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和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心,尊重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三、教学难点:文中深层次的情感理解。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父母的心。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介作者及其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教师点评并讲解。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析文章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父母的心,理解父母的爱。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父母的爱与付出。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考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父母的爱和感恩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情感延伸环节的分享,评估学生对父母的心的理解和尊重父母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实用10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实用10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实用10篇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 1教学目标1、体会蕴含于小说中的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心和淡淡的哀怨。

2、学习在曲折的情节中展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3、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重难点1、重点: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浓浓的爱心和淡淡的哀怨。

【自学质疑】结合学案内容,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提出自己的疑惑,组内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拨和指导。

(此环节放在课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音乐《假如爱有天意》,创设情境。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

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它,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

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__文学奖的__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伟大、博爱。

二、交流展示:了解感人故事1、第一小组__展示学案第1题。

(1)走近作者川端康成,__现代小说家。

1968年获__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__》、《雪国》、《古都》等。

__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

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

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

《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种风格特征。

这也许和他本身的经历有关。

他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

(2)给划线字注音。

濑户lài 褴褛lánlǚ 酬谢chóu 函馆hán舱房cāng 失魂落魄hún p2、第二小组__展示学案第2题。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本文本文讲述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

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崇高爱心。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心。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父母的心》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探讨父母对子女的爱与牺牲。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探讨父母对子女的爱与牺牲的主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心的体会。

3. 写作法:布置课后作文,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3.2 教学手段1.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 图片展示: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

3. 视频资料:播放有关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父母的心》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与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文,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和感恩之心的文章。

4.2 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阅读理解:15分钟3. 分析与讨论:20分钟4. 课后作业:布置并说明作业要求,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后作文: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心的表达。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5.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并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深深爱意和无私付出。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父母的心》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探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父母的心》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4.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的感恩作文。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和背景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

3. 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并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深深爱意和无私付出。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2. 批改学生的作文,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1. 课文《父母的心》的文本。

2. 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

3. 分组讨论的问题和引导。

5.2 教学材料1. 课文《父母的心》的打印文本。

2.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作。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文学作品,如《背影》、《傅雷家书》等,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父母的心》教案十篇

《父母的心》教案十篇

《父母的心》教案十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学习目标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境:__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__后补充:父母的心是--------- 阅读__思考2.组织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后完善补充自己的思考小组交流,完善自己的思考3.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教学反思第二块:对比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交流:__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在《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发言2.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分组准备材料准备辩论3.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爱是什么?认真参考辩论总结评价教学反思〖课后学习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

在学习了这篇__之后,请你发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交流会。

《父母的心》教案篇2【学习目标】1、学习__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重点难点】1、学习__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自主导学】1.《父母的心》作者是,(国)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__选自。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uán 故无精打cǎi 如数fènɡ还 xiàn 慕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父母的心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的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1一、导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师导入:我们今天学习日本作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川端康成的一则小说《父母的心》。

板书课题:父母的心川端康成师在黑板上画出一颗红心。

问:若给这个红心里添加一个词语,表达父母之心里最为宝贵的是什么,你觉得最适合添加的词是什么?明确:爱师:父母对于子女的疼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朱自清在散文《背影》里,以执意送儿子上火车并给他买橘子来表达;林海音追忆小学读书时一次雨天不想上学,被父亲打,他又担心我冻着送来花夹袄。

在生活里,你的父母之爱心又是怎么体现的呢?师:思考,川端康成在《父母的心》一文里,父母的心又表现在哪里呢?引导概括全文内容:本文讲述了穷人父母不舍得送掉自己孩子的故事。

二、梳理文脉,理解父母之爱(一)认识到这个家庭的穷困师:这个家庭的穷困你从哪里知道的?阅读文章片段:1.有个四十岁上下的男人,他也引人注意:他带着三个孩子,最大的七八岁。

孩子们看上去个个聪明可爱,可是每个孩子的衣裳都污迹斑斑。

(这是做直接的外貌描写。

由此看出这个家庭孩子多,而且生活比较窘迫。

师问:为什么不用“衣衫破烂不堪”来描绘?明确,这个家庭虽然穷困,可是父母还是竭尽全力照顾好他们。

只是孩子们调皮,加上母亲怀里还有小孩子占着身子,衣服换洗不及或没有换洗衣服)2.“哪里的话,老实说,我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

