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600-苏轼小故事
苏轼小故事
![苏轼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83b760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0.png)
苏轼小故事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轼小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轼小故事篇1敷衍豪门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
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
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
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
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
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苏门书香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
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
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
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
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8e8444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f.png)
苏轼有趣小故事相传在宋代,有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名叫苏轼。
他的一生涵盖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下面我们将分享其中一些。
故事一:醉酒作文苏轼是个酒量不错的人,他尤其喜欢在酒后挥毫写字。
据说有一次,苏轼在醉酒后,把一篇文章写在了墙上。
第二天酒醒后,他看到墙上的字迹,非常满意。
于是,他将墙壁砌砖取下,将这篇醉酒作文保存了下来。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苏轼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作品就算是在醉酒状态下也能写出不俗的水平。
故事二:马上功名苏轼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的官场波折,被贬到了荆州。
而在那个时代,官员的地位和金钱是息息相关的。
苏轼有一次为了博得上级的认可,以马上官员的功名为赌注,与一位同僚比试骑马射箭。
苏轼临危不乱,竟然一箭命中了目标,赢得了比赛。
这个故事反映了苏轼在官场中的机智和胆识,也彰显了他对声望的追求和渴望。
故事三:奇异的隐士苏轼崇尚自由和追求真理,曾经有一段时间他过着隐居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他和一位名叫黄庭坚的诗人成为了好友。
他们经常一起吟咏诗篇,交流学术。
有一天,两人共同决定躲在一个大箱子里,出洞察世事的变化。
他们躲了很久,等他们再次探出头来时,发现已经过了七天,外面的一切都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苏轼和黄庭坚对于自由的向往,也显示了他们对于世事的洞察力和思考力。
故事四:诗酒趣事苏轼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他经常利用诗词和酒来娱乐自己和他人。
有一次,苏轼在赴宴之前,事先将纸鸢打捆送给宴会的主人,然后写了一首诗作为贺礼。
等到苏轼参加宴会时,主人看到了捆放纸鸢的地方,深受感动,过来向苏轼表示感谢。
然而,苏轼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第二份礼物,却是一只真正的小鹰,笑着说道:“听过‘纸上得来终觉浅’吧。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纷纷称赞苏轼的诗词才华和幽默感。
这些有趣的小故事仅仅展示了苏轼丰富多彩的人生和他在文学领域中的卓越才能。
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为传颂,他的故事也以独特的方式延续至今。
虽然时光已逝,但苏轼留下的趣事和佳作仍然为我们所喜爱。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88b8fd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5.png)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关于苏轼的小故事关于苏轼的小故事有哪些呢?从关于苏轼的小故事中,反映诗人怎样的品质呢?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关于苏轼的小故事,获得人生的一些新的启发。
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关于苏轼的小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苏轼的小故事1联气小妹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
“双月”合为“朋”字。
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
“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
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
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皛饭与毳饭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
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
”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
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
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
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
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
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
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
