高层框支_剪力墙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良好的空间利用性能,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这种结构形式在抗震性能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对其抗震性能的设计至关重要。

一、超限高层框支_剪力墙结构的特点框支_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将上部剪力墙通过转换层转换为下部框架的结构形式。

在这种结构中,框支柱和转换梁承担着将上部剪力墙的荷载传递到下部框架的重要任务。

这种结构形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满足建筑底部大空间的使用需求,同时在建筑上部提供较好的抗侧力性能。

然而,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和不规则性,使得其在抗震性能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二、抗震性能设计的重要性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其对建筑物的破坏往往是巨大的。

因此,在设计超限高层框支_剪力墙结构时,必须充分考虑其抗震性能,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能够保持稳定,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良好的抗震性能设计不仅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还可以降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抗震性能设计的要点1、结构选型与布置合理的结构选型和布置是保证抗震性能的基础。

在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高度、场地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和构件尺寸。

同时,应尽量使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避免出现过大的扭转效应和薄弱部位。

2、计算分析采用先进的计算分析方法和软件,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

包括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等。

通过计算分析,确定结构的内力、变形等参数,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3、加强部位的设计对于框支层、转换层等关键部位,应进行加强设计。

提高框支柱、转换梁的配筋率,增加其承载能力和延性。

同时,对剪力墙的底部加强区也应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如增加墙厚、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等。

4、耗能构件的设置合理设置耗能构件,如连梁、阻尼器等,可以有效地消耗地震能量,减轻结构的地震响应。

某部分框支-剪力墙高层商住楼结构设计

某部分框支-剪力墙高层商住楼结构设计
田 曰
(1)对转换层 以上的住宅剪力墙进行优化 ,精 简剪力墙 , 保证每一片剪力墙都是必需 的 ,减少转换墙数量 。
(2)转换层 上部 的剪力墙尽量均匀对称 地布置在建 筑的 周边 ,减少不规则偏心带来 的附加外力 。
(3)转 换层 上的剪力墙 尽量落在 框支 梁上 ,避 免二 次转 换 。
(4)转 换柱 、转换 梁 内节点 很近 的地方 可适 当布置一些 刚性臂。
(5)框支梁截面尺寸对上部墙 体的配筋影 响 比较 大 ,在 与框支 柱相 匹配的前提 下 ,加大框支 梁截面 尺寸 ,上部剪 力 墙 、连梁 、框架梁的超筋均明显缓解。
5构造 措施
结构 的嵌 固端取 在地 下室底板面 ,剪力墙底部加强 部位
关键词 部分框 支 一剪力墙结构 ;抗震等级 ;计算模 型优化
1工 程概 况 某商业广场 7#楼 ,建筑效果 图见图 1,为高层商住楼 ,采
用部分框 支剪 力墙结构体系 ,房屋建筑高度 为 97.3m,地上 31层 ,地 下 2层 。地 下 2层 层 高 4.15m,地 下 1层 层 高 5.35m; 地 上 l、2层 为商业 ,1层 层高 4.95m,2层层高 5.80m;3~31 层 为住 宅 ,层 高均 为 3.00m。在 3层 楼 面 采 用 梁 式转 换 。剪 力 墙 及柱混 凝土强 度等级 为 C30~50,梁 、板 混凝 土强度等 级 为 C25 ~40。 主 要 框 支 柱 的 截 面 为 900mm × 1500ram,1 100mm×1800mm;落 地 剪 力 墙 主 要 墙 厚 为 500r am (其中楼梯 和电梯间处 剪力墙厚为 300mm,200mm),转换层 以上三层 的主要墙厚为 300mm,200mm;主要转换梁 的截面 为 1200mm×1950mm,1500mm×1950mm。嵌同端取在地下 室 底板 。

高层建筑工程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工程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工程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近些年来高层建筑层出不穷,高层已经成为建筑物的主要发展趋势。

在高层建筑中,建筑层数非常多,住户也随之增加,如何满足众多住户的需求就成了难题。

转换层在时候发挥了作用,利用转换层可以把建筑转换成住户理想中的各种类型。

但是转换层自身也存在一些目前我们无法解决的缺点。

比如说,转换层的应用可能会改变高层建筑的结构性能。

在转换成的影响下,建筑物的抗震性略有降低,有可能会威胁到住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所以,我们必须要对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改造,以其内部组成的稳定保证整个结构的安全。