穷人孩子多了更苦。

不怕您笑话,我们夫妻已没法子养育这四个孩子了!但又舍不得抛弃他们。

这不,现在就是为了孩子们,一家六口去北海道找工作啊。

”(这是语言描写。

以父亲的口吻,说出家里的穷困状况,已经到了无法养活这几个孩子的地步了。

)3.师:有的同学还会从别处文字里,看到这个家庭的贫困——你能找到这里吗?明确:有位衣着华丽、引人注目、年近四十的贵妇人。

《父母的心》教案集合6篇

《父母的心》教案集合6篇

《父母的心》教案集合6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学习目标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 阅读文章思考2.组织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后完善补充自己的思考小组交流,完善自己的思考3.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教学反思第二块:比照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交流:文章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在《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发言2.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分组准备材料准备辩论3.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爱是什么?认真参考辩论总结评价教学反思〖课后学习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

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请你开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交流会。

《父母的心》教案篇2学习目标: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联系生活,对文章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1、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2、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出示课件:1、用“圈点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

2、根据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父母的,并说出理由?3、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懂得感恩父母,珍惜家庭关系。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父母的心》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3. 探讨课文所传递的亲情和家庭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3. 学会欣赏和珍惜家庭关系,培养感恩父母的态度。

2.2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亲情和家庭价值观。

2. 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思考和表达自己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情节和人物关系。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感悟。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2 教学手段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父母的心》的文本材料。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入课文《父母的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4.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个人对家庭关系的感悟和体验。

5.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亲情价值观。

4.2 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2.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理解和感悟。

3. 小组分享: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互相交流意见。

4.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

《父母的心》教案15篇

《父母的心》教案15篇

《父母的心》教案15篇《父母的心》教案1〔解题〕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为川端康成。

故事发生在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的轮船上。

一位贵夫人要领养一对穷夫妻的孩子,并答应给一笔可观的酬谢。

初始,为生活所迫的穷人把大儿子交给贵夫人领养。

后来又三次反悔。

最后一个孩子也没放手。

贵夫人也被感动了,把那笔酬金送给他们作为做生意的本钱。

故事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深情地赞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关爱他人的品格。

〔结构分析〕故事共19个自然段,依发生、发展与结局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讲贵夫人要领养穷人的孩子。

先交代故事的主人公———贵夫人与穷人。

贵夫人很富有,但却无子嗣;穷人很穷困,却有4个儿女。

贵夫人产生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的念头,穷人答应了。

这是故事的发生。

第二部分(第8~18自然段),讲穷人一开始答应了贵夫人领养孩子的要求,后来却反悔的过程。

穷人先把大儿子送给贵夫人,继而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接着用小女儿换回二儿子,最后把小女儿领回,决定一个孩子也不放手了,退还酬金。

这部分生动地描述了穷人在获得金钱与保持亲情之间的矛盾心理。

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写了穷人夫妇最后的决定,一个孩子也不送人。

贵夫人也深受感动,把酬金送给穷人当做做生意的本钱。

这是故事的结局。

〔语意理解〕“轮船从神户开往北海道。

”“神户”,日本第二大港(次于横滨)和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

“北海道”,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和第二大岛。

从神户到北海道直线距离约长1000千米以上,从海路乘船更远,需几天时间。

因时间很长,本故事反复曲折的情节才能展开。

“当船驶出濑户内海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年近40岁、气质高雅的贵夫人格外引人注目。

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濑户内海”,日本本州、四国、九州三岛间的内海。

与太平洋和对马海峡相通。

它是日本近海航运的要冲。

神户是濑户内海北岸的港市。

从神户到北海道须先驶出濑户内海。

父母的心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父母的心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明白父母的用心与爱心,进而感恩父母,为他们的付出做出回报。

2. 学生能够阐述自己认为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进而理解教育的真谛。

3.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与分享,激发对父母的关注和爱心,进而增强同学之间的情感沟通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1. 带领学生探究父母的教育方式2. 通过分享及观察短片,了解父母的心情与付出3. 分组讨论什么是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4. 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与倾听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研究、观察、探究法,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付出2. 短片播放、讲解、分享、讨论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父母的心情与教育方式3. 分组讨论、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与倾听,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父母最关注和珍视的方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教育方式,并就此进行交流、讨论、回顾。

2. 观看短片及讨论(20分钟)2.1 展示短片,标题为《我,父母的孩子》,观看完毕后,向学生发问,引导他们表达对父母的关注和感受。

问答过程中梳理出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关注点。

2.2 分组讨论,每组围绕“什么是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探讨并形成结论。

3. 父母心情诉说与倾听活动(30分钟)3.1 学生自由拟定表达方式,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和倾听。

3.2 学生依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心与感激,同时也倾听其他同学对父母的感悟和想法。

