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失乐园》中撒旦的艺术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政论家。他出身于伦敦一个公证人家庭,青少年时代起思想进步,厌恶封建思想,痛恨教会腐败。革命爆发后他积极投身革命,参加了革命政府的工作,并撰写政论,先后发表了《论出版自由》、《论国王和官吏的权力》和《为英国人民申辩》等文章,轰动整个欧洲。王权复辟后,弥尔顿的著作被焚毁,个人遭监禁,但他仍然坚持革命立场,在双目失明,经济拮据的困境中坚持完成了三大诗作《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1674年诗人与世长辞。

《失乐园》是弥尔顿最伟大的作品。它借用圣经故事,用史诗的形式表现了人类最初的演变和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变革斗争。全书共十二卷,描述了撒旦反抗上帝,战败后设计复仇,偷入上帝创造的伊甸园,引诱夏娃偷食禁果,以致人类始祖被逐出伊甸乐园,开始沉沦的故事。诗篇大量运用圣经人物意象,将撒旦和亚当、夏娃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而也将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对于撒旦这个形象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中国读者传统上大都把他看作一个反抗强权的革命英雄。这一方面是受我国文学政治化倾向的影响,结合弥尔顿的生平和创作这部作品时的处境,很自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另一方面也是西方浪漫派诗人的影响所至。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拜伦、雪莱等对这个形象所体现的崇高的英雄气

概推崇备至。他们相信撒旦在史诗中被作者塑造成了真正的英雄。虽然撒旦的形象错综复杂,充满矛盾,但在层层迷雾之下,我们依然可以看清弥尔顿笔下的撒旦始终是魔鬼的化身,教唆人类堕落的元凶。

作为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弥尔顿始终认为上帝是公平、正义、仁爱的,他决不容许自己对上帝有不敬的言行。同时,17世纪的英国人长期受基督教文化的耳濡目染,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给人们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造成的深层的心理定势,使他们对亵渎上帝的行为难以接受的。这自然也会无形中对诗人的创作产生影响。如果上帝在诗人的笔下成为一个最大的独裁者、专制暴政的代名词,而将撒旦作为一个反对暴政、反抗专制和独裁的英雄代表,那对于虔诚信仰上帝的弥尔顿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对于基督教传统下的英国人民也是难以接受的。

在《失乐园》的开头不久,撒旦就向众魔公开宣布:

无论做事或受苦,但这一条是明确的行善决不是我们的任务作恶才是我们唯一的乐事[1]

这是弥尔顿对于撒旦这一形象做出的本质规定,对于读者总体把握这一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撒旦首先是神的对立者。他嫉妒神子在天上的地位,要求凌驾于一切法律和权力之上,享受绝对的自由,于是纠集很多天使反叛神的权威。在发动叛乱失败之

收稿日期:2007-03-01

作者简介:齐军(1978-),男,安徽桐城人,安徽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试析《失乐园》中撒旦的艺术形象

(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39)

摘要:由于《失乐园》中撒旦的艺术形象的复杂性,人们一直以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阐释。传统观点大多把撒

旦视为反抗专制和暴政的革命英雄,而这违背了弥尔顿的创作本意。本文通过审视撒旦的堕落过程,指出其作为罪恶化身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失乐园;撒旦;弥尔顿;圣经人物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58(2007)02-0091-03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JiangxiScience&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

2007年4月第2期

Apr.,2007No.2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

后,又转而诱惑上帝创造出的人类。撒旦长途跋涉,潜入伊甸园,千方百计引诱人的先祖违抗神的旨意。他先变成蟾蜍,后又寄身于蛇,花言巧语教唆夏娃偷吃禁果,阴谋得逞之后得意而去,留下灾难让人的先祖独自承受。同时,撒旦还是罪和死的根源。撒旦从头部生下女儿“罪”,然后与之乱伦生下儿子“死”。“罪”和“死”又交媾生下一大堆怪物。“罪”和“死”来到世间,给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痛苦,而这一切的源头正是撒旦。

