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机原理及应用介绍6739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历史
• 1934年,美国的 心脏科专家威尔 逊(Frand N Wilson)定义了 后来被称为 “Wilson中心电 端”的概念,提 出了VR、VL和 VF导联。
Frank N Wilson (1890-1952)
4
心电图基础知识
• 心电图是记录人 体心脏电活动的 一种检查方法。
• 是从体表记录心 脏每一心动周期 所产生电活动变 化的曲线图形。
7
ECG的特点
• 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 中出现的电信号变化的方向、途径、次序和 时间都具有一定的规律。
• 这种电信号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 体液传导到身体表面,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 个心动周期中也都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
8
12导联心电图波形
• 心电图是由一系列的波组所构成,每个波 组代表着每一个心动周期。
• 心电图所记录的只是心脏的生物电位变 化。
16
心电图的导联
• 定义:心电图的专业术语中,将记录 心电图时电极在人体体表的放置位置 及电极与放大器的连接方式称为心电 图的导联。
17
国际标准十二导联体系
•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
– 六个肢体导联:
• I、II、III(1903年,Einthoven发明) • aVR、aVL、aVF(1942年,Goldberger提出)
接描记,指导手术的进行并提醒进行必要 的药物处理。
13
心电信号的物理特性
• 在体表记录到的电位强度(V)与下列 因素有关:
–与心肌细胞的数量(E)成正比; –与探查电极的位置和心肌细胞的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 –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脏去极的方向所构
成的角度(θ )有关,角度越大电位越小 。
• V=E×COSθ/(R2)
• VI=VL-VR,VII=VF-VR,VIII=VF-VL
• 每一瞬间都有
• VII=VI+VIII (矢量和)
颜色 黄
红
蓝
黑
白
19
记录ECG存在的问题?
• 目的:为了统一和便于比较所获得的 心电图波形。
• 记录ECG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
– 电极的放置位置; – 电极与放大器的连接形式。
20
放大器与导联的接法
21
ECG的导联——肢体导联
•肢体导联(limb leads)—反映心脏额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14
心电信号的物理特性
• ECG信号属于内源信号(internal source signal)
• 通常,心电信号用体表电极进行测量, – 幅度范围:10μV ~ 5mV – 频率范围:0.05 ~ 100Hz
15
ECG的作用
•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 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 对ECG的观察指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时间(s)、振幅(mV)和形态。
• 体腔是一个均匀导电的、相对心脏来说是很大 的球形容积导体。
23
Einthoven三角形
RA
-
Ⅰ
+ LA
-
-
Ⅱ
Ⅲ
+
+
LL
24
肢体导联连接方式
25
Baidu Nhomakorabea
双极肢体导联连接方式
• 导联 I:LA(+),RA(-) • 导联 II:LL(+),RA(-) • 导联III:LL(+),LA(-)
26
I、II、III导联
Q-T间期代表心室开始去极 化到全部复极化完毕所需时 间
11
ECG各波形时间和幅度典型值范围
波形名称 P波 Q波 R波 S波 T波
P-R段 P-R间期
ST段 Q-T间期
电压幅度/mV 0.05~0.25 <R波的1/4 0.5~2.0
0.1~1.5 与基线同一水平
水平线
时间/s 0.06~0.11 <0.03~0.04
– 六个胸导联:
• V1~V6(1942年,Wilson提出)
18
电极和导联线
• 国际标准十二导联体系:10个电极; – 4个肢体导联——LA、RA、LL、RL – 6个胸部电极——V1~V6
• 导联线——多股带屏蔽层的电缆。 • 颜色
电极部位 左臂 右臂 左腿 右腿 胸
符 号 LA或L RA或R LL或F RL或N CH或V