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没,音mǎo,“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 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死了好到了晚年,苏轼临死时,问环伺在床边的几个儿子问道:“你们说,死了好不好?!”小儿子神秘的抢答道:“一定很好。
”苏轼奇道:“你怎么那么肯定的知道好呢?!”小儿子道:“您想啊,若是不好,那些死去的人还不都回来吧。
千百年下来没一个人回来,可见死了一定很好!”比方说他为了帮助他的小妹和秦观的婚事他的妹妹为难秦观说只有他对的上她的诗句才可以进洞房,诗句是“双手推开窗前月”当时苏见秦观对不上来,然后就给了他一个提示,、把一块石头投进了水中,结果秦观茅塞顿开,对了句“投石击破水中天”这样才成就了他们的好事...等等苏轼的故事有很多很多的.....苏黄米蔡,苏轼的书画在当时是很多人都想求得的珍品。
苏轼的故事(通用20篇)
![苏轼的故事(通用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11fb4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9.png)
苏轼的故事苏轼的故事(通用20篇)苏轼的仕途虽有不顺,但是他的典故还是很有趣的,以至于流程至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的故事篇1苏轼的《定风波》,大家都很熟悉了。
还有一篇《游兰溪》,可能很多人不记得了: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大概就是说他前两天因为去一个叫沙湖的地方看自己买的地,得病了,然后找了个聋哑人看病如何如何,这件事发生于元丰五年三月。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已经想起来了,《定风波》前面有一句说明: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我当时上课看到这里,是真的笑,笑出声。
两件事连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在三月七号去沙湖看地的时候碰上下雨了,而且没伞,人家都躲雨,只有他“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的故事篇2有一个苏轼的故事,体现了他的学问渊博而且运用灵活。
宋朝与辽国结盟,两国使者往来,时常以诗文相互谈谑。
元佑(宋哲宗赵煦年号,1086-1093)间东坡就担任接待辽国使者的工作。
辽国使者素闻东坡的大名,想出一个奇题来使他答不出来。
他们国家素来有一个对子,是“三光:日、月、星”。
大凡用数字来对,必然产生难以克服的困难。
你如果答四什么,那么下接四样东西,就多了一个字。
所以他们整个国内,没有能对出来的。
使者首先就以这个对子请教东坡。
东坡答:好的,好的。
就对使者的助手说:“我能对,而您不能对,也不是可以全大国之体的事。
我对‘四诗:风、雅、颂。
’这是一个天生的对子,何不以这去回复您的主人?”(我们知道,诗经分风雅颂三种类型。
苏轼的小故事
![苏轼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521028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f.png)
苏轼的小故事1. 苏轼曾经被贬到黄州,那时候的他可真是穷困潦倒啊!但他却能苦中作乐,你说神奇不神奇?就像在沙漠中也能找到绿洲一样。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一起去郊外游玩,突然下起了大雨,大家都狼狈地找地方躲雨,只有苏轼不慌不忙,还在雨中吟诗作对,这心态,绝了吧!2. 苏轼和佛印和尚的故事那可是相当有趣!有一回,苏轼开玩笑地对佛印说:“我看你像坨牛粪。
”佛印却笑着回答:“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还得意洋洋地觉得自己占了上风,回家跟苏小妹一说,苏小妹却直说他蠢,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儿嘛,苏轼咋就不明白呢?3. 你知道苏轼有多爱吃吗?据说有一次他吃荔枝吃得根本停不下来,一边吃还一边赞叹,哎呀呀,这荔枝简直是人间美味啊!就如同那冬日里的暖阳,让人心里暖暖的。
他甚至写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得是多爱啊!4. 苏轼在杭州当官的时候,可是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呢!他带领大家治理西湖,修堤建桥。
这就好比是一个超级英雄,拯救了整个城市啊!百姓们对他那是感恩戴德,他也乐在其中。
5. 有一次,苏轼和一个文人比试才华,人家说了一大通华丽的词藻,苏轼却简简单单几句话就把对方给比下去了,这不是实力碾压是什么?就像武林高手过招,一招制敌!6. 苏轼的乐观豁达那可是出了名的。
哪怕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能笑着面对。
这就好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人希望和力量。
他被贬到海南岛,还能苦中作乐,和当地百姓打成一片,这是何等的胸怀啊!7. 苏轼和他弟弟苏辙的感情那叫一个深厚。
两人经常书信往来,互相鼓励。
这不就像是战场上互相扶持的战友吗?有一次苏辙生病了,苏轼着急得不行,不停地为他祈祷。
8. 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那可真是高得吓人!他的诗词文章流传千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这难道不是一座巍峨的山峰,让后人敬仰吗?他写的那些名句,随便拿出来一句都能让人拍案叫绝!9. 还记得苏轼写的那首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哇,这写得也太好了吧!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夜空中闪耀。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d8ca54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e.png)
苏轼有趣小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界,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感,而他的生平也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一、苏轼的“怪石”传说有一天,苏轼在游玩时,发现了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
他觉得这块石头非常有趣,于是决定将它带回家中。
他小心翼翼地将石头包裹好,然后让仆人将其运回家。
回到家中,苏轼将石头摆放在书房里,每天都会仔细观察它。
他常常与这块“怪石”对话,仿佛它是一个陪伴自己的朋友。
有一天,苏轼突发奇想,将自己的诗句刻在了石头上。
从此以后,这块石头成了苏轼的“灵感石”,他在写作时常常盯着它,如沐春风,思绪万千。
二、苏轼的名字苏轼是苏洵的次子,出生于北宋时期。
他在北宋的科举考试中屡屡失利,但最终成功考取进士,并且成为了一位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然而,关于苏轼名字的故事却是颇为有趣的。
苏轼原名为苏东坡,坡字与他的性格和作品风格非常契合。
但是,当时朝廷却认为坡字有些不吉利,希望苏轼能够改名。