4. 总结(15分钟)通过总结,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付出与关注,增强对家庭的珍视和感恩,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五、教学要求1. 学生要做完整的心理准备,尊重其他学生的想法。

2. 教师要在活动中讲授相关的父母育儿知识,并与学生探讨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有意义的结论。

六、教学评估方式1. 课堂讲评和观察,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做出评价和指导。

2. 收集学生论述的情感、思想、感受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对比和汇总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讨论和倾听深入了解了父母的关怀和教育方式,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感激和想法。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七篇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七篇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七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课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技巧。

2、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初读理情节、品读析人物、悟读明主旨。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教学重点:1、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难点: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这两篇__让我们感受到:父爱如山,深沉而又伟岸;母爱如水,细腻而又温柔(板书)。

那么父母之爱又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父母的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1、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老师指导补充2、(1)给下列字注音或组词:濑()佣()酬()舱()褴褛()(2)解释:失魂落魄:如数奉还:3、作者介绍同学们自愿举手回答和完善,老师补充注意事项:川端康成曾获得诺贝尔奖,作者身世对其创作的影响。

三、初读课文,理清情节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感受文中父母的心情变化。

2、划分段落,进一步掌握__结构和故事的展开破题(1、2)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开端(3-6)想领养孩子。

发展(7-12)三次送换子女。

(送大儿子→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用小女儿换二儿子)高潮(13-16)要回女儿。

结局(17)一家六口团聚。

3、小结:这个故事的三次送换,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小说情节的一波三折。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再读课文,想想:三次换子女时,父母分别用了什么样的理由?有什么不同的表情?你能从中体会到父母什么样的心理?完成下表:次数理由表情心理五、悟读课文,明确主旨三读课文,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吗?要回孩子是爱吗?说出你的理由。

讨论后教师总结:在父母的心头,儿女就是他们一生不变的牵挂。

不管是风来了还是雨来了,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庇护神。

正如俗话所说: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伟大。

2.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之爱。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父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讲述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引出课题《父母的心》。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父母的情感变化。

3.课堂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父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父母心理变化的原因。

4.重点语句解析老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行解析。

学生结合上下文,阐述自己的理解。

5.情感体验学生模拟父母与子女的对话,体验父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6.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表示要更加热爱和尊敬父母。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孝顺父母。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体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3.课后作业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父母之爱的电影或纪录片,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2.邀请家长到校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子女的感情。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情感态度。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程度和情感表达。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满意度,以及对父母之爱的认识程度。

八、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2.关于父母之爱的相关资料3.亲子活动方案九、教学时间1课时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父母的心》这篇课文,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内容和主题。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描写父母心情的语句。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父母的心情和关爱。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进行仿写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和理解父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的心情。

学习课文中描写父母心情的语句。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体会父母的关爱。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进行仿写练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父母的爱”为主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关心和照顾我们的?2.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父母的心》,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中的父母为什么会感到担心和牵挂?他们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3.小组讨论父母的心情是如何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变化的?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现父母的心情?4.课堂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5.仿写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进行仿写练习,描述自己父母的心情。

学生展示自己的仿写作品,全班同学共同评价。

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对父母的关爱和理解,提出今后如何更好地孝敬父母。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自己父母的作文,题目自拟。

2.阅读一篇关于父母关爱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父母的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父母的无私关爱。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仿写练习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互动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的心情:教师提问:“课文中父母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2.学习课文中描写父母心情的语句:教师指出:“课文中有许多描写父母心情的细腻语句,比如‘母亲的心里是一块温暖而深厚的田地,孩子是田地里的种子’。

《父母的心》教案(通用12篇)

《父母的心》教案(通用12篇)

《父母的心》教案〔通用12篇〕《父母的心》教案〔通用12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3、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

4、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1、作者简介川端康成,____现、当代小说家。

出生在大阪。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2、导语“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柯罗里〕“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

”〔比彻〕……引入《父母的心》一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这篇小说共19自然段,按照小说情节开展的根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局部。

第一局部〔1—6〕,破题。

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第二局部〔7—10〕,故事的开端。

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第三局部〔11—13〕,故事的开展。

写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太的经过。

第四局部〔14—18〕,高潮局部。

上面三次送子换子已为矛盾冲突蓄足了势,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人物的矛盾冲突已开展到了顶点。

第五局部〔19〕,小说的结局。

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

三、探究课文假如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如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不能。

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

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

假如一开场就加以回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

如今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四、语言训练〔一〕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父母的心》教案合集5篇