0.06~0.11 0.05~0.25 0.06~0.14 0.12~0.20 0.05~0.15
<0.4
12
心电图临床的应用
• 分析和鉴别心律失常。 • 观察心肌梗塞部位及其发展过程。 • 判断心脏药物治疗或其他疾病的要去治疗
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 指示心脏房室肥大情况。 • 在心脏手术及导管检查时,进行心电图直
心电图机
(ElectroCadioGraph)
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医学工程处
许迎新 newelcome@sina.com
2010-9
1
心电图机
2
历史
• 1903年,荷兰 生理学教授威 廉·爱因霍文应 用弦线电流计 ,将体表心电 图记录到感光 片上。
• 1924年,获诺 贝尔生理学及 医学奖。
William Einthoven
•采用四个平板式电极: – LA、RA、LL、RL
22
Einthoven三角形理论
• 人体的左肩、右肩及臀部三点与心脏距离相等 ,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心脏产生的电 流均匀地传播于体腔,四肢仅作为传导体,肢 体上任何一点的电位等于该肢体与体腔连接处 的电位。
• 等边三角形的中心为心脏,并与三角形在同一 平面上。
5
心电图(ECG)简介
• 与心脏生理功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 在临床应用已经100多年; • 在临床心脏疾病初筛检查中仍然使用; • 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
断方法。 • 是一种简单方便、最直观和重复性好,无创
、无损害且费用低廉的诊断方法。
6
ECG产生的机理
• 在正常人体内,窦房结 发出的兴奋首先传到右 心房,使右心房开始收 缩,同时兴奋经过房间 束传到左心房,引起左 心房的收缩。兴奋随后 沿着结间束传到房室结 。再由房室结通过房室 束及其左右分支浦肯野 纤维传到心室,引起心 室的激动。
9
心电图的典型波形
• P波 • QRS波群 • T波 • U波 • P-R间期 • S-T段 • Q-T间期
10
心电图的典型波形
QRS波群反映两心室去 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P波反映两心房去极化 过程的电位变化
ST段代表心室缓 慢复极化过程
T波反映两心 室复极化过程 的电位变化
P-R间期指 始自心房开 始除极至心 室开始除极 的时间
历史
• 1934年,美国的 心脏科专家威尔 逊(Frand N Wilson)定义了 后来被称为 “Wilson中心电 端”的概念,提 出了VR、VL和 VF导联。
Frank N Wilson (1890-1952)
4
心电图基础知识
• 心电图是记录人 体心脏电活动的 一种检查方法。
• 是从体表记录心 脏每一心动周期 所产生电活动变 化的曲线图形。
7
ECG的特点
• 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 中出现的电信号变化的方向、途径、次序和 时间都具有一定的规律。
• 这种电信号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 体液传导到身体表面,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 个心动周期中也都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
8
12导联心电图波形
• 心电图是由一系列的波组所构成,每个波 组代表着每一个心动周期。
• 心电图所记录的只是心脏的生物电位变 化。
16
心电图的导联
• 定义:心电图的专业术语中,将记录 心电图时电极在人体体表的放置位置 及电极与放大器的连接方式称为心电 图的导联。
17
国际标准十二导联体系
•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
– 六个肢体导联:
• I、II、III(1903年,Einthoven发明) • aVR、aVL、aVF(1942年,Goldberger提出)
接描记,指导手术的进行并提醒进行必要 的药物处理。
13
心电信号的物理特性
• 在体表记录到的电位强度(V)与下列 因素有关:
–与心肌细胞的数量(E)成正比; –与探查电极的位置和心肌细胞的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 –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脏去极的方向所构
成的角度(θ )有关,角度越大电位越小 。
• V=E×COSθ/(R2)
• VI=VL-VR,VII=VF-VR,VIII=VF-VL
• 每一瞬间都有
• VII=VI+VIII (矢量和)
颜色 黄
红
蓝
黑
白
19
记录ECG存在的问题?