苏轼很为难,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名字已经和自己紧密相连了。
最终,他决定留下“苏”字,但将“东坡”去掉,改名为“轼”。
轼字意为车辕上的横木,意味着承担重任、引领大家。
这个名字不仅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也成为了苏轼后来的代表标志。
三、苏轼的“败鳞图”苏轼对艺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据传,苏轼一次在画一尾鱼时,因为画得不满意,便将其撕毁。
但苏轼的朋友们却认为他的画很有特色,都很喜欢他的作品。
于是,其中一个朋友建议苏轼将撕毁的画收集起来,并把它命名为“败鳞图”。
苏轼觉得这个命名非常合适,于是收集了他撕毁的多幅作品,改名为“败鳞图”,并将其珍藏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失败的作品,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苏轼的“败鳞图”也成为了他创作中的特色之一。
四、苏轼与黄州“蜜梨”苏轼曾任黄州(今湖北黄冈)知州期间,他发现黄州盛产美味的梨子。
苏东坡小故事
![苏东坡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87080d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3.png)
苏东坡小故事
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
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也有许多传奇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苏东坡的一些小故事吧。
苏东坡小时候非常调皮,有一次,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游泳,结果他们游得太远,回不了岸。
这时,苏东坡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其他同学把衣服扔到水里,自己则用衣服当帆,顺风而行,终于脱险了。
苏东坡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他和朋友们一起去游玩,结果迷路了。
苏东坡看到前面有一位老者在田间劳作,就上前问路。
老者说,“你们往前走,一直走,就能到目的地了。
”苏东坡听了,觉得老者的话不可信,就问其他人,结果大家都说一样的话。
苏东坡心想,“这么多人说的,肯定没错。
”于是,他们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苏东坡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他在家里写字,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就对家人说,“我有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帮我解答一下?”家人们都说,“什么问题,我们一定尽力帮你解
答。
”苏东坡说,“我想知道,为什么鸡蛋是圆的,而不是方的或
者其他形状的?”家人们听了都笑了起来,说,“这个问题太难了,我们也不知道。
”苏东坡听了也笑了起来,说,“我也不知道,就
是随便问问而已。
”。
苏东坡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还展现了他的幽默风趣。
让我
们一起来欣赏苏东坡这位文学家的风采吧!。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81aeeb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7.png)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故事一:苏轼与茶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爱茶者。
据说,苏轼在写作时总是喜欢有一杯香茗陪伴。
有一次,他在创作中遇到了困难,思路不清晰,于是他决定去泡一杯好茶来提神。
当他回到书房时,却发现茶已经凉了。
苏轼并没有生气,相反,他微笑着说:“喝茶就像写作,时间久了会变凉,但这并不影响茶的品质。
同样地,我的思考也会逐渐冷却,但我可以再次点燃它。
”于是,苏轼重新泡了一杯热茶,坐下来继续写作。
他深深地享受着茶香和创作的乐趣,最终完成了一篇优秀的文章。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可以学习苏轼的态度,保持乐观和沉着,并且用心去重新点燃我们的激情和创造力。
故事二:苏轼与菊花苏轼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对菊花情有独钟。
有一年秋天,苏轼参观了一座著名的菊花园。
在那里,他被菊花的美丽和坚韧所深深吸引。
当时正值菊花开放的季节,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
苏轼仔细观察每一朵花,他发现其中一朵花瓣上有一个小小的裂缝。
他觉得这朵花与其他花相比并不完美,于是走过去问花:“为什么你会有这个裂缝呢?”花儿微笑着回答说:“这个裂缝是我经历风雨后留下的印记,它让我变得更加坚强。
正是因为这个裂缝,我能够更好地吸收阳光和雨露,茁壮成长。
”苏轼听后深思熟虑,他从菊花身上领悟到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并非所有事物都完美无缺,但正是这些瑕疵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他决定以菊花为题材,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人生中,完美并不等于美丽。
正是那些带着瑕疵的事物和经历,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和有趣。
故事三:苏轼与水墨画苏轼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擅长绘画的艺术家。
他尤其喜欢水墨画,因为它给人以想象和自由的空间。
有一次,苏轼正在画一幅山水画,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他思索片刻后,决定加入一只小鹿来丰富画面。
可是,每当他画完小鹿后,总觉得不太满意。
他觉得小鹿不够灵动,于是又画了一只兔子放在小鹿旁边。
苏轼的小故事简短
![苏轼的小故事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0cb22ae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9.png)
《苏轼的小故事》《东坡肉的由来》苏轼呀,是个很有趣的人。
有一次,他在杭州当官。
那里的老百姓都很喜欢他。
杭州经常发大水,苏轼就带着大家治理水患。
老百姓可感激他啦。
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想送点东西给他。
可苏轼啥也不要。
后来,有人送来猪肉。
苏轼就把猪肉切成小块,用自己的方法烧得红红的、香香的。
然后分给大家吃。
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是不是很有意思?《苏轼和佛印的友谊》苏轼有个好朋友叫佛印。
他们经常一起聊天,一起玩耍。
有一天,他们一起坐船出去玩。
苏轼看着佛印,想逗逗他。
就说:“我看你像一堆牛粪。