强化框支剪力墙的结构安全有利于高层建筑抗震性的提高进而消除住户的安全隐患。

1 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相比来说,高层建筑中多使用转换层,低层建筑使用转换层的情况较少。

高层建筑的上方有一个小开间而下方有一个大开间,这两个开间看似相似但二者无论是结构还是分布都有很大区别。

正是因为这些区别,我们在选择转换层类型时必须要充分考虑整个建筑的结构。

框架柱等弱强度的部件是在设置高层建筑下层大开间时经常使用的,而上层小开间多使用剪力墙这类强刚度的部件。

这样的布置会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并且在地震情况中会产生更加复杂的力的效应,因此需要计算出薄弱点进行加固或者通过转换层进行框架柱和剪力墙的中转。

利用转换层改变整个高层建筑物的受力点是目前在我国高层建筑中转换层主要利用手段,所以要想使高层建筑的上下两部分的作用力完全传递出来就必须要对转换层的位置进行详细计算并严格按照计算位置设置。

在设置转换层时,只有经过精确计算的位置才能使其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高层建筑的抗震性受转换层影响,转换层位置太低可能会降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只有适当的位置和分布才能保证建筑的抗震性维护建筑物安全。

经专家实际验证得出如下结论:转换层的位置布置在一定程度内是越低越好的,其位置越高,上下两层不同结构之间的作用力越是容易发生冲突,并且与此同时还会发生结构上的刚度变化,该结论证明,一旦有力量作用在墙体上其形状就会发生改变。

框支剪力墙超限高层结构设计研究

框支剪力墙超限高层结构设计研究

框支剪力墙超限高层结构设计研究摘要:本文以某工程的结构设计为例,在立足于建筑结构性能要求的基础之上所提出的抗震设计方法,在进一步提出科学化的抗震性能目标以及抗震性能的标准以及实现抗震性能的建筑设计目标所实现的路径。

关键词:框支剪力墙;超限高层结构;动力弹塑性当前,主要对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在多发地震、设防地震以及罕见地震作用之下的抗震性能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通过相应的数据结果来分析,在不同的地震作用之下,不同结构。

不同的建筑部位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的建筑构件所承受的力量以及相对应的建筑构件变形形态是否达到了之前所设定的性能目标,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验证框支剪力墙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在下文当中就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1、建筑工程的项目概况以及相对应的设计参数在这篇文章当中以四川成都南部的天府新城为研究案例,详细介绍框支剪力墙结构。

天府新城建筑项目位于我国的四川南部,项目位于大源组团最主要的核心金融区域与南部高端居住居民区的结合处。

其建筑的层数一共有24层,其中地上建筑为21层,地下为3层,其中地面以上建筑总的高度为116.150米,其中地上首层的建筑高度为6米,首层楼层的层高为5米,其中整栋楼的3层的层高为5.6米,在楼层的4层为整栋楼的设备层,具体的层高为3.3米,在11层为整个建筑的避难层,层高3.3米,其余的楼层为整个楼的标准层,层高为5.8米。

另外,整个楼的标准层面为字母L型,X、Y的最大长度是65.8米,其中宽度为18.6米,建筑物的结构高宽比为6:2,其中在平面图中凸出的尺寸为2.54,在这个建筑当中,主要是采用了框支剪力墙的结构。

图一剖面图图二标准层平面图图三结构平面图工程设计的基准期为50年,其中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为1.0;建筑物的抗震防烈度为7度,其中整个工程设计的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峰值为0.1克,其中,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区域为第三组;其中在抗震设防类别上为标准型的设防类(丙类)。

浅谈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浅谈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浅谈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建筑设计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工程设计包含许多方面,建筑结构设计是其主角。

而剪力墙结构设计作为建筑结构设计链中的重要一环,确保其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是其必要条件。

基于此,本文结合某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为例,对梁式转换结构设计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程设计结构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梁式转换剪力墙具有十分良好的抗震、抗风能力,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设计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建筑结构的需要,而且要完善结构设计的各种抗震措施。

在进行结构的布置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例如转换层上下结构的侧向刚度、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角和扭转效应等,这样能使结构布置局合理。

