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古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名家书法作品集模板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1.兰亭序(王羲之)★《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
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
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3.颜真卿书法★《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4.郑板桥兰竹圣手书画怪杰。
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
为人恃才傲物。
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
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5.刘墉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
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
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
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
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
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
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
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6.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
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
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形于外,缜密流便的独特风格。
古代书法作品赏析
古代书法作品赏析古代书法作品中,有很多非常具有艺术赏析的效果,艺术价值更是非常之高,是书法收藏较为好的收藏品。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代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古代登峰造极的书法名家之秉性王献之被谢安问:“你和你爸爸的书法,哪个更好?”王献之说:“当然是我。
”谢安说:“大家可不这么看。
”王献之说:“他们哪里晓得?”关于王献之不够谦逊的传说很多,我觉得这是一种世俗的偏好,不管它是真是假,我倒看出王献之确实在很多方面超越了他父亲。
当今书坛,有很多名气大得吓人的书法家,有很多超过6000每平尺的润格,但那是一种怎样的狂呢?书法之狂,和其他的狂不大一样。
书法之狂,于笔法惊觉之狂,于胸有笔墨之狂,是以满腹经纶狂傲之姿立身书法殿堂,持真材实料之狂,不是虚无之轻狂。
而当代不少“书法家”大多只是轻狂。
张旭被达官显贵邀请,在张旭的头脑里形成的概念是:“被美酒相邀。
”他一喝酒便逸兴横飞,目空一切,甚至把代表身份的帽子都扔了。
张旭也是被当时的世人看不起的,在张旭的头脑里形成的概念是:“没有一个人值得让张旭看得起”。
李白也是大书法家,《上阳台》写得惊天动地,可是也得不到尊重,否则李白写了那么多的诗,怎么就流传下一个《上阳台诗稿》?当今社会,看中的是名气,是地位,谁看中内涵?谁能真正理解李白之狂?怀素草书,惊骇世人,震绝千古。
拿张旭来对比,拿“狂”、“醉”做大旗,读来有不可一世的狂傲。
可他担笈杖锡,低三下四拜见名公的时候,谁看得起他?怀素一揖到地的时候,没人能看出他的狂傲。
他勤奋得狂傲,痴迷得狂傲。
黄庭坚说,得草书三味的,只有张旭、怀素和他自己。
有趣的是,没人说他狂。
这,是真狂。
他写的书法,优游不迫,穿插有法,世人看不出狂来。
真狂,就是一种超越。
他写字的时候,从不计较工拙,看世间万缘,都如“蚊蚋聚散”。
狂!北宋黄庭坚狂草《廉颇蔺相如列传》《浣花溪图引》等三卷王铎是狂野周末。
霸气、狠劲,粗拙,墨色飞扬。
这种狂,融入了家国之恨,融入了平生执着。
名家书法大全 作品欣赏楷书
名家书法大全作品欣赏楷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名家书法大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楷书作为中国书法中的基础,被誉为“行楷之宗”,是中国传统书法中最为规范、清晰、端庄的一种字体。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些名家书法大全中的楷书作品。
1. 王羲之《兰亭序》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圣手。
《兰亭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楷书作品之一。
这篇文章是王羲之为弟弟王献之的《兰亭集序》所书写的序文,通过王羲之的书法,展现出了其端庄娴雅、清秀飘逸的特点。
2. 王献之《洛神赋》王羲之的弟弟王献之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作品《洛神赋》同样被誉为书法界的杰作之一。
这篇文章描绘了洛神的美丽形象,王献之通过其精湛的书法技艺,将这一传世之作书写得娓娓动人,极具艺术价值。
3. 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楷书“颜筋”,他的作品《祭侄文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珍宝之一。
这篇文章描绘了颜真卿祭侄的情景,字里行间散发着深厚的文学气息和书法魅力,展现出颜真卿极高的书法艺术境界。
4.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是北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九成宫醴泉铭》被誉为楷书的巅峰之作。
这篇铭文,通过欧阳询的端庄俊雅的楷书,展现出了古代醴泉的壮丽气象,具有极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
5. 米芾《赤壁赋》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作品《赤壁赋》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以战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书法家苏轼所作的《赤壁赋》中的壮丽景象,米芾通过其奔放洒脱的书法风格,将这一传世之作书写得淋漓尽致,极具创作精神。