”佛印笑了笑,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轼觉得自己占了上风,回家跟妹妹说。
妹妹说:“佛印心里有佛,看谁都像佛。
你心里有牛粪,看谁都像牛粪。
”苏轼这才知道自己错啦。
《苏轼的乐观》苏轼的人生不是一直顺顺利利的。
有时候会遇到不好的事情。
可他总是很乐观。
有一次,他被贬到了一个很穷的地方。
住的房子又破又小。
但他不难过,还写了诗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他觉得只要心情好,啥困难都不怕。
《苏轼的小故事》《苏轼练字》苏轼小时候呀,字写得不太好。
他可着急啦,就想好好练字。
每天早早起来,拿着笔不停地写。
写累了就休息一会儿,接着再写。
有时候手都磨出茧子了,可他也不放弃。
慢慢地,他的字越写越好,大家都夸他呢。
《苏轼画竹》苏轼还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竹子。
他经常去竹林里观察竹子。
看竹子的形状,看竹子的颜色。
有一次,他画竹子,不打草稿,直接就画。
别人问他为啥,他说:“我心里有竹子呀。
”他画的竹子可好看啦,就像真的一样。
《苏轼的美食爱好》苏轼可喜欢吃美食啦。
除了东坡肉,他还喜欢吃荔枝。
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意思是每天能吃好多荔枝,在岭南待着也愿意。
他还自己研究怎么做好吃的,真是个美食家。
《苏轼的小故事》《苏轼和朋友游湖》有一天,苏轼和朋友们一起去游湖。
湖水清清的,能看到鱼儿在游。
风儿轻轻吹着,可舒服啦。
他们一边划船,一边聊天。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af8d4c2f524ccbff0218440.png)
精心整理关于苏轼的小故事关于苏轼的小故事,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考官梅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上文拿捏不准。
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
苏轼笑答:“想当然耳。
”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圣,可见功力非凡。
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着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3、苏轼退房4、吟诗赴宴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秦叔骨,出人头地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
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
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
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
”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
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
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
”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苏轼水落石出的名人故事(优秀范文5篇)
![苏轼水落石出的名人故事(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f3872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77.png)
苏轼水落石出的名人故事(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苏轼水落石出的名人故事苏轼水落石出的名人故事苏轼水落石出的名人故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画家。
他生性豪放,学识渊博,极富文采。
在被贬嫡黄州时,曾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两篇传世之作《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当时,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洁明媚。
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风,兴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
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使他们诗兴大发,和朋友相聚,畅叙友情,更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烦恼,他们和歌吟诗,畅所欲言,欢乐之至,无以形容。
苏轼突然想到了酒。
他急忙赶回家中,询问妻子家中是否有酒。
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说这就是供给他临时需用的。
苏轼大喜过望,连连称谢,拿了酒,赶回朋友中间,来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登上小舟,泛舟游玩。
苏轼水落石出的名人故事这时,只听见东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响,在万籁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岸边千尺陡壁,峻峭如削。
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悬在山峰间的月亮显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露了出来。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匕水落石出。
” 释义:江水下落,水下的石头自然露了出来。
比喻事情经过调查研究和对证,终将真相大白。
苏轼水落石出的名人故事第二篇:水落石出的故事水落石出的故事【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生性豪放,学识渊博,很有文采。
他不愿屈服权贵,被贬到黄州,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出两篇《赤壁赋》。
他借着酒兴,在《后赤壁赋》中描绘赤壁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典故】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释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第三篇:水落石出美丽大车·清洁乡村”2014年元旦文娱活动方案“为了做好我村清洁乡村工作,丰富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提高群众清洁乡村意识,美化家园意识,我村决定在元旦期间举办以“美丽大车〃清洁乡村”为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具体项目如下:1、请业余文艺团体演出(内容以清洁乡村为主)。