弥尔顿笔下撒旦形象的复杂性恰好说明了其堕落的整个过程。撒旦原本是天上仅次于上帝的大天使,显然不是泛泛之辈。他仪态魁伟,声音宏亮,意志坚强,勇于冒险,富有谋略,在地狱发表演说时,整个地狱都响起回声。因此他在史诗的前两卷中具有叛逆者的英雄气概。他在统帅叛军向全能的上帝挑战失败之后,陷入地狱之中,依旧保持着他的王者之风。当史诗的重心从地狱转到伊甸园,从撒旦转到亚当和夏娃时,撒旦形象的勇者气概便消失了。他从浩浩荡荡率军进犯上帝,转为通过引诱两个天真无邪的人类来报复上帝。由一个毫无畏惧的叛逆英雄,变成一个偷偷摸摸,伤害无辜的懦夫。读者细细读来便会发现,撒旦的真正堕落并不是他反叛上帝这件事本身,而在于他引诱人类犯罪从而毁灭他们。在前两卷中,我们看到撒旦在被赶出天堂坠入地狱之后,仍然保持着大天使的气概和叛逆者的英雄形象。上帝也没有因为他的背叛而将他赶尽杀绝,或者给予他更多更严厉的惩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容忍了他和叛军的存在。只是在撒旦实施毁灭人类的罪恶计划并取得成功之后,他的形象才变得丑恶,本质上开始堕落,最终变成一条令人厌恶的蛇,最后在火海中满嘴嚼着苦灰。撒旦在潜入伊甸园之前,经历了一番内心的挣扎。他说自己就是地狱,“虽然在地狱的底层,仍有更深的一层张大嘴在等待把我吞下去”。显然,他的野心已经成为比地狱更可怕的东西,导致了他的堕落。[2]86撒旦对于伊甸园里的美好事物也产生过恻隐之心,流露出忏悔之意。他在看到上帝创造的人类的美丽形象时,不禁“心生惊奇,甚至到了心爱的程度”。这些本来也许会阻止他堕落的契机最终还是被他放弃了,但这恰恰展示了其堕落的真实过程,丰富了撒旦的形象内涵,体现出诗人作为一名清教徒对人心善恶冲突的领悟。

撒旦的堕落是必然的,这和弥尔顿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密不可分。弥尔顿把人看作是高尚、自由、光辉的精灵。他曾说:“谁侵犯他人的自由,自己便首先失去自由,变成一个奴隶。”而撒旦在意识到自己不是上帝的对手后,转而把人类作为他复仇的工具,也就是说他为了自私的目的而毁灭了他人。因此,撒旦将永远是自己的罪恶的奴隶,必定要堕入罪恶的深渊。从这个意义上说,撒旦的失败与堕落体现的不是上帝的全能,而是弥尔顿的人文思想。

撒旦不是弥尔顿所称颂的英雄,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撒旦的形象中存在着时代和诗人的影子。时代的背景和诗人自己的经历不能不对他的创作产生影响。诗人满腔热情地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共和国的理想奋斗,为民主自由流血牺牲。王政复辟对对革命者来说是一场灾难。共和国的夭折打碎了弥尔顿多年来的革命理想,虽然幸存下来,但晚年艰难的处境加之双目失明,使得他内心极为痛苦和愤慨,但又无处宣泄,只有流诸于笔端。

《失乐园》中的撒旦身上确有一定的英雄气质。他身穿金甲,腰佩利剑,背负巨盾,手持长矛,身躯魁梧硕大,有帝王般的尊严,能够上天入地,潜身变形,还面带忧虑。在塑造撒旦的形象时,诗人显然触动了内心深藏的渴望和冲动。正如布莱克所说,“弥尔顿写到天使和上帝时,感到缩手缩脚,但写到恶魔和地狱时却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因为弥尔顿是一个真正的诗人,自己站在恶魔一边却不自知。”[3]28撒旦不可征服的傲气和不屈的精神正是长期以来支撑诗人度过了风风雨雨的革命生涯以及能够经受住凄凉晚景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也是处于革命低潮时革命者应该具有的精神品质,因而能使诗人充分发挥抒情的诗才,把撒旦刻画得淋漓尽致。

但我们决不能说撒旦就是英雄,他永远只是个魔鬼,在诗人为了吐露自己和广大人们的心声时有意无意地被罩上了一圈英雄主义的光环。诗人正是借撒旦之口把自己心中的抑郁苦闷、对复辟王权的无比憎恨以及虽身陷逆境,决不屈服,依然忠实于民主、自由的决心倾吐了出来。但同时在史诗中诗人也发出这样的感叹:

啊,人们真可耻,

判了罪的众魔却能紧紧团结一致,可是人们,

虽然是有理性的生灵,且有天惠的希望,

却互相憎恨,敌对,自相纷争,……

……他们似乎不知有幽冥的敌人,

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