本文主要结合某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为例,对梁式转换结构设计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1 工程概况选取某高层商住楼建筑工程项目为例,主要是由商业裙楼和高层塔楼构成,楼层分别是由 3 层 4.8m 层高地下室和地上 30 层构成,建筑高度为 103.2m。

地下室主要用途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上 1 ~ 3层为商业用房,层高均为 4.5m;第4 层为转换层,层高为 5.7m;5 ~ 30 层为住宅,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3.0m。

本工程的设计是按照 PKPM-SATWE程序进行计算,地震基本加速值和设计特征周期分别为 0.05g 和 0.35s,属于稳定建筑场地。

2 结构方案及布置按照有关单位的要求,该高层住宅楼每层都有面积和户型不相同的 10 户。

为了使建筑有效面积更大,经过多方的论证后,将对该楼采取大开间剪力墙结构。

为了更好地使空间建筑功能的要求得到满足,将决定对底部 3 层的商业用房采取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

从结构受力角度分析,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不利于抗震而且受力复杂,设计时应遵守转换次数和传力途径减少的原则。

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摘要: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工程案例,着重对框支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及软件应用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以供参考。

关键词:框支剪力墙结构;结构布置;计算要点;构造措施1工程概况该楼建筑面积1380m2,其中人防地下室1 层,层高4.6m,裙房2 层,层高分别为5.1m,5.4m,3 层以上为住宅,层高为3.0m。

地面以上共19 层,总高61.8m。

地面以上1、2 层为商业用房,需要尽可能大的自由灵活空间,3 层以上为住宅。

因此,结构体系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于第2 层顶(即第3层楼面)设置梁式转换层,采用主次梁转换方案。

设计时采用基本参数:基本风压为0.45kN/m2,基本雪压为0.35kN/m2,地面粗糙度为B 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拟建场地为Ⅱ类场地土。

2 概念设计与结构布置本工程转换层以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本工程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及框支柱抗震等级为二级,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

设计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为概念设计的出发点。

2.1 平面布置平面布置应力求简单、规则、均衡对称,尽量使荷载与结构刚度中心重合,以避免或减少扭转产生的不利影响。

本工程在楼梯间及电梯间较薄弱处,均布置有落地剪力墙并形成了落地筒体,在建筑物两侧也设置了落地剪力墙,并在横向布置有间距10.4m的落地剪力墙。

墙体布置既分散又均匀。

2.2 竖向布置竖向布置主要是要控制转换层上、下刚度的突变,应尽量强化转换层下部的结构侧向刚度,弱化转换层上部的结构侧向刚度,使转换层上下部的结构侧向刚度及变形特征尽量接近。

经过反复调整转换层上下剪力墙布置及落地剪力墙的厚度,本工程最终计算结果,X 方向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为0.80,Y 方向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为0.95,均满足规范要求,且转换层上下部的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基本接近,能够有效的缓解构件内力和变形的突变。

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工程建设中对建筑结构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设计经验,结合工程实践,对影响高层住宅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主要因素及计算进行了阐述,为类似工程的结构设计提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高层住宅;框剪结构;设计l 工程概况某工程是由商业裙楼和1幢高层塔楼组成的高层商住楼。

该工程地下3层,地上25层,地下室层高4.8m,为停车库和设备室,地下2层、3层设六级人防。

地上1~3层为商业用房,层高4.5m,第4层为转换层,层高5.6m:4层以上为剪墙结构住宅。

住宅除第25层层高为4.2m外,其余均为3.0m层高。

该工程地处于缓坡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质资料显示场地及其附近未有活动断裂带或深大的活动断裂带通过,场地地层构造及地形稳定,属抗震有利地段。

该工程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值为O.35s,属稳定建筑场地,按地震烈度6度设防,基本风压为0.35kN/m2,设计风压值取0.4kN/m2。

2 结构方案该楼层地上1~3层为商业用房,为满足大空间建筑功能要求,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支剪力墙体系是一种受力复杂、不利于抗震的结构,在结构总体设计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减少转换次数,缩短传力途径。