• 目的:为了统一和便于比较所获得的 心电图波形。
• 记录ECG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
– 电极的放置位置; – 电极与放大器的连接形式。
20
放大器与导联的接法
21
ECG的导联——肢体导联
•肢体导联(limb leads)—反映心脏额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14
心电信号的物理特性
• ECG信号属于内源信号(internal source signal)
• 通常,心电信号用体表电极进行测量, – 幅度范围:10μV ~ 5mV – 频率范围:0.05 ~ 100Hz
15
ECG的作用
•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 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 对ECG的观察指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时间(s)、振幅(mV)和形态。
• 体腔是一个均匀导电的、相对心脏来说是很大 的球形容积导体。
23
Einthoven三角形
RA
-
Ⅰ
+ LA
-
-
Ⅱ
Ⅲ
+
+
LL
24
肢体导联连接方式
25
Baidu Nhomakorabea
双极肢体导联连接方式
• 导联 I:LA(+),RA(-) • 导联 II:LL(+),RA(-) • 导联III:LL(+),LA(-)
26
I、II、III导联
Q-T间期代表心室开始去极 化到全部复极化完毕所需时 间
11
ECG各波形时间和幅度典型值范围
波形名称 P波 Q波 R波 S波 T波
P-R段 P-R间期
ST段 Q-T间期
电压幅度/mV 0.05~0.25 <R波的1/4 0.5~2.0
0.1~1.5 与基线同一水平
水平线
时间/s 0.06~0.11 <0.03~0.04
– 六个胸导联:
• V1~V6(1942年,Wilson提出)
18
电极和导联线
• 国际标准十二导联体系:10个电极; – 4个肢体导联——LA、RA、LL、RL – 6个胸部电极——V1~V6
• 导联线——多股带屏蔽层的电缆。 • 颜色
电极部位 左臂 右臂 左腿 右腿 胸
符 号 LA或L RA或R LL或F RL或N CH或V
0.06~0.11 0.05~0.25 0.06~0.14 0.12~0.20 0.05~0.15
<0.4
12
心电图临床的应用
• 分析和鉴别心律失常。 • 观察心肌梗塞部位及其发展过程。 • 判断心脏药物治疗或其他疾病的要去治疗
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 指示心脏房室肥大情况。 • 在心脏手术及导管检查时,进行心电图直
心电图机
(ElectroCadioGraph)
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医学工程处
许迎新 newelcome@sina.com
2010-9
1
心电图机
2
历史
• 1903年,荷兰 生理学教授威 廉·爱因霍文应 用弦线电流计 ,将体表心电 图记录到感光 片上。
• 1924年,获诺 贝尔生理学及 医学奖。
William Einthoven
•采用四个平板式电极: – LA、RA、LL、RL
22
Einthoven三角形理论
• 人体的左肩、右肩及臀部三点与心脏距离相等 ,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心脏产生的电 流均匀地传播于体腔,四肢仅作为传导体,肢 体上任何一点的电位等于该肢体与体腔连接处 的电位。
• 等边三角形的中心为心脏,并与三角形在同一 平面上。
5
心电图(ECG)简介
• 与心脏生理功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 在临床应用已经100多年; • 在临床心脏疾病初筛检查中仍然使用; • 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
断方法。 • 是一种简单方便、最直观和重复性好,无创
、无损害且费用低廉的诊断方法。
6
ECG产生的机理
• 在正常人体内,窦房结 发出的兴奋首先传到右 心房,使右心房开始收 缩,同时兴奋经过房间 束传到左心房,引起左 心房的收缩。兴奋随后 沿着结间束传到房室结 。再由房室结通过房室 束及其左右分支浦肯野 纤维传到心室,引起心 室的激动。
9
心电图的典型波形
• P波 • QRS波群 • T波 • U波 • P-R间期 • S-T段 • Q-T间期
10
心电图的典型波形
QRS波群反映两心室去 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P波反映两心房去极化 过程的电位变化
ST段代表心室缓 慢复极化过程
T波反映两心 室复极化过程 的电位变化
P-R间期指 始自心房开 始除极至心 室开始除极 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