苏轼小故事
![苏轼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eeccca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b.png)
苏轼的小故事1、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
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3、苏轼退房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4、苏轼与佛印江南才子苏东坡,已好久没有与自幼出家的佛印,在一起作诗对句了。
这一天,苏东坡亲自步行到佛印的寺院,见到佛印就谈笑风生,一再要求与其作诗对句。
佛印扭不过只好答应。
他俩来到上房,佛印叫徒儿泡上茶,两人对面而坐。
苏东坡抢先说:念善填平沧海。
佛印对到:生恶地动山摇。
苏又说:心地拳大小,唯撑大千界。
印对:大千微尘子,风吹飘虚空。
随之苏说:道道不离方寸间,人歇名号不得闲。
印对是:所动皆是妄心造,无生涅槃何有心。
苏接着说:唯佛亦有三不度,(无缘、无善、无信)。
印对说:名号无别度尽人。
两人都相视之一笑,喝了口茶继续对句。
苏说:六度万行增智慧,印对说:凡夫唯住名号中。
苏问印:你天天行持念佛吗?印答说:吃喝睡觉样样作,时时唯佛在念我。
苏又问:何知是佛在念你?印答说:是佛住在心想中。
苏东坡的经典小故事
![苏东坡的经典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9bd6d3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8.png)
苏东坡的经典小故事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4] 苏东坡的历史故事有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故事1、针锋相对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
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
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
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3、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苏东坡的小故事
![苏东坡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cfe3d9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0.png)
苏东坡的小故事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美食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故事,下面就为大家讲述苏东坡的一些小故事。
故事一:苏东坡与黄州苏东坡曾任黄州(今湖北黄冈)知州,他在任期间,积极改善民生,推行一系列的政策。
有一次,苏东坡听说黄州的百姓们因为连年的旱灾而苦不堪言,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田间地头,帮助农民们耕种。
他不仅亲自下地劳作,还鼓励百姓们一起努力,共同度过难关。
在他的带领下,黄州的农田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农民们的生活也逐渐好转。
苏东坡的这一举动,赢得了百姓们的敬爱和称赞。
故事二:苏东坡与茶苏东坡对茶非常痴迷,他曾经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茶的热爱之情。
苏东坡还亲自种植茶树,并且研究茶的制作工艺,他发现将茶叶炒制后,能够保持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他还将这一制茶方法传授给了其他人,使得制茶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苏东坡的热爱和研究茶叶的精神,对中国的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事三:苏东坡与书法苏东坡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东坡体”,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苏东坡的书法作品充满了自由、豪放和奔放的气息,他的字体流畅自然,笔力雄健有力。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赏,而且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东坡曾经说过:“书法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他通过书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借此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故事四:苏东坡与美食苏东坡是一位热爱美食的人,他对美食有着极高的要求和品味。
他曾经在官场上被贬谪,被迫离开京城,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将这段经历化为了一种乐趣。
他在贬谪期间,游历各地,品尝当地的美食,并且将这些美食的制作方法和口味进行了改良。
苏东坡还写过一本名为《东坡食谱》的书,记录了他的一些独特的烹饪方法和美食心得。
他的美食文化影响了后世,成为了中国美食文化的一部分。
苏东坡的故事有哪些(5篇)
![苏东坡的故事有哪些(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99d12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2.png)
苏东坡的故事有哪些(5篇)苏东坡的故事有哪些(5篇),中国人,哪有不知道苏东坡的?不仅知道,就连两三岁小孩也能摇头晃脑地道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须眉花白的老人,听到他的名字,大抵都会会心一笑,眼里满是明亮和安祥。
那么,苏东坡有哪些故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苏东坡的故事有哪些(5篇)一自从接触语文,苏轼这个名字就在小学课本中屡次出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文、书、画在宋代登峰造极,但仕途上却屡遭迫害贬官。
公元1101年,苏轼病逝与常州,享年65岁。
但是仅课本对苏轼的介绍,往往不多。
于是,我翻开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认真读起来。
这本书介绍了苏轼坎坷曲折的一生,展现了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和蔼可亲的一代文豪形象。
读罢此书,我对苏轼一生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第一点苏轼从小刻苦努力学习,不断攀登艺术顶峰,取得巨大成就,这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苏轼从小受到良好教育。