以上是关于名家书法大全中楷书作品的一些欣赏,这些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书法楷书的魅力和艺术价值,每一幅作品都彰显着书法家们卓越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才华,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传承这一宝贵的艺术遗产。
中国古代名家书法佳作欣赏
中国古代名家书法佳作欣赏中国古代名家书法佳作欣赏一、王羲之兰亭序《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
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二、王献之中秋帖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
三、颜真卿书法《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四、张旭书法在书坛“颠张醉素”并称于世,其狂草代表了草书最高境界,汪洋恣肆,个性张扬,独成一格。
五、郑板桥兰竹圣手书画怪杰。
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
为人恃才傲物。
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
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六、刘墉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
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
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
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
七、唐伯虎落花诗帖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
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
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形于外,缜密流便的独特风格。
此处摘选他的《落花诗帖》,诗书并美,珠联璧合,让我们欣赏到往昔“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儒雅韵致。
八、苏东坡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散文列入唐宋八大家,词章开创了“豪放派”先河。
其书法一变唐“尚法”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尚意”,充当了不断改革书法艺术的“锋线人物”,与黄、米、蔡并称“宋四家”。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
隋 智永真草千字文
柳亞子(1887~1958) 行書七言詩 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 隋开皇十七年刻,清嘉庆道 光年间在陕西西安出土。撰 文者为蜀王杨秀,隋文帝第 三子,董美人为其爱妃,病 逝时年方十九,杨秀撰文以 表哀悼,此墓志书法上承北 魏书体,下开唐朝新风,布 局平正疏朗,字体端严妍美, 骨秀肌丰。
《孝经》、唐贺知章 书。贺知章,字季真, 自号“四明狂客,” 越州永兴人。官至秘 书监。与李白,张旭 等人称“酒中八仙”, 以词章著名其书名多 为诗名所掩。此《孝 经》有晋人法度,含 章草隶意,求高古之 意。
唐 贺知章 孝经
唐 颜真卿 争座位帖
唐 颜真卿 麻姑仙坛记
唐 张旭 古诗四帖
《三坟记》,唐大历二年 (767年)刻。李季卿撰, 李阳冰书。李阳冰,字少温, 唐赵郡人。官至将作监。人 称李监。工小篆,常为颜正 卿等人碑刻题额。《三坟记》 为李阳冰代表作,笔画从头 至尾粗细一致,光滑洁净, 在唐代篆书中,李阳冰是成 就最高的。谓之“铁线描。”
摩诃般若波罗密经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神龙本)
东晋 王羲之 集王圣教序碑
许三 昌国 县魏 方 ,黄 正 ,额 初 渐篆 ( 开书 唐题 年 隶“ ) 之受 刻 禅 门 。 表 。” 在 。河 字南 202
受禅表碑
月三 立国 江。 吴 宁原 天 (碑 玺 今为 元 南幢 年 京形 )。 刻年 于七 (276 )
.
天发神谶碑
释文:彦先赢疗恐难平复往 属初病虑 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口男幸为复失前 忧耳 口 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 复来威仪详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恩 识 口 量之迈前执所恒有宜 口 称之夏 口 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亭 上海市松江人。陆机“少有异才, 文章冠世。”善行草书。《平复 贴》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是传 世文人中最早的一件。书体为章 草。此帖使用秃笔,质朴志健, 自然畅达,对书法考古和研究有 重要价值。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名家书法作品集
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鉴赏,我们能从他们的书法作品当中学到什么样的书法艺术技巧呢?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希望对你有用!古代书法名家作品欣赏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图片1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图片2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图片3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图片4古代书法名家各自的字的特点1、王羲之书圣王羲之,以其冠绝古今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书法艺术星空中最耀眼的辰星。
他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代许多著名的书家几乎无不深受其遗泽。
2、王献之(344-386)收藏鉴定王献之书法可将其和王羲之比较,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
“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