该工程设计中有两个问题需要重点解决。

第一,为保证结构沿竖向刚度均匀变化,应设法争取尽可能多的上下贯通构件。

结合电梯井道、消防楼梯间及电梯厅,布置了一个中央核心筒;另外,又根据塔楼四角剪力墙分布情况,在底部裙楼对应部位设置了落地贯通的L型加厚角墙。

第二,合理布置裙楼柱网,使不落地剪力墙直接通过转换层托梁。

3 结构设计要点3.1抗震等级工程转换层以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以上为纯剪力墙结构,是多种结构形式共存的复杂高层建筑,因而不能像单纯的框架结构或者剪力墙结构那样笼统地确定抗震等级,而应该严格按照现行规范的不同章节,有针对性地分别确定结构体系各部位不同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支剪力墙超高层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6-06-13T10:37:21.88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4月总第209期作者:吕国钊[导读] 对关键构件和薄弱环节提出适当的性能化设计目标,进行了重点加强,使得本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安全可行。

吕国钊
(上海正轶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433)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在超限高层设计中应注意的要点,对比了YJK及ETABS动力分析方面的对比差异,着重研究高位转换侧向刚度比及框支框架倾覆弯矩比,针对转换梁及转换梁上层墙体及转换层楼板等薄弱部位进行分析,并对超限高层性能化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超限高层;高位框支转换剪力墙;薄弱部位应力分析;性能化设计;
1.工程概况
绿地象山南路A地块位于南昌市象山南路,由1栋超高层办公、1栋购物MALL、1栋超高层住宅、4栋高层办公、数栋多层商业、两层大底盘地下汽车库组成。

住宅A2-5#楼,周边设抗震缝和裙房脱开,中间设抗震缝分成左右2个单元,本文论证的为左单元,主屋面高度135.450米,避难层分别位于15、29层,1~3层层高分别为4.5m、4.2m、4.2m,4、5层层高分别为5.1m、3.3m,5层转换层考虑设备走管降板300mm,标准层层高均为3.0米。

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在5层楼面进行转换。

结论:小震安评反应谱的数值大于规范反应谱的数值。

小震作用时,地震作用计算采用安评参数;中震及大震作用时,地震作用计算均采用规范参数。

2.2 构架层风荷载体型系数计算:参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表8.
3.1,如下图:
故风荷载体形系数:屋面以下1.4,构架层为1.8
3.结构基本布置
框支柱截面为1200mmx1200mm~1400 mmx1400mm,落地剪力墙墙厚为400mm~ 600mm,电梯之间局部墙厚200mm,5F以上剪力墙墙厚200~300mm。

框支梁截面为1200mmx2100mm~1400mmx2100mm;标准层周边连梁梁高550mm/1200mm,其他典型梁高400m。

5F转换层板厚180mm,4F及6F层板厚加厚为150mm,标准层典型板厚为100mm,大洞口周边的楼板进行适当加强。

图3.2 标准层结构布置图
4.超限情况总结
1)结构高度超过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属于B级高度;
2)偶然偏心规定水平力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的1.2倍,属平面不规则的类型;3)结构的5层楼面为转换层,上下层墙、柱不连续,为构件间断;
4)3层侧向刚度与4层侧向刚度比比小于0.9,刚度突变,属于竖向不规则的类型;
5.结构分析主要指标
5.1 结构动力特性:
图5.3.1 YJK 图5.3.2 ETABS 结果分析:扭转周期比、有效质量系数、层间位移角及位移比均满足规范要求,剪重比在部分楼层不满足规范要求,需进行地震力调整。

5.4 弹性时程补充分析
为了验证反应谱法的可靠性,选择七条地震波(5条天然波、2条人工波),进行小震下的时程分析,与反应谱法的结果进行对比。

地震波主分量峰值加速度Amax取安评结果18.8cm/s2。

多组时程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

在结构主方向的平均底部剪力不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不大于120%,每条时程曲线的结果不小于65%、不大于135%。

图5.4.1 弹性时程分析结果层间位移角通过对七条地震波楼层位移曲线和层间位移曲线图形分析,楼层位移变化平缓,表明结构竖向刚度相对平均;七条地震波的分析结果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结果的趋势一致,没有明显薄弱层出现。

部分楼层剪力分布与CQC法相比略有差异,特别是顶部平均反应大于CQC分析结果,综合剪重比分析结果,需将地震力进行放大。

6.侧向刚度比及倾覆弯矩比研究
6.1 转换层侧向刚度比分析
根据高规附录E.0.3条(剪弯刚度算法)计算楼层刚度,转换层所在层号=4:
结论:按高规E.0.3计算的转换层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均大于0.8,按高规附录E.0.2条计算刚度比均大于0.6,满足规范要求。