六岁入学后,每天回家,都要把课本上的古诗词抄在笔记本上。
这不仅让他记得更加牢固,还可以练习书法,这为他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只有像苏轼那样从小勤奋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巨大成就。
第二点苏轼在人生遭遇重大转折时,依然乐观面对。
在苏轼被流放之前,是杭州太守这样一位大官。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宋哲宗听信小人谗言,将苏轼一贬再贬,不断流放。
仕途上接连挫折,使他生活极其艰苦。
但他从不怨天尤人,依然乐观如故。
因为乐观,他纵情山水,而且完成了《易经》《尚书》《论语》的注解,写出至今脍炙人口的佳句。
我在佩服苏轼的同时,也反省了自己。
从前,我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一些小困难、小挫折,就只知道抱怨、逃避,一心只想打退堂鼓。
如果是我面对如此逆境,就容易悲欢失望,丧失坚定的信念。
所以从现在起,我向苏轼学习,像他那样做个乐观向上的人!第三点苏轼始终做到心系百姓,关心百姓疾苦。
苏轼担任杭州太守时,他发现,杭州人口虽多,却无一家公立医院,导致一些病人还没来得及治疗就一命呜呼了。
东坡的小故事(含五篇)
![东坡的小故事(含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0b4ea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f.png)
东坡的小故事(含五篇)第一篇:东坡的小故事东坡鱼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
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
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
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
”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
”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坐”与“茶”趣味故事有一次,苏东坡去游览浙江莫干山,途径一座古庙,就进去小憩。
庙里的老和尚见来人穿着一般,相貌平常,便冷淡地指指椅子,说:“坐。
”回头对小和尚喊道:“茶。
”苏东坡一落坐,便主动与老和尚交谈起来。
老和尚发现来客谈吐文雅,才学不俗,便把苏东坡引入厢房,客气地说:“请坐。
”又转身对小和尚喊道:“敬茶。
”后来,当老和尚知道眼前的这位客人就是名闻四海的大诗人时,顿时肃然起敬,毕恭毕敬地把苏轼请进内厅,合掌作揖道:“阿弥陀佛!请上坐!”又对小和尚说:“敬香茶。
”苏东坡在庙里坐了很久,见天色已晚,便起身告辞。
老和尚执意挽留,见苏东坡去意已定,便恳求他写字留念。
东坡想起刚进庙时的被冷遇,继而又被尊为贵客,后被求题字的过程,看清了老和尚的势利嘴脸,便想乘机嘲弄他一番,于是沉吟片刻,就提笔写了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老和尚如获至宝地接过对联,抬眼一看,脸“刷”地一下就红了。
第二篇:东坡读书故事(改过)东坡读书故事趣谈古人发奋求学读书的故事很多很多,流传下来的成语、对联也不少。
比如,“韦编三绝”说的是孔子勤奋读书的故事,为了反复研读《易经》,他把用熟牛皮串成的竹简都翻断了;“凿壁借光”说的是一位穷苦的读书人,夜里想读书又没有灯光照明,只好把自家的墙壁凿一个窟窿,借着邻居家透过来的灯光读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是好书要反复去读;“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是勉励人们趁年轻好好读书。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539f42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e.png)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苏轼,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其文笔雄逸豪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豪放派"代表人物。
除了他的诗词作品,苏轼还是一个充满幽默与智慧的个体,经常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故事一:苏轼与朋友比肩才艺苏轼与好友黄庭坚是文坛重要的合作伙伴,黄庭坚以其绝佳的书法而闻名于世。
有一次,苏轼和黄庭坚一起参加了一个文化活动。
活动中,主持人邀请了一位书法家展示自己的作品。
苏轼和黄庭坚看了之后,觉得这位书法家的作品并不十分出色。
于是,苏轼提议说:“书法大家们都来比一下吧。
”主持人也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主意,便询问:“那以谁的作品为标准呢?”苏轼笑着说:“那就以黄大家的作品为标准吧。
”黄庭坚十分谦逊,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的作品进行比较。
苏轼见状,幽默地说:“我们可以用一个网球来代替你的作品,你不是很擅长网球吗?”黄庭坚恍然大悟,也笑着说:“好吧,就这样比。
”于是,大家拿出纸笔开始书写,主持人很快宣布比赛结束,所有人都在打网球。
这个有趣的故事展现了苏轼的幽默风采和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故事二:苏轼与里巷儿童们的互动苏轼喜欢与人们交往,尤其是与年轻人的互动。
据说,他曾经在自己的府邸门口按计划放了一些小鸟,而在远处隐藏着一条看不见的线。
当有人路过时,苏轼就会提起线,小鸟便会跃上天空。
年幼无知的里巷儿童们总是对这一神奇事件感到好奇,并将之形容为"神奇的鸟"。
他们纷纷想要看看这种出奇的景象,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里巷的门口总是聚集着一群兴致盎然的儿童。
苏轼渐渐发现了这个情况,便对他们说:“你们最喜欢的小鸟,它已经飞走了,似乎不再回来了。
”众多儿童听后失望地离开了。
然而,不久之后,苏轼专程派人将几只小鸟放在了门前,当儿童们再次聚集时,苏轼又突然将线提起,小鸟们再次飞上了天空。
儿童们又一次陶醉于这神奇的景象,为苏轼的巧妙玩弄办法和纯洁的童真笑声所感动。
苏轼的故事600字作文
![苏轼的故事600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40885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3.png)
苏轼的故事篇1是眺望大江东去的哲人,是竹杖芒鞋的达者,是赤壁泛舟的游者,是饮酒扣弦的歌者……苏东坡,以一个诗人不朽的才情点缀了北宋文学永恒的一笔,唐宋八大家他占得一席之地,苏氏家族他才气最高。
苏轼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但屡次的贬谪并未改变它为政的初衷,当权者的轻视亦不减他人格的正气。
在经历人生的风雨后,他毅然吟唱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豁达胸襟。
东坡的词和他的一生,都值得去细细品读与体会。
政治上的失意让他的抱负无可施展,将他的一生压抑在被贬的途中。