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
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
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3、张旭(675-750?)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
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
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
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4、颜真卿(709-785)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
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历代名家楷书作品赏析举要
一 钟繇 锺繇(151—230) 。字元 常,颍川长社 ( 今河南长葛东 ) 人,三国魏大臣、书法家。博采 众长,融会贯通,形成由隶入 楷的第一代新面目,与张芝、王 羲之齐名,并称“锺张”、 “锺王”。梁武帝萧衍评其书: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 间茂密,实亦难过。” 真迹早佚,所存《宣示 表》、《贺捷表》、《荐季直 表》、《丙舍帖》等,皆为后 人摹刻。
十一苏轼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 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 上,努力革新,用传统技法去进 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 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 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 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 劲、晚年沉著。 其楷书代表 作有《祭黄几道文》、《前赤 壁赋》、等。苏轼的书法,后 人赞誉颇高,有"本朝善书者, 自当推(苏)为第一"(黄庭坚 语)。
十 柳公权(778-865) 柳 公 权 ( 778-865 ) 字 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 耀县)人。书法以楷书最 著,上追魏、晋,下及初 唐诸家,又受到颜真卿的 影响,,创造了自己的柳 体,其遒媚劲健的书风, 可以与颜书的雄浑宽裕相 媲美,后世有“颜筋柳骨” 的称誉,人称颜柳。 柳公权传世碑刻有《金 刚经刻石》、《玄秘塔 碑》、 《神策军碑》 《冯 宿碑》等。
八 薛稷
薛稷(649-713),字嗣 通,蒲州汾阳(今山西汾阳) 人,官至太子少保,世称“薛 少保”。其书得于禇者为多。 唐人说:“买禇得薛,不失其 节”,但“用笔纤瘦,结字疏 通,又自别为一家”,其弟薛 曜与之同一师承,但更纤细, 是徽宗“瘦金体”的前源。其 代表作品为《信行禅师碑》, 该碑刻于武后时(684-704)。 石已久佚。唯清代何绍基藏 有宋孤本,现已流入日本。
中国书法欣赏范文(推荐19篇)
中国书法欣赏范文第1篇一个学期的鉴赏学习让我对原本陌生的书法鉴赏有了一定的了解。
醉过方知酒浓,当置身于那一幅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中,才知道书法爱好者如痴如醉地“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那种情结为何!书法是一门艺术,现在真正欣赏书法的还只在书法界搞书法创作的专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非从事书法创作的能欣赏的人还不多,大多数人还只是一般看看而已。
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瞧出门道,就必须懂得入此门道的方法,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而很多非专业的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书法的欣赏只停留在“好”与“差”的感觉的层次上,是非常笼统和模糊的。
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必须多看多写多练。
曹老师建议,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学写字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
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
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
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
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
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毛笔字比一般的硬笔书画在线条的要求上更为细致,它的笔画并不是从如至终完全一样的,从提笔,运笔到最后收笔,线条的丰满程度都有所不同,只有良好的视知觉能力才能对整个字的边、线和角有一个正确的把握。
而且,对着墨的多少全控制在手腕与手指之间,对手部小肌肉的精细控制能力要求很高,力度的把握也十分重要。
练习书法能使人静,而静又是书法的前提!静以修身,对书法的追求是一种境界,曹老师说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便喜欢写写画画,还给我们展示了他十几年前的作品文章.和他的一些书法练习手稿。
这也使我联想到了很多,这个时代的人们,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都是很浮躁的,做事情缺乏持久力,也总是静不下心来!而老祖先留给我们这么多宝贵的艺术财富却不知道好好的运用!认真练习书法,不但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修养,还可以让渊源的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对书法的追求是一身的。
点点滴滴的珍藏,汇聚成一本本的快乐来源!中国书法欣赏范文第2篇我爱书法,因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中国的国粹,更是瑰宝。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书法作品欣赏在我们中国有着很多的古代书画,⼤家看过这些古代著名书法吗?我们⼤家⼀起来看⼀下吧!希望⼤家能够喜欢,也希望可以帮助到喜欢书法的朋友们。