6.2相邻楼层侧向刚度比分析
按照《高规》3.5.2条要求,楼层与上部相邻楼层侧向刚度比γ2不应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楼层层高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结构底部嵌固层,其上层与嵌固层的侧向刚度比值不应小于1.5。

图6.2.3 X受剪承载力图6.2.4 Y受剪承载力结论:x方向在3层刚度变化不满足《高规》3.5.2条要求,为软弱层,地震剪力放大1.25倍;x和y方向结构各楼层受剪承载力均大于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满足《高规》3.5.3条要求,结构受剪承载力无突变,无薄弱层。

7.关键部位分析
7.1转换梁及转换梁上层墙体应力分析
图7.2.1 转换层楼板拉应力分析结论:转换层楼板大部分面内主拉应力均小于0.38MPa,在局部出现较大面内主拉应力为1.57MPa,本层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抗拉强度设计值为1.80MPa,故多遇地震作用下楼板的最大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楼板处于弹性状态。

小震、中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分别为0.037、0.12,对中震下楼板平面内主拉应力最大值可近似通过小震下计算所得应力乘以3.243求得。

计算所得
中震下的最大主应力约为1.23MPa,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楼板处于弹性状态。

局部不满足的楼板采取增加板厚及增强配筋的方法。

8.性能目标研究本工程存在多处超限情况,为保证设计安全经济,除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及目标进行计算和设计,亦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要求。

对关键部位的关键构件提出中震下的设计指标进行验算。

关键构件(转换梁、转换柱、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小震弹性;中震抗剪弹性、抗弯不屈服;大震抗剪截面不屈服。

9.罕遇地震下静力弹塑性分析本工程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

分析方法采用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法。

计算程序采用中国建研院PKPM-PUSH&EPDA 模块。

9.1 静力弹塑性分析软件及模型假定1)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目的: 计算薄弱层位移反应和变形能力,判断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判断结构的薄弱层和薄弱构件所在位置,对重要的构件进行加强,以实现“大震不倒”的设计思想。

2)结构材料模型及假设: 程序计算中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上升段采用Saenz 曲线,下降段用直线表示。

在应变0~εc 范围内,应力应变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应变、应力的增大而减小,程序忽略了混凝土的抗拉能力;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采用双折线模拟。

9.2 推覆分析步骤1)施加竖向静力荷载,结构的计算内力作为侧推分析的初始应力。

2)给定侧推荷载形式,采用弧长控制增量法进行非线性静力推覆分析。

3)使用程序提供的需求谱与能力谱关系确定对应的罕遇地震下的结构反应特性和弹塑性发展情况。

9.3 推覆结果
图9.3.2 Y向推覆结果
10.针对超限情况采取的主要加强措施
1)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框支柱及落地剪力墙按受剪中震弹性、受弯中震不屈服设计,框支梁按受剪中震弹性、受弯中震不屈服设计;2)严格控制落地墙及转换柱的轴压比以确保其延性。

落地剪力墙轴压比控制限值为0.5,框支柱轴压比控制限值为0.5;3)复核风荷载及中震不屈服下墙肢拉均未出现拉应力;4)根据剪重比的要求及弹性时程计算结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的弹性计算时,将楼层地震剪力进行调整;5)根据规范每层框支柱的剪力调整为结构基底剪力的30%;6)转换层楼板加厚至180mm,转换层上下层楼板加厚至150mm,并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方向配筋率不小于0.25%;7)对大洞口周边的楼板进行加强,连廊及电梯前室板厚加厚为140mm,大洞口下侧房间楼板加厚为120mm,并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方向配筋率不小于0.25%。

11.结论
本工程属于平面和竖向不规则的超限高层建筑,整体结构采用YJK 和 ETABS 两种计算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分析了各楼层层间位移、剪重比、有效质量参与系数、竖向刚度变化等电算结果。

经过合理地布置结构及详细的分析计算,遵循整体结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关键构件中震不坏和大震可修的抗震设计思想,对关键构件和薄弱环节提出适当的性能化设计目标,进行了重点加强,使得本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安全可行。

参考文献
[1]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