苏轼的一生,大部分是在人生的低境中挣扎的。
也正是由于这种人生境遇,造就了苏轼豁达豪放的性格。
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却又才不得施?被贬的苏轼又如何?由是,“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
苏轼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的,即使一生都活在风雨中也不足惧怕,由此催生了其雄壮超脱的东坡词。
苏轼是一位哲人。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面对东逝之流水,时近中年的苏轼亦感慨于时光易逝,但赤壁一行,他悟得生命之永恒这一人生哲理。
于是,他喜极而饮,肴核既尽,杯盘狼藉,不知东方之既白。
豁达豪放的苏轼,亦有其幽怨的一面,爱妻逝去,生死相隔,内心的凄凉苦楚,大丈夫也留下了眼泪,“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回首望去,如浩淼烟尘。
那种幽然不灭的伤痛,该去如何忘记,又有谁来抚慰。
千里之外,孤身一处。
纵是心中溢满凄凉苦楚,更与何人说?梦境隐约,又至故乡,轩窗犹存,镜前梳妆……苏轼的故事篇2他的多情制就了他的豪迈;他的豪抬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开朗培养了他的出色;跌荡放诞的毕生。
他就是‘三苏’中的苏轼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崎岖不平,然而曲折的人生途径却塑造了一个高贵的灵魂。
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言吃这面的地空,响彻在人们的心田上。
‘一衰烟雨任平生’路尽了千古真谛,让人们懂得用感谢宽容,豁达的心里去点对。
去挑衅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涛尽多多好汉英雄。
苏轼终生落拓不羁,乃是北宋‘豪置派’的开山祖师。
苏轼的故事
![苏轼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31a50c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9.png)
苏轼的故事苏轼的故事苏轼的故事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文学家。
诗、文、词、书法都有极高的成就,传世楹联也不少。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了。
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考官……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健,苏东坡夸口说我国妇孺村老皆能对联。
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吟出上联: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
使者笑问东坡:“这……”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
”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一只手摆了摆,意思就是: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
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就走。
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
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属对。
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
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不过,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为难。
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城”,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无对绝联。
苏轼的故事2【轶闻:佛印】(一)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600-苏轼小故事600-苏轼小故事苏轼小故事吟诗赴宴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
六举人呆若木鸡。
出人头地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
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
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
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
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家庭聚会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
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
"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
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
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
"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对联退敌北宋时期,宋人屡遭辽邦侵犯。
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
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
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
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
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
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
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巫山河水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
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
关键在"无"、"巫"谐音。
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
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