《父母的心》教案合集5篇

《父母的心》教案《父母的心》教案合集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父母的心》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母的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体会课文中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我们来作个调查:知道爸妈生日的同学请举手。

(指名学生说说父母的生日)知道爸妈生日并给爸妈庆祝过生日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回答)看来,父母在我们心中有可能不是第一位,可恰恰相反,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却永远是第一位的:下雨时,总能见到父母送伞的身影,生病时,总能见到父母担忧的神情,生日时,仍能见到父母发自内心的会心一笑。

那么,我们今天就跟随川端康成一起来走近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心。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110页。

二、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准备回答两个问题:①、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②、你觉得这对父母可恶吗?他们居然要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卖掉。

说说理由。

(建议大家朗读)准备好了吗?荆老师注意到刚才朗读的过程中这个词有个别同学读得不很准确:褴褛谁能告诉我它怎么读?学生读相信通过刚才的朗读、思考,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就请大家发表观点。

答案:①、本文写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

请2—3人发言,比比谁更简洁。

提问:其他同学怎么样?有没有比他更简洁的?②、(不可恶。

a、他们地位低下。

一家六口,生活艰难,把孩子送出去,是现实所迫。

b、富人家条件好,孩子去了能过上好日子,也会减轻家里的负担。

c、他们最终还是把孩子要回来了。

因此,这对父母并不可恶。

)过度:这对父母不但不可恶,而且在内心深处痛苦地挣扎着,他们所作的一切源于对孩子的爱。

《父母的心》教案及反思

《父母的心》教案及反思

《父母的心》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深沉。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关爱父母、尊敬父母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的爱。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父母对你们的爱有多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课文——《父母的心》。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a.课文讲述了哪一件事?b.课文中的父母是如何关爱子女的?c.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三、品析课文1.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2.针对学生的朗读,引导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对比、排比、拟人等。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课文讲述的故事。

2.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父母的心》,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写作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训练,如:写一篇关于父母关爱自己的故事。

2.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对比、排比、拟人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讨论。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1.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作文。

2.阅读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文章,进行摘抄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1.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未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较少,未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3.写作训练环节,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细节,例如:“同学们,当小女儿问父母为什么那么辛苦工作,父母的回答是什么?这表现了父母怎样的心情?”2.感受父母的爱: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父母与子女的对话,例如:“请两位同学一组,一位扮演父母,一位扮演小女儿,模拟一下他们之间的对话。

八年级语文教案 父母的心9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 父母的心9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9篇父母的心 1学习目标:1、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2、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教学设想:1、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2、课前布置学生交流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准备课堂交流,以感受父母的爱。

3、课后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收集到积累本上,准备课堂交流。

4、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

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再全班交流)1、围绕“父母的心”设置了哪些画面?你能否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那位母亲”的心理?2、你认为文中哪个画面最感人?请简述理由。

3、总结明确:作者就是这样用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1、教师组织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总结交流评价:爱是什么?四、拓展延伸,合作积累1、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创设情境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

(提示: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示)2、课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选出其中最适合送给你母亲的谚语、格言、诗歌,并说明理由。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6篇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6篇

《父母的心》教案《父母的心》教案范文6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学习目标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 阅读文章思考2.组织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后完善补充自己的思考小组交流,完善自己的思考3.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教学反思第二块:对比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交流:文章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在《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发言2.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分组准备材料准备辩论3.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爱是什么?认真参考辩论总结评价教学反思〖课后学习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

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请你发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交流会。

《父母的心》教案篇2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学习重难点: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汪洋中的船,永远惦念的是港湾;高飞的倦鸟,始终牵挂的是故林;天涯的游子,无尽思念的是亲情。

再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愫!这种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个平常但催人泪下的故事——《父母的心》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近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1
教学目标
1、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心。

2、让学生体会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

3、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小说的这种文体。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并理解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之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文本
1、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2、请大家和我一起读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全文,然后复述故事
2、在掌握了故事情节后,我们能不能把它归纳得更简洁些?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2文章中的这对父母几次送出孩子,又几次后悔而要回?
三、深入文本挖掘主题
1、我就有个疑问了,这对父母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孩子三次送出去?
1贫穷到无法养活孩子
2希望孩子以后能过上好日子
2、既然送是体现对孩子的爱,这对父母又为什么一再反悔要回孩子呢?
1他们是不是那种随意爽约的人?
2这些理由看似合情合理,实际隐藏着父母什么样的感情?
③这种深切的不舍之情,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④为什么会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⑤无精打采的原因是什么?
⑥父母的魂魄是什么?
⑦加上痛哭失声,这一连串的词语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顺序?
12、父母的心在理智与情感中煎熬
现实:过上好日子——送