1、兰亭序(王羲之《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
全⽂共⼆⼗⼋⾏,三百⼆⼗四字2、中秋帖(王献之)⼤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笔势纵逸豪放,⼀笔⽽成,偶有不连⽽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3、.颜真卿书法《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势雄厚。
4、郑板桥兰⽵圣⼿书画怪杰。
清代诗⼈,书画家,摇晃“扬州⼋怪”之⼀。
为⼈恃才傲物。
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篆⽤笔,独创⼀体,⾃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由的“表演秀”。
5、刘墉⼼⼝锦绣的“罗锅宰相”。
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
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
中年学颜、苏,晚年⼜潜⼼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蜕变成独具个性的⼀⼈⼤家。
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内⾮议,甚⾄讥之为“墨”。
6、唐伯虎江南第⼀风流才⼦。
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彩。
7、苏东坡8、赵佶北宋著名的误国之君。
但他⾃幼酷爱书画,并为之终⽣探索实践,却成了中国书法史上⽆可代替的杰出⼈物。
9、柳公权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
唐书法家。
字诚悬。
宪宗元和初进⼠,累拜侍书学书、⼯部侍郎、太⼦少师,后以太⼦太保致仕,封河东郡公,故⼜称柳河东。
楷书尤知名。
书法结体劲媚,⾃成⼀家,与颜真卿齐名,⼈称“颜柳”。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集字唐诗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集字唐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唐朝,出现了众多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他们的作品被后人奉为经典,成为中国书法和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集字唐诗。
1. 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羲之被誉为中国书法之祖,他的作品影响了后来的书法发展,对于中国书法的地位和影响至关重要。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兰亭集序》,这是一篇题词字数较多的文章,正如题目所示,它是为《兰亭序》写的,内容寓意着人生境遇和人情世态。
王羲之的字迹流畅且工整,笔画匀称,给人一种宽厚、沉稳的感觉。
2. 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是唐代的另一位重要书法家,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祭侄文稿》。
这篇作品是颜真卿为了祭奠逝去的侄子而撰写的,内容表达了深深的哀伤和对逝者的思念。
颜真卿的字迹雄健有力,力度刚劲有力,给人以庄严、威严之感。
3. 柳公权《唐书法序》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也是王羲之的学生。
柳公权的书法以其飘逸、洒脱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唐书法序》。
这篇作品是柳公权在述评唐代书法特点时所写,内容详细介绍了唐代书法的演变和特色。
柳公权的字迹线条流畅,行云流水,给人以空灵、自由之感。
4. 韩干《怀故欧阳修》韩干是宋代的一位重要书法家,他的作品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发展,对于中国书法的地位和影响也很重要。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怀故欧阳修》,这是一首怀念欧阳修的诗。
韩干的字迹秀丽端庄,笔画工整,给人以清新、婉约之感。
5. 米芾《黄庭经卷》米芾是宋代末年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黄庭经卷》,这是他自己创作的一部经典之作。
米芾的字迹奇特,笔画凌乱有致,给人以奔放、激情之感。
总结: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集字唐诗,包括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柳公权的《唐书法序》,韩干的《怀故欧阳修》,以及米芾的《黄庭经卷》等作品。
这些作品在书法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字体、线条、书写技法还是情感表达方面,都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赏析著名书法家的作品300字
赏析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一、概述书法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美感,更多的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今天,我们将来赏析一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带领大家领略书法艺术的魅力。
二、作品赏析这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以其刚劲有力的笔触、端庄大气的布局、深远的内涵和高妙的意境,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作品字体清秀,线条流畅有力,在书写时始终秉持着“意境凝重、情致高远、气吞山河”的艺术追求,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气息。
这些作品在布局上注重了平衡和谐,通过对字体的大小、粗细、曲直的巧妙运用,使得整幅作品具有统一的节律与美感。
作品的笔触刚毅有力,既有草书的豪放洒脱,又不失隶书的严谨庄重。
从作品的构图和线条可见,书法家精湛的功底和深厚的内功。
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丰富,字里行间透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展现出了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把握与感悟。