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联气小妹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
"双月"合为"朋"字。
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
"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
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是"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
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
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尸骨"未寒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苏轼有心捉弄佛印,抬头看见河边一只狗叼着根骨头,便写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将诗句丢入水中,随即答道:"水漂东坡诗(尸)。
"东坡吃草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
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
"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相由心生宋朝苏轼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
一天,他们两人面对面的在打坐修行。
苏轼出定后,望着身穿袈裟端坐面前的佛印,不禁扑哧的笑出声来。
佛印问何故,苏轼说:看看你,坐在那里真像一滩牛粪~说完自己窃笑。
佛印也呵呵的乐了。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佛印脱口而出:你端端正正的,一脸慈悲的坐在那里,就像一尊佛~苏轼高兴极了,回到家里,兴奋的告诉了苏小妹。
小妹看着得意洋洋的哥哥,认真的说:人家看你像佛,是因为他心中有佛,看谁都像佛;你看他像牛粪,是因为你心中只有牛粪~近代女子为文而名声最盛者,非冰心莫属,她曾评述最佳男人应"情""趣""味"兼备,寻常男子,能具其中之一已是难得,三者兼备者,真是少之又少。
先说"情"。
人若无情,不如草木,一个人之可爱与可敬,全在于其之真情,才高如顾城,却以利斧劈死相濡以沫的妻子,这样的男人,为他心寒都来不及,想说爱他,确实不容易。
中国古代的男人,把忠孝节义看得重于一切,与妻子的情谊,看得最淡,如《三国》《水浒》中的英雄好汉,以同性的眼光看去,确实值得钦敬,以异性的眼光看去,未免心中酸涩。
所幸,苏轼是有血有肉的人,并非这样有义无情的英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这是苏轼在妻子王弗去世后十年写下的悼亡诗。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本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谁料一朝弃我而去,从此幽冥隔世,轩窗凄然一面,醒来却是幽梦一场,隔着近千年的时光,我们仍能感受到词人无尽的悲痛。
天不假年,苏轼先后三位王姓妻子,却都弃他而去,没有一人伴他走完生命的旅程。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更思卿。
"据说这是苏轼怀念最后一位妻子兼红颜知已王朝云而作,晚年丧妻,形只影单,潇潇暮雨,多少落寞与孤独,只向琴中倾诉。
自古男儿多薄情,多少男子老婆还活着,就巴不得她赶快死去,有几人似苏轼这般深情,再说苏轼之趣。
据传,丞相王安石曾大发宏论:"四马为驷,天虫为蚕,古人造字,定非无义。
"苏轼问:"鸠字九鸟,可知有故,"王安石欣然请教,苏轼答:"《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爷带娘,共是九个。
"这样妙答,真让人不由大笑。
苏轼之机敏与幽默,由此却可窥一斑。
幽默之人,往往是最体贴与富有理解力之人,也唯有这种人,方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寻出无尽乐趣,一本正经的道学先生,与无情有义的英雄一样,是供外人钦敬的,不是值得自家人喜欢的。
一个人有情有趣,已是难得,但若无味,日日相守,终嫌其浅薄。
我们且看苏轼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么豪迈;苏轼不仅词文书法尽佳,流传至今的东坡肉,东坡肘子,更不知让多少人垂涎欲滴。
词句好,是文学品味高;书法好,是艺术品味高;饮食讲究,是生活品味高。
这样三味俱高的男人,请问世间有几,若能嫁于苏轼,花前月下,与他品诗论词,此乐何及~敛袖研墨,看他潇潇洒洒地写字,此乐何及~待他离去,仿他字迹,狗尾续貂,拊掌而笑,此乐何及~闲来无事,与他闲敲棋子,探讨食谱,此乐何及~羡慕朝云,嫉妒朝云,十二岁到苏轼身边,一守二十余年,不知朝云作何想,其实,在我们看来,她是世间第一幸福的女子。
寂寞沙洲冷--一段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寂寞沙洲冷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惟见幽人独来往,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北宋哲宗绍圣年间,在广南东路的惠州(今惠州市)白鹤峰的几间草屋内住着一位两鬓飞霜的老人和他的家属。
白天,他在草屋旁开荒种田;晚上,在油灯下读书或吟诗作词。
这位老人便是当朝名臣苏轼。
他的大半生都处于新党与旧党斗争的夹缝之中,由于他为人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所以一再遭贬。
哲宗元佑八年(1093),所谓的新党上台,他们把苏轼当作旧党来迫害,一贬再贬,最后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
苏轼感到北归无望,便在白鹤峰买地数亩,盖了几间草屋,暂时安顿下来。
说来也怪,每当夜幕降临之时,便有一位妙龄女子暗暗来到苏轼窗前,偷听他吟诗作赋,常常站到更深夜静。
露水打湿了她的鞋袜,而她漠然不觉,还在全神贯注地听着,听到会心处她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小声吟读,那摇头晃脑的样子,俨然一位老学究。
这位夜半的不速之客很快就被主人发现。
一天晚上,当这位少女偷偷掩至之时,苏轼轻轻推开窗户,想和她谈谈,问个究竟。
谁知,窗子一开,那位少女像一只受惊的小鸟,撒腿便跑,她灵活地跳过矮矮的院墙,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白鹤峰一带人烟稀少,没有几户人家,没有多久苏轼便搞清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在离苏轼家不远地方,住着一位温都监。
他有一个女儿,名叫超超,年方二八,生得清雅俊秀,知书达礼,尤其喜爱阅读东坡学士的诗歌词赋,常常手不释卷地读着,苏公的作品她都背得很熟,达到了入迷的程度。
她打定主意,非苏学士这样的才子不嫁。
因此,虽然过了及笄(十五)之年,尚未嫁人。
自从苏轼被贬到惠州之后,她一直想寻找机会与苏学士见面,怎奈自己与苏公从未谋面。
苏轼虽然遭贬,毕竟还是朝廷臣子,而自己是一个小小都监的女儿,怎能随便与人家见面呢,况且男女有别。
因此只好借着夜幕的掩护,不顾风冷霜欺,站在泥地上听苏学士吟诗,在她,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