情感:万般不舍——不送
四、品味结尾,引发思考
1、请一位同学读结尾,看看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2、它有什么含义需要重读?
3、看到他们一家人团聚,大家是否感到高兴?
4、小小说的结尾常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出人预料,二是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本文属于第几种形式?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2
〖学习目标
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
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阅读文章思考
2.组织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后完善补充自己的思考小组交流,完善自己的思考
3.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
〖教学反思
第二块:对比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交流:文章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在《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发言
2.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分组准备材料准备辩论
3.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爱是什么?认真参考辩论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

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请你发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交流会。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3
教学目标:1、能体会课文中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我们来作个调查:知道爸妈生日的同学请举手。

看来,父母在我们心中有可能不是第一位,可恰恰相反,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却永远是第一位的:下雨时,总能见到父母送伞的身影,生病时,总能见到父母担忧的神情,生日时,仍能见到父母发自内心的会心一笑。

那么,我们今天就跟随川端康成一起来走近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心。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110页。

二、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准备回答两个问题:
①、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②、你觉得这对父母可恶吗?他们居然要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卖掉。

说说理由。

准备好了吗?荆老师注意到刚才朗读的过程中这个词有个别同学读得不很准确:褴褛谁能告诉我它怎么读?学生读
相信通过刚才的朗读、思考,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就请大家发表观点。

答案:①、本文写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

请2—3人发言,比比谁更简洁。

提问:其他同学怎么样?有没有比他更简洁的?
②、过度:这对父母不但不可恶,而且在内心深处痛苦地挣扎着,他们所作的一切源于对孩子的爱。

而这种真挚的感情已经被川端康成用文字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文字还原成真挚的感情。

2、再读体验: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细细品味,边读边圈点勾画,思考两个问题:
①他们既然把孩子送出了,为何最后又把孩子要回来?
②文中哪个画面最使你感动?请简述理由。

a、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b、送走长子时。

c、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d、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e、要回女儿时。

答案:①、虽然理智告诉他们可以送出孩子,但这种理智经不起时间和感情的折磨,理性决策经不起感情的考验。

爱子之心使他们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不得已,她们又向贵妇人要回了孩子。

3、三读感悟:
过度:文中的父母忍受不了与孩子的骨肉分离,最终把孩子要回了,那么,这一家人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①、这一家六口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越多越好。

答案:学生可以想象:a、一家六口经过艰苦奋斗,终于翻了身,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b、一家六口到财主夫人的公司打工,由于工作出色,大儿子最终成了总经理家业的继承人。

c、由于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

d、生活艰苦、父母后悔没有送走孩子
e、贵夫人认这几个孩子为干女儿、干儿子,给父母孩子提供生活上的一部分保障
f、父母用100元开了一家小店,和贵夫人一家有生意上的往来——)
4、真情表白
过度:文中的父亲说:“宁愿和儿女饿死在一起,也不愿舍弃任何一个孩子”,这是一种爱的表现。

那么,我们自己的父母呢?她们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
①、荆老师课前采访了一位嘉宾母亲,对自己的儿子期望很高,儿子犯错,她经常会责备儿子,那么,她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首先让我们来听听这位母亲的心里话。

打出采访视频。

你是如何看待视频中妈妈的?3位学生发言
对,虽然儿子身上有许多缺点,但他在父母的心中永远是最好的。

生活中父母之爱的表
现虽是朴实的,平凡的,但值得在记忆中永远珍藏。

②、学了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看了视频中的母亲,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父母是多么地爱孩子,那么,今天晚上回到家里你将如何向你的父母表白?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行动。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结束后挑选一位代表展示你们的成果。

5、同学们说得多好啊,把这些内容连在一起就是一曲爱的赞歌。

这一切一切的爱都源于父母有一颗赤诚的晶莹透亮的爱子之心,荆老师现在把这爱的赞歌浓缩成一句话:父母之爱如暖阳无私奉献给大地来作结。

并把它赠送给在座各位的爸爸妈妈。

三、作业
1、请展开你的想象,选择一种结局进行续写。

2、请同学们把自己内心的美好祝愿浓缩成一副对联,并发挥我们班的特色,用毛笔写就送给你挚爱的父母。

四、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小说中的主人公因为有了父母浓浓的爱心,他们一定能克服生活上的艰难险阻,健康而幸福地活着。

同时也让我们祝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平安渡春秋,让亲情永驻人间。

也希望大家把这种爱的感觉延续到课后,让我们以笔传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