三、总结通过对这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的赏析,我们不仅仅是欣赏了一部部优秀的书法作品,更是领略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和历史的沉淀。
这些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既有传统的秉承,又有创新的突破,既有笔法的独到之处,又有情感的融入。
希望通过今天的赏析,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这门传统的艺术,让书法这一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四、作品的艺术价值这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而备受称赞,其艺术价值不可忽视。
从字体的造型来看,这位书法家的作品字体刚劲有力,线条流畅有度,充满着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在作品中,书法家对每一笔每一画都精益求精,力求做到字字都有生命,每一笔都有情感,使作品蕴含了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从作品的意境来看,这位书法家的作品充满了东方艺术的神韵,每一个字、每一行都融入了书法家的情感与思想,在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自然、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和意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古代历代书法大家作品]历代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历代书法大家作品]历代名家书法作品欣赏我国书法历经千年,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让我们来细数历代的著名的书法家。
下面是为你的古代历代书法大家作品,希望对你有用!王羲之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王羲之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最终“兼撮众法,备成一家”. 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行书和草书成就相当高.是一位影响及其深远的大书法家.后世尊其为"书圣".几乎可以说,王羲之决定了其后2000年的书法发展方向.其作《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王献之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官至中书令,故世称大令,为羲之第七子。
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王献之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
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帖”,之一.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
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
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后世书家所叹为观止的.张旭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
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
”工诗书,草楷俱佳尤长草书。
他的草书,名噪当代,影响后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唐代楷书名家名作赏析(上)
唐代楷书名家名作赏析(上)唐代楷书名家名作赏析(上)一点号写字派20161227李渊建唐十年之后,开启了太宗的贞观之治,接着是开元盛世,唐代三百多年间,经济、文化、政治都达到了统治的顶峰。
而书法艺术方面,上有诸帝推动,下有大众追慕,在这种上下一体的环境下,取得了非常高的造诣,可以说,唐代书法史,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半部中国古代书法史。
从欧阳询、虞世南将“二王”笔法带入唐代开始,唐代的楷书就树立了规范。
而草书方面呢,最有名的就是“颠张醉素”,即张旭、怀素,其实他们二人是改变了晋人草书的观念,用缠绕的笔法代替了王羲之的简约,开启了明清格调。
当时在日本还出现了“唐样书”,即日本人学习唐书的写法,还出现了被称作“日本王羲之”的小野道风等一批优秀的日本书法家。
(小野道风)(小野道风书法作品《玉泉帖》)整个唐代,以书家众多、书体众多、风格众多、名作众多这“四多”矗立于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成为继魏晋之后的又一座高峰。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唐代楷书名家名作。
(欧阳询)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房彦谦碑》)该碑写于贞观五年,现立于山东章丘,字体很有紧健俏丽的北魏书风和浓浓的八分意味,可以看出欧阳询楷书的根在隶书上。
(《皇甫诞碑》)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整体笔画硬朗、险俏、挺秀。
(《化度寺碑》)该碑在海内外的博物馆均有被收藏的拓本,相比之下字体显得比较方严。
(《温彦博碑》)该碑书于贞观十一年,是唐太宗的昭陵陪葬碑之一。
(《九成宫醴泉铭》)该碑是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书于贞观六年,字迹亲和秀丽,精神挺拔,骨肉丰腴,更加劲美,在竖弯钩处可见其字法妙处。
书法家作品赏析文
书法家作品赏析文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书法家的作品是书法艺术的精华,通过赏析书法家的作品,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和内涵。
一、书法家作品赏析。
1. 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品《兰亭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兰亭序》是王羲之在东晋时期为兰亭宴会所写的序文,全文共42行,每一行都写得非常工整,气势磅礴,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2. 柳公权《颜勤礼碑》。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品《颜勤礼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珍品之一。
《颜勤礼碑》是柳公权为唐代宰相颜勤礼所书的碑文,全文共300多字,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工整,端庄大气。
柳公权的书法以行草为主,擅长运用笔墨,结体工整,气势宏伟,给人以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3. 赵孟頫《醉翁亭记》。
赵孟頫是中国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品《醉翁亭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醉翁亭记》是赵孟頫为自己所写的一篇游记,全文共80多字,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工整,刚劲有力。
赵孟頫的书法以行楷为主,擅长运用笔墨,结体工整,气势磅礴,给人以一种豪放洒脱之感。
二、书法家作品赏析的艺术特点。
1. 用笔工整。
书法家的作品通常都是用笔工整,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工整,结体工整,线条流畅,章法得当,给人以一种清晰明了之感。
用笔工整是书法家作品赏析的重要艺术特点,也是书法艺术的基本要求。
2. 气势磅礴。
书法家的作品通常都具有气势磅礴的艺术特点,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大气磅礴,端庄肃穆,给人以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气势磅礴是书法家作品赏析的重要艺术特点,也是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
3. 结体工整。
书法家的作品通常都具有结体工整的艺术特点,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结体工整,章法得当,给人以一种清晰明了之感。
结体工整是书法家作品赏析的重要艺术特点,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古代书法名家及其作品欣赏
古代书法名家及其作品欣赏古代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艺术与文化的精华。
众多书法名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将独特的个性与审美观念融入到文字之中,创造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
本文将为读者们介绍几位古代书法名家及其不朽的作品。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王羲之的作品。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以草书著称。
他以激发文字之美为己任,笔走龙蛇,舒展自如。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誉为书法史上的绝世之作。
这篇作品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以其活泼自然的笔法,展现了王羲之对自然景色的深情厚意。
其次,我们将欣赏欧阳询的作品。
欧阳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
他的书法作品,线条流畅,风格独特。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九成宫醴泉铭》,这是一篇曲水行舟的行书作品。
欧阳询将悠远的历史与自然的景观溶入到了文字之中,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另外一位重要的古代书法名家是颜真卿。
颜真卿是唐朝末年的一位书法家和政治家。
他的书法结体严谨,笔势雄健。
最有名的作品是《颜勤礼碑》,这块碑文记录了唐睿宗对颜真卿贡献的表彰。
碑文内容既述说了真卿为官为人,又是真卿自述及儿子评述。
字体严谨、整齐,展现出颜真卿独特的书法风格。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下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王羲之的作品之一。
这篇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同时也在书法上卓越出众。
兰亭集序描绘了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举行饯别宴会时的情景,并表达了作者对友情与忧国忧民之情的思考。
王羲之巧妙地利用了行、章、草等不同的字体,使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独特的境界。
古代书法名家及其作品的欣赏,不仅能让我们品味文字之美,还能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欣赏这些不朽的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这些书法名家以自己独特的笔墨风格和书写艺术,成就了不朽的艺术之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让我们珍惜、传承这些文化瑰宝,将古代书法的美妙传递给更多的人们。
古代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嘿,咱今天就来聊聊古代经典书法作品。
话说有一回啊,我去参观一个书法展览。
一走进那展厅,哇,那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艺术殿堂。
我在展厅里慢悠悠地逛着,眼睛不停地被一幅幅书法作品吸引。
突然,一幅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出现在眼前。
那字,简直绝了!每一个笔画都像是有生命似的,灵动得很。
我凑近了仔细瞧,那笔画的粗细变化,那笔势的流畅自然,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就站在那儿,想象着王羲之当年挥笔写下这千古名篇的场景,那得有多潇洒啊!
再往前走,又看到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这作品啊,那可真是充满了感情。
看着那些涂改的痕迹,我仿佛能感受到颜真卿当时的悲愤之情。
我在想,他在写这篇文稿的时候,心里该有多难过啊。
那些字,有的刚劲有力,有的却又带着几分沧桑,就像在诉说着一个悲伤的故事。
接着,我又看到了柳公权的字。
那骨力劲健的笔画,让我忍不住伸出手指在空中比划了几下。
我在想,这得下多大的功夫才能写出这么漂亮的字啊。
要是我也能有这一手好字,那该多棒啊!
在这个展厅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和古代的书法大师们来了一场奇妙的邂逅。
看着这些经典的书法作品,我真心觉得咱们老祖宗留
下来的艺术瑰宝真是太了不起了。
以后啊,我可得多找机会欣赏欣赏这些古代经典书法作品,感受一下那独特的艺术魅力。
哎呀,说了这么多,反正就是古代经典书法作品真的很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
咱可不能把这么好的东西给忘了,得让它们一直传承下去。
嘿嘿!。
古代名家书法作品赏析[古代优秀书法作品]
古代名家书法作品赏析[古代优秀书法作品] 在我国古代,有着一段非常灿烂的书法发展历史,在这一过程中,非常多的优秀的书法作品,随着千年的流逝,那笔迹似乎依然告诉着大家曾经我国古代有过的灿烂书法文化,下面是为你的古代优秀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多用刀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代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
从书法的角度分析,它已经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
传世的甲骨文中有朱书和墨书的痕迹,并且笔画有弹性,应当是由类似毛笔的工具书写而成的。
2.什么是金文?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古称铜为金,因而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因为这种文字在钟和鼎上出现最多,且乐器以钟为多,礼器以鼎为尊,故又称之为钟鼎文。
钟鼎铭文,字凹人的阴文叫做款;字凸出的阳文叫做识(音炽)。
3.金文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有哪些?商代前期金文的代表作有《戌嗣子鼎》《宰甫卣》等,笔画丰满柔韧,结体端庄沉稳,体势恢弘。
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
4.什么是石鼓文?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内容是记叙游猎、行乐的四言诗,十鼓分刻十首诗,故又称“猎碣文”。
其笔画匀整,结体疏朗,朴厚雄浑,用笔遒劲圆润,具有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字的典范性,归于大篆系统。
5.什么是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古文等。
6.什么是小篆?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
秦始皇为统一中国的文字,令丞相李斯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结合六国文字加以修订、,统一为官体标准文字——秦篆。
后人为了区分秦以前的文字,把秦篆称为小篆。
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芝罘刻石》《会稽刻石》等。
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称、端庄秀美。
8.什么是瓦当文?瓦当文是秦汉时期瓦当上所刻的文字。
内容多为吉语。
不同种类的建筑物,其瓦当文字的风格不一,官署用瓦书体方正严谨,私宅用瓦书体活泼多变,姿态妍美,书体皆为阳文篆书。
古代优秀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优秀书法作品欣赏推荐文章郝长水优秀书法作品热度:古代经典的情诗书法作品图片热度:古代经典的书法作品图片欣赏热度:优秀的篆刻书法作品图片欣赏热度:优秀的六尺中堂书法作品图片热度:古代的优秀书法作品,在如今往往是千金难买,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有着千金的价值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代优秀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书法与线条书法说白了,玩的就是线条。
虽然线条是个人就能整出来,但结果却大不一样。
线条的形态、线条的性格、线条的品味、线条的修养等等等各具特色,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
那么,线条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感觉呢?1、或单薄与粗糙、扁平、无节奏变化---此是线条质感中最不具品味的形式。
原因是对用笔法的认知不深或实践不深造成的。
下面我们看看好的书法线条:2、或清秀---历代大家中,赵孟頫的清秀往往讨人喜爱,符合一般人的口味。
其在用笔上较外向,但不粗糙。
从传统审美角度看,其在线质中和美中属较低档次。
3、或清润---清秀中滋养往往嫌不足,清润则有肤肌之丽,除去了清秀中存在的单薄感。
用笔比清秀者殷实一些,柔婉一些,笔迹略隐含一些,如东坡书。
4、或清媚---清媚比清润在用笔上更具柔性,甚至有韵味的出现。
如果把清秀比为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外表单纯,而生理上尚不完全发育,仍缺少女性的特征的话,清润似二十左右,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子,生理上发育健全,心理上也具有较完全的女性意味;清媚则似年轻的少妇,既具有生理上的完美,又在心理上有成熟感。
清媚者少锋芒,稳定而自然,风腴而不肥浊,如王宠小楷、《曹全碑》等。
5、或刚健---与清润一系偏于柔性的用笔特征相反,刚健者用笔入力强,顿挫重,但多用锋,少用笔肚,按下仅三四分。
其线型较细,但挺,提按分明,走笔两端慢、中间快,如李邕书中笔画较细者。
6、或清健---清健比刚健在用力上文气一些,提按相对缓和,棱角略有收敛,但力感仍足,由外而内,如黄道周书。
7、或遒丽---遒丽是将清润与刚健融合得恰到好处的一种线质风格,用笔轻灵柔婉中又处处坚实,转折强调骨力,但不显外,用笔锋多,用笔肚少,线迹粗细适中,边缘清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名家书法作品集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鉴赏,我们能从他们的书法作品当中学到什么样的书法艺术技巧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希望对你有用!古代书法名家作品欣赏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图片1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图片2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图片3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图片4古代书法名家各自的字的特点1、王羲之书圣王羲之,以其冠绝古今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书法艺术星空中最耀眼的辰星。
他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代许多著名的书家几乎无不深受其遗泽。
2、王献之(344-386)收藏鉴定王献之书法可将其和王羲之比较,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
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
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
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
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3、张旭(675-750?)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
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
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
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4、颜真卿(709-785)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
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颜真卿的传世书迹极多,这值得收藏家和投资者重视,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但要认真辨伪。
5、怀素(公元737-?)投资怀素书法作品,鉴定时要了解他的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
二是他自成一家的作品,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
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鉴定时还可参照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如: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怀素的狂草千变万化,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又不离魏晋法度。
如《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
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
其《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意味,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6、苏轼(1037-1101)鉴定苏轼书法特点要把握两点:一是用笔多取侧势,二是结体扁平稍肥。
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等。
苏轼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外形左低右高的特征和较为整齐的章法自李北海处来,但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是他个人的特点,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
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诗帖》就已惊天动地了,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几近完美的境界。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
7、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世称黄山谷。
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苏书尚天趣,黄书尚韵味;黄书结体取纵势。
他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
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黄庭坚书法博采众长,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如摇双橹。
其代表作有《书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花气蕉人诗帖》等。
《花气蕉人诗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
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
黄庭坚的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
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8、米芾(1051-1107)米芾的书法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
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
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
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米芾的功力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
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
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米芾的代表作有《论草书帖》、《苕溪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帖》等。
9、蔡襄(1012-1067)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知识渊博。
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蔡襄书法得力于二王、颜、柳,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
10、赵佶(1082-1135)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皇帝赵佶虽说政治昏庸,惑于道术,却是艺事超群,书画兼精。
他的书作笔致清朗,点画瘦劲俊美,飘飘乎宛若仙风道骨,真如不食人间烟火。
这种书风的形成,除了他在书法方面确有功力外,大概和他精神上对于道教的向往,也不无关系。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
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宋徽宗崇尚艺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其所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挺秀清雅,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瘦金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等。
11、赵孟\(1254-1322)赵孟\尊崇王羲之,一生不改其姿势。
其作品清秀遒劲,前后一贯,没有丝毫畏缩不前的迹象。
其书画兼善,书法则诸体皆工,尤以楷书和章草见长,代表作有《胆巴碑》、《七绝》、《兰亭十三跋》等。
赵孟书法作品12、文徵明(14701559)文徵明书法各体无一不精,尤其以行书、楷书为人所称道,在当时名重海内外,并且因为他享年高寿(将近90岁)、年高望重,门生有多,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文徵明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主要来源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晚年80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
其行书主要学王羲之《圣教序》,运笔遒劲流畅,晚年大字学黄庭坚,风格变得苍劲秀逸。
他的传世墨迹很多,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早期的《南窗记》,中期的《诗稿五种》,晚期的《西苑诗》。
文徵明的所有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90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我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
这是鉴定他的作品的重要特征。
13、董其昌(1555-1636)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明史文苑传》)。
当时士子皆学董其昌的妍美、软媚,清初的书坛为董其昌笼罩。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
其许多作品行中带草,有的作品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俯,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
董其昌法唐而入晋,用笔有弹性,显韵致,代表作《蜀素帖》、《丙辰论画册》、《答客难卷》、《临古卷》等。
14、祝允明(1460-1526)他的书法鉴定要点是:结体上大小相间,修长合度,引领管带,疏密成趣。
纵观全卷,神采似行云流水,飞动自然,形迹如行立坐卧,意态朴素。
其得意之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和《赤壁赋》,流利洒脱、奔放不羁。
《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嫫孀荩????谝弧!彼?摹栋茁砥?凡菔椋?卤时浠?岣唬?斜食磷磐纯欤?攀侄?鳎?嬉舛?小U?缤跏勒暝凇兑赵坟囱浴防锼?担?T拭鞑菔椤氨浠?鋈耄?豢啥四撸?绻抢寐??煺孀菀荨薄?/P15、徐渭收藏投资徐渭书法值得注意的是,其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代表作有《草书七言律诗》、《草书诗卷》等。
说到徐渭,人们很容易将他的艺术风格与大气磅礴、粗头乱服联系起来。
然而其论书则崇尚古而媚,密而散。
恣肆与姿媚,可以说是徐渭风格的独特结合。
16、王铎(15921652)王铎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
他是书法史上的革新人物,但他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极有功力的。
有专家说:看惯了自文徵明乃至董其昌那些明智而宁静的大人技艺的人们,一见到王铎的作品,就好像正在享受悦耳的轻音乐一般。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17、朱耷(1626-1705)原名统,又名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等。
鉴定他的书法最好了解一下他的绘画,因为他书法